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角度看健康人格

合集下载

怎样做到人格的协调与健康

怎样做到人格的协调与健康

怎样做到人格的协调与健康作者:殷霞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5期摘要弗洛伊德同马克思一起被评为千年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把精神分析变成了一种分析人的心理与人格健康的科学方法。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心理结构理论上的,人格协调和心理健康有着必然的联系。

本文认为通过讨论他的人格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做到人格的协调与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无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99-02弗洛伊德同马克思一起被评为千年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理论贡献之一,就是把精神分析变成了一种分析人的心理与人格健康的科学方法。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心理结构理论上的,人格协调和心理健康有着必然的联系。

通过讨论他的人格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做到人格的协调与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弗洛伊德划分人格结构的根据弗洛伊德心理结构的划分是人格结构划分的根据。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系统:潜意识系统、前意识和意识。

而潜意识和前意识两者又合称“无意识”。

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灵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

”以前人们总以为“心理的就是意识的”,殊不知,在意识的底部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无意识领域。

无意识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基础。

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是弗洛伊德赋予心理过程的三种的品质。

“无意识的系统可比做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有各种精神兴奋都像许多个体,互相拥挤在一起,和前房相毗连的,有一较小的房间,像一个接待室,意识就留于此。

但是这两个房间之间的门口,有一个人站着,负守门之责,对于各种神经兴奋加以考察,检验。

对于那些他不赞同的兴奮,就不许他们进入接待室……。

但是,就是被允许入门的那些兴奋也不一定成为意识的,只是在能够引起意识的注意时,才能成为意识。

因此,这第二个房间可称为前意识系统。

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和意识层次的阐述

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和意识层次的阐述

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和意识层次的阐述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家中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对于理解人类心灵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他的理论中,他探讨了人格结构和意识层次的概念。

本文将逐步回答[简述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和意识层次的阐述]这一问题,深入探讨他的理论观点。

首先,我们来看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理论。

他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着人的本性和冲动的力量。

它是无意识的,由本能驱使,追求快乐和满足。

自我是人格结构中负责协调冲动和现实环境之间冲突的一部分。

它是有意识的,通过安排妥协和推迟满足来满足本我和现实之间的冲突。

最后,超我是人格结构中道德和伦理的一部分,以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为基础,对自我和本我施加控制。

弗洛伊德认为,这三个人格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张和冲突。

本我和超我在性欲、满足和道德之间产生冲突。

而自我则成为这两者之间的权衡者和调解者。

他认为,人格结构的平衡与健康取决于自我在满足本我和超我需求之间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弗洛伊德关于意识层次的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意识,分别是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人们能够直接感知和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是存储那些可以轻易带入意识的内容,是连接无意识和意识之间的桥梁。

而无意识则包含那些人们无法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和动机。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的行为和个性是受到无意识的影响,包括潜意识的冲动和不可意识的冲突。

他认为,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也是心理病理的根源。

通过理解和解决无意识冲突,人们可以从潜意识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实现自我和心理的健康。

总结起来,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和意识层次的阐述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和实践。

他的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同时存在着紧张和冲突。

意识层次则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其中无意识的影响是人们行为和个性的主要驱动力。

通过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可以实现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3, 13(9), 3617-362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p https:///10.12677/ap.2023.139451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徐星月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 贵阳收稿日期:2023年8月2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3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31日摘要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提出著名的“三部分人格结构”说,该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诸多启发。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与超我共同构成,但三者关系不和谐、不协调、不平衡、不统一时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引导大学生适度接纳“本我”、积极把握“自我”、合理发展“超我”。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The Enlightenment of Freud’s Personality Theory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Xingyue XuSchool of Philosoph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Aug. 2nd , 2023; accepted: Aug. 23rd , 2023; published: Aug. 31st , 2023AbstractThe famous psychoanalyst Sigmund Freud once put forward the famous “three part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ory, whose theory has many inspira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reud believed that a person’s personality is composed of Id, Ego, and Superego. However, w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s disharmonious, uncoordinated, imbalanced, or incon-徐星月sistent, it can harm an individual’s mental health. Therefore,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them to moderately accept the “Id”, actively grasp the “Ego”, and reasonably develop the “superego”.KeywordsFreud, Personality Theory,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但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加剧,有关数据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大学生健康人格也需加强重视。

对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的分析

对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的分析

对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的分析弗洛姆美籍德国犹太人,从小受到了犹太教的性善思想的影响,毕生追求人本主义的社会理论。

在西方国家中,弗洛姆以调和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而闻名。

他试图找出弗洛伊德学说中仍然保存的真理,而排除那些需要修退的原理,对马克思的理论也是如此。

他将各种不同的思想综合起来,经过自己的加工,形成了一种人本主义的精神分析学说,并且试图用这种学说来改善现代人的处境和精神状态。

在他的关于人性的理论中,提出所有的人可以分为两种性格,一种是创发性性格,一种是非创发性性格。

一、创发性性格创发性性格,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的人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实现其固有的各种潜力。

他们富有创造性和爱心,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理解世界,具有稳定的同一感,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并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的群体之中。

其实质的内容是理性和爱。

理性包括创发性思维、幸福和道德心。

创发性思维,又包括了智慧、推理和客观性三个方面。

了解了这三者的不同也就对创发性思维有基本的了解。

智慧是人们用来达到实际目的的工具,而推理和客观性就是要按照目的的实际情况去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还要留意个体本身的实在。

对思维对象的强烈兴趣促使着创发性思维者去关心这一思维对象。

思维者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关系,要求思维者能用客观、尊重、关心的态度去仔细地研究客体。

创发性思维是研究某一对象的整体,而不是只关注它的某一方面。

这样,对于一切包含着创发性思维的巨大发明创造来说,思维者都是由关心、尊重和客观地评价整个问题而促动的。

幸福是创发性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结果,它伴随着所有的创发性活动。

弗洛姆在《自为的人》一书中指出: “幸福是生活艺术上的优点的一个判定标准,又是按人本主义伦理学中美德一词的意义讲美德的判定标准。

”人生的幸福,是生活艺术和爱的艺术的一个美好的标准。

幸福不仅仅是一种愉快的感觉或者状态,也是增强整个有机体,带来日益增强的活力,生理健康和实现一个人的潜力的状态。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其理论基础、关键概念以及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基于他对于人类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的研究。

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主要由无意识驱动,而无意识中存在着冲动和欲望的力量。

弗洛伊德将人类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他认为,人的行为和个性特征受到无意识冲动的影响,而这些冲动主要来自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和冲突。

2.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关键概念2.1 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着人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追求快乐和满足。

自我则是人的现实部分,负责平衡本我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通过合理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求。

超我则是人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内化了社会和文化的规范和价值观。

2.2 生命能量和冲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生命能量和冲动的驱动。

生命能量被称为“性力量”,它是人的生物能量,驱使人追求快乐和满足。

冲动则是人的本能需求,包括食欲、性欲等。

2.3 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了多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于保护自我免受无意识冲动的干扰。

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转移、否认等。

通过运用这些机制,人可以减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3.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心理咨询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问题的根源,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了指导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中的例子:3.1 童年经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于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他的理论强调了早期经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特别是母爱和父爱对于儿童的影响。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可以通过探索客户的童年经历,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健康人格的理论探索

健康人格的理论探索

收稿日期:2006-08-30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委托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郑雪(1957-),男,四川宜宾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No .5,2006JOURNAL OF S OUTH CH I N A NOR MAL UN I V ERSI TY (S OC I A L SC I E NCE E D I TI O N )2006年10月Oct .,2006健康人格的理论探索郑 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统合是健康人格的本质特征,人格统合包含三个方面的统合,即自我内部的统合、自我与社会的统合,以及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人格统合良好的个体主要表现为客观的认知与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的生活态度与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社会适应,以及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与自我效能感。

人格智能是实现和保持人格统合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健康人格;理想人格;变态人格;统合;人格智能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6)05-0141-07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句话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但存在一定合理性。

在某种程度上,人格确实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与事业成功。

通常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相对持久稳定的心理行为特征的总和。

人格有变态人格和健康人格之分。

奥尔波特很早就提出了健康人格(healthy pers onality )的概念。

从其英文的含义健康人格是指健康的人格,而不是指健康人的人格,或促进健康的人格。

当然,健康人格与健康个体的人格密切联系,也能增进人的健康,但它们之间并不等同。

健康人格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概括,这种抽象概括来自于对许多健康个体人格的研究,来自于许多心理变态者人格的研究,也来自于社会上杰出和理想人士人格的研究。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作者:刘梦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43期摘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颇深的影响力。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日趋重要,探析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总结归纳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带来的启示,在当前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启示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3-0067-02一、前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为此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势在必行。

西格蒙·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我们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保驾护航。

二、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1.本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也是基础的组成部分,属于潜意识范畴,其生物本能是遗传性的,须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如饥、渴、性,遵循“唯乐原则”。

2.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并得到发展起来的,他根据外部需要而行动,由现实支配。

除此之外,它处于本我与超我两者之间,对冲动的本我与管制的超我具有缓冲和调节的作用。

3.超我:超我是从自我中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最高的水平和人格结构中的理想部分,称道德自我。

超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两部分组成,不仅要实现自己的高标准,而且要使自己的行为不受错误的限制。

超我为至善至美而奋斗,不为快乐和现实操心,遵循“完美原则”。

在正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是协调正常发展的,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心理疾病,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儿童迈入青少年的一个特殊又重要的阶段,此阶段伴随着身心的巨大变化,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青少年出现了独立性和性的需要,这两方面的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和社会地位水平形成矛盾,至此,他们各方面的表现不同于儿童,也与成人的心理特点有差异,他们更易于偏离心理平衡状态,却难以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的帮助得到宣泄或解脱。

论弗洛伊德的性格结构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论弗洛伊德的性格结构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论弗洛伊德的性格结构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摘要:弗洛伊德临近晚年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这三者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可见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孕育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本文对新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指导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弗洛伊德;本我珀我;超我;心理健康教育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他临近晚年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这一理论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曾经有人说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于20世纪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来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可能在历史上再也没有什么能比弗洛伊德心理学给教育的带来更大的影响”。

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顺利开展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弗洛伊德性格结构理论的内涵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对前期的人格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人格结构观(structural view),即把人格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精神层面。

本我(id):本我的精力来源于本能,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部分,在人格结构中,本我是最原始、最隐秘、最模糊的部分。

无组织、无统一意志是本我存在的本质,无时间观点是本我存在的特征。

本我不顾社会现实是否有实现的可能,去追求本能的快乐和满足。

自我(ego):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而来的,是后天学习和对外界环境适应发展的结果。

它是每个人都有的人的意识的心理部分,是自觉的、能动性心理活动的主要代表。

自我可以被看成是人格结构中的“行政机构”,遵循现实原则(thereality-prineiple)对本我的非理性冲动进行控制和压抑,在符合理性、现实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本我的欲望,是本我与外界环境之间沟通联系的中间环节。

健康的人格观

健康的人格观

人格心理学结课论文何为健康的人格观?人格有变态人格和健康人格之分,健康人格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概括,这种抽象概括来自于对许多健康个体人格的研究,来自对许多心理变态者人格的研究,也来自对社会上杰出的理想人物人格的研究。

下面我想谈谈本学期学习中了解到的几个人格心理学家的健康人格观:一、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1)本我自我超我后期的弗洛伊德对自己的人格结构说作了较大的修改,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的新概念。

本我完全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的。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快乐,坚守“快乐原则”。

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

它派生于本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单独存在。

自我过程具有逻辑性、符合现实的特点,坚守“现实原则”。

人格结构的第三部分是超我,它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

超我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理想,另一个是良心。

超我坚守“至善原则”。

(2)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性心理发展包括五个阶段,分别是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以及生殖期。

弗洛伊德把前四个性心理发展阶段统称为“前生殖期”,心理发展的最后阶段称为“生殖期”。

与生殖阶段相应的人格特征被称为生殖型特征,生殖型人格是弗洛伊德最推崇的理想人格。

具有这种人格的人,不仅在性的方面,而且在心理和社会方面都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他们有能力建立完美的爱情生活,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换句话说,具有生殖型性格的人,有能力控制和引导他们自身的大量力比多能量,使之通过升华的途径释放出来,为人类社会文明和共同福利作出贡献。

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志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

阿德勒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程度,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和社会利益型。

其中,只有第四种人才具有正确的社会兴趣,有希望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第6页/共15页
林黛玉的性格特质分析:
核心特质:多愁善感 首要特质:清高、聪慧、孤僻、抑郁、敏感 次要特质:冷酷
课堂练习:你的性格特质分析是怎么样的?
第7页/共15页
人格理论评价
该人格理论总的来看,未能对人格的动态作出具体的说明,只对人格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第8页/共15页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等红灯、闯红灯
第1页/共15页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一主三仆)
3.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人的人格结构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一个人经常发生的、从外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表现;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的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第9页/共15页
体质和环境在根源特质中可以在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决定。动力、能力和气质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它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并不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晶体智力主要指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规模十分庞大,内容丰富。

他精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大胆地尝试解释人格的起源、人格的发展进程、人格的结构、心理的本质、人格的变态以及如何通过治疗改变人格。

心理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的核心,是人内在的心理事件,这些事件发动了行为,或是构成了行为的意图,它们可以被意识到,但主要是在无意识水平上起作用。

这也就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心理动力学本质:强调行为的内在源泉和动因。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每一种行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因,它们可以通过分析人的思维、联想、梦、失误及其他行为因素而被揭示。

弗洛伊德的概念心理动力学研究的核心由4个主要的概念框架构成,它们是心理决定论,早期经验,驱力与本能,无意识过程。

心理决定论(psychic determinism)弗洛伊德是一位神经病学医生。

他在早期的治疗实践中接触过许多癔病患者,他注意到其中有不少人没有任何器官或神经损伤,对此他无法用一般的医学概念进行解释。

经过分析推敲,他发现,这些病人的病症同他们生活中被遗忘的早期经验有关,或是由这些经验直接所致。

换言之,病症源于心理因素。

他的临床实践不断支持了他的观点,以至他后来对心理决定论坚信不疑。

而他在个案法疗中采用的临床观察和理性分析,则被他认为是揭开病理学及正常人格的秘密的钥匙。

1.早期经验弗洛伊德认为,从母体子宫到坟墓,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体;在这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中,人的过去经验总要对现时的人格发生影响。

而在所有的过去经验中,早期经验,也就是婴儿期与儿童早期的经验,最为重要。

他的这一强调同他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

正如前面所说,他发现并相信,神经症的产生原因之一就是早期经验所产生的心理印记或创伤。

弗洛伊德虽然强调早期经验,但他并没有去直接观察、研究儿童,他的理论是以对成年病人的回忆和对早期经验的描述为基础的。

这样即使他的理论给人留下天才想象的印象,也使他的理论有许多不严谨、不科学的地方。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他的理论中,人格主要由三个结构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一、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定义1.1 本我: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的最原始部分,它是人类的本能和欲望的来源。

本我主要受到生理需求的驱使,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1.2 自我:自我是人格的中心,它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自我主要受到现实和道德规范的影响,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

1.3 超我: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它内化了个体所接受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超我主要负责约束和规范个体的行为。

二、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2.1 口腔期:这个阶段发生在出生后的头几年,主要关注口腔区域的满足。

如果婴儿在这个阶段得不到足够的满足,可能会导致口腔区域的焦虑。

2.2 肛期:这个阶段发生在2-3岁之间,主要关注排泄功能的控制。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受到严格的管教,可能会导致强迫症等问题。

2.3 阴茎期:这个阶段发生在3-6岁之间,主要关注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形成。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受到压抑或批评,可能会导致性格问题。

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3.1 本我:本我是人格的最原始部分,主要受到生理需求的驱使,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3.2 自我:自我是人格的中心,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

3.3 超我: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内化了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负责约束和规范个体的行为。

四、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4.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

4.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对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学校、同龄人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4.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人格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个体的遗传基因会影响其个性和行为特征。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

他的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探讨了人格的结构、动力和形成的过程。

以下是对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详细解释。

1. 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 本我(id)是人格的原始部分,它是无意识的,驱使着个体的基本冲动和欲望,追求满足和快乐。

本我没有道德观念,只关注个体的本能需求。

- 自我(ego)是人格的现实部分,它是理性和决策的中心,通过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需求和现实情况来满足个体的欲望。

自我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具有道德观念和规则。

-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它代表着个体内部化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超我是个体的良心,通过内化社会的规范和道德准则来约束自我和本我。

2. 心理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五个心理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身体区域和心理冲突相关。

- 口唇期(0-1岁):婴儿通过口腔活动来获得快乐和满足,如吮吸、咀嚼等。

主要冲突是断奶。

- 肛门期(1-3岁):幼儿通过控制排泄来获得满足感。

主要冲突是训练如厕和控制排泄物。

- 阴蒂期(3-6岁):幼儿开始发展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

主要冲突是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形成。

- 潜伏期(6-12岁):在这个阶段,个体的性欲冲动被压抑,关注于学习和社交。

主要冲突是性欲冲动的抑制。

- 生殖器期(12岁以上):青少年开始经历性欲的再次觉醒,追求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

主要冲突是建立健康的性关系。

3. 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面对内心冲突和焦虑时会使用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 投射:将自己的欲望、冲动或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归咎于他人。

- 拒绝:拒绝接受现实或不愿意面对内心的冲突和欲望。

- 退行:回到更早的心理发展阶段,以逃避目前的冲突和压力。

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看作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分成不同层次的,各个层次起着不同的作用,执行不同的功能。

弗洛伊德在1923年出版的《自我与本能》一书中,他把人格分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格的这三个部分是经常发生冲突的。

1.本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部分。

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

它按照快乐的原则,急于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而不受物理的和社会的约束。

例如婴儿看到东西就伸手去抓,无论这东西是否属于他或是否有害。

2.自我自我是人格中意识结构的部分。

它是在生命的头两年里,经过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外部世界的知觉系统。

它代表理智和常识。

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按照现实的原则行事,充当裁判的角色,对本我实行监督,既使本我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满足,又不违背超我的道德的原则。

因此,自我既是仲裁者、监督者,又是调解人、和事佬。

例如,有一个朋友向你借钱去炒股票。

你借还是不借?借吧,怕朋友还不了钱(本我);不借吧,又怕说你对朋友不讲义气(超我)。

于是你对朋友说:“我怕你炒股票亏本,背上债务,所以,决定不借钱给你”(自我)。

这样,你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不至于背上“不讲义气”之名。

这就是自我在人格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

3.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的最高部分,代表社会的道德、价值的要求,是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内化。

超我是在大约5岁左右开始形成的。

超我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使人的行为受到更多的限制,按道德的或至善的原则行事。

例如你无意中抬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一笔数量可观的现钞,还有一份医院给病人家属的病危通知书。

你家里小孩上学正需要用钱,假如把这笔钱占为已有,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困难,还可以不为人所知。

你藏好钱包,急忙离开现场。

但没有走多远,你又想,这是别人的救命钱,现在失主正万分着急呢。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1.引言1.1 概述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他对人类心理的研究和分析为后世的心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他的人格结构观是他重要的理论之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主要关注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心智过程,探讨了人类内心中的不同力量和冲突对个体行为以及人格形成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中,他将人类内心的结构划分为三个要素: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并共同塑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首先是本我,它是个体生命力的源泉,包含了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是个体最原始、最基本的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追求满足和快乐,驱使着个体寻求满足欲望的方式。

本我不受道德和理性的限制,通过冲动和本能的表达来满足个体的欲望。

其次是自我,自我是个体的中心,是个体与外部世界和他人进行交互的媒介。

自我负责平衡个体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自我受到现实的考虑和道德法则的限制,通过思考、判断和决策来调节并满足个体的欲望。

最后是超我,超我是个体内心中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它内化了社会和文化中的价值观念。

超我代表内化的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对个体的行为和欲望进行监督和制约。

超我内部的道德标准可能来自个体所处的文化、宗教、家庭等。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所决定的。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力量和冲突,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个性发展。

个体在满足本我欲望和符合超我要求之间需要寻找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也会随着个体成长和经历变化。

总而言之,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是一种解释个体内心结构与行为形成的理论框架。

通过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分析,他揭示了个体内心中的冲突和力量之间的关系,并为理解人类个性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视角。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观对于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和个体心理疾病的研究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对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理解

对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理解

对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理解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部分,它包含了人类的基本欲望和冲动,如食欲、性欲和攻击欲等。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即时的满足和快感,不受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

自我是人格中的理性和意识部分,它的任务是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以及适应现实环境的要求。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考虑行为的后果和现实的可能性,从而控制本我的冲动。

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和良知部分,它代表了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对本我的冲动进行压抑和监督,促使个体遵循社会道德和伦理标准。

弗洛伊德认为,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动态的人格系统。

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是人格内部的主要动力,而自我则试图通过调节和平衡这两个部分的冲突来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稳定。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心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的框架,也引发了关于人性、自由意志和道德的讨论。

然而,这一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因为它过于强调潜意识和本能的作用,而忽视了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及其对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启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及其对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启示
1 前言
文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7 )0 5— 0 2 0 9— 0 1
和 ,并 行不悖 的 ,“ 现实 原则 ” 修 正 了 “ 快乐 原则 ” 中不 符 合 现实 社 会要 求 的部分 , 最 终 追求 的是 快 乐 。学 校 教 育 的关 键 是 建 立 中
提 出人格 是 由本 我 、 自我 、超 我 三部 分 构 成 的 。伊 底 又称 本 我 , 由快乐 原则 支配 的 , 目标 在 于争 取 最 大 的 快乐 和最 少 的 痛 苦 。 自 我负责 本我 与外界 的联 系 ,根据现 实 原则 支 配人 的行 为 活动 方 式 。
超 我 ,是意识 活动 中最 高 的监 督 与 检 查部 分 ,指一 个 人 在 成 长 过
本 能即生 的本 能与 死 的 本 能 。弗 洛伊 德 认 为 ,无 意识 活动 中最 重 个 专业 术语 —— 力 比多 ( L i b i d o ) 。 2 .3 人 格适 应 弗 洛伊德性本能是人最基本的本能 ,但在 现实文 明的社会 中经 常 因此 ,我们应 注重儿童健康 的性教育 ,在 家庭 与学校教 育 中我们 要积
要 的就是人 的 本能 冲动 ,特 别 是性 本 能 ,给 这 种 内在潜 力用 了一 受到压抑和排斥 ,而这 种压抑 和排 斥就 是形 成病 态 心理 人格 的根 源 ,
极的应对儿童提出的一 系列关于性 知识 的问题 ,我们 应端正 态度 ,用 在 这个 系统 中 ,本 我 、 自我 、超 我 在一 般 情 况 下 处 于 平 衡 状 积极地 方式解 决问题 ,及时 了解 儿童 的心理 活动 ,用正确 的方式 告诉 儿童我们 的身体 结构 以及男 女有别 , 解 除儿 童的疑问与好奇心。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的启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的启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的启示摘要:《爱德华大夫》是一部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题材的悬疑电影。

片中三个主要人物彼得森、约翰布朗、艾利克斯分别对应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三层次:自我、本我、超我。

基于青少年人格发展理论,本文提出青少年成长内外部的三大策略,包括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寻求有效帮助,重视情绪疏导。

关键词:爱德华大夫人格发展策略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石,他非常关注童年经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人的人格发展有五个阶段,包括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弗洛伊德在研究后期还提出了心理的动力系统——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说明了一个人是从原始的本能、遵从快乐的原则;发展到模仿其父母、遵从现实的原则;最后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追求至善和至美。

爱德森是本我角色的体现。

本我是储备能力的根源,它是我们活动的内驱力,但是是无意识结构部分,不被个体所觉察。

本我由快乐原则所支配,不受社会道德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影响,无节制地追求满足自身和无视任何后果。

爱德华在儿童时期在屋顶滑梯玩耍,无意中撞到弟弟导致他死亡的场面血腥和痛苦。

爱德华潜意识里面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本我为了消除痛苦和过度自责选择了压抑这段回忆在心理的底层,当爱德华遗忘了这件事的时候他的自我得到了免责和解放。

其次,在和真的爱德华去滑雪场时,目睹了爱德华被杀害的现场,和弟弟的死亡十分相似。

因此他以为自己是凶手,再次感到十分痛苦。

此时,本我的防御保护机制为了减少痛苦选择了“替代”爱德华,当爱德华没有死亡时,本我便不会受到伤害,这是遵从快乐原则的体现。

而彼得森则是自我角色的体现。

自我是处在本我和超我中间,特征是理性和自制,任务是了解现实,让我们对环境做出合理的反应。

“自我”依照现实的原则处世,调节自我和超我的矛盾,让三者协调统一。

艾利克斯是超我的角色体现。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2008-11-25 21:46作者:林菁转贴自: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总第111期) 点击数:554(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孕育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本文简要阐述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并探讨其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启示:一是优化人格构建的初始环境;二是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三是倡导儿童游戏,重视情绪疏导;四是构筑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道德观念。

中图分类号:B844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85(2001)02-0133-05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跨世纪的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质。

因此,重视和加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主题之一。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的人格发展理论在人格心理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孕育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探讨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有效地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奠基人。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潜意识领域中的心理冲突在损害儿童心理健康和造成心理异常中的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之间的区别反映的是程度的差异而不是种类的差异,心理健康的人是那些设法通过发展有效的处事策略而将内在心理冲突减小到最低程度的人。

弗洛伊德从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垂直层次把人格结构分为伊底(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通常被看成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人格结构部分;自我指的是人格积极的控制、观察以及学习的功能;超我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道德理想、社会戒律和规范。

1、“伊底”(本我):伊底是人格的基本结构,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是由遗传决定的生物本能,它遵循“快乐原则”,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焦虑,而且获得快感和满足欲望的要求更趋强烈,在伊底的推动下会不顾困难、痛苦和挫折去获取满足,或者只能用幻觉降低紧张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角度看健康人格
作者:黄兆锋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21期
摘要:弗洛伊德晚期对自己的人格理论做了修正,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说,即认为完整的人格应该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本文从弗洛伊德“三部人格结构”的角度探讨如何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弗洛伊德三部人格结构健康人格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一位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其中,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核心。

早期,弗洛伊德提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即意识和无意识,其中有一小部分属于前意识。

而到了晚期,弗洛伊德则对人格结构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于是他对自己的理论做出了修正,提出了一种新的“三部人格结构”学,即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一、三部人格结构
(一)本我
弗洛伊德形容本我“是贮藏心理能量的地方,那里混沌弥漫、仿佛是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1]。

本我其实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和欲望构成的,这些本能与欲望只遵循“快乐原则”进行活动,换句话说,就是一味地追寻快乐,寻求欲望并且需要即可满足。

因此,本我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同时是最模糊不清,让人捉摸不透,不易把握的部分。

例如,婴儿在饥饿的时候,为了能够得到满足,就会肆无忌惮地大哭起来,如果母亲在此刻给予他食物,便能够很快停止哭泣。

婴儿的表现犹如本我,它唯一的目的是快乐和满足,而且这种欲望强烈。

对此,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强烈为了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并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

”[2]
虽然本我所表达的本能冲动及欲望有很多是不符合逻辑、道德和价值观的,但是它却为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了能量。

同时,它是“人格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也是精神分析派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石”[3]。

(二)自我
本我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欲望的满足找寻出路,但是不能与外部世界接触。

因此,自我这条出路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必要。

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是经过现实化了的本能,因此它是属于意识结构领域中的。

个体自出生后,就必须与周围现实世界开始接触,自我便不能像本我那样受快乐原则的支配盲目地
追求快乐,必须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合理地满足本我的需求。

例如,我们在商店中看到了十分喜欢的衣服,但是因为经济拮据买不起,于是我们就会安慰自己说等到有钱的时候再过来买,而不会选择去偷。

由此,可以发现自我是通过对环境的适应及后天学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在现实世界中学会适应、学会成长,从而开始正确地认识现实。

自我既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的,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联结的桥梁,使得本我中的本能欲望得到合理的宣泄。

弗洛伊德曾把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关系比喻成骑马人和马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马提供了动力,而骑马人则具有决定方向和指导坐骑的权利。

但有时会出现不合理的情形:骑马人不得不按马自己所要去的方向指导他的马”[1]。

(三)超我
如果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只有本我和自我,那么这个个体每天的生活就是当他产生需求时,就从现实世界中合理地寻找满足的方式。

但是人格结构还存在一个复杂的部分,使得个体的生活变得不简单,那就是——超我。

超我,通常也称为理想自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因此它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

同时,它被认为是人格结构中最文明的一部分,代表着一切道德准则,因此它是按照“至善原则”既限制了本我,又指导着自我进行活动,达到理想的状态。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是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的。

儿童的某些行为因为受到奖赏而得到促进,而另外一些行为则因为被惩罚受到阻止,这些经验被儿童内化之后就使超我得到充分的发展。

弗洛伊德说:“这个新的精神构成部分继续发挥着迄今为止是由外部世界中的人们所起的作用:它观察自我,命令自我,评判自我,并以惩罚威胁自我,简直就如同它所取代的父母。

”[4]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是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是追求现实,而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

人格结构中的这三部分虽然有着不同的目的,但是不断时刻交互作用着。

本我是个体心理活动能量的提供者,超我则监督着自我要按照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事,而自我则不仅要按照超我提出的要求去做,还要控制本我的冲动和协调外部世界。

弗洛伊德是这样论述自我的:“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个仆人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处境更糟,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协调它们的要求和需要。

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且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

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

”[5]一个健康的人格中,本我、自我和超我是需要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中的,这样才能保证个体人格正常发展。

倘若这三者失去平衡甚至到了破坏的状态,那么个体的人格发展就会受到威胁,导致心理失常。

因此,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平衡对促进个体健康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健康的人格
一个健康的人格离不开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协调一致,因此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就需要从这三方面着手。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可以知道,本我是本能冲动和欲望的体现,也是人格中最难控制但必须控制的一部分。

但是,本我并不是丑恶的,它只是人性中隐藏最深却最能够体现本质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持宽容的态度接受本我,而不是抱着消除的态度对待本我,“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本能和欲望是需要层次中的最基础层次,是人类生存和进化的源泉,消除了本我,就等于消除了人生存的乐趣和动力”[6]。

既然我们无法消除本我,就应该在有效地控制本我的同时为本我寻找合理地发泄渠道。

如果让本我压抑得太久,那么个体的心理负担会不断加重,若达到个体承受能力的极限,则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个体很有可能心理平衡失调,引发出一系列心理疾病,甚至有可能导致病态人格的产生。

换句话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时刻压抑着自己本能体现,而应该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让本我有度地发泄。

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地接纳本我,不能过分地约束本我,还要为本我寻找合理的发泄途径。

对于理想化了的自我,即超我,我们应该合理地发展它,避免让它过度发展,形成过于强大的超我。

从人格结构来说,超我最主要的作用是利用道德规范准则监督自我,抑制本我的发展。

如果个体的超我过分强大,即代表着压抑了自我和本我的发展,这样关系很容易使个体陷入心理不平衡的状态。

例如,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过于追求完美,过分讲究准则,很容易形成强迫型人格障碍,事事都追求成功,因循守旧,不懂得变通。

但是,也不能过于削弱超我的力量,我们知道超我是积极的、有价值的,它能够推动个体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通过一些心理教育课学会去了解自身人格结构部分中超我的体现,并适当发展。

因此,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发展超我,让它在个体身上得到均衡发展,既不过分强大又不过分弱小。

最后,则是对自我的把握。

在人格结构中,自我处在一个十分艰难却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虽然服侍着三位严厉的主人,却是个体心理活动的代表。

我们必须学会使人格中的自我懂得调节个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外面千变万化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使自我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

但是,我们除了强化自我所需要的技能之外,还应该学会让自我休息。

因为,在人格这三部分结构中,自我承受的压力最大,工作任务也最重。

所以,我们应该让自我适当地卸下超我的包袱,偶尔松懈对本我的看管,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避免自我物极必反状态的发生。

每一个个体都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实践调整,自我也不例外。

一张一弛的生活方式是最健康的,这种方式对于人格结构来说也是适用的。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强化自我的基本技能,还要学会给予自我一定的空间调整、放松。

三、结语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透过这笔财富,我们发现个体若想要拥有健康人格则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那就是宽容地接纳本我,合理地发展超我,协调地把握自我。

只有当这三者和谐统一了,才能朝着健康的人格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285.
[3]王光荣.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及其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64-67.
[4]孙淑桥.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J].毕节学院学报,2010,28(09):57-63.
[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6]陈兰萍.试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与和谐人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6):116-118.
嘉应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编号:2017 SZY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