于细微处见真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细微处见真章

【摘要】导入有法,但无定法。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场白”,便犹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关键词】历史课导言设计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确实,学习历史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科的知识相互渗透,学好历史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服务。然而,历史课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足够重视。实践证明,一堂历史课的成功与否,导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节课上,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是课堂的前十分钟。因此,一堂成功的历史课,离不开教师对导言的精心创设,导言导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又能使教师授课内容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导入有法,但无定法。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场白”,犹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课打下基础。历史课导言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课本,尽量在历史课本中寻找素材,不能脱离教学内容,用最少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要求,内容应具有启发性,以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设计要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从开始就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像磁

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我认为具体操作中,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点”导入新课:

一、寻找兴趣点

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段话非常精准地诠释了导入环节在一堂课中的重要启情作用。我发现围绕兴趣点找素材,设计导言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在备课时,我非常注重对导言兴趣点的思考,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程,我通常会想如何才能把导言设计得新颖、有力,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哪种方式最适合这节课。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的大一统》这一课时,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在说明文景之治后,如果直接讲授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巩固统治,其效果一定不尽人意。但如果通过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的方式,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生动演绎,以此切入本目,并且就势提出一些和本目相关的问题,其效果应该不错。于是在导入设计中,我编排了历史短剧《汉武帝的抉择》。表演结束后,我设问“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帝王呢?”(课件展示“多面的汉武帝”)这引起了班里的轩然大波,肯定的、否定的各种说法都出来了,在学生兴趣点最高

的时候,我立刻总结,对于汉武帝的评价,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近这位帝王,通过本课的学习共同寻找答案。这样导入,的确使课堂活跃起来,效果不错。

二、发掘切入点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单一的,任何知识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历史学科也是如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在课程中寻找这种交叉点,并加以有效的利用,寻求最佳教学效果。在导课的过程中,我曾尝试过这种方法。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下)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课初的三分钟,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了激烈的宋词拉力赛,看看哪个小组背得又快又好。比赛结束后,我提出,大家通过比赛,可以看到宋词内容太多太丰富了,那么大家知道宋词为什么如此繁荣,宋朝词人中的佼佼者又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从历史的角度来再度认识宋词,体会宋朝璀璨的文学成就。这个案例很明显是文史知识的结合。词的引用,使这节课的教学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们积极主动,师生之间互动和谐,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

三、结合社会热点

在历史课本中,有很多的史实和现在的时事与社会热点有相通之处,我们可以发掘共同点,组织素材设计导语。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加强了对社会的了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课教学的实效性,离不开教

师对导言的精心创设。导言导得好,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又能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反之,教师平铺直叙,学生兴趣索然、精力涣散,费力不讨好,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历史教师应重视导言的优化设计,让历史课的导言充满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