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
快速翻译文言文的十个方法
快速翻译文言文的十个方法在中考的语文考试中,一定少不了文言文的翻译,我们要怎样快速准确的翻译文言文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翻译文言文的十个方法,通过这些文字的阅读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文言文翻译方法整理
自古至今,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一种难以理解的古文。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本文将整理几种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指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力求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文言文中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可直接翻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词汇。
2. 特定的时间、地点、官职等专有名词,可直接翻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词汇。
3. 文言文中常见的成语、典故等,可直接翻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词汇。
例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文言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哲理等,难以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时,可采用意译。
2.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可采用意译。
3. 文言文中的一些口语化表达,可采用意译。
例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为:“孔子站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日夜不停。
’”三、增译法增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现代汉语表达更加流畅、易懂,对原文进行适当增补。
这种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需补充。
2. 文言文中的一些古代文化背景,在翻译时需补充。
3.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在翻译时需补充。
例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们学习的人。
’”四、省译法省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现代汉语表达更加简洁,对原文进行适当删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复、累赘的表达,在翻译时需删减。
2. 文言文中的一些陈词滥调,在翻译时需删减。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古文翻译包括文言文和古诗词翻译,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
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
所以,“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特别重要。
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是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总结下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一起来看看吧!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加。
即加字法。
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一) 单音节变双音节。
如: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项脊轩志》)译文:前面开辟了四个窗子,障壁围着院子(或“绕着院子砌上围墙”)。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二) 同形异义词取古义。
如:(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赤壁之战》)上述四例中,(!)“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
(2)“绝境”,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
(4)“不过”,今义为转折连词,古义是不超过的意思。
二、减。
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如:(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3)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4) 备盗之出入也。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初中考试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不愁不会翻译古文了“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快速翻译文言文的十个方法.doc
快速翻译文言文的十个方法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完整版)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古文翻译,特别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的一大难题。
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原文意义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语境、意义和背景等。
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翻译。
二、捕捉关键词文言文翻译通常伴随着许多冗长的词汇和繁琐的语句。
为了准确地理解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学会借助现代汉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
然而,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结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调整,使翻译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认识典故和常用词汇文言文翻译需要对典故和常用词汇进行认识,因为这些典故和词汇往往体现着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五、结合语境和背景文言文翻译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独特,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善于运用词典和工具为了进行更准确和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词典和其他语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意义。
七、注意文句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主谓宾的结构中。
正确的处理这种结构,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八、了解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动词和副词是非常重要的词汇。
了解它们的用法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九、分清文言文的修饰关系文言文的修饰关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几个词元连接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词汇。
了解这种修饰关系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十、掌握术语和专业知识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和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口诀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口诀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三、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学习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学习方法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要想做到雅这一点,必须对我国的古今语言十分熟悉,并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修养,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尤其是目前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并不太注重,因此翻译时能够做到信和达就已经很不错了。
下面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方法: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
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
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如《核舟记》:“石青糁之。
”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意: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决
文言文阅读难?其实只要找对方法,晦涩难啃的文言文一样可以顺利被拿下。
老师们精心整理了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诀,还不快快拿去!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
古文翻译六种方法
熟悉六种方法: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
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08全国卷Ⅰ)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04湖北卷)译文: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
(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07江西卷)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
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
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
例如: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07上海卷)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例如:郭异之,持以白王。
(07广东卷)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例如:盖忠臣执义(07全国卷Ⅰ)译文:忠臣坚持道义。
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
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
初一语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技巧
初一语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技巧初一语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技巧: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
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
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如《核舟记》:“石青糁之。
”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意: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
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看过初一语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技巧的还看了:。
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有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能够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古文翻译常用的六种方法
古⽂翻译常⽤的六种⽅法2019-10-27⼀、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词的⽅法。
例如:“有卖油翁释担⽽⽴睨之,久⽽不去。
见其发⽮⼗中⼋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就可词对词地翻译:“有”译为“有个”、“卖油翁”译为“卖油的⽼者”、“释”译为“放下”、“担”译为“担⼦”、“睨之”译为“斜眼看他”、“发⽮”译为“发箭”、“⼗中⼋九”译为“⼗次中了⼋九次”、“但”译为“只”、“微颔之”译为“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然后把上⾯的所有词连接起来就是准确译⽂: “有个卖油的⽼者放下担⼦站着斜眼看他,很久不离去。
看他发箭⼗次中了⼋九次,只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增删法增,就是增加;删,就是删除。
由于⽂⾔词⼤多是单⾳节词,⽽现代汉语已经成为双⾳节词了,所以翻译时,就要把单⾳节词增扩为双⾳节词。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就可以翻译为“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
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选取熊掌。
”很明显,括号⾥的内容是我们为了通顺⽽添加上的,“也”字删掉了,再加上了“是”字,句⼦就⾮常通顺了。
由于有的⽂⾔虚词,虚得⽆⼀点实在意思,可不译出;有的⽂⾔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翻译出来,反⽽会使句⼦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虚词,翻译时都应该删去。
例如:“夫战,勇⽓也。
”(《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不译;“也”,表判断的语⽓词,也可不译出。
三、移位法⽂⾔⽂的语⾔顺序和现代汉语的语⾔顺序是很不相同的,⽂⾔⽂中有很多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将颠倒了的顺序再颠倒过来,这实际上就是⼀种移位法。
例如:“何以效之?”(《订⿁》)“⼦何恃⽽往?”(《为学》)“微斯⼈,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这些句⼦实际上都是宾语前置句(即倒装句)。
翻译的时候,都得把倒置了的宾语提到前⾯去。
文言文翻译的十点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十点方法:1、留(原词保留):像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2、换(古今词代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①吾本布衣,汝亦黎民。
这里“吾”“汝”直接换为“我”“你”;“布衣” "黎民“换为”百姓“即可。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这里“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3、对(对应翻译):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语等。
例如:①商君佐之。
这里的“佐”翻译为“辅佐”较好,帮助,辅助也可。
②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这里的“游”翻译为“游玩”较好。
4、转(转词意译):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意译。
①上书乞骸骨: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②一旦山陵崩:万一有意外(有个三长两短,有个好歹)③刎颈之交:成为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
④世无孔子:当世没有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贤人5调(调整语序):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语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②人或问之:“何为泣乎?”「为什么哭泣呢?」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能不易其志之缙绅」“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⑤惟将军之言是听。
「惟听将军之言」6、合(繁笔简合):有些句子为了某些需要,故意用繁笔,翻译时只要译出意思即可。
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解析」:有统一天下的心意(志向)。
7、分(语意分承):有些特殊的句子,翻译时需要扩充,才能使语意丰厚。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文言文翻译字口诀
文言文翻译10字口诀法文言文翻译10字口诀: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充分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句子,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园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反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系,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
例: “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专用名词、国名、年号、人名、物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
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要想做到雅这一点,必须对我国的古今语言十分熟悉,并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修养,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
尤其是目前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并不太注重,因此翻译时能够做到信和达就已经很不错了。
下面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方法: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
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
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
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如《核舟记》:“石青糁之。
”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意: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
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
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还可以按照下面的顺口溜记忆: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