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城商行资本缓冲对风险承担的“U”型影响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城商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议, 建议 城 商行更 加积极 的转 型 以应 对利率 市场 化的 快速推 进 , 从 而在
利 率 完全放 开 时能够很 好地 生存 和更 好 的发展 。
韩 国利率市场化从 l 9 8 1 年引入无管 理利率 的商业 票据始 , 其 后 放开 了企业债 券收益率 波动幅度 、 允许 银行根据借 款人 的信 用 等级收取不 同的利率并用贷款利率的波动幅度代替贷款 的利率上 限; 1 9 8 4 年, 允许银行根据借款 人 的信用 等级收 取不 同 的利率 ; 银 行 被允许 在最高 限 内, 根据期 限确定存 款利 率 , 根据贷款类 别确定
设小额 的定期市 场利 率 产品 , 其 后产 品面额 不 断降低 。 1 9 9 3 年6 月, 废 除面额 限制 , 实现 定期 存款 利率 的完 全 市场 化 。1 9 9 4 年 1 O 月, 除支票存款 ( 禁止付息 ) 之外 , 所有 的存款 利率 均实现市场化 。
( 三) 韩国采取的措施
款、 从长期 到短期、 从大额到小额 的顺序联合 宣布实行新 一轮 的利
的命运 。本文将研究利 率 市场 化对 城 商行 带来 的 冲击 及应 对 之 策, 从 而对城商行的改革创新 、 转型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
一
、
部分国家和地 区利 率市场 化采取的措施
( 一) 美 国采 取 的措 施
率。
1 9 8 0 年3 月3 1日 起, 分6 年 逐 步取 消对 定期 存款 利率 的最 高 限。
l 9 8 3 年1 0 月, 美国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委员会取消了3 1 天以上的定
期存 款以及最 小金 额 为 2 5 0 o 美元 以上 的极 短期 存 款利 率 上 限 ; 1 9 8 6 年1 月, 取消了所有存款形式对最小余 额的要求 , 同时取消 了 支付性存 款的利率限制 ; l 9 8 6 年4 月, 取消 了存 折储 蓄账户 的利率 上限; 对于贷款利率 , 除住宅贷款 、 汽车贷款 等极 少数 例外 , 也一律
课题论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78253 银行管理论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OI]10.13939/ki.zgsc.20xx年,我国正式启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成为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的重要角色。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开放利率决定权,将其交给市场,由市场根据资金供求情况决定利率高低,这就给了市场主体极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各自利率进行调整。
近二十年来,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得到了充分发展,从统一基准利率到银行自定利率,其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依然出现了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快改进。
1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历程1.1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初步萌发了利率市场化的设想,两年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方案》正式吹响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号角。
1996年,全国统一的银行间统一拆借市场建立,同业拆借利率上限取消,这首先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
同时,国债一级、二级市场发行利率启动招标,国债实现利率市场化。
至此,利率市场化正式启动。
利率市场化发展初期,利率主要表现为基准利率,由于当时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基准利率在当时能够对市场资金变化做出正确反应,并且能够对下一步的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一定指引。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逐渐可以根据基准利率变化来对市场进行合理预期,从而制定资产负债管理方式和整体发展战略,起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在头一个十年,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变化,中央银行对存贷款利率的管理原则进行了调整。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
由此开始,对于存贷款利率的管制被逐步取消,利率的决定权开始向商业银行倾斜,这对于银行多年来接受央行基准利率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对加强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影响
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对加强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影响摘要:拟从利率市场化进程对银行系统资本监管造成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协调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资本监管效率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范围内银行业兴起了加强资本监管的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进程,这使我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进程成为银行系统资本监管改革的背景。
本文旨在梳理利率市场化进程对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影响,以期更好的协调完成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业资本监管双重改革任务。
一、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业资本监管关系利率市场化作为一国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金融业追求效率的“推动器”;资本监管作为保证银行系统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银行业承受各种风险和损失的“缓冲器”。
利率市场化强调自由,旨在提高银行业的经营效率;资本监管强调稳健,旨在防范金融系统的内在风险。
具有企业组织特征的商业银行,因以追逐利润为目标而强调高风险的业务操作,然而,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制度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贷纽带关系,使单个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会传染到整个金融系统,由此造成金融危机的放大与蔓延。
因此,追求效率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必然对银行系统的稳健性经营带来挑战。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进程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16年,呈现出前快后慢渐进式发展。
从存贷款业务来看,我国已实现外币贷款利率、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的全面开放,小额存贷款实现部分利率市场化;从货币市场来看,央行票据、国债已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实现回购利率的自由化;从利率市场化制度来看,我国人民币利率已发展到“存款利率规定上限,贷款利率规定下限”的阶段。
2012年6月8日,央行正式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扩大,其中,存款利率上限由基准调整上浮至1.1倍,贷款利率下限扩大至0.8倍,这次改革触及了最关键的“贷款利率下限以及存款利率上限”,从而使利率市场化进入攻坚阶段。
课题论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74874 银行管理论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必经的过程。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把双刃剑,它既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竞争压力。
所以,商业银行要积极应对,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采取及时有效地措施,趋利避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一、什么是利率市场化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利率的运行机制存在两大特征:1、利率的变化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
政府解除对利率的管制,通过价格机制达到资金的合理配置,当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升。
2、中央银行对利率进行间接的调控。
中央银行通过间接的手段影响利率,比如,中央银行通过基准利率来调控全社会各种利率,由此来决定基础货币量。
二、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1.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竞争能力。
利率市场化之前,国家当局实行对利率的管制,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相同的业务方面进行竞争,没有创新积极性。
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有了自主的定价权,商业银行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创新自己的金融产品和扩大业务范围,这也就使得那些不受利率影响的中间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2.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间的竞争趋于公平化。
在利率市场化之前,我国的存贷款利率都是由中央银行决定,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各个银行都能获得稳定的利差,使得商业银行的收入大多来自存贷款业务,他们竞争的焦点也仅限于此,然而管制下的价格机制保证了各商业银行在竞争中都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使得这种竞争在商业银行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浅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浅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摘要】自1993年起,我国便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迈入深水区,而这一系列改革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回顾,以及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进程应对方案的梳理,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可能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应对措施,以期我国商业银行能成功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一、引言我国作为一个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在经济运行的作用十分重要。
近几年,我国金融改革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逐渐加快。
2019年,央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同时,据有关政策文件显示,2020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涉足深水区,改革进程的加速推进必然会对各个经济主体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试图探讨,作为利率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面对这种影响。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回顾及展望总体来讲,我国利率市场化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主要路径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主要分为为三个阶段。
(一)、货币市场利率改革(1993—1999年)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之中,首先要为市场利率寻找一个参考的均衡点,即人们常说的“锚”。
而货币市场作为流动性最强的金融市场,其利率能够及时、充分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因此货币市场利率是各国市场化利率的重要的参考指标,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从此开始。
1996年,取消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限制;一年后,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
1998年,国开行首次用市场化的方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随后,国债也开始进行市场招标。
自此,我国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市场化逐渐完成,货币市场均衡利率逐渐形成。
(二)、贷款利率放开管制,存款利率浮动加大(1999—2013年)在第一阶段货币市场利率的改革过程中,我国便同时尝试着扩大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增长 率 的实证 分析表 明 ,我 国商业银 行 的资本 充 足率具 有 一
二 、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 问题
大多数 学者 从银 行风 险和机 会成 本两个 角度 对资 本缓 冲 的影 响 因素进行 实证 研究 ,其 中最 主要 的是银 行 资本缓 冲 的 周 期性 问题 。银 行持 有缓 冲资本 的机 会成 本 与经 济周期 密切 相 关 ,在 经济上 行期 ,信 贷需求 增 加 ,利 率上 升 ,持有 缓 冲 资本 的机会 成本 上 升 ;而 在经 济下 行期 ,信 贷需 求减 少 ,利 率 水平 下 降 ,持 有缓 冲资 本 的机会 成本 也就 下降 ( 姜 海等 , 2 0 1 2 ),考虑 到银 行持 有缓 冲资 本 的机会 成本 与最 优资 本缓
a 1 . ,2 0 0 4 ;L i n d q u i s t ,2 0 0 4 ;S t o l t z和 We d o w,2 0 1 1 ),但也
按照 巴塞尔协议及人 民银行颁布的 《 资本 办法 》等条
例 ,银行 需要 满足 最低 资本 要求 ,而 实际上 ,大 多数 银行 会
持有高于最低监管标准的资本作为资本缓冲,关于银行进行
资 本缓 冲 的动 机 和 影 响 因 素 ,国 内外 学 者 对 此 开 展 了 广泛
的 理论 和实 证 研 究 。 目前 ,研 究 结 果 表 明银 行 持 有 资本 缓
冲 的动机 主要包 括 :防止 市场 不确定 性 或外部 冲击 所产 生 的 风险 、对未 来资 本水 平未 达标受 到 处罚 的担 忧 、寻找更 有利 的投 资机会 、向市场 传递稳 健 经营 的信 号 、满 足信 用评 级 的
一
、
商业银行 持有资本缓冲的主要动机
资本缓冲会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吗——基于跨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商业 银行 的微 观数 据 , 并 使 用 动态 面板 系统 GMM 估计 的方法 , 在 一定 程度 上 纠正 了现 有 研
究 中样本 多局 限 于某一 区域 以及估 计 过程存 在 内生 性 的 问题 。
二、 文 献 评 述 及 理 论 假 说
( 一) 资本缓 冲 与银行 风 险承担 水 平
必会 对 资本金 的数 量 和结 构进行 一 定 幅度 的调 整 , 这 将 引发 银 行 行 为 的连 锁 反应 。其 中 , 风 险 承担水 平 的变 化应 当 给予 高度 重 视 。从 理 论 上 看 , 资 本 监 管 与银 行 风 险承 担 水 平 间 的相
关 关系 尚未得 出一致 结论 , 前 者对 后者 的影 响效果 和作 用 机理 仍 是 本领 域 有 待挖 掘 的议 题 ; 从 现实 情况看 , 对于拥 有 不 同结构 和 资本 金数 量 的银 行 , 资本缓 冲与 风 险 承担 水 平 的相 关 关
主要用于 吸收潜 在损失 ,以确保 银行在 日常经营过程 中不违反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逆周期资本缓冲则 是与经济周期 紧密挂钩的资本要 求 ,主要用于增强银行在 经济周期波动下经营的稳健性 。
2
资 本 缓 冲 会 降 低 银 行 的 风 险 承 担 水 平 吗
总第 2 2期
通股 资 本应达 到 风险加 权 资产 的 4 . 5 %, 而一 级 资本 应达 到风 险 加权 资产 的 6 %。 在 巴塞 尔 Ⅲ对全球 银 行业 资 本金 数 量 和 质 量 提 出更 高 要 求 的背 景 下 , 各 国商业 银 行 势
球9 7个 国 家 1 2 l l家商业银 行 的微 观数 据 作 为研 究样 本 , 运 用 动 态 面板 系统 GMM 估 计 的
关于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调研报告报告标题: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对于保证银行正常运营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为其优化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和资料分析,了解国内外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其次,我们选择了10家国内主要商业银行,采取面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他们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效果。
三、调研结果1. 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调研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的商业银行均已建立了完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流动性风险策略、流动性风险评估和监测、流动性风险应对和应急、流动性风险报告和沟通等环节。
大多数银行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并设置了专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
2. 流动性风险评估和监测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流动性风险评估和监测,包括流动性指标分析、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等。
其中,大部分银行借助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定量化分析,并及时监测流动性风险指标的变化情况。
3. 流动性风险应对和应急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商业银行普遍采取了多种手段和措施进行流动性风险应对和应急管理,包括建立储备资产、拓宽融资渠道、控制资产负债表结构等。
大部分银行还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确保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并有效控制风险。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 流动性风险评估指标不够全面和准确。
建议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同时考虑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新型金融产品的风险。
2. 应对工具和措施有待创新和完善。
建议商业银行加强对流动性风险应对工具和措施的研究和开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型流动性风险。
3. 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需要更加灵活和前瞻性。
资本缓冲约束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资本缓冲约束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复杂化和金融全球化等因素的出现,银行业风险也日益复杂化。
在这种金融环境影响下,如何有效实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更好的实现商业银行“三性平衡”,成为衡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尺度,也迫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不断革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并提高整个金融体系抗击系统性风险的能力,2010年12月20国集团首尔峰会批准了《巴塞尔协议III》的改革方案,研究制定了国际通用的银行业监管新规。
《巴塞尔协议III》中提出的资本缓冲机制属于宏观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能够有效覆盖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缓解由于商业银行微观经济行为所加剧的亲周期性趋势,有效弥补商业银行非预期损失。
但随着《巴塞尔协议III》监管要求的提高,商业银行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资本的稀缺性影响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行为的调整。
因此,如何在满足资本缓冲要求下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实现商业银行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首先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缓冲的相关研究和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相关理论,描述了商业银行目前资本缓冲水平与资产负债管理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资本缓冲提取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致性和矛盾性;在实证探讨资本缓冲与资产负债管理相关关系方面,本文以资产负债管理的效能为因变量,通过广义GMM模型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对资产负债管理效能和主要资产负债项目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缓冲监管压力越大,上市银行效能越低,二者是负相关关系,其中国有大型银行面临的资本缓冲监管压力要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大型银行的特许权价值高于股份制银行,会更倾向于保持较高的资本缓冲水平。
本文的第四章从利率缺口模型出发,建立了资本缓冲约束下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模型。
结果表明,有资本缓冲约束的预留缺口模型能够使商业银行更好的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该资产负债优化模型使得银行在利率朝着有利方向变动时能够有效捕捉市场的获利机会,实现银行净值的增加,在利率朝不利方向变动时银行仍仍维持监管要求,避免监管成本的增加。
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变动:周期性及多元化的视角
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变动:周期性及多元化的视角【摘要】本文从周期性和多元化视角出发,探讨了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的关系。
首先介绍了资本缓冲的内涵和作用,进而利用理论分析揭示了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之间的联系。
在周期性视角下,研【关键词】资本缓冲、银行风险、周期性、多元化、资本缓冲管理、风险变动、重要性、研究局限、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更加关注,认识到充足的资本缓冲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应对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而资本缓冲作为银行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内涵和作用对于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周期性视角和多元化视角也逐渐成为研究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关系的重要方向。
周期性视角下,研究者关注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在经济周期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在不同周期下银行资本缓冲的维持和调整策略。
而多元化视角则着眼于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多种关联因素,包括行业分布、资产组合等,旨在揭示不同因素对资本缓冲和银行风险的影响机制。
本文将从周期性及多元化的视角出发,探讨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的关系变动,旨在为银行资本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通过深入分析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资本缓冲的重要性以及其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变动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资本缓冲如何影响银行的风险水平。
具体来说,研究将从周期性和多元化的视角出发,探讨资本缓冲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机制,分析资本缓冲在不同周期下对银行风险的变动情况,以及在不同风险多元化程度下资本缓冲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关系的深入研究,可以为银行管理部门提供更为科学的资本管理策略,帮助银行更有效地降低风险水平,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从而稳健经营。
对资本缓冲管理启示的探讨也有助于完善资本监管框架,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效果的检验
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效果的检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方面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国内商业银行引入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本文将探讨该机制的实施效果并进行一定的检验。
一、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概述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顾名思义,是指在经济下行时,商业银行增加资本缓冲,以应对风险状况的一种反周期回应机制。
他可以在累积资本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之间寻求平衡,有效管理系统性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在实际操作中,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可以通过指定逆周期指标来确定缓冲资本所需水平。
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环境进行资本调整,并取得监管部门的同意。
总的来说,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是有利于加强金融机构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效果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平衡经济发展的风险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可以通过缓冲资本要求的提高,防止经济周期波动过大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经济发展的安全。
在经济下行时,商业银行通过增加资本缓冲,更好地应对企业违约风险等不良资产的问题,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2.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可以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计划性,提高其综合风险管理水平和资本管理能力。
这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应对风险变化,从而提高机构在金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高的信誉评级和经营效益。
3.提升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对整个金融系统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在经济增速较快或市场投机波动明显时,掌控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商业银行可以更快地响应监管要求,在关键领域控制投资风险,避免投机资产泡沫的产生,进而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三、检验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效果的方法为了检验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效果,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1. 比较国内外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效果通过国内外商业银行采取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实施效果的对比研究,可以得出不同制度对金融体系安全作用的比较,更深入地了解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质。
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与风险研究——周期性和多样化的影响中期报告
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与风险研究——周期性和多
样化的影响中期报告
这份中期报告主要研究了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周期性和多样化对于这一关系的影响。
首先,该报告指出,中国上市银行的资本缓冲水平整体上较高,并
且在近年来有所提高,这为银行应对不利经济环境和风险事件提供了一
定的保障。
然而,不同银行之间的资本缓冲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
大型银行的资本缓冲水平普遍较高,小型银行则相对较低。
其次,报告分析了不同类型银行的资本缓冲水平和风险之间存在的
关系。
研究发现,大型银行的资本缓冲水平与风险负相关,即资本缓冲
越高,风险越低。
但是,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说,资本缓冲水平与风险之
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呈现出非线性关系。
也就是说,中小型银行在资本
缓冲水平较低时,风险随着资本缓冲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当资本缓冲
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风险的降低效果逐渐减弱,甚至出现反弹。
这表明,在管理资本缓冲时,银行应根据自身规模和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最后,该报告还研究了经济周期和多样化对于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
冲与风险之间关系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经济环境较为稳定时,中国上
市银行的资本缓冲水平对风险的抵御作用较为显著;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资本缓冲水平的作用会减弱,银行的风险也会更加集中。
此外,多
样化经营对于银行的风险和资本缓冲水平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可有效
减少单一风险对银行整体风险的冲击。
综合来看,这份中期报告为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及风险管理提供
了有益的参考,同时也提出了应对不同经济环境和风险事件的策略建议。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研究
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受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商业银行的运营和稳定性存在风险。
具体来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足够的资本缓冲能够为银行应对风险提供充足支持。
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模型建立等方法,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确定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特征,包括周期长度、幅度和趋势。
随后,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资本缓冲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和结构改变。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特征的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
3. 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模型建立和实证分析
4. 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非线性关系和结构改变的实证检验
5. 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对风险管理和政策制定的启示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深入探讨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政策制定水平。
同时,本研究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丰富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的学术研究成果。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1引言利率市场化,是指各类金融机构自身拥有存贷款利率的决定权,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利率走向的预期确定利率水平的大小,最终形成以央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同业利率水平为参考,以市场供求为竞争机制的利率形成机制.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导致银行发生损失(包括净利息收入和银行的价值),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监管原则,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再定价风险,是指当银行在实行固定利率时,资产和负债的由于到期日不同,或者在实行浮动利率时,再定价由于时间不一致所产生的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是指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收益率曲线的形状、斜率由于非预期的变动,使得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或内在价值有着不利影响.基差风险,是指当银行采用不同的基准利率分别计算资产所带来的收益和负债的成本时,当不同的基准利率变动浮动不一致时给银行带来收益或损失的可能性.内含期权性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中最常表现为存款人或者贷款人提前取款或提前还贷给银行所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也有大量带有期权性质的业务存在于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当中.2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状况2.1重新定价风险目前,居民的零售和企业的非零售存款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在这之中,定期存款占比很大,活期存款占比较小,这意味着银行的融资成本较高;并且,中小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数量方面也存在着不匹配,无息负债较无息资产少,利率敏感性资产较利率敏感性负债少,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量和结构方面十分不匹配,存在重新定价风险.2.2收益率曲线风险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持有大量中长期债券,这些债券由于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所表现出的收益率风险十分明显.利率的波动导致债券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和形状也在发生变化,不同债券的价格波动幅度也不一致,中长期债券受影响更大.2.3基差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央行所公布的基准利率变动频率也不断加快,并且,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变动幅度也不一致,存贷款利率的波动区间也不断扩大且不一致,因此,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的中小商业银行在计算收益和成本时所采用不同类别、波动幅度不同的基准利率时,就面临着巨大的基差风险.2.4期限选择权的风险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中,期限选择权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客户提前取款和提前还贷上.Vol.31No.8Aug.2015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n )第31卷第8期(上)2015年8月利率市场化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周梅(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逐步加快,利率水平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不可避免地给金融市场的经济主体造成了影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受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风险日益突出,更是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内涵,提出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5)08-0141-03141--. All Rights Reserved.当储户有定期存款时,市场利率的上升意味着有更好的投资回报,虽然银行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但是储户还是会提前支取,那么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或者以更高的利率重新吸引新的存款;当利率下降客户提前还贷时,银行就会面临收益损失且或以更低的利率重新发放贷款.在以上两种情况下,银行都处于被动状态,面临损失甚至引起其他风险. 3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能力的分析3.1资本充足率分析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风险加权资产*100%,它是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考核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资本充足率越高,说明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6家上市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招商银行: 11.55%;民生银行:11.36%;兴业银行:11.25%;浦发银行:12.21%;平安银行:11.40%;华夏银行: 11.30%,而2012年6月末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中国银行:13%;中国工商银行:13.56%;中国农业银行:12.02%;中国建设银行:13.82%(资料来源于wind资讯);从中可以看出,截止2012年6月末,我国6家上市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都达到了8%的监管要求,但是相比于国有银行来说,这一比率还是偏低,这说明我国很多中小商业银行抵御利率风险能力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还有待提高.3.2资产负债率分析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这一比率反映商业银行的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比率越高,银行抵御总体风险的能力就越差;反之,则越强.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2年6月末我国6家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招商银行: 94.54%;民生银行:94.04%;兴业银行:95.30%;浦发银行:94.60%;平安银行:94.65%;华夏银行: 94.94%(资料来源:wind资讯);可以看出,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基本在94%左右,资产负债率较高,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也说明银行经营风险加大.总体上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目前长期偿债能力还不强,抵御总体风险的能力比较弱.4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的原因4.1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且人才缺乏一方面,我国的许多中小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是被动地执行央行的利率政策,缺乏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不主动观测和预期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不主动预测央行的利率政策等,同时,对许多国际上流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或模型的认识和了解不足,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利率风险,研究创建自身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模型的可行性更小.总的说来,就是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利率风险管理对相关人才要求条件比较高,不但要有充分的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对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而且最好能熟练运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避险,同时还要熟知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甚至要能开发创新金融工具和模型,以便做出准确预测和决策.从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总体上还达不到相应的要求,还需要加强有关人才的培养.4.2利率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落后当前,可以说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商业银行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机构或者相应的管理部门,有少数中小商业银行建立了,但也不能够真正起到对利率风险控制和管理的作用.从利率风险管理系统总体上来看,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缺乏科学的利率风险计量和监测方法.同时,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不能有效的运用先进的利率风险计量模型和方法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没有系统引入缺口理模型、久期模型、VAR模型等西方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利率风险计量方法,更没有很好地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利率风险.4.3自主定价能力差,制约利率风险管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能力相对较差,很多中小商业银行都是依据央行所公布的定价政策指引中存贷款利率的定价公式进行自身存贷款的定价,这就出现了定价过于粗放的问题,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条件下,科学且有竞争力地进行定价,加强自主定价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自身发展的定价模式.142--. All Rights Reserved.5利率市场化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5.1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和人才培养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应加强利率风险的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一套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模式,确定利率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科学地管理利率风险.以此同时,中小商业银行还应加强有关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充分的金融经济知识,还要能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有预见性的了解,最好能熟练运用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避险,甚至要能开发创新金融工具和模型,作出预测和决策,提高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竞争力.5.2使用度量模型管理利率风险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商业银行常使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和久期缺口模型来分析自身利率风险情况.所谓利率敏感性缺口,就是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调整银行对利率敏感的资产(RS A)和负债(RS L)的数量,以达到规避利率风险并使银行获得最大净利息收益,即△NII(净利息收入的变化)= (RS A-RS L)*△R(利率的变动).商业银行的应对操作是:当预期市场利率上升时,中小商业银行应调整使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当预期利率下降时,应调整使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这样才能使银行净利息收入变化为正,银行才会有利可图.久期缺口模型是利用市场利率的变化能够影响商业银行的净市值这点来分析的,通过一系列的推导,得到:ΔE=-(Da×A×Δi1+i)-(-Dl×L×Δi1+i)=-Δi1+i×A×(Da-L A×Dl)=-Dp×A×Δi1+i(Dp=Da-L A×Dl) (其中,Dp是久期缺口,ΔE为银行净市值的变化,Da是资产久期,Dl是负债久期,A是资产价格,L 是负债的价格,Δi是市场利率的变化值).很明显,要使商业银行的净市值变化为正,我们应尽量控制好银行的久期缺口,商业银行的应对操作是:即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尽量保持究其缺口为负,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尽量维持久期缺口为正.5.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商业银行对于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是实行这样的做法:银行总行确定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分支行根据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被授予相应价格浮动的调整权,而且,分支行可以探索客户差异性定价法,根据客户信贷风险、期限、抵押品和运营成本等,实现逐笔定价.总的说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合规合理并最大化自身的效益,建立科学的、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使自身在众多商业银行巨大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1〕阎俊生.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银行经营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2012.〔2〕刘园.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4〕刘云超.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9.〔5〕闫晶怡,闫凤祥.利率市场化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7).〔6〕职思思.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河南: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3.〔7〕张毅.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012.〔8〕常昊.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13.〔9〕游扬.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2.143--. All Rights Reserved.。
资本缓冲、产权结构与银行风险和绩效——来自城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资本缓冲、产权结构与银行风险和绩效——来自城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吴成颂;郭开春【摘要】本文选取我国5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5-2014年度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随机效应回归,研究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及绩效之间的关系效应,并分析异质性产权结构对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和绩效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而言,我国城商行资本缓冲对银行风险和绩效分别有着抑制和激励作用,且分别为"U"型与倒"U"型影响,同时最优值点基本一致;国有产权性质削弱了资本缓冲对银行风险和绩效的抑制和激励作用,而存在境外投资者持股则能够促进资本缓冲对银行风险的缓释和对银行绩效的激励作用,但后者效果并不显著.因此,逆周期性的资本缓冲监管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治理过程中应予以重视.【期刊名称】《商业研究》【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9页(P56-64)【关键词】城商行;资本缓冲;风险承担;银行绩效;产权结构;非线性效应【作者】吴成颂;郭开春【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 合肥 230601;安徽大学商学院, 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自巴塞尔协议Ⅲ建立以来,对银行资本的审慎监管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之一。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商业银行资本进行统一监管。
以上“管理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或资本充足度有着明确的要求,同时规定董事会负责商业银行资本缓冲现状的信息披露,监管部门有权要求银行提供资本缓冲状况的描述以及对其不当行为采取纠正和处罚措施,资本缓冲的审慎监管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已逐步建立。
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存在自身资本结构单一和信贷业务开展困难等原因,往往对资本缓冲的监管有着“抵触情绪”,导致监管部门虽有详细的资本管理条例,但在落地过程中往往有一定的阻力(吴成颂等,2016)[1]。
资本缓冲机制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影响研究
资本缓冲机制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影响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危害严重,同时暴露出原资本监管体系强化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从而加剧经济波动的缺陷。
为了降低银行顺周期性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宏观审慎监管为主旋律的《巴塞尔协议Ⅲ》应际而生,协议中引入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以缓释银行对经济的顺周期效应。
2011年,我国监管机构及时进行跟进,将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引入到资本监管框架中,要求银行须计提资本留存缓冲,在特定情况下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
目前对资本缓冲的研究内容多为其周期性问题研究,而研究对象多为国有银行及大型股份制银行,因此本文运用理论归纳法、对比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从全新视角研究资本缓冲机制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
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监管机构对资本缓冲的相关规定,从城市商业银行资本缓冲总体态势和区域特征角度介绍当前现状,随后分析其资本现状及补充来源渠道;其次,就资本缓冲机制对信贷行为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对银行信贷顺周期理论及资本缓冲对银行信贷行为影响相关机理进行分析,逐步提出本文假设;然后本文通过剔除数据不全及样本期不足4年的城市商业银行,最终选取75家城市商业银行2004-2016年度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设立的资本缓冲调整模型、资本缓冲对信贷增速影响模型进行估计,同时为全方面研究资本缓冲机制对城商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在资本缓冲对信贷增速影响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地区金融业竞争指数变量,以依次验证本文提出的假设。
根据以上相关研究,本文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顺周期并未呈现出明显规律,且资本缓冲机制可强化信贷逆周期效应;(2)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具有逆周期性,且计提资本缓冲的双渠道均有效;(3)资本缓冲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具有非线性影响,资本缓冲的临界值水平大约为6.4687%,即当其资本缓冲水平超过临界值6.4687%时,随着资本缓冲水平继续提高,其信贷增速随之增加,最终促进出现其信贷扩张;(4)地区金融业竞争程度越高可强化资本缓冲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抑制效应。
经济周期波动、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经济周期波动、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丁鑫;倪晴;周晔
【期刊名称】《南方金融》
【年(卷),期】2022()2
【摘要】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是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和资本监管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114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经济周期波动、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第一,资本缓冲能够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风险缓释作用随资本充足率提高而降低;核心资本缓冲的作用效果更显著,风险缓释作用随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而增强。
第二,商业银行资本缓冲整体呈现逆周期性,小型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调控效果比大中型银行更显著,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后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逆周期特征逐渐增强。
第三,金融强监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资本缓冲的风险缓释效果。
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对于维护银行系统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逆周期监管方式应与经济形势相结合,监管当局在实践中应采取动态监管措施,实施差别化的资本监管。
【总页数】12页(P18-29)
【作者】丁鑫;倪晴;周晔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3
【相关文献】
1.货币政策、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研究
2.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资本缓冲与风险承担
3.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资本缓冲与风险承担
4.经济周期波动下CEO内部债务激励和企业风险承担研究
5.资本监管、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效率
——基于中国165家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市场化下城商行资本缓冲对风险承担的“U”型影响研究
作者:郭开春
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11期
[摘要]运用2005~2014年我国50家城商行非平衡面板数据,论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下银行资本缓冲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资本缓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但其影响关系并非是线性的,而是一种“减弱-加强-减弱”的“u”型关系。
因此,城商行在进行风险管控的时候要注意缓冲资本的计提对其“u”型的影响。
此外,在城商行进行风险管控的过程中要注意现阶段银行风险的顺周期性特征。
[关键词]城商行资本缓冲风险承担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得到进一步深化,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问题也尤为突出。
2012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后,标志着中国开始进一步采用《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资本进行统一监管。
自巴塞尔协议Ⅲ推出以来,各国对于银行进行逆周期性的资本拨备和风险管控的问题愈发重视,而逆周期性的缓冲资本计提既可以防范银行在经济繁荣时期的“过度投资”和经济下行期间的“惜贷”行为,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释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孟卫东,2014)。
由此可见,资本缓冲的“硬约束”能够迫使商业银行注意调整自身的风险偏好,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
故本文为了检验资本缓冲的提高是否一定能够为商业银行缓释一定的风险,就城商行资本缓冲与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或许能给城商行的风险治理带来新的管理思路。
余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建议。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资本缓冲是世界各国为了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而提出的逆周期监管工具,是在银行满足当局监管要求后所多出的资金部分(田祥宇,2013)。
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过后,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在经济形势较好时期储备更多资金,建立“资本缓冲带”,以便在经济下滑阶段应对银行承担的风险,同时仍有能力向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提供贷款,避免出现“惜贷”现象引发信贷紧缩问题。
潘佐郑(2013)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资本充足监管有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提高其风险管控能力。
熊蟋(2009)认为,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核心资本的增加以及风险加权资本总量的减少来实现,所以当资本缓冲的比例有所提高时,银行的风险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下降。
杨光美(2012)在对我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分析后
得到,资本缓冲的限制能够有效的降低银行的外部风险以及增强银行体系本身的稳健性。
鉴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假设:
假设1:限定其他条件,我国城商行资本缓冲与风险承担之间呈负相关,即资本缓冲的提高(降低)能够对银行风险起到缓释(加剧)作用。
当然,资本缓冲对于银行的风险水平的缓释作用不会随着缓冲资本的增加一直加强,其对风险的正向作用可能是一种非线性影响效果。
熊启跃(2013)在对跨国银行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到,资本缓冲的增加强化了银行提高风险承担水平的动机,这一机制在经济增速较快时体现得尤为明显。
随着资本缓冲数量的增加,资本缓冲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正向激励效应会呈现“减弱-加强-减弱”的关系。
故我们预测这一关系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中也同样存在,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限定其他条件,我国城商行资本缓冲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效应呈现为“减弱-加强-减弱”的“U”型关系。
(二)实证结果
本文选取2005~2014年我国50家城市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Stata 14.0软件对数据样本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得到表1的回归结果。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 数据库以及各城市商业银行历年的年度报告。
表1中模型一是对假设1进行实证分析后的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缓冲变量Buffer的回归系数为-0.089,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之间呈现负相关,即资本缓冲的增加对银行的风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为假设1提供了实证支撑,这一结论与王小龙(2007)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
资本缓冲之所以能够抑制银行的风险水平,或许是缓冲资本的增加往往是减少风险加权资产总量得来的,从而能够对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控制变量方面,经济周期Cycle的系数为0.199,表明银行风险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可能在经济繁荣时期有过度投资的倾向,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银行资产规模Size系数为-0.013,说明“大银行”的风险抵抗能力优于“小银行”,但是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所以商业银行“大而不倒”现象在我国城商行中并不存在;净收益率Roe为-1.925,表明了城商行的盈利可以为自身降低一定的风险承担;贷款增速Dloan的回归系数为0.055,说明过度投放信贷资源可能进一步提高城商行的风险水平,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第一大股东持股Top1系数0.007,意味着股权过度集中亦会导致城商行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但并不显著。
模型二是对假设2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缓冲变量Buffer的2次项BBuffer变量的系数为0.018,Buffer的系数为-0.338,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由回归系数可知,资本缓冲对于银行风险的缓释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减弱-加强-减弱”的关系,银行风险水平与资本缓冲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
所以研究假设2也得到了实证支持。
资本缓冲对银行风险的缓释作用能够给银行治理带来新的思路,为保持银行的稳定提供了
一定的支持。
但是,资本缓冲对于城商行风险的降低有一定的最优作用点,这一最优作用点为“U”型曲线的最低点。
可见,资本缓冲的存量有最优水平,并不是越多越好。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城商行资本缓冲与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提出了2个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我国50家城商行2005~2014年度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商行资本缓冲与风险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即资本缓冲对银行风险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但是,其对于风险的缓释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影响关系,而是一种“减弱-加强-减弱”的“U”型关系。
另外,我国城商行风险承担有一定的顺周期性特征,可能在经济繁荣时期有过度投资的倾向。
鉴于实证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对于城商行风险承担的顺周期性特征,银行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监督,监管政策要落实到位。
第二,对于资本缓冲对于银行风险的缓冲作用要慎重决策,资本缓冲的增加往往是牺牲银行的信贷投放和净资产收益来实现的,所以,并不是一味的增加缓冲资本存量就能不断的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而是要注意其“U”型影响的最优值点。
第三,银行与监管部门就风险管控问题要进一步合作,建立动态管控机制,切实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