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flavonoids)制剂的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C 4 CC OH O
A
C 4C3C OH O
B
OH
OH C
铝盐:常用试剂为1%三氯化铝或硝酸铝溶 液,生成的络合物为黄色,并有荧光。
锆盐:多用2%二氯氧化锆甲醇液,生成黄 色的络合物
铅盐:常用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水溶液, 生成黄-红色沉淀
镁盐:常用醋酸镁甲醇液,二氢黄酮、二 氢黄酮醇类可显天蓝色荧光。而黄酮、黄 酮醇及异黄酮类等则显黄—橙黄--褐色
(3)四氢硼钠(钾)反应(补充)
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 的一种还原剂,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产 生红色—紫红,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 显色,可与之区别。
2、络合反应(与金属离子铝、铅、锆、镁等)
产生络合反应的条件必须具备下述条件 之一:A、5-羟基 B、3-羟基 C、邻二酚 羟基 都是羟基与4位羰基共同与金属离 子形成络合物的。
(4)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则吸附力强,反 之吸附力弱
(5)分子中若没有游离酚羟基,其Rf值的大小主 要由所连糖的性质而定,糖数目越多Rf值越大。
3、纤维素薄层色谱 分离黄酮苷类较好
四、定量分析
(一)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比色法(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α-苯基色原酮 的基本结构,羰基与二个芳香环形成两 个较强的共轭体系,对紫外光区相应有 两个特征吸收。
(二)薄层色谱法
一般采用吸附薄层。
硅胶色谱分离弱极性化合物较好,聚 酰胺色谱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 其苷类较为理想,而纤维素薄层适用 于分离多糖苷混合物。
1、 硅胶色谱
其Rf顺序如下: RCH3 > RH > ROCH3 > R-O-糖 > ROH
常用的溶剂系统(TLC)
1)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 分离刺槐 乙素、双氢槲皮素、槲皮素、山柰素等黄酮甙元 2)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 适于分离芦丁、金丝桃甙、槲皮甙 3) 苯:吡啶:甲酸(36:9:5)适用于结构相 近的黄酮、黄酮醇及二氢黄酮 4) 苯:甲醇(95:5)分离黄酮甙元
(2)、反相色谱 常用的流动相有甲醇-水-乙酸(或磷酸缓 冲液)及乙腈-水
(3)、计算分光光度法
(4)、极谱法
酸碱性:黄酮类大多含有酚羟基,因此 具有弱酸性,可与强碱成水溶性的盐, 这一性质常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显色反应 1、还原反应 2、与金属盐络反应紫外光谱特征三、定性鉴别
(一)化学显色法 1、还原反应 (1) 盐酸-镁粉反应
(2)盐酸-锌粉反应(补充)
用以区别二氢黄酮醇、黄酮以及黄酮醇
通常仅二氢黄酮醇显红色,黄酮、黄酮 醇不显色。
黄酮类(flavonoids)制剂的分析
分布
黄酮在藻类、菌类中少见,苔藓植 物大多含有,裸子植物中类型较少, 主要集中在被子植物:如豆科、伞 形科、唇形科、菊科、鸢尾科。常 用中药有槐米、黄芩、葛根、陈皮、 银杏叶等。
二、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黄酮类成分大多具有完好的晶形
溶解性:一般游离黄酮难溶于水,而易 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 机溶剂。如引入羟基越多,其水溶性越 强。黄酮甙类由于含亲水性强的糖基, 可溶于强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溶剂中,如 热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难溶或 不溶于弱极性有机溶剂中,如乙醚、氯 仿、苯等。
吸收带Ⅰ是由B环的桂皮酰基所引起,在 300-400nm Ⅱ带是由A环的苯甲酰基引起,在较短波 长240-285nm
(二)单体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1、薄层色谱法 薄层刮板法 薄层扫描法
2、高效液相色谱法
(1)、正相色谱 硅胶柱适用于不含羟基或乙酰化的黄酮类化合 物
流动相:正庚烷-乙醇(异丙醇) 乙酰化常用吡啶乙酸酐乙酰化 -CN柱适用于乙酰化黄酮类成分和带一个-OH的 黄酮类成分 流动相用已烷-氯仿 -NH2柱适用于2个以上-OH的黄酮类成分 流动相用二氧六环-二氯甲烷(1:9)
苯:丁酮:甲醇(60:20:20)黄酮甙元 水:乙醇:丁酮:乙酰丙酮(65:15:15:15)
黄酮类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行为中 的一些规律:
(1)黄酮类甙元用亲脂性溶剂分离效果较好,在使 用亲脂性溶剂时,分子中游离酚羟基越多,吸附越 强
(2)黄酮类甙与相应的甙元相比较,因甙比相应 甙元的酚羟基少,聚酰胺对它的吸附性小于甙元, 所以一般甙较相应甙元的Rf值大。 (3)分子中酚羟基位置对吸附也有影响,聚酰胺 对间位或对位羟基的吸附较邻位羟基强。
2、聚酰胺薄层
聚酰胺薄层用于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 甙与甙元较好,因易于与聚酰胺中的酰胺 基形成氢键,再据其形成氢键能力的差异 而得到分离。
溶剂系统。
甲醇:水(8:2)——芦丁、槲皮素
乙醇:水(3:2); 水:乙醇:乙酰丙酮(4: 2:1);水:乙醇:丁酮:乙酰丙酮(13:3: 3:1)——槲皮素、山柰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