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校本研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思品校本研修
一、课题名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开放型研究
二、课题研究时间:
xx年9月xx年2月
三、概念的界定所谓“教学过程开放型”,是指教学指导思想打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的约束,冲破师资的限制,打破课程局限,参与社会实践,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网络。
四、研究背景及意义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闭合化。课堂教学方法仍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课堂教学内容依然存在唯书至于上,照本宣科的现象。这种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的道德灌输,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甚至致使学生长期违背良知,在课堂上说着假话、套话、大话,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思品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开放化,有利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切合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闭合化。长期以来,学校是思品课唯一的上课场所,语文老师是思品课唯一的组织者、引导者、授予者。地点与师资的局限,使思品课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致使有些学生在校一套,在家是另一种表现。学校与
家庭社会的整合,更能促使学生自觉历练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的闭合化。历来小学思品课的评价者无非是班主任和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难以评价全面。评价要打破简单化,实现主体互动化、过程动态化、内容多元化,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手段。
五、研究目标
(一)研究主要目标以课程、教材、教法和师资建设为整体改革和研究实验的主导课题。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思想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二)项目目标和阶段目标
1、制订实施方案。学习理论、制率实施方案。
2、探索实验。(1)吸收低年级新教材〈品德与生活〉的优点,用新课标理念研究高年级教材,试着把品德与社会课、中队活动、学生的课外生活相结合。打破思品课内容的闭合。(2)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探索体现思想教育特点,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功效的教改实践方案。进行体现
教学改革思路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配套图片、声像资料的设计。(3)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价的研究。
3、总结成果。探索实验、总结成果。
4、课题总结。成果评论、课题总结。六、研究的基本内容
1、关注教学观念的转变(1)整合教学与学科课程。(2)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整合。(3)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4)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2、关注教学资源的变革观点: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途径:第一,社会调查。跟踪和预测社会要求应具备的认知、技能与素质。第二,反思学生能获益的各种资源状态,包括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各种能力的发展;第三,拓宽校内外教学资源渠道和分享渠道。
3、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向现代学习方式靠拢:
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个别性--表现为:"我会学”;体验性--表现为:"我爱学";问题性--表现为:"我有发现"。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
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4、关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化增强实践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是促使品德与社会课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地去创设各种有效的活动,要从"活动"的目标、内容、环节、组织各方面来优化整合,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和主动参与。
5、关注教学艺术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化组合
6、关注教学评价关注发展性评价中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过程。七、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问卷):通过广泛调查学生、社区,大量查阅网络资源,搜集整理与教材相关的信息;
2、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逐步探索出影响,了解影响师生关系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优质思品课堂。
3、经验总结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优秀论文。八、研究过程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xx年9月)(1)目标
A、通过实验,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开放教学空间和开发利用资源,将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B、加强学习,转变认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主要工作
A、与学校教科研相结合,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B、认识教材特点,做好实验的思想及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正确方向。
C、举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讨论,评析,促进自己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达成共识。
D、经常与其它教师交流自己参与实验的具体做法及心得体会,并在学期末完成阶段性实验报告。
2、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1月)(1)目标
A、在认真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典型案例及活动方案,积累研究经验。
B、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C、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资源,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D、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主要工作
A、通过培训,进一步自己强化对教材的认识,促进正确理解把握教材,更新观念,改进教材,提高课的质量。
B、通过观摩课、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汇报
实验成果,并形成典型案例,积累实验的素材、经验。
C、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经验。
3、总结阶段(xx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