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
《苯》的教学设计
《苯》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苯》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中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中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中第二课时。
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也是日常生活及化学实验中常用试剂。
苯的结构推导和苯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
本节学习是在初中了解有机化学常识的基础上,为引领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打下基础,更是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的主要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一年半的化学学习,已经了解简单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他们渴望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掌握研究物质结构及性质的学习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设置情境,解决问题,实验探究,推理验证等方法获得新知识。
三、资源利用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了解苯的结构及发现。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苯的结构和性质。
四、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苯的物理性质,猜测分子结构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2.通过苯的结构分析推导苯的性质,渗透有机化学的“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
3.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苯的物理性质,关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问题。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难点:掌握探究苯的分子结构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问题一:新装修的房屋让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播放新闻报纸,了解苯使人中毒的原因)。
设计意图:以环境污染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以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引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苯的物理性质(展示样品,结合苯的发现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结: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熔点:5.5℃沸点:80.1℃,易挥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闻等体验环节并结合资源,小结苯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苯的分子结构1.猜测结构实验测得苯的分子式为:C6H6 .学生讨论交流:问题一:1.根据分子式C6H6,它属于饱和烃还是不饱和烃?2.不饱和烃有哪些典型的化学性质?苯有吗?问题二:想一想:结合乙烯的性质设计实验证明苯的结构中有无不饱和键?2.、实验探究苯分别和溴水,酸性KMnO4溶液混合,观察溴水和酸性KMnO4 溶液是否褪色。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乙烯 教学设计[必修]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乙烯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选自《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教材着重介绍了乙烯和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乙烯和苯的性质,并结合乙烯和苯的性质介绍了几种基本的有机反应,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等,并通过乙烯和苯的性质概括出其重要用途。
思路说明从衡量国家化工基础引入,让学生认识到乙烯在工业生产个的重要地位。
通过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引出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介绍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演示乙烯与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来区分烯烃和烷烃。
最后重点介绍烯烃的加成反应,是学生认识到加成反应是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并且理解该反应的机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烯的主要性质及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认识典型加成反应特点;2.进一步强化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有机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引入—问题分析—实验探究—反馈练习—归纳总结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对比学习的方法。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第三章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化工原料 (
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化工原料(第二课时)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究苯的物理性质、组成以及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加成反应、硝化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分析苯的结构,提高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学习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们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事物。
【重点和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科学史话】阅读P71页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
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当时人们称它叫作。
【板书】二、苯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学生阅读课文从烃的多样性引出所要研究的物质。
让学生对化学发展史有一个了解。
【探究问题1】(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根据苯的分子式C 6H 6 ,苯是饱和烃吗?(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 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 交替形式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结构简式为: 【探究问题2】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重要化学性质 :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设计实验方案 : 【分组实验】教材第69页实验3-1实验现象 结论从实验入手了解苯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 1、将1滴管苯滴入装有水的试管,振荡,观察现象2、将1滴管苯与1滴管溴水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观察现象3、将1滴管苯与1滴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混合于试管中,振荡,静置 【提问】实验现象是?【归纳小结】把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归纳总结】苯与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学生填写空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填写表格学生依据所学单双知识进行有机分子结构推断让学生对结论是否正确进行判断现象,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并回答问题【思考与交流】(1)你认为苯的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吗?苯到底是什么结构呢(2)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什么?【多媒体展示】苯分子结构图片【讲述】科学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结论】苯分子的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归纳小结】苯的结构简式用哪种形式表示更为合理?(凯库勒式不科学,但仍被使用)2、结构特点(1)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0(2)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六个键完全相同)[板书]一、苯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6H6结构式结构简式:或:【自主学习1】通过实验结合预习请说出苯的物理性质[板书]二、苯的物理性质. 无色、特殊气味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5.5℃【思考】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请预测这种特殊结构决定它的特殊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是怎样的?学生对苯结构进行推测学生聆听思考学生聆听思考学生聆听思考学生观察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能力,并通过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高中化学_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姓名班级小组组评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刘芳审核:审批:时间: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知识,划出重要知识,完成学案自主学习记熟基础知识。
2.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3.小组组长负责收齐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提高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掌握苯的典型的化学性质,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3.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习惯。
【学习重点】1.苯的结构特点。
2.苯的化学性质【问题导学】1.苯的发现:。
2.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空间构型。
3.物理性质: 苯在通常情况下,是色、带有气味的体,毒性,溶解性,密度比水,熔、沸点比较。
4苯的化学性质(1)苯在空气中点燃产生的现象为;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
(2)苯与(液溴、溴水)在作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3)苯与浓硝酸在作用下发生反应,(温度为),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4)写出苯与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课前预习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不溶于水且比水轻B.苯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作香料C.用冷水冷却苯,可凝结成无色晶体D.苯属于一种烃2.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主要是以石油分馏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D.苯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苯在溴化铁存在时与溴的反应B.苯在镍作催化剂时与氢气的反应C.苯在空气中燃烧D.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分层4.(多选)科学家对物质性质的推断一般要基于一些实验事实。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烃、芳香烃的通性,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重点、难点】苯的性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交流研讨法。
【教学过程】苯的发现1、19世纪30年代,欧洲经历空前的技术革命,煤炭工业蒸蒸日上。
2、不少国家使用煤气照明,人们发现煤气罐里常残留一些油状液体。
3、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从这种液体里提取了苯。
4、1825年6月16日,法拉第向伦敦皇家学会报告,发现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苯。
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 ,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
请确定苯的分子式。
C6H6二.苯(C6H6)1、苯的结构- 1 -1865年凯库勒结构式:结构简式:比例模型:(正六边形平面结构,是非极性分子)C-C 1.54×10-10m C=C 1.33×10-10m结构特点:科学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的键长为1.4x10-10m,键角为120°,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独特)的键。
可见:苯中的6个H原子处于同等地位,是等效H。
苯的一取代物只有一种。
【小结】苯的分子结构分子式最简式结构式- 2 -结构简式(凯库勒式)2、苯的性质【补充实验】看一看、闻一闻台面上的苯,归纳其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补充实验】苯的燃烧,比较与甲烷、乙烯燃烧现象的不同,分析得出随着烃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大,燃烧时产生的黑烟逐渐增多的规律。
【实验3—1】教科书69页。
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苯与溴水反应,结果都不能反应。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X 质量数 —— A
核电荷数 —— Z
——元素符号
(核内质子数)
请看下列表示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质子数既核
核外电子
Z个
3、阳离子 aW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书
阴离子 bY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设
二.核素、同位素
计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回答】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中的最小粒子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
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投影】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知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识
原子核
质子 Z 个
结
构
中子 (A-Z)个
与 板
பைடு நூலகம்
原子 AZX
教案
课题: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 1 页 共 127 页
授课班级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人教版
教学设计来自石油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产品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乙烯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发展化工水平。
所以从乙烯的用途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出发,使学生有亲切感和重视感,学习中重视介绍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乙烯的性质和重要反应--加成反应。
乙烯的结构组成是研究乙烯化学性质的关键,乙烯的化学性质是重点,加成反应是乙烯的特征反应,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习时,注意从乙烯的结构角度深化学生认识,建立“组成--性质--用途”的关系,使学生能更加深入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相关性质,能从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但是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还不深刻,需要进一步深化。
甲烷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饱和烃,为不饱和烃乙烯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设计思路乙烯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物质,也是有机合成的基础原料,从生活各个领域正在使用的乙烯产品作为开篇引课,目的是显示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再利用多媒体辅助、动画模拟、实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乙烯的性质和结构,进一步加强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乙烯的加成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加成反应的原理,本节课开始先从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乙烯不同于甲烷的性质,引出乙烯及结构的介绍,再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加成反应的机理,加深学生对加成反应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烯的来源。
认识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特点。
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重点是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认识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2.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乙烯分子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领会内因决定外因的辩证关系,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2.使学生感受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科学辩证关系。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
高中校本实验探索多角度探究石蜡油催化裂化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油的裂化》二、实验背景(一)查阅文献《石蜡油的裂化》可以探究烯烃性质、了解烯烃可来源于石油,是高一化学有机实验引入烯烃非常重要的实验,如何优化该实验激发了老师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该实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的温度、催化剂、裂化产物的性质。
(二)教学现状人教版教材实验从加热到完成实验需要15分钟左右,反应时间长、烯烃量少、现象不明显、成功率较低、存在易倒吸的安全隐患;改进的实验有很多优点,但很多一线教师师仍然回避“不做”。
把演示实验改成了“看”实验、“讲”实验。
化学学科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我校重视实验教学的设计,本实验就是适合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设疑的校本实验案例。
三、实验创新要点(一)探索适合高中生学情的多角度探究化学实验的校本实验(二)通过对实验的再实践和再探究,探索实验成败的影响因素,发现问题、创新实验、拓展实验探究方向、获取成果、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态度和探索真知的精神。
(三)寻找实验过程中引起倒吸的本质原因,改进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提升实验的操控性、安全性。
(四)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利用碎瓷片在有效的时间内安全的完成该实验。
(五)拓展裂化产物的检验,先检验液态生成物,再验证气态生成物,更直观的理解烷烃裂化的原理和反应进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烷烃及其相关性质,知道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3~4人,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分析、合作探究、分组完成多角度探究石蜡油催化裂化。
五、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烷烃高温分解产生产生不饱和烃例:十六烷裂化、深度裂化原理(二)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烷烃裂化、深度裂化原理2、过程与方法(1)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提出问题,并通过对比实验、合作讨论、查阅文献、实践探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多角度探究石蜡油的催化裂化。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根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教学目标】1、重点掌握乙烯、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烃、芳香烃的通性,认识有机化学反响—加成反响、氧化反响;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3、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开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乙烯、苯的性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响、氧化反响。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交流研讨法。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描述与乙烯有关的化学制品的外观、用途和来源→能否从石油中得到乙烯?【思考与交流】乙烯的用途【问题的提出】乙烷分子中再去掉两个氢原子后分子式是什么?根据碳原子形成四个价键、氢原子形成一个价键的原那么,其可能的结构式应该怎样?为什么?一、乙烯的结构和性质1.乙烯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电子式:,结构式:【科学探究】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实验内容:1〕收集一瓶气体,观察其物理性质;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现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的现象。
〔观察物理性质后,集气瓶中的气体也可以点燃,观察燃烧的现象。
〕本卷须知:①石蜡油:17个C以上的烷烃混合物②碎瓷片:催化剂③加热位置:碎瓷片④将生成气体通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⑤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⑥点燃气体HCCH H,结构简式:CH=CH22【分析】从实验现象得知生成气体的性质与烷烃不同,科学家研究说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乙烯和烷烃的混合物。
乙烯的性质与烷烃不同,是因为其结构与烷烃不同。
【小结】2.乙烯的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
硝基苯:苦杏仁味的无色油状液体,不溶 于水,密度比水大,有毒,是制 造染料的重要原料。
苯 的 硝 化 实 验 装 置 图
苯的硝化实验,应注意:
1、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2、配制混合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浓 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3、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要冷却到50~ 60℃以下,再慢慢滴入苯,边加边振荡, 因为反应放热,温度过高,苯易挥发,且 硝酸也会分解。 4、本实验采用水浴加热,温度计的水银球必 须插入水浴中。
二、苯
1、物理性质 来自于煤的
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有毒液体,不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熔、沸点低,易挥
发(熔点5.5℃,沸点80.1℃)。
2、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常作有机溶剂。
思考:
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 。同温 同压下,苯的密度是乙炔(C2H2)
式被命名为凯库勒结构式,现仍被使用。
但苯分子中并没有交替存在的单、双键。
4、苯分子的结构
(1)分子式 C 6H 6 最简式
CH
(2)结构式
(3)结构简式
经过实验发现:邻二氯苯只有一种
经过实验发现:邻二氯苯只有一种
Cl
Cl Cl
Cl
(3)结构简式
4、分子空间构型
苯 的 球 棍 模 型
苯的比例模型
4、分子空间构型
平面正六边形,键角120°,12个原子共面。 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等效,6个氢原子等效。
苯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单键与碳
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小结:苯的组成及结构
1.苯的组成:C6H6
2.苯的结构特点: 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的一种独特的键。 分子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 上;键角120°。
课题来自石油和煤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课题:来自石油和煤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二、乙烯的性质
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乙烯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乙烯的分子模型,掌握乙烯的空间结构,并识记乙烯的
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2、认真观察实验,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通过观察分析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从而熟练掌握加成反
应特点,会判断哪些反应是加成反应,并能迁移应用。
一、乙烯的结构
1、分子式
2、结构式:
3、结构简式:
4、电子式:
二、乙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乙烯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
(2)加成反应
乙烯与溴的反应方程式:3、加聚反应
试一试
1、CH2=CH2与H2的反应:
2、CH2=CH2与HCl的反应:
3、CH2=CH2与H2O的反应:。
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乙烯教案锦州市铁路高级中学刘翠翠一、教案背景:乙烯是不饱和烃的开始,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点课之一。
在甲烷和烷烃的有关知识基础上学习烯烃的性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性质上的差异,这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基础。
二、教学课题: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教材从乙烯用途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介绍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乙烯的性质和重要的有机反应——加成反应。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进一步掌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认识乙烯的性质,(燃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能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展示分子结构模型增加感性认识,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乙烯的学习,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加强“结构与性质”的认识。
2.通过乙烯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
六、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教学难点:从结构上认识乙烯的加成反应八、板书设计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一、乙烯的结构分子式C2H4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乙烯的氧化反应(1)乙烯的燃烧(2)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乙烯的加成反应九、教学反思:利用多媒体展示乙烯的反应机理,把空间的结构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分析和理解有机反应的方式,建立学习有机反应的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打下基础。
同时设计出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乙烯的化学性质,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乙烯性质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案(1)
武威第六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2018年月日第二学期总第课时编写人:马雪成课型新课授课班级高一13/14/16授课时间课题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 ------苯与芳香烃教学目标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以及芳香烃的概念2、掌握苯的结构式并认识苯的结构特点3、掌握苯的溴代反应、硝化反应等性质4、通过苯的实验探究设计,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5、通过学习,增加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6、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教学重点1、从乙烯的结构认识烯烃的化学性质以及烯、炔、苯的主要化学性质2、苯的主要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设计各环节教后反思【引入】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投影并讲解)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
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板书】二、苯【思考与交流】已知苯的分子式为C6H6,试写出苯可能的结构简式。
【投影】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1)CH C—CH2—CH2—C CH(2)CH3—C C—C C—CH3(3)CH2CH—CH2—CH2—C CH2(4)CH2C CH—CH C CH2(5)CH C—CH2—C CH【思考与交流】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该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可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教学过程设计各环节教后反思【结论】苯分子的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教师】通过上面实验我们否定了苯的链状结构。
苯分子的结构究竟如何,这在十九世纪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
化学家为此提出了许多结构,但这些结构又被实验一一推翻了,直到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终于发现了苯的结构。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起点分析高中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高一学生对常规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正逐步增强,但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不是很强,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所以,需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让学生更科学地运用学习方法,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更有效地自我监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苯的性质和分子组成及结构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多向思维、逻辑推理、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养成严谨求学的态度和尊重科学的品质及创新精神。
(2)体会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3)认识技术的更新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苯的结构特点。
(2)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
教法学法探究在情境中提出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后,把学习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达成对学习主题深入的、全面的认识。
运用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按一定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根据获取信息和自己的理解在组内讨论,最后统一观点,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学设计17:3.2.2苯的结构和性质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的结构和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
教材先直接给出了苯的物理性质以及分子式和结构式,然后通过“学与问”栏目引入了验证苯结构的实验,并在这基础上指出了苯的化学性质与烯烃有很大区别,最后通过“科学视野”栏目来拓宽学生的眼界。
学习了本节内容之后,有机物烃的知识将会更为完善和升华。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典型代表物的性质,烷烃的代表物为甲烷,不饱烃的代表物为乙烯,这就为探究苯的结构并根据苯的结构推测苯的性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本节以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为主,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而且还使他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2)掌握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理解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内容;(2)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推理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2)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分子的结构特征。
五、教学策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以探究苯的物理性质为切入点,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顺序进行教学。
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得出苯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并且在探究苯的物理性质时穿插讲述苯的用途,这样将苯的物理性质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苯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课时2-2_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事实、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结构和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体会“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得)”的含义,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教育的典范。
2.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1.苯的结构特点 2.苯的化学性质
【本节教学难点】苯的结构特点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教学起点分析
高中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高一学生对常规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了解,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正逐步增强,但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不是很强,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所以,需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让学生更科学地运用学习方法,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更有效地自我监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苯的性质和分子组成及结构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多向思维、逻辑推理、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养成严谨求学的态度和尊重科学的品质及创新精神。
(2)体会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3)认识技术的更新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苯的结构特点。
(2)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
教法学法探究
在情境中提出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后,把学习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达成对学习主题深入的、全面的认识。
运用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按一定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根据获取信息和自己的理解在组内讨论,最后统一观点,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与管理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和团体意识,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搭配。
评价方法
高中新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针对这节课内容主要采用活动表现(绩效)评价:“知识+技能+创意”评价体系、“过程+效果”评价方法、“小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评价方式。
在教学策略上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探究的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苯的独特性质联想甲烷、乙烯、苯之间结构与性质的差异,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入手,激发学生对苯的结构及性质的探究欲望,采用否定探究式的教法,把学生实验、苯分子结构假说的提出和验证串联起来,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探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学生通过参与整个探究过程,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共事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渗透科学求真的教育以及辨证观点的教育。
教学过程从情境入手,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关系,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性质实验”改为结构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
教学过程
构式表示苯分子
学生总结收获和体会,感受分析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利用高度交互的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在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协作、讨论、交流和师生的帮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懂得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