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6届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C(原文说孔子不放弃其政治伟业“靠的就是这种精神”;而题目中表述的对象是“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这种精神”则只是原因之一。
)2.D (A“也肯定了孔子……的精神”错。
B项“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强加因果关系。
C项“哀公同意出兵”错,从文意看,哀公其实也不许。
)3.A (B“仍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错,应为“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C“使各国的当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错,应为“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
D“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错,孔子行动“不预判结果,并非不计后果。
”)4. B由是:因此.....5. B6. D(孙登不是讥笑他,而是以啸声相交流)7.(1) 阮籍于是以有病为由推辞,躲在乡下。
一年多曹爽就被杀了。
人们佩服阮籍有远见。
(屏:躲。
诛:被杀。
句意1分)(2) 不过问世事。
虽然不再担任从给事中郎。
却经常在晋文帝府中作客。
宴会一定参加(去:离职,不再担任。
恒:常。
与:参加。
句意1分)(3) 阮籍的大嫂有一次回娘家探亲,阮籍和她见面送别。
有人讥笑他。
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设的吗?”(归宁:出嫁女儿回娘家探亲。
相:偏指一方,她。
句意1分)译文:阮籍相貌出众,志气远大,卓尔不群,率性而为,不受羁绊。
但是喜怒不形于色。
有时关起门来读书,几个月不出来。
有时登临山水,整日不记得回来。
博览群书,尤其钟爱《庄子》、《老子》。
嗜好喝酒。
会放声长啸。
擅长弹琴。
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忽然之间超然物外、旁若无人。
人们大多认为他痴。
只有族兄阮文业经常叹服他,认为胜过自己。
因此,大家都说阮籍与众不同。
到曹爽辅助皇帝统治,召阮籍做参军。
阮籍以有病为由推辞,躲在乡下。
一年多曹爽就被杀了。
人们佩服阮籍有远见。
宣帝做太傅的时候,任命阮籍做从事中郎。
到皇帝去世。
又做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最新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届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卷[答案].doc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命题人:四十九中审题人:武汉中学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
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
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
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
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
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
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
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
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
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试卷分析武汉市2017届新高三起点考试于9月8日——9日进行,其中语文考试已于8日9:00——11:30进行。
此次语文试卷的难度与今年的高考(1卷)相比,难度相对降低,在题型、分值方面与今年的全国卷一模一样。
以下我将从每个版块较为详细地对此次起点考试进行分析:一、一般论述文文章摘编自卢楚涵的《性灵文人砚》,按照以往的选材,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任选一种,本篇选材是偏向人文社科类,文章只要论述了我国古代砚台的作用演变以及凝聚在其中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文化中的特殊现象,很好地将“砚石之天然与文人之性灵逐渐融合成趣”。
从三个客观题来看,还是得注重文意的理解,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同时抓住细节。
第一、二题就是注重文题对照,把握住细节就可以得出答案。
第三题注重对文章相应段落文意的理解,难度不大。
综合来看,此次一般论述文的难度较低,在以后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的耐性和对文章有效信息提取的敏感度。
二、文言文阅读文段选材自《清史稿.阮元传》,仍然是考查人物传记,凸显对古代文学史学叙事技巧的理解和考查。
文段中人物关系并不复杂,叙述事件也相对集中,便于考生理解文意和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虽然文中有个别语句较难理解,但是学生可以理解大意,不影响做题。
题型考查相对没有大的变化。
(一)断句题。
还是重在理解大意,此次主要选择的是传主阮元在处理云南盐政弊病的片段,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依托四个选项可以得出答案D。
(二)文化常识题。
难度较大,B两项相对较很好判断,D项很难判断,但是错点设置价值不大,可排除该项设错点的可能性,A项重在理解“署理”二字的含义,依托教材所学,有临时担任、暂时代理的意思,同时下文有这样的句子“寻实授”,可排除A项,得出答案C,是“运送粮食”而不是“物资”。
(三)文意理解分析题。
难度适中,关注细节,即对“方督师宁波时……在文颖馆行走”这几句话的理解,而C项张冠李戴,受到弹劾和斥责,以及最后被撤职的人是阮元,而不是刘凤诰,所以答案选C。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一、(9分)1.(3分)D(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不属“霸道”)2.(3分)C(“厌恶和排斥”欠妥,原文为“望孟生畏”)3.(3分)C(“有严密的思想体系”在原文找不到依据,“毫无意义”不妥)二、(36分)(一)(19分)4.(3分)B5.(3分)A6.(3分)D(“愧疚”的原因是“未能去兵”)7.(10分)(1)(5分)尹公正于是把疑问全部提了出来,熊安生为他逐条阐发讲解,都能探究出这些问题的本源。
(译出大意给2分;“具”“演说”“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5分)一会儿,高祖驾临熊家,下令不用跪拜,(他)亲自拉着熊安生的手,引领熊安生和自己坐在一起。
(译出大意给2分;“俄而”“幸”“引”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二)(11分)8.(5分)“得”字表现了南郭寺空旷冷清的庭院,因为得到古树的点缀而有了生机和色彩;(2分)“传”字形象地写出了北流泉好像是有意惠及百姓,主动将清澈的泉水接力传送到全城。
(2分)“得”“传”二字朴中见奇,新颖别致,准确传神。
(1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6分)①诗人将复杂的情感融入到精心选择的景物之中,化景语为情思,通过写景来巧妙抒情。
②在前四句写景的基础上,作者将视线转向秋花危石,夕阳卧钟。
他看到秋花在危石下绽开,夕阳映照着废弃在地的古钟;古寺荒凉破败的场景,引发了诗人的伤己之感。
③诗人联想到自己饱经离乱,一生坎坷,而今老之将至,心中顿生悲凉忧伤之情,不由得发出“俯仰悲身世”的感叹。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6分)10.(6分)(1)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三、(25分)11.(25分)(1)(5分)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016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1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3分)( )十年前的冬天,一列南去的火车将我带到徽州。
火车刚进入皖南山区,我便感觉雪下得比平原地区要大,车窗外已是一片莹白。
远山脚下, ,一直浮在那里,久久不散。
山谷中的溪流并未结冻,似有隐约的水流声传来。
A .风雪好像把缕缕炊烟冻僵了B .炊烟缕缕,好像被风雪冻僵了C .炊烟缕缕,风雪好像把它冻僵了D .缕缕炊烟好像被风雷冻僵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力量,主要不在于体力,而是取决于心劲儿,也就是内心的力量强大,内心的力量强大了,才算是真正有力量。
B .在欧洲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曾有过中国大航海时代口在那个时代,中国是东西方之间海上贸易的发起者、主导者,打造了绵延数千公里的海上丝绸之路。
C .2015年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其控烟力度被认为是目前国试卷第2页,共13页内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接轨的一部地方性法规。
D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内涵十分丰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一个给力的厨师是怎样炼成的呢?就是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始起步,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用心揣摩,功夫到了,自然 ,烹制出各种美味佳肴。
②他舍弃过去 的办法,在新时代里按薪方式来制作《旋风九日》,同时坚持要让这部主旋律影片接受市场的检验。
2016期末试卷精选2016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元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
武昌区2016年高三元月调考语文参考答案1.A(“对于地方人文道德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错,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乡贤文化无疑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2.C(C项中“其审视评价的视角其实与一般文化别无两样”的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文中第四段说“评价乡贤文化应有切实的地方视角,以‘地方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来……”,由此可知,审视评价乡贤文化的视角与一般文化是有区别的。
)3.C(“如果文献流失、文物毁灭,乡贤文化自然就会随之消亡”的说法过于绝对,文中说“文献和文物使乡贤的道德精神‘看得见’,其实乡贤文化之所以产生影响,除‘目染’之外,还在于‘耳濡”’,由此可知,文献流失、文物毁灭只会让乡贤文化无法“看得见”,并不会使其消亡。
)4. D(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虚词、特殊句式等断句。
如,句中的“圣怒”“夫卖直者退”等词语,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5. D(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的官吏。
)6.B(“后来是袁公替他们辩解,从而洗清了冤屈”错,根据原文,是认为他们不过是狂放不羁的青年,没有其他事情。
后来经过两台官员审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事情才停止。
)7.(10分)(1)事情交付四郡处理,四郡的官员推举袁公执笔(处理此事),袁公依法书写供状为石昆玉洗雪冤屈,同僚们都十分害怕。
(译出大意给2分;“下”“秉笔”“雪”,每译对一处给1分)(2)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位御史都到内阁为这位御史求情,辅臣把皇帝的意思作为理由拒绝了。
(译出大意给2分;“诣”“以”“辞”,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袁公名可立,字礼卿,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苏州府推官)治理苏州,官员考察时以政绩第一上报朝廷,被召入西台(官署名)。
这时候皇上有些厌恶大臣频繁地议论朝政,朝廷动不动就以“卖直沽名”压制正当的言论。
袁可立直言上疏道:“近年来,大臣们的言论很多,言辞激烈直率,以致触怒了皇上,因此罢黜的官员不下一百人,而且都说是‘卖直沽名’。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第I卷(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①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
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
城市和乡村里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人文景观随着“旧城改造”和农村模仿城市的时尚建设不断消失。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
②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
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
各种“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问世。
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
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③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并不完全等同于对传统的汉文化的认同。
鲁迅、胡适等一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早已经看到了以“四书五经”等为载体的中国汉学典籍中的大量糟粕,所以才振臂呼唤引进“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博采众长,吸收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才创新而形成了绵延至令的中国新文化。
如果依旧拘泥于儒家典籍的故纸堆中,不知今天的中国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格局。
④当今的中华民族文化,应该是整合了56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当代中华文化应该有一个广采博纳的大气魄,我国各民族应该相互借鉴,互补共生。
而如果仅仅聚焦在一些汉学典籍和孔孟之学上,将它视为中华文化的全部,漠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汉族民间文化,那只会陷于抱残守缺的民粹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误区,不可能建构起中国56个民族都认同的文化意识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不可能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格局和气度。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9月起点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脑髓(suǐ)孱头(càn)蹩进(biè)兼收并蓄(xù)B.凝聚(níng)罪孽(niè)藩篱(lí)归根结蒂(dì)C.狩猎(shǒu)频繁(fán)载体(zài)大海捞针(lāo)D.赋予(yú)吞没(mò)推衍(yǎn)枯燥无味(zà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分量玩索锱铢必较自鸣得意B.洗炼烦燥眉眼颦蹙绿草如茵C.疏朗绵密遥思远怅风彩动人D.辩别飘零轻鸢剪掠居高临远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谁筑孤亭望瑶鹤,至今不见一归来。
”这诗写给过去还是现在?要问:为什么不见白鹤飞来呢?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
只是改变了不该改变的,这才。
A.不禁改变东西匪夷所思B.难免变迁事物难以想象C.不禁变迁事情不可思议D.难免改变对象难以琢磨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目前的测控通信网,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摸最庞大、技术最先进、可靠性更高的系统。
B.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进入准确预定轨道。
C.不管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可信程度颇受怀疑,但总体来说,它还是收集并提供了一批新旧富豪成长壮大的重要信息。
D.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汉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那就是“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雨果是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炮兽》节选自《九三年》。
湖北省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
试卷类型:A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6 4 14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l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章回小说的体裁惯例、叙事结构和美学典范在明代即已大备。
众所周知,在章回小说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尚不具备大型的长篇叙事虚构作品,这意味着明代作家没有现成的文学技巧和叙事结构可以借鉴。
在此关头.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艺术给了明代文人诸多启示和灵感。
而历史事实证明,明代丈人大多具有独特而典雅的建筑趣味。
在结构上,中国古代建筑与明清章回小说都体现了一种组合艺术的特点,它们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群”;而且,为了适应各种功能上的需要,它们还可以不断地重复这种组合而形成更大的结构性的“群”。
所以,从结构上来说,无论是作为“空间艺术”的中国古代建筑,还是作为“时间艺术”的明清章田小说,其实都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结构“单元”而进行多重组合的艺术。
从整体上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院落式”结构与明清章回小说的那种特殊的组合结构,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
为了满足人类对建筑空间的需求,经常需要扩大建筑规模,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建筑,其扩大规模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就是“量”的扩大,即以单座房屋为基础,在平面上以至高空中作最大限度的伸展。
西方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因此产生了以系列又高又大的建筑物,取得了巨大而变化丰富的建筑“体量”。
另一种就是“数”的增加,即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农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是采取这种方式,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座数极多的建筑群。
这种“组合式”院落建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不变,到清代的故宫,可谓达到了“组合式”院落建筑的顶峰。
与西方建筑在单一围合空间中扩大体量一样,西方长篇小说也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扩展篇幅;与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式”结构相对应的,则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所采用的“缀段性”结构,即小说由一段一段的故事连缀而成。
湖北省部分高中2016届高三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
湖北省部分高中2016届高三期中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15年11月12日9:00-11:30)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几千年来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涵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法律与政治是紧密纠缠的共生体,从未像西方社会那样在权利框架下充分剥离。
因此,通过对“父子一君臣”这一隐喻关系的不断自我确认,个体在家庭中的品行,变成了考察社会角色与政治素质的根本依据。
汉代选拔与培养官员的重要途径就是“举孝廉”,即二十万户中每年推举一位公认为孝顺父母、行为廉正者由朝廷直接任命为官吏。
这种以德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直到清代仍是吏治的重要方面。
显然,作为家庭伦理规范的“孝”,已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国家层面上“忠”的异质同构体。
多少功臣名将失宠后,往往以“不孝”之名获罪杀身。
“孝”在周代以前主要是指对逝去的先人进行祭祀与守制。
周以后随着儒家的兴起,侍奉活人的社会议题渐渐压倒了供奉逝者的宗教议题。
从现实利益上说,对逝者的守制与对老者的奉养,都要浪费大量劳动力,并不符合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
然而,这种“不经济”的行为却恰恰体现了文明的力量,即宣告一种基于“反哺”机制的群体关系的确立。
在个体意义上,孝敬父母本身必然包含着对晚辈生活“方便性”的牺牲。
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体高度独立,包括从家族和家庭依赖关系中的解放。
这使代际成员的长期共处失去强制性,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体系,最终切断了原有的“反哺”链条,于是出现越来越多失去回报的“空巢老人”。
由于时间上的快节奏和空间上的流动性,年轻人的自我认同更多来自社会角色尤其是职业角色,家庭日益远离作为国家缩影和权力纽带的含义。
这使“孝”作为一种崇高的政治话语迅速崩溃,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
将“孝”解释为功利性的交易似乎有“庸俗社会学”之嫌,因此有人试图寻求更自然的心理依据,把它归结为人类的某种普遍情感。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6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武昌区高三语文5月调考参考答案1.B(原文第二段“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之需要历史名人,在于其文化与精神的倡导者与追随者怎样发掘这些历史名人之底蕴并巧妙地与时代与社会相吻合”和第三段“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
有些历史名人是“恒温”性的”可以看出,而B项是强加因果,前后两句也没有因果关系。
)2.C(C项说“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在于其文化内质是属于人伦人性,还是其他范畴”错误,缩小范围,原文认为“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有些历史名人则有点骤冷骤热,……在于其文化内质是属于人伦人性等永恒性的还是其他非永恒性的范畴。
”)3.D(“造成了独特的名人文化现象”,根据原文信息应该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之需要历史名人”引起的;原因分析不当,原文是“历史名人实在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历史名人也有世态冷热”“以正面或反面或中性等词汇来界定历史名人,必然限制了审视历史名人的思维与视角”“由于各时代的对历史名人的解读之差异,对历史名人的扭曲也在所难免,因而对历史名人的误读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4.D(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如,句中的“皇太子监国”“刑部右侍郎”“太子”等专有名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正确断句应为“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
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
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5.A(A项“管理兵工建设及外交礼仪之事”一句有误,意为“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6.C(C项“张本建议将他的护卫军派到边镇”理解分析有误,据“本奉圣旨散其护卫军于边镇”可知, 张本奉命将他的护卫军分派到各个边镇。
)7.(1)回来后,他把军队政务长久衰落、奸邪之人通过纳贿架空户籍,拉来平民充实军伍的情况报告了皇上,皇上挑选廷臣多次出面,改正这些问题。
(译出大意给2分;“敝”“脱籍”“厘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皇上认为军士生活艰难,不让减,其他的交大臣们在廷上讨论。
2016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35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7日,全国25个省(区、市)已公布了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其中,上海以14153元排名榜首,甘肃增幅全国最高。
B .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C .昨天,中国驻尼泊尔使馆介绍,目前约有 2000多名中国游客已经平安回国,仍有400名中国游客在加德满都机场等待离开,更多人员正在从各地前往机场。
D .郑文丹说,“高姐”除了要掌握铁路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外,还要掌握英、日、法甚至手语等多语种,以方便为高铁旅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山盟乐队主唱呼斯楞单飞的消息被炒得 ,面对各种议论及误解,甚至是兄弟间的试卷第2页,共13页误解,呼斯楞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②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 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③ 在十字街头,望着眼前的一切心感渺茫,胜利、掌声、鲜花早已离我远去,我完全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找不到未来的路。
④爱过,笑过,恨过,终于一切随风飘去,零落成泥,然而,生前身后的空间, 着细腻的温情,淡淡飘香。
A .纷纷扬扬总算徜徉充溢 B .沸沸扬扬总算徘徊充溢 C .沸沸扬扬终于徘徊充斥 D .纷纷扬扬终于徜徉充斥第II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语文起点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6届高三语文起点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
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
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
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
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
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
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
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丢拼命。
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洲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湖北省武汉市2016届高三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世界上有过宗族性的血缘组织的民族不乏其例,但像中华早期文明社会中所见的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利同构的情形,却属罕见。
古代中华文明中,宗庙所在地成为聚落的中心,政治身份的世袭和宗主身份的传递相合,成为商、周文明社会国家的突出特点。
政治身份与宗法身份的合一,或政治身份依赖于宗法身份,发展出一种治家与治国融为一体的政治形态和传统。
中国古代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其基本特点就是宗法性社会。
这里所说的“宗法性社会”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并无褒贬之意,乃是指以亲属关系为其结构、以亲属关系的原理和准则调节社会的一种社会类型。
在宗法社会中,一切社会关系都家族化了,宗法关系即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即是宗法关系。
故政治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都依照宗法的亲属关系来规范。
这样一种社会,在性质上近于梁漱溟所说的“伦理本位的社会”。
伦理关系的特点是在伦理关系中有等差、有秩序,同时又有情义、有情分。
因此,在这种关系的社会中,主导的原则不是法律而是情义,重义务而不重权利。
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本位的社会是脱胎于古宗法社会而来,是不错的。
从早期中国文化的演进来看,夏、商、周的文化模式有所差别,但三代以来也发展着一种连续性的气质,这种气质以黄河中下游文化为总体背景,在历史进程中经由王朝对周边方国的统合力增强而逐渐形成。
而这种气质在西周开始定型,经过轴心时代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气质。
这种文化气质在周代集中表现为重孝、亲人、贵民、崇德。
重孝不仅体现为殷商时期繁盛的祖先祭祀,在周代礼乐文化中更强烈表现出对宗族成员的亲和情感,对人间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热爱,对家族家庭的义务和依赖。
这种强调家族向心性而被人类学家称为亲族连带的表现,都体现出古代中国人对自己和所处世界的一种价值态度。
从而,这种气质与那些重视来生和神界,视人世与人生为纯粹幻觉,追求超自然的满足的取向有很大不同,更倾向于积极的、社会性的、热忱而人道的价值取向。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新高三起点考试命题人:四十九中审题人:武汉中学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
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
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
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中。
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
在她内心深处,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
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
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
如舒亶《减字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5.9.8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
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
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
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
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
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
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
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丢拼命。
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洲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盂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A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
‘’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
“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
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
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
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
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制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
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
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将“王道”作为最高政治理想,他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孟子反对“霸道”,他借助诠释圣王的历史与业绩来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历史的走向。
C.“民本”是孟子政治思想体系的基础.而“君本”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政治传统的基础,二者之间尖锐对立,势同水火。
D.孟子认为“霸”就是‘‘以力服入”,其结果是“非心服”,如朱元璋废黜孟子祠、下令删节《孟子》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霸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一书虽然能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但因为对专制政治有很大的冲击力,后世不少帝王对孟子其人其书是厌恶和排斥的。
B.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主张,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C.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D.孟子认为,民心的向背直接关系到政权是否稳定,君主如果能够行仁政,就会得到臣民的拥护,从而赢得民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仁政”说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有严密的思想体系,但在当时‘普遍崇尚“霸道”的形势下,提出这样的学说是毫无意义的。
B.孟子把自己的“仁政”说托制于人们理想中的尧舜禹等圣王,既迎合了人们渴望理想政治的心理,也增强了自身学说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C.孟子追求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的“王道”理想,因此,他的言心言性与谈君谈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D。
孟子认为,仁爱基于善性,丽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如能将其不断扩充和推广,那么,“仁政”学说就能檀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
少好学,励精不倦。
初从陈达受《三传》,又从房虬受《周礼》,并通大义。
后事徐遵明,服膺历年。
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千余人。
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朱悟者,皆发明之。
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
时朝廷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宿疑踬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
天和三年齐蒲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耒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可汩其先后?但能留意,当为次第陈之。
”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成究其根本。
公正深所嗟服,还,具言之于高祖,高祖大钦重之。
及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
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
”俄而帝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
谓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
”安生曰:“黄帝尚有阪采之战,况陛下恭行天罚乎!”高祖又日:“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荧。
”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
”高祖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笏及九环金带,自余什物祢是。
又诏所司给安车驷马,令随驾入朝,并敷所在供给。
至京,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
寻致仕,卒于家。
.(节选自《周书·熊安生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丽骤问之/B.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c.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末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D.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两骤问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尹公正对熊安生渊博的学识深为叹服,他从北齐回到北周后,向高祖详细报告了熊安生的情况,高祖对熊安生大为钦佩推重。
B.北周高祖尊儒重道,对没有早一点离开战场来看望熊安生感到很愧疚,熊安生认为即便是黄帝也会忙于战事,更何况高祖是在替天行遘。
C.熊安生年少时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起初跟随陈达学习“春秋三传”,又跟着房虬学习《周礼》;后来师从徐遵明,潜心学习了好些年。
D.北周朝廷推行《周礼》的学说,公卿以下官员多研习《周礼》,但积累下来了几十个没有弄懂的疑难问题,一时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公正于是具阍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
'(5分)(2)俄而帝幸其第,诏不昕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秦州杂诗(十二)杜甫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8.前人认为这首诗颔联中的“得”“传”:字用得“新奇”,请作简要赏析。
(5分)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此时为什么会产生“俯仰悲身世”的感触。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l)苟子在《劝学》中强调积累非常重要,人如果能积善成德,就能达到“,”的境界。
(2)李白《蜀遭难》中盼“,”两句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为人类开发山川的活动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来表现溪流弯弯曲曲,时隐时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对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尽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到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分)长发短缨田洪波21岁的孙凤英加入抗联队伍那会儿,一条麻花似的大辫子长至腰间,油旺旺,黑亮亮的。
她原是宣传小分队的成员,随着战事吃紧就混编到四支队来了。
对此孙凤英相当得意:俺也是抗联正规军了!的确,正规军的孙凤英有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