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主义地理学

合集下载

城市社会学内容整理

城市社会学内容整理

早在汽车大发展之前,工业郊区化就开始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
工业郊区化重要原因是为了分散工人的力
郊区化 对于郊区发展起到极大促 量,从而更好控制工人
空间分析学派:
是计量地理的核心。建立各种数据化模型和空间模型解释城市地域现象,强调预测能力 和政策导向
缺点:过于偏重客观和数量化,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差异性 代表人:B.J.L.Berry(贝里)、 W.Alonso(阿朗索)、Lowry(劳利)等
行为学派:
从人的行为因素解释城市地理现象的形成。重视行为的意识决策过程,注重满意人、主 观认知与选择
时代特点
工业城市化
福特主义 汽车时代
都市区形态 变迁
同心圆结构
郊区化
城市特征
分区制 多核心发展
电车郊区
郊区扩张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形 城市社会学
成与描述
形成
至 1972 高速公路 区域扩散 大都市重构
都市区蔓延
远郊区 中心衰落 CBD 重构 转型中的城 市社会学
至 1983
经济危机 新福特主义
至今
经济重构 信息化
区位学派:
与 20 世纪 50-60 年代计量地理学兴起相关。研究重点在于城市地域各种功能和设施的 区位、重视距离
缺点:经济人(economic man)的假定 代表人:H.V.Thunen(杜能)、A.Weber(阿尔弗莱德 韦伯)、E.M.Hoover(胡怫)、 A.Losch(廖士)、 P.M.Smith(史密斯)
但表面化,忽视作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形成机制的人类活动本身
社会生态学派(芝加哥学派,社会达尔文主义):
研究城市发展演变机制,关注人类活动本身,关注空间竞争、社区演化 缺点:把人看得过于机械化和一般化,忽视人类活动背后的文化及传统影响 代表人:R.E.Park(帕克),L.Wirth(沃思), E.W.Burgess(伯吉斯) ,麦肯齐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现代地理学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三个不同的阶段: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现代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3、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4、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者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结构(二)人文地理学的地位1、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2、人文地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与空间研究: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第七卷1049—1650页)记载的是“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多种人文特征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的科学”。

即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人文活动和人文特征。

2、人地关系研究:人文地理学是揭示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3、时间序列研究:人文现象的时间尺度和差异。

探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形成过程,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向。

思考:下列哪些问题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问题?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美国对外政策与美国对外贸易伙伴山东经济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城乡人口流动机理分析苏州旅游线路设计国际大都市定位·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尽管有些问题带有区域的修饰语,但是它们讨论的是经济过程、人口过程等,因此它们不是人文地理问题。

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三个维度一横+一纵+时间变化一横: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一纵: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纵向关系时间序列:时代背景及随时间的发展变化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一)社会性:与自然地理学的不同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历程发展简史[教材]

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历程发展简史[教材]

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历程发展简史本文由秋楚寒霜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历程发展简史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经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形成和理论的演变、学科的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上的革新等过程。

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 3 个阶段。

古代阶段这是地理知识积累的时期,以片断记述为主,出现了各种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

在中国地理古籍和其他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其中既有《礼记·王制》篇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的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孙丑下》还有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的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

从公元前 5~前 3 世纪成书的《尚书·禹贡》开始,在许多地理古籍中还记述了大量的人文地理现象,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则讨论了人地关系的若干问题。

但是在中国古代未产生系统的人文地理著作来表述人地关系思想。

在西方,地理学一直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古希腊、罗马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一些相互隔离、闭关自守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经济、文化处于衰落状态,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相应处于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地理大发现开始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著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大多偏重于种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近代阶段 19 世纪初至 20 世纪 50 年代,地理学进入出现不同学派、学说纷出、各种学科建立并形成体系的时期。

世界著名地理学家

世界著名地理学家

著名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德国自然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民族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1844 年8 月30日出生在卡尔斯鲁厄。

中学毕业后,从1866 年起学习动物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1868 年获博士学位。

1869~1875 年任《科隆报》记者,游历了巴尔干、意大利、美国、墨西哥和古巴。

1876 年任慕尼黑大学副教授1880 年升为教授1886 年为莱比锡大学教授。

拉采尔除了从事广泛的教学活动外还撰写了1200 多种著作和论文内容涉及生物学、地理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自然哲学等。

主要著作有:《北美洲的合众国》1878~1880、《人类地理《民族学》1885~1888、学》1882~1891、《人类的历史》、(1885~1888)《人的地理分布》、(1891)《政治地理学》1897等。

拉采尔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地理学,考察了物质文化财富的传播;他强调的自然基础,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制约性,认为自然环境对起决定作用。

他还认为,国家是一个有机体,它为了生存,需要不断扩张地域,争夺生存空间。

这种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德国20 世纪的政治地理思想,曾被纳粹分子所利用,因而受到尖锐的批判。

维达尔白兰士(1845—1918)法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并长期任教,培养了许多地理学人才,如加卢瓦、白吕纳、马东、德芒戎和布朗夏尔等。

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地理学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的法国地理学派。

【个人简介】维达尔白兰士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他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并长期任教,培养了许多地理学人才,如加卢瓦、白吕纳、马东、德芒戎和布朗夏尔等。

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地理学从十九世纪后半叶起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有影响的法国地理学派。

【所创理论】维达尔白兰士认为,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范围,而人类在创造他们的居住地的时候,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他建立了一个与当时流行的“环境决定论”完全不同的“可能论”的理论学派。

理解新经济地理学

理解新经济地理学

理解新经济地理学胡志丁,葛岳静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地理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新经济地理学”,分别隶属于经济学和地理学。

然而由于两学科在研究传统和学科分析框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两种新经济地理学在研究思维、方法和内容等众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分歧。

经济学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可以分为视角、参照系和分析工具三部分;地理学的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可以分为观察、实地调查、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与理论提升四部分。

正是这种学科研究传统和分析框架的差异导致两种新经济地理学的分异,同时也成为理解两种新经济地理学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本文回顾了对新经济地理学争论的两个焦点,从学科的分析框架出发对两种新经济地理学的前提假设、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互相借鉴和融合对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学;地理学;方法论;分析框架1、引言人们对经济地理学的兴趣随着全球化的因素而日益增加,这也使得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和丰富。

在过去的20年里,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得到了充实,研究方法得到了极大丰富,而且其经验研究范围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拓展,这使得经济地理学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复兴。

如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信息经济化、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地理学家将其研究转向社会以及文化转型理论,这就使得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出现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理论视角的多元化,经济地理学由此经历了四次转向,即制度、文化、关系和尺度的转向。

而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似乎正在经历“演化主义转向”。

这种研究取向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地理学界,特别是在欧洲经济地理学界,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似乎正在变成演化经济地理学。

另一方面,以克鲁格曼、藤田昌久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也开始对地理或空间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意将其作为一个核心要素引入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框架内,他们在这方面所做出的杰出工作被经济学家称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来临。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70年代西方社会的经济处于停滞和萧条状态。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之后,社会科学家逐渐重视能够概括资本主义危机的既有学术理论(顾朝林,1994年),于是他们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注重研究在历史变化过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与此相比,原有的社会科学理论都成为“温和”和“中立”的,在短短的几年间,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人文地理学也在其中。

一、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渊源与其他大部分社会科学相比,60年代的人文地理学只受到了很有限的激进主义地理学派的抨击。

而对西方人文地理学家来说,一方面,战后的苏维埃地理学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与其说这一时期的苏维埃地理学是激进的地理学,还不如说是专家政治的(Technocratic)地理学;另一方面,在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中,空间分析学派的缺点愈来愈明显,行为地理学的研究亦未能给地理学带来新的突破,一系列的政治事件推波助澜,这些都成为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产生的重要背景。

我们知道,区域地理学在战后的地理学中的统治地位一直延续到地理学的计量革命。

这场革命用强调空间分析的方法给地理学带来了实证主义的新范例。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正是作为对这种新的支配地位的范例的批判形式而产生的。

它追求的是把地理问题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认为,实证主义的空间分析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错误。

首先,当前的地理事实被无条件地划作空间形态,而不是社会形态,于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得到进一步肯定。

例如人文地理学家可以根据阶级和种族编制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图,可是他们从来不去研究导致这些社会不公正和区域不平衡的地理分布的政治和经济过程。

其次,尽管自称实证主义在科学上是客观的,但这些空间分析却致力于提供“对社会有用的结果”,即为资本服务的“空间技术”。

例如区位分析为工厂寻找最有效率的区位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传统上对“有效率区位”所下的、以阶级观念为出发点、带有浓厚经济色彩的定义。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流派regional geography区域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源自19世纪德国的赫特纳。

观点: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在区域中自然和人文复合在一起。

cultural geography文化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卡尔·索尔观点: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人类的文化,人类文化的地理现象就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humanistic geography人文(人本)主义地理学派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段义孚(Yi-fu Tuan)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quantitative and spatial geography计量-空间地理学派代表人物很多观点:利用数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研究人类空间活动,并建立人类活动的空间模型。

radical geography激进主义地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维(David Harvey)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人们活动的空间特点和规律。

feminist geography女性(女权)主义地理学观点: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新旧女权主义有差别)女性主义地理学着眼于社会如何创造性别结构形式,怎样致力于通过社会变化结束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项目中改变空间形式。

(旧)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新)后现代地理学post-modernism geography代表人物:索哈(E. Soja)观点:反对传统的、规范的、普适的地理规律研究。

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地理学实证主义地理学注意两点:1)实证主义不是举实例2)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是对经验的归纳或对理论的演绎,而是在经验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结构主义地理学表层结构(空间现象结构)——多样的深层结构(文化内具有共通性)——不变的人文主义地理学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1970年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70年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70年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杨宇宁2010010305235 城市系资源二班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西方城市地理学自1970年到目前的发展能概况,以及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阐述了城市地理学从空间分析到社会理论的转变以及城市社会文化地理学的被重视,以及于经济地理学,社会规划于区域规划,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交叉日益显著的特点。

关键字;1970/年后西方城市地理学演变原因特点进入60 和70 年代,美国和西欧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和反政府行为,如黑人运动,学生运动,内城暴动。

与此同时,就业、住房、交通、环境卫生、治安等城市问题也日趋严重。

对于这些激烈的社会冲突,原有的西方正统理论无法解释,这就刺激了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寻找新的解释。

城市地理学也受其影响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探索新的理论。

在这一时期,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社会科学的研究。

英国一批年青的新韦伯主义社会学家致力于研究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城市空间资源分配中的作用。

认为城市资源的分配不仅应考虑经济因素,而且应考虑空间公平。

他们认为技术进步、人类特征变化会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意把城市中发生的问题完全归于生产方式、归于制度。

美国城市社会地理学家段义孚【1】(Y.F.Tuan)等从研究社区与人的关系出发,运用行为科学和现象学,开展了个人性格如何影响到家庭和房屋的装饰的分析,并伸展到集体的性格如何反映到所谓“文化景观”的分析,他们特别强调“地方”(Place)这一概念不仅是一个几何空间,而且还包括了人地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中,段义孚等人的研究对剖析城市内居民与其邻里区域所产生的亲切感或疏离感和冷漠感,作出了很大贡献,也扩大了城市地理学的领域。

在实际应用方面,段义孚对内城重建和迁拆过程中,如何破坏,或如何保存这一人地感情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曼纽尔·卡斯特尔斯【2】(M.Castells,1942—)是一位西班牙籍的社会学家,当代城市理论研究的带头人。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1970年以后,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开展1970年以后,随着兴旺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大局部人口都已聚居在城市,城市的土地、交通、住宅、环境、犯罪等各种问题都日益锋利,城市开展日益成为重大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城市的发生、开展和变化逐步成为现代地理学的核心之一。

这一阶段,地理学的新思潮层出不穷,而且在城市地理学里都有最充分的反映,先后形成了著名的空间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

美国的加里森(WilliamL.Garrison)和他领导的华盛顿小组,以区位论为主要理论根底,从距离入手,用统计方法寻找城市分布和内部构造的空间组织模式,并用这些模式模拟现状,预测未来,帮助区位决策,这就是著名的区位学派。

地理学应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极为复杂的人文地理分支,开场大量采用了统计方法。

使地理学走上了理论化,计量化和抽象化的道路。

然而,重视科学和数学的世界倾向一度因无视了历史、语言和文学而产生了反作用。

地理学的计量化也一度走向极端,甚至有人声称一个新的地理学境界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文字性、描述性的研究。

把地理研究的目的和手段相混淆,把运用数学符号还是文字符号来解释地理现象对立起来。

西方地理学界在 70 年代已经对此有所反思,随着城市间的空间组织和内部模型的实证研究的积累,发现在实际观察到的状况和预期的模型之间存在着许多差距,模式的运用并不都很有效。

各种区位理论的不现实的假设受到批评,对仅仅利用小样本建立的模式运用到大范围地区或者把有限的地区性模型无条件推广到其它地区的做法也提出疑问,甚至用于分析的数据资料的本身也可能就有问题。

对数量革命进展的不满,对标准模型可承受性的疑虑,导致60年代后期行为方法的引入,并被称为行为革命而风行于70年代。

行为学派认为任何地理现象,除了纯粹自然地理现象外,都和人与人的群体的决定有关。

人的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至少不是全理性的。

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由人的不同品质、动机、偏好、态度、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决策而形成。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第一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 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着作士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A.亚里士多德B.李特尔C.洪堡D.梁启超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A.巴朗斯基 B.李希霍芬 C.佩舍尔 D.拉采尔7、“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观点..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地相关论 C.二元论 D.生产关系决定论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A.人地协调论 B.人地相关论 C.生态论 D.适应论二、填充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和空间布局..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 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革命”..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枝独秀阶段..10、人文地理学具有性、性和性..三、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 2.二元论 3.人地关系适应论4.人文地理学 5.人地关系 6.人地相关论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 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四、问答题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五、分析题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第二章一、填空题1、文化组成中的物质文化具有三个特点;即、、 ..2、文化有三部分组成;即、、 ..3、文化景观具有三个特点;即、、 ..4、文化景观的构成包括、、和四个部分..5、汤因比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和 ..6、文化的扩展扩散分为、和三种类型..二、解释题1、文化景观2、文化地理学3、形态文化区4、功能文化区5、文化6、物质文化7、制度文化8、精神文化9、文化整合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5、阐述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6、任意写出我国4个综合文化圈及其风俗文化特点..四、分析题1、以我国三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为例;说明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2、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3、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4、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第三章一、填空题1、人口分布是一种社会现象; 因素特别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2、人口在国家内部的空间移动包括、、和 ..3、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指向、指向和指向..4、计算人口经济密度时可以采用、、等经济指标..5、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实现的..二、解释题1、人口分布2、人口迁移3、胡焕庸线4、人口算术密度5、比较密度6、国际人口迁移三、问答题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四、分析题1、从中国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出发;谈谈其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2、以周围一定区域范围为基础;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通过实际调查;分析该区域人口空间流动的原因..第四章一、填充题1、人口增长是否过快;应比较人口增长的速度与自然资源的速度、环境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2、人口的自然构成主要包括和 ..3、人口的社会构成主要包括、、、、和等..4、适度人口有和两种..5、人口因素的两重性是指人既是 ;又是二、名词解释1、适度人口2、人口转变3、人口构成4、人口年龄构成5、人口性别构成三、问答题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四、分析题1、以具体的区域为例;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讨适度人口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意义..第五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土地荒漠化包括A.草场退化 B.土壤肥力下降 C. 土地沙漠化 D.森林锐减2、对我国人口问题的不正确阐述是A.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就业压力大B.人力资源投资不足;人口素质不高C.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老年人口数量近年内迅速达到高峰;对社会福利保障带来巨大压力3、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是属于问题A.水污染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资源浪费D.资源供需空间的分布不平衡4、温室效应合全球变暖是属问题..A.臭氧空洞B.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C.光化学烟雾D.热污染5、我国的“北煤南运”是为了解决问题..A.后备资源不足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资源供需的空间分布不平衡D.资源消耗的迅速增长6、人口迅速增加给许多国家带来的社会问题包括A.资源短缺B.人地矛盾尖锐C.人口素质下降D.营养不良二、填空题1、自然资源是指的、的物质和能量..2、环境问题包括和 ..3、从人类时空关系来定义;持续发展是且的发展..4、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中最重大的是人口问题、问题和问题..5、资源供需不平衡包括资源供需不平衡和资源供需不平衡..6、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是指环境系统本身的能力降低; 增多..二、解释题1、持续发展2、人口问题3、环境问题4、土地荒漠化5、自然资源:三、问答题1、如何理解资源问题2、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是什么3、从不同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类型..4、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5、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共识主要有哪些6、资源危机论和资源无限论各自观点如何两者有何共识四、分析题1、试以你所熟悉的某一区域为例;针对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特点分析其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的关系..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分析比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类型..3、什么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的现实背景是什么在持续发展研究中;如何发挥地理学的优势4、导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5、综合福建自然、人文、经济的发展特点;试述21世纪福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和措施..人文地理的一些习题人文地理学试卷考研提高部分1. 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地理学的特性主要是、;1.2 文化由、 |和三个层次组成..1.3 第一产业指;第二产业指;第三产业指 ..1.4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1.5 原始宗教主要指 ;民族宗教主要有 ; 世界三大宗教是 ..2. 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2.1 文化 2.2 拉采尔 2.3 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 2.4 综合国力2.5 领土3.辨析下列术语指出相互区别;每个2分;共18分3.1 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3.2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可能论3.3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3.4种族、民族、国民 3.5旅游的客源地与目的地 3.6文化景观与文化区3.7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3.8环境、资源、能源 3.9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4. 辨析题每个2分;共11分4.1指出下列问题研究基本属于那种研究方法;为什么1中国的地方志;传统的区域地理学2中心地理论、区位论;3一批激进地理学家研究认为城乡地域差别是资本主义本身造成的;4行为地理研究;文化地理研究、历史地理研究5利用数理模型说明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6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偏好;探讨生产力布局特点7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的不同4.2 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种扩散;说明原因1传染病的扩散2巴黎、罗马发布新时装的流行趋势;之后在香港、东京、上海开始流行;在以后在各省会大城市开始流行;最后在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流行..3在没有现代媒介以前;新生产技术新生产工艺的流行..4中国饮食文化在欧美、东南亚的流行..5. 论述下列各题88分5.1 利用文化整合的思想论证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6分5.2利用人口地理理论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孔雀东南飞”的现象的原因;对中西部发展的影响..谈谈你对解决西部人才匮乏的办法12分..5.3 我国为什么南方的方言比北方的方言多..5.4分析中东地区和欧洲巴尔干地域冲突的潜在宗教影响因素..8分5.5分析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5.6试论保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12分5.7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状况、文明程度又有很大差别 12分5.8全球化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反全球化的社会动因是什么 12分5.9分析西部大开发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意义..10分7、我国七大方言的分布状况如何8、语言的传播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第六章宗教地理学1、宗教的本质是什么2、宗教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3、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有哪些第七章聚落地理学1、城市的概念2、城市体系有着怎样的等级规律3、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原则5、简述城市内部地域的有关理论3个模型..6、简要分析村落呈集聚现象的原因..第八章旅游地理学1、旅游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2、什么是旅游决策;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4、到2003年止;我国已有4A以上景区愈千家..请你列举10个以上你所在省4A景区的名称;并把它们按旅游地的开发类型进行分类..5、结合你所在地的一个旅游景点的开发;谈谈该旅游景点开发对本区域的影响..6、什么是旅游“示范效应”你对旅游“示范效应”有什么看法..第九章政治地理学1、政治地理要素有哪些组成2、如何理解政治地理过程3、国家政治地理哪些特征;如何体现4、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实力5、论述当代全球政治格局的形成过程;并阐述当代的全球政治格局对我国的影响..6、论述现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第十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1、人口的过快增长给人类带来什么问题2、可持续发展是怎么样提出来的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4、世纪之交的政治格局有哪些表现5、新的政治地理的有哪些特点6、政治格局与人地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7、什么是文化景观 8、简述当前文化景观研究进展..9、当前文化景观建设表现在哪些方面 10、结合实例;分析某个地方的文化景观建设情况..1答案要点一、1 C; 2 A;C; 3 B; 4 B; 5 A;B; 6 B;C;7 D; 8 A;二、填充题1、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神的意志生产关系3、文化政治4、对立统一5、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地理环境6、人地关系研究人地关系论7、人地相关论 8、行为革命 9、经济地理 10、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三、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地理学系统;三大子系统;五大圈层;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2.二元论:自然地理二元论:地理学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不包括研究人文现象的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二元论:经济地理研究应从经济部门为出发点;抛弃自然地理空间基础..3.人地关系适应论:人地关系的本质是适应;即人对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适应性..4.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形成原因的科学..5.人地关系:人与地理环境之间以物质流、能量流为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6.人地相关论:人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是积极因素;人地互为因果..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人文现象是社会现象;人文现象时间发展即变化..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加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不断加强..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人地关系包括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人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内含多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新的科学理论:和谐论、人地共创论新的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协调论、耗散结构..四、问答题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成演化过程及产生原因..包括1空间分析2时间序列分析3人地关系分析主要内容:1基本理论:元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方法论;2应用理论:区域人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3应用学科:综合人文地理学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全面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认为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一切;时代背景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3、试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人地相关论人地协调论相同1人地相关2人地关系中人是主要因素差异1人地互为因果2 或自然论因果观 1人地相互作用和影响;人是最关键因素..2人地对立统一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拉采尔地理决定论1直接生理影响2心理影响3对社会组织和经济的影响4对人类迁移和最后分配的影响评价:1进步意义:反种权;促进人地关系研究;现实意义2消极方面:否定人地相关;否定的能动性;人地关系的直线化.. 5、什么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1新的科学理论何方法论2新的研究方法何手段..3新的研究内容何方向..6、正确阐述人地协调的基本观点..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环境自身的演变规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人必须约束自身的行为;以取得人地协调;人地之间不是简单的因素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三个阶段:包括地理繁荣阶段;否定人文地理阶段;人文地理的复兴..8、如何理解广义的地理环境古地理环境地质时期、纯自然环境现代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9、试述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三个层次的综合:1人文地理与全球问题 2区域综合研究 3特定社会现象和问题研究.. 10、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1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中心之一;也是重要的发展方面之一.. 2人地关系研究不是人文地理研究的唯一课题..3并非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五、分析题1、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1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2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的中心课题3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人地关系的相对性、多样性、动态发展三大特征..2、试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的异同..地理环境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相同 1否定人地关系 2人地之间是因果关系差异 1地理环境为因了人类社会为果2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1人的意志为因;环境发展为果2否认地理环境的自然基础3、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如何利用取决于人的选择能力;人地关系是一种或多些的关系..白吕纳的观点:1人可以能动地改造环境2人地相互作用形成的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3心理因素是地理事实的源泉..评价:1较为完善和正确的人地观:认为人地相关;而人是积极的因素.. 2全面强调心理因素的作用..3或然论的因果观..2答案要点一、填空题1、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3、功能性空间性时代性4、自然地理背景具象材料非具象材料氛围5、战和应战逆境美德中庸之道6、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二、解释题1、文化景观:附着在自然景观之上人类活动的烙印..2、文化地理学:研究不同类型的文化空间组织的特征;形成及发展规律..3、形态文化区:具体某种或多种文化特征的人群所分布的地理范围..4、功能文化区:根据政治、经济或社会上的某种机能机制而组织起来的地区..5、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6、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7、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8、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9、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体系中;各文化综合体;各综合体的文化特征在功能上形成协调三、问答题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附着在自然景观上人类活动的烙印四个组成要素1自然地理背景2界象材料3非界象材料4氛围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五个方面:文化景观、文化生态、文化起源和传播;文化区、文化综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自然景观是文化景观的底色;同一自然景观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景观..纯粹的自然景观几乎不存在..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景观5、阐述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扩展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6、任意写出我国4个综合文化圈及其风俗文化特点.. 略四、分析题1、以我国三个地区的民居建筑为例;说明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略2、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形式文化区的特点核心区: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部位..相对来说是该文化特征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外围区:在核心区周围;该文化的典型性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边缘区:文化上的过渡带;在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特征;形成两种化相混现象..功能文化区的特点中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位置是明确..功能联系:该区内部因某种功能活动而相互联系..3、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由于受环境及文化的影响;在头脑中必然形成一种对环境的印象..这种由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印象;就是环境感知..环境感知是文化地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分析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环境感知为该环境中共同文化集团内所有成员共有..人们一旦形成某种环境感知以后;他对现实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就必然受已存在的环境感知的影响;就不可能十分准确地理解现实环境..其对该环境做出的反应和决策必然是以其不全面的理解为依据..4、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居民从源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就越来越大..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内..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速度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的不连续..3答案要点一、1、社会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地区间迁移城乡间迁移城市间迁移3、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4、国内生产总值收入商品零售额5、气温雨量二、解释题1、人口分布: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2、人口迁移: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3、胡焕庸线:从黑龙江瑷珲到云南腾冲;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4、人口算术密度: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用每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表示..5、比较密度:单位面积农用土地上的平均人口数..6、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越国界改变住所并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三、问答题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五大资源;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历史和政治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分布特征:极不平衡一般规律:四大人口密集区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亚、欧洲、北美洲东部;四类人口稀疏区;高纬、高海拔、湿热、干旱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东西差异:胡焕庸线;瑷珲-腾冲线沿海与内地的差异。

第八章 女性主义地理学

第八章  女性主义地理学

第八章女性主义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处于长期的停滞和衰退之中。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女性主义的重现、民权和反战等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社会运动的主流。

西方人文地理学作为研究社会、经济地理的科学开始对女权运动表示关注,女性主义地理学也就应运而生(Janice Monk,1994)。

由于这一时期的地理学刚刚经历了计量革命的洗礼,而且许多地理学家对空间分析和实证主义的价值提出了质疑,激进主义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刻,人文主义和现代主义开始渗入到地理学中,平等与权利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新热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空间结构分析方法为早期的女性主义地理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人文主义地理学则是早期女性主义地理学的重要依托。

社会的激进化和妇女的解放,使更多的女性向职业化和学术的参与日剧增。

一、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历史渊源在十九世纪,英国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生产和再生产的分离,以及在工业生产和家务上不同性别间特有的角色分工。

从十九世纪後期开始,工业成为以男性为主导的部门,家庭成为以妇女为中心的场所,在劳动市场、家庭和建筑环境(built environment)等方面都呈现出性别的分工,这就使得妇女附属地位的全部社会过程成为分析和研究的焦点。

二战以后,新的生产线技术引进,以及劳动密集的服务业都需要新的劳动力来源,即:廉价的、没有攻击性的、且能担任单调无聊工作的劳工,女性正符合所有这些条件。

妇女进入劳工市场的效应也促进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的富裕社会中,再度发现贫穷及阶级不平等的问题愈形严重,学生的反对运动、对国际问题认知意识的觉醒、先进资本主义社会不景气的加深及失业率递增……等等所引发的议题,已使地理学者发觉越来越不容忽视。

人文主义者、结构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针对“空间崇拜”(‘spatial fetishism’)与实证论的批判,将这些议题置於地理学的议程中,尤其是在人文和社会地理学里,此外也发展出新的研究方法,用以解释社会发展过程与空间型态问的联结。

(大四下地理学思想史)第五章激进地理

(大四下地理学思想史)第五章激进地理
Soja(1989)的“社会-空间”辩证法
3. 引入结构主义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结合
4. 将马克思主义与实在论相结合进行结构分析 建立在分离3个领域的基础上(巴斯卡尔,1978):经验领域只关 心经验,世界是感知的;现实领域既关心经验也关心事件,认为一 个事件(例如人类的某一项行为)可由个人(由行动者或由其它亲 身经历者)以不同方式进行解释;实在领域关心那些不可直接感知 的结构,但是它包含着导致事件发生及其经验感知的机制。
齐放的局面
多元化的同时也走向“温和”,原因如下:
马克思主义本身受其他批判理论的冲击 1980s的衰退与重构所营造的社会氛围大大不同于60s末和70s 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激进地理学走向了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的道路
1.2 名称的演变
最初被称为“激进派”,到1980s,因“新右派”、“撒切尔主义”、 “里根经济政策”(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 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也被称为“激进派”,因 此使用者减少
2. 采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分析并改造唯物辩证法 哈维(1973)分析其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过程,例如:
在思考收益分配时,一开始按“自由主义的方案”进行,着眼于收益分配的 机制来分析社会的不平等问题,着重机制中可达性和区位的作用;
此后逐渐接受“社会主义方案”,承认收益本身的定义是由生产规定的,认 为“生产和分配之间、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区分的否定,是所有这种二重性 的普遍否定的一部分”
4. 阶级冲突(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是经济进程的中心问题; 5. 上部结构对经济进程的体现反映了受经济进程和先前认识约束的个体行为
——个体既受约束又是能动的,但不是被决定的; 6. 用以实证主义考察为基础的规划方法来维持上部结构现状的任何努力,只

城市地理学复习整理总结

城市地理学复习整理总结

城市地理学复习整理第一章绪论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城市;城市是自然分工的结果!城市是新的社会结构1、最简单的城市起源史树栖——穴居——逐水草而居——分散聚落(乡村)——集中聚居(城市)树栖:躲避野兽;树多的地方资源丰富,食物充足!逐水草而居:采摘和渔业乡村:之所以分散是为了留有大片农田养活人口2、城市基本特征城市最基本的定义: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居民点●●占据地球表面小,但是高度聚集大量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

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扩散的中心,文明的象征城市是最集约利用土地的一种组织形式!●●城市是人类对自然活动干预最为严重的地方,以人文要素为主的地理环境接近和回归自然是城市人的基本需求!●●城市是一种不完全、脆弱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受自然环境反馈作用最为敏感的地方。

人口/与外界保持联系/自然灾害城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协调发展!●●城市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巨系统城市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测!3、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研究核心内容有两种尺度:城市体系(国家或者区域中的城镇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结构(城镇区域内部的空间组织)城市地理研究应当从区域出发,注意研究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揭示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研究内容:◆◆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条件影响?◆◆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镇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功能区域和城乡边缘区域:商业、仓储、工业、住宅等相互关系、土地使用、市场、社会空间……◆◆城市问题研究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内城问题城市地理是偏重于人文性质的特殊区域地理。

4、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描述性的地名词典阶段(20 世纪以前)描述为主!特斯拉菩《地理学》(同时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15 世纪地理大发现后,记述内容更广●●自然位置论阶段(20 世纪前20 年)20 世纪早期人文地理繁荣,城市地理开始形成基本思想:用城市所在位置的自然条件作用揭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化问题_汤茂林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化问题_汤茂林

第28卷 第4期2009年7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L RESEARCH V o l 128,N o 14July ,2009¹詹姆斯和马丁在总结地理学80年代的趋势时写道:/科学的一切领域正环绕着具体的问题走到一起来了,分离的过程已为结合的过程所替代。

在结合的过程中,每一门专业都把它自己特有技术和概念用到诸如贫穷、人口过剩、种族关系和环境的破坏等主要的难题上来。

0[7]在2008年中文版中,这种论述依旧。

收稿日期:2008-07-22;修订日期:2008-10-16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433)作者简介:汤茂林(1967-),男,博士,江苏沭阳人,副教授。

学术研究兴趣包括城市化、方法论、文化景观等。

E -mail:mltang317@1631com;tangmaolin@n jnu 1edu 1cn 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化问题汤茂林(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46)摘要:从我国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入手,切入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论问题。

自1970年代以来,欧美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式和方法论逐步多样化,这可以作为我们发展人文地理学方法的一个参考。

正是基于对实证主义地理及其方法论局限性的认识,结构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化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相继登场。

中国作为一个向现代社会全面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地理格局异常复杂。

结果是现代性问题与后现代问题并肩前行,发达和欠发达有关的问题同时存在。

对这样复杂的地理景观所进行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较多地采用了基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空间科学传统,对塑造这一景观的人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

因此,我国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迫切需要方法论和方法的多元化。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方法论;多样化;学术对话;教学改革文章编号:1000-0585(2009)04-0865-181 缘起蔡运龙等在5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6一文[1]中,对中国地理学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精辟概括,引起了学界的共鸣,他们认为,/基础研究薄弱0[2]和/学科整合不足0是我国地理学发展面临的两个首要问题[3]。

女性主义地理学的三个层面

女性主义地理学的三个层面

女性主义地理学的三个层面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处于长期的停滞和衰退之中。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女性主义的重现、民权和反战等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社会运动的主流。

西方人文地理学作为研究社会、经济地理的科学开始对女权运动表示关注,女性主义地理学也就应运而生(Janice Monk,1994)。

由于这一时期的地理学刚刚经历了计量革命的洗礼,而且许多地理学家对空间分析和实证主义的价值提出了质疑,激进主义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刻,人文主义和现代主义开始渗入到地理学中,平等与权利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新热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空间结构分析方法为早期的女性主义地理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人文主义地理学则是早期女性主义地理学的重要依托。

社会的激进化和妇女的解放,使更多的女性向职业化和学术的参与日剧增。

当女性主义地理学呈现多元的发展的时候(Linda McDowell, 1993a),哈丁(Sandra Harding, 1986)将其划分成三个层面,即:女权经验主义(feminist empiricism)、立场女性主义( standpoint feminism)和后现代女性主义(postmodern feminism)。

与此相对应,蒂〃斯德凡娜(Di Stenfano,C) 则将之划分为理性主义(rationalism)、反理性主义(antirationalism))和后理性主义(postrationalism)(Di Stenfano ,C. 1990),基本反映出了北美、西欧等西方国家女性主义地理学发展1[1]。

(一)女性理性主义蒂〃斯德凡娜指出,女性理性主义从理性启蒙运动和人文主义观点出发,认为:人类理性化的能力严格区别于自然王国,在理性主义者眼里每个人都应当受到普遍的尊敬。

妇女不公正的被排斥在作为人类应享有的尊敬之外,是因为存在一个不正确的假设:妇女比男人的理性要少,比男人更“自然”。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绪论1、洪堡创立了地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原则,综合原则和比较原则。

2、下面关于实证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证主义是在经验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B、实证主义在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中盛行C、实证主义就是举实例D、实证主义不是对经验的简单归纳3、以下概念中最能体现近代英国地理学研究特点的是()A、?B、小区域研究 B、第二自然C、或然论D、管治4、文化地理学派认为,人文地理学应当主要研究(人文景观)5、以下关于方法论的论述,错误的又()A、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B、方法论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以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性原则C、方法论就是研究方法的集合D、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6、以下不属于美国对近代地理学发展贡献的是()A、、B、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C、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D、索尔的《人类地理学的目的》E、哈特向的《地理学的性质》7、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德国)8、(法国学派)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9、以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学派中,()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活动空间特点和规律。

A、文化地理学派B、激进主义地理学C、计量地理学派D、人文主义地理学派%10、以下关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价值的论述,正确的是()A、服务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B、服务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研究C、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D、服务于都市景观的规划设计11、以下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代表性方法论的包括:()A、经验主义B、实证主义C、人文主义D、结构主义12、以下描述中,能体现地理学研究特色的有()"A、重视对地球的研究B、关注地球表面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C、只要涉及地点的研究就是地理学研究D、关注空间关系和空间过程13、根据约翰斯顿的理论,以下属于“一横一纵”中纵向研究的有()A、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B、地形对人类建筑格局的影响C、地方文化精神与地方建筑格局的关系、D、文化扩散中的冲突与整合14、以下能体现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特点的陈述包括()A、强调我向思维B、注重主体性C、重视定量研究D、强调感悟性15、以下关于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A、理论与哲学方法论更趋多元化/B、研究内容趋于社会化C、研究方法更为强调定量研究D、研究成果更有益于服务社会发展16、以下学者中,属于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有()A、赫特纳B、施吕特尔C、索尔D、哈特向》17、以下学者中,属于文化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有()A、赫特纳B、施吕特尔C、索尔D、哈特向18、以下属于我国古代地理学家的贡献主要有()A、《禹贡》、《山经》B、《徐霞客游记》:C、《玄奘西游记》D、大量地方志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转向”,其特征包括:A、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的新的组织原则B、福特主义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渐被全球化的生产所替代C、推崇高度概括性的理论D、强调事物或事件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才会出现20、以下研究中属于“一横一纵”中“一横”的有:():A、梯田的耕作形式与地形的关系B、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C、餐饮网点的空间分布D、游牧经济与游牧民族竞技体育活动的关系21、翰斯顿是在《地理学的性质》一书中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一横一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理论及其发展动态
地理学外部理论的引入——
•后现代主义:
•承认空间性和地区差异性,强调 “特异、特殊和独特性”——区域 研究视角多样化 •反对现代主义的理性规划,倾向于 个性化的美学追求——“空间属于 一种美学范畴” •使一些基金主义地理学者开始接受 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调整和变化的观 点
•激进女性主义:
• •
《对立面》
•20c70s初,福克Folke正式提出激进主义观点:地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与现实 的社会问题的解决缺乏有机联系 •70s中期,引入马克思主义和唯物主义理论 •80s之后,已在地理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发挥作用(如居住模式、贫困等)

•哲学基础
结构主义

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
20c70s,经济停滞。战争。人们开始对社会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思考。 在经历60s结构主义地理学的影响之下,地理学成为更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学科 之一。
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 • • • • 基本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 (3)有关社会形态的原理 (4)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原理

•小结.
• • • • • •
不明觉厉!
起源:关注政治和社会,试图唤起地理学的社会性 目标:探寻真正的原因,试图改变和颠覆,不是维护,不会苟同 理论依据:理性、唯物 发展:永远关注新鲜的理论 影响:思潮 标签:结构主义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左派地理学;激进地理学;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

•哲学批判
• 对行为主义的批判—— •行为地理学:经验性描述 •其他:研究社会为什么和和如何运转
• 对经验主义的批判—— •经验主义:地理学家的工作应是对空间模式和变化过程的直接反映

•主要理论及其发展动态
•反省: • • 必须重新认识地理学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 发起反越战运动和维护公民权利运动。 ——恢复地理学的“社会的有效性”
经济基础不断变化过程的理解是需要多社会科学共同合作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Nhomakorabea
•主要理论及其发展动态
地理学的流变性、多样性—— 新思想 •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 义” 新观点 研究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资本与剥削 问题 具有更少的决定主义的经济学观点;怀疑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关注女性 主义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模式的不同,人们 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也不同
现实主义:①个人行为受经济过程制约 ②造成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其发生次数没有关联 马克思主义:应通过个人行为改变资本主义制 度,无产阶级要求获得自由就必须用社会主义 替代资本主义 实证主义:①个人不受社会限制 ②造成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其发生次数有关联 实证主义:将上层建筑的当前模式描述为一 系列定律,认为应维持当前的资本主义制度 以避免社会和经济的变革

•哲学批判
• 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是一种经验主义。 •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 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非理性,强调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重要性,而不是理性去探索事物的内在机制 和规律

LOGO
ALL.
•泰勒的层域划分 •地方性的概念 •新区域地理学
•社会-自然关 系的研究
•人文地理学家提出了对社会变化理解的要求,努力使人文地理成为对 社会有用的一门学科。

•主要理论及其发展动态
地理学外部理论的引入—— 空间科学 自然地理学 20世纪60年代中期 行为地理学 强调量化、理论、法则和假设 关注过程、使用系统分析方法 强调个人决策在空间活动中的作用
结构主义
•在研究地理事物时,强调整体性的研究,反对孤立局部的研究。因为整体对它的部分 在逻辑上有有限的重要性,孤立的部分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部分只能在整体中得到它 们的意义;其目的在于揭示产生现象的机制世界的规律;
•任何地理现象都是由许多要素(部分)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依赖。在地理研究中, 结构主义地理学者主张采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认为整体对它的部分在逻辑上有优先的 重要性,孤立的各个部分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最基本的观点是:女性所受的压迫 是剥削形式中最深刻的,且是其他 各种压迫的基础,因此基进女性主 义试图找出使妇女摆脱这种压迫的 方式。 •宣称自己一派的理论“完全没有男 权制的痕迹” •认为两性冲突对社会和经济也有着 重要的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
• 大卫.哈维
人本主义
福利主义者 20世纪70年代 女性主义者 绿色主义者 20世纪90年代 后现代思想
强调感觉以及对环境的主观欣赏
关注空间不平等和社会福利 提出将社会矛盾的视野有阶级矛盾 转向两性矛盾 考察产生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以及 对策 拒绝一切大尺度的理论解释,强调 差异、片段化和非永恒食物


•主要理论及其发展动态
•观点: • • • 上层建筑中空间组织模式和社会环境的解释要通过对经济基础的认识获得 只有通过对上层建筑的研究才能理解经济基础 阶级矛盾是经济基础不断变化过程的核心

任何基于实证主义的、维持上层建筑的规划手段是建立在维持当前不公正的社 会系统之上的
马克思主义
现实主义

•哲学基础
结构主义
•是一种广泛的哲学思潮,一种思维方式,并不 是具有组织的哲学流派,不具有系统的方法论。 •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 的相互关系(即结构)被表达出来。 •在这种思维方式中,事物真正的本质不在于事 物本身,而在于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
• • • • • 著名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 实证主义代言人 充满“社会关怀”的激进立场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代表 着力于揭露 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 经济与城市地理、城市社会弊病的 关联性 • ——激进主义地理学的旗手人物
•哈维兴趣广泛。他一直喜欢阅读文 学作品。甚至将其用至研究中。
•在阐述后现代社会问题时,哈维汇 集了建筑学、城市规划理论、哲学、 1969《地理学中的解释》——实证主义 社会理 论、政治经济学等多种学 1973《社会公正与城市》——马克思主义 科,在他身上,我们似乎又看到早 1982《资本的限制》;1985《资本的城市化》... 期地理学家那种博大、无所不包的 1989《后现代性的条件》——后现代主义 情形。 ...
• •
传统的自由主义方式改革社会,但不涉及社会 主要结构 需要更为激进的政治立场来变革社会 ——激进主义产生 研究工作应该转向社会问题 对科学主义的幻灭和社会日益增加的关切 不该问的问题,不该回答的回答

• •
激进主义地理学的发展
这种变化是基于地理学家将越来越重视人文社会 领域的研究,重视人的自身价值、人的渴望与需求。 年轻一代地理学家断言以往的正统地理学不过是为资 本主义等辩护。如果这门学科一定要有效地阐明世界 性问题,那么就必须用更易于解剖社会问题的地理学 去替代目前安于现状的地理学。这是地理学的“文艺 复兴”,激进地理学就此诞生,人文地理学因此也就 进入一个科学化和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 激进的地理学界一直重视地理学对区域规划与空间效 率的实用问题,凸显地理学的“社会”关联性 活动中心:美国克拉克大学 舆论阵地:《对立面》杂志1969
LOGO
激进主义地理学
RADICAL GEOGRAPHY
历史背景
• • • • • 20世纪60年代后期 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系列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美国国内的民权运动和反对越战呼声。 经济衰退、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思想文化:“新左派”运动和“反主流文化”成为 美国60年代的主要政治和文化特征。

•主要代表人物
• 福克Folke
• 20世纪70年代最早正式提出激进主 义观点,认为地理学和其他社会科 学都是由纪委复杂的技术性的、同 时也是描述性的理论所组成,与现 实的社会问题的解决缺乏有机的联 系。
• 皮特
• 基本观点:不平等源自于资本主义 制度本身,纯粹的通过以税收政策 为基础的调控机制将无法解决贫困 问题。
•例:最初人们只是把语言事 实当作孤立静止的单位对待, 忽视了语言要素之间相互制约、 相互依赖的关系;忽视了语言 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索绪尔把 语言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产 生意义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 符号的组合关系,即结构。
•是一种理性主义。

•哲学基础
结构主义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理论基础

哲学基础
• •
现实主义
哲学来源:经验主义、实际主义、现实领域——包括了经验和结构 目标:通过探寻事物产生、变化的原因来理解事物,认为造成事件发生的原因 与发生的次数没有关联。
• • •
认为规律的出现需要两个条件: (1)事件发生的机制不变 (2)产生机制的条件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