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详细解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古诗打过交道吧。
古诗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敦颐《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2024年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4年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2024年爱莲说原文、翻译及赏析1《爱莲说》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做的一篇散文。
这篇__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注释】可:值得。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通,空。
直,挺立。
不蔓(w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名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
[2-3]【翻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爱莲说解析
爱莲说朝代:宋代作者: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盛爱一作:甚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古诗爱莲说翻译赏析
古诗爱莲说翻译赏析《爱莲说》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做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注释】可:值得。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通,空。
直,挺立。
不蔓(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名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
[2-3]【翻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以及赏析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余著《爱莲说》作。
爱莲者,莫知其苦者;苦莲者,莫知其乐者。
且夫水中草木之花,兔走鱼潜者,亦已知之。
鸟之将卵,患其强于巢;蜉蝣之将身,薄于长辛。
龙泉之下,亦有玉。
熊掌可食,而不可夺于人。
蜀之麻石,贵于他石,而不可夺于市。
白璧无瑕,大郅之璞,握而掩之者,不可得见。
吾老陋之庠,殽于大费。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其容止之盛也。
况修短合璧、琼瑶之瓜,闺阃之供,有缺而无盈,不生知之者,我甚痛焉。
赏析: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以莲花为主题的诗文。
他通过莲花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哲理的对应,深入思考了人生的价值观和境界。
文中一开始就提到了爱莲者和苦莲者,将莲花的两种状态进行了对比。
爱莲者是指欣赏莲花的美好,但却不了解它的苦难;苦莲者则指莲花在水中的生存环境艰苦,但又没有人理解它的快乐。
这种对比是对人们对外界事物认识的片面和局限性进行的揭示。
人们通常只能从表面看到事物的美好,却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事物背后的辛酸。
通过引用水中的草木花卉、兔子和鱼的游动来进一步加强这种意义。
这些都是平常的景象,人们常常忽视,但周敦颐想通过这些例子来告诉人们,只有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体味到事物的内在价值。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进一步说明无价之宝的可贵之处。
比如龙泉之下的玉、熊掌、蜀的麻石等等,虽然它们都是非常珍贵的物品,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得到。
而后面提到的白璧无瑕、大郅之璞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但这种价值只有在真正了解它们的人眼中才会显现出来。
这些比喻都是在阐述事物的真正价值往往被我们所忽视。
最后,作者谈到了自己老陋的庠序文学以及古圣人的容止之盛,以此衬托了修短合璧、琼瑶之瓜等的美好。
他故意将自己与圣人进行对比,暗示了自己的无知和功力的不足。
同时,通过表达对美和价值的向往,呼吁人们要在追寻美好、追求价值的路上不断努力,不要沉迷于表面的虚荣和片刻的享受,要懂得真正理解事物的内涵,并从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爱莲说》解析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 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 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 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 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 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 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 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 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宋熙宁四年(公元 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 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 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 友,于池畔赏花品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 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 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 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
《爱莲说》译文及注释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爱莲说》赏析
2018.2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2)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3)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濯(5)清涟(6)而不妖(7),中通(8)外直(9),不蔓不枝(10),香远益清(11),亭亭净植(12),可远观而不可亵(13)玩焉(14)。
予谓(15)菊,花之隐逸者(16)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17)者也。
噫(18)!菊之爱(19),陶后鲜(20)有闻(21)。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3)!注释(1)甚:很,非常。
蕃:多。
(2)李唐:指唐朝。
(3)独:只,仅仅。
(4)淤(y 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5)濯(zhuó):洗涤。
(6)清涟(lián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7)妖:美丽而不端庄。
(8)通:贯通;通透。
(9)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10)不蔓(màn )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11)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12)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13)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14)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15)谓:认为。
(16)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17)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18)噫:感叹词,相当于“唉”。
(19)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20)鲜(xi ǎn ):少。
(21)闻:听说。
(22)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3)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当。
众:众多。
解析《爱莲说》的作者为北宋文学家周敦颐。
其大意是: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爱莲说》周敦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爱莲说》周敦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爱莲说》周敦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周敦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作品简介《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作品原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1爱者甚蕃2。
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4;予5独爱莲之6出淤泥7而不染8,濯9清涟10而不妖11,中通外直12,不蔓不枝13,香远益清14,亭亭净植15,可16远观而不可亵17玩18焉19。
予谓20菊,花之隐逸者21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22者也。
噫23!菊之爱24,陶后鲜25有闻2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8。
词句注释1、可:值得。
2、蕃:通“繁”,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独,只,唯独。
4、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自,(自)从。
盛,很,十分,一作“甚”。
5、予(yú):我。
6、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7、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8、染:沾染(污秽)。
9、濯(zhuó):洗涤。
【爱莲说】内容背景解析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朝代】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可爱:值得怜爱。
(6)甚:很,非常。
(7)蕃:多。
(8)自:自从。
(9)李唐:指唐朝。
(10)独:只,仅仅。
(12)出:长出。
(13)淤(yū)泥:污泥。
(14)染:沾染(污秽)。
(15)濯(zhuó):洗涤。
(16)清涟(lián):清水。
涟:水波。
(17)妖:美丽而不端庄,过分艳丽。
(18)通:贯通;通透。
(19)直:挺立的样子。
(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益:更加。
(24)清:清芬。
(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26)植:竖立。
(27)可:只能。
(28)亵玩:靠近玩弄。
(29)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30)焉:句末语气词。
(31)谓:认为。
(32)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隐逸:隐居避世;(33)盛:广。
(34)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36)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 38)鲜(xiǎn):少。
(39)闻:听说。
(4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1)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42)宜乎:当然(应该)。
(43)宜:应当。
(44)众:众多。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到星子(现已撤销,原为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原文: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噫!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 文章解析
《爱莲说》文章解析《爱莲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一篇诗。
此诗以写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崇拜、抒发情感和思考人生的启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壮丽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本文将对《爱莲说》进行详细解析,从字句层面到意境描绘,呈现出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第一部分:开篇引入(字句层面)《爱莲说》以一句“白鱼登舟(zhōu)”,简洁地揭示了文中的主题,同时也让读者产生了“莲花之美胜于鱼”的联想。
接着,“白鱼”与“香若(ruò)”的对比,让人对莲花的美感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接下来的一句:“动如参与商略(shuò)”则展示了莲花的灵动之处。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能够体会到莲花的独特之美。
第二部分:莲花之美(意境描绘)诗中使用了众多婉约词语,如“香若”,“苦心人”等,来描述莲花的美。
其中“叶叶莲心,细如凤身吐翠钿(diàn)”,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莲花的叶子和心房的美感,还通过对比,表现出了莲花的高贵和精致。
此外,通过对莲花各个部分的形容,如“细细花底,尽藏黄金数粒(lì)”,“芙蓉帐暗度(dù)”,使人们感受到了莲花的独特之美。
第三部分:抒情与思考《爱莲说》同时也是一篇抒情的诗篇。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例如,“香影摇曳漾(yàng),水晶洒泪漪(yī)”,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美的追求与追寻。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表明作者意识到人生的变幻无常,同时也启发人们要珍惜和追求美的心灵。
通过细腻的抒情与深刻的思考,使《爱莲说》更加富有情感与哲理。
第四部分:结尾收束(回归主题)《爱莲说》最后一句:“噫!袅袅兮秋风里,悠悠兮陇上行人享受其中,则在一种深情的抒发之后,再次回归到莲花的美丽之中。
此句不仅表达了对莲花美的再一次赞美,也呼应了全篇诗的主题。
结语:通过对《爱莲说》的解析,我们能够领略到曹雪芹在这首诗中所融入的深刻内涵。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解析加拼音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解析加拼音
爱莲说。
长江万里,惊涛骇浪,千古风流人物,无数楼台烟雨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Ǎi lián shuō。
Chángjiāng wàn lǐ, jīng tāo hài làng, qiāngǔ fēngliú rénwù, wúshù lóutái yānyǔ zhōng, zuì lǐ tiāo dé kàn jiàn, mèng huí chuī jiǎo lián yíng.
爱莲说的原文,意思是:长江万里,惊涛骇浪,千古风流的人物,在无数的楼台烟雨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爱莲说这段话描写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这是长江两岸英雄豪壮的壮丽景象。
长江两岸滚滚江水,惊涛骇浪,千古风流的人物,徒手挑灯,放眼望去,就是一派胜景。
而在这里,充满烟雨之中,还有梦回吹角连营的声音,犹如诗句一般流传了下来。
这样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起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骨,使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张灯结彩的画面。
《爱莲说》文言文解析
《爱莲说》文言文解析《爱莲说》文言文解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淨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文言文解读1 试据本文,分别从生长环境、形态、香气等方面,说明莲花的特质。
(1)生长环境:莲花长在淤泥中而不受污染,在纯净透明的水波中洗涤而不妖冶。
(2)形态:莲花的花柄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像蔓草般依附别的东西生长,也不枝节旁生。
(3)香气:莲花的气味飘到远处,更加清香。
2 莲花的特质,与君子的哪些特质相似?试分点说明:(1)出淤泥而不染:即使出身于恶劣的环境,也不同流合污。
(2)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爱,态度不妖媚。
(3)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4)不蔓不枝:不攀附权势,做事专心致志。
(5)香远益清:品格高尚,声名远播。
(6)亭亭净植:卓然独立,不偏不倚。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端庄严正,受人敬重。
(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接受。
)3 试推想作者为甚么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提示:菊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花,多为黄色。
)作者认为菊花是花中「隐士」,是因为:(1)菊花的颜色不鲜艳,而且在百花凋谢后才开放,不争妍斗丽。
(2)菊花能抗寒霜,表现出节操。
4 试推想作者为甚么说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提示:牡丹是落叶小灌木,初夏开花,大型,白、红或紫色,为著名观赏植物。
)作者认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是因为:(1)牡丹在初夏开花,与其他花卉争妍斗丽。
(2)牡丹花瓣繁多,花形硕大,像衣着华丽的富贵人家。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在以上的文字中寄托了甚么感慨?作者所寄托的'感慨是:旷达清高的隐士,自陶渊明之后便很少了;好像他自己这样的君子,也不会有多少人;但爱好富贵的社会大众,却几乎人人都是。
爱莲说译文、解析
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注释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
《爱莲说》课文解析
《爱莲说》课文解析《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周敦颐的一篇散文。
他以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花的赞美与思考,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索。
本文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解析,从内容、结构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引言】在文中,作者以清晰的语言引入话题,快速点出了文章的主题——“荷塘月色真美”。
这一引言既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能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在引言中,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使文笔更加生动。
【描写荷花】作者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对荷花进行了精细描绘。
他以“荷”的形象为出发点,运用了大量生动的词语来描绘荷花的美丽。
他用“翰墨奇文”来形容荷叶的叶脉,用“花光如锦”来描绘荷花的花瓣。
这些描写使读者仿佛看到了眼前生动的画面,感受到了荷花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思考荷花】在第二部分,作者开始对荷花进行思考。
他提出了自己对荷花的见解,认为荷花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花朵,更是一种崇高的品格。
他将荷花与“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相对应,认为荷花的操守与人的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通过对荷花的赞美,间接地表达了对人类品格的期望。
【荷花的生命】在第三部分,作者着重探讨了荷花的生命。
他认为荷花的生命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虽然它根生泥中,但依然可以抬头高昂,傲立池面。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启示,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人与荷花】最后一部分,作者以人与荷花的关系为切入点,进一步强调了荷花对人类的影响和启示。
他认为,人应该效法荷花的品格,追求内心的纯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同时,作者也提醒人们不能陷入功利之中,而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追求内在的修养与境界。
【结尾】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他强调自己对文中所言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以此来作为文章的落点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结】通过对《爱莲说》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将荷花的美丽与人生的哲理相结合,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崇高情操。
《爱莲说》课文解读
《爱莲说》课文解读爱莲说,写了莲与人的关系,耐人寻味。
该文是唐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通过描绘花草与人的关系,表达了深情厚意和生活态度。
本文将对《爱莲说》进行精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
1. 文章概述《爱莲说》以莲花为主题,描述了莲花的生长特点、品质和与人的关系。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平凡事物的独特感悟。
2. 莲花的美丽与品质莲花被作者形容为“无人窥见”的美,暗示了其高洁纯净的品质。
莲花在污浊的泥土中生长,但花瓣却保持着纯洁的色彩,象征着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和磨难,保持内心的坚持和真诚。
3. 莲花与人的关系作者通过描写莲花与人的亲近和接触,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莲花在水中生长,需要人们的照料和保护,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美丽和喜悦。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4. 莲花的生命力与坚韧莲花在潮湿的环境中存活,生命力顽强。
作者通过揭示莲花的坚韧品质,表达了迎接挑战、逆境中求生的生活态度。
无论何时何地,莲花都能如常绽放,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5. 对生活的态度《爱莲说》引发人们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作者不止赞美莲花的美丽,更关注其生存过程中的坚韧和努力。
这启示了人们要以莲花的态度对待生活,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坚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6. 共情与自省通过《爱莲说》,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共情之情和自省之意。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品质和生活态度的深入描写,引发人们对自身的思考。
或许我们也能从莲花身上找到与自己相通之处,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结语《爱莲说》给人们带来了深思和共鸣。
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平凡事物的独特感悟。
通过阅读并理解这一课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打开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我们应该向莲花学习,保持自己的内心纯洁和自身的坚韧,相信这样的生活态度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力量和自信。
爱莲说全文及解释和观点讲解
0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爱莲说》解释
濯清涟而不妖
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中通外直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
不蔓不枝
不生蔓不长枝。
《爱莲说》解释
香远益清
香气远播更加清香。
亭亭净植
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
《爱莲说》解释
菊之爱
对于菊花的喜爱。
陶后鲜有闻
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
对于莲花的喜爱。
《爱莲说》解释
同予者何人
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牡丹之爱
对于牡丹的喜爱。
宜乎众矣
当然是有很多人了!
02
观点讲解
观点讲解
01
菊花:花之隐逸者也。 菊花在文章中象征着隐 逸者,这是因为陶渊明 之后,爱菊者少,且菊 花多代表着隐居避世的 态度。
05
予:而“予”是文章中 的作者,他独自喜爱莲 花,认为莲花是花中的 君子。
03
文章深意
菊花:隐逸者
陶渊明爱菊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他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象征着隐居 避世的态度。
菊花的象征意义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象征着隐居、高洁、不屈不挠等 品质。
菊花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菊花仍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那些追求内心纯净 和正直的人。
牡丹:富贵者
李唐爱牡丹
从李氏唐朝
牡丹的象征意义
牡丹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象征着富贵、繁荣、美丽等品质。
牡丹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牡丹仍然受到人们的 喜爱和欢迎,代表着美丽、繁荣和富 贵。
语文版七下课文全解:爱莲说
语文版七下课文全解:爱莲说语文版七下课文全解:爱莲说语文版七下课文全解:爱莲说【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蕃f n:多。
独:仅,只。
濯zhu :洗涤。
清涟li n: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m n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亭亭:挺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xi 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鲜xi n:少。
宜:当然。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周敦颐(公元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等职。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
因为书堂前有发源于莲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乡营道濂溪给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
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公。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2、关于背景《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公元1068年)擢为南康(现在江西省星子县)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胃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后来,人们便把这莲池誉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第二部分: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这是一篇借花喻人的优美小品文。
作者独爱莲花的高洁不俗,来比喻自己道德情操的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同时,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火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莲花所体现的君子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君子,要讲求精神文明。
二、文章脉络文章共两段。
第一段写了莲的形象和品质,说明爱莲的缘由。
作者从泛论入手,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含蓄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
————宋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盛爱一作:甚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写作背景】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
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释: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只能。
亵玩:玩弄。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语气助词,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写作风格】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赏析】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
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班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
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
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
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
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
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
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
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
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
”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
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
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
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