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为政以德》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之《论语》
合集下载
论语第一课《为政以德》课件 (54张PPT)
总结归纳
当政者以身作则
办法5:
“羿、奡”“禹、稷”
恃德者昌,恃对力比者,亡
突出“
”的政治观点
提出问题
论点:为政以德
论据1:“刑”“德”对比,突出“德治”重要
分析问题
论据2:“庶-富-教”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论据3:“食-兵-信”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如何实施德政?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 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 :“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 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1)以德、礼导民;(2)富而后教; (3)节用爱人,使民
民富,君(国)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点: 为政以德
论据1:“刑 ”德“ ”对比,突德出治“
重要
分析问题
论据2:“庶 富- 教- ”递进,突出德“治
要
论据3:“食 -兵 信- ”递进,突出德“治
要
如何实施德政?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 ”重 ”重
办法2: ①反对战争;②主张均平
解决问题
办法3: 反对聚敛和破坏礼制
办法4: 民富,君(国)富
1.《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 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 鼓而攻之可也。”
【评析】孔子对季氏“聚敛”,极为 痛恶,何也?
一则“季氏富于周公”与礼有违; 二则聚敛必剥削百姓,极不人道。
反对过分盘剥百姓,反对横征暴敛。
【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 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 鼓而攻之可也。”
【评析】
本章内容是举贤(去恶)。孔子对冉求的批评。
•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 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 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 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 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 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 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 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 冉求。
思考: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 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 盾?(P5课后练习一)
没有矛盾,反应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 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
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 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 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 “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去食一 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
[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民无信则国不立
从古到今,食粮、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 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那 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 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故事背景:鲁国的三家(史称“三桓”, 即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 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 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 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 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 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 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 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an1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那 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 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故事背景:鲁国的三家(史称“三桓”, 即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 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 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 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 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 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 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 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an1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用《论语选读—为政以德》(课堂PPT)
5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 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 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 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 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10
4.曾参(前505~前436),字子
舆,春秋末鲁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
人,孔子著名弟子。
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
的学生。曾参非常注意修身,倡导“吾
日三省吾身”的内省工夫,认为替别人
办事要讲“忠”,与朋友交往要讲
“信” 。强调读书人应该弘毅。曾参
以“孝”著称,认为“慎终,追远,民
德归厚矣” ,据说传世的《孝经》即
6
孔子简介
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 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 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 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 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 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 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 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 卫国迎接回来。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
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
典范。
8
2.子路(前542~前480)姓仲, 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 国之卞(今山东泗水县东)人。孔子的 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路出身贫贱,为“鄙人” 。小孔
子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 他为人豪爽,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 行实践的一个人。他很敬重孔子,但也 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后来又 担任了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在卫国宫 廷政变,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 度参与了争斗,当被击断冠缨时,还牢 记“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结果在 重新结缨带时被杀,并被砍成肉浆。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 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 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 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 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10
4.曾参(前505~前436),字子
舆,春秋末鲁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
人,孔子著名弟子。
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
的学生。曾参非常注意修身,倡导“吾
日三省吾身”的内省工夫,认为替别人
办事要讲“忠”,与朋友交往要讲
“信” 。强调读书人应该弘毅。曾参
以“孝”著称,认为“慎终,追远,民
德归厚矣” ,据说传世的《孝经》即
6
孔子简介
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 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 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 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 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 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 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 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 卫国迎接回来。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
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
典范。
8
2.子路(前542~前480)姓仲, 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春秋末鲁 国之卞(今山东泗水县东)人。孔子的 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路出身贫贱,为“鄙人” 。小孔
子九岁,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长的一个。 他为人豪爽,是孔门弟子中最能做到躬 行实践的一个人。他很敬重孔子,但也 敢于向孔子公开提出不同意见。后来又 担任了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在卫国宫 廷政变,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 度参与了争斗,当被击断冠缨时,还牢 记“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结果在 重新结缨带时被杀,并被砍成肉浆。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为政以德 (共35张PPT)
一种是实物、银钱;
为
一种是力役,即征用民工,让农民从事无报酬的劳动。
政
以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 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德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 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
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子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后代儒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
出“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主张,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
而不要以武力得天下,否则,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
“为政以德”的内涵②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
为
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 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仲尼曰:“善哉!政宽
(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提高精神素养)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
为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
政
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
德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
10-13
• 第十二课、第十三课: 感人的师生关系 学习教育
• 第十四课:社会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14/15:
• 第十五课:天道观
哲学思想
何谓“为政”?
为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
政
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课件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A.颛臾(zhuān)
社稷(jì)
柙槛(xiá)
千乘之国(chénɡ)
B.躬稼(jià)
必偃(yǎn)
靓妆(jìnɡ)
前仆后继(pū)
C.虎兕(sì)
溃浓(kuì)
D.后羿(yì) 刷白(shuà) 狭隘(ài) 叱咤风云(chà) 解析:A.乘—shènɡ;B.无错音;C.溃—huì;D.
咤—zhà。 答案:B
B.说起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的8名我国维和人
C.中国足球反假反赌风暴终于卷至中国足坛 高层,随着揭查打击行动的不断深入,所 暴露出的假赌黑等违法犯罪行为真是耸人 听闻。中国足球肌体上的毒瘤有望被切除。
D.连日来,“谷歌事件”不断成为西方舆论 关心的话题,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到希拉 里,再到奥巴马,纷纷出面对中国兴师问 罪,其实在所谓“谷歌事件”的背后,包
孔子认为,对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 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就失 去了作为统治者最根本的条件。这体现了 孔子的民本思想。“自古皆有死,民无信 不立”这句话是说“信”是最重要的。这 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 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样的国家也就不 能存在下去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
名 句 赏 背(学生用书P3)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
患贫而患不安。 3.既来之,则安之。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
偃。
自主积累
词句整合
shù
1.z易huā错n 音
jì
sì
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爱人,使民 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 虎,倡议“为政以德”,他追求的是道德 至上的理想社会。 孔子的德政手段包括富民、教民、举善、正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
子适①卫,冉有仆②。子曰:“庶③矣哉!” 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富 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 之。”
【注释】 • ①适:到,往。 • ②仆:驾车。 • ③庶:众多,这里指人口多。
• 《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 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富则安乡重家, 敬上畏罪,所以比较好治理。民贫则危乡轻家, 犯上作乱,所以难于治理。因此,善于治理国家 的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法地让人民富裕起来。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 彻乎?”曰:“二,吾犹不足, 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 君孰与不 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核心是 “富民”。有若认为,削减田税的税率,改 行“彻税”即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 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 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 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学习与教育 十、学以致其道(论学习) 十一、诲人不倦(论教育) 十二、高山仰止(感人的师 生关系) 十三、沂水春风(感人的师 生关系) 哲学思想 十四、中庸之道(孔子社会 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 十五、敬鬼神而远之(孔子 的天道观)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众星共之。”
(1)为政以德: 以,用。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 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ppt精品课件20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 何?”有若对曰:“盍 彻乎① ?”曰: “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 “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 足?”
• (1)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 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2)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 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 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 二为“正”。
这里的对话实际上说的是儒 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区别; 儒家政治主张德治,以道德 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 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 遣民众。德治侧重于心,法 治兼用,儒、法并行。如果 我们从实际出发,考察历史 和现实,显然还是卫文子德 主张比较行的通一些。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
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 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 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 “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 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 农时耕作与收获。
•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 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 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 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 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 本点。 • 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 策。
为政以德
中国人不可不知:五句《论语》经典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德不孤,必有邻; 5.礼之用,和为贵。
一、为政以德课件-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4
为何要学《论语》?
❖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 海尔老板案头常备着两本书, ❖ 一本是《论语》,一本是《孙子兵法》。 ❖ 中国知识分子,如果不读《论语》,那是不可思
议的。读《论语》是大丈夫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 《论语》在古代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今天我们要
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要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 化,要了解儒家思想,《论语》也是必读书。
孔子学生有若建议哀公在荒年降低税收以足民
有若高论体现了藏富于民的理念,也是儒家的民 本思想。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把一切问题都转化为道德问 题,并试图以道德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又是不 大现实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 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 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结,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 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通过对照,孔子认为统治者应使自身端正,言教身教,以
身作则。
任何一种制度,到底还是人为的。领导人本身端正。(正
字包括的意义很多,思想的纯洁,行为的中正等。)就是
高考链接
(2011年浙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 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 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为政以德 课件(76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遇事能 明辨不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 段的总结.
孔子三岁时,父亲死去,他跟母亲过着较艰 苦的生活,鲁国是一个礼乐之邦,完整地保 存着西周的文化传统,孔子自幼就受到周文 化的熏陶,成年以后又以好礼、知礼闻名于 鲁国。 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成年后做过仓 库管理员,做过会计出纳,担任过牧场管理 员,主管建设。
来的课堂笔记。孔子死后,孔子的学生把孔子的话 编纂起来而成为一部体现孔子思想的语录体著作。 《论语》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集腋 成裘,经过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 《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 集章为篇,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并无严密联系, 只是大致以类相从,并且有重复的章节出现。 《论语》的“论” 读lún,意为按一定顺序编排。
《论语》富有哲理,影响深远,值得反
复阅读,并付之于行动。 《论语》是做人的根本,老中青少幼 婴都应该精读,并以身作则。 《论语》中有很多做人的准则,学习 《论语》并把它付诸行动,肯定会得 到不一样的人生。
第 一 专 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 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 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 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 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论语》内容丰富,其中的许多思想,两千多年 来一直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文化,也影响着中国人 的思想。 今天我们熟知的许多格言,如:“听其言观其 行”,“不耻下问”,“和为贵”,“见利思 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出自《论 语》。
论语为政以德课件
为政以德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读准字音
冉有仆 富庶 颛臾 盍彻乎 羿 浇奡
恪守 千乘 南宫适 后
通假字
“共”通“拱” “道”通“导”
“与”通“欤”精选完整ppt课件
2
(1)【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2·1)
——提倡以德治国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柔远人,消除内忧外患。
精选完整ppt课件
15
特殊句式: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无乃尓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是谁之过与?
特殊用法: 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精选完整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
孔子为何不同意伐颛臾? 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 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 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寡”是人口少,“贫”是财富少,属 于国力发展问题;“均”是贫富差距小,属 于社会公平问题;“安”是安定,属于国家 安全问题。发展当然是硬道理,但贫富差距 过大就会带来社会问题。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解决好公平问题
和安全问题,“远人”就会归顺。如果没有
解决好公平、安全问题,“远人”就不会归
服。不归服怎么办?只能自修文德,才好怀
治偶像是周公旦,其毕生使命是“克己复
礼”,恢复周公所制定的“礼”。孔子认为: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
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氏作为
一个大夫,却以下犯上,居然攻打周天子所
封的颛臾,这是对孔子政治信念的挑战,所
以孔子要坚决反对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论 主要思想: 以德从政、以礼从政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读准字音
冉有仆 富庶 颛臾 盍彻乎 羿 浇奡
恪守 千乘 南宫适 后
通假字
“共”通“拱” “道”通“导”
“与”通“欤”精选完整ppt课件
2
(1)【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2·1)
——提倡以德治国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柔远人,消除内忧外患。
精选完整ppt课件
15
特殊句式: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无乃尓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是谁之过与?
特殊用法: 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精选完整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
孔子为何不同意伐颛臾? 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 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 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寡”是人口少,“贫”是财富少,属 于国力发展问题;“均”是贫富差距小,属 于社会公平问题;“安”是安定,属于国家 安全问题。发展当然是硬道理,但贫富差距 过大就会带来社会问题。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解决好公平问题
和安全问题,“远人”就会归顺。如果没有
解决好公平、安全问题,“远人”就不会归
服。不归服怎么办?只能自修文德,才好怀
治偶像是周公旦,其毕生使命是“克己复
礼”,恢复周公所制定的“礼”。孔子认为: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
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氏作为
一个大夫,却以下犯上,居然攻打周天子所
封的颛臾,这是对孔子政治信念的挑战,所
以孔子要坚决反对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孔子及部分弟子有关从政方面的言论 主要思想: 以德从政、以礼从政
一 为政以德 课件-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 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 上之风,必偃。”
无道/有道:形作名,不守道义的人,守道义的人
以:来
就:亲近
为:治理
焉:哪里
而:表因果,因此
风/草:名作状,像风、像草
上:增加
问:季康子和孔子分别持什么治理思想?
好处——无为而治;心悦诚服
成语 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
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导”,训导 以:用
政:禁令
齐:整治,整顿
以:用
而:表转折
耻:形作名,羞耻心 以:用
格:至,来。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
三、章节梳理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为:治理 以:用 而:连词,表并列 共:“拱”,环抱,环绕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代表。统治者如果 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围绕在周围。强调道德 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 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 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
孔子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因此,朱熹的 解释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 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 攻之可也。”
于:比 为:替,给 徒:同一类的人 而:表修饰
而:表转折,但是 附益:增加 鸣:使动,使……鸣 攻:声讨
孔子对冉求进行了批评。孔子维护“礼”, 认为君子的行为要符合礼,冉有作为季氏的家臣 却为他“聚敛”,不符合“礼”。
提问: 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
语文:《为政以德》课件(1)(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 /qihuopeizi/ 华安期货配资 恒指期货配资 新湖期子/并且和它有婚约/当初/我以为自己の生活将会确定美好の/觉得上滴眷顾自己/然后呢?你不喜欢英俊帅气の咯?喜欢丑陋懦弱の咯/马开笑道/"你の口味不会这么重吧/钟薇并没有因为她这句话面色有所变化/而确定继续遥望远方/开口述说道/少囡情怀怀着诗/和它 有婚约/也偷偷の暗恋过它/每佫少囡都希望自己の另壹半确定英雄/而它确实就确定这么壹佫耀眼の人物/耀眼の平常都无人敢直视它/在和它有婚约后/想过和它结婚生子/和它你侬我侬の幸福下去/可那不过确定梦幻/现实总确定破碎美梦の/它确实优秀/优秀の让滴地都要失色/ 可这又如何?它在我们订婚后/开始拍人跟随者我/不让我接触任何男子/对我所做の事/它都要指手画脚/我の壹切都要按照它の心意完成/任何壹切都要顺它心意/它不需要有想法の囡人/只需要壹佫言听计从の花瓶/而我就确定它想要打造の这佫花瓶/你说/比起囡人の虚荣和梦幻 来说?男人の霸占欲和好色确定不确定更恶心/马开心中惊讶/没有想到这样壹佫囡人居然有人想当金丝雀来养/这佫人好霸气の手段/马开不得不敬佩/"不/我从不否认男人有霸占欲和好色/但我不能容忍你把壹佫放弃咯治疗の神经病放在男人の行列/"马开很坚定の说道/"你骂它神 经病/钟薇转头直直の着马开/突然露出咯诡异の笑容/她还确定第壹次听到有人骂它/赵海波什么人物/它确定壹佫人杰/在别人眼中确定让人敬畏の存在/可在它面前就乖巧の如同壹条狗/但现在有人骂它神经病咯/不知道赵海波知道会不会发狂/"难道有问题吗?壹佫正常の男人/尽 管不愿意自己囡人接触男人/也喜欢言听计从の囡人/但也不至于真の让囡人断绝和男人接触/更确定霸道の让她什么都听从自己/"马开说道/"两佫人の生活确定什么?不确定壹方の掌控/而确定两人慢慢の磨合/这就确定为什么夫妻之间经常吵嘴/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一)为政以德名师课件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③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介___词__,__替__
(2)伐②①每季一氏令将出伐.,颛平臾伐.动其__功_词__,___攻____自打____夸__,__炫___耀___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名__词__,___功__绩__,__战___功_
(3)相① ②则 今将 由焉 与用 求彼 也相 相. .矣 夫子_扶___辅着____佐盲______,人____帮走____助路____的_____人___ ③悔相.道之不察兮 _省__视__,___察__看_____
⑦无乃尔是过与 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 ⑧君子哉若人 _主__谓__倒__装__句___ ⑨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__省__略__句___ ⑩何以伐为 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
七、名句默写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居__其__所__而__众_ _星__共__之__。” ②子曰:“道之以政,__齐__之__以__刑___,民免而 无耻;_道__之__以__德___,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 子 曰 : “ 其 身 正 , _________ ;不_令__而__行_____ ,
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 《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_____》 中。论语
2.资料链接 《 论 语 》 是 一 部 记 载 __孔__子__及__其__部__分__弟__子__ 言 行 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论语是“__语__录___”之意。汉朝以前,《论语》 有过《鲁论》、《齐论》、《古论》等不同名 称的版本,但除了个别篇目不同外,各种版本 内容大体一致。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 《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四、词类活用
①其身正,不令.而行 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下__命__令____
(2)伐②①每季一氏令将出伐.,颛平臾伐.动其__功_词__,___攻____自打____夸__,__炫___耀___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名__词__,___功__绩__,__战___功_
(3)相① ②则 今将 由焉 与用 求彼 也相 相. .矣 夫子_扶___辅着____佐盲______,人____帮走____助路____的_____人___ ③悔相.道之不察兮 _省__视__,___察__看_____
⑦无乃尔是过与 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 ⑧君子哉若人 _主__谓__倒__装__句___ ⑨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__省__略__句___ ⑩何以伐为 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
七、名句默写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居__其__所__而__众_ _星__共__之__。” ②子曰:“道之以政,__齐__之__以__刑___,民免而 无耻;_道__之__以__德___,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 子 曰 : “ 其 身 正 , _________ ;不_令__而__行_____ ,
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 《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_____》 中。论语
2.资料链接 《 论 语 》 是 一 部 记 载 __孔__子__及__其__部__分__弟__子__ 言 行 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论语是“__语__录___”之意。汉朝以前,《论语》 有过《鲁论》、《齐论》、《古论》等不同名 称的版本,但除了个别篇目不同外,各种版本 内容大体一致。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 《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四、词类活用
①其身正,不令.而行 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下__命__令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精气选课。件
七、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 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 开了,老虎出来了。 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 他们安定下来。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 该安下心来
精选课件
⑤分崩离析:分崩,破裂。离析,散开。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 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 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 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风行,风吹过。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 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精选吹课件 倒。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 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 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 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朱熹对“均无贫”这 个均字的解释“各得其分”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因为孔子是极力提倡以“等级制”为核心的“礼”。 和《说文解字》解释也不矛盾。因为《说文解字》中 解为“平”“均”,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公平”,它 也有“相对公平”和“绝对公平”,孔子所说的类似 “相对公平”,就是要统治者不要过分搜刮百姓,保 证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 精选课件
“民无信不立”,如果国民对国家失去信仰,国家就会 崩溃和涣散。
孔子主张治国以礼,重视教化,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 量。
孔子重视仁的基本准则,精选如课件“信”、“仁”等,超乎生
•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 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 是否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释为“各 得其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这个和《说文 解字》“均,贫”的解释矛盾吗?
•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 “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是指治理国家之事。“德”与“刑”, 是指治理国家的手段、方法、途径,即“德治” 与“法制”。“礼”,是指人与人相处的一种规 范,它是“德治”的基础。孔子所言“礼”的核 心是“等级制”,要求人们在自己所定位的等级 中安分守己。“礼”从纵(上下级、长幼辈等)、 横(夫妇、兄弟、朋友等)两方面规范、约束人 们行为。
11季氏富于周公
1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13而谋动干戈于精邦选课件内
①既富矣,又何加焉 ②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③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这个人真是君子啊! 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主谓倒置
精选课件
六、固定句式
①“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 情况加以推测。 ②“夫颛臾,……何以伐为?” 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还可译为“还 用……做什么”“哪里……呢”等。 ③“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对……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 么样”“怎么办”“怎么”。 ④“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其”与“如之何”
三、词类活用
1、富之 使……富裕起来。 2、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使动,使……来
4、既来之,则安之 来,安,使动,使……来/安
5、于斯三者何先 名作动,把……放在前面,先做……
精选课件
四、古今异义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无耻:没有羞耻心。 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 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 现代汉语中意思是道德水平低下,含义较窄。
《论 语》选 读 之
“为 政 以 德”
知识点整理 一、字音
譬(pì)如 庶(shù) 颛(zhuān) 彼相(xiàng) 盍(hé) 偃(yǎn) 费(bì)县 椟(dú) 南宫适(kuò) 奡(ào)
冉(rǎn) 千乘(shèng) 臾(yú) 相(xiàng)夫子 社稷(jì ) 稼(jià) 虎兕(sì) 柙(xiá) 后羿(yì)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 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 今义:泛指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
精选课件
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 域之中矣。
以为:以之为,让(拿)他做…… “现代汉语的“以为”是认为。
4既来之,则安之
古:把他们招来之后,就要好好安顿他们。 今: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章节内容梳理:
2.1章:以德从政——为政
2.3章:以德从政,以礼从政
13.9章:富民、教民
12.7章:富民、正己
1.5章:正己
16.1章:正己
11.17章:举贤(去恶)
12.9章:富民
13.6章:正己
12.19章:正己、教民
2.20章:正己、教民、举贤
14.5章:正己
精选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教民。
德政的具体内容:
以德从政 以礼从政(统治者角度) 富民、教民(统治者角度) 正己(统治者角度) 举贤去恶(治国之道)
精选课件
课文解读
•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 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 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 句话?
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 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 “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 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精选课件
五、特殊句式
1为政以德:用道德治理国政。
2道之以政: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3齐之以刑:用刑罚来整饬百姓。
4道之以德:用道德来训导百姓。
状 语
5齐之以礼:用礼教来整饬百姓。 6使民以时: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 7临之以庄: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后
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9虎兕出于柙,鬼玉毁于椟中
置 10固而近于费
精选课件
二、通假字 1、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道之以政,……道之以德…… 3、道千乘之国,…… 4、无乃尔是过与? 5、是谁之过与
1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 2道:通“导”,读dǎo,训导。 3道:通“导”,读dǎo,治理。 4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 疑问或感叹 5与:同“欤” 精选课件
七、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 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使笼子 开了,老虎出来了。 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 他们安定下来。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 该安下心来
精选课件
⑤分崩离析:分崩,破裂。离析,散开。 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动干戈: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 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⑦祸起萧墙: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 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 ⑧鸣鼓而攻之: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 攻,声讨。 ⑨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 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风行,风吹过。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 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精选吹课件 倒。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 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 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 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朱熹对“均无贫”这 个均字的解释“各得其分”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因为孔子是极力提倡以“等级制”为核心的“礼”。 和《说文解字》解释也不矛盾。因为《说文解字》中 解为“平”“均”,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公平”,它 也有“相对公平”和“绝对公平”,孔子所说的类似 “相对公平”,就是要统治者不要过分搜刮百姓,保 证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 精选课件
“民无信不立”,如果国民对国家失去信仰,国家就会 崩溃和涣散。
孔子主张治国以礼,重视教化,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 量。
孔子重视仁的基本准则,精选如课件“信”、“仁”等,超乎生
•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 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 是否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释为“各 得其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这个和《说文 解字》“均,贫”的解释矛盾吗?
•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 “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是指治理国家之事。“德”与“刑”, 是指治理国家的手段、方法、途径,即“德治” 与“法制”。“礼”,是指人与人相处的一种规 范,它是“德治”的基础。孔子所言“礼”的核 心是“等级制”,要求人们在自己所定位的等级 中安分守己。“礼”从纵(上下级、长幼辈等)、 横(夫妇、兄弟、朋友等)两方面规范、约束人 们行为。
11季氏富于周公
1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13而谋动干戈于精邦选课件内
①既富矣,又何加焉 ②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③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这个人真是君子啊! 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主谓倒置
精选课件
六、固定句式
①“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 情况加以推测。 ②“夫颛臾,……何以伐为?” 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还可译为“还 用……做什么”“哪里……呢”等。 ③“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对……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 么样”“怎么办”“怎么”。 ④“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其”与“如之何”
三、词类活用
1、富之 使……富裕起来。 2、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足,形容词作动词,使动。
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使动,使……来
4、既来之,则安之 来,安,使动,使……来/安
5、于斯三者何先 名作动,把……放在前面,先做……
精选课件
四、古今异义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无耻:没有羞耻心。 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 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 现代汉语中意思是道德水平低下,含义较窄。
《论 语》选 读 之
“为 政 以 德”
知识点整理 一、字音
譬(pì)如 庶(shù) 颛(zhuān) 彼相(xiàng) 盍(hé) 偃(yǎn) 费(bì)县 椟(dú) 南宫适(kuò) 奡(ào)
冉(rǎn) 千乘(shèng) 臾(yú) 相(xiàng)夫子 社稷(jì ) 稼(jià) 虎兕(sì) 柙(xiá) 后羿(yì)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 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 今义:泛指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
精选课件
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 域之中矣。
以为:以之为,让(拿)他做…… “现代汉语的“以为”是认为。
4既来之,则安之
古:把他们招来之后,就要好好安顿他们。 今: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章节内容梳理:
2.1章:以德从政——为政
2.3章:以德从政,以礼从政
13.9章:富民、教民
12.7章:富民、正己
1.5章:正己
16.1章:正己
11.17章:举贤(去恶)
12.9章:富民
13.6章:正己
12.19章:正己、教民
2.20章:正己、教民、举贤
14.5章:正己
精选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教民。
德政的具体内容:
以德从政 以礼从政(统治者角度) 富民、教民(统治者角度) 正己(统治者角度) 举贤去恶(治国之道)
精选课件
课文解读
•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 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 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 句话?
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 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 “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 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精选课件
五、特殊句式
1为政以德:用道德治理国政。
2道之以政:用政令来训导百姓。
3齐之以刑:用刑罚来整饬百姓。
4道之以德:用道德来训导百姓。
状 语
5齐之以礼:用礼教来整饬百姓。 6使民以时: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 7临之以庄: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
后
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9虎兕出于柙,鬼玉毁于椟中
置 10固而近于费
精选课件
二、通假字 1、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道之以政,……道之以德…… 3、道千乘之国,…… 4、无乃尔是过与? 5、是谁之过与
1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 2道:通“导”,读dǎo,训导。 3道:通“导”,读dǎo,治理。 4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 疑问或感叹 5与:同“欤” 精选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