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高考真题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15红对勾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

2015红对勾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5

课时作业1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显性,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F1出现黄圆、绿圆、黄皱、绿皱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3311,推知其亲代杂交组合的基因型是()A.YyRr×yyRr B.YyRR×yyRrC.YYRr×yyRR D.YYRr×yyRr解析:F1中有四种表现型,黄绿=(3+1)(3+1),所以这对组合为Yy与yy,符合测交结果;圆皱=(3+3)(1+1)=31,这对组合为Rr与Rr,符合杂合子自交的结果。

满足上述条件的组合为YyRr×yyRr。

答案:A2.(2015·广东汕头模拟)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受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

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为()A.2/10 B.7/10C.2/9 D.7/9解析:这是一道很难的试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首先由题意确定大穗不抗病是显性性状。

所以作为亲本的大穗抗病小麦的基因型为1/3AAbb和2/3Aabb,自交后代F1中大穗抗病的为1/2AAbb和1/3Aabb。

在大穗抗病中,AAbb和Aabb分别占3/5、2/5。

再进行自交,F2中大穗抗病的为7/10AAbb和1/5Aabb,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7/10÷(7/10+1/5)=7/9。

答案:D3.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如以基因型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的表现型为()A.全是灰种皮黄子叶B.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C.全是白种皮黄子叶D.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解析:基因型为ggyy的豌豆为母本,与基因型GgYy的豌豆杂交,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种皮为母本的体细胞,子叶为杂交后代胚的一部分,出现黄、绿两种类型。

2015红对勾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2015红对勾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课时作业4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广州调研)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酸、酶、果糖、脂肪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C.磷脂参与构成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D.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解析:果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ATP中的“T”代表三个,即ATP含有三个磷酸基团;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不含磷脂。

答案:D2.(2015·西城区质检)下列关于细胞内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水解后的产物均不具有还原性B.麦芽糖是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C.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单糖D.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解析:蔗糖水解后的产物果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脱氧核糖是构成DNA的成分之一,DNA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能提供能量。

答案:C3.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质的糖类物质分别是()A.核糖、葡萄糖、糖原B.脱氧核糖、核糖、纤维素C.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D.脱氧核糖、葡萄糖、淀粉解析:此题考查动植物细胞中糖的种类,解题关键是记住动、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糖。

核糖是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内。

脱氧核糖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动植物细胞的细胞核内。

作为主要能源物质的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先分解成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

糖原存在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纤维素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答案:A4.(2015·广东佛山质检)有关细胞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元素C、H、O、N的物质是核酸、酶、果糖、脂肪B.花生种子中没有蛋白质,只有脂肪,故用来作为检测脂肪的材料C.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D.对蛋白质的检测可用斐林试剂,且要现配现用解析: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试题,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和检测方法,含有C、H、O、N元素的物质是核酸和酶,果糖和脂肪只含C、H、O。

【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名师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名师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K/2值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 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 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 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 值处(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三、1“J”型曲线。理想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 后的一段时间内。
2种群增长率不变。无K值。
研考点·破疑难 02
考点高频聚焦 核心响鼓重敲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图解:
(2)分析: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 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迁入率高时,种群数 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而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 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顶角,位于其线上的和顶角上的都要计数。
二、1.“J”型 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无敌害 2以 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2.“S”型 1空间、食物、敌害 2环境容纳量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2人工控制 种群数量,想一想 提示:若不适应环 境,则可能会灭亡;若适应新环境,在开始一段时间种群 密度类似于“J”型增长.但最终呈“S”型增长。
注: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程度(Ⅰ和Ⅱ标出)的含义: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 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运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 推理和评价。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课件:选1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课件:选1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进入导航
)
选修部分 选修1·专题2
系列丛书
2.无菌技术[连线]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选修部分 选修1·专题2
系列丛书
3.纯化大肠杆菌[填空] (1)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流程: 计算 → → 溶化 →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选修部分 选修1·专题2
系列丛书
(2)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①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 ________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 的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 ________,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 培养基的表面。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选修部分 选修1·专题2
系列丛书
解析:(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 需将浸出液进行稀释处理。(2)从物理性质方面来看,题图 中的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方面来看,该培养基 属于选择培养基。该除草剂为含氮有机化合物,降解该除 草剂的细菌可以以除草剂为氮源。故该培养基中除加入除 草剂外,不能再含有其他氮源,以选择出能降解该除草剂 的细菌。(3)在以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不能降 解该除草剂的细菌(除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外)是不能生长 的。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选修部分 选修1·专题2
系列丛书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 出液进行________处理。 (2)要在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出目的菌,从 物理性质、用途方面来看,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课件:3.4.1-2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课件:3.4.1-2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3·第4章·第1、2节
系列丛书
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重捕 32 36 32 4 14 18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 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3·第4章·第1、2节
系列丛书
(2)根据上图分析,将各年龄组成类型、特点及种群密 度的变化趋势用线连起来。
(3)性别比例:种群中________数目的比例。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3·第4章·第1、2节
系列丛书
4.种群特征 ①均匀分布 ④出生率、死亡率 ⑥年龄组成 ②种群密度 ⑤集群分布 ⑦性别比例 ③随机分布
系列丛书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或迁入或迁出的个 体数目占________的比率。 (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________的重要因素。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3·第4章·第1、2节
系列丛书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写出上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3·第4章·第1、2节
系列丛书
2.B图为________曲线 (1)产生原因:受环境条件如________的制约。 (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 ________(K值)后,将停止增长。

【优化方案 人教】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2第四章第1、2节

【优化方案 人教】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2第四章第1、2节
目录
知能演练•强化闯关
目录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目录
目录
【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掌握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基因表达的区别,同时要分辨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 解。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转录完成 后,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才开始翻 译,故D项错误;由图示知,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 细胞内正在发生转录,转录还未完毕,mRNA就开始与 多个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故该细胞应为原核细胞,C 项正确、A项错误;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 动,从而合成肽链,B项错误。
目录
例1 (2012·高考安徽卷)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 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
目录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 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 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 信息的翻译
目录
跟踪训练 (2013·衡阳六校联考)如图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模拟 实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目录
A.若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B.若X是DNA,Y含有U,则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脱氧核苷酸 D.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必须加入DNA酶 解析:选A。若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发生的是翻译过 程,因此,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故A正确;若X是DNA,Y含 有U,Y为RNA,则管内发生的是转录过程,不需要加入逆转 录酶,需要加入RNA聚合酶等,故B错误;若X是tRNA,Y是 多肽,则管内发生的是翻译过程,不需要加入脱氧核苷酸,故 C错误;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发生的是逆转录 过程,需要加入逆转录酶,而不是DNA酶,故D错误。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4章 基因的表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4章 基因的表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⑤图示中 4 个核糖体合成的 4 条多肽链因为模板 mRNA 相同而相同。 (4)DNA(基因)、mRNA 中碱基与肽链中氨基酸个数关 系图解:
翻译过程中,mRNA 中每 3 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所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时, 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的氨 基酸数目是 mRNA 中碱基数目的 1/3, 是 DNA(基因)中碱基 数目的 1/6。
(2)间接途径: 控制 控制 控制 ①机理:基因――→酶的合成――→ 细胞代谢――→ 生 物性状。 ②实例: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1)一般而言,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2)生物体的一种性状有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如玉米 叶绿素的形成至少与 50 多个不同基因有关。
【答案】
(1)转录 酶 tRNA ATP
(2)[⑤]核糖体 (3)密码子 (4)A、D
tRNA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中心法则图解及解读
(1)细胞生物及噬菌体等 DNA 病毒的中心法则:
(2)烟草花叶病毒等大部分 RNA 病毒的中心法则:
(3)HIV 等逆转录病毒的中心法则:
2.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 (1)直接途径: 控制 控制 ①机理:基因――→蛋白质结构――→生物体性状。 ②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的病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 识。真核细胞中,在细胞核中发生转录形成 mRNA,mRNA 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原核细胞内,转录 还未结束,核糖体便可结合在 mRNA 上进行肽链的合成, 即转录还未结束便可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图示信息显示, 转录还没有完成,多个核糖体已结合到 mRNA 分子上,说 明该细胞为原核细胞。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课件:3.4.3-4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课件:3.4.3-4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3·第4章·第3、4节
系列丛书
忆教材〃溯本源 01
回顾主干知识 打牢备考基础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3·第4章·第3、4节
系列丛书
群落的结构
1.群落及物种组成 (1)群落概念要点: ①_____________;②一定区域;③_____________。 (2)群落的物种组成: ①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数目的多少。 ③两种统计方法:________和目测估计法。
[信息解读] (1)图1表示互利共生。在关系上表现为相互依赖,彼 此有利,分开后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生存;在数量上表现为 “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2)图2、3表示竞争关系。数量上表现出“你死我活” 的非同步性变化。若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竞争结果 如图2;若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竞争结果如图3所 示。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3·第4章·第3、4节
系列丛书
(3)相对稳定阶段: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 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 复杂,层次多。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3·第4章·第3、4节
系列丛书
4.群落演替的结果
高三总复习 · 人教版 · 生物
进入导航
必修部分 必修3·第4章·第3、4节
系列丛书
(1)联系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2)联系生态系统: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生 态系统还包括群落中的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 (3)联系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群落属于生命系统的结 构层次之一。

必修3-4-1.2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必修3-4-1.2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种群的概念
校园里长势相同的垂柳属于一个种群 ( ×) 所有鲤鱼属于一个种群(× )。
生物百花园
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二、种群的特征 (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下列属于种群密度的是( D)
B、一亩水稻的产量。 C、每平方米草地杂草的数量。 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 ___________________ 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 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1:1:1 ,由 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保持稳定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 强、活动范围广的 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___________________ 。
【感悟高考】
【2015 新 课 标 卷 Ⅰ】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 某 研 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 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个体数 0+ 1+ 2+ 3+ 4+ 5+ 6+ 7+ 8+ 70 69 62 63 72 64 9+ 55 10+ 11+ 42 39 ≥12 264 92 187 121
二、种群的特征 (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高考真题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高考真题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结构高考真题练习一、选择题1.(2012·浙江卷)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解析:此题考查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

由植物、旅鼠及其天敌形成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此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正确;三种生物都生存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都存在环境容纳量(K值),并且种群数量都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正确;旅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食物和天敌的变化引起的,C正确;在这三种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中,捕食者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引起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错误。

答案:D2.(2012·海南卷)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

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

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

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

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

答案:B3.(2010·全国Ⅱ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时作业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1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解析:两性生殖细胞成熟以后,精子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在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精子和卵细胞,但不是各占一半。

因为精细胞在变形为精子过程中大部分细胞质都丢弃了,细胞质里也有遗传物质,因此受精卵中遗传物质大部分来自卵细胞。

答案:A2.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相比( )A.基因型相同B.染色体组数相同C.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D.DNA数目相同解析:对于二倍体生物来说,有丝分裂中期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为2N,DNA数为4N,同源染色体数为N对,基因型为AAaaBBb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DNA数为2N,基因型为AABB或AAbb 或aabb或aaBB。

答案:B3.若观察到一个动物细胞中正处于染色体两两配对。

你认为正确的判断是( )A.这个细胞可能来自肝脏B.此时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染色单体C.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均为体细胞的二倍D.染色单体的形成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解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此时由于复制的每一条染色体都含有2条染色单体,但是染色体的数量没有改变。

此时的细胞是初级性母细胞,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那时的细胞是次级性母细胞。

答案:B4.(2014·广东珠海质检)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是(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也会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例如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化;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完整word版)【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章走近细胞高考真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完整word版)【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章走近细胞高考真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章走近细胞高考真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2013·江苏卷)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C.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标志重捕法、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孟德尔杂交实验等相关知识。

细胞学说从生物体组成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标志重捕法是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若超出此范围或因实验的偶然性出现了不同结果,这些结果不能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

答案:A2.(2013·广东理综)下表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双选)( )选项细胞细胞壁光合作用染色质细胞全能性A 蓝藻细胞有有有无B 洋葱根尖细胞有无有有C 兔成熟红细胞无无有有D 蛙受精卵无无有有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质,A项错误;洋葱属于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洋葱根尖细胞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核中有染色质,在离体情况下,洋葱根尖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B项正确;兔是哺乳动物,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兔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染色质,不能表现细胞全能性,C 项错误;蛙是动物,其受精卵无细胞壁,细胞质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受精卵能发育成完整个体,具有很高的全能性,D项正确。

答案:BD3.(2012·北京卷)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综合测试(六)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综合测试(六)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综合测试(六)新人教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等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D.在白化病家族中,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白化病的遗传方式解析: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白化病的遗传方式,可在白化病家族中根据遗传规律进行分析。

答案:D2.2009·山东卷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解析:根据曲线a,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存活率逐渐减小,说明种群中个体数量越少,越有利于生存,因此a代表的种群营养级较高,个体数少,但个体一般体型较大;同时也说明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种群密度超过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种内斗争逐渐加剧,因此d 点时并非最剧烈。

D项中“竞争”一词也有误,竞争指的是种间关系,而本题强调种内关系。

答案:D3.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D.根据“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N t=N0·λt,可推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乙图表示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识图能力。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1+2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随堂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1+2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随堂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

【状元之路】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1+2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随堂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1.[2012·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据图可知,不同月份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其中4至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种群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C两项正确;天敌迁入后,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的密度产生影响。

D项错误。

答案:D2.[2012·海南卷]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解析:用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A正确,B错误;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正确;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正确。

答案:B3.[2011·北京卷]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解析:给海龟安装示踪器可调查其洄游的路线,故A项符合;给大雁佩戴标志环可调查其迁徙的路线,故B项符合;岩礁上的贝类活动能力比较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关系,故C项符合;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即有多少种生物。

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综合测试(一)新人教版

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阶段综合测试(一)新人教版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阶段综合测试(一)新人教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糖类和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下列关于糖类和蛋白质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因此,糖类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 x H2n O nB.有些糖类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C.淀粉和纤维素在植物体内都存在,它们的功能不同,但组成它们的单体相同D.具有催化作用的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解析: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数与氧原子数之比为2:1,因此,这些糖类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C x H2n O n,但并不是所有糖类的分子式都可表示为C x H2n O n,例如脱氧核糖的分子式为C5H10O4;糖蛋白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淀粉和纤维素在植物体内都存在,组成它们的单体相同,都是葡萄糖,但淀粉和纤维素在植物体内的功能不相同。

答案:A2.生物体都是由各种化合物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下列关于其组成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可以不同B.细胞是由这些化合物构成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在细胞内,每一种化合物都有其重要且独特的生理功能D.每一种化合物必不可缺的组成元素就是C、H、O、N四种元素解析:C、H、O、N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元素,但并非每种化合物都包含这四种元素,如H2O。

答案:D3.2014·某某某某一调下列关于组成生命的化学物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碳是生物体的核心元素,它总在每种物质结构的中央B.分解脂肪比分解等量糖类物质,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C.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结构通式如下图D.多糖、蛋白质、核酸等形成过程中要脱去一些水分子解析:碳元素是生物体的核心元素,是因为它能通过碳链或碳环形成生物大分子,A所述错误。

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高考真题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高考真题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高考真题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3·课标Ⅰ卷)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动物感染HIV的相关知识,其中涉及HIV遗传信息的传递、体液免疫以及HIV对实验药物的敏感度等问题。

由图甲可知,HIV的RNA→DNA应为逆转录过程;由图乙可知,HIV感染实验动物后出现了抗HIV抗体含量的上升,说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由图丙可知,加入实验药物a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加入的实验药物a抑制了HIV的增殖,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由图丁可知,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的浓度仍上升,说明HIV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

答案:D2.(2013·课标Ⅱ卷)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类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 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答案:A3.(2013·某某基本能力)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

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B.感染病菌后发烧或发炎不属于免疫反应C.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防御功能由后天获得D.免疫系统不会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接种疫苗不会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感染病菌后的发炎现象是机体免疫的一种表现,B错误;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生来就具有的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衰老或异常的细胞,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D错误。

【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1种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红对勾】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4-1种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把握新考情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种群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 3. “J”型曲线和 “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及特征 4. “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
把握新考情 5.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 6.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及影响条件 7.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8.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探究
第 1、 2节
必修3
第4 章
种群和群落
目标了然于胸,让讲台见证您的高瞻远瞩
关注新考纲 一、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关注新考纲 二、实验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6.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7.探究水族箱 (或鱼缸 )中群落的演替
(3)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 对农林害虫的 ________,渔业上 ________等都具有重要 意义。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 _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 ______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 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增长型:种群数量越来越 稳定型: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保持 衰退型:种群数量越来越 5.性别比例:种群中 ________数目的比例。
跟踪训练 2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 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 通常采用样方法
自我校对:1.1空间条件 2 Nt=N0λt 3连续增长 2. 1环境条件 2停止增长 相对稳定 3.波动 稳定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寻 本 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 础 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对勾】2015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高考真题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3·课标Ⅰ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 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 2C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 .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标志重捕法以及食物链营养级与所含能量关系等相关知识。

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下降;设该农场黑线姬鼠总数量约为x ,则x 100=2802,x =14 000只,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 000140=100只/hm 2;群落的丰富度强调的是物种的数目,而不是种群密度;食物链中的营养等级越高,该营养级所含能量越少。

答案:C2.(2013·浙江理综)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A 选项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一雌一雄婚配制的动物,生殖期雌雄比越接近,婚配成功率越高,出生率会越高;推迟某动物的性成熟,则出生率会降低;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答案:B3.(2012·海南卷)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

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随机取样,这样可避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A正确。

②各个生长期的个体都要统计。

B错误。

③要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D正确。

根据样方法获得的数据可以对该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

答案:B4.(2011·浙江卷)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解析:由表中数据转化成存活曲线图,横坐标应为年龄,纵坐标应为存活数,画出存活曲线可看出刚开始曲线下降较快,之后曲线下降较慢,然后下降逐渐变快最后与横轴相交,所以存活曲线呈凸型。

答案:B5.(2011·重庆卷)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解析: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不定向的,环境(黑暗)只能选择变异,不能引发变异;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因素除种群密度外,还有水体溶解氧、食物数量等生态因素;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盲鱼作为进化研究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C6.(2011·海南卷)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为酒精和CO2,两者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运到细胞外。

答案:B7.(2010·山东卷)如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不利于对有害动物的控制,A错误;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B错误;K/2时捕捞得到的不是最大日捕获量,得到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时,D错误;根据该图可以估算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实际生产,C正确。

答案:C8.(2010·浙江卷)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即“S”型曲线及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及应用知识能力。

从图示分析,该坐标图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纵坐标为种群个体数量。

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数量将增加,但应该也在K 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B正确;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食物、天敌等因素相关,所以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C正确;年龄结构变动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也应该在K值附近波动,D正确;若a点时环境因素变化,食物量不变,a点以后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波动,但仍按“S”型曲线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而已,A错误。

答案:A二、非选择题9.(2013·山东理综)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

根据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m2。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图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

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解析:本题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综合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

(1)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利用样方法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是取平均值,即(15+18+15+19+15+14)÷6=16只/m2。

(2)一般情况下,作物的价值应大于防治成本,故可判断曲线Ⅰ表示防治成本;两曲线的差值越大则收益越大。

(3)稻田中引入鸭属于生物防治,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鸭的粪便经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成为无机物后被水稻吸收利用,从而促进水稻生长。

答案:(1)随机取样16(2)Ⅰ B(3)农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无机物10.(2013·重庆理综)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________;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________;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________。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______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解析: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上升;由曲线图可知b→c,物种③为优势物种,物种①因不能耐受弱光而逐渐消失,而物种②因能耐受弱光所以其种群密度降低到相对稳定;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乔木将占主导地位。

(2)该坡地经治理后,在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加了对大气中CO2的固定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产出。

答案:(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2)碳元素(CO2)11.(2012·新课标全国卷)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

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

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

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_____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

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

若丙组平均时间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概念的理解及实验探究能力。

(1)该草原上全部的鹿(包括雌、雄鹿)属于同一种群。

(2)一定自然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组成群落。

(3)该实验以项圈和棍棒分别代表雌、雄鹿,以抛出的物体种类组成为自变量,以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为因变量,探究“鹿角效应”假说的正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