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北航经济管理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按照考试范围整理
20XX年经管概论复习大纲管理,企业,企业管理,管理学,科学管理等的概念及其目的: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以美国F .W .泰罗(又译为:F .W .泰勒)为代表的管理阶段、管理理论和制度的统称。
又称古典管理理论、传统管理理论。
20世纪初产生,在西方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
泰罗把科学管理概括为: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办事;和谐,而不是合作;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以最大限度的产出,取代有限的产出,每人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获得最大的成功,就是用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代替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以加强劳动力成本控制。
工作主要是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及工作分析来达到这一目标主要目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基本原则①对人的劳动的每种要素规定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以代替陈旧的凭经验管理的方法。
②科学地挑选工人,然后进行训练、教育,发展他们的技能。
③与工人合作,保证所有工作都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来进行。
④在管理和工人之间,工作的分配和责任的分担几乎是均等的,管理者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生产类型的划分,生产类型各个工业企业在产品结构、生产方法、设备条件、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工人技术水平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生产特点。
这些特点反映在生产工艺、设备、生产组织形式、计划工作等各个方面。
对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很大影响。
因此,各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生产管理体制。
这样,就有必要对企业进行生产类型的划分。
一、按产品的大小、复杂程度和年产量的多少来划分。
1、单件生产2、成批生产3、大量生产二、按生产计划的来源划分1、订货生产方式。
它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订货要求后,才开始组织生产,进行设计、供应、制造、出厂等工作。
生产出来的成品在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交货期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并按合同规定按时向用户交货,成品库存甚少。
因此,生产管理的重点是抓“交货期”,按“期”组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衔接平衡,保证如期实现;2、存货生产方式。
国民经济管理期末复习大纲
国民经济管理期末复习大纲一共两种题型:名词解释(5个,每个6分,共30分)和案例分析(3个,各设有小问题,共70分)一、基本概念1.经济萧条:长时期的高失业率、低产出、低投资、企业信心降低、价格下跌和企业普遍破产。
2.通货膨胀: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4.需求管理:假定生产要素的供给为既定的条件下对总需求的调整和控制。
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均衡分析,由于社会总就业量取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势,如果在短期内生产技术、资本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等不变,即假定总供给不变,则经济调节的重点就应在总需求一边。
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说法,在通常的情况下,经济中的有效需求是不足的。
所以,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国民收入均衡不可能自行实现,而只有通过对总需求,即对有效需求的管理,才能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5.供给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特别是生产成本中的工资成本。
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能力,即经济潜力的增长。
因此,供给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7.LM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都是相等的,即M=L(r)+L(Y),从而货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LM曲线。
8.BP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复习.docx
俓濟菅理複習材料一章:★需求、需求量、需求影响因素、需求函数的形式;★供给、供给量、供给影响因素、供给函数的形式;★均衡价格、均衡量1、需求:概念: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需求: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表、方程(需求函数)或一条曲线。
条件:1)有购买欲望;2)有支付能力本质:有效需求2、需求量: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如一年)的某市场上,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则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之上,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特定。
3、需求量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表现:沿着需求曲线变动。
4、需求的变动:价格不变,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表现: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5、需求和需求量的变动因素:1、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2、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3、消费者的偏好4、对未来价格的期望5、规则制度……1.价格上涨与下跌:交通一卡通,700多万张,日均持卡交易量约800万笔;2.可支配收入:除去上交的税费;挣钱多,对需求量的影响3.替代品:不同品牌的同类商品——超市购物;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种商品的需求会上升4.互补:刀架与刀片5.偏好:流行趋势对时装需求的影响;人们的健康观念(可口可乐、油炸食品)6.看涨/看跌;股票7.其他因素:政府规定(养犬);黄金周使得旅游需求上升6、供给: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7、供给量:生产者和销售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
条件:销售欲望、供应能力8、9、供给和供给量的变动因素:产品的成本:1、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期望2、其他商品的价格3、技术进步……10、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市场价格。
当D = S 时P d = P s = P E 均衡价格: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交点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 这个价格叫均衡价格, 这时的供给或需求量叫均衡量。
02204经济管理最新整理复习资料
02204经济管理最新整理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资源:所有的生产要素在习惯上都被称之为资源。
2、稀缺性:必须通过人类的劳动才能获得,且和人们的需求相比数量总是有限的这一性质被称为稀缺性。
3、市场经济:在财产权利的制度体系下,通过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资源交换、分散决策的方式来解决经济上的三个基本问题。
二、简答题1、经济活动的基本问题答:一是生产什么;二是怎样生产;三是为谁生产。
2、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答:①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②均衡分析法;③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④边际分析法;⑤数学分析法。
3、管理学的特征和研究方法答:(1)管理学的特征:①综合性和边缘性;②复杂性和实践性;③科学性与社会性。
(2)管理学的研究方法:①历史研究方法;②比较研究方法;③案例分析法;④归纳演绎法。
4、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比较。
答:经济学和管理学都研究资源的配臵问题,但是存在区别:首先,经济学主要探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臵——合理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问题,而管理学主要研究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髙投入产出效率;其次,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的配臵机制和制度方面——在市场和价格机制下,以人们的自利行为为出发点;而管理学研究组织资源配臵的技术和方法方面——以权威和控制机制下,人们自觉的行为为出发点;第三,经济学比较侧重宏观和共性的方面——研究一般规律和普遍现象,而管理学侧重与微观和个性的方面——研究特殊性和实际方法。
金融学原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第一章供给的一般理论一、名词解释1、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的商品数量。
2、供给:生产者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4、需求弹性:又叫作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5、供给弹性:通常所说的供给弹性又叫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供给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经济管理考试大纲
第一章供求的一般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需求与供给弹性;了解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掌握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掌握需求、供给的概念以及供求定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需求的概念二、需求表与需求曲线三、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第二节供给理论一、供给的概念二、供给表与供给曲线三、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第三节市场价格一、均衡的含义二、均衡价格的决定三、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第四节供求弹性一、需求弹性二、供给弹性第五节蛛网理论一、蛛网理论的基本假设二、蛛网的三种情况(三)考核知识点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市场价格;供求弹性;蛛网理论。
(四)考核要求(1)识记: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供给弹性(2)领会: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3)应用: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供求弹性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了解消费者如何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决定购买消费品的数量;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其理论价值;了解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价格效应,及其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效用理论一、效用的概念二、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三、边际效用第二节消费者均衡与消费者剩余一、消费者均衡二、消费者剩余第三节价格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一、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二、价格效应与商品的性质三、消费者需求曲线推导四、理论应用(三)考核知识点效用理论,即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即预算线、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消费者剩余理论;商品的价格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即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
(四)考核要求(1)识记: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预算线、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经济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与解析
经济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与解析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在稀缺资源下作出的选择与决策。
本文旨在通过整理与解析经济学概论的复习重点,帮助读者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经济现象的理解。
二、经济学的定义与分类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稀缺性现象的科学。
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互补和区别。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选择。
三、需求与供给1. 需求的概念与影响因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们愿意购买各种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和个人偏好等。
2. 供给的概念与影响因素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提供各种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供给的影响因素包括商品价格、生产成本、相关商品价格和技术进步等。
3. 市场均衡与调节机制市场均衡是指需求与供给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市场价格达到能够使买卖双方满意的水平。
市场均衡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
四、边际分析与效用理论1. 边际分析的基本原理边际分析是指在决策时考虑一单位变动所带来的效果和成本。
边际收益递减原理和边际成本递增原理是边际分析的基本原理。
2. 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时会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和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是效用理论的核心内容。
五、成本与生产1.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支出。
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组成。
2. 生产函数与生产要素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
六、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1. 市场结构的分类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不同市场结构下,市场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方式存在差异。
2.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种类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
供给侧失灵和需求侧失灵是市场失灵的两大种类。
最新自考02204经济管理大纲资料
《经济管理》(2204)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经济管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该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工艺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许多门学科的知识。
由于大多数学工科的同学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承担或多或少的管理工作,因此,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去分析一些有关的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
该课程选用《管理学》作为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起管理的思维方式并能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具备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概念,了解管理思想的民展和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课程内容1、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职能3、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4、管理的属性5、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6、六种管理理论三、考核知识点1、管理概念2、管理的七个基本职能3、管理者扮演的三种角色4、管理者具备的三种技能5、管理二重性6、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管理过程理论、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7、霍桑试验四、考核要求1、理解管理的概念、管理的七个基本职能、识记管理者的角色与管理者的技能。
2、了解掌握管理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理解掌握管理二重性的含义、学习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4、了解管理学形成前的有关管理问题的研究、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5、识记解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的特点。
6、理解掌握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法约尔要点、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特点、霍桑试验的结论。
第二章德动与社会责任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道德的概念,了解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经济管理基础》复习提纲.doc
经济学部分:第一章经济学概述1、什么是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什么是社会成本?为什么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会大于自身的生产成本?p. 1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遞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
⑴经济学⑵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一,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二,经济学的学习会使人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活动;三,经济学会使人们更加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P. 4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宏观经济学要研究家庭部门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来决定消费和投资的数量,由此形成整个社会的总需求。
笫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
就整个宏观经济来看,价格显得非常重要。
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彖,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翹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
同时,微观经迸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暈、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社会成本是指生产一种商品或者采取某种行动给社会带来的成本。
这一成本不一定等于私人成本;我想企业为社会奉献太多啦,比如60多个职工,有11个领导,不含领导有13个办公室人员,四个销售人员,门卫7个,剩下的是各种性质做工人员;公车6辆,私车公报的不懂多少辆,据说电话费最少200元,还有另请坐办公室的有7个,另请做工人员18人,你说社会成本怎能不比自身成本高呢?(借鉴)2、运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
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③ Newton 法
内插法
IRR i1
NPV1 i2 i1
NPV1 NPV2
其中 i1,i2 为初始点,i1 < i2; 且 NPV(i1) >0,NPV(i2) <0 注意:为了减少误差,两个试插值应满足 i2 i1 0.05
内部收益率的优缺点 ⒈ 不需事先确定基准收益率,使用方便
8
3、缩短运输路线、提高生产连续性。 3、设备必须高度可靠。
3、动态经济评 价指标的类别及判断标准。 静态评价: 评价技术方案经济效益时,不考虑资金时间因素。 静态评价判据:投资回收期与投资效果系数;投资收益率 主要包括: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率法、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及计算费用法 适用于:寿命周期较短且每期现金流量分布均匀的、技术方案评价、方案初选阶段 * 投资回收期法 payback period 投资回收期(返本期),是指项目投产后,以每年取得的净收益,将全部投资回收所需的时 间。
优点
缺点
工艺导向性 1、对产品品种有很大的适应性。
1、生产单位之间耦合程度高、管理
2、设备可相互替代、提高设备利用率, 复杂。
降低设备投资。
2、加工对象要跨越多个生产单位、
3、有利于同工种工人相互交流学习。 生产周期长。
产品导向性
1、便于采用流水生产线。 2、简化生产管理。
经济管理专业考试重点2[5篇范文]
经济管理专业考试重点2[5篇范文]第一篇:经济管理专业考试重点 2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1、经济管理的性质和原则经济管理是指管理者或管理机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监督等各项实践活动的总称。
经济管理是人们进行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
经济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经济管理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前者是指经济管理反映协作劳动、社会化生产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性质;后者是指经济管理反映社会生产关系发展需要的性质。
经济管理的二重性原理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
管理的二重性是由生产的二重性决定的。
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经济管理的共性,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是经济管理的个性,经济管理的二重属性是同一管理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学习和掌握经济管理的二重性原理,有助于我们探索和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客观规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学;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对外经济开放”的方针,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经验和方法。
经济管理的原则,是经济管理中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规范和标准。
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遵循客观规律的原则;物质利益原则;最佳效益的原则。
2、泰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在资本主义管理史上,他被称之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方面。
在作业管理方面,泰罗制定了三项管理方法:第一,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第二,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第三,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
在组织管理方面,泰罗也制定了三项管理方法:第一,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设立专业计划部门,按照科学的规律制订计划,管理企业;第二,实行职能工长制;第三,利用例外原则进行管理控制。
3、法约尔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为: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整体趋向一个目标,它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六项活动。
(完整版)《经济管理基础》复习资料.doc
经济学部分:第一章经济学概述1、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或集团之用的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物质财富的生产。
但是不同的社会组织方式,不同的人际关系安排,生产财富的效率是非常不同的。
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组织,实现高效地生产财富的一门学问。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时间活动之一,生产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要一种系统的理论对其进行解释与指导;经济学是有关个人选择的科学,学习经济学有助于做出更好的决策;经济学是改进人思想观念的知识中最重要的一种,可使人变得聪明,可促进社会发展。
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要。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 与效益有关如何生产 ? 与效率有关为谁生产 ? 与公平有关;由谁做经济决策: 1、什么时候生产? 2、在什么地方生产?研究内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生产多少,何时生产。
什么是社会成本?个别厂商的生产所带来的总的资源损耗。
社会成本 >生产成本。
社会成本 :按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汇总起来的总成本,也可以指某一种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
为什么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会大于自身的生产成本?网友说:因为它所制造给社会所消化掉,然后他生产后的成本,社会不会买单的。
2、运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
需求弹性不足,供给增加使价格大幅度下降 , 但需求量增长不多 , 结果使总收益减少。
3、供给和需求理论主要研究哪三个方面的问题?(1)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决定自己的需求;(2)企业如何根据成本和效益来决定自己的生产;(3)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的生产如何共同决定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有哪些?需求:商品的价格水平、相关品价格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特点、消费者价格预期、生产者营销策略供给:商品价格水平、要素价格水平、生产技术水平、运作管理水平、厂商价格预期、政府相关政策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内容具体包括哪些?1、生理需要:基本的生存需要,如衣食住行方面的需要,低层次;2、安全需要:包括现在的安全(人身、财产等)与未来的安全(医疗、养老等),低层次;3、社交需要:渴望与别人进行交往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中间层次;4、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在社会交往中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高层次;5、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工作中的胜任感和成就感来实现,高层次;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从低到高形成一个序列,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经济管理概论重点
科学管理阶段:法约、甘特、韦伯、麦格雷
戈、 赫兹伯格 现代管理阶段:西蒙 3、掌握概念:系统与系统工程概念;
第 3 章 系统管理优化方法
1、掌握线性规划方法: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线性规 划模型、间接两个变量线性规划问题; 2、掌握网络图绘制方法、计算8个网络时间参数
3、掌握概念:线性规划可行解、最优解、网络活 动、关键线路、活动总时差、结点时差;
果、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金、固定 资产及其折旧、资金时间价值、净现值、净现值率、 内部收益率、动态回收期、费用现值(PC)、费用 年值(AC)
2、能对使用年限法、余额递减法折旧计算;能熟知
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
3、能进行复利时间价值计算、根据具体问题按 照要求计算NPV、NPVR、IRR、TD、PC、AC
第 章 质量管理概述
1、了解质量管理 发展的三阶段特点、
9
2、掌握质量、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含义、特 点、质量保证体系、PDCA循环内涵 3、熟知产生质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和两类原因;
4、了解直方图和控制图的用处。
经济管理概论 试题类型与分数分配
1、填空题(5个,10分)
(考察 对重要概念(定义)、重要经济管理思想、原理、原则、观念等理解 掌握)
2、选择题(10个,20分)
(考察 对有关概念(定义)、重要经济管理思想、原理、原则、观念、基本 演算、计算分析等理解掌握)
3、判断题(5个,10分)
(考察 对重要概念(定义)、重要经济管理思想、原理、原则、观念、基本 演算、计算分析等理解掌握)
4、计算题(5个,50分)
(检验对课程有关定量方法、计算分析、评价决策的掌握程度,考察计算分 析能力。 对法学院等学生数学基础与大三工科有差距,且现为大一,试题有别 )
北航经济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经管复习笔记第一章概述一一经济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经济问题与经济学定义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f经济问题客观存在的稀缺性及由此引起的选择的需要f经济学历史:马歇尔、屮国清代“经济特科”经济指一定范围内组织一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活动与关系的系统的总称研究经济问题、探讨经济发展规律、解释经济现象成因的社会科学即称为经济学核心矛盾:人们无限的欲望和资源的稀缺性另一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重要性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1、白由资源(空气等)和经济资源(时间和信息、人力资源、白然资源和资本资源)2、人需求的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选择是稀缺的结果;机会成本——将某资源投入以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英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三、经济学基木问题1、四个基木问题:生产什么产品、什么生产方法、如何分配产品、资源总2、经济类型:自给、市场、计划、混合区别在于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量是否并如何得到充分利用?的方式。
3、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过程四、理性经济人假设1、利己的理性2、原则:利己但不损人管理的慕本概念一、含义1、管理者在动态的环境下通过对组织内部资源及整合的组织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已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和艺术过程2、管理的基本职能一一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管理的环境——内部、外部4、角色与管理技能a)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高层b)技能:概念机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越高层,概念技能要求越高;越基层,技术技能越高;人际技能都重要c)工作内容:传统管理(计划决策和控制)、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第二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一、古代经济思想二、现代经济学说五个阶段: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占典学派、新占典主义、恩斯丄戈、后凯恩斯时代占典经济学: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标志着古典经济学诞生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运用方法:科学抽象和经验归纳法大一卫•李嘉图——古典经济学杰岀代表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奠基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剩余价值学说、劳动价值论、资本积累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完全计划的公有制经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Z父以经济总量分析代替微观个量分析,建立了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开辟了货币理论分析第三节、现代管理思想的演变一、古代管理二、科学管理吋代a)泰勒——科学管理Z父:主要贡献在于捉出管理应该专业化。
经济管理基础复习资料
经济管理基础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正式沟通:2、非正式沟通:3、预测:4、组织:5、授权:6、激励:7、控制:8、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9、集权与分权:10、预算:二、选择1、领导者的自身影响力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修养,主要包括()等因素。
A、品德、学识、资历、情感B、品德、学识、能力、胆识C、品德、学识、能力、情感2、领导者只决定目标、任务的方向,对部属在完成任务各个阶段上的日常活动不加干预。
这种领导方式被称作“效果管理”。
它属于()领导。
A、集权型B、均权型C、分权型3、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
这种领导方式属于()领导。
A、集权型B、分权型C、均权型4、领导者要科学地用人,需要先识人,即发现人所具有的潜在能力。
科学用人的艺术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A、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谦虚谨慎B、知人善任、量才适用、用人不疑C、以理服人、体贴下情、量才适用5、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
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A、不为法B、转移法C、缓冲法6、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A、60-70%B、70-80%C、80-90%7、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归为五层次。
他认为,一般的人都是按照这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一层一层地去追求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
这就是著名的()A、双因素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过程型激励理论8、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控制活动,是控制的最高境界,即()A、现场控制B、前馈控制C、即时控制9、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C、企业结构10、老张到总公司开会,回来的路上丢失了部分文件,致使总公司的指令不能及时被传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管理概论复习提纲经济管理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稀缺性、选择与机会成本、资源利用、经济制度;2.什么是稀缺性?怎样理解稀缺性?答: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为什么稀缺性是绝对的?答: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
因为稀缺性的多少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题。
3.什么是选择?什么是机会成本?答: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何种欲望的决策,或者说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的决策。
机会成本是指利用一定的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4.经济学家把选择概括为三个相关的问题:第一,生产什么?第二,如何生产?第三,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5.两种基本经济制度:①市场经济制度;②计划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决策机制不同;协调机制不同;激励机制不同。
6.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研究如何用尽可能的支出,以取得所期望的目的的原理或方法的科学。
7.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
8.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市场出清2、完全理性3、完全信息9.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1、均衡价格理论2、消费者行为理论3、生产理论4、分配理论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10.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市场机制失灵2、政府有能力、有条件来调解整个经济运行,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3、宏观经济学的前提就是:政府应该、可以并且有能力调节经济。
1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答:联系:1)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2)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4)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区别:1)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2)解决的问题不同3)研究方法不同4)基本假设不同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12.微观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国富论》;宏观经济学代表人物:凯恩斯(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13.案例:大炮与黄油通过分析本案例,谈谈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答:(1)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稀缺性,(2)生产大炮还是黄油:选择或资源配置;(3)如何生产更多的大炮与黄油:资源利用。
第二章1.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在两部门模型中,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和家庭。
企业是指最终产品和劳务所有生产经营者的总和。
家庭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总和,也是所有消费者的总和。
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三部门经济是指企业、家庭和政府三经济主体所组成的经济。
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四部门经济指整个经济活动的主体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四部门组成。
2.顺差:贸易盈余,出口>进口。
3.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如2006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GNP是一个国民概念。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4.GNP国民概念;GDP地域概念。
5.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在一年内家庭所得的全部货币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即: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非税支付)。
6.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3、公司税前利润;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5、资本折旧。
7.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过去某一年作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产品2005年2006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100 10美元110 10美元面包(条)200 1美元 200 1.5美元土豆(千克)500 0.5美元450 1美元8.试求:(1)2005年的名义GDP。
(2)2006年的名义GDP。
(3)以2005年为基期,2005年和200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2006年为基期,2005年和200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答:(1)100×10+200×1+500×0.5=1450(美元)(2)110×10+200×1.5+450×1=1850(美元)(3)2005年实际GDP:1450美元2006年实际GDP:110×10+200×1+450×0.5=1525(美元)(1525-1450)/1450×100%=5.17%2006年比2005年实际GDP 上升了5.17个百分点。
(4)2005年实际GDP:100×10+200×1.5+500×1=1800(美元)2006年实际GDP:1850美元(1850-1800)/1800×100%=2.78%2006年比2005年实际GDP 上升了2.78个百分点。
第四章1.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入分配,是国家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一种公共经济活动。
财政的内涵: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主要是国民收入;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3、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3.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形式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4.税收的三种主要职能:1.筹集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
2.经济的职能。
3.监督职能。
5.根据税收的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的税收分为五大类,共20多种。
在这些税收种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第五章1.货币的起源: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3.货币形态的演变: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代用货币4、信用货币。
4.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
第六章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它既包含有形产品的交换,也包含无形产品的交换。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产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
3.重要的贸易术语:1、CIF(到岸价)2、FOB(离岸价)。
4.什么是倾销?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的价格将其商品挤进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5.外汇上升下降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外汇汇率上升,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外汇汇率下降,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第七章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协调活动。
2.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3.管理的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协调。
4.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5.所谓决策,就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决策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构成。
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管理是“摸得着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
7.管理人员的分类:(1)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
(2)不同领域的管理人员。
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市场营销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生产与经营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其他类型管理人员。
8.管理人员的角色: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方面的角色;决策方面的角色;9.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技术(专业)技能;人文(人际关系)技能;构想(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需要的程度较高,高层管理人员对技术技能的需要最少;人文技能,对于高、中、低层管理者都是非常重要的;高层管理者对构想技能的要求高。
第八章1.企业的基本概念:企业是集合生产要素即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并在利润动机和承担风险的下,为条件下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2.企业的分类: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制企业。
3.所谓法人,就是依法成立,拥有独立财产,按一定的规章制度建立和从事活动,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团体。
法人企业就是由法律赋予其拥有与自然人基本相同的民事主体地位的企业。
它与自然人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作为单个的人来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而是以一个组织的名义来行使法定权利和承担义务。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成长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
基本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5.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
双因素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
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激励因素指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即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学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