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市)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点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吏治腐败。
(2)经济:江南的______________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把________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________的伪善,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主张
(1)挑战权威:孔子不是天生圣人,____________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批判礼教:批判“______________”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要求。
4.著作:《焚书》《藏书》。
知识点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生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明亡后,投入抗清斗争;失败后,著书讲学。
2.主张
(1)对______________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____________”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3.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著作:《明夷待访录》。
知识点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生平:生活在__________,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顾炎武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
2.主张
(1)形成____________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将亡国与亡天下区别开来,后人将这一思想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著作:《______________》《日知录》。
4.影响: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________的先河。
知识点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生平: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继承了前人的________思想,并加以发展。
2.主张
(1)世界观:世界是________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辩证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3.影响:启示了近代人们的________,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著作:《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5.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实质、影响
(1)实质:对传统儒学的________。
(2)影响:促使我国________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图示巧记】李贽的思想
【资料回放】 (教材第17页)黄宗羲认为上古君主“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所以受到人民爱戴;后世君主“以君为主,天下为客”,而受到人民的仇视。黄宗羲通过这一比较,对君
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的这一观点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的作用。
【误区警示】黄宗羲只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是,他的思想只停留在批判君主专制上,并未对将来社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主张。因此,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他只是对儒学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具有阶级的局限性。
【历史纵横】 (教材第18页)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他认为亡国和亡天下是有区别的: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整个民族的沦亡。也就是说,保国是统治阶级的责任,保天下是每个人的责任。后来这一思想被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历史纵横】 (教材第18页)材料反映了王夫之唯物思想与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碰撞。王阳明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都不存在;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2)市民工商业者(3)孔子(4)道学家
2.(1)儒家经典(2)存天理,灭人欲
3.资本主义萌芽
知识点二
2.(1)君主专制制度(2)天下为主,君为客(3)天下之法
知识点三
1.明末清初
2.(1)经世致用
3.天下郡国利病书
4.朴实学风
知识点四
1.唯物
2.(1)物质
3.思维方法 5.(1)批判继承(2)传统文化
主题李贽的离经叛道
[史料探究]
1.李贽的思想
史料一
注:由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和孔子像中“嘴”被封住信息得出其主张。
思考(1)依据图片信息分析李贽的主张。
提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挑战正统。
史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食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学者只宜于伦物上识真空(源)①,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
——李贽《焚书·答邓石阳书》注:①应该在基本的物质生活上谈伦理道德。
思考(2)史料反映了李贽怎样的主张?其思想驳斥了道学家的什么观点?
提示主张:穿衣吃饭即为“人伦物理”,“理”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观点:“存天理,灭人欲”。
2.李贽的悲剧
史料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①,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成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注:①“凝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思考史料中作者认为是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造成李贽的悲剧?
提示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
,[史论形成] 李贽的思想未能在历史上开拓出新路的原因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经济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3)思想上: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