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课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地域文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保 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满足人们的 需求。
02
中国地域文化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华北地区
总结词
华北地区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文化遗产。
详细描述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这 些地区拥有众多的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长城 等,同时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京剧、剪纸 、泥人等。
华东地区
总结词
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美丽的海滨风光和丰富的水乡文化 。
详细描述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省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许多著名 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如外滩、西湖、黄山等,同时还有独特的海滨文化和传 统手工艺,如海派剪纸、苏绣等。
《地域文化》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地域文化概述 • 中国地域文化 • 地域文化的形成因素 • 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目录
CONTENTS
01
地域文化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与特点
华南地区
总结词
华南地区是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
详细描述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岛等地区,这些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如珠江夜游、桂林山水等,同时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广东舞狮、广西壮族的歌圩 等。
中国地域文化
一、何谓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应当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 史为主线,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 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
从空间上看,在大范围讲有其独立性; 在小范围讲有其主导性。从时间上看,在 历史发展上有其持续性。
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 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 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服装——棉、皮 饮食——杂粮 民居——泥草房、泥瓦房(火坑、火墙) 文学艺术——二人转
2、中国十个地域文化区 ②暖温带 半湿润区
人文特征:儒家文化 文化景观:民族——汉族等
服装——棉装 饮食——面食 民居——四合院 文学艺术——京剧、评剧
SUCCESS
二、造就我国地域文化的 主要原因
1.自然环境的差异 2. 移民 3. 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的影响 4. 民族 5. 外来文化的影响 6. 宗教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 敦煌学 藏学 徽学
三、中国十个地域文化区
东北黑土地域文化——黑、吉、辽 自然特征:温带季风气候
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中温带、寒温带 湿润、半湿润区 山环水绕、平原面积大 土壤肥沃——黑土 人文特征:幽默和泼辣 文化景观:民族——汉族、满族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人文特征:多民族文化
文化景观:民族——苗族、土家族、黎族等 服装——鲜艳的民族服饰 饮食——烟、酒、茶在全国享有盛名 民居——傣族竹楼、侗族鼓楼 文学艺术——泼水节、三月节 民族舞蹈
2、中国十个地域文化区 ⑨江南水乡文化——苏、浙、沪、赣、鄂、湘等
自然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 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水乡之地
2、中国十个地域文化区 ⑦四川盆地文化——川、渝
自然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 湿润地区、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地域文化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地域文化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特定地区内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可以涵盖现实生活中的方言、饮食、服装、建筑、艺术、习俗、信仰等各个方面。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
地域文化是地方特色的集合,它是在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融合中沉淀而成的。
地域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和艺术表现。
在中国这个拥有丰富地域文化的国家里,地域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性显得尤为突出。
以中国南方和北方的饮食文化为例,南方人喜食米饭和米面制品,口味偏甜,而北方人则以面食和五谷杂粮为主食,口味偏咸、辣;南方人喜欢吃米酒、米醋,北方人则喜欢喝白酒。
这些饮食差异既来源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也体现了当地民众的饮食习惯和品味偏好。
地域文化还可以通过建筑风格来展现。
例如,中国南方水乡的传统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灵活、精巧,富有浓厚的江南风情;而中国北方建筑则以砖木结构为主,庄重稳重,体现了北方人的豪放和坚毅。
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不仅反映了地域性的气候、环境和木材资源差异,也表达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情感。
地域文化还可以在民俗习惯和传统节日中找到。
例如,中国北方冬至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团圆和美满;而中国南方冬至则有吃汤圆的习俗,象征着团圆和甜蜜。
这些习俗和节日既与地域的农耕和气候背景有关,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
它是各地人民生活方式和智慧传承的结晶,也是推动地域发展和交流的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得到了空前的便利,人们有更多机会去了解和感受其他地区的文化魅力。
总之,地域文化是一种特定地区内形成的文化特征,它涵盖了语言、食物、建筑、艺术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背景。
地域文化的名词解释
地域文化的名词解释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形成的、具有一定连续性和特色的文化群体所共有的文化特征。
它是地理因素、历史传承以及地域特色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地方特有的文化表达方式。
地域文化通常包括语言、习惯、信仰、音乐、风俗、节日等多个方面,既是地方人们与生俱来的内在认同,也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窗口。
一、地理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理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各地的人们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上存在着独特的差异。
例如,山区地区的居民因地理条件的限制,发展出独特的耕作方式和山地文化,如南方的梯田文化和北方的露天烧土斗田文化。
而沿海地区由于海洋资源的丰富,形成了独特的渔耕文化。
地理环境还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表达。
如藏区的藏式建筑以寺庙、宫殿为主,其特色在于布局严谨、色彩鲜艳,彰显着藏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二、历史传承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历史传承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对地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的传承和演变使得地域文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以中国西安为例,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东起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丝绸之路的沿线贸易往来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和融合,影响了西安独特的地域文化。
西安的历史建筑、艺术品和文学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古代特色。
三、地域特色对地域文化的塑造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地域文化。
地域特色包括气候、地形、民族风情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风格。
例如,阿拉伯地区是沙漠地带,在沙漠环境下,阿拉伯人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文化。
这种文化在建筑、服装、美食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达。
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传统地域文化可以通过教育、传统节日、口述传承等方式得以保留和发展。
同时,新的环境和外部文化输入也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例如,中国的春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都有许多地方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地域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
地域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地域文化常识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知识,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如地理特点、民俗风情、历史沿革等方面。
在高考中,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地域文化常识可以增加答题的准确性和广度。
以下是一些地域文化常识的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1. 江苏苏州的园林艺术江苏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而园林艺术则是苏州文化的瑰宝之一。
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园林建筑技艺和独特的设计理念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宅园、山水园林、寺院园林和文化园林。
晋、唐、宋时期是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其后的明、清时期也有不少优秀的园林建设。
2. 山东曲阜与孔庙孔府山东曲阜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国文化发源地”之称。
曲阜的核心景区是孔庙孔府,它是纪念孔子的建筑群,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代孔庙孔府。
孔庙孔府集中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行礼仪式和古代建筑的特点,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建筑群。
3. 广东岭南文化的代表——广府文化广府文化,指的是广东省粤东地区的岭南文化,岭南文化又称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是以广府话为代表的文化,它是岭南地区的主要文化流派之一。
广府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包括粤剧、岭南画派和陶瓷艺术等。
4. 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西安是我国古代首都,是兵马俑的故乡,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著名的历史遗迹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明城墙等。
此外,西安还是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吸引了众多外国使节和学者前来交流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5. 四川成都的文化特色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成都的特色文化有很多方面,例如蜀文化、巴蜀文化、成都话等。
成都是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此外,成都还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如火锅、川菜而闻名于世。
6. 上海的文化多样性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一个文化交汇的都市。
地域文化:讲述各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
地域文化:讲述各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
一、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1.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各地区人民在生产生活、建筑风格、服饰饮食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2.历史发展的积淀:各地历史沿革、民族迁徙、文化交流等历史事件的积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
3.传统节日的庆祝: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地根据地域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传承地域文化。
4.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剧、评剧、川剧等,以及各地的民间工艺、传统手艺等,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地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1.地区间的文化交流:随着人员流动和信息传播,各地域文化得以互相交流、借鉴、融合,使得地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2.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地域文化逐渐消失,同时也有新的地域文化不断诞生。
3.地域文化融合的案例:如各地美食、旅游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跨地域的文化活动等,都是地域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体现。
三、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1.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传承人培养等措施,加强对地域文化的保护。
2.地域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培育文化产业,推动地域经济发展。
3.地域文化旅游: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
4.地域文化教育:将地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结:地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独特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为我国文化多样性增色添彩。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推动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地域文化在保护和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大地域文化
五大地域文化一、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全称,也就是现在山东省地域内的文化。
现代的山东省,先秦时代,是齐国和鲁国两个国家的地域,汉代以后统一为山东。
齐鲁文化是我国最繁荣的文化,春秋时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系统,而东临海滨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的土著文化(东夷文化),两种古老的文化存在差异。
相对地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尚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
汉代以后实现了文化融合。
二、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风俗略同的地区。
它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同。
它西部毗连西藏和云南、贵州;西北部与青海相接,北部与陕西、甘肃为邻,东连湖北、湖南。
巴蜀文化以农耕文化、茶文化、蜀汉文化、戏剧文化、雕版文化等为主要内容。
雕版,古书上有“宋时蜀刻甲天下”的记载;茶,《神农本草》这本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四川的盖碗茶小有名气。
三、荆楚文化: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是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域,又特别是湖北。
荆楚文化有八大特点:一是炎帝的神农文化;二楚国的历史文化,如青铜铸造、丝织刺锈,还有哲学、辞赋(楚辞)、音乐、舞蹈等;三是秦汉文化,如赤壁赋、隆中对等;四是清江巴土文化,如土家人的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独居一格;五是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的资源。
如武当山是道教名山。
六是长江三峡文化,长江的巫峡、瞿塘峡、西陵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
七是江城武汉文化。
武汉是中国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大都市和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河(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
八是现代革命文化。
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近代的“二·七”大罢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活动都发生在这里。
第2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 2.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形成的影响 3.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素养阐释
1.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 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2.结合城乡景观实例,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和区域认知能力 3.通过案例了解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 协调观
欧洲 意大利 城市 的威尼 建筑 斯
“水 城”
住宅凌架在水面 之上,商业建筑 多直面运河,建 筑材料以耐水的 石材为主
体现
例证 特色 原因
风景图片
城乡传统建 筑、历史街区 及民间文化 艺术
广东、 福建、 海南
骑 楼
湿热多雨的 自然环境下, 我国南方的 地域文化
北京的地域文化特点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面和西面背靠群山,地势险 峻,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曾经是元、明、清历代封建王朝 的都城,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很多,是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故宫建筑群、八达岭长城、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等建 筑,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一座集历史、现代风格于 一身的现代化城市。
三、案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1.分布:主要分布在闽西山区,大多为客家人所建。 2.特点。 (1)土楼是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 性等特点。 (2)土楼体现了迁徙文化的特征。作为外来移民,客家人只 得在山区建造房舍;从建筑景观看,土楼保留了汉族大院屋型 民居建筑景观特色,建筑造型以圆形、方形最为常见。
结合材料探究: (1)地坑院建造地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提示:地势相对平坦,年降水量少,土壤直立性强,地下水位低。 (2)分析近年来地坑院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 提示:地坑院光线昏暗,夏季潮湿,居住条件差;外出务工、定 居人口增多,地坑院被废弃,年久失修塌陷;砖瓦结构房屋不断 替代地坑院;人口增长,为缓解耕地短缺,填埋地坑院,退宅还 耕等。
地域文化知识-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地域文化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地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域内的文化特色和传统,在不同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独特的文化形态。
地域文化包括语言、习俗、传统、美食、宗教信仰、建筑风格、服饰等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各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体现。
通过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感,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理解,丰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本文将从地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三个方面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唤起人们对地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以及推动地域文化传承工作的进行。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介绍本文的构成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目的,介绍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阐述本文的结构。
正文部分将包括地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的详细阐述。
结论部分将总结地域文化的价值,探讨地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并分享个人对地域文化的态度。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地域文化知识的相关内容,深入理解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和介绍地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地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旨在让读者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同时,通过个人对地域文化的态度的讨论,鼓励读者对地域文化保持尊重和关注,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唤起人们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并提升对地域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正文2.1 地域文化的定义地域文化的定义是指特定地区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和特色。
这种文化由当地的民俗、风俗、语言、宗教、传统和习俗等因素构成,是特定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
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
名词解释
1、 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先秦时期少数民族在河套地区活动的时期。这一时期活动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有山戎、猃狁、鬼方、林胡、楼烦等。
先秦时期活动在河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诸奴隶制王朝的接触主要是以战争的形式进行的,而与南方地区的楚国婚姻关系的存在则说明当时河套地区的诸少数民族的社会影响力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的多,这也显现出河套文化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即少数民族占据河套文化发展的主动地位。
9、 河套文化:产生于河套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其地域范围以今天的河套地区为中心,向西可以抵达银川一带,向东与山西省接壤,南跨黄河包括今鄂尔多斯,北依阴山山脉。河套文化包括河套地区所产生的一切社会人文现象。河套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农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特色;共同构建起胡汉交融的文化体系;文化发展具有多层次性,具有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双重特点。
3、 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中国11个地域文化传统
中国11个地域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各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有11个地域的文化传统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华中、港澳台、少数民族地区、海外华人和海外华侨地区。
华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京派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汉族文化为主,包括了京剧、京菜、京韵等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东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满族文化为代表,包括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满族传统服饰、满洲舞蹈、满洲歌谣等为特色。
华东地域的文化传统以江南文化为代表,包括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江南水乡文化、江南园林、江南美食等为特色。
华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岭南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岭南建筑、岭南美食、岭南音乐等为特色。
西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川滇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川剧、川菜、藏族服饰等为特色。
西北地域的文化传统以陇右文化为代表,包括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丝绸之路文化、陕北民歌、新疆舞蹈等为特色。
华中地域的文化传统以楚文化为代表,包括了湖北、湖南、河南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楚剧、楚菜、楚文化遗址等为特色。
港澳台地域的文化传统以粤文化、闽文化、台湾文化为代表,包括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传统文化。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粤剧、闽南文化、台湾民俗等为特色。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代表,包括了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藏族舞蹈、蒙古族服饰、彝族传统节日等为特色。
海外华人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华侨文化为代表,包括了海外的华人社区。
这里的文化传统以华侨华人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等为特色。
海外华侨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华侨文化为代表,包括了海外的华侨社区。
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一)
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一)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概念•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区内形成的、以一定地理范围为依托的文化体系。
•它是特定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包括民俗、宗教、语言、习俗、文学艺术、建筑风格、节庆活动等多个方面。
特征1. 多样性•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具有差异性,反映了地域间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人文风貌的差异。
•世界上的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这种多样性使得地域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宝库。
2. 传承性•地域文化通过代际传承得以延续。
•传统的节庆活动、民间艺术、手工艺品等都是地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
3. 归属感•地域文化是地域居民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人们通过地域文化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自豪感,加强地域集体的凝聚力。
4. 可塑性•地域文化是动态发展的,受到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文化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问题,需要寻找平衡点。
5. 创新性•地域文化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化实践,既传承传统,又与时俱进。
•地域文化的创新体现在艺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等多个方面。
结语地域文化是各个地区独有的宝贵财富,它反映了地域的独特魅力和人民的智慧。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同时也要让地域文化与时俱进、与世界文化互动,实现文化多元共融的目标。
保护地域文化的措施1. 政府支持和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应重视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并制定相关政策加以支持。
•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地域文化项目的保护和资金投入。
2. 加强教育与传承•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地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己地方的文化。
•鼓励地域文化的传承人向年轻一代传授技艺和知识。
3. 积极推广和宣传•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宣传地域文化,提升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组织地域文化节、展览、讲座等活动,推广地域文化。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文化交流,让地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其活力和影响力。
地域文化系统的名词解释
地域文化系统的名词解释地域文化系统是指一个区域内由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等因素所塑造的独特文化体系。
这个系统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并通过时间的演变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本文将对地域文化系统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并探讨其在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地域文化系统的形成地域文化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地理等因素,它们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承。
比如,山区的人们由于山地环境的限制,他们发展出与山地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如农牧结合、山地耕作等。
这些生活方式又反过来影响了地区的文化体系。
二、地域文化系统的内容地域文化系统包括语言、宗教、艺术、文学、习俗等多个方面。
语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传统知识。
宗教则反映了人们的信仰和灵性需求,不同地域的人们会有不同的信仰体系。
艺术和文学是地域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揭示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不同地区的艺术和文学形式各异,如京剧和川剧、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等,它们展示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习俗是地域文化的日常表达,它展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
各地方的节日、饮食、婚俗等都是地域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南方地区的春节庆祝活动与北方的元宵节有所不同,这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三、地域文化系统的重要性地域文化系统的存在和传承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地域文化系统是地区社会认同和团结的重要纽带。
人们通过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建立起社区意识和群体凝聚力。
其次,地域文化系统是人们认识和了解自我身份的重要渠道。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根源,加深对个人身份的认同。
再次,地域文化系统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为地区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最后,地域文化系统促进了地方居民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地域文化类型和举例
地域文化类型和举例1. 农耕文化
- 中国农耕文化:祭祀祖先、庆祝节气、农事活动等 - 印度农耕文化:崇拜牛、庆祝丰收节等
2. 游牧文化
- 蒙古游牧文化:天葬、蒙古包、赛马等
- 阿拉伯游牧文化:沙漠生活、帐篷居住等
3. 渔猎文化
- 北美印第安人渔猎文化:图腾崇拜、狩猎仪式等 - 亚马逊丛林部落渔猎文化:吹箭猎捕、森林生活等
4. 海洋文化
- 波利尼西亚海洋文化:双体船、纹身艺术等
- 斯堪的纳维亚海洋文化:维京船、海上贸易等
5. 城市文化
- 古希腊城市文化:民主制度、戏剧艺术等
- 意大利文艺复兴城市文化:人文主义、艺术鼎盛等
6. 宗教文化
- 印度教文化:瑜伽、梵文、寺庙建筑等
- 伊斯兰文化:清真寺、阿拉伯书法等
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类型反映了人类适应不同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
认识各种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
认识各种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各种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拓宽我们的眼界,增强我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次教案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二、地域文化介绍1. 东方文化——中国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包含了丰富的传统艺术、哲学思想、尊重长辈和传统礼仪。
我们可以介绍中国的书法、中国茶文化、中国传统音乐等方面。
2. 西方文化——美国美国文化独特多元,包括自由、个人主义、创新和多元文化等特点。
我们可以介绍美国的民主制度、流行文化、传统节日等方面。
3. 南亚文化——印度印度文化丰富多样,包括宗教、语言、艺术等方面。
我们可以介绍印度的印度教文化、印度舞蹈、印度斋戒节等方面。
4. 非洲文化——肯尼亚肯尼亚文化充满了民族特色和自然的力量,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艺术、部落文化等方面。
我们可以介绍肯尼亚的马赛人文化、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
5. 欧洲文化——法国法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艺术、时尚、美食等方面。
我们可以介绍法国的卢浮宫艺术馆、巴黎时装周、法国美食等方面。
三、民俗习惯介绍1. 中国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可以介绍春节的贴福字、年夜饭、舞龙舞狮等习俗。
2. 美国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介绍感恩节的家庭聚会、感恩晚餐、观看橄榄球比赛等习俗。
3. 印度瑜伽瑜伽是印度的传统运动和冥想方式,我们可以介绍瑜伽的历史渊源、常见的体式和瑜伽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4. 肯尼亚部落音乐肯尼亚的部落音乐是其独特的民俗之一,我们可以介绍肯尼亚部落音乐的种类、演奏器具和它们在肯尼亚社会中的重要性。
5. 法国巴士底日巴士底日是法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介绍巴士底日的游行、互相开玩笑和愚人笑话等习俗。
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各种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的相互理解与尊重,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五、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对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名词解释1、吴越文化:产生于吴越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发展与吴越地区融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序列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吴文化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两种文化所走的是不同的发展道路,而到越灭吴之后,吴越文化才逐步融为一体,成就了吴越文化。
太湖地区属于越文化的范围,宁镇地区是吴文化的中心。
吴、越文化自产生就已经开始互相渗透,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具体表现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敢为人先、超越自我。
2、三秦文化:产生于三秦大地的一种地域文化。
“三秦”之称始于秦汉之际,雍王、塞王、翟王三分原秦国疆土,号曰三秦,后衍变为陕西的代称。
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包括今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以及宁夏的南部。
关中地区作为三秦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核心地位,其文化影响时代长久。
三秦文化,从时间上来看,应当包括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文化;从地域上来看,应当是产生在三秦大地的地域文化;从内容上来分析,应当是三秦地区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
三秦文化的特点:以人为主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求真尚礼的厚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趋向。
3、燕赵文化:产生于燕赵地区农耕文化,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形成的特点具有历史的长久性、影响深远并对周边地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华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其次,因特殊的地理环境,燕赵地区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其交通形势也非常优越;其三,华北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燕赵文化中的战争文化。
燕赵文化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也形成了燕赵文化的特点: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
4、三晋文化:产生于三晋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三晋地区在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社会现象,是三晋地区社会化的过程和结果。
三晋文化的地域范围,东至太行山,西至黄河,南以黄河或者汾水为界,北边与草原文化接壤。
五大地域文化
五大地域文化一、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全称,也就是现在山东省地域内的文化。
现代的山东省,先秦时代,是齐国和鲁国两个国家的地域,汉代以后统一为山东。
齐鲁文化是我国最繁荣的文化,春秋时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系统,而东临海滨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的土著文化(东夷文化),两种古老的文化存在差异。
相对地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尚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
汉代以后实现了文化融合。
二、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风俗略同的地区。
它的腹心地区大致与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相同。
它西部毗连西藏和云南、贵州;西北部与青海相接,北部与陕西、甘肃为邻,东连湖北、湖南。
巴蜀文化以农耕文化、茶文化、蜀汉文化、戏剧文化、雕版文化等为主要内容。
雕版,古书上有“宋时蜀刻甲天下”的记载;茶,《神农本草》这本书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四川的盖碗茶小有名气。
三、荆楚文化: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是今湖北、湖南一带地域,又特别是湖北。
荆楚文化有八大特点:一是炎帝的神农文化;二楚国的历史文化,如青铜铸造、丝织刺锈,还有哲学、辞赋(楚辞)、音乐、舞蹈等;三是秦汉文化,如赤壁赋、隆中对等;四是清江巴土文化,如土家人的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独居一格;五是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众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的资源。
如武当山是道教名山。
六是长江三峡文化,长江的巫峡、瞿塘峡、西陵峡是中国最壮观的峡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峡谷之一,还是举世闻名的水电能源基地。
七是江城武汉文化。
武汉是中国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大都市和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河(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
八是现代革命文化。
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近代的“二·七”大罢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活动都发生在这里。
地域文化与教育
地域文化与教育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形成的本土文化,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艺术、建筑等方面的传承和发展。
地域文化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是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地域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地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地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观念传承地域文化包含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如孝顺尊老、勤俭节约、团结友爱等。
这些传统价值观念被融入到教育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弘扬。
2. 语言文化传承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语言方言,这种语言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承载着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教育在语言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开设方言课程、举办文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3. 艺术传统保护地域文化中的传统艺术是人们在特定地域内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如戏曲、绘画、音乐等。
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地域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艺术课程,组织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对本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
4. 传统习俗弘扬地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如节日庆典、饮食习惯、婚丧嫁娶等。
教育应该通过相关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并尊重本土的传统习俗,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育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 地方性课程设置教育部门应该根据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设置相应的地方性课程,让学生了解和了解本土的语言、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2. 文化教育活动学校应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亲身感受和体验本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文化传承和培养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鼓励学生主动了解、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一、本文概述1、地域文化的定义与重要性地域文化,指的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由自然环境、历史传承、社会习俗、人文精神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和形成的文化形态。
它涵盖了该地域内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是地域内人们共同创造并享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性和传承性,是构成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的精神标识,它反映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轨迹,是地区间相互区别和认同的基础。
地域文化对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通过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地区形象,吸引外来投资,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
地域文化也是地区内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是维系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纽带。
因此,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历史和社会状况,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研究地域文化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我们还需要关注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和创新,探索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路径和前景。
2、地域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地域文化研究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备显著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成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深入挖掘和整理地域文化,可以为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地域文化的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许多地方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地域文化
各民族在迁移时都会带去文化,但是由于 地理条件的不同,因此也会有所改变 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吸 收影响 椅子与床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产物 中国的民乐也基本是少数民族来的, 从西方传过来的。 石窟等艺术也都是以少数民族的为主
福建信妈祖(海上保护 神 – 林默 – 能看病,救护 落难海员,后来死在救助 海难时,被认为成为女神 了 – 从宋朝到清朝,妈祖 显灵救船的记录很多,于 是她开始被供奉) 民间信仰有地方性, 离开这个地方,就不再有 存在的意义了。
地域文化离开了自然环境则很难存在。 最好的例子是北方的旗人进京后就变了文 化。 外来民族(游牧文化)接受汉文化 (农业文化),还是因为汉人的土地更适 合于农业发展。
中国 园林
→整齐划一,均衡 对称,线条简洁, 直率开朗,和盘托 出→外向性、开放性
地域文化对交通工具与道路的影响.
地理间文化差异大是应该古代交通运输能力差。 当时交通最方便的南北大运河,最快速度从 杭州到北京还需要很长时间。 没有机械运输的年代,物质的交流是很难的, 因为运粮的人自己也要吃 古代东南经济好,但是向西北运输的时候就 很难,因为逆流而上 交流运输不便导致了地方的分割 – 区域文化 形成
千古第一村——流坑
民族服饰
八大菜系 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 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 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 系 山珍海味可以运输,而民间的日常饮 食则不同。如 西藏的酥油茶 à 主要是取材 于当地,或是运输到当地,当地的老百姓 吃得起经常吃的。 高级的川菜是不辣的 饮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有些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其中9
2.5%的面积为( )和()。
2.贵州气候属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
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乌江以南实行(),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生产为关键,通过()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以()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和(“”)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的、()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的贵州。
二、判断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
2.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
()
4.“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
()
5.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
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
()
三、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
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2.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位。
A、5
B、6
C、7
D、8
3.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
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
它是()族的古老的文字。
A、彝
B、仡佬
C、水
D、瑶
5.2011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
A、1000
B、4000
C、5000
D、6000
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0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
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7.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为主。
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8.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9.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10.()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四、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
)
1.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
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2.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
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3.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
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4.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为主。
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6.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
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7.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
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8.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9.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
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四、分析题
1、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结合实际说明“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试述贵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试述贵州的城镇发展规划。
5、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6、试述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7、试述贵州构建反腐倡廉工作的“三道防线”。
8、试述“十二五”时期,贵州全局发展需要切实把握好的五个重大问题。
9、写一篇学习“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心得体会。
10、结合贵州省情,写一篇“我为贵州而努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