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云南昆明高三摸底(无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云南省昆明市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昆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2届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B (于文无据。
“因而城市居民不必自己组织起来”原文无依据。
)2.D (文章未运用举例论证)3.B (范围缩小。
根据文意,除了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互惠关系,还有共同经历以及经济社会分层产生的社会契约关系和权威—服从关系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A(曲解文意,原文为“不光是”,意为“不仅仅是”。
)5.B(A项,“中立的态度”错误,作者对“脑袋大一定智慧多”持质疑态度;C项,“明显含有嘲讽意味”错误,这些语句显示了作者的幽默风趣,无嘲讽之意;D项,太绝对,“可见,科学界的很多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判断失当。
)6.①不同哺乳动物的大脑差别较大,不能以其他较低等动物的大脑为模型解释人类大脑的运作;②聪明的大脑不止决定于体积的大小。
人类左右脑分工不同,就算左脑跟右脑分开,认知能力也一样;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比较也可证明;③虽然已发现两种导致人类大脑体积增大的基因,但目前人类并不清楚基因变化与文化变化的相互作用。
(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三点给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D(“因他消沉颓丧的言语而失望痛心”于原文无据)8.①作者与侯硕之相识,是因翻译了同一本天文学著作,缘分特别;②两位青年志趣相投,精神相知,友谊纯粹;③再见面时,侯硕之的变化让作者惊讶,其后来的命运遭遇又让作者无限感慨,记忆深刻。
(每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9.①人世流星的比喻形象地揭示出侯硕之如流星般闪耀的才华和一闪而过的短暂生命;②人世流星是统摄全篇的“文眼”,贯穿首尾,文章的标题也由此而来;③作者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与这一比喻有密切关系,作者借此抒发对侯硕之的崇敬、缅怀之情,表达对友人生命价值的肯定。
(每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A(“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为定语后置,故排除BD,后文“负诏书之宝”的是尸,而非黄衣,故排除C。
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下学期“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昆明市2023届“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1.(3分)B(A项中“‘十八般武艺'指出了文学体裁的丰富多样”扩大范围;C项中“流量包裹下的艺人大部分······没有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曲解文意;D项中“优质的偶像不需要无懈可击的容颜”绝对化,原文说的是“未必有无懈可击的容颜”)2.(3分)C(“它的初衷是培养优质偶像,这一做法无可厚非”错误,“偶像养成”模式的初衷是为了“实现流量变现”)3.(3分)A(“意在证明新闻评论比新闻报道更加深刻,更具有传播价值”错误,原文提到“两者结合才是完整的新闻含义”“各自的特点又是十分明显的”)4.(4分)①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
②针对当前发生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③用鲜明的观点传播观点信息。
④形成具体有形的意见(鲜明的引导性)。
(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5.(4分)①引导读者辨别是非。
指出“颜值即正义”是一种畸形价值观,“无脑式”的追捧行为不可取。
②引导读者思考具体做法。
指出偶像的打造,应该将重点放在教育而不是包装上;我们应该多谈一点文化,多传播一些正能量。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6.(3分)C(A项不坐公交是因为雪天公交慢、挤,不能体现低调;B项“周秉义的回答透露出与秉昆相似的遗憾之情”理解有误;D项“它是两兄弟成长的地方,承载着他们很多回忆,所以周秉义立志要整顿”理解错误)7.(3分)A(A项“主要是为了”理解有误)8.(6分)①认真敬业,从不懈怠。
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一直保持这样的作风。
②对组织的培养心怀感恩。
从周秉义的话语中可以看出。
③心有大义,克己奉公。
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整顿光字片。
④平易低调。
在百姓面前不摆架子,百姓觉得他可亲可敬。
(每点2分,答满三点满分)9.(6分)①对话推进情节发展,自然流畅。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A卷
昆明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2017·天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
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
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
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
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
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
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
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
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
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
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
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
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定的。
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
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 语文 无答案
云南昆明第一中学2014届高中新课程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语文试题题人:杨仕云谢辉张静赵红民张书益谢梅麦青田茂香赵露谢晶晶审题人:昆一中高三年级语文命题组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的焦灼中华民族一直有着强国之梦,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
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
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
从1840年至今,我们民族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 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
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中华文化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
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
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c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
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
昆明第一中学2019届高中新课程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字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汤一介今日世界的纷争虽然不能说主要是由文化冲突引起的,但也决非与文化冲突无关。
是增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而引向和平,还是因为文化隔离和霸权而导致战争,将影响着21世纪人类的命运。
如何使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国家和地域能够在差别中得到共同发展,以便形成在全球意识下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可以成为我们提供有正面价值的资源。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意思是,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
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使事物衰败。
把“和而不同”作为处理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一条原则,是不是能得到某些有益的、甚至对当前世界文化的发展极有意义的结论呢?不同的文化传统可以通过文化的交往和对话取得某种共识,这是一种由“不同”达到某种意义上的“认同”的过程。
这种“认同”不是一方消灭一方,也不是一方“同化”另一方,而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中寻找交汇点,并在些基础上推动双方文化的发展,这正是“和”的作用。
以中国文化自身发展为例:儒家要求“制礼作乐”,即要求“有为”以维护社会的和谐;道家追求“顺应自然”,即要求“无为”以保持社会安宁。
它们本是两种很不同的思想,但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在不断对话中,出现了某种新的共识。
2021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2021届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语文试题昆明第一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一次摸底测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知斯夫,不含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昆明市高三语文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试卷
昆明市高三语文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高一上·西平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一把手综合症”的最基本症状是_________ ,大体可以用“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来概括。
②如果说精通散打的尹喜平从警卫员到领导干部有其“独到之处”,那么其_________之猖狂并将散打技艺用于官场打击对手、抬高自己之上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③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3日表示,日本领导人如果_________ ,将使日本朝着危害亚洲、危害世界,甚至危害日本自身的危险方向越走越远。
A . 独断专行飞扬跋扈一意孤行B . 飞扬跋扈独断专行一意孤行C . 一意孤行飞扬跋扈独断专行D . 一意孤行独断专行飞扬跋扈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B . 20多年前的抛弃,20多年的孤儿生涯,在亲情面前,江建选择原谅,他不去计较父母为何22年后才前来相认,在见到双亲的那一刻他喊出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想回家!”C . 王海章哥哥看到孩子那么惨被扔在厕所里,想到之前有的纠纷因为“没图没真相”而最后不了了之,他灵机一动,想到一定要拍摄视频资料留作证据。
事实证明,这段视频果真成为“活婴被扔进厕所”的有力证据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D . 刚刚在英国夺得世界蹦床锦标赛单跳项目团体和个人两枚金牌的温州17岁姑娘贾芳芳,昨天上午载誉归来,她来到瑞安塘下驮山社区和市区水心的家中先后探望亲朋好友。
3. (2分) (2019高三上·长春期末) 下面四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得体恰当的一项是()A .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地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云南省昆明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明清小说中的抗疫题材故事是那个瘟疫频发年代集体历史记忆的反映。一如现实之残酷,抗疫故事里的广大人民总是首当其冲地成为大瘟疫的受害者。时代在进步,当下的医学发展水平与明清时期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科学的抗疫措施早已系统化,全民抗疫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而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人类文明与瘟疫的斗争过程是曲折漫长的,也是不断进步的。
其次,融入因果报应理念。在先秦时期,中国本土便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样的报应思想。佛教传入后,又与“因果报应”的思想相结合。这种思想在明清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中十分盛行。鲁迅认为它们的作用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大宗”。抗疫故事主要体现了“善有善报”的思想,特别是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了这样的观念。这种宣扬美德的内容不仅出现在小说中的抗疫故事里,还存在于民间抗疫故事以及文人笔记中,例如浙江海盐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棋盘石》。
C.“突出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张冠李戴,原文第三段是“抗疫故事主要体现了“善有善报”的思想,特别是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了这样的观念”,可见福报阻疫型故事突出的是故“善有善报”;
D.“无可非议”错误,“无可非议”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指责 ,表示言行合乎情理。“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是古人“对瘟疫进行了唯心的解读”的原因看,但不管原因是什么,“唯心解读”都是有问题的。
再次,反映群众对瘟疫的认知水平及传统祛疫习俗。瘟疫缘何突然袭来又为何渐渐平息,在清末西方现代医学传入之前并没有科学系统的解释,所以对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的古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无解的。于是大众便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想象去解释这一灾难,由此还衍生出许多民间祛疫习俗。有的人认为瘟疫爆发的缘由与瘟鬼痘神有关,甚至将瘟疫与天人感应联系起来,像《三国演义》开篇的中平元年(184)瘟疫。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无道,外戚宦官专权为患,因此四方灾异四起,汉灵帝中平元年的瘟疫便是一大异象,它成了张角兄弟鼓动农民起义的正当借口。如《红楼梦》第21回描写巧姐出痘,短短几句话杂糅了医药治疗、清淡饮食、供奉痘神、冲喜讨吉等习俗。
云南省昆明市2024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昆明市2024届高三“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闻真实可以算作是新闻业的“元问题”之一。
一直以来,新闻真实被认为是新闻从业人员工作实践的核心原则、要求、底线。
新闻真实要求新闻报道与客观事实具有一致性,但基于现实考量,“绝对真实”往往很难实现,新闻真实仅被认为是经过新闻生产者主观判断后认定的事实。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算法作为信息技术、数学模型、媒体后台等交又领域的“复合体”,它可以将所有输入都置于同一组指令之下,对所有数据对象无差别运行,且没有任何自己的意图,一直以来被公众认为是中立且准确无误的,算法新闻因此也被认为可以做到“绝对真实”。
《美国新闻》杂志在1983年开展了一个教育评估项目:为全美1800所大学及学院进行“优秀度”排名,大学质量的排名将为即将进入大学的年轻人提供数据参考。
为了形成一个评估“优秀度”的模型,《美国新闻》的编辑根据自己的直觉判断向各个大学发送了评估问卷,然而编辑仅挑选了一些看似与大学“优秀度”相关的变量,如该校学生高中SAT成绩、学校的师生比例、毕业校友捐款比例等,但诸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幸福度、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评估因素均未得到考量。
编辑们较为主观的评估变量被数学模型包装,共同推导出了1988年的全美大学优秀度排名。
这一排名影响着年轻人的学校选择,排名靠后的大学少有人选择,此后更不利于大学的数据表现,从而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恶性数据循环”。
云南省昆明一中2022届高三第一摸底语文试卷
云南省昆明一中2022届高三第一摸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第1页(共41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第2页(共41页)A.在阅读李白的《蜀道难莎时,感受它夸张想象的风格在全部审美体验中或许更明显。
B.读者对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的丁香姑娘的形象的理解虽然不尽相同,但并不影响对其朦胧含蓄风格的体悟。
C.在具体的阅读中,读者不能只是停留在理性的含义明确的事实之上,还需深入到风格层面,文学才是丰富立体的。
D.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虽然不同,但在风格会让作品产生令人难以释怀的美感这一点上,它们是相通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
年十四为诸生。
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
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
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
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
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
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
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
有意振刷者,不日生事,则日苛求。
事未第3页(共41页)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
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
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
”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丁内外艰,家居。
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
忠贤恚甚,拷杀涟。
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
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
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①,环大黄山而病。
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
云南昆明一中高三第二次摸底测试 语文.pdf
昆明第一中学 2012届高中新课程高三第二次摸底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字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 歌剧只重歌唱,舞剧只有舞蹈,唯有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术种类,是最综合的艺术。
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艺术种类在戏剧艺术中并不是拼凑起来的,这些不同的艺术种类,都是根据“戏剧”的原则综合起来的。
而所谓“戏剧”的原则,就是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故事情节。
因此,这些被综合的艺术种类,固然是遵守各自的规律,还要遵守“戏剧”的规律,于是各种艺术类到了古典戏曲中,都起了一定的性质上的变化。
同时,由于戏曲综合了各种艺术种类,所以戏曲作为戏剧也产生了性质上的特点。
这样在戏剧的基本原则之下,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形成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特点。
作为表演艺术来说,戏曲艺术主要综合了音乐和舞蹈。
音乐和舞蹈是比较单纯的艺术。
舞蹈是用人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思想、感情、情绪,音乐是用声音表现思想、感情、情绪。
二者都要在自然的形式下表现一种意义(或“意蕴”)。
作为艺术形式来说,它们都是“表意”的。
这里所谓“表意”的“意”,同时包括了“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在艺术中这两者是留不可分的。
而这两种因素在艺术中的结合又不是机械的,在总的“表意”的特点下,我们又可以把艺术分成为“再现的”和“表现的”,前者侧重表达一种理智的思想,后者侧重于表现一种情感。
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第三次摸底测试 语文.pdf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勇气,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并学会自我保护。
2、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和我国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殊保护。
3、能力目学标: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资.源.网]遭遇 身边的险情→生活中险情包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险情有
对策 冷静应对→ 保持高度警惕,增强紧急避险意识
(三)预习展示/自主性学生自学
1、生活中的险情包括 和 。
?
2、这些险情对人们的 造成极大的威胁。
?
3、我们生活中的险情具体有哪些?
4、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险情??
5、成功避险的前提与关键(重点)
(四)主题式学生讨论/自主探究
探究一:视频:《五百道作业题》、《麻将桌上的被告》、《街头乞儿》
提问:这几段视频说明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
(学生讨论)
教师精讲点拨: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
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探究二: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编成小品或小短剧,课前准备,课堂上表演。
内容:各方面对青少年的保护。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2024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古代社会,定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对方向的测定。
《考工记》一书最早明确记载了根据太阳的视运动进行立竿测影,以辨别东南西北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且实用,但也有不正。
因为所选择的时间是日刚出没之时,这时太阳光线很弱,容易导致表影模糊,使观测者很难精准确定观测的结果。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提出了另一种测影定向方法。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先在平地上立一定表B,然后再拿一表A,在早晨太阳刚出时,让A表在相距B表10步的地方对B表和太阳中心进行瞄准,当三者成一直线时,将A表固定下来;当傍晚太阳要没入地平线时,另用一表B′,在相距A表10步的地方对A表和太阳中心进行瞄准,当三者成一直线时,将B′表固定下来;将B和B′连线,其中间点为C,这时B和B′的连线表示的就是正南北方向,点C和表A的连线表示的就是正东西方向。
这种方法的测量时间也是在日刚出没之时,但观测方法是用眼睛直视,而非像之前《考工记》那样观察表影,这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表影模糊造成的误差。
再加上用三个表进行测向,其定向精度比《考工记》的要高。
《淮南子》以降,历代都有学者探讨过如何提高测影定向精度的问题。
其中成果最突出的是元代的郭守敬。
郭守敬根据测影定向原理,发明了专门仪器“正方案”——一种中心有孔洞,围绕孔洞有19个同心圆的石板。
在测向时,先在孔洞中插上表,然后随着表影的变化,在圆周相应位置做标记,直到下午表影东移出外圆为止。
最后把同一圆上的两个交点连接起来,其连线所代表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其垂直平分线所代表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
郭守敬的做法很有道理:他选择在太阳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测量,这时太阳光比较强,表影浓度高,便于观察;他采用多组观测的办法,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这与现代误差理论的主张是一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统测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的中国境内,三代王朝文明之前的上古时期曾有众多相互独立的国家并存,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提法,是把这些都当成了中华文明史也即“中国”诞生史的一部分。
其认知脉络是,这些人类群团在相互交流、碰撞的文化互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交互作用圈,这也就奠定了后世中华文明的基础。
“源远流长”“单线进化”“从未间断”,成为中国学术界在中国文明起源问题上的主流看法。
在不少人心目中,一个默认的前提是,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古代遗存,理所当然就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
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可以是从呱呱坠地开始到死亡,其诞生也可以追溯到母腹中的胚胎成形,也可以从精子与卵子相撞的那一刻开始算起,甚至父方或母方的诞生,也是这个生命诞生的前提。
说中华文明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甚至旧石器时代的认识,显然出于这样的考虑。
然而顾名思义,在“国”前冠以“中”字,“中国”也就有了“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的意蕴。
这同时也说明“中国”已并非初始阶段的国家,显然,它一定是一个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具有排他性的核心。
因而,我们也就不能说最初有多个“中国”,作为发达、复杂的政治实体的“中国”也是不能无限制地上溯的。
考古学家观察到彼时许多古国或部族,大都经历了发生、发展乃至最后消亡的全过程,也即它们各自谱写了完整的生命史的篇章,而只是给后起的中原王朝文明以程度不同的文化给养或影响。
到公元前2000年前后,它们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些人类共同体和后来崛起的中原文明之间,有一个“连续”中的“断裂”。
按古代文献的说法,夏王朝是中国最早的王朝。
一般认为,夏王朝始建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王朝建立的年代定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
在考古学上,那时仍属于龙山时代,在其后约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仍然处于邦国林立,战乱频仍的时代,各人类群团不相统属,筑城以自守,“逐鹿中原”的战争正处于白热化的阶段,看不出跨地域的社会整合的迹象。
也就是说,至少在所谓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学上看不到与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与此同时,兴盛一时的中原周边地区的各支考古学文化先后走向衰落;到了公元前1800年前后,中原龙山文化系统的城址和大型中心聚落也纷纷退出历史舞台。
代之而起的是,地处中原腹地嵩(山)洛(阳)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因素最终崛起。
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制约,几乎遍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
二里头文化的因素向四围辐射的范围更远大于此。
这表明当时的社会由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到广域王权国家阶段。
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一东亚文明的腹心地区开始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
作为广域王权国家概念的“中国”,在前一阶段还没有形成。
(选自许宏《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据学术界的主流看法,上古众多文明在文化互动中奠定后世中华文明的基础,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部分。
B.中华文明源头无限上溯的逻辑,如同将一个人的生命史上溯至胚胎成形、精子卵子相撞甚至父方或母方的诞生。
C.“中国”两字所蕴含的“中央之邦”之意,说明作为发达、复杂的政治实体的“中国”其实是不能无限制地上溯的。
D.考古学家所观察到的上古古国部落各自的生命史的完整性,排除了中央王朝文明与上古部落文明的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夏王朝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只是记载在古代文献上的说法,就目前的考古学发现来看,夏王朝并非中国最早的王朝。
B.至少所谓的夏王朝前期,仍然属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各人类群团不相统属,中原王朝文明尚未诞生。
C.中原龙山文化及周边各支考古学文化都没有发展为一体化的王朝文明,一个重要因素是未能突破地理单元的制约。
D.二里头文化突破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广域王权国家阶段,“中国”诞生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史中的“中国”,是一个广域王权国家的概念,是东亚文明腹心地区一体化的王朝文明。
B.中华文明史的开端,只能从“中国”诞生算起,就此而言,中华文明虽然源远流长,但并没有五千年之久。
C.夏王朝如果在历史上确有其实,恰如古代文献记载,但由于出现在“中国”诞生之前,只能算作“前中国”文明。
D.“前中国”文明是个多元化的邦国文明,文明彼此独立,没有跨地域的社会整合,最多形成一个松散的交互作用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也。
年十七,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
寻授都督,累转大都督。
时护子中山公训为蒲州刺史,令弘度从焉。
尝与训登楼,至上层,去地四五丈,俯临之,训曰:“可畏也。
”弘度曰:“此何足畏!”欻然掷下,至地无损伤。
训以其拳捷,大奇之。
及尉迥作乱,以弘度为行军总管,从韦孝宽讨之。
弘度妹先适迥子为妻,及破邺城,迥弯弓将射弘度,弘度脱兜鍪谓迥曰:“相识不?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迥掷弓于地,骂大丞相极口而自杀。
弘度顾其弟弘升曰:“汝可取迥头。
”弘升遂斩之,进位上柱国。
时行军总管例封国公,弘度不时杀迥,致纵恶言,由是降爵一等,为武乡郡公。
纳其妹为秦孝王妃。
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
所在之处,令行禁止,盗贼屏迹。
以行军总管出泉门道,隶于杨素。
弘度与素,品同而年长,素每屈下之,一旦隶素,意甚不平,素言多不用。
素亦优容之。
上甚礼之,复以其弟弘升女为河南王妃。
每诫其僚吏曰:“人当诚恕,无得欺诳。
”皆曰:“诺。
”后尝食鳖,侍者八九人,弘度一一问之曰:“鳖美乎?”人惧之,皆云:“鳖美。
”弘度大骂曰:“佣奴何敢诳我?汝初未食鳖,安知其美?”俱杖八十。
官属百工见之者,莫不流汗,无敢欺隐。
然弘度理家如官,子弟斑白,动行捶楚,闺门整肃,为当时所称。
未几,秦王妃以罪诛,河南王妃复被废黜。
弘度忧恚,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
炀帝即位,河南王为太子,帝将复立崔妃,遣中使就第宣旨。
使者诣弘升家,弘度不之知也。
使者返,帝曰:“弘度有何言?”使者曰:“弘度称有疾不起。
”帝默然,其事竟寝。
弘度忧愤,未几,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九》)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B.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C.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D.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旧指女子出嫁。
文中指崔弘度的妹妹之前嫁给尉迥的儿子为妻。
B.爵,即爵位、爵号。
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如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
C.百工,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以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
D.闺门,文中指女子闺房之门,专指妇女居住之处,后来也代指妇女、妻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弘度胆大无畏,身手灵活。
崔弘度与宇文训登上高楼顶层,宇文训俯瞰而生恐惧,崔弘度竟然一跃而下,毫无损伤,令宇文训大为惊奇。
B.崔弘度国事为重,绝私弃情。
崔弘度与尉迥虽为姻亲,但攻破邺城后,他用言语刺激尉迥,逼得尉迥自杀,并让自己的弟弟崔弘升斩下尉迥的头去领功。
C.崔弘度在意地位,不甘屈下。
杨素与崔弘度官品相当而年龄小些,所以杨素常常谦卑对待崔弘度,但崔弘度一旦隶属于杨素,则颇不服气,显得气度狭小。
D.崔弘度待人严酷,令人畏惧。
仆人妄言鳖美,被其杖责;下属官员见到他也恐惧流汗,不敢欺瞒;他治家如为官,即便是发已斑白的子弟也照样被毒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
(2)弘度忧恚,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塞下曲六首(其四)【唐】李白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注】①云砂:亦作“云沙”,指白云和黄沙,借指边塞风光或边塞地区。
②沙棠:植物名,果实味道像李子。
③独不见:为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情绪。
8.全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9.诗歌最后六句是如何表现相思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于相师,其理由是“ , ”,韩愈因此感叹“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2)回首故国,李煜在《虞美人》中禁不住感叹物是人非:“ ,。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冯唐易老”来表达壮志难酬之意,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也有类似表达,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国旗蒋一谈我正在调研北京胡同里的日常生活,要完成五千字的毕业论文。
转了几十条胡同,还没有找到大脑里早先储存好的胡同味道,忽然发现自行车骑起来越来越费劲,原来是两个轮胎都瘪了,我只能下车,推着往前走。
忽然感觉有雨落下来。
我加快步伐,几乎是推着车子跑了;拐了一个弯,没有修理摊,又跑过一条胡同,拐弯,还是没看见修理摊。
我看见一个高高的门楼,和门楼里面气派的红色大木门。
大木门是关闭着的,门上面镶满数不清的金黄色铆钉。
我紧跑几步,迈上台阶,站在门楼里面。
突然听到一阵犬吠,是从大门背后传来的,我打了个冷颤,似乎看见大红木门在晃动。
犬吠更近了,我能想象出凶狠的狗嘴和狗牙。
“干什么的?”一个女人在门背后喊道。
“我……避避雨。
”“别靠上门啊!”女人的声音充满厌恶。
犬吠声更大了。
女人和狗走了,我长长地喘口气。
雨稍稍变小了,我推起自行车王胡同口跑,运动鞋和裤腿全湿了。
我隐隐约约听见一个老头的声音:“小伙子……避避雨吧……到这儿避避雨吧……”我停住脚,回过头,看见一把黄褐色的油布大伞,大伞旁边有一辆湿淋淋的三轮车,伞下坐着一个抽烟的老头,老头脚边摆着工具箱和一张湿了一半的纸牌子,纸牌子上“修车补胎”的字迹有点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