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新版)2019年春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6《驱遣我们的想象》学生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部编人教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部编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部编人教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驱遣想象进行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驱遣想象进行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运用到欣赏作品的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1.讨论交流法。

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思路,明确论证方法,质疑交流难理解的问题。

2.品读感悟法。

文中有不少意蕴深刻的语言,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理解其中的内涵。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同学们,这是之前票房大卖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截取的这段视频中,救援队要点燃木星,拯救地球。

在分配救援任务时,因情况万分紧急,他们在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没有模型演示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想象即将要去完成的任务。

可见,当我们阅读文字时,是需要驱遣想象力的。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成具体事物。

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驱遣我们的想象》。

一、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稻草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和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通读全文朗读指导:朗读本文时,要细细品味作者给我们展现的语言魅力,透过文字感受到作品的温度。

三、正音释词契合(qì) 拘泥(nì)苟安(ɡǒu):指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怅然(chànɡ):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四、整体感知1.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作者与读者关系:所见所感读者欣赏文艺作品:读者—(读)文字—(想象)画面—感悟意境中心论点: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0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01)

第 16 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教课目的】1.熟读课文,掌握作者的主要看法,理清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品尝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育想象能力。

【情境导入】同学们,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依靠语言符号再造审雅观中的形象,是由于依靠了想象。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详细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仍旧翻译成详细事物。

这工作完整要靠想象来帮助。

”下边我们一同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驱遣我们的想象》。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认识作者。

3.全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 1. 生字:切合(q ì)旷远(kuànɡ)苟安(ɡǒ u)...拘泥 (n ì)欣然(chànɡ)犹如(wǎn)...汹涌 (y ǒnɡ)忧如 (f ú)鉴赏(jiàn)...歌谣 (y áo)海啸(xiào)驱遣(qiǎn)...词语:切合:迎合,意气相投。

驱遣:驱遣;派遗。

桥堍 (t ù) :桥两端凑近平川的地方。

欣然:因不如意而感觉不畅快。

苟安:指只顾眼前,姑且苟安。

拘泥:执拗,不知变通。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判定和赏识。

掠过:扫过,掠过;闪过。

从上边飞过。

喜悦扬扬:形容满意如意、洋洋得意的样子。

2.叶圣陶 (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第一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异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稻草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和长篇小说《倪焕之》。

3.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 (1 — 7) :详尽描绘了文字的记录功能,及文学创作中文字的桥梁作用。

第二部分 (8 — 13) :经过举例论证和对照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说了然想象在文艺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文、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文、教案、导学案

2019年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教案、导学案16 驱遣我们的想象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回答得都不错。

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阅读时的想象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1.请你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

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结合上述观点,并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3.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明确: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4.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驱遣我们的想象》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想象来丰富我们的阅读体验。

课文内容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具体实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想象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并学会如何运用想象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文字表面的意思,忽视了通过想象来丰富阅读体验。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想象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如何运用想象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想象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学会如何运用想象来丰富阅读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阅读心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想象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2.难点:学会如何运用想象来丰富阅读体验。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认识到想象的重要性。

2.实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想象来阅读文本。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突出课文重点内容。

2.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想象在阅读中的作用的例子,用于课堂上学生讨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为什么能够打动人心?接着揭示课题《驱遣我们的想象》,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在阅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例,让学生练习如何运用想象来阅读文本。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运用想象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阅读中运用想象的经验。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导学案《驱遣我们的想象》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十六课,通过大肆想象,迸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课主要内容为描写一位小学生得知要参加电视节目并让自己的作文被播放时,他的想象开始不断展开。

【导学目标】1.了解本课文的背景和作者,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运用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导学过程】导学一:了解背景通过探究背景,引发学生的思考,了解课文故事的大致情节。

课文背景:小学生阿东的作文被老师采用,要在电视台播放。

提问:1.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有小学生的作文要在电视上播放?2.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小学生的作文能被播放在电视上有多大的鼓励和成就感?3.你们在小学时代有没有写过作文被老师表扬过?感觉如何?导学二:预习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提前引导学生思考作文如何展开。

提问:1.小学生写的作文都是哪些内容?2.在描述中,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示小学生愉快激动的心情?导学三:整体阅读学生课前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大致内容。

整体阅读提问:1.阅读课文后,你觉得小学生的作文被播放在电视上是怎样的感受?2.在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什么特殊能力?这样的能力能给他带来哪些便利?导学四:分析课文解析关键词汇和困惑点,确保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每个细节。

关键词:精辟、碟子、飞跑解析“碟子在双手中飞跑”:1.先解析“碟子”,让学生明白碟子不能跑,怎么会在这句话中出现“飞跑”?2.接着解析“飞跑”,引导学生使用想象力,合理推断出“飞跑”的意思。

导学五:品味段落辅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品味一:想象之旅小说中的小学生得知自己的作文要被播放后,他的想象展开,从厨房的碟子开始,一直想象到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景象。

你能找出这个故事中的其他想象段落吗?导学六:文本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讨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6《驱遣我们的想象》学生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6《驱遣我们的想象》学生版

《驱遣我们的想象》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能够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会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说说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三.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2.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四.细读感悟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2.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3.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五.写法探究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蕴,或有写作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阅读下面几句,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①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②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③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六.扩展延伸文章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论证了想象力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你能在读过的诗或散文中,再举一个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师版-导学案.doc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师版-导学案.doc

《驱遣我们的想象》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能够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会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说说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三.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四.细读感悟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2.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

《驱遣我们的想象》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驱遣我们的想象》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驱遣我们的想象》阅读训练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保持惊奇(毕淑敏)阅读字数:约1400字建议用时:15分钟分值:15分考查题型:第5题作者简介: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①生命开始的一瞬就是惊奇。

我们周围的世界为什么由黑暗变得明朗?外界的声音为何如此响亮?那个俯视我们、亲吻我们的女人是谁?②孩子大睁着纯洁的双眼,面对着未知的世界,不断地惊奇着,探索着,在惊奇中渐渐成长。

③惊奇是幼稚的特权,惊奇是一张白纸。

但人是不可以总是惊奇着的。

在生命的某一个时辰,你突然因为你的惊奇,遭逢尴尬与嘲笑。

你会发现,惊奇在更多的时候,是稚嫩的表现,是少见多怪的代名词,是一种原始蛮荒的状态。

在尊重老练成熟的社会心理中,惊奇是如胎发①一般的标志。

④于是人们开始厌恶惊奇。

⑤如果你看到丑恶,假装没有看到,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人们就会送你“人情练达”的评价。

你听到秽闻,仿佛在那一刻患了突发性的耳聋,脸上毫无表情,人们会感觉你老于世故,可以信赖。

你被美丽、美好、美妙的景色感动,只可以默默地藏在心底,脸上切不可露了少见多怪的惊奇,人们就会以为你少年老成,有大谋略、大气魄,是可做将帅的优良材料。

你碰到可歌可泣的人间至情,要把心肠练得硬如钻石,脸不变色心不跳,就算真搅得肝肠寸断,也只可夜晚躲到无人处暗自咀嚼……我们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我们以为永不惊讶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于是,见怪不怪,我们的心灵渐渐在漠视中麻痹,更不消说有意识地掩饰我们的惊讶,会更猛烈地加速心灵粗糙,我们因此极快地丧失掉了惊奇的本能。

⑥其实,细细分析起来,惊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先有了惊,然后才是奇,如果说“惊”属于一种对陌生事物认识局限的愕然,“奇”则是对未知事物积极探讨的萌芽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驱遣我们的想象 精品导学案新人教版65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16驱遣我们的想象 精品导学案新人教版65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学习目标1.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

3.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4.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过程一、初读——知识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

桥堍.( ) 怅.然( ) 驱遣.( )凝.望( )2.文学常识填空。

叶圣陶,原名( ),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 )。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教学。

二、再读——整体感知1.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2.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3.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三、展读——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文艺鉴赏并不是摊开了两只手,专等文艺给我们一些什么。

也不是单凭一时的印象,给文艺加上一些形容词语。

②文艺中间讲到一些事物,我们就得问:作者为什么要讲到这些事物?文艺中间描写风景,表达情感,我们就得问:作者这样描写和表达是不是最为有效?我们不但说了个“好”就算,还要说得出好在哪里;不但说了个“不好”就算,还要说得出不好在哪里。

这样,才够得上称为文艺鉴赏。

这样,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动更深切。

文艺方面如果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也会觉察出来,不至于一味照单全收。

③鲁迅的《孔乙己》,现在小学高级和初级中学都选作国语教材,读过的人说:“这样一个偷东西被打折了腿的瘪三,写他有什么意思呢?”但是,有耐心去鉴赏的人不这么看,有的说:“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如果说作者让孔乙己把四种写法都写出来,那就索然无味了。

”有的说:“这一篇写的孔乙己,虽然颓唐、下流,却处处要面子,处处显出他所受的教育给他的影响,绝不同于一般的瘪三,这是这一篇的出色处。

”有一个深深体会了世味的人说:“这一篇中,我以为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驱遣我们的想象》学生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驱遣我们的想象》学生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驱遣我们的想象》学生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能够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会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说说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三.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2.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四.细读感悟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2.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3.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五.写法探究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蕴,或有写作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阅读下面几句,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①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②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③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六.扩展延伸文章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论证了想象力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你能在读过的诗或散文中,再举一个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 导学案 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师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 导学案 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师版

《驱遣我们的想象》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能够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会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说说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三.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四.细读感悟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2.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1

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目标1.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培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年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回答得都不错。

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欣赏文艺作品要抓住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想象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教学。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1.请你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

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结合上述观点及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3.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明确: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4.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华版)16驱遣我们的想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华版)16驱遣我们的想象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回答得都不错。

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阅读时的想象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1.请你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

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结合上述观点,并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3.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明确: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4.阅读第8—10 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16*驱遣我们的想象上课素材话说想象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无意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例如梦。

有意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有意想象中,根据观察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学会文中的语言运用技巧,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作品,由浅入深领悟语言内在魅力。

学会文中的语言运用技巧,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领悟语言内在魅力。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

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阅读时的想象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2.生难字词(1)字音拘泥..(jū nì)歌谣.(yáo)契.合(qì)旷.远(kuàng) 海啸.(xiào) 苟.安(gǒu)(2)词义【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怅然】形容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1

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目标1.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培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年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回答得都不错。

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欣赏文艺作品要抓住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想象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教学。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1.请你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

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结合上述观点及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3.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明确: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4.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

16驱遣我们的想象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回答得都不错。

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阅读时的想象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1.请你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

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结合上述观点,并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3.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明确: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4.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6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

16驱遣我们的想象1.掌握作者的主要点,理清作者的思路。

2.品尝文中意深刻的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欣文作品的方法。

一、入新同学,三年以来的文堂上,我已学了许多典篇目,它大多都拥有很高的文学价。

有能一下,欣些文作品,我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回答得都不。

但今日我要大家的是抓住文作品的形象性特色,的想象力。

同学翻开本,我一同走今日的文内容。

二、教课新目学一:作者叶圣陶 (1894 —1988) ,原名叶,字秉臣、圣陶,江州人。

代作家、教育家,有“ 秀的言家” 之称,身致力于第一版及文的教课。

目学二:掌握文章点,理清行文思路1.你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点的句子。

明确: (1)文字是一道梁。

的堍站着者,那的堍站着作者。

通了一道梁,者才和作者见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达出他的所所感。

(3)者看到的是写在面⋯⋯他的目的。

他要通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所感。

(4)像遣着想象来看,一幅画就在眼前了。

同也就接触了作者的境界。

2.合上述点,并合文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点。

明确:欣文作品,要学着遣自己的想象力,通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所感。

3.思虑:作者要述怎样文作品,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述作者、者以及文字之的系?明确:要述怎样文作品,第一要到文作品的本,即什么是文作品的。

以文字体,作者想要达的所所感,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实质。

所以,阐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实质,是表达中心看法的前提。

4.阅读第 8— 10 自然段,谈谈作者是怎样论证赏识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剖析。

明确: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下手,第一以纯理性思虑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或许有几处地方齐集着人,莫非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 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储藏的壮景与感情,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阐述在想象中张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组成的画面,便能感觉到诗中静寂的境地。

人教版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人教版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6驱遣我们的想象

16驱遣我们的想象1.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培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回答得都不错。

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欣赏文艺作品要抓住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想象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教学。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1.请你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

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结合上述观点及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3.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明确: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4.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附原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附原文)

【导语】想象是⼀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在头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加⼯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理过程。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中意蕴深刻的语⾔。

3.理解⽂章内容,学习欣赏⽂艺作品的⽅法。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它们⼤多都具有很⾼的⽂学价值。

有谁能总结⼀下,欣赏这些⽂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由回答) 回答得都不错。

但今天我要给⼤家强调的是抓住⽂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阅读时的想象⼒。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起⾛进今天的课⽂内容。

⼆、教学新课 ⽬标导学⼀:认识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圣陶,江苏苏州⼈。

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艺术家”之称,终⾝致⼒于出版及语⽂的教学。

⽬标导学⼆:把握⽂章观点,理清⾏⽂思路 1.请你阅读全⽂,在⽂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

明确:(1)⽂字是⼀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他们的⽬的。

他们要通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结合上述观点,并结合⽂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中想表达的中⼼观点。

明确:欣赏⽂艺作品,要学着驱遣⾃⼰的想象⼒,通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3.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字之间的联系? 明确:要论述如何鉴赏⽂艺作品,⾸先要认识到⽂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艺作品的问题。

以⽂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艺作品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遣我们的想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能够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会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说说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三.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2.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四.细读感悟
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2. 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3.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五.写法探究
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蕴,或有写作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阅读下面几句,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①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②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③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六.扩展延伸
文章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论证了想象力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你能在读过的诗或散文中,再举一个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