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探究活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利用探究活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

我国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其核心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关于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开展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多元化学习,它更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多、周期短,施教于能力一般和偏低的学生尤其困难,那么初中化学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利用探究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呢?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化学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其实践价值在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向重能力、以学生为主、重心理品质培养的方向发展,形成探究—发现—创造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和方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

(1)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成果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我领导学生对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了探究并且有所收获。首先确定探究活动的实验目的,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然后让学生探究都需要用哪些实验用品,在以前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准备好一切的实验用品,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就按着实验步骤照单抓药,机械式的实验,学生根本不理解实验的原理,

体会不到实验的乐趣,所以在本次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中,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本次实验需要哪些实验仪器,然后教师在进行指导和实验仪器的准备,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实验步骤这,教师要预先做一些课前准备,例如要先给学生讲解实验装置图,哪些是气体发生装置,哪些是气体收集装置,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等等问题,因为初中生第一次做这样的气体制取实验,对一些实验仪器很陌生,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步骤后,给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活动,每组选一名组长进行汇报探究结果,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通过实验亲自动手来真正体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这样节约了时间,也让学生真正了解了问题所在,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明确了探究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例如,在收集氧气的时候,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呢?这里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看一看立即收集的气体是不是纯净的氧气,通过分组实验,有的同学在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收集氧气,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验证,结果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所以同学们都明白了应该在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在把导管口深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样不用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了实验的注意事项,在例如,停止加热的时候,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在熄灭酒精灯呢?这个问题是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注意的很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探究中,我采取了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结果,学生真正思考问

题了这样记忆才深刻,不然教师利用过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学生当时听懂了,但是过一会就忘记了,所以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加强了学生对很多问题的记忆,教师不用利用课堂大量时间进行讲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尽管通过探究活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毕竟课堂只有45分钟的时间,有一些问题还需要完善,例如,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时候,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如果某同学制取的氧气不纯,你认为有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这三个问题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进行探究,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做为家庭作业,自己动脑思考,然后在习题课上教师做为总结,这样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2)催化剂二氧化锰的性质探究活动成果

在讲解催化剂的时候,学生非常的陌生,很难理解催化剂的性质,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学生也不是很理解,有个别同学反应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已经加入了物质了,但是却质量不变化呢?在这个问题上,我列举了很多催化剂催化作用和效率的实验数据,尽管这样学生也是很难理解为什么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所以我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过氧化氢是否加入催化剂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了探究,实验表明,加入催化剂后生成氧气的速度快了,并且把催化剂取出后在次用于同样的实验,仍然能够加快生成氧气的速度,这样学生就真正了解了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例如,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其他的物质也有催化作用,催化剂具有选择性,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唯一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和氯酸钾的催化剂,还有其他物质也可以,只是催化效果不一样。学生真正理解了知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只要教师提到催化剂的性质学生就很快的说出了答案,这样大大的加快了教师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3)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活动成果

在教学中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需要耗费太多的课堂时间,但是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微观角度分析物质质量守恒的原因。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前设置问题,例如,在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通过设置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做实验让学生得到正确结论。一切化学反应,不包括物理变化,例如,将2g 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虽然前后质量相等,但是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绝不能用这样变化说明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是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要守恒,但是其他气体却不一定相等。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是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实质只有1g氢气与8g氧气参加了反应生成

了9g水。

尽管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从教师层面上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收获,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化学课堂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