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测绘中航拍相片的判读方法

合集下载

航空像片的判读

航空像片的判读

航空像片判读的重要性
航空像片判读是地理信息获取的重要 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 地利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等领域 。
通过航空像片判读,可以快速获取大 范围的地物信息,提高地理信息获取 的效率和精度,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和 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航空像片判读的历史与发展
航空像片判读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和遥感技术的普及,航空像片判读的技术和方法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空间布局分析
城市环境质量评估
通过航空像片判读,可以对城市空间 布局进行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 供依据。
通过航空像片判读,可以对城市环境 质量进行评估,如城市绿化、环境污 染等,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城市基础设施识别
航空像片可以识别城市基础设施,如 道路、桥梁、建筑物等,为城市规划 和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灵 活、快速、低成本等优势,能够
获取高分辨率的航空像片。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 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的精度和 稳定性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
扩大。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能够广 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环 境监测等领域,为相关领域提供
目前,航空像片判读已经实现了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 地物信息,提高判读的精度和效率。同时,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像片的分辨率和覆盖范围也不断提高,为地物信 息的获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源。
02
航空像片判读的基本知识
航空像片的类型与特点
类型
光学航空像片、雷达航空像片、 多光谱航空像片、高光谱航空像 片等。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与航拍分析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与航拍分析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与航拍分析方法航空摄影测量与航拍分析方法是现代测绘技术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对地球表面进行实地测量的需求,航空摄影测量与航拍分析方法可以通过航空器上的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获取高分辨率的地形图像和地理信息数据,从而为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提供支持。

本文将就航空摄影测量与航拍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首先,航空摄影测量是指利用航空摄影技术获取地面特征的方法。

在航空器上安装的相机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进行照相,从而获取不同视点下的地面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通过后续的几何校正和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地面特征的测量和分析。

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广覆盖的地貌数据,尤其适用于大面积地貌变化的监测,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

其次,航空摄影测量与航拍分析方法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方面,航拍图像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城市三维模型,为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等提供依据。

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面,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变化分析,监测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扩张程度,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在资源环境调查和管理方面,航拍图像可以用于森林资源调查、水体质量监测等,为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另外,航空摄影测量与航拍分析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得以更加灵活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人机可以更低成本地获取航拍图像,尤其适用于小面积地形的监测和测量。

此外,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也为航空摄影测量与航拍分析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自动提取图像上的地物特征,实现更高效、自动化的地貌分析和地形建模。

然而,航空摄影测量与航拍分析方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获取和处理的难度仍然存在。

高精度的航空摄影测量需要进行精确的航迹规划、摄影测量仪器的校准和图像处理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

航空像片的判读

航空像片的判读
项目名称:航空像片的判读 指导教师:常华锋 主讲人:杨丙元 制 作: 杨正英 所涉及由二组材料搜集 2011、03、13
航片的 航片的判读
认识航空像片
遥感影像按获取方式不同分为航片 (光学传感器用飞机搭载)和卫片(光学 传感器用卫星搭载)。 目前做大比例尺地图多用航片,因为 卫片分辨率不够。不过随着传感器的发展, 目前高分辨率的卫片也差不多可以达到航 片的效果,但是考虑到成本,还是用航片 的多。
航空摄像过程
See 几张航片
目视判读航片的重要性
判读实验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使用立体镜对航空像进行地貌判读的方 法,识别各种地貌形态、范围、组合等。
二、主要内容 了解航空像片的特点、比例尺、影像、灰阶 等; 熟悉立体镜原理和使用方法; 用立体镜对航空像片观察,判读地貌类型。
三、原理方法
航空像片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遥感图像。
与地形图相比,具有影像直观易读、立体感强的特点, 能够记录、反映许多微地貌形态特征。
航空像片一般没有海拔高度注记,但有不同的比例尺, 表明不同的拍摄高度。航空像片以黑白图像为主,可以利用 其影像、灰阶进行地形、地物的判读。
对航空像对进行地貌判读时,必须使用立体镜观察,才能获 得立体效果,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各种地貌类型及其形态特 征。立体镜观察能产生立体效果的原理:(图片见课本p35) 人的双眼观看物体时,两眼的视轴指向同一目标点构成交向 角 r,距离不同的目标点,交向角的大小也不同。由于交向 角的差异,使各目标点在左右两眼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也有 所差异,这种差异使人产生远近感觉,即产生立体视觉。使 用立体镜观察时,令基线Bn加大,扩大交向角,使两张航空 像片上相同影像的光线通过反光镜后落在视网膜上,并把相 应的光线延长,从而获得放大了的物体的立体感。因此,通 过立体镜看到的物体影像,其高度被夸张地放大了,如一棵 普通高度的树看起来像是直插云天。 要获得立体效果,航空像对必须是从两个不同位置、用 焦距相同的摄影机、向同一地区拍摄的一对像片,两张像片 应有 60%面积重叠;航空像对的两张像片要有相同的比例尺, 即拍摄高度相同 。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原理与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原理与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原理与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是测绘技术中一项重要的应用领域,它通过航空摄影机在飞机、无人机等载体上进行飞行,利用摄影测量原理和方法获取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

本文将介绍航空摄影测量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航空摄影测量原理航空摄影测量的原理基于两个基本假设:摄影机光轴始终平行于地面,光学影像中物体的图像与其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有确定关系。

根据这两个假设,航空摄影测量实现了从光学影像到地面实际尺寸的转换。

在航空摄影测量中,通过三角定位原理实现影像测量。

摄影机在飞行中拍摄的每一幅影像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地面物体形成的倒影。

通过测量这个倒影在影像上的位置,结合航空摄影的外方位元素(例如飞机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就可以确定物体在地面上的位置和形状。

二、航空摄影测量方法1. 空间后方交会法空间后方交会法是通过测量物点在至少两幅影像中的像点坐标,利用相机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以及摄像机的光束模型,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物点的空间坐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较高摄影测量精度要求的项目。

2. 多条带测量法多条带测量法是通过在同一航线上重叠拍摄多幅影像,使物点在不同影像上有多个像点,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物点的空间坐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拍摄大范围区域、地形高差较大的项目。

3. 空间前方交会法空间前方交会法是通过在摄影测量中采用简化的光束模型,通过像点在影像上的位置关系,借助物点的地面平面位置信息,计算物点的空间坐标。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变化不大、无需高精度结果的项目。

三、航空摄影测量的应用领域1. 地图制图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地图制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的影像数据可以制作高精度的数字地图,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2. 遥感应用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影像。

这些影像数据可以用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3. 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在工程测量中也有广泛应用。

航空摄影测绘图像的特征解读与应用技巧

航空摄影测绘图像的特征解读与应用技巧

航空摄影测绘图像的特征解读与应用技巧航空摄影测绘是一种将摄影测量技术与航空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测绘方法。

通过航空摄影测绘,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图像,为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本文将探讨航空摄影测绘图像的特征解读与应用技巧。

一、图像特征解读航空摄影测绘图像的特征解读是理解图片含义和有效利用数据的基础。

图像特征包括颜色、纹理、形状和空间关系等。

首先,颜色是图像特征的基础。

通过颜色可以判断图像中目标物体的类别。

例如,绿色可以表示植被,蓝色可以表示水体,灰色可以表示建筑物等。

此外,各类目标物体的颜色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可以通过颜色信息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

其次,纹理是图像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纹理包括物体表面的细节、纹路和纹理规律等。

通过纹理特征,可以判断图像中不同材质的物体。

例如,建筑物的纹理与植被的纹理存在明显差异,可以通过纹理特征将二者区分开来。

再次,形状是图像特征的重要指标。

通过形状可以判断图像中不同物体的轮廓和结构。

例如,圆形可以表示圆形建筑物,长方形可以表示长方形的建筑物等。

形状特征在目标识别和三维建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空间关系是图像特征解读的关键要素。

空间关系包括物体在图像中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

通过空间关系可以确定不同物体之间的距离和相对方位。

例如,通过判断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推测道路的宽度和建筑物的大小。

二、应用技巧航空摄影测绘图像的应用技巧主要包括目标识别、地形分析和三维建模三个方面。

目标识别是航空摄影测绘图像中重要的应用之一。

通过图像特征解读,可以对目标物体进行分类和识别。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测绘图像识别建筑物、道路、绿化等目标,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地形分析是航空摄影测绘图像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通过解读图像特征,可以分析地形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地形要素。

地形分析在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是指通过观察遥感图像中的特定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译的过程。

遥感图像是利用航空或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地球表面信息的电磁图像。

目视判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的特征、环境变化以及资源分布情况等,对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目视判读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中的各种特征可以通过目视判读的方法进行解译,其基本原理包括:1. 各类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具有特定的光谱反射特征,如植被、水体、建筑物等,不同地物在图像上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2. 地物的形态特征也可以通过目视判读进行解译,如河流的走向、湖泊的形状等。

3. 图像上的纹理和阴影也是目视判读的重要参考因素,可以帮助判读地物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二、目视判读的步骤目视判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图像预处理: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如去除噪声、增强对比度等,以提高图像的观测质量。

2. 地物分类:根据遥感图像上的颜色、亮度等信息,将地物进行分类,如区分植被、水体、建筑物等。

3. 目标探测:探测和识别具有特定目标的地物,如识别道路、农田、城市区域等。

4. 变化检测:通过对比多期遥感图像,判断地表的变化情况,如城市扩张、土地利用变化等。

5. 结果验证:对目视判读的结果进行验证,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或其他遥感数据进行对比。

三、目视判读的应用领域目视判读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规划:通过对城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可以获取城市用地的分布情况和更新变化,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2. 农业发展:农田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可以帮助农业管理者监测作物种植情况、病虫害的扩散情况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环境保护:通过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可以了解环境中的污染源和敏感区域,指导环境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

4. 自然资源管理:通过对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可以了解地表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为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浅谈土地测绘中航拍相片的判读方法

浅谈土地测绘中航拍相片的判读方法

浅谈土地测绘中航拍相片的判读方法摘要本文对土地测绘中航拍照片的判读特征进行了解读,并对一些判读方法和要领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航拍;判读特征;判读方法1 航拍相片的判读特征航拍相片判读是依据地面物体的成像规律和判读特征进行的,因此要做到准确迅速地实施相片判读,就要了解地物、地貌元素的成像规律和判读特征。

我们利用的航摄相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地面物体和其影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透视的关系。

因此,即使同一地物,由于所处位置和地面的高低起伏及相对于摄影机镜头的关系位置不同,其在相片上影像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也会各不相同。

从投影误差的特性可知,地面上的物体在相片上的影像会产生变形,并且距像主点越远,其变形越大。

高于地面的物体在相片上不仅有其本身的影像,同时还有其阴影的影像,有时这两者的方向是一致的,影像是重合的,有时方向不一致,影像是不重合的。

这是因为阴影在一张相片上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但地物的方向却不一致,因此,在判读时就要细致地辨认地物的阴影与影像之间的关系。

1.1 形状和大小地物有一定的形状,其影像也必有一定的形状。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相片上的影像通常也是不同的,因此物体影像的形状是判读的主要特征。

一般来说,物体的形状与其在相片上的影像都保持一定的相似关系。

如线状地物(河流、道路等)和面状地物(居民地、湖泊、平原的耕地)在相片上是容易区分的。

实地大小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张相片上的影像大小也不同。

一般来说,大的地物影像就大,小的地物影像就小,而且是按照摄影比例尺缩小的。

因此当两个物体形状相似时,我们可按地物的大小来区分。

1.2 色调和阴影地面物体是呈现自然颜色的(如绿色的树、黑色的沥青路面等),而相片上只能见到深浅程度不同的黑白影像。

航摄相片上影像的黑白程度称为色调。

就是说,地面物体的颜色在黑白相片上是由色调来反映的。

判读中错误,在很多情况下是对色调特征掌握得不好。

色调特征牵涉的因素很多,不同的颜色在相片上呈现出不同的色调。

使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使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使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在现代社会,土地利用调查对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费力。

而现在,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已成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使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了解卫星影像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

卫星影像可以利用光学、遥感和雷达等技术从高空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

而且,卫星影像具有广区域覆盖和频繁可得的特点。

这些特点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卫星影像对大范围的地区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同时可以对时间序列影像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获得更精准的结果。

其次,选择合适的卫星影像数据是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关键。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以适应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调查。

例如,对于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调查,可以选择较低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如MODIS影像数据。

而对于更精细的土地利用调查,可以选择较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如Landsat影像数据。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如QuickBird和WorldView影像数据,进行更为详细的土地利用调查。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卫星影像进行预处理,以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首先,我们可以对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以消除大气干扰带来的误差。

然后,我们可以对卫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以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影像处理软件,如ENVI和ERDAS等,对卫星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以提取土地利用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遥感图像分类算法,如最大似然分类和支持向量机等,对卫星影像进行分类,以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

除了卫星影像数据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数据源,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调查。

通过将卫星影像数据与GIS数据进行集成,我们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土地利用信息,同时可以进行更为精确的土地利用分析。

航空像片的判读

航空像片的判读

航空像片的判读当系统地研究航空像片时,常涉及到像片所显示的地物特征的几项基本特征。

判读时则应根据这些特征和判读项目要求去进行识别。

因此,掌握判断特征及其各种因素的影响,对像片判读有着重要意义。

一、形状特征影像的形状是指地物在像片上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结构和轮廓。

地物影像可按形状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

复杂的地物也是由于这些点、线、面等要素结合而成的。

同时地物的形状还受中心投影的影响,使具有一定高度的地物反应在像片的不同部位,其影像的形状有所不同。

如一棵树,反映在航片的中心部位呈圆形树冠影响;而若处于像片的四角时,则反映了这棵树的不同侧面,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影像。

二、大小特征地物除具有一定的形状外,还有一定的大小。

根据地物影像的形状及其大小可以较确切地识别出地物的不同类型。

像片上物体的大小,须同像片的比例尺一起考虑。

在像片的比例尺一定的情况下,影像的大小反映了实地物体的大小,从而据以判定物体的性质。

三、色调特征面物体呈现出各种自然颜色。

在黑白像片上其色调是以不同的黑度层次来表现的。

这种黑度差别,称为色调。

影像的色调反映了地面物体的色彩或相对亮度,它与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有关,此外还受其他条件的影响,如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物体表面反射到底片上的光量也不同。

常见山脊两面的山坡,向阳面色调淡,背阳面色调暗,两者对比有较明显区别。

四、阴影特征当光线斜射到高出地面物体上时,物体就会产生阴影。

阴影在像片上同样也有其影像,他的方向取决于太阳光的照射方向。

在同一张像片上,各地物阴影的影像方向均一致。

阴影对高山地物判别特别有用。

特别是当物体较小,又与周围物体的影像缺乏色调上的差异时,阴影特征显得特别重要。

利用阴影特征判读像片时,不能单纯以阴影的大小作为判读物体高矮的唯一标志,因为阴影的大小除与物体高低有关外,还与阳光照射的角度和地面的坡度有关。

五、相关位置特征前述四种特征,均对物体本身而言,没有考虑它与周围地物间相互关系。

如何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进行地形分析和图像解译

如何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进行地形分析和图像解译

如何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进行地形分析和图像解译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航空器进行的一种遥感技术,通过航空相机对地面进行高空拍摄,获得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进行地形分析和图像解译,为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首先,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进行地形分析可以获得精准的高程数据。

航空相机拍摄的连续航空照片,通过测量照片上的地点与相片间距和相片间的角度,结合航摄任务信息,可以进行摄测定位。

利用这些航摄定位数据,可以建立数字正射影像图,为地形分析提供依据。

数字正射影像图是指将航空照片像空中投影一样进行校正,使得影像上每一点的像素与地面上对应点的坐标相一致。

通过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测量,可以提取出地面上的高程等地形参数。

这对于防洪、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还可以进行图像解译,实现对地物特征的提取和分类。

航空相机拍摄的航空照片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地表的细节。

利用航空照片进行图像解译,可以分析和识别地表上的各种地物,如建筑物、道路、河流、植被等。

通过对航空图像进行分类,可以获取地物的分布、覆盖面积和数量等信息。

这对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资源调查非常重要。

另外,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结合遥感技术,能够进行地形变化监测。

通过多时相航空照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地表的变化情况,如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建筑物扩张等。

这对于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摄影测量还可以进行三维建模,利用航空照片进行三维视觉效果的展示,为城市规划和景区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航摄计划和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合适的航空相机、确定航摄高度、选取航摄区域等。

同时,在数据处理和解译过程中,也需要应用适当的算法和软件工具,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综上所述,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地形分析和图像解译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取精准的地形数据和图像信息,促进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资源管理的发展。

介绍航空摄影技术在测绘中的作用及方法

介绍航空摄影技术在测绘中的作用及方法

介绍航空摄影技术在测绘中的作用及方法航空摄影技术在测绘中的作用及方法导语:测绘是一门旨在测量、记录和描绘地球表面及其相关空间数据的学科。

航空摄影技术作为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广泛应用领域,为测绘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航空摄影技术在测绘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方法。

1. 航空摄影技术在测绘中的作用航空摄影技术是通过航空器(如飞机、无人机等)进行摄影,进而获取地表特征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测绘中,航空摄影技术拥有以下重要作用:1.1 地形测量航空摄影技术可以远距离高空对地表进行影像采集,通过采用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拍摄,获得不同的视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地面模型(DSM),进而用于地形测量和地形图制作。

1.2 基础地理信息更新航空摄影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地貌数据,用于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

比如,航空摄影技术可以用于计算道路、建筑物、河流等基础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状和面积,从而提供精准的地理信息数据。

1.3 空间分析和规划航空摄影技术获取的影像数据可以用于空间分析和规划。

比如,利用航空影像数据,可以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析,有助于制定城市规划、农业规划等重要决策,并提供必要的依据。

1.4 灾害监测与环境保护航空摄影技术可以在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快速获取灾害现场的影像数据。

这些数据有助于快速评估灾害损失和灾后重建工作。

同时,航空摄影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环境变化,从而帮助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2. 航空摄影技术在测绘中的方法航空摄影技术在测绘中主要包括飞行计划制定、摄影平台选择、航向和摄影间隔的确定、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处理等步骤。

2.1 飞行计划制定在进行航空摄影之前,需要制定合理的飞行计划。

飞行计划应包括航线的选择、飞行高度和速度等要素。

根据所需采集的地表特征和数据精度要求,制定飞行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摄影效果和减少测量误差。

2.2 摄影平台选择根据航拍任务的要求和场地环境,选择合适的摄影平台非常重要。

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步骤详解

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步骤详解

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步骤详解现代测绘技术是一门全面发展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地图制作、土地规划、城市建设等领域。

而在测绘技术中,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测绘技术中航空摄影测量的步骤及其流程。

首先,航空摄影测量的第一步是航空摄影规划。

在摄影规划中,需要确定航空摄影的飞行高度、航线、摄影机型号等参数。

飞行高度通常由相机的焦距和比例尺来确定,航线则是根据待测区域的实际情况来规划的。

此外,摄影规划还需要考虑地形、气象等因素,以确保摄影的可行性和精度。

第二步是航空摄影数据采集。

在此步骤中,摄影测量使用航空相机对待测区域进行航空摄影。

航空相机通常安装在飞机上,通过摄影机在飞行过程中对地面进行连续的拍摄,获得大量的影像数据。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摄影时间、天气和光线等因素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第三步是摄影测量数据处理。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航空摄影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影像的打开和导入、控制点的标注和测量、影像的配准和纠正、相片模型的建立等。

通过这些处理,可以得到带有坐标和高程信息的数字影像,为后续的地图制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第四步是地物解译和遥感信息提取。

通过对处理后的数字影像进行解译,可以获得地物的位置、形状和属性等信息。

地物解译可以手工进行,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通过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方法自动进行解译。

在地物解译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提取相应的地物信息,如道路、建筑物、植被等。

最后一步是数据分析和制图。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解译和提取的地物信息进行分析,通常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进行。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地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布特征等信息,为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提供支持。

制图是测绘技术中最后一步,通过对分析后的数据进行图形化处理,制作出具有空间信息的地图产品。

总结起来,测绘技术中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重要的步骤,其步骤包括航空摄影规划、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地物解译与遥感信息提取以及数据分析和制图。

遥感影像耕地识别方法

遥感影像耕地识别方法

遥感影像耕地识别是一种利用遥感技术对耕地进行监测和识别的技术方法。

以下是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1. 数据收集:收集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卫星或无人机拍摄的图像。

这些数据通常可以从公开的卫星图像数据库或专业的遥感数据提供商处获得。

2. 图像预处理:对收集到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对比度调整、色彩平衡等,以提高图像的可视化效果和土地信息的可读性。

3. 耕地区域提取:利用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将遥感影像中的耕地区域从其他地物类型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半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等。

4. 特征提取:对提取出的耕地区域进行特征提取,包括耕地的形状、大小、分布等。

这些特征将用于后续的耕地识别和评估。

5. 耕地识别: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特征数据进行训练和分类,将真实的耕地区域从非耕地区域中识别出来。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

6. 结果评估:对耕地识别的结果进行评估,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得分等指标,以确保识别的精度和可靠性。

7. 应用与更新:将识别的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如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监测、农业产量评估等。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定期更新耕地识别的模型和方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实施遥感影像耕地识别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数据质量:确保收集到的遥感影像数据的质量,包括清晰度、分辨率、光谱特性等,以确保图像的可视化和土地信息可读性的准确性。

2. 方法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以确保识别的精度和可靠性。

3. 特征选择:选择与耕地相关的特征,以确保特征数据的代表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耕地识别的结果。

4. 精度验证:定期对耕地识别的结果进行精度验证,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更新与维护: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耕地识别的模型和方法,并定期维护和管理相关数据和系统,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航片判读

航片判读

航片判读一、航空像片的立体观察(1)在立体镜下安置像片时,应使两张像片的基线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将立体镜基线距离调整到与两眼距离(即眼基线)大致相等,并使立体镜基线方向与像片基线平行。

(2)观察时,眼睛接近立体镜,若同一地物影像出现双影,是由于两张像片相隔太远或太近(即两张像片的相应点距离大于或小于眼基线),或是两张像片的基线未在一条直线上等原因所造成的,这时应慢慢移动像片,使两张像片的基线在一条直线上,并使两张像片的间隔适当,直至影像重合。

重合后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出现立体。

(3)在立体观察时,像片的阴影部尽量对着自己,这样对立体观察有很大帮助,可以提高立体观察效果。

因为人的生理比较适应光线从人的对方照射过来。

土地利用类型判读标志在航片上,地物目标各种各样的特征通过图像的形式,在可见光谱区域里,反映的大小、形状、色调和阴影等称之为判读标志。

判读标志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判读标志。

(1)直接判读标志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它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目标地物大小、形状、阴影、色调、纹理、图型和位置及与周围的关系等,判读者利用直接判读标志可以直观地识别遥感像片上的目标地物。

①大小:指在二维空间上对目标物体尺寸或面积的测量。

②形状:指某一个地物的形态、结构和轮廓。

③色调:指像片上物体的色彩或相对亮度。

④阴影:指阳光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影子。

⑤纹理:指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出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

⑥图型:指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是物体的空间排列。

⑦位置及与周围的关系: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及相对其它地物的关系,据此可以识别一些目标地物或现象。

(2)间接标志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与目标地物的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如河流的流向,就常用一些判读的间接标志。

三、解译方法和程序判读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预判原则:图外到图内、整体到局部、宏观到微观、已知到未知;水系、流域>植被、农田、城镇、居民点>交通网>细部特征预判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预判步骤:立体观察、相对粗校核、综合分析法进行细校核、室内预判、勾绘判读结果判读程序(1)耕地:工分割成的规则或不规则的矩行斑块是影像判读的重要标志。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简介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简介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简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地理信息的日益重要,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而在测绘技术中,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就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航空摄影测量的原理。

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航空器高空拍摄的影像资料,通过测量和分析影像中的地物特征,获取地面上的空间位置和几何信息。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航空相机在飞行过程中对地面进行连续拍摄,通过影像中地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信息,借助几何和数学方法,推算出地物在空间中的坐标和形态。

航空摄影测量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借助于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影像数据,为GIS系统提供准确的地理数据,用于地图制作、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工作。

其次,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还常常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测量和设计。

通过对航空影像进行解译和分析,可以测量出建筑物的高度、面积和位置等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此外,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农业和灾害监测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首先,随着数字摄影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的普及,航空摄影测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数字摄影技术可以实现对影像的实时传输和处理,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同时,卫星定位技术(如GPS)的应用,可以为航空摄影测量提供高精度的坐标定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随着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的不断发展,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测量精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可以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快速获取地物的三维坐标和形态信息,为航空摄影测量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

最后,让我们来展望一下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兴起和航拍市场的不断扩大,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过程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过程解析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过程解析在现代测绘技术中,航空摄影被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采集、地形测量、城市规划等领域。

航空摄影通过从飞机或无人机上拍摄航空照片,利用摄影测量原理和技术手段,获取地质地貌信息、地物特征、土地利用情况等数据,为地理空间信息的建模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本文将对航空摄影的过程进行解析,包括前期准备、任务计划、飞行计划、数据采集等环节。

1. 前期准备在进行航空摄影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航空摄影的目的和需求,明确测绘的范围和精度要求。

然后,需要选择合适的航空摄影平台,包括选定飞机型号或无人机,选择航空摄影设备,如相机、摄像头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摄影航线和航拍时间,以保证数据采集的效果。

2. 任务计划任务计划是航空摄影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前期准备的需求和数据要求,制定详细的任务计划。

任务计划包括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航摄比例尺、相片重叠率等参数的确定。

根据所选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测绘要求,结合地形地貌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和确定。

此外,还需要考虑飞行轨迹的安排,以保证航空照片的覆盖面积和重叠度。

3. 飞行计划飞行计划是任务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

根据任务计划的参数,确定飞行航线和起降点,制定适合的航线规划,确保能够覆盖到所需要的地理范围。

在飞行计划中还需要考虑天气状况、飞行时间和空域限制等因素,以保证航空摄影可以按计划进行。

同时,还需要制定安全措施和飞行指导,确保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4.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航空摄影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

在按照飞行计划进行飞行后,航空摄影设备开始工作,拍摄航空照片。

航空照片的拍摄需要根据飞行参数和设备性能进行设置,包括快门速度、焦距、光圈等参数的调整。

在拍摄过程中,需要保持相机的稳定性和垂直度,以确保照片的质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航线的合理性和航拍区域的完整性,以免遗漏重要地理信息。

航空摄影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和数据处理。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摘要】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技术通过航空摄影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表信息,为土地规划提供了便捷、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首先介绍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然后详细探讨了其在土地测绘、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阐述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提高土地规划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领域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对土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土地规划、应用、原理、测绘、利用规划、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重要性、发展前景、结尾。

1. 引言1.1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概述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航空器进行高空拍摄,并通过对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取地表特征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土地规划中,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意义。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大范围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土地规划的基础数据采集提供了有效手段。

通过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的影像数据,可以帮助规划者深入了解土地的地形、地貌、地物分布等信息,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快速、全面地进行土地调查和监测。

规划部门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的数据,及时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及时反馈。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还可以为土地规划决策提供可视化支持。

通过对航空摄影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规划者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地形图、地物图等图件,为规划方案的呈现和沟通提供直观的图像支持。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规划工作效率、优化规划方案设计、提升规划决策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摄像技巧

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摄像技巧

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摄像技巧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其中,航空摄影摄像作为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测绘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航空摄影摄像的一些技巧和应用。

一、航空摄影摄像的原理和应用航空摄影摄像是一种基于航空器利用摄影测量原理进行测绘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航空器搭载的相机或摄像机来获取目标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或视频,从而为测绘人员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全面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航空摄影摄像中,摄影测量原理起着核心作用。

通过摄影测量技术,可以获得目标区域的地形、地貌等三维信息。

而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了解摄影测量的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航空摄影摄像的技巧1. 相机选择和设置在航空摄影摄像中,相机的选择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需要选择具有较高像素和动态范围的相机,以保证影像的细节和光线的还原。

同时,应该合理设置相机的曝光、对焦和白平衡,以适应不同场景条件下的拍摄需求。

2. 飞行计划和航线设计在进行航空摄影摄像之前,需要精心制定飞行计划和航线设计。

优化的飞行计划和航线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数据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航拍时的天气情况和光线条件,合理安排飞行时间和航线间隔。

3. 摄像机控制和数据采集在航空摄影摄像过程中,需要对摄像机进行精确的控制和数据采集。

这包括了相机的姿态控制、定位数据的记录和标定,以及影像的实时传输和存储等等。

只有掌握好这些技巧,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和数据。

4. 影像处理和分析航空摄影摄像获得的影像和数据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影像的几何校正、图像配准和遥感信息提取等等。

科学的影像处理和分析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影像的信息价值,并为测绘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航空摄影摄像的应用案例航空摄影摄像在科学研究、城市建设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1. 土地规划与利用通过航空摄影摄像,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大范围影像和数据。

航测地形图测绘-像片判读

航测地形图测绘-像片判读
• 农村的大车路、乡间小路:宽度不等。干燥时呈 白色细带状;雨后呈灰色细带状。
像片判读
像片判读
(三)像片判读要领
3.水系 • 水域色调:黑色或深灰色,通常水愈深
色调愈黑,河边有呈白色沙地。 • 水渠:呈直线而整齐的暗色调,没有水
的干渠道影像呈灰白色。
像片判读
(三)像片判读要领
4.绿地 • 耕地:方形,田埂及小路。水稻田影像色调较深;
从整体到细部 (2)一般方法 直判法:直接应用判读特征,对像片影像做出较有
把握的判读 对比法:利用典型样片进行对比分析判读 综合判认法:利用地物之间的相关性、依存关系做
出综合分析判读
像片判读
(二)像片判读方法
3、野外判读 (1)了解像片比例尺
衡量判读的难易程度 (2)了解摄影时间 (3)了解测区情况 (4)野外判读的方法
像片判读
1、形状特征
• 地物形状不同、其影像形状不同 • 平坦地面地物影像形状与其俯视图形相似
• 目标位于底点处,不管多高,影像形状与相应 地物顶部形状相似,没有变形,离底点越远, 变形越大。
• 投影误差引起高出地面目标的影像变形,对判读 和量测不利。
09:33
8
像片判读
2、大小特征
• 大小特征是指地物在像片上的影像尺寸。
、车站、广场等公共建筑物。 • 农村居民地特点:分散和矮小,周围常有果园、草
地、鱼塘及小路;山区往往在山谷洼地较平坦的靠 近水源的地方。
像片判读
(三)像片判读要领
2.道路网的判读
• 铁路:呈灰黑色带状,弯曲半径很大,多数路线 平直,有交叉道、车站及附设建筑物。
• 公路:呈白色或浅色带状,但沥青路面呈灰色调 。与铁路比较,转弯处更急些,立体镜下能看 到排水沟和行道树。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1-08T02:30:59.22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3期作者:赵培山[导读]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体现了时代技术发展的科学性、先进性、前沿性赵培山博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摘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体现了时代技术发展的科学性、先进性、前沿性。

为此,应在土地规划中结合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土地规划,确保土地规划符合有关部门综合发展需求。

基于此,本文对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概述以及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土地规划1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概述1.1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内容航空摄影测量主要是在飞机上安装各种拍摄设备,通过对地面、物体等进行多角度的抓拍,持续拍照,摄取更多的像片。

通过进行像片分析、信息转化、绘制图形,最终绘制出数字化的地形图。

从工作原理角度看,航空摄影测量主要划分为内业和外业两方面工作。

在内业方面,航空摄影测量工作主要包括加密控制点、绘制地形等内容。

在外业方面,航空摄影测量工作主要包括找寻控制点、调绘像片和测图等内容。

1.2 航空摄影测量的实际意义众所周知,航空摄影测量可应用在地形测量、土地规划、生态保护等方面,主要包括无人机摄影、载人机摄影两大类。

无人机摄影有轻小、方便、灵活等特点,不仅造价低、成本低,而且更适合科研工作。

载人机摄影有目标性强、执行力强等特点,但造价高、成本高、操作不够灵活等劣势,加重了民用负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迅速取代载人机测量方式,还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和密度。

在21世纪,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与利用。

但由于资源再生能力弱、部分资源不可再生,提高资源利用率就变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利用航空摄影技术进行观察和检测,有助于人们掌握资源状况以及优化资源的应用方法。

1.3 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优点从测量工作原理可知,航空摄影主要有5个方面的优点和作用:(1)航空摄影可以“居高临下”地进行,能够从多角度抓拍土地地形特点以及物体的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土地测绘中航拍相片的判读方法
摘要本文对土地测绘中航拍照片的判读特征进行了解读,并对
一些判读方法和要领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航拍;判读特征;判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p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3-0109-02
1 航拍相片的判读特征
航拍相片判读是依据地面物体的成像规律和判读特征进行的,因此要做到准确迅速地实施相片判读,就要了解地物、地貌元素的成像规律和判读特征。

我们利用的航摄相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地面物体和其影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透视的关系。

因此,即使同一地物,由于所处位置和地面的高低起伏及相对于摄影机镜头的关系位置
不同,其在相片上影像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也会各不相同。

从投影误差的特性可知,地面上的物体在相片上的影像会产生变形,并且距像主点越远,其变形越大。

高于地面的物体在相片上不仅有其本身的影像,同时还有其阴影的影像,有时这两者的方向是一致的,影像是重合的,有时方向不一致,影像是不重合的。

这是因为阴影在一张相片上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但地物的方向却不一致,因此,在判读时就要细致地辨认地物的阴影与影像之间的关系。

1.1 形状和大小
地物有一定的形状,其影像也必有一定的形状。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相片上的影像通常也是不同的,因此物体影像的形状是判读的主
要特征。

一般来说,物体的形状与其在相片上的影像都保持一定的相似关系。

如线状地物(河流、道路等)和面状地物(居民地、湖泊、平原的耕地)在相片上是容易区分的。

实地大小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张相片上的影像大小也不同。

一般来说,大的地物影像就大,小的地物影像就小,而且是按照摄影比例尺缩小的。

因此当两个物体形状相似时,我们可按地物的大小来区分。

1.2 色调和阴影
地面物体是呈现自然颜色的(如绿色的树、黑色的沥青路面等),而相片上只能见到深浅程度不同的黑白影像。

航摄相片上影像的黑白程度称为色调。

就是说,地面物体的颜色在黑白相片上是由色调来反映的。

判读中错误,在很多情况下是对色调特征掌握得不好。

色调特征牵涉的因素很多,不同的颜色在相片上呈现出不同的色调。

而阴影是高出地面的物体受阳光的斜射而产生的。

阴影在相片判读上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高出地面的物体,如树木、高房、陡坎等易于判读。

但是阴影特征也存在着不利的方面,例如高大建筑物的阴影有时会遮盖了小的重要地物。

同时阴影也可能造成判读上的错觉,例如,山坡上的阴影可能误认为山坡上长有植被或误认为是
陡崖,高大突出地物的阴影可能被误认为是地物的影像等。

1.3 相关位置特征
自然界中的地物,都是与其周围的地物相联系的,利用影像的相
关位置,可以帮助判读。

特别是对于判读一些细小影像不清的地物或新增地物,是一个重要的判读特征。

如一个小房,相片上影像不大
清楚,这时可先判定小房周围其他明显地物的位置,然后根据小房
与周围明显地物的相关位置,判定小房的精确位置。

2 航拍相片的判读方法和要点
航拍相片判读的要领主要指如何正确运用判读的一般特征的问题。

相片判读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相片比例尺的大小及摄影时间距作业时间的长短。

一般来说,相片判读主要根据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等直接判读特征进行判读,而对一些小的独立地物主要应采用相关位置特征进行判读。

2.1 道路的判读
铁路在相片上为灰色的带状,直的路段多,转弯平缓,没有急转弯。

而且在多数地方表现出在背阳面有明显的阴影;而公路在相片上的形状成带状或线状,而且比一般路宽,影像很明显。

公路的转弯一般比铁路多而急,色调多为白色,沥青路为灰色。

路的性质不是按路的宽度来区分的,而要根据道路的分布,通过情况和重要性等因
素综合考虑。

对于隐蔽地中的道路,树木非常密集,道路全被遮盖时,无法判读。

若树冠未完全遮盖地面则道路断续的影像,可根据实际情况可将道路连接起来。

通过耕地的路,尤其是小路,位置经常变动;若摄影时为耕种季节,就可能没有影像或影像不清晰。

判读时要注意运用相关位置特征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路在背阳面或在背向摄影机镜头的坡面上时,影像也不清晰。

判读时,也要依据相关位置特征,确定其位置。

2.2 水系的判读
河流比较容易判读,在相片比较明显的灰色带状且河流两边多有深色的树且在河边有比较明显的滩涂,滩涂多为白色及比较浅的灰色,但要注意河流转弯处一般是陡坡,有时阴影压住了河流,注意不要将河流的转弯点判错。

而沟渠总的形状特点是直线多。

经常有水的和不经常有水的影像的色调不同,前者较暗,后者呈灰白色。

池塘内水的影像为深灰或浅灰色。

而平静的水面正好把阳光反射入航摄仪的镜头时,其影像色调一般为白色,水系的影像色调一般为深灰或浅灰色,而平静的水的色调也可能为白色。

2.3 植被的判读
森林各种树木的影像色调不一样,对于一般的森林为深灰色且有阴影,而且面积比较大,一条山背的两面山坡,由于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朝阳面影像色调就比背阳面的色调就淡一些。

对于果园的区分,主要是通过影像中灰白相间且排列整齐来着手,水田中多有小道路及沟渠,以成片的灰白色为主。

草地与旱地多为有明显的坎及颜色为浅灰色。

由于不同的人对影像判读的理解存在差异,在影像判读过程中对各种类别把握的尺度也有所不同,为防止出现偏差,判读工作最好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以便出现问题及时讨论研究解决,相互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同时,应采取初判、交叉核判、校核检查等多个环节,确保判读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内业判读时,还要注意各地类的用地范围,以免造成数据的不真实,对于图斑界线划分的错误容易造成图斑面积的不符。

如以道路用地的范围为例,不少作业员在外业调绘时只注意填方路基
情况下道路与其分地类的分界线,而调绘的半填半挖路段或全挖路段时,道路宽度的丈量只丈量到挖方的坡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参考文献
[1]杨超.两次全国土地调查之比较[j].科技之友,2008:
122-123.
[2]黄克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探
讨[j].科技资讯,2009.
[3]杨廉.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地物补测方法[j].国地资源导
刊,2008,4.
[4]刘聚海.国外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现状[j].国土资源情
报,200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