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的枫桥与寒山寺的张继
《枫桥夜泊》张继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简析】
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就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
【作者简介】
张继,唐代诗人。
字懿孙。
襄州(今湖北襄樊)人。
生卒年不详。
天宝十二载 (753)中进士。
张继诗现存约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
语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饰。
【译文】
月亮沉落乌鸦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秋霜,面对岸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半夜里,苏州城外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6.姑苏:即苏州。
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赏析】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枫桥夜泊》是一首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
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继《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诗与寒山寺
《枫桥夜泊》诗与寒山寺(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寒山寺本来只是苏州城外一座小寺,自从张继此诗流传之后,成为一处名胜古迹。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盐铁判官。
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选录至德元年至大历暮年诗人26家的诗132首,其中有张继诗三首。
高仲武评云:“员外累代词伯,积习弓裘。
其于为文,不自雕饰。
及尔登第,秀发当时。
诗体清迥,有道者风。
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可谓事理双切。
又‘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
”从评语看来,可知他家世代是诗人。
他的诗见于《全唐诗》者,只有四十余首,其中可能还混入了别人的诗。
但宋人叶梦得说:“张继诗三十余篇,余家有之。
”(《石林诗话》)可知他的诗,在南宋时已仅存三十余首了。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
这首诗是当年张继进京考试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枫桥写下的千古绝唱。
他中了进士后,倒没有写出什么好诗。
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
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后来被收入《唐诗三百首》,才使这首诗传诵于众口。
我们知道,《全唐诗》收录2300多位诗人的42000多首诗歌!诗作能被收入《唐诗三百首》着实不易。
对《枫桥夜泊》诗,曾有诸多疑问。
关于这首诗的诗题,就有人产生了怀疑。
有人说,如果张继的船就停泊在寒山寺外枫桥下,那么他听到的半夜钟声,一定就从岸上寺中发出,为什么他的诗句说是“姑苏城外寒山寺”,而且这钟声是“到”客船呢?《中兴间气集》选此诗,题为《夜泊松江》,应是此诗的原题。
诗中第一句“乌啼”,有人以为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
此句中的“霜满天”,有人说,“霜,不可能满天。
” 但庾信《和裴仪同秋日诗》曰:“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
张继的枫桥与寒山寺的张继
张继的枫桥与寒山寺的张继张继,字子美,号列山楼主人,号后谷居士,汉族,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浙江绍兴市柯桥区,中国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张继的枫桥情、寒山寺梦等篇章,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张继的枫桥和寒山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张继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与对内心世界的追寻。
枫桥词以其细腻的情感、优美的语言而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世界不朽的杰作;寒山寺则以其超脱的境界、深邃的思想而为后世传颂。
我们来说说张继的枫桥。
“独上兰舟,从晓到明。
无人不道看花回。
月明高树照枫桥。
”这是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名句。
这首词是张继在枫桥夜泊时所作,词中包含着对生活、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枫桥是绍兴市的一座古桥,因桥旁的枫树枝叶茂盛而得名。
这座桥自古就是官宦显贵打扮游玩、聚会的场所,也是市民漫步休憩的好去处。
张继在这座桥上流连,寻找生活、寻觅灵感。
这也是张继在这个混沌的时代里寻找到心中的一汪清澈之水,是他心中永远的灵感之源。
枫桥词以其细腻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世界不朽的杰作。
张继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优美的诗歌语言,将诗歌表现手法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词,正是他对自然景物、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关切和体验,他在词中把自己的感受身心转化为艺术的表达。
这首枫桥夜泊词作品多次被人们传颂,成为中国古典诗词里的经典之作。
枫桥词的诗句,像一朵盛开的花,散发出深情、婉约,给人以无限遐思。
“云深不知处,寒山门在何方?”这是张继《寒山寺》中的名句。
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追求,对自己的疑问和探寻。
张继虽然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文人,却一直追寻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神秘之境。
他的诗中多次表现了对精神的寻求和对境界的追求。
《寒山寺》诗中,寒山寺成为张继追寻精神家园的象征。
诗句“寒山门,深院,亚人家。
”表现了诗人对一个虚幻的、超脱现实的世界向往。
诗中所展示的浪漫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寒山寺的梦与枫桥的情,是张继文学艺术创作的两座青山。
诗词赏析|〔唐〕张继《枫桥夜泊》
诗词赏析|〔唐〕张继《枫桥夜泊》《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下落乌鸦开始啼叫,寒气逼人,看着江边枫树和船上渔火,忧愁难眠。
姑苏城外的那座寒山禅寺,寂静清幽,夜半时分撞响梵钟的声音,飘到船里。
【赏析】其一,张继才学兼备,却生不逢时,在躲避战乱途中留此佳作。
《新唐书·艺文志四》记载:“《张继诗》一卷,字懿孙,襄州人。
”诗人张继,生平不详。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记述:“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753年,张继考取进士,被录用为为检校员外郎,后任盐铁判官,分管洪州(今江西南昌)财政税收工作。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唐玄宗李隆基从长安(今陕西西安)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避难,不少文人雅士前往江苏、浙江一带躲避战乱。
此时,正值张继大展仕途之际,却也难逃此劫。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乘坐渔船途径苏州,停靠在“封桥”边过夜(后因《枫桥夜泊》闻名而改为“枫桥”),触景生情,成就这首千古绝唱。
其二,这首诗意境清幽,情景交融,表达诗人困顿孤寂的忧思。
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已落下,天将亮了,乌鸦开始悲啼;秋霜蒙蒙,寒气在空气中弥漫。
江边枫树摇曳,落叶飘零;渔船上灯火闪烁,寂静的深夜,让人难以入睡。
其间,看见“月落”“江枫”和“渔火”,听闻“乌啼”,感受“霜满天”,流浪的“不眠人”,构成一幅愁云密布的景象。
桥边的景物与诗人的心情融为一体,动静有度,明暗相间,充满浓郁的东方审美情趣。
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面,寒山禅寺,希迁禅师创建;古刹幽幽,寒山拾得在此弘法。
半夜撞响梵钟,铿锵浑厚;悠扬的钟声回响,飘荡到渔船,令人心境平和。
此中,“姑苏”是苏州别称,因其西南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始建于梁代,诗僧寒山在此传法而得名。
“姑苏城”的喧嚣与“寒山寺”的静谧,遥相辉映;半夜的“钟声”与桥边的“客船”,相互观照。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全诗翻译赏析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全诗翻译赏析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下一句为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文解释】一: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二: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
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词语解释】江枫:江边的枫树。
姑苏:苏州的别称。
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④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⑤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
”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枫桥夜泊》原文注释及简析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背景】
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
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
《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注词释义】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古诗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
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枫桥夜泊·张继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枫桥夜泊·张继|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枫桥夜泊》由张继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就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
不但我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将张继的《枫桥夜泊》选入,连日本的小学课本也载有此诗,可见诗名之盛。
《枫桥夜泊》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江枫:一般都解释成江边的枫树。
又有人认为“江枫”指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苏州的别称。
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传说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住过而得名。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
或谓“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可备一说。
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
'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生平简介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生平简介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作者张继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生平简介如果你去过美丽的苏州,而且在晚间泛舟于江上,那么你肯定会想起一句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没错这是著名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一句,这首诗被人们千古传唱,到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小学课本中的必须名篇了。
那么大家对诗人张继了解多少呢?张继字懿孙,唐代襄州人也就是今天的襄阳人。
根据考证他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考中了进士,但是仕途却很不顺利,后来他被派到了洪州当盐铁判官,掌管洪州的财政赋税。
这个官职在唐代虽然是在外地,但在当时来说却是个权力比较大,位置比较重要的官职了,然而岁月不饶人,张继在这之后仅仅一年多就病逝了。
他的诗比喻手法运用的非常深奥,读起来爽快激励人心,不喜欢雕章琢句,但却包含了很深刻的道理。
可惜的是他的诗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当然最著名最为人们熟知的要数《枫桥夜泊》这首了。
这首诗也被收录到《唐诗三百首》中,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至今已是妇孺皆知了。
当然查阅其他资料,能找到他的其他诗歌,比如;《郢州西楼吟》、《登丹阳楼》、《题严陵钓台》、《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重经巴丘》等等。
张继博学多才,而且很有见识,他也很擅长辩论。
年强时候中了进士,但一直不能做官,便回到了家乡。
终于年老了才做了盐铁判官,在任上他清廉正直,虽然分掌财政大权,自己生活却过的非常贫寒。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在整个全唐诗中,只能找到《枫桥夜泊》一首。
因为这首诗的流传,寒山寺也成为今天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不少文学爱好者都会去寒山寺游览一番。
张继的诗去过苏州旅游的人,肯定去过南园、狮子林、拙政园、保圣寺、沧浪亭、静思园等等数不清的著名名胜,当然人们也不会错过寒山寺这个景点,那么寒山寺为何这么闻名遐迩呢?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于张继和他的《枫桥夜泊》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里的寒山寺就是值得今天的寒山寺。
关于张继的古诗
关于张继的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大家熟悉的一句唐诗。
他的作者是张继,现存诗文不足五十首。
其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下边整理分享他的部分诗作。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明德宫》唐·张继碧瓦朱楹白昼闲,金衣宝扇晓风寒。
摩云观阁高如许,长对河流出断山。
《金谷园》唐·张继彩楼歌馆正融融,一骑星飞锦帐空。
老尽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鸟怨东风。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山家》唐·张继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归山》唐·张继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宿白马寺》唐·张继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重经巴丘》唐·张继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诗句乱随青草落,酒肠俱逐洞庭宽。
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梦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风回首泪阑干。
《题严陵钓台》唐·张继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
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唐·张继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上清词》唐·张继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
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饮李十二宅》唐·张继重门敞春夕,灯烛霭馀辉。
醉我百尊酒,留连夜未归。
《阊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唐·张继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枫桥夜泊古诗解释意思
枫桥夜泊古诗解释意思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
《枫桥夜泊》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枫桥夜泊》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枫桥夜泊》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枫桥夜泊张继〔唐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面对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我忧愁难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日本人掠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创作背景:天宝十四载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
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唐.张继《枫桥夜泊》赏析
唐.张继《枫桥夜泊》赏析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赏析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张继的枫桥与寒山寺的张继
张继的枫桥与寒山寺的张继枫桥与寒山寺,两处名胜古迹,分别代表着中国南北古典文学的两条主要文化线索。
而这两个地方,也分别与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两位伟大诗人张继以及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和享有盛誉的禅诗《寒山寺》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说说《枫桥夜泊》。
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其作者张继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枫桥夜泊》是其代表作之一,以其坎坷的经历使得他的诗词中蕴含着诗人特有的忧愁和哀婉之情。
在这首诗里,张继以“月落乌啼霜满天”开篇,情景交融,情感丰富。
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写的是夜晚月亮西沉,乌鸦啼叫声;「江枫渔火对愁眠」写的是渔船借助岸上的火光进行夜间捕鱼,而诗人却因钓愁而睡不着觉。
这样的景物搭配和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悲凉之感。
他在其中借着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描写,从中寄寓自己的儿女情怀和深厚的乡土之情,表达了身世坎坷感情深沉的信手绘来。
而与《枫桥夜泊》不同的是,张继的另一首名作《寒山寺》,则对应着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北方的代表性地域——寒山寺。
这首诗,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华之一,具体表现出诗人禅意境界。
这首诗开篇「夜半钟声到客船」,国位雅俗传声传闻;灯前影半衲还先黑,用半解释半赞叹的语汇,借着《伊川赋》提到的寒山寺。
这首诗则侧重以了解宗教为中心,并以此揭示生命的深邃含义。
这是一种佛教色彩的思维情感上的陶熔,也是其作品中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他写出了一种幽深和庄严的内心体验,这是一种对心灵深层次的思索,也是他诗作中的一大特色。
两首诗都体现了张继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手法,一种极度叙事的现象,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枫桥夜泊》表现了诗人对家国的眷恋与牵挂,抒发了对逝去亲友的思念之情;而《寒山寺》则是描绘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与洞察,将禅宗哲学融入表现出慷慨悲切,端然史故的特点。
而这两首诗作正是张继诗歌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枫桥夜泊》所描绘的枫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县的西边,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建于南宋时期;而《寒山寺》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的北边,是中国最为著名的寺庙之一。
张继的枫桥与寒山寺的张继
张继的枫桥与寒山寺的张继
张继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诗歌作品和政治才能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枫桥夜泊》和《寒山寺》是他两首著名的诗歌作品。
《枫桥夜泊》是张继在晚上泊船于江边观赏枫桥时写下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
晚的江景和枫桥上的烟波湖水,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中的“白发渔
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描绘了诗人长年在江湖间漂泊的形象,而“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则流露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不安。
《寒山寺》是张继在游历寒山寺时所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与人生
的思考与感慨。
诗中的“寒山寺在青峰深处,钟声寂寞到天明”描绘了寺庙的宁静和僧人
们的苦行修行;而“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反映了世俗与清静的对比。
整首诗以叙
事性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对佛法和修行的渴望和追求。
这两首诗虽然有着不同的主题和情感,但都包含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与感慨。
张继
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这两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关于秋愁的古诗张继《枫桥夜泊》
关于秋愁的古诗张继《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枫桥夜泊》原文: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译文:深秋的夜色,漫天遍野都是白白的霜花,月亮在西边的天际落下去了,偶尔听到几声乌鸦的惨叫,更加感到凄凉。
松江岸边枫树下,停泊着几只渔船,劳苦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渔夫们和衣而眠。
的愁苦挂在脸上,他们相视无言。
他们进入睡乡时,瑟瑟的秋风掠过,有没有惊醒他们,打断梦中的香甜?从不远处,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深沉的夜半钟声。
枫桥江边的码头,又迎来了趁夜而来的客船。
关于秋愁的古诗张继《枫桥夜泊》《枫桥夜泊》赏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枫桥夜泊》作者:唐·张继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10、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张继的枫桥与寒山寺的张继
张继的枫桥与寒山寺的张继张继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作在唐诗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唐诗中的颓废之神”。
张继的作品以其纵情豪放、豪放不羁的风格,表现了他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枫桥夜泊》和《寒山寺》两首诗,都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深刻领悟,是他的经典作品之一。
《枫桥夜泊》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夜晚景象。
诗中张继运用了大量写景的手法,以富有情感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
他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水面上的涟漪和月色下的枫叶,让读者仿佛置身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张继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追求。
他借助夜晚的宁静和幽静的河岸,表达了对宁静、对自由和对远方的向往;而描绘起飞的渡船则表现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追求自由的渴望。
这种表达手法使《枫桥夜泊》不仅仅是一首描绘景色的诗,更是一首表达人生追求和向往的诗歌。
《寒山寺》则是张继的另一首代表作品,它是在峨眉山下的一座名为“寒山寺”的佛寺周围写的。
在诗中,张继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峨眉山的险峻景色和紫薇花的娇艳,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他还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下了“人生如梦,一尺之舞”的名句,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坚毅态度。
通过《枫桥夜泊》和《寒山寺》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张继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能力。
他用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美丽的自然风景,又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追求自由的渴望。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张继对自然风光的独特理解和深刻领悟,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张继《枫桥夜泊》的原文·翻译·赏析
张继《枫桥夜泊》的原文·翻译·赏析张继《枫桥夜泊》的原文·翻译·赏析《枫桥夜泊》赏析窦凤才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泊,停船靠岸。
渔火,打鱼的人点的灯火。
对,这里有“伴”的意思。
姑苏,苏州的古称。
寒山寺:在苏州西郊枫矫之侧,相传唐僧寒山,拾得曾居此。
故名。
【简析】张继,南陽(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约住开元至大历末年之间以盐铁判官、检校祠郎员外郎,卒于洪州(今江西南昌)。
在这首诗中,诗人张继精确而细腻地写出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使人从有限的画面中获得悠长的韵味和无穷的美感。
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所以任何人读这首诗都不难成诵,并且愈是反复吟咏,便会愈益感到它蕴含丰厚,诗意浓郁。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诗人夜泊时所见,点明了时间是深夜,季节是晚秋。
在江南秋夜的漫漫寂静之中,偶有乌鸦啼叫划破夜空,反而使周围的气氛显得更加宁谧深沉。
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
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第二句点出诗人夜宿于客舟,是切题之句。
原来,在停泊于岸边的客舟中过夜的诗人,其实一直不曾入寐。
月落、乌啼、秋霜满天,这是他对远处景物的感受,而江枫和渔火,则是他对近处景物的观察。
读这两句,重要的是体会其中包含一着的时间过程。
从欣赏远景到留心近景,从倚窗不寐到带愁而眠,无疑过去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这两句诗所写的,实际上就是诗人勉强睡下去以后依然辗转反侧难以入寐时,对于方才观察所得的记忆与想象。
诗人运用由远而近、由虚及实的手法,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他寄居的这条客船上,集中到他这个带着愁绪夜不能寐的羁旅者身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继的枫桥与寒山寺的张继作者:黄伯益来源:《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19年第03期唐朝盛产诗人,有些人著作等身,妙语连珠,在大唐的诗坛留下无数传奇;有些人惜字如金,在唐朝的天空下一闪而过,给后世留下迷一样的虚幻。
大唐诗人张继就是个谜一样的诗人,如果没有《枫桥夜泊》,我们可能不会知道张继是谁。
同样,如果没有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也不会穿越千古响彻人心。
大唐的张继,留给历史的身影相当模糊,模糊到几乎只剩下一夜的记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每当吟诵起这首小诗,耳畔总会回响起丝丝缕缕的钟声,那钟声穿越一千多年的时光而来,向人诉说着一个落寞诗人的旅愁。
吟诵之余,也会冥想张继是谁?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他,有着怎样的风雨人生?1/是谁张继?谁能想到,留下如此重要的诗篇的张继,新、旧《唐书》都没为他立传,我们对于张继的了解,只能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去找寻。
张继,字懿孙,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一说南阳)人,生卒年不详。
诗人的从生到死,就是一个谜,当然,其人生事迹更是“不详”。
而作为一个诗人,他有自己的朋友圈,这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侦知他的生活年代。
张继有個好朋友叫皇甫冉,皇甫冉的生卒时间为公元716年~公元769年,与著名诗人杜甫和边塞诗人岑参的生活年代大致相同。
皇甫冉为天宝年间(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的进士,曾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居左拾遗、右补阙。
另外,张继与诗人刘长卿多有交际,为同时代人。
刘长卿的大致生卒年月为公元709年~789年,也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其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曾入选全日制学校教材。
唐玄宗天宝年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安史之乱的爆发,让许多人的人生节奏被打乱,因而错过了历史的关注是非常正常的。
比如皇甫冉,为避战乱寓居义兴(今宜兴),虽然才华横兴,佳作不断,但是,一生也只做过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遗、右补阙等低品级的小官。
刘长卿的官运也不畅,曾做过长洲县尉,转运使判官,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混了个厅级待遇。
还有诗圣杜甫,一生都在漂泊中度过。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就是他晚年凄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最终,杜甫病逝于一叶扁舟之上。
张继也是天宝年间的进士,时间大概为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
但是,中进士不一定就能端上铁饭碗,还得经过铨选(考核选拔),才可安排工作。
所谓的铨选,指的是唐朝的一种选官制度。
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的文官由吏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称为铨选。
也就是说,除高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外,凡经科举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等,均须赴吏部听候铨选。
不幸的是,张继在铨选中被淘汰了,他成为一个漂在京城的“待业青年”。
2/张继的枫桥从古至今,做“京漂”都不易。
比如,白居易老师初到京城长安时,就被人泼了冷水。
白居易16岁时,从江南来到长安谋求发展,他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著作郎顾况。
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正贵,居住不容易啊!”等他翻看白居易的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才马上连声叫好,并说:“好诗!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后来,顾况经常向人推送白居易的诗作,白居易的诗名慢慢传开了,最终在长安有了安居之所。
张继却漂得不易,从老家来到京城,为的就是谋个一官半职。
但张继为人孤傲,不屑巴结权贵,所以一直不被人发现。
这种际遇,他在《感怀》一诗中就有无奈地慨叹: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来长安好几年了,连人家王公贵族家的大门儿朝哪儿都不知道。
这注定了他只能是个“失败”的京漂儿。
做了两年京漂了后,长安也呆不下去了,因为安史之乱爆发了,叛军占领了洛阳,又直逼长安,两京不保,连皇帝和他的后妃们,都识趣地仓皇逃离了京城了,张继也只有逃离京城。
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张继也乘船南下,开始了他的江南流寓之旅。
由此,他与枫桥才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安史之乱持续了整整八年。
期间,张继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他游历过大江南北,但真正让他扬名的,还是他流寓吴越的那段岁月。
历史没有记清楚具体哪一年,他来到苏州,在某个悲凉的秋夜,张继乘船来到枫桥下,听着不远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孤寂而辽远,夜不成眠的张继,想起自己失意的青春,国家凋敝的景象,以及百姓悲苦的流离,不禁愁绪郁结,吟出了那首闻名千古的《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因为一首《枫桥夜泊》,从此让他和寒山寺、和枫桥、和苏州,再也分不开了。
3/命殒洪州在当时,一首短短的《枫桥夜泊》不足以让张继扬名立万,因为,当时的优秀诗人太多(权贵更多),没微信,没头条,他的声名不可能一夜“爆红”,所以,张继的人生之路还得一步步地慢慢走。
即使是一位落泊的诗人,在家国危难之时,心系国家,家国复兴之日,仍会有“翻身”机会。
当是时也,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刘晏。
这位刘晏可是“家喻户晓”的网红,就连后来流传甚广的《三字经》都对他崇拜有加,并留下“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之语。
史称,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封彭城县开國伯。
张继偶遇刘晏之时,正是刘晏人生得意之时。
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是大唐著名的经济学家。
安史之乱以后,整个王朝生产凋敝,人民流离,财政拮据,能否重建经济,关系到唐王朝的生死存亡。
刘晏不负众望,在追随者们的支持下,出色地完成这一历史性认任务。
在此期间,刘晏必须提拔一大批有真才实干的官员,参与国家建设,张继就在其中,并得到刘晏信任。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分掌财赋于洪州(今江西南昌)。
但是,张继还没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时,却与大历末年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后,就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了(那时,没有烈士评定,如有,张继很有可能被评为烈士)。
张继死后,他的好友刘长卿曾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来挽悼他,那是一首长诗,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张继一生的窘态与不甘。
其诗曰:恸哭钟陵下,东流与别离。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独继先贤传,谁刊有道碑。
故园荒岘曲,旅榇寄天涯。
白简曾连拜,沧洲每共思。
抚孤怜齿稚,叹逝顾身衰。
泉壤成终古,云山若在时。
秋风邻笛发,寒日寝门悲。
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
旧宾伤未散,夕临咽常迟。
自此辞张邵,何由见戴逵。
独闻山吏部,流涕访孤儿。
尤其是“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晚年的落魄不堪——连下葬的钱都没有,一直得不到入土为安的终极关怀。
4/寒山寺的张继可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张继去世后,他的《枫桥夜泊》才慢慢被人记起。
张继的《枫桥夜泊》最早被人发掘的,是个叫高仲武的人。
其实,高仲武与张继一样,也是个生卒年不详的落魄文人,他的写作能力虽然不佳,但是,他却是个眼光独到的编辑家,他最重要的传世之作,就是《中兴间气集》。
诗集共2卷,编选了包括张继在内的唐肃宗、代宗二朝二十六家,选张继诗三首,其中之一就是《枫桥夜泊》。
有史料说,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
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留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
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
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
不可不论的是,《枫桥夜泊》的影响和传播从唐代一直持续到当下,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比如此诗在日本就家喻户晓,还被选入日本小学课本,清朝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写道:“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
”1929年,日本在青梅山筹建了一座寺庙,亦名寒山寺,寺庙仿照苏州寒山寺,立石碑一座,上刻写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建有“夜半钟声”钟楼一座,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还架起了“枫桥”。
尤其是到了近现代,由文学扩展到绘画、音乐,其传播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近代以来不断有著名画家通过画笔重现《枫桥夜泊》诗的意境,如李铁、钱松岩有《枫桥夜泊图》,陆俨少的《枫桥夜泊图》,方增先、孙君良的《枫桥夜泊图》等。
此外,由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教授谱曲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经典曲目。
由陈小奇作词、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则是《枫桥夜泊》的当代演绎,《涛声依旧》一问世即风靡海内外,成为大陆流行歌曲中的经典作品。
枫桥之于张继,张继之于寒山寺,都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没有《枫桥夜泊》,我们可能不会知道张继是谁。
同样,如果没有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也不会穿越千古响彻人心。
张继用他的一夜无眠,给了我们一个千年不倦的吟诵。
虽然,他在大唐诗坛上只是一闪而过,但是,他却我们留下许多遐想的空间。
其实,每个诗人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就像我们身边所有的亲人一样,大家迟早是要分开的。
而张继,陪我们失眠了一个夜晚,然后不见踪影。
如果没有《枫桥夜泊》留下来,张继跟历史上的任何过客没区别。
就如同平凡的我们,认真地在世界上活过,但没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