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预告_盈余管理与经济后果
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策略选择:影响机制与经济后果——基于投资者决策有用观视角的分析框架
投 资者 决 策影 响构成 的 系统分 析框 架 ;并根 据分 析结果 以我 国资本 市场 为背景 提 出 了相 应 的政策建 议 。我 们 的研究 可 以为监 管机 构进行 业 绩预告 披 露 的监 管 、管理 层进 行业 绩预 告发 布 以及 投 资者对 业 绩预 告信 息 的利用 提供参 考 。
方 面 :第一 ,管 理层 为 了能 够使 市场 正 确 定价 而 增加 披 露 。如 N a g a r e t a 1 . 发 现 ,随 着 与股 价 相
收 稿 日期 :2 0 1 2—0 5—1 5
基 金 项 目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项 目基 金 资 助 ( 1 0 J Y C 6 3 0 0 0 6)
作 者 简 介 :高 敬 忠 ( 1 9 7 5一),男 ,江 苏 泰 州 人 ,天 津 财 经 大 学 商 学 院 讲 师 ,博 士 ; 王英 允 ( 1 9 8 1一) , 女 ,河 北 晋 州 人 ,天 津 财 经 大 学 珠 江 学 院
第 1 期( 总第 1 7 0期 )
2 0 1 3年 1 月
财 经 论 丛
Col l e c t e d Es s a ys on Fi n anc e a nd Ec o no mi c s
N o .1 ( G e n e r a l ,N o .1 7 0 )
助教。
①
在 本 文 后 面 的 文 献 中 .涉 及 到 国 外 文 献 我 们 则 称 为盈 余 预 告 .涉及 到 中 文 文 献我 们 则称 之 为业 绩 预告 。
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
盈余管理的好处 Ø 传递内幕信息的一种工具:信息不畅 传递内幕信息的一种工具: 问题(blocked communication),某一项 问题 , 目的发展前景(盈利的趋势 盈利的趋势), 目的发展前景 盈利的趋势 ,持续盈利能 力等。 力等。反映了管理层对企业前景的判断 和信心。 和信心。 Ø 契约不完善:订立时不可能考虑将来 契约不完善: 的方方面面。譬如, 的方方面面。譬如,避免违反债务契约 (出口退税质押贷款 ,管理报酬契约的以 出口退税质押贷款), 出口退税质押贷款 丰补歉(公交企业的非典影响 。 丰补歉 公交企业的非典影响)。 公交企业的非典影响
盈余管理的手段
收入确认 提前确认:案例,有条件的销售,年前销年后, 提前确认:案例,有条件的销售,年前销年后, 分期收款销售等。 分期收款销售等。 延后确认:现提货,后开票。 延后确认:现提货,后开票。 凭空捏造收入 :对开增值税发票 费用确认 费用资本化 延期确认费用: 延期确认费用:利息费用不预提 提前确认费用: 提前确认费用:预付款项作为费用 费用不入帐: 费用不入帐:费用凭证不入帐 待处理财产损失、潜亏挂帐:账实不一致不予处 待处理财产损失、潜亏挂帐: 案例, 理。案例,政府部门批准费用挂帐 在建工程长期挂账
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 如何判断下属公司是否进行盈余管理 关键是判断下属公司经理层是否具有盈余管理的 动机,下列情形下属公司管理层可能具有较强 的盈余管理动机: o 对下属公司定有任期目标制和业绩考核指标: 满足目标和指标 o 定有年度奖励计划 o 经理人员变更 o 微利或巨亏 o 面临连任或提升 o 业绩大幅波动或变脸 o 债务契约 o 税收动机
人力资本的动机:提升、经理人员变更、 人力资本的动机:提升、经理人员变更、 经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抬高收购门槛 抬高收购门槛) 经理人员的自我保护 抬高收购门槛 信号动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信号动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内幕信 发展前景。 息、发展前景。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备受关注。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企业财务管理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企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严重损害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各种手段对盈余进行操纵,使得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投资者依据这些被扭曲的信息做出决策,很可能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比如,某上市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营造出业绩良好的假象,吸引投资者大量买入其股票。
但当真相被揭露时,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其次,盈余管理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应该基于企业的真实业绩和发展潜力。
然而,当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时,误导了市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导致资金流向那些表面上业绩良好但实际上经营不佳的企业,而真正有发展潜力但暂时业绩不突出的企业则可能被忽视,从而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再者,它削弱了市场的公信力和投资者的信心。
当投资者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时,会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质疑和不信任,进而减少投资或者选择退出市场。
这对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此外,盈余管理还可能引发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
为了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忽视长期战略规划,将精力集中在短期的财务指标操纵上,从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是关键。
会计准则应更加明确和具体,减少模糊性和可操纵的空间。
同时,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准则应及时更新和修订,以适应新的情况。
加强监管力度是必不可少的。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查和监督,建立严格的违规处罚机制。
对于发现的盈余管理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包括罚款、市场禁入等,以提高违规成本,遏制盈余管理的冲动。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
企业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引言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和合理的会计估计,以及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准那么,来影响企业的财务业绩和盈余的分配。
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经济后果。
本文将探讨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方法以及对经济后果的影响。
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在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过程中,采取合法合规的措施,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制定,在符合会计准那么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经营盈余进行管理和操控的行为。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合约条款、收入确认时点、本钱减值计提、资本化等方式来影响企业的盈余。
企业盈余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财务业绩,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并影响企业的股东利益、管理层鼓励以及市场对企业的评价。
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会计政策选择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政策。
例如,选择合理的收入确认时点、本钱资本化水平和折旧方法等,来影响企业的盈余。
但需注意,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须遵循会计准那么,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2. 会计估计调整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会计估计方法对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准备金进行调整,从而影响企业的盈余。
例如,企业可根据预测未来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资产价值进行调整,以此降低盈余的波动性。
3. 盈余资本化企业可以将一局部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从而将其转化为资产。
这样做可以延迟费用确实认,在短期内提高企业的盈余。
但需要注意,资本化处理必须符合会计准那么的要求,不能违反相关规定。
三、企业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企业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股东利益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调整分配方案,从而影响股东的利益。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发放股息或进行股票回购,来调整股东利益分配的比例。
2. 影响管理层鼓励盈余管理还可以影响企业对管理层的鼓励机制。
通过调整盈余水平,企业可以影响管理层的绩效评价和奖励机制,从而引导管理层朝着企业目标努力。
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ACCOUNTING LEARNING131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文/朱凯摘要: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资本市场确实存在着与管理的动机、条件和行为,管理层会进行盈余管理。
那么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如何?国内外学者都是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的:(1)市场能否识别盈余管理行为?(2)盈余管理具有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关键词:盈余管理;经济后果一、国外研究现状(一)市场能否识别盈余管理行为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在有效的市场中,投资者能够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国外学者对于市场能否识别盈余管理的研究出现了不一致的结果。
国外学者早期的研究认为,市场能够识别盈余管理行为。
汉德(Hand ,1992)的研究表明,投资者能够识别物价上涨期间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公司,并且对相应的报告盈余的下降反应并不敏感。
然而,其他学者的研究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并不认为市场可以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Beneish(1997)选取违背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的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的,结论发现这些没有遵守一般会计准则的企业,在违背准则的后两年,这些公司得到了十分明显负的非正常回报,这一结论充分的说明了投资者没有完全发现这些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盈余管理具有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具有正面效应。
希利和瓦伦(1999)的研究发现,虽然一些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会违背会计准则关于可靠性的要求,但是也正是因为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斯科特(2000)研究发现,当企业签订的契约缺乏灵活性的时候,企业管理层如果采取盈余管理行为,能够对未来的期望做相对出灵活处理,从而将这些内部的消息更加准确的反应给相关的报表使用者。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盈余管理具有负面效应。
德科等(1996)对初次宣布有盈余管理行为时的公司的股价进行研究发现,那些公司在被对外报道盈余管理后,资本市场都有一定程度的反应,股票平均下降9%;同样,Teoh 、Wong 和Rao(1998)在对IPO 和进行SEO 之后发现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被发现盈余管理的公司股价都在这之后大幅度下降。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与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与盈余管理【摘要】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与盈余管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因而会计准则制定与执行中出现了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
要遏制盈余管理,就要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机制,尽可能地保证会计准则的公平与有效执行。
【关键词】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盈余管理一、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产及提供的规范,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
所谓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这些个人和团体的行为又有可能对其它团体产生影响。
简单地说,就是不同的会计准则和不同的会计程序导致各个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使得会计准则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而是各方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曲晓辉(1997)指出:“任何一项会计法规(主要指会计准则),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有关方面的利益。
会计法规比较重大的变动,会导致利益关系集团有关方面利益的重新分配并会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
”会计准则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条件下企业对外报告会计信息的规则,这种对外报告的实质是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不同的会计准则势必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决定企业利益关系集团的利益分配格局。
每个自利的经济人在执行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必然会设法运用各种手段,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导致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格局发生变化的经济后果。
二、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对盈余管理的激励盈余管理是会计报告人为获取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在会计准则制定时干预准则的内容,在会计准则执行中选择更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或会计估计、规划有失公允的交易事项等等,该行为最终导致财务报告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影响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与执行过程必然引起各利益集团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真实盈余管理动机_手段_经济后果以及影响因素_一个文献综述
·综—一个文献综述——15何苦密莹莹: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经济后果以及影响因素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
企业之所以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应计盈余管理容易引起政府监管部门和审计师的注意,其风险比较大,相比之下,真实盈余管理则更难以被察觉;二是应计盈余管理都会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无限操纵应计利润),当应计盈余管理不能满足经营者目的的时候,真实盈余管理就会被经营者利用。
她的这种观点,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支持(Gunny,2010;Cohen等,2010)。
Beatriz(2008)认为,相比与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董事层对企业真实经济活动的专业知识更为缺乏,不能分辨经营者所采用的投资计划是否是最优,而且,董事层也会在当期利润和以后各期利润之间进行权衡,这种信息不对称和权衡会导致经营者选用真实盈余管理。
Edelstein等(2007)认为,当应计盈余管理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如编制所得税会计报表,资产减值等项目不能税前扣除),企业经营者就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企业经营者是存在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动机的,而且这些动机都很合理,但是在中国企业中,特别是国有企业中,企业经营者盈余管理的动机往往与其政治目的牵连,这是中国企业独特的特征,也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们讨论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
(三)真实盈余管理手段相比于手段单一的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更为复杂和多样性,在文献回顾的第一部分,已经显示了一些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手段:削减企业的期间费用(员工福利,员工培训费等)及延迟投资(Beatriz,2008;Dechow等,1991;M ittelstaedt等,1995);以降价折扣,赊销等方式加速销售或者直接出售企业各项资产(Bartov,1993;Gunny,2010);扩大生产量降低产品单位成本(Thomas等,2002;Roychowdhury,2006)。
业绩预告披露与盈余管理研究
21 年 02
第 2期
业绩预告披露 与盈余管理研 究
乔
( 石河 子大 学
[ 摘
君
宋 海 燕
石河 子 820 ) 300
经济 与 管理学 院 , 新疆
要 ]盈余管理存 在的根本 原因在于投资者与管理层之 间的信息不对 称。业绩 预告作为上 市公 司未来经 营成 果 、 财
各 界关 注 焦点 。盈余 管理 有 其存 在 的合 理 性 , 当 适 的盈 余 管 理可 以减 少企 业 的经 营 风 险 , 可 以激 励 也
管 理者 的创 新 能 力 。然 而 随 着 会 计 丑 闻 的频 频 曝
信息 。现行 业 绩预告 制 度规 定 , 当净利 润为 负 、 亏 扭
形式及时问上仍有很大 的选择空间, 尤其在信息不 对称 程度 较高 的情 形 下 , 管理 层 进 行 自利性 披 露 的 动机 可 能更强 。2 我 们 认 为 业绩 预 告对 于降低 资 l 儿
本市 场 的信息 不对 称 有 一 定 作 用 , 而 可 能对盈 余 从
管理 行 为产生 一定 的影 响。
务状况 与现金流量 的预测 , 在很 大程 度上会影 响投 资者对上市公 司的评估及其 投资决 策。从 业绩 预告披露 的特征 方面 出发 , 研究业绩预告披露与盈余管理之 间的关系 , 括业 绩预告 的性质 、 包 预告精 确度 、 预告误差 分别与盈余 管理程 度的关 系 , 结果 发
现: 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 , 盈余管理水平更高 。预告精 确度 以及预告期 间与 预测 当期盈 余管 理水 平正相关 , 预测 误差与盈余
二、 相关 文献 述评
在国内外 , 存在大量文献探讨盈余管理问题 , 本
盈余管理是什么意思
盈余管理是什么意思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有意操纵盈余来粉饰或掩盖公司真实经济业绩的行为。
最早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应计项目的操纵,即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操纵盈余,管理层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延迟确认费用来增加当期盈余。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企业未来收益减少,激进的会计政策选择可能会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
随后出现了真实活动操纵模型,是指通过故意安排真实交易来操纵收益,如提供价格折扣(或放宽信贷条款)、削减可自由支配的费用(如R&D费用)和生产过剩(以降低单位销售成本)。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很难被监管机构发现,缺点是改变了公司正常的经营决策,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有利用线下物品管理收益的方法。
线下项目(非经常性项目)是指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以下的项目,即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线下项目操纵只是通过改变公司的损益来调整公司的净利润。
目前,分类转让盈余管理是一个热门话题。
是指故意对利润表中的项目进行错误分类以改变收益结构的行为,即把核心费用(营业费用)向下转移到非核心费用(非营业费用),把非核心收益(非营业收入)向上转移到核心收益(营业收入)。
不改变公司净利润,所以成本低,风险小。
但是,正是因为它只改变了营业利润,只有当报表使用者对不同质量的盈余(如永久性盈余和暂时性盈余)区别对待时,管理层才有动力进行分类转移操纵。
公司的盈余结构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对股票收益的解释力比总括盈余更强。
盈利结构在预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方面具有更显著的预测力。
可持续性是衡量收益质量的重要指标。
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越强,盈利结构质量越高,盈利的可持续性也越高。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投资者对盈余操纵行为识别能力的提升,企业管理层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分类转移盈余方式,以迎合投资者预期和分析师预期,获得质押融资,以期达到公司ipo、市场定价等市场门槛要求。
盈余管理:动因及后果【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盈余管理:动因及后果【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为了不被社会所淘汰,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以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企业是理性经济人,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股东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理层要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想方设法地进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
所谓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的管理层为实现自身的效用或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
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基本特征: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
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即管理当局是有意图的。
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
利润操纵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自身或企业的利益,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或采用其他方法,人为地调节企业利润的行为。
利润操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盈余管理的动因有终极动因和中介动因。
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动因是获取私人利益。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想使各自的获益最大化。
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委托方(股东)通常采用管理报酬契约来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工作。
理论上,以企业增值作为经理报酬的标准最为合适,但由于企业市场价值的不可观察性等多种因素,实务中采用会计报告收益作为经理报酬的标准,管理报酬契约成为了会计报告收益的一个正值的线性函数,并产生了分红计划假设。
分红计划假设是指经理人员有可能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至当期。
分红计划产生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它尽量使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活动向股东的目标靠拢,管理报酬契约使经理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者,在增加企业价值的同时增加自身利益,这就产生了效率性,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另一方面,它又使管理者更具有谋求任期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动机。
例如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或者高于其上限,管理者会进行利润平滑。
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内部审计与监督是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监 督和防范作用越强。同时,内部审计与监督还可以通过发现和纠正归类变更盈余管理问题,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
外部监管环境
证券市场监管
证券市场监管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上。监 管机构加大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打击力 度,提高违规成本,可以有效地遏制这类 行为的发生。
经济后果与风险
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经济后果,例如误 导投资者、损害公司的声誉和公信力、导致监管干预等 。 此外,管理层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监管处罚等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管理层能够成功地实施归类变更盈余管 理并实现预期的财务目标,则可能会带来积极的经济后 果,例如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和股票价格。
长期业绩受损
从长期来看,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会对公司业绩产生 负面影响,因为这种行为会损害公司的稳健性和可 持续性。
风险水平上升
由于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可能使公司面临更高 的监管风险和法律风险,因此会导致公司的 风险水平上升。
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01
误导投资者判断
02
增加投资风险
03
影响投资者信心
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 对公司的真实业绩和未来发展做 出错误的判断。
研究局限与不足
01
当前研究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 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理论和案例 分析层面,缺乏大规模的实证 研究支持。
02
对于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经济 后果,现有研究结论尚不统一 ,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03
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研究主要 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缺乏实证 检验和案例分析的支撑,需要 加强实证研究。
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及经济后果分析以新纶科技为例
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及经济后果分析以新纶科技为例一、本文概述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对于理解企业财务决策、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新纶科技为案例,旨在深入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其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以期为理论和实务界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概述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接着,将详细分析新纶科技的盈余管理动机,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以及税收动机等。
通过对新纶科技近年来的财务报告和公开信息的研究,本文将揭示这些动机如何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发挥作用。
在分析动机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新纶科技所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
这些手段可能包括收入确认政策的选择、费用资本化、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等。
通过对新纶科技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本文将揭示这些手段的具体操作方式及其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新纶科技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这包括对公司价值、投资者决策、债权人利益以及市场信任度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旨在为理解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影响提供实证依据。
本文通过对新纶科技的深入分析,旨在提供一个关于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及经济后果的全面视角。
这不仅有助于丰富盈余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也为实务操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盈余管理动机分析市场预期管理:上市公司面临来自投资者和市场分析师的盈余预期压力。
管理层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平滑收益波动,以达到或超过市场预期,从而维护公司的市场形象和股价稳定。
新纶科技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可能也存在这样的动机。
债务契约和融资需求:公司的债务契约可能包含与盈余相关的条款,如债务与权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
管理层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来规避违反债务契约的风险,或者为了获得更有利的融资条件而调整盈余。
薪酬激励计划:管理层的薪酬通常与公司业绩挂钩,包括短期奖金和长期股权激励。
论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
论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是公司治理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业绩承诺是公司对外宣称的未来盈利能力和成长预期,而盈余管理则是公司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来操纵盈利水平以达到特定的目标。
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因为公司往往会利用盈余管理来实现其业绩承诺,以吸引投资者和维护其声誉。
业绩承诺是公司对外宣称的未来盈利能力和成长预期。
公司通常会通过财务报表或公开演讲等方式,向投资者和公众承诺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
这些承诺可以是关于未来一段时间的盈利增长率、市场份额的扩大、新产品的上市等方面。
业绩承诺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值,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为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提供支持。
业绩承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公司无法兑现承诺,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失望和公司声誉的受损。
盈余管理是公司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来操纵盈利水平以达到特定的目标。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资产负债表的项目、盈余的确认时间等方式来实现。
公司通常会利用盈余管理来提高盈利水平,以实现其业绩承诺和维护其声誉。
盈余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公司被发现操纵财务报表,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监管处罚、投资者的失望和声誉的受损。
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的存在对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
公司应该制定合理的业绩承诺,避免夸大和不切实际的承诺,以减少投资者的失望和风险的产生。
公司应该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法规,避免盈余管理的行为,以维护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的信任。
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管,严厉打击操纵财务报表的行为,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公平。
业绩预告披露与盈余管理研究
Earnings Forecast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Performance
作者: 乔君[1];宋海燕[1]
作者机构: [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页码: 63-7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操纵性应计利润;业绩预告;盈余管理
摘要:盈余管理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业绩预告作为上市公司未来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评估及其投资决策。
从业绩预告披露的特征方面出发,研究业绩预告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包括业绩预告的性质、预告精确度、预告误差分别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盈余管理水平更高。
预告精确度以及预告期间与预测当期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预测误差与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
当消息类型不同的时候,预测的强制性与否以及"变脸"对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不同。
结论支持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迎合业绩预告披露的说法。
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及经济后果分析
0962021年10月 Financial Sight21世纪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得到飞速发展,市场运行日趋规范。
但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缓慢,各种制度缺陷和监管漏洞仍然存在。
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企业抓住漏洞在合法的外衣下进行盈余管理,甚至采取舞弊、造假等手段欺骗投资者。
截至2020年1月31日沪深共有3781家上市公司,半年内就有448家公司因违规受到处罚,其中有12家公司因为财务造假被处罚。
2020年5月中国证监会出具了对新纶科技的行政处罚书,公布了三项违法事实:一是虚构贸易业务;二是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三是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
据此可以判断,近年来新纶科技存在盈余管理现象,有必要对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该公司2014—2019年财务报表中相关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特有的ST 制度,探究其盈余管理出于何种动机、采取何种手段以及造成了怎样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建议,给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以建议和指导。
1 新纶科技盈余管理动因1.1 美化报表吸引投资上市公司通常希望在股市中得到更多投资者支持,实现规模效益,但投资者大都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选择业绩良好、潜力较大的公司进行投资。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上市公司往往通过财务报表的数据隐瞒公司财务状况。
公司财务报表数据显示,新纶科技2013—2014年营业收入几乎没有变化,但2015年公司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时2015年新纶科技股价出现大幅度下跌,从最高点16.8元跌至4.5元。
公司为了稳定企业的股价,虚增利润美化财务报表,掩盖业绩下滑的事实。
1.2 节约交易成本不论是在购进原材料还是销售商品的过程中,企业在经营环节中势必会存在一部分的交易成本。
为了考察新纶科技的交易费用,本文选取了与其规模、市值以及行业排名相近的时代新材进行分析,分别研究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通过查阅新纶科技和时代新材2014—2019年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后得出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与时代新材相比,新纶科技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总额都低了很多,尤其是在2016—2018年的差距更是明显,这也是新纶科技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因。
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
l 中期报告 国际实务 中国现行实务及其可能的变化:半年
报、季报 更频繁的报告能改进信息的有用性吗?
及时性,公司够呛
3、 盈余管理
l 什么是盈余管理? 投机观与效率观:正面VS.反面 欺诈会计与激进会计:操纵
➢ 税收动机:减和管制动机 “政治成本”的概念,我国垄断性行业是否存 在政治成本的问题?如邮政、电力、电信等公 益事业行业。案例:广东省春节公路运输价格 听证会,民航运输价格听证会等。
➢ 人力资本的动机:提升、经理人员变更、 经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抬高收购门槛)
表的确认与计量 无形资产的资本化与费用化:新经济
的影响 财务报表采用公允价值:审计师法律
责任的影响
传统上以资产负债表法予以计量的例子: 应收帐款、合同固定的现金流量(债券和 租赁)、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通过计提减值 体现公允价值)
近期以以公允价值为导向的实务:养
老金和其他退休后的福利、长期资产减 值、债券和权益性证券的计价
l 如何减少和控制盈余管理
➢ 修订会计标准 目的:缩小会计标准的弹性空间 案例:取缔或限制公允价值的应用
Ø 债务重组准则:郑百文,深华源等 Ø 非货币交易准则 Ø 关联交易准则(修订):关联购销利润<=120%, 资金利息<=110%。
问题讨论:修订会计标准能解决盈余操纵的问题吗? Ø 有限制和抑制作用:公允价值取缔(债务重组 准则修订,非货币交易准则修订,关联交易准则修 订等) Ø 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是增大企业操作的成本 和难度而已。证据:《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环境: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论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
论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
业绩承诺是指企业在特定时间内向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承诺实现一定的经营业绩目标,如销售收入、净利润等。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以达到某种目的,如提高盈利水平、规避亏损或避免特定事件对盈余造成负面影响等。
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影响。
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都与企业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密切相关。
业绩承诺通常是企业为了吸引投资者、提高股价和市值等目的承诺的,而盈余管理则是企业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提高利润水平等目的进行的行为。
业绩承诺往往需要企业采取一定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实现,比如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使盈余达到预期水平,从而实现承诺的业绩目标。
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和互动。
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也存在一些共同特征和风险。
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都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等因素密切相关。
企业如果无法实现业绩承诺或采取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会损害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企业过分依赖盈余管理手段来实现业绩承诺,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造假、违规操作等问题,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
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监管和规范问题。
业绩承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审核,减少虚假宣传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盈余管理的合规性和透明度也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规范,确保企业不以违法违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投资者也应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和业绩承诺的审查和分析,了解企业盈余管理的风险和影响,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公司开始关注盈余管理。
这是指公司利用各种手段,包括会计、财务、税务等,通过调节收入和支出、通过强制性储备等措施加强公司的财务稳定性和盈利水平。
但是,盈余管理的实施对公司绩效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一番探讨。
一、盈余管理概述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手段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内容、结构和规模进行管理,以达到某些目的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合法的财务规范行为,例如税务规划,二是可以合法但常用的财务规范行为,例如盈余创造,三是可能非法的财务规范行为,例如财务造假或因运营不善而搞虚假账。
二、盈余管理的原因1.运营稳定性盈余管理可以提高公司的运营稳定性,通过调节收入和支出,以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减少公司经营风险、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维护投资方的利益。
2.激励机制盈余管理还可以为公司激励系统做贡献。
公司管理层的激励通常与公司的盈余有关,通过进行盈余管理,管理层可以通过调节盈余、控制成本、淘汰低效业务等方式来实现目标,从而获得更高的奖励。
3.外部监管盈余管理也会受到外部监管的影响。
例如监管部门会要求公司遵守会计准则、财务报告规范等,以保证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
三、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1.对公司长期业绩的影响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手段在短时间内提高企业营收与利润,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公司带来短期效益,但长远来看,公司盈余管理不当会跨越筹划、造假等不正当方式,导致公司的基本面不稳定。
这样做会降低公共信任度,进而造成了长期业绩的影响,因而公司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进一步加强公司内部可控措施以保证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2.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市场投资的热情是由客观情况所主导的,公司股价与盈余之间的正比关系,是由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共同关系所形成的,受到市场交易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公司绩效得到了提升,从而股票价格上涨。
相反,一旦一家公司的盈余管理不当,依赖于短期的操作,如果市场出现问题,股票价格将立即调整,公司的形象也会受到质疑,直接影响了公司绩效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 “惩罚”,并不能使该类公司获得高于业绩预告公 预告的制度要求存在差异④,以及我国上市公司的盈
司的市场回报,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假设 3: 假设 3: 通过盈余管理规避业绩大幅下降预告的
上市公司不能由此获得比合规披露业绩大幅下降预告 的上市公司更高的市场回报。
三、研究设计 ( 一) 样本选择
表 1 样本年度分布表
关键词: 业绩预告; 强制披露; 盈余管理; 经济后果
一、引言 在我国监 管 部 门 明 线 政 策 ( bright - line rules) , 以及较弱的声誉惩罚机制下,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 的盈余管理动机 ( Hung,Wong,2011 ) ,例如通过盈 余管理来避免业绩亏损 ( 陆建桥,1999; 陈晓,戴翠 玉,2004; 王亚平,吴联生,白云霞,2005; 雷光勇, 刘慧龙,2007) ,或是将业绩调整至既定目标,以 “迎 合” 或 “规避” 监管部门的要求,如上市公司通过盈 余管理 以 达 到 配 股 资 格 等 ( 陈 小 悦,2000; Chen, Yuan,2004; Haw,Qi,2005) 。 为减少信息不对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我 国于 1998 年实施业绩预告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对未来 期间可能出现的业绩亏损进行预告,拉开了我国上市 公司强制性业绩预告制度的序幕。2001 年底,深圳交 易所与上海交易所在 “关于做好 2001 年年度报告的通 知” 中规定 “盈利水平较上年出现大幅变动的 ( 利润 总额增减 50% 或以上) ,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结束后 30 个工作日内及时刊登预亏公告或 业 绩 预 警 公 告”, 自此将业绩大幅变动纳入强制性业绩预告的范围。该 制度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张维迎,2002) ,业绩 预告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市场会对业绩预告公告类 型产生预期合理的反应,尤其是坏消息的披露效应显 著,业绩大幅下降预告披露后的两个交易日内,平均 累计超额报酬率快速下降 2. 19% 。 ( 蒋义宏,童驯,
2004
39
39
78
Jones Model 为:
2005
31
31
62
2006
24
24
48
2007
5
5
10
2008
25
25
50
2009
15
15
30
2010
8
8
16
2011
33
33
66
总计
180
180
360
业绩大幅下降的强制预告制度于 2001 年实施,为 考虑该制度实施前后对上市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本 文选择 1999 年至 2011 年我国所有非 IPO、非金融类的 A 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考虑到我国业绩预 告制度在 2004 年之前经过多次调整,会对上市公司的 业绩预告与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从初始样本 中选取 2004 年至 2011 年的上市公司进行进一步研究。 根据研究假设,位于业绩下降 50% 阀值右侧的上市公 司具有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以避免业绩大幅下降的强 制预告,因此本文选取年度净利润变化范围处于 [- 45% , - 50% ) 区间内且没有进行业绩预告的上市公 司②作为具有 盈 余 管 理 动 机 的 研 究 样 本 组, 并 对 样 本 组公司进行以下处理: ①剔除具有业绩预告披露豁免 资格的公司③; ②为排除其他盈余管理动机对本文结 论的影响,本文剔除研究期间内出现亏损的公司,以 及具有增发配股行为,并且在增发配股前三个会计年 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ROE 处于 0. 06 至 0. 07 之间 的公司,最终获得 180 个研究样本。此外,为每一个 研究样本公司选取一个净利润变化范围处于 [- 50% , - 100% ) 区间内且合规披露了业绩下降预告的上市公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本文第二部分在文献回顾 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说; 第三部分是研究 设计,描 述 研 究 样 本 的 选 择, 提 出 研 究 方 法 和 模 型; 第四部分是实证检验的结果及分析; 最后是结论。
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西方研究体系中,管理层盈利预测多是在自愿 披露的制度环境下进行,上市公司与盈利预测相关的 盈余管理行为动机主要来自对已预测盈利值或是分析 师预测 值 的 “迎 合 ” ( Kasznik,1996; Burgstahler, Eames,2006) 。业绩预告制度的实施使我国上市公司 管理层的盈利预测具有强制性特征,当上市公司预计 其未来业绩会出现 “亏损”、“扭亏为盈” 以及 “业绩 大幅下降或上升达到 50% ” 时,上市公司需要按照监 管部门的 要 求, 在 规 定 时 间 内 对 业 绩 变 动 进 行 预 告。 郭娜与祁怀锦 ( 2010) 研究发现,在强制业绩预告制 度实施之后,进行业绩预告披露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 要显著高于没有进行业绩预告的公司,该研究结论与 西方文献相似,即上市公司会为了 “迎合” 业绩预告 值而进行盈余管理,但是研究没有从业绩预告制度本 身对盈余 管 理 行 为 的 影 响 进 行 探 讨。王 克 敏,廉 鹏 ( 2012) 对我国 IPO 盈利制度由强制披露转向自愿披露 过程中发行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比较,发现放 开对盈利预测的强制披露要求可以有效抑制公司的盈 余管理水平,披露制度由强制性向自愿性的改革有助 于改善公司的信息质量,该研究结论表明,强制的披 露制度会诱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韦沛文 ( 2005) 最早研究了业绩预告制度设定的 “阀值”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发现 上市公司在 “预减” 处存在向上调高利润的盈余管理 行为,Huang et al ( 2013) 采用盈余分布法进一步对该 阀值附近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了类型的 结果,但是以上研究的研究区间较短,并且仅发现了 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没有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盈余 管理的手段及其经济后果。
22
的累计超额报酬率,发现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的虽 然可以逃避强制业绩预告,但是市场可以识别出该类 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该类公司在财务报告公告 日前后产生更为显著的负面市场效应,并不能获取比 业绩预告上市公司更高的市场回报,反而会因为盈余 管理幅度的提高受到市场惩罚。该研究结论表明,虽 然业绩预告制度可以提前释放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降 风险,但是会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 影响,强制业绩预告制度是一把 “双刃剑”。本文的 研究为新兴市场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与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行为及其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经济问题探索》2015 年第 2 期
业绩预告、盈余管理与经济后果*
黄晓蓓,郑建明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摘 要: 本文研究了业绩大幅下降强制预告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监管机 构对业绩下降的强制预告要求会诱发上市公司向上调高利润以避免业绩预告的盈余管理行为,表现为具有该类 动机的上市公司可操纵性应计显著高于披露了业绩大幅下降预告的上市公司,但是该类公司并没有由此获得更 高的市场回报。研究结果表明,强制的业绩预告制度是一把 “双刃剑”,在改善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同时也会诱 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盈余质量; 但是市场可以对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发现与纠正。本文的研究 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① 从 2003 年至 2011 年,我国上市公司合规披露的比率为 85% ,但是在此期间内只有 72 家上市公司因为没有对亏损或是业绩大幅 下降进行披露受到了证监会和交易所的公开谴责。
23
时,推迟披露的业绩下滑消息会给市场带来冲击,加 一行业、具有相同的股权性质、业绩变化幅度与资产
上投资者会对上市公司潜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识别 规模接近。考虑到我国深沪两市对上市公司季度业绩
上市公司对具有价值相关性的业绩变动信息披露 决策是在对相关成本收益进行权衡之后的最优化选择 ( Verrecchia,1983) 。在完全自愿的披露环境下,诉讼 成本 ( litigation cost) 与管理层的声誉成本可以对上市 公司对业 绩 大 幅 下 降 的 提 前 披 露 行 为 进 行 有 效 约 束 ( Skinner,1994) 。在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诉讼成本 与管理层声誉成本比较低。监管机构对业绩大幅下降 进行强制性要求,使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预告决策时 需要将政府的监管成本纳入决策范围内。强制预告的 监管成本可以视为诉讼成本与声誉成本的替代品。然 而,我国监管部门对业绩预告行为监 管 的 有 效 性 不 足①,并不能降 低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后 续 业 绩 预 告 违 规 的 概率 ( 宋云玲,李志文,纪新伟,2011) ,而且对违规 预告上市公司的处罚上存在一定的偏见性 ( 宋云玲, 2009) ,致使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监管成本不足以完全 替代诉讼成本与声誉成本并达到规范上市公司业绩大 幅下降预告行为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业绩大幅下降 的业绩预告公告会带来显著的市场负面效应,在二者 的相互作用下,会激发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规避 披露业绩大幅下降预告的行为,因此,本文提出以下 假设:
作者简介: 黄晓蓓 ( 1985 - ) ,女,安徽阜阳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 信息披露、分析师与资本市 场; 郑建明 ( 1971 - ) ,男,浙江台州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公司财务、人民币汇率、外商直 接投资。
* 基金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NCET - 11 - 0623) 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创新团队项目 “转轨时期的公司财 务创新团队研究” ( CXTD3 - 02) 。
假设 1: 上市公司具有避免业绩大幅下降 ( 50% ) 以规避业绩预告的盈余管理动机。
业绩大幅下降的上市公司按照规定披露业绩预告, 需要面临监管部门对其业绩预告的时间、形式以及准 确度的监管,并存在 “迎合” 业绩预告预测值的盈余 管理动机 ( 郭娜,祁怀锦 ,2010 ) 。选择盈余管理来 逃避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可以视为其对盈余管理、推 迟披露业绩下滑信息与逃避市场监管带来的成本与收 益之间权衡的产物,这类公司可能会由于准确做出业 绩预告的难度更大或是更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而 选择规避披露要求,相较于 “迎合” 业绩预告值的盈 余管理动机而言,这类公司避免业绩预告的盈余管理 动机更为强烈,盈余管理的幅度也会相应提高。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