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93p
治疗心律不齐的西药及使用说明
治疗心律不齐的西药及使用说明心律不齐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率变快、变慢或者不规则。
这种病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治疗心律不齐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外,西药也是治疗心律不齐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西药,以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阿托品(Atropine)阿托品是一种常用的心律不齐治疗药物,属于抗胆碱药。
它通过阻断迷走神经的刺激,可以加快心率,改善心律不齐症状。
使用阿托品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一般情况下,阿托品以注射的形式给予患者,剂量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常见的剂量是每隔4-6小时注射一次,但具体用量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在使用阿托品期间,应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等。
如果出现严重不适,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使用了阿托品。
二、胺碘酮(Amiodarone)胺碘酮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心律不齐治疗的药物,属于抗心律失常药。
它通过抑制心脏细胞内钠、钾、钙离子流动,调整心律,减少心律不齐的发生。
胺碘酮通常以口服片剂的形式给予患者,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而定,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在使用胺碘酮期间,应注意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损害等。
因此,在使用胺碘酮之前,应进行相关的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测、肝功能检测等。
同时,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并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
三、普罗帕酮(Propafenone)普罗帕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心律不齐。
它通过抑制心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减缓心脏的传导速度,从而改善心律不齐的症状。
普罗帕酮以口服片剂的形式给予患者,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而定,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普罗帕酮期间,应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普罗帕酮。
常见的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06
心律失常的病例分享与 讨论
病例一:房颤的治疗与康复
房颤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药、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和转复心律的药物。抗凝药如华法林、利伐沙 班等,用于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如地高辛、β受体拮抗剂等,用于降低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转复心律的药物如 胺碘酮、心律平等,用于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
室性早搏
总结词
室性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过早地跳动,可能 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
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减少早搏的发生和缓解症状。 常见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普罗帕酮等。
详细描述
室性早搏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等,长期室性早搏 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治疗室性早搏的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导管消融等。
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03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 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使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来控制症状和改善心律。
药物治疗的优点在于方便、快捷, 对于一些紧急情况如室性心动过 速或房颤等,可以迅速控制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 作用和风险,如可能导致心律失 常加重或引发其他类型的心律失
气短
头晕
可能出现晕厥、黑�# 常见的心律失 常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
02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
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中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 动的波形,可以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异常情况。
心电图可以用于心律失常的初步诊断,以及确诊后监测病情和治疗效果。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找到引起室性早搏的异常电信号区域,消除异常 电信号,根治室性早搏。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0.4
0.2
RR 0.95
0.2
95% Cl 0.81-1.11
P=0.56
0.0
0.0
0
1
2
3
0
Years
Torp-Petersen: NEJM, 1999
RR 0.91 95% Cl 0.76-1.09
P=0.23
1
2
Years
3
CP984358-71
DIAMOND-AF
Probability of Maintaining SR
Previous stroke or TIA
2.5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1.6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1.4
Advanced age (continuous/decade) 1.4
Diabetes mellitus
1.7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1、ECG:有時間容量不足,不易描記微弱心臟電活動,及 不能正確反映激動在傳導系統中的傳導情況等局限性。
2、DCG:可視為常規ECG在時間容量的增大,彌補ECG記 錄時間短暫和不足。
3. Reveal 4、食道調搏:瞭解竇房結功能,房室結功能,檢出AVNDP, 隱性和隱匿性預激,誘發PSVT,及終止PSVT。 5、腔內電生理:明確心律失常的機制,部位及介入性治療。
DIAMOND-CHF
Survival
1.0
CHF (LVFE<35%)1.0
MI
0.8
多非利特 (n=762) 0.8
多非利特 (n=749) 230 deaths
0.6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治疗6预防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异常。
它可以分为心动过缓(心率过慢)、心动过速(心率过快)和心律不齐三类。
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头晕、晕厥等,严重者甚至可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脏停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1.病史询问: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起始时间、触发因素、频率、持续时间等。
同时,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以及服用的药物情况。
2.身体检查: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听诊心脏、测量血压、检查心律是否规整等。
有时候,医生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3.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心脏的电活动,判断心律是否正常。
5.心脏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帮助确定心律失常的原因。
二、治疗:1.心律不齐的治疗:对于轻度的心律不齐,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症状明显的心律不齐,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对于频发且持续时间长的心律不齐,可能需要进行消融术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2.心动过缓的治疗:对于心动过缓的患者,如果没有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有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者安装心脏起搏器来恢复正常的心率。
3.心动过速的治疗:对于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可以尝试通过药物来终止发作;对于持续性的心动过速,可能需要进行直流电复律、消融术等治疗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4.电复律:电复律是使用电击来终止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
这个过程需要在医院内进行,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消融术:消融术是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将导管置入心脏,通过热能或冷冻技术消融异常的心脏组织,恢复正常的心律。
需要注意的是,心律失常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些特殊情况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方法。
心律失常ppt课件
68
69
70
治疗
治疗原发病、控制诱发因素 ➢急性房颤
特点:初次房颤且在24~48小时内,通常自 行终止;症状显著者迅速给予治疗。
71
急性房颤
治疗: ➢ 最初目标-减慢心室率,心衰与预激综合征时有
禁忌 (静注洋地黄,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 心率:安静时60~80次/分,轻微运动<100次/分
31
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主要特征: 窦性心动过缓; 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
时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32
SSS心电图特点
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 /分,并非药物引起; 窦性停搏和(或)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存在 -双结病变;
33
SSS心电图特点
57
3.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
临床表现
不稳定倾向:可恢复窦律或转为房颤;持 续数月或数年;
颈动脉窦按摩心室率突然成比例减慢,停 止按摩恢复原先 心率;
运动使心室率成倍增加;
58
心房扑动心电图特点:
1. 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绝对规则 大 锯齿状的扑动波(F波);
2. F波间无等电位线,频率250~300次/分; 3. F波以固定房室比例(2:1或4:1)下传,心室 律多规则;有时房室传导比例不恒定,引起心室律 不规则; 4. QRS波群形态正常。
则最终可发展为房颤。
54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治疗: ① 治疗原发病; ② 停用加快心率药物; ③ 维拉帕米与胺碘酮可能有效; ④ 补钾、补镁可抑制心动过速发作。
55
56
3.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发生异常,常见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等,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
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常见的治疗方案,以及预防心律失常的措施。
1. 诊断方法心律失常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病史采集: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家族病史等信息,以了解心律失常可能的原因。
(2)体格检查:包括听诊心脏、测量血压和脉搏等,医生会观察是否有异常的心音或杂音。
(3)心电图(ECG):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的工具,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
(4)Holter监测:该检查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够检测到发作性的心律失常。
(5)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确定心律失常的原因。
2. 治疗方案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因患者的病情和类型而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药物治疗:对于一些轻度的心律失常,医生可能会首先尝试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
(2)电生理检查与消融术: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心律失常,通过导管在心血管系统中进行检测和治疗,可以精确地定位和消除异常的电活动。
(3)心脏起搏器:对于一些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医生可能会植入起搏器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4)手术治疗:在部分情况下,如心脏病变导致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修复心脏的异常结构。
3. 预防措施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复发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时锻炼、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
(2)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咖啡因和刺激性药物的摄入等。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如测量血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并及时处理。
4. 结语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病因包括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和其他因素,如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和风心病等。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因其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而异。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等。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还可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供血不足、肾动脉供血不足和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因此,对心律失常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避免过度劳累等。
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倦怠和乏力等症状。
在发作时的体检中,应重点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和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
听诊心音和观察颈静脉搏动可以帮助初步鉴别心律失常。
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但需要在平卧位下进行心电图监测,老年人和有脑血管病变者应慎用。
在发作间歇期的体检中,应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和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需要靠心电图,但部分患者可以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
详细追问发作时的心率、节律、发作起止和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低血压、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还有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可以帮助判断心律失常。
针对不同的发病机理,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目前临床上有通过药物增加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也有通过心脏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的。
某些情况下,采用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方法,也能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来缓解心律失常。
各类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共性问题
• 病因:⑴电解质⑵神经内分泌的激活⑶抗心律 失常药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 临床表现:⑴心悸⑵黑朦、晕厥、意识障碍⑶ 心绞痛、心衰、低血压
• 临床症状的决定因素:⑴心律失常性质⑵患者 心功能储备情况⑶
• 处理原则:⑴病因治疗⑵慎用抗心律失常药⑶ 维持生命体征
心室率,但不能终止 • 对室性心动过速和交界性心动过速无作用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速 • 窦性心动过缓 • 窦性停博 • 窦房传导阻滞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正常窦性心律
•
60 100 / •
P Ⅰ Ⅱ avF avR
PR 0.12 0.20s
② 联① 心 源正
间 期 ~
直 立 , 导 联 倒 置
窦性停搏(窦性静止)
• 临床特点 偶发短暂的窦性停搏,病人可无症 状。频发长时间的窦性停搏,病人可有黑蒙甚 至晕厥发作。
• 心电图特点 ①在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显著 的长间歇。②长间歇中无P、QRS和T波出现。 (房室传导阻滞)③长间歇与基本PP间期无倍 数关系。(窦房传导阻滞)④长间歇后往往出 现房室交界性或室性早搏。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阻滞)
• 定义 窦房结P细胞发放的冲动,经移形细胞 传出延迟或传出阻滞。
• 常见原因 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颈动脉窦过敏 ②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③药物影响 洋地黄、奎尼丁过量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阻滞)
• 临床特点 病人可无症状或有心悸、停搏感, 阻滞次数多、间歇长者,可有黑蒙、晕厥等严 重症状
病史
▲病史采集需注意的3个方面
• 症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 • 心动过速史:急性或慢性起病、诱发因素 • 心脏病史
小儿常用心律失常药物
静注地高辛快饱和量 :新生儿0.04mg/kg ,婴儿0.05mg/kg, 儿童0.03mg/kg,先 以半量静注,6-8小时 后余量分两次静注, 在12-24小时内完成饱 和量。慢饱和量: 5ug/kg/次,q12h, po,一般5-7天起效。
副作用
恶心、呕吐、头疼 、眩晕、心律失常 。心肌炎及低血钾 患儿易发生洋地黄 中毒。地高辛与心 得安、心律平、胺 碘酮等合用时,需 减少地高辛用量。
Ib:利多卡因(Lidocaine)
适应症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剂量 副作用 注意事项
每次1-5mg/kg。 静脉维持剂量2050ug/kg.min。 口服无效。
窦性停搏、 传导阻滞、 嗜睡、 眩晕、 感觉异常。
有心功能 不全时慎 用,或减 慢滴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窦速、房速、房扑、房颤、阵发性 室上速、反复持续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等 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房室传导阻滞(AVB)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注意事项
高度房室传 导阻滞、肥 厚型心肌病 、预激综合 征并房颤、 房扑和Kent 束有效不应 期<220ms 者忌用。
PSVT,非洋地 黄中毒所致房颤 及房扑,对新生 儿和婴幼儿的 PSVT,多首选 地高辛,尤其对 合并心力衰竭者 。
Company Logo
小儿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副作用
副作用
注意事项
快速性室上 性心律失常 。
低血压、心 肌抑制,可 有心脏停搏---静推氯化 钙拮抗。
用药的终点为 达到预定心率 ,并监测血压 不能过于降低
小儿心律失常诊治指南
小儿心律失常诊治指南疾病简介: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即希氏束)、左、右束支及蒲肯野氏纤维。
心律失常 (arrhythmia)系指心脏激动来自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或激动传导不按正常顺序进行,或传导时间较正常延长或缩短。
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小儿心律失常不论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各方面都与成人差异较大。
小儿心律失常病因心律失常的病因及诱因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中如三尖瓣下移常易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性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大血管错位常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间隔缺损常发生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可后遗严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后天性心脏病中以风湿性心脏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肌炎最多见,长Q-T综合征及二尖瓣脱垂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由于心律失常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导致心力衰竭,休克,晕厥以及脑栓塞等而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心脏以外的原因引起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有电解质紊乱。
药物反应或中毒,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自主神经失调及情绪激动等,在电解质紊乱中以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及高钾血症最常见;在药物反应所引起的心律失常中以洋地黄类制剂中毒最为重要,在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时更易诱发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多有致心律失常副作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出血也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及麻醉过程中常有心律失常,新生儿及婴儿早期心律失常可与母妊娠期疾病,用药及分娩合并症有关,患有全身性红斑狼疮病的母亲,其新生儿多有房室传导阻滞,婴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有些心律失常,尤其是期前收缩常找不到明显的原因,新生儿心脏传导系统未发育成熟,至2岁时始完善,新生儿期窦房结的起搏细胞结构原始,窦房结动脉搏动弱不能调节窦房结激动的发放,故窦性心律波动范围大,另外,房室结区在塑形过程中,自律性增高,传导功能不均一,以及残留的束室副束(Mahaim束),均易导致室上性期前收缩及心动过速,可随年龄增长而自愈。
2020年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最新课件)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治疗6预防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感谢聆听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感谢聆听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2。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规范(标准版)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规范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依据,下图是根据心电图上特点提供的诊断线索(图1-1)。
图20-2 根据心电图特征提示的心律失常诊断表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上速包括阵发性房性和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实际从心电图上难以区分,现今统称为室上速。
室上速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激动和自律性增高两大类。
折返激动可以发生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心房内、房室结内及房与室之间。
后两种近返占室上速的90%以上,是急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前两种折返,及自律性增高者不及10%,而且频率不是极快或者不是持续性的,不经常促使患者去急诊就医。
房室结内折返是房室结内存在两条电生理性能不同的途径:一条快径,传导快速但相对不应期较长;另一条慢径,传导缓慢但相对不应期较短(图20-3A)。
正常时激动从快径下传。
若激动提早下传遇到快径不应,激动于是从慢径下传。
当激动传到慢径远端时快径已脱离了不应期,激动便可以通过快径逆行传到心房。
此时慢径也已脱离不应期,激动得以再次经慢径下传,周而复始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间折返的途径最常见于房室间旁路(或附加肌束)和正常传导系统,及心房和心室(图20-3B)。
显性房室旁路,心电图表现为预激综合征(短P-R间期和△波)。
隐性旁路心电图上无特殊表现,与正常无异,但是旁路仍有逆行传导的功能,而且近年来发现并不少见。
室上速发作时,多数情况下激动由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从帝路逆行上传,QRS波群时间正常。
约有10%在心动过速时激动从旁路下传到心室,再由正常传导系统递传到心房,此时的QRS 波群宽大畸形,系心室完全预激。
旁路折返室上速QRS波群窄的称为正向传导性,QRS波群宽的为逆向传导性。
图20-3 房室结内及房室间折返性室上速的示意图室上速发生和终止都是突然的,这个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心动过速频率150~240次/min,很是匀齐。
从心电图上不易区分房室结内抑是房室旁路的折返(在QRS波群正常时)。
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 介入治疗基于临床电生理发展70年代初用于临床,已成熟。 2. 药物治疗基于细胞和分子电生理发展 8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窦房传导阻滞/窦缓/窦停/sss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 ●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 左 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七)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阳性反映心肌组织结构的不均一性所导致电活动异常,有潜在致室速、室颤的危险。 ★这在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及动物模型的心外膜或心内膜面直接标测已充分得到证实,但从体表记录所得的结果,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直接心表标测者判别甚远。 ★临床各家报告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在7.7%~42.4%之间,其中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占有较大比例。
心脏电生理检查
★1999年MUSTT试验结果发表后,其应用价值已趋否定,即经电生理检测诱发出持续性室速的猝死高危患者只有应用ICD可降低死亡率,而应用经筛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并不能改善生存率。
六、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 近年来有不少进展,主要在非药物治 疗方面,包括除颤、起搏、消融、手术等。
★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应加强随访,不能单独作为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的根据,对心室晚电位阴性者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特发性室速的患者心室晚电位大多为阴性,如心室晚电位阳性往往提示有心肌病变的基础,应进行进一步检查。
(八)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作为定量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已公认为预测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 ★Circulation2000年元月发表的一篇述评再一次肯定了这一结论;但同时也指出,经大量临床研究严格按敏感性、特异性统计,其猝死阳性预测值尚不足30%。
医学小儿心律失常课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
疗
• 对年长儿可先采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但在 婴幼儿多无效, 尤其是对已发生心力衰竭的患 儿不宜采用,以免加重心衰
• 对婴幼儿患者应首选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
• 洋地黄?
• 心律平:1~2mg/ kg 加5 %葡萄糖10 mL 静脉 缓注, 有心力衰竭、传导阻滞的患儿禁用
小儿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产生的基本原理
• 激动起源异常 • 传导异常 • 两者兼之
心脏生理基础---心脏传导系统
过早搏动
• 过早搏动是提前出现的、由异位起搏点发放的搏 动
• 可发生于心房、房室结与心室 • 以室性早搏最多见, 其次是房性,结性最少见
过早搏动
异形P QRS一致 完全代偿
无P QRS一致 完全代偿
• 伴有低钾血症者应及时补钾
很危险心律失常的急救治疗
• 多源性、双向性、RonT 型PVC • 可先静脉推注利多卡因,有效后改为静脉滴注维
持
• 无效者可换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 • 对原发病及其他病因进行相应处理
有潜在危险的心律失常的急救治疗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 心室率快的心房纤颤及心房扑动 •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 心室率不太慢的二度II 型房室传导阻滞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治疗
致命性心律失常包括:
•
心室扑动
•
心室纤颤
•
心室或心脏停搏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治疗
• 立即进行心脏体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以重建循环和 呼吸功能(气管插管)
• 尽快建立静脉通道
• 迅速描记心电图和/ 或实施心电监护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治疗
• 心电图显示为心室扑动或心室纤颤:首先心脏复苏 • 首选电击除颤复律 • 可先给予利多卡因,1 mg/ kg 加在5 %~10 %葡萄糖液
小儿过早搏动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过早搏动的诊断与治疗
曲延凤;牛晓波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5(21)9
【摘要】无论在健康儿童或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儿童,过早搏动(早搏)都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可持续多年,远期预后良好。
【总页数】2页(P1125-1126)
【作者】曲延凤;牛晓波
【作者单位】章丘市中医院心电图室,山东,章丘,250200;章丘市中医院心电图室,山东,章丘,25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4
【相关文献】
1.小儿过早搏动 [J], 王阳;杜忠东
2.小儿心脏过早搏动94例临床分析 [J], 李云胜
3.小儿不明原因过早搏动的诊断治疗与转归 [J], 韦丹;韦凯鲁;胡淑芬
4.小儿过早搏动(期前收缩)的诊断治疗建议(2001年) [J],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分会儿科学组
5.稳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过早搏动的临床体会 [J], 李艳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无器质性心脏病,系良性。 室性心律基本匀齐,HRl40~200次/分。 二型 V1QRS呈右束支阻滞型+电轴左偏 称左室速。 V1呈左束支阻滞+电轴右偏为右室速
室性紊乱节律
同一导联上发生三种不同形态的室早
心室扑动
无基线匀齐的、连续的、快速的大波浪形波。 频率180~250次/分。
房室传导阻滞
1型 P-R延长>0.18’’ 据年龄心率查表>正常值。 1 1度一型(文氏现象) P-R间期逐渐延长,P波脱落。 1 1度二型 (莫氏现象) P-P间隔规则 P-R一致, P波固定脱落(2 :1)。
变异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R-R间期非进行性缩短 P-R间期长短不一 有脱落P波 发生机理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P波消失 代之大小相等的F波 F波按比例下传至心室 QRS波可规则 也可 因比例不同而不规则
房率250~350次/分
房颤
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等的f波。 R-R绝对不规则。 房率>350次/min室率120~180次/min为快速
型房颤。
不纯性房扑
房扑和房颤同存
房率350~450次/分
代偿间歇不完全
房早未下传(阻滞性) 见P’波 无QRS 房早室内差异性传导 P’波伴畸形QRS
成对房早
二个房早同时发生
短阵房速
连续三个房早同时发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早连续发生持续30” 以上
多源房早
同一导联上发生二种不同形态的房早
房性紊乱节律
同一导联上发生三种不同形态的房早
房扑
正常心电图
PL1、L2、avF、V5直立 avR倒 P-QRS-T按顺序发生
各波的电压、宽度在正常范围
异常心电图诊断
窦速 率> 正常 窦缓 率< 正常 窦房结游走节律 同导联P波形态不同,PR长短不一 窦房阻滞 窦性节律有规律脱落 窦性停搏 无规律脱落
房早
提前发生的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心律失常的诊断
症状 听诊
无、胸闷、苍白、心悸、腹痛、晕厥等 心律 心率 心音强弱
心电图
病因
动态心电图
胸片 心超 电解质 ASO ESR CK-MB CTnI
CD4/CD8 甲状腺功能 电生理
儿童生理性心律失常类型
早搏 夜间 窦性
良性< 100次/ 24小时 出现Ⅰ度- Ⅱ 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结游走节律 窦缓 窦速(家族史) 永久性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干扰性房室分离
逸搏与逸搏心律
窦性节律慢 出现一个结性或室性搏动为逸搏,三个为逸 搏心律。
多见早搏后或干扰性房室分离时。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持续性、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多种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颤、房扑。 如室上速、房
儿童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 疗
正常心脏节律 解剖通路
窦房结一心房前、中、后结间 束一房室结一房室束 ( 房室结十
房室束称之为房室交界处 ) 一左
右束支一浦肯野氏纤维网一心 室肌。
心律失常定义
激动的起源 传递顺序
传导速度
心律失常的病因
心肌炎 心肌病 心瓣膜病 心包炎 心力衰竭 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完善 离子通道异常 机体内环境 发热 电解质 内分泌失衡 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 药物 机械刺激或损伤 心脏手术 心导管造影
室速伴QRS波形态连续变化节律不规则。 HR 160次/分,持续10个心动以上。 室速第一个早搏可有RonT现象。 围绕基线时而向下,时而向上。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加速的室性自搏心律)
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性心律HR 60~130次/min 可有窦性夺获及室性融合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房室交界性(结性)早搏
提前发生QRS波 形态正常。 可见逆P或无 PR≤0.10"或RP'<0.20 完全性代偿间期
房室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 成对结早 短阵结性心动过速
1个 2个 3个
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
30”
室性早搏
提前发生、宽大畸形的 QRS 波,其前无 P 波 或有与其无关的窦性P波。
代偿间期完全。 间位性室早 无代偿间歇(早搏插入二个窦性 之间)。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成对室早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1个 2个 3个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0”
多源室早
同一导联上发生二种不同形态的室早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两种室性QRS-T波形交替发生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性室速)
不完全性分离P 与 QRS部分有关
左束支传导阻滞
V5呈宽大的R型,R波错折或有小的q波。 ORS波宽≥0 . 10完全性,<0.10为不完全 性。
左前分支阻滞
左偏一30°~一90 °
L2 L3 aVF呈rS型 L1 aVL呈qR型
左后分支阻滞
右偏+120°
L2
L1
L3 aVF呈qR型
aVL呈rS型
右束支传导阻滞
V1呈rsR'型 ORS宽≥0.10’’完全性 <0.10’’ 不 全性
室内阻滞
QRS增宽≥0.10’’
分不清左或右束支阻滞图型
预激综合征
P-R间期缩短<0.10’’ QRS波增宽>0.09· ,有“Δ”波 (QRS波起 始部粗钝或切迹)。 P-J时间<0.24’’ ST-T改变 易室上速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P与QRS 呈 3:1以上 传导
或偶见窦性P波下传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P规则,R-R缓慢规则 P > QRS P 与 QRS无关
QRS时限正常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上 QRS宽
大畸形,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
干扰性房室分离
P-P规则,R-R规则 P < QRS P 与 QRS无关(P-R长短不一)
心室颤动
无基线小扭动波 HRl50—500次/分
快速性心律失常
房早—成对—短阵房速—房性阵速 多源—房性紊乱—房扑—房颤 结性—成对—短阵结速—结性阵速 室早—成对—短阵室速—室性阵速 多源—室性紊乱—室扑—室颤
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二度)
Ⅰ型 P-P间期逐渐缩短而后出现长的P-P 间期,周而复始。 Ⅱ型 长P-P间期小于最短P-P间期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