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5课
五上语文第15课课堂笔记
五上语文第15课课堂笔记
一、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以将军的视角,讲述了他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展现了小岛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词语解释
1.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温度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
2. 牙龈: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组织。
3. 海域:指海洋的一定范围(包括水面和水下)。
4. 快艇:一种小型高速船舶,装有内燃机,航行速度快。
三、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小岛的地理环境和特点。
第二部分(4-10):写将军登上小岛后,发现了战士们在岛上种菜的情况。
第三部分(11-36):将军离开小岛时,向“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四、课文解析
1. 将军为什么要留下吃晚饭?
将军想了解这里的战士们是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生活的,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
2. 战士们为什么要在小岛上种菜?
小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战士们为了改善生活,自力更生,在小岛上种菜。
3. 将军为什么行军礼?
将军被战士们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28张PPT)
(2021·北京东城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8)北宋时 期曾经因为交子无法兑换引发诉讼,后来政府在益
州设立“交子务”,主持交子发行,“革伪造之
弊”。这表明( ) A.宋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交子作为辅币,与铜钱并行 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纸币产生 D.政府部分介入有助金融稳定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明清》
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 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 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古代货币的演进
从战国到元朝
明贵清金:属白金银、货银币时化 常承担货币职能, 但并未称为主要
货币
明朝中期起
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 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 支付手段,物价也多
以银两计算
清朝
完全承认白银的 法定货币地位,
与铜钱兼用
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安定;经济平稳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制度保障,适度的货币政策。
(2021·辽宁辽阳高二第一学期期末·7)下图反映的本质问题 是( )
A.秦朝完成了货币统一 C.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B.圆形方孔钱被后世长期沿用 D.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制较混乱
(2021·山东滨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4)自汉武帝至隋流 通五铢钱,唐初继续行用。至武德(李渊)四年(621), 始废五铢钱,新铸开元通宝钱。其钱径8分,重2铢4累,10 文重1两,1000文重6斤4两。这一变化(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诚:连词,表假设。假如,如果。 满溢: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 作:兴作,建筑。 下:名→动,居……之下。 安:动→使动,使……安宁。 乐:形→意动,以……为乐。 危:高。 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谦冲:谦虚。冲,谦虚。 娱乐。 牧:约束。 三驱:古王者田猎之制。谓田猎时须 ,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
精读细研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总:总括,归纳。 择:挑选。 弘:光大。 善:形→名,好的建议。 兹:这,此。 尽:形→动,竭尽,用尽。 九德:指忠、信、敬、刚、柔、 播:扩大,散播。 和、固、贞、顺。 惠:仁爱,宽厚。 简:选拔。 信者:诚信的人。 能:形→名,贤能的人。 效:献出。 而:顺承连词。
精读细研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当:主持,掌握。 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环境中,要想到 神器:帝位。 可能出现的危难祸害。安、危:形→ 名,安乐的环境,危险的可能。重:形→名,重权,重位。戒奢以俭:戒奢侈,行节俭。以:连域中:天地间。 词,表并列。 大:形→名,重位。 胜:能承受,能承担。 极天:天之极处,皇权。 以:连词,表转折。 休:喜庆,福禄。 塞:堵,填。
精读细研
译文: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第15课江南古民居教学设计(可直接上课用)
第15课江南古民居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古民居傍水而建、白墙黛瓦、四水归堂等建筑特色及“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
2.观察古民居,体验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
3.通过对江南古民居的了解,增强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遥望古民居1.出示江南古民居一系列图片,集体欣赏。
2.交流欣赏后的感受,说说这些古民居有什么特点?二、走进古民居自读本课两页内容,划找关于江南古民居特点的词语,进行交流:(一)认识“傍水而建”特点1.出示乌镇、西塘照片,进行欣赏2.介绍江南水乡民居多傍河道而筑(出示书本内容)3.介绍乌镇河街并行、水陆相连,认识“水阁“江南水乡乌镇的传统民居,历史悠久;在河床中打下的木桩或石桩上架横梁搁木板建成,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具有江南典型建筑特色。
历史上曾开河、疏浚等原因,部分水阁被毁,但大部分保存完整,成为乌镇建筑的独特景观。
”历史渊源:乌镇古民居历史久远,距今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
乌镇水阁起于何时,没有文字记载,水阁的出现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交易密切相关的。
乌镇作为江南水乡,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
十字形的主河道将乌镇自然地划分成四条长街,水路航运发达。
自古以来,当地人的交通工具都是以船为主,水阁就是他们的停船库,类似现在的汽车库,掀开水阁中的活动盖板,即可汲水洗涤。
水阁三面有窗,窗旁有门,门外有石阶,石阶一直延伸到水下。
支撑水阁的石柱可以系船停舟,在水阁下的河埠可以临河打水,也可以洗衣洗菜。
水阁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虽然它没有奢华,难比高楼。
有了水阁,乌镇的人与水更为亲密;有了水阁,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有了水阁,乌镇的气质更为悠雅;有了水阁,乌镇的历史添了一份委婉。
水阁是乌镇的独创,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4.观看乌镇相关视频。
5.认识廊棚:介绍西塘的廊棚绵延数千米,连接河道与街上店铺,可遮阳避雨,又可以供人休憩。
6.绵延千米,连接河道与街上店铺,认识“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比较有名的是西塘的廊棚。
15课戊戌变法(1898年)提纲
15课戊戌变法(1898年)提纲一、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条件)(1)时势条件: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洋务运动失败,救亡图存需要进行新的探索;(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根本原因) (3)阶级基础:中国资产阶级逐步发展壮大;(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早期改良思想的影响;(5)国际环境:工业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的世界发 展潮流。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示范。
特别提醒:历史事件的背景往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或国际、国内方面,或主观、客观方面来分析。
要注重把握分析背景的一般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这一问题。
二、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主张特别提醒:康有为为何托古改制。
中国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实力强大;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三、戊戌变法的过程 (一)开端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二)发展(逐渐开展)作用: 维新派通过开学会、办报刊的方式, 宣扬维新变法,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
议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三)高潮:百日维新(1)施政纲领:1898年《应诏统筹全局折》(康有为)(2)组织机构:1898年保国会A 发起人:康有为;B 宗旨:保国、保种、保教;C 地点:北京、上海等地。
(3)百日维新A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4)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
(四)失败的标志:戊戌政变四、变法内容作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议政,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特别提醒1:百日维新中的光绪帝。
百日维新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搁置,说明了维新派的妥协,也说明了光绪帝并不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
八年级历史第15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第15课笔记一、北宋时期的政治繁荣1.宋朝的建立:北宋时期,是自五代十国中脱颖而出的北宋朝代。
它由赵匡胤建立,国号为大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赵匡胤定下“安民策”,以兴修灌溉、减轻赋役为主要措施,从而实现国家稳定、社会安宁。
2.政治体制的创新:北宋时期,创造了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和平民担任官职等一系列政治制度。
科举制度注重选拔人才,使社会流动得以实现,为社会繁荣奠定了基础。
3.经济制度的改革:北宋时期,推行了农田水利制度,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另外,还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对外贸易。
二、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1.农业发展:北宋时期,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水平。
政府推行了“安民策”,减轻了农民赋役,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此外,还推行了农田水利制度,解决了水利问题,提高了农田产量。
2.工商业兴盛:北宋时期,工商业蓬勃发展,城市经济繁荣。
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办市舶司(对外贸易机构)、发行纸币以及设立行会等,使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对外贸易的繁荣:北宋时期,外贸业务蓬勃发展,尤以与阿拉伯、印度和日本的贸易为最。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北宋政府大力发展海运贸易,使宋朝成为东方贸易的中心。
三、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1.文学艺术的繁荣:北宋时期,文学艺术达到了高峰。
文学上,出现了王安石、苏轼等一批优秀文人,他们的诗词文章成为后世的楷模。
艺术上,绘画、书法、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2.科学技术的进步:北宋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经过工商业的发展,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宋代出现了很多发明,如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对中国科技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3.教育制度的进步: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为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文人的培养与选拔,士人的身份地位得到提升,社会风气逐渐趋向文雅。
总结:北宋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创新,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奠定了基础。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29张PPT)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 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诗。如本课的 《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本课 的《 》和《 》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有八句可分为四联: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中间 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绝句,有四句,一般认为是截取了律诗的中间两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 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 》
1、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你读的这四首古诗的感 情特点吗? 2、请恰当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优美的语言, 把这首元曲改写成现代文。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断夕古 肠阳道 人西西 在下风 天,瘦 涯 马 。 。
时已深秋,一位远离故乡的“断肠人” 还在天涯飘泊。他骑着瘦马,冒着西风,在荒 凉的古道上奔波,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哦! 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又到 黄昏时候了!一条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桥那面 出现了人家。然而那不是他的家啊!看到小桥 流水人家,便想起自己的家,也很想回家,却 怎么能回得了呢?过了小桥,叩那家的门,骑 着瘦马,冒着西风,忍着饥饿,在那荒凉的古 道上颠簸。太阳已经落山了,他仍然在天涯飘 泊,飘泊……
动
观 沧 海
静 动
——想像,大海吞吐日月的气概 ——虚写海之气概 开阔宏大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海的惊人力量宏伟气势
静
日月出其中
星汉出其里
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第15课江南古民居教学设计(可直接上课用)
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第15课江南古民居教学设计(可直接上课用)第15课江南古民居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古民居的建筑特色,如傍水而建、白墙黛瓦、四水归堂等,并探讨其“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
2.观察古民居,感受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
3.增强保护古建筑的意识,了解古民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教学过程:一、遥望古民居1.展示江南古民居的图片,共同欣赏。
2.交流欣赏的感受,探讨这些古民居的特点是什么?二、走进古民居阅读本课两页内容,找出关于江南古民居特点的词语,进行交流:一)认识“傍水而建”特点1.展示乌镇、西塘的照片,一起欣赏。
2.介绍江南水乡民居多傍河道而建,展示教材内容。
3.介绍乌镇河街并行、水陆相连,认识“水阁”。
江南水乡乌镇的传统民居历史悠久,建筑特色典型。
这些民居建在河床中的木桩或石桩上,横梁搁木板,白墙黛瓦,三面有窗,可以欣赏市河风光。
历史上,由于开河、疏浚等原因,部分水阁被毁,但大部分保存完好,成为乌镇建筑的独特景观。
乌镇古民居历史悠久,至少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乌镇水阁的起源没有文字记载,但它是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和商业交易密切相关的。
乌镇作为江南水乡,地理位置独特,十字形的主河道将乌镇自然地划分成四条长街,水路航运发达。
自古以来,当地人的交通工具都是以船为主,水阁就是他们的停船库,类似现在的汽车库,掀开水阁中的活动盖板,即可汲水洗涤。
水阁三面有窗,窗旁有门,门外有石阶,石阶一直延伸到水下。
支撑水阁的石柱可以系船停舟,在水阁下的河埠可以临河打水,也可以洗衣洗菜。
水阁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虽然它没有奢华,难比高楼。
有了水阁,乌镇的人与水更为亲密;有了水阁,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有了水阁,乌镇的气质更为悠雅;有了水阁,乌镇的历史添了一份委婉。
水阁是乌镇的独创,也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4.观看乌镇相关视频。
5.认识廊棚:介绍西塘的廊棚,绵延数千米,连接河道与街上店铺,可遮阳避雨,又可以供人休憩。
15课有创意的书第一课时(设计应用)(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
教案:15课《有创意的书》第一课时(设计应用)课程名称:有创意的书课程类型:设计应用教材版本:人教版(2012)适用年级: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籍设计的基本元素,如封面、扉页、插图等。
2. 培养学生对创意设计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本有创意的书籍。
教学重点:1. 书籍设计的基本元素。
2. 创意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书籍。
2. 如何将创意与实用性相结合,使书籍更具吸引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书籍设计案例,用于课堂展示。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本有趣的书籍,引发学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讨论书籍的封面、插图等设计元素。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书籍设计的基本元素,如封面、扉页、插图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和分析书籍设计案例,了解创意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三、创意实践1. 教师提出设计要求,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本有创意的书籍。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实践,绘制书籍封面、插图等。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供创作建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从创意、设计、实用性等方面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籍设计的重要性和创意设计的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书籍设计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书籍设计,尝试设计一本属于自己的创意书籍。
2. 组织学生参加书籍设计比赛,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书籍设计的基本元素和创意设计的技巧,引导学生设计一本有创意的书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新课标中对于本课的表述只有一句话: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内容从表面上看,只是涉及到中外历史上的货币及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基本状况,属于单纯的历史线索的梳理,侧重点在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但结合专门的货币发展史及近几年全国和各地高考题来看,对于货币的考察绝不仅限于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
所以,对课标的理解应该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货币制度是怎样演变的,货币制度演变的历史动因是什么,货币制度的发展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二,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历史线索是什么,推动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跟世界形势、世界格局有什么联系。
第三,中国的货币发展历程与世界货币体系之间有什么联系,尤其是现代中国的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货币体系由什么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Ⅰ《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货币与财税制度”中的第1课。
本课之前是两段单元引言文字,总述了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背景下货币与税收政策的发展,及单元课标任务。
本课内容除了正文部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两部分之外,还包括“引言”、“学习聚焦”、“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史料阅读”、“研究与拓展”等辅助材料,内容丰富。
本课需要重点弄明白的问题有两个:第一,选择性必修一重点讲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货币与赋税又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涉及到经济问题。
所以,为什么要把本单元放到选择性必修一而不是选择性必修二来学习。
第二,本课总共只有两目内容,中国货币的演变历程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两部分似乎没有联系,是并列关系。
但只要想一想就会明白中国货币肯定会跟世界货币体系发生联系,所以,这种联系是什么,体现在哪里。
对于第一个问题,教参上也已经进行了说明。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二历史(选必1)
《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解读单元主题通过相关世界货币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你知道吗?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
它既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又是反映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的艺术品。
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综合反应。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思考】:中国货币的演进有什么规律?1.先秦时期:【自主学习】:请甄别下列史料类型,它们反映出了先秦货币发展的哪些信息展示材料材料: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说文·贝部》信息1: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阅读材料和教材回答问题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实物创设历史情境,吸引学生兴趣,学生在结合文献史料,观察分析和运用实物史料的过程中,形成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骨制石制的仿制贝(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②冶铜技术的长足发展。
)信息3:春秋战国时期,币制混乱。
(原因:西周末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特点: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2.秦朝—圆形方孔钱(半两钱)特点: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进【思考】秦朝统一货币有哪些意义?◆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问题探究】半两钱在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材料一秦者夷也,为西戎。
——《春秋三传》材料二夫商君……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此所以并诸侯也。
——(西汉)刘歆《全汉文》材料三广众心,声闻左右者,赏。
将军材以钱若金赏,毋(无)恒数。
或盗采人桑叶,臧(脏)不盈一钱,可(何)论?赀繇(徭)三旬。
——云梦睡虎地秦简(始铸造于公元前33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奖励民众;鼓舞士气;量刑尺度;调动社会资源;宣传天命皇权和统一;3.西汉:特点: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展示材料;材料: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逐字稿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逐字稿人类的文明源自于物品交换,而最早的交换形式就是以物易物。
原始社会时候的人类,对生活的需要是非常简单的:就是吃和穿而已,吃的就是各种谷物、水果还有肉,穿的一般都是兽皮,所以物品的交换基本上也都是围绕着吃和穿展开。
因为东西少,最早的交换就没有太复杂的规则,一只羊换一筐水果,或者几斤水稻换一头牛,像这种现在看起来不怎么公平的事情,在当时就很平常。
但是时间一长,那些用羊和牛来换东西的人,就觉得吃亏了,毕竟我这把一只羊或者一头牛给养大,耗费的时间精力,要远远超过你去采集一筐水果了。
人们开始逐渐地设立规则,比如一只羊可以换多少水果,一头牛可以换多少粮食。
用来记录交易规则的文字出现,而文明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生活的需求也不再仅仅是吃和穿,满足人爱美需求的装饰品、以及可以让精神更加亢奋的酒也都出现了。
参与到交换过程中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也就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通过一次交换是很难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往往需要好多次的交换才行。
比如我今天想吃点水果,但是我手头只有一个陶罐,但是那个有水果的人呢,他并不需要陶罐,他需要的是鱼钩,那么我只能通过多次交换,换到鱼钩,最后再拿鱼钩跟他换水果。
人们渴望出现一种东西,大家都愿意拿这种东西来做交换,这个东西就是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货币就是在物品交换越来越复杂的过程中诞生的。
那么当时大家都愿意拿什么换呢?粮食、牛、羊等等,但是粮食没办法长时间保存,牛和羊的话不方便分割,因为你没办法把一头活羊,切割成10头活羊,而且不管是粮食还是牛羊都太重了,不方便。
所以一般等价物必须要有易于分割、可以长期保存、轻便等等特点。
在金属冶炼技术出现之前,人们使用贝壳作为这个一般等价物,后来开始使用了各种金属,比如金、银、铜、铁等等,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数量就不够了,纸币就被发明了出来,作为一种货币符号存在,这里就是一道政治题了,纸币并不是货币,而是货币符号。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货币发展背后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货币的发展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模拟货币交易、讨论国际货币政策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货币的重要性和世界货币体系的运作。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问题,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认识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引导学生认识到货币制度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他们对社会变革的认识和理解。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货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货币制度变革的文章。
6.培养全球视野:通过讲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本案例帮助学生树立了全球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7.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学习效果。
8.反思与评价环节:本案例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以人教版《历史》选修1中的“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为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货币的重要性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意义。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回顾货币的定义、分类和功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货币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货币是什么?它有哪些类型?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2.教师详细讲解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1.学生对货币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学生在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问题时,可能存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3.学生对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币体系形成过程,可能缺乏足够的了解,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4.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采用案例分析、图表展示、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货币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①案例分析:选择典型的货币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②图表展示:利用图表展示货币的发展历程、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就以下主题进行小组讨论:货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及其影响。”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定义、功能以及货币的发展历程,掌握货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货币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15课 《驿路梨花》(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
▲活动设计一:写解说词或画插图(二选一)
3.学生交流小茅屋解说词或为小茅屋画插图。 4.学生就小茅屋解说词进行交流,感受到了小茅屋主人哪些闪光点? (或结合插图联系内容谈小茅屋主人的闪光点。) 明确:细心、贴心、用心、周到、善良、为人着想、充满爱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规定的时间内,圈画出文中的人物。 2.从不同叙述者的角度,简述小茅屋的故事。辨析不同的叙述者对构建 情节的作用。
第一课时
▲活动设计一:五分钟速读小说,圈画小说中的人物,按要求完成表格
人物 “我和老余”
事件 (和小茅屋
相关)
梨花 照料小茅屋
第一课时
▲活动设计一:五分钟速读小说,圈画小说中的人物,按要求完成表格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略读的策略,关注主要人物和相关事件,迅 速把握了小说内容,探究了小说对叙述者的选择及其意图。下一堂课, 我们将继续探究小说中的环境设置,把握小说的主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交流小说背景对表现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2.说出小说标题的含义。
▲活动设计一:写解说词或画插图(二选一)
15《驿路梨花》
彭荆风
部编版七年级第二学期
整体感知
《驿路梨花》是彭荆风写于1977年的短篇小说。作者经历了十年浩 动,重新展开写作的双翼,怀念在西南边陲与朴实、纯洁的少数民族人 民诚挚相处的时光,创作了哀牢山深处一间小茅屋的故事,再现了少数 民族淳朴的民风和互助的社会风貌,表达对美好人性回归的呼唤。
▲活动设计二:变换叙述者
3.请分别以梨花妹妹、瑶族老人、“我”为叙述者,用第一人称简述小茅屋 的故事,
示例: 述者:梨花妹妹 我和哈尼小伙伴们一起去山里照看小茅屋,看见三个人正在给小茅屋屋顶加 草、挖深房前屋后的排水沟。他们误以为我们是小茅屋的主人,其中的瑶族 老人还向我们行了个大礼。我把姐姐十年前看见解放军叔叔搭建小茅屋和出 嫁前照料小茅屋的经历告诉了他们。
第十五课小岛的课堂笔记
第十五课小岛的课堂笔记
以下是《小岛》这篇课文的课堂笔记:
一、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以将军的视角讲述了他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展现了小岛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保卫祖国的精神和热爱海岛的情感。
二、课文结构
1. 小岛的环境:介绍小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发现菜地:将军发现了战士们在岛上开垦的菜地。
3. 共享菜地:将军和战士们一起分享了劳动成果。
4. 离开小岛:将军离开小岛,对战士们的精神表示敬意。
三、人物形象
1. 将军:关心战士,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2. 战士们:热爱海岛,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守卫祖国。
四、写作手法
1. 以小见大:通过描写小岛的生活,展现了战士们的爱国精神。
2. 对比手法:用小岛的艰苦环境与战士们的乐观精神进行对比,突显战士们的坚强意志。
五、重点语句
1. “将军不由得一愣。
他知道,在这个地方,蔬菜是很难生长的。
”这句话表现了将军对小岛环境的了解,以及对战士们在如此艰苦条件下开垦菜地的惊讶和敬佩。
2. “他向着太阳,向着那片绿色,也向着小岛,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句话体现了将军对战士们的敬意和对他们守卫祖国的精神的认同。
六、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讲述将军在小岛上的所见所闻,展现了战士们在艰苦条件下坚守岗位、热爱祖国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战士们的敬意。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1)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2)夏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3)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2.秦朝半两钱: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在圜(hu án )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思考】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原因: 战国时期,货币混乱,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
影响:①有利于各地商品交换、赋税征收,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③圆形方孔奠定我国古代货币两千多年统一形制的基础。
3.汉武帝的五铢钱: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秦亡后,汉接秦弊,半两仍延用,但不断减重,至汉武时以强制方式垄断货币铸造权而行五铢。
4.唐代开元通宝: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材料:隋代民间私铸之风仍然很盛,隋文帝虽屡次严加打击,终未能完全禁止。
到隋炀帝继位后,朝政紊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隋朝在紊乱的通货中归于灭亡。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唐朝初步稳定国内局势后,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钱的铸行,使五铢钱退出了货币流通的领域。
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其次,秦汉以来的衡量系统,以二十四铢为一两,而开无通宝钱十枚重量,恰为一两,约合三十七点三克,其“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标准,由此,以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
……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00多年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唐朝铸行“开元通宝”钱的意义。
①对我国钱币形制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②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③对我国的钱币衡制改为十进位制发挥重要作用;④“通宝”即“流通宝货”之意,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第15课《电脑的使用》
五年级上册劳动技术教案第15课《电脑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研究正确使用电脑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和热爱;4. 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水平。
二、教学重点1. 电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正确使用电脑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 电脑设备及相关软件;2. 教学课件;3. 练题和作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电脑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
2. 讲解电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0分钟)- 介绍电脑的定义和用途,包括计算、存储和处理信息等功能;-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脑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3. 研究正确使用电脑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 分步骤讲解如何开机、登录和关机;- 教授基本的鼠标和键盘操作方法;- 演示常用的电脑软件的使用技巧;- 强调使用电脑时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
4. 练和巩固(15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电脑操作练;- 练完成后,进行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电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会了正确使用电脑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术水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研究中。
但在实际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存在操作不熟练的问题,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练和指导。
一年级第十五课有礼貌的小客人教师用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一年级第十五课有礼貌的小客人【主题说明】依据一年级的学生的年纪特色、行为能力,指引学生去检查、感觉、体验真切的生活,。
让他们深刻地领会到: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指引学生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学习,将教课交融在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喜闻乐道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
【教课目的】1.认知目标:知道做客的基本礼仪。
2.感情目标:从心里尊敬主人,愿意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3.行为目标: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敬主人的表现,能亲密主客关系,增进友情。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知道做客的基本礼仪。
难点:懂得做客有礼貌是尊敬主人的表现,能亲密主客关系,增进友情。
【课前准备】1、课件。
2、准备一些纸片,每张上写着班里一个同学的名字,团在一同。
【教课方案】教课方案环节目标过程建议活动一:情形故事1、教师解说教材中察看岛中的图片(有条件能够引出本课的主要内用多媒体体现),翻开学 1. 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察看岛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生记忆的闸门,指引学生活动方式。
(热身暖心)兴趣。
回想做客的经历。
2. 本环节用时不超出 5 分2、学生自由谈谈做客的钟。
经历。
3、教师总结:是呀,我们每一个人都到他人家去做过客,到他人家做客应该注意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看看。
心理指引:从感知的角度指引学生思虑如何当好小客人?活动二(一)小品:做客1、观看预先排演好的小品。
2、让学生说感觉,让学生懂得,这些行为都是不对的。
3、教师总结:指引学生知道当小客人时,什么该1. 小品要预先排演好。
做,什么不该当做。
让学活动营 2. 小组议论时,教师要经过活动,学习做客生认识做客的基本礼仪。
(体验分享)巡视。
的基本礼仪。
(二)我是文明小客人3. 本环节用时控制在204、指引学生疏小组议论分钟之内。
文明小客人去做客时,应该怎么做?5、学生讲话,老师概括。
做客前——进门时——做客时——临走时——(能够组织学生演一演)心理指引:培育优秀的做客习惯,指引学生学会做小客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器物 ⑦
维新思想
③ (君主立宪)
三民主义
④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⑤
学制度 ⑧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⑥ 传入中国
学思想 ⑨ 文化
特点:1、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出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2、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 面的过程; 3、从学习西方(资)到“以俄为师”(马)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 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4、参加的阶层广泛,内容多样,各种思潮体现出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 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 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 等课,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 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年袁世凯身穿皇帝礼服举 行祭天仪式。袁世凯上台后,通 令全国“尊崇孔圣”,强迫国各学 校“尊孔读经”,“务以孔子之言为 旨归”,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评价: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思想空前解放; ②但存在着绝对肯定西方的偏激看法。(2分)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新文化运动有 了新的发展?
提示: 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 新的时期。
五、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效果检测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 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 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 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代认定,只有这两位先 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思考: 材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待此观点? (4分) 观点:只要引进西方民主、科学,就可以救国(2分)
材料探究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
《二十一条》签 订
想一想: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如何? 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材料二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年均投 年均办 资 厂 1895- 687万 17家 1911 1912- 2300万 79家 1918
想一想:材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如何? 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
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 昧迷信 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在何处?
积极
评价
局限:
比较彻底 地批判封 建思想, 动摇封建 思想的统 治地位。
【总结归纳】
中 国 近 代 思 想 解 放 潮 流
地主阶级
师夷长技
① 以制夷
资产阶级
中体西用 ②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主要阵地: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大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旗 帜: 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核心)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形式、手段)
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与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 了方向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 文 化 运 动
背景: 政治、经济、思想 兴起 兴起标志、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活动基地、指导思想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 族危机加深;袁世凯复辟帝制;资产阶 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 步发展。 3、思想文化: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影响;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尊 孔复古运动。 (直接原因)
说明: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 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为一 定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基础
拓展探究 如何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的“尊孔”与新文化运 动中的“打倒孔家店”?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利用 孔子权威来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 • 新文化运动抨击服务于封建统治的儒家道德,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 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和发展资本主义。
上邪! 我欲与 君相知,长命 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 为竭,冬雷震 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 与君绝!
文学形式: 新文学就是白话文,旧文学就是文言文
文学内容: 新文学新鲜、平易、明了 旧文学陈腐、雕琢、难懂
【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 向儒家传统道德?
(1)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 工具。 (2)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 尊孔复古。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多读多记多理解! 旧知检查:
一、 学习西方器物与救亡图存
1、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的层面?代表人物、思想 主张和作用?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层面?代表人物、思想主 张及其实质、结果及意义?
二、 学习西方制度与救亡图存
3、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层面?代表人物(列举一 人说出其主张)?康有为思想特点?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结果和作用?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 姓门前对联
镜头二:鲁迅的《药》
华老栓的儿子华小栓 患有严重的痨病,不去 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 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 是拼命积攒铜钱,只想 着尽快把人血馒头搞到 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 病。
思考: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人的思想特点是? 愚昧、迷信
镜头三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 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 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 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 的生命。 思考: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的什么社会现象? 传统伦理道德束缚人的思想 镜头四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 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 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 就晕过去了。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思考: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文言文影响人民阅读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信息时代,网络语言丰富,有人说,这又是 一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垃 圾,你会持什么观点呢? 网上高手不叫高手--叫大虾 网上低手不叫低手--叫菜鸟 网上丑女不叫丑女--叫恐龙 网上丑男不叫丑男--叫青蛙
……
积极性:
★四.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 (最重要) 2 弘扬民主和科学, 3.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爆发提供了条件。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文化转型). 局限性: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 3.没有明确反帝。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⑤创办刊物: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⑥1921年、中共的诞生
《新青年》《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21年,中 国共产党成立.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兰花草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草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旧文学
《上邪》
新文学
《叫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 月亮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
1918、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
(2).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
①撰写文章:1919、李大钊 比较全面地介绍 了马克思主义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问题与主义之争 ③成立社团: ④组织建立: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俄罗斯研究会”(湖南)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 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 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
人格的觉醒。”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论》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习目标】 1、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