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统计与分析课程设计样式

合集下载

道路运输统计课设

道路运输统计课设

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设计基于行业角度的区域公路货物运输量统计调查方案探究——以西安市为例专业:统计学姓名:唐卓2304100131薛梦2304100101黄乃济2304100101指导教师:张志俊完成时间:2012年12月12日二〇一二年十一月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及要求:课程设计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教学中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应用基本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是针对《道路运输统计》这门课程而进行的,其研究的对象、范围、方法、重点等按照课程设计布置时提出的要求执行。

要求:1、复习和整理与本次课程设计有关的教学内容;2、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探讨,搞清楚要解决的问题、要完成的具体任务;3、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研,以提高课程设计的有效性;4、结合课程设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5、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体会是否达到设计的目的、澄清了哪些基本概念、遇到了哪些问题、采用什么方法得到了解决等)。

6、学生应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教师签名张志俊2012年11月20日二、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张志俊2012年12月24日三、成绩__________系(教研室)签名2012年12 月26日摘要研究区域公路运输量数据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国家宏观、区域中观以及企业微观层面提供数据基础和信息参考。

然而,现有的区域公路运输量调查工作无论在调查基础还是在调查方法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保证区域公路运输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为解决此类统计调查问题,我课程设计小组创新试探性地设计了一套基于区域内行业分类的统计调查方案。

以西安市为例,从行业分类上看,西安市内的主要货物运输大致可以分为工业企业生产、生活物资流通和基础建设工程三大领域。

运输经济学课程设计

运输经济学课程设计

运输供给影响因素
运输价格
运输价格是影响运输供给的重要因素,一般 来说,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
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对运输供给有直接影响,成本降低 可以增加供给。
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提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增加运输 供给。
政策法规
政府的政策法规对运输供给也有影响,如交 通管制、税收政策等。
运输供给弹性分析
01
运输经济学课程设计
2024-01-25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运输需求分析 • 运输供给分析 • 运输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 • 运输成本与收益分析 • 运输政策与法规环境 • 课程总结与展望
目录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运输经济学概述
运输经济学定义
01
研究运输业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探讨运输资源的
VS
对行业秩序的规范
运输政策和法规可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 防止恶性竞争和垄断行为的出现,保障公 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例如,对超 载、超速等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可以维护 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市场秩序。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运输经济学基本概念
介绍了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为后续学习打 下基础。
• 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影响运输需求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越多 ,对运输的需求也越大。同时,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也会导致运输需求的不平衡 。
•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对运输需求也有影响。例如,消费者对快速、安全、 舒适等运输服务的需求增加,会推动相关运输方式的发展。
运输需求弹性分析
运输需求价格弹性
优化配置和运输市场的供需平衡。
运输经济学研究对象
02
包括运输需求、运输供给、运输市场、运输价格、运输政策等

铁路运输统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铁路运输统计与分析课程设计

铁路运输统计与分析课程设计1. 概述铁路运输是我国重要的物流运输方式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铁路运输的运营效率对于整个物流体系的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铁路运输的统计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铁路运输的发展规律,寻找效率提升的潜力。

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对铁路运输数据进行分析,寻找运输效率的优化途径,优化整个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

2. 数据来源与说明本课程设计使用的数据来自铁路局公开的运输数据,数据时间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货物列车总数和总运力;•客车日均出行人数和拥挤程度等;•集装箱运输量和运力等。

本数据是原始数据,因此需要进行清洗和处理,然后再进行分析。

3. 数据清洗和处理3.1 数据预处理•按照运输方式,将原始数据按照货车、客车、集装箱分别保存为三个文件;•剔除无效数据,如缺失值、异常值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2 数据处理•统计不同运输方式的总数和总运量;•计算各种车型之间的比例;•统计货车和客车的出行量和拥挤程度等;•分析各项指标的历史变化趋势,包括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等。

4. 数据分析和展示本课程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4.1 运输总量和比例分析通过对不同运输方式的总量和比例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各种运输方式在总体运输中的占比情况。

运用可视化图表,如饼状图、柱状图等,表达其分布情况。

4.2 货车和客车运力利用率分析通过对货车和客车的运力利用率进行分析,寻找运输效率的优化途径。

这里要识别哪些列车运行效率低的区间,并制定优化方案。

运用可视化图表,如趋势图、周期图等,呈现出其运输效率,以及变化规律。

4.3 集装箱运输分析集装箱运输在铁路运输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运输量和运输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物流体系的质量。

因此,通过对集装箱运输量和运输质量的统计和分析,寻找优化方案,提升集装箱运输的质量。

运用可视化图表,如折线图、散点图等,表达出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铁路运输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 (2)

铁路运输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 (2)

铁路运输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1. 引言铁路运输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它具有发展迅速、成本低廉、运载能力强等优点,并且在环保、安全等方面也具有优势。

因此,学习铁路运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必要。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铁路运输的统计分析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统计学、运输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2.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铁路运输统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数据的来源和获取方法–数据的质量检验和预处理–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2.铁路运输能力分析–运输能力的定义和指标–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3.铁路运输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收益效益分析–综合效益分析4.铁路运输市场分析–铁路运输市场的分布情况和特点–铁路运输市场的需求分析和预测–铁路运输市场的竞争分析3.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

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

2.讨论研究。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案例的背景、数据来源、方法选择等方面。

同时,学生也可以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课外实践。

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自行寻找铁路运输的实际案例,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实际应用能力。

4.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安排铁路运输统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1课时铁路运输能力分析2课时铁路运输效益分析2课时铁路运输市场分析2课时5. 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进一步了解铁路运输的相关统计分析方法。

因此,本次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应该考虑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核。

1.期末论文。

最终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铁路运输案例分析论文,包括数据获取、分析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方面的内容。

2.课堂发言和小组讨论。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考察其对铁路运输案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课外作业。

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反映其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

交通运输统计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统计课程设计

一、摘要二、我国目前交通运输企业统计现状1、我国企业统计政策及现状(企业四大工程)2、我国目前交通运输企业的现状3、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企业统计特点4、目前交通运输企业统计的作用三、目前交通运输企业统计内容及现状分析1、交通运输企业统计指标2、交通运输企业统计方法3、交通运输企业统计内容四、成果及建议1、交通运输企业统计需求2、交通运输企业统计效用3、交通运输企业报表整合与指标改进4、交通运输企业宇航业间的协调与互利五、评价及感悟六、附录(相关资料及参考文献)一、摘要交通运输企业是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部分,做好交通运输企业的统计工作不仅对企业本身的监督与发展预测有很大的益处,而且对交通运输行业的信息需求以及评估预测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交通运输企业各部门的统计存在统计内容重复、统计指标冲突、统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致使企业统计任务多、内容杂、压力大、负担重,不但不能达到想要的目标,反而使企业统计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因此,如何使企业统计效力与公司和行业需求,是企业统计非常实际的研究方向:以下我们小组会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现状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并根据交通运输企业的特点,从输企业统计需求、效用、报表、指标以及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统计提出我们的建议与方案。

二、我国目前交通运输企业统计现状1、我国企业统计政策及现状(企业四大工程)“四大工程”是指加快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联网直报系统、企业一套表制度。

企业基本单位名录库按照统一单位标准、统一单位管理、统一工作流程、统一软件平台的原则,进行建设、维护、使用与管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平台为各级统计机构业务人员提供了统计数据加工处理的综合工作环境,主要提供有制度管理、调查对象管理、数据录入修改、数据审核、数据汇总、数据查询、数据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多种功能。

统计数据联网报送平台是以原数据库为基础的调查对象直报平台。

各类调查对象通过登录统计数据联网报送平台进行数据录入、报表报送、数据查询等操作,整个过程快捷准确,有效提高报送效率。

铁路运输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

铁路运输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

铁路运输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应该能够:•了解铁路运输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掌握铁路运输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2. 教学内容2.1 铁路运输的基本情况和特点•铁路运输的定义和历史发展;•铁路运输的技术和设备;•铁路运输的特点和优势。

2.2 铁路运输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统计学基础知识;•铁路运输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铁路运输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铁路运输数据的推断性统计分析。

2.3 铁路运输的实际问题解决•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关于铁路运输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并解决问题。

2.4 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设计任务;•学生进行项目展示和评审。

3.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实例分析•课外调研•项目设计4. 考核方式•平时表现(40%)•课堂小测(30%)•团队项目(30%)5. 教学进度安排知识点授课时间铁路运输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小时铁路运输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6小时铁路运输的实际问题解决4小时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培养4小时6. 教学资源•教材:《铁路运输统计与分析》•教具和设备:数据分析软件、统计学软件•资料和案例:铁路运输相关资料和案例7. 教学评估与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促进教学者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货物运输组织课程设计

货物运输组织课程设计

学前班数学工作总结_学前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经过一学期的学前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学前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

在这里,我将总结我所做的工作并反思提升的方向。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

我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结合教学,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观察和调查我发现,学生对于游戏形式的教学更加积极主动,因此我会进一步增加游戏与实践活动的比例。

我注重巩固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

学前班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要求不高,但这个阶段的基本能力对于后面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会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巩固,例如对数字的认识、形状的认识和分类、简单的计算等。

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我也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在学前班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会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我也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家长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会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详细解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在工作总结中,我也会对家长的支持和合作表示感谢,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学前班数学教育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起点,也对他们未来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不断的提升,学前班数学教育工作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课程设计运输方案设计

课程设计运输方案设计

课程设计运输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运输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运输方案设计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掌握运输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运输方案的设计和分析,具备解决实际运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运输方案设计对于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运输方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目标:介绍运输方案设计的定义、目标和原则,使学生了解运输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

2.运输方案设计的方法:讲解运输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如运筹学、优化算法、决策树等,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运用。

3.运输方案设计的步骤:介绍运输方案设计的具体步骤,包括问题定义、数据收集和处理、模型建立、方案生成和评价等,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熟悉这些步骤的实施。

4.运输方案设计的应用:介绍运输方案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物流、交通、供应链等,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运输方案设计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运输方案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运输方案设计的应用和实施过程。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悉运输方案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软件工具等,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货物运输课程设计

货物运输课程设计

货物运输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货物运输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货物性质、包装、运输方式、路线选择等基本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货物运输的政策、法规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货物的性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数学等知识,计算货物运输的成本和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分析货物运输的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货物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注货物运输领域的创新和变革,培养创新意识。

3. 学生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在货物运输中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地理、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货物运输的基本概念- 货物、货物运输的定义- 货物运输的分类和特点2. 货物性质与包装- 货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货物包装的作用、分类及要求3. 货物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的特点- 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依据4. 货物运输路线选择- 影响货物运输路线选择的因素- 货物运输路线选择的优化方法5. 货物运输成本与效率- 货物运输成本的计算方法- 提高货物运输效率的措施6. 我国货物运输政策与法规- 货物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货物运输政策的发展趋势7. 货物运输与环境保护- 货物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货物运输方式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货物与货物运输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第二课时:货物性质与包装第三课时:货物运输方式第四课时:货物运输路线选择第五课时:货物运输成本与效率第六课时:我国货物运输政策与法规第七课时:货物运输与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案例,讲解货物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等理论知识。

道路运输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使学生了解我国道路运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3. 引导学生掌握道路运输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道路运输网络布局的能力;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道路运输问题的能力,如线路优化、运输调度等;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道路运输项目评估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运输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交通领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关注道路运输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3.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环保、高效的交通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交通学科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道路运输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运输概述- 道路运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我国道路运输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道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 道路运输网络布局- 道路运输网络的构成与规划原则- 道路运输线路优化方法- 城市道路网络与农村道路网络的特点3. 道路运输规划与管理- 道路运输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道路运输项目管理与评价- 道路运输安全与环保措施4. 道路运输实务- 道路货物运输与配送- 道路旅客运输组织与调度- 道路运输企业运营与管理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道路运输概述第二周:道路运输网络布局第三周:道路运输规划与管理第四周:道路运输实务本教学内容基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全面了解道路运输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对道路运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

道路运输系统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系统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运输系统的基础知识,理解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和功能。

2.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道路运输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道路及其适用范围,掌握道路分类和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道路运输系统布局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等方式,收集、整理和分析道路运输相关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道路运输问题的能力,例如:优化交通路线、提高运输效率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运输系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交通运输领域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使其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观念。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培养其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道路运输系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道路运输系统概述- 了解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和功能- 掌握道路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我国道路运输系统现状与发展趋势- 学习我国道路运输系统的基本状况- 了解我国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 道路分类与等级划分- 掌握不同类型道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学习道路等级划分的原则及其意义4. 道路运输系统布局与分析方法- 学习如何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道路运输系统布局- 了解交通运输线路优化方法及案例分析5. 交通安全与交通规则- 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 学习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 实践活动:道路运输系统调查与分析- 实地考察周边道路运输系统,收集相关数据- 整理和分析数据,提出改进措施,撰写调查报告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参考教材相关章节进行制定。

运输课程设计ppt

运输课程设计ppt

运输课程设计ppt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学生能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趋势;3. 学生能掌握运输过程中的决策方法及优化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运输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运输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运输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学生能够关注运输领域的发展动态,培养对新技术、新理念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运输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运输领域的基本概念,掌握运输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设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运输基本概念与分类- 运输的定义、功能与要素- 运输的分类及各类运输的特点2.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交通运输总体布局- 各类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3. 运输过程中的决策方法与优化策略- 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运输路径选择与优化- 运输成本控制与节能减排4. 实践活动-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运输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小组合作:策划运输项目,实施并总结经验- 信息技术应用: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运输数据收集、处理与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运输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我国交通运输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三课时:运输过程中的决策方法与优化策略第四课时: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与信息技术应用)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交通运输”章节相关,涵盖了运输基本概念、分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决策方法与优化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货运量预测分析课程设计

货运量预测分析课程设计

货运量预测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货运量的基本概念,掌握货运量预测的常用方法和模型。

2. 使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学会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货运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 帮助学生了解影响货运量的主要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预测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统计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货运量进行预测的技能,并能对预测结果进行合理评估。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货运量预测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使其认识到数据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认识到货运量预测对于企业和社会的意义。

3.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科学的学术态度,使其在分析问题时能够遵循事实和数据,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型课程,以数据分析为核心,结合实际货运案例,使学生掌握预测分析的方法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对数据分析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应用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货运量预测分析任务,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货运量基本概念:介绍货运量的定义、计量单位和分类,使学生了解货运量的基本属性。

2. 货运量预测方法:讲解常用的货运量预测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神经网络等,使学生掌握不同预测方法的原理和适用场景。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授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可视化等基本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货运量数据处理和分析。

4. 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影响货运量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发展、政策法规、交通运输条件等,帮助学生了解各因素对货运量的影响程度。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教案:交通统计数据分析与应用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教案:交通统计数据分析与应用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教案:交通统计数据分析与应用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交通统计数据的意义和作用;2.掌握交通运输统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法;3.了解交通运输统计数据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交通运输统计数据的技术方法和相关知识点;2.了解交通运输统计数据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方向。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安排1.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为学生提供实验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和学习资料;2.电子教具和网络资源;3.实验设备和场地。

五、教学评估和反馈1.基于课程目标和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定期的笔试和实践评估;2.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六、教学任务1.交通统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介绍。

2.交通运输统计数据获取的方法和技术介绍。

3.交通运输统计数据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方向。

七、课程实施1.为学生提供教材和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学拓展知识面;2.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案例分析和实践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在课堂上,采用互动讨论和小组研讨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

八、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1.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提出问题,及时纠正和调整;2.基于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有效性。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统计数据分析的技能和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道路运输统计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统计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统计课程设计第一篇:道路运输统计课程设计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物流是在流通领域的物资流动,包括原材料从供应地到生产企业,商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再到消费者的全部流通活动。

物流以物为主体,以运输和储存为两大基本功能,同时辅以包装、搬运、装卸等其他功能,形成了一个多功能服务体系。

本文主要讲述运输中的运输路线优化与应用研究。

运输路线的优化是在运输的外部条件已经定的情况下寻求运输距离最小化。

我首先对物流运输路线的优化选择进行了综合性的理论概述,接着对运输路线优化选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如何优化运输路线进行分析,最后举出运输路线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

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现状(一)国外现状国外道路运输业信息化,是在世界经济已转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增长方式的背景下,在运输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移动通信技术MC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CMS和电子商务技术等,迅速地改造传统运输产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效益。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商贸文件、运输单据传递和处理的速度,而且提高了服务的质量。

货运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商业文件,如发票、货运提单等可通过因特网方式来传递,公司与客户的结算也可通过因特网来进行,大大降低了商业文件成本,减少了文件传递过程中的错误,提高了文件传递的速度,从而提高了运输企业的工作效率。

利用因特网使它的用户可以实时地跟踪自己托运货物所在的位置和到达的时间地点,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二)国内现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交通运输量也稳步增长。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提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发挥;运输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取得进展,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公路、内河水运等运输方式运价基本与市场接轨,运输市场正在逐渐全面放开,市场对运输资源的配置作用日趋显现,用户可以通过运输市场选择经济、合理和服务质量高的运输方式及运输企业。

关于运输的课程设计

关于运输的课程设计

关于运输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基本构成及特点;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场景;4. 学生能够掌握运输过程中的货物跟踪与管理系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作出合理选择;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运输路线和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货物跟踪与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和创新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在运输活动中考虑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习惯;3. 培养学生具备合作、分享、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实践性与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运输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运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运输的定义、功能及作用- 运输的分类及各类运输的特点2.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 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与布局- 我国主要交通枢纽及其作用3. 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的特点及优缺点- 不同运输方式的适用场景及选择依据4. 运输路线与方案设计- 运输路线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运输方案的设计步骤与优化5. 货物跟踪与管理- 货物跟踪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在货物跟踪与管理中的应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X章“交通运输”的相关内容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课时:运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2课时: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第3课时: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第4课时:运输路线与方案设计第5课时:货物跟踪与管理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课本内容,系统讲解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运输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运输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1)封面
封面包括:题目、院系、班级、学生签字、指导教师签字及时间(年、月、日)。
(2)任务书
(3)摘要
摘要是对说明书的简短陈述,一般不超过400字。
关键词应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汇,一般为4个左右,一定要在摘要中出现。
(4)目录
目录要层次清晰,要给出标题及页次,目录的最后一项是无序号的“参考文献资料”。
3.1.5经济评价
根据的给定的现金流量表,计算出主要的经济评价指标,如内部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值,手工计算、EXCELL、编程均可,但以编程计算为优先选择。
3.2设计说明书编写的基本要求
说明书(或论文)手写、打印均可,手写要用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用黑或兰墨水工整书写,打印用5号字,B5纸,上下左右各留20mm。
2、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生在给定的背景材料下,独立地完成案例客运站的规划与工艺设计任务。
提供的背景资料包括:基础数据,用地平面图,及场地的经济与交通区位。
学生完成的设计内容:数据分析处理,站场规模预测,工艺计算,平面布局设计,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等主要内容。
毕业设计上交的成果
①设计说明书;②、平面布置图;③、8小时的上机数据处理、CAD绘图、计算等4个上机作业。
(5)正文
正文应按目录中编排的章节依次撰写,要求计算正确,论述清楚,文字简练通顺,插图简明,书写整洁。文中图、表及公式不能徒手绘制和书写。
(6)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真正阅读过和运用过的,文献按照在正文中的出现顺序排列。
4、图纸
4.1图纸内容要求
两张图纸,一张为总平面布局图,另一张为客运站工艺平面布局图。可两张全为手工绘出;也可其中一个方案的图纸用手制图,另一个方案用CAD绘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北京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APP的市场
定位及分析
课程名称:运输统计与分析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交通运输1301
学生姓名:
学号: 2
指导教师:周和平柳伍生李利华
目录
(黑体三号字,居中)
1 概述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数据来源 (1)
1.3采用的分析方法 (1)
2描述性统计分析 (2)
2.1数据处理 (2)
2.2描述性分析 (2)
3***统计分析 (3)
3.1***法 (3)
3.1.1数据准备 (3)
3.1.2SPSS操作步骤 (3)
3.1.3结果分析 (3)
3.2***法 (3)
3.2.1数据准备 (3)
3.2.2SPSS操作步骤 (3)
3.2.3结果分析 (3)
3.3***法 (4)
3.3.1数据准备 (4)
3.3.2SPSS操作步骤 (4)
3.3.3结果分析 (4)
3.4主要结论 (4)
4总结 (5)
4.1本设计的主要工作 (5)
4.2存在的不足 (5)
4.3下阶段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5)
附录一数据清单 (6)
附录二问卷调查表 (7)
(宋体,小四)
4
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任务书
课程名称:运输统计与分析
适用对象:交通运输
一、课程设计(论文)目的
《运输统计与分析》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必修课。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加深统计分析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理解,学会收集或调查行业统计数据,切实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正确解释和分析运行结果,培养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与内容
本课程设计(论文)主要任务为:针对交通运输领域内某一主题,设计调查表调查或查询相关统计数据,根据本课程讲授内容选择多种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运用SPSS建立模型分析问题。

题目自拟,但题名一般要包含主题与统计方法,且必须与交通运输专业相关,选题主题主要包括:
1.运输产品市场定位
2.客货运需求分析与预测
3.政策或技术方法实施效果评价
4.交通出行行为选择
5.影响因素分析
6.运输市场调控
7.交通运输状态判别分析
8.运输服务质量评价
9 自选
三、课程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一)选题要求
1. 一人一题,不得重复;
2. 客货运需求分析与预测选题不得超过30%;
3. 所有选题必须报指导老师批准;
4. 选题确定后原则上不得更改,如需更改,必须得到指导教师同意。

(二)内容要求
报告内容原则上不少于8000字,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5
1.问题背景(问题的提出、必要性与意义,数据来源)
2.描述性统计
3.多元统计分析
(包含数据准备、SPSS操作步骤、输出结果及分析)
4.总结
5.附录数据清单
(三)成果要求
1. 必须采用三种以上统计分析方法(不包含描述性统计);
2. 图表规范美观;
3. 报告中的所有SPSS输出结果必须更改为中文;
4. 报告排版符合规范要求。

四、课程设计(论文)时间及进度安排
1.时间:
两周: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九、二十周
2.进度安排:
确定主题;调查、收集数据:2天
数据分析与预处理、描述性统计分析:2天
分析方法原理及选择:2天
SPSS操作及结果分析:4天
解决实际问题或建议:2天
撰写报告、总结:2天
(此部分可以按照自己设计具体内容,详细安排)
3.成果提交:
要求独立完成,每人需提交1份打印的设计报告(A4)、word电子文档、数据文件(sav 格式)。

电子文档文件名为:学号后四位+姓名+题目,先发电子文档给指导老师,经许可后方可打印。

最终成果(打印稿1份、电子文档1份)统一交班长汇总并转交指导老师;最终成果提交截止时间为第20周周五。

五、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按各项评分汇总,如表1所示:
6
对于以下情况给予5分的特别加分:
1.选题具有新意
2.采取自主调查方式完成课程设计;
3.运用自学的统计分析方法且使用正确。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计分(最高100分),并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等级评定。

如下以下情况之一,按“不及格”进行处理:
1.存在严重抄袭行为;
2.未按时提交成果;
3.方法运用严重错误;
4.报告排版混乱;
5.缺席3次以上。

六、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装订顺序依次为:封面、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成绩评定表。

报告中所有图表应按“章号-图表序号图表名”(例:图1-1***频数图)进行编号。

具体格式参看课程设计报告样本。

七、主要参考资料
1. 王周伟,周敏编著.SPSS综合分析与综合应用.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 张文彤,钟云飞编著. IBM SPSS.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案例精粹.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3. 贾俊平. 编著. 统计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5版)。

7
目录
(黑体三号字,居中)
1 概述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数据来源 (1)
1.3采用的分析方法 (1)
2描述性统计分析 (2)
2.1数据处理 (2)
2.2描述性分析 (2)
3***统计分析 (3)
3.1***法 (3)
3.1.1数据准备 (3)
3.1.2SPSS操作步骤 (3)
3.1.3结果分析 (3)
3.2***法 (3)
3.2.1数据准备 (3)
3.2.2SPSS操作步骤 (3)
3.2.3结果分析 (3)
3.3***法 (4)
3.3.1数据准备 (4)
3.3.2SPSS操作步骤 (4)
3.3.3结果分析 (4)
8
3.4主要结论 (4)
4总结 (5)
4.1本设计的主要工作 (5)
4.2存在的不足 (5)
4.3下阶段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5)
附录一数据清单 (6)
附录二问卷调查表 (7)
(宋体,小四)
9
1 概述
(1级标题黑体,四号字,每一章另起一页)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级标题黑体,小四)
正文首行缩进2个字符,宋体,小四,1.5倍行距。

重点阐述问题提出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1.2数据来源
说明本设计所需的数据,以及不同数据的获取方法。

例如,人口、GDP等经济指标的数据来源是**省(市)2011年统计年鉴。

有些数据不能通过直接查阅获取,而是要通过调查得到。

如果采用的是调查获取数据,必须注明调查方法、抽样率等,并在附录中列出调查表格。

如果采用的不是本人调查的数据,必须注明调查人信息。

调查如果数据来源很多,请列表表示。

表1-1 *******数据表
(数据来源:***市20**年统计年鉴)
1.3采用的分析方法
阐述自己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

2描述性统计分析
2.1数据处理
说明对数据是如何处理的。

如,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缺失数据的处理等。

并说明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

2.2描述性分析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集中、离散、偏度、峰度分析、探索性分析等。

表2-1 *******表
图2-1 *****图
3***统计分析
3.1 ***法
3.1.1数据准备
(3级标题宋体,小四)
3.1.2SPSS操作步骤
说明SPSS操作步骤,如果涉及到统计量、图表以及相关参数选择,并予以说明。

3.1.3结果分析
对输出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判断结果的统计学意义,给出主要结论。

3.2 ***法
3.2.1数据准备
3.2.2SPSS操作步骤
说明SPSS操作步骤,如果涉及到统计量、图表以及相关参数选择,并予以说明。

3.2.3结果分析
对输出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判断结果的统计学意义,给出主要结论。

3.3***法
3.3.1数据准备
3.3.2SPSS操作步骤
说明SPSS操作步骤,如果涉及到统计量、图表以及相关参数选择,并予以说明。

3.3.3结果分析
对输出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判断结果的统计学意义,给出主要结论。

3.4主要结论
对多种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给出主要分析结论。

4总结
(阐述本设计所做的主要工作,在数据获取与数据分析方面存在的不足,下阶段研究需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4.1本设计的主要工作
4.2存在的不足
4.3下阶段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附录一数据清单
附录二问卷调查表
※※※※※※※※※※※※※※※※※※※※※※※※※※※※※
成绩评定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