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PPT课件1市级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ppt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ppt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 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 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 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 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 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 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世时的 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 生命,体现了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 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 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因此,谭 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已经铭刻在 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恒的记忆,是他生命 的最后姿势。
爱! 值得深思!
Hale Waihona Puke • 乞讨老人为地震灾区捐款105元
作业: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学了本 课,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请你写 一篇读后感。
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 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 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 学生。
从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中, 你怎样理解他是位“英雄”?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 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 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 姿势。
究竟是怎样的姿势呢?请同 学们仔细阅读课文8-10小节。
• “英雄壮举感天动地,感动之余最该做的就是行动,让我 们沿着英雄的足迹前进,让英雄永不孤单!”
道路不通,步行前往救援。中国军人无惧困难!
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某部战士在路边休息。救援 的军人太疲惫了,他们稍作休息,随时待命出发。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我还能再救一个!”
• 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 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 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 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 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 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 个!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PPT优秀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PPT优秀课件

滑轮。
2.过程、 通过对滑轮工作的探究和理论分析,


法和能力 会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学会比
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 能
力。
3.情感、 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态
度和价值观 培养相互协作和交流;使学生感悟到 周
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
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三、 教

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 学生
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能力
重 难 点
四、 图片,铁架台、定滑轮和动滑轮、钩码等的工具 教 盒,
测力计。 学
准 备: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过程

学生参与过程
内容 一、 1、看书本升旗的图片,请 导同
2、(学生虚拟升旗 的过
入 学回忆升旗的情境,做一做
程)描述旗帜是怎样 旗手的升旗动作,就像你正
教师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生(甲):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 升 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生(乙):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 热 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以小组为 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应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提出来 讨 论,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问题 1.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问题 2.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 ?
在升国旗一样,留意手的拉 升 到旗杆顶上的?
绳的方向,和旗的运动方向。 ( 旗手向下拉绳 子,
请大家讨论——运动的过 程
和方向。
红旗就向上升。向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最后的姿势∣苏教版(共30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最后的姿势∣苏教版(共30张PPT)

【学习单二】 默读第8至10自然段,思考: 1.在救援人员、老师、学生的印象中, 谭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圈画出关键 词。 2.这一段是通过哪种方法来烘托人物 形象的?
救援人员
获救的学生
一位老师
运用 侧面 描 写的方法,再次烘 托出了谭老师 机智果断、 的品质。 大爱无私、 勇于牺牲、 忠于职守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 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 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 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这段话通过 危急关头 描写,突出谭老师在 的品质。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摇晃起 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 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 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这段话通过环境描写,突出谭老师在 危急关头机智果断、大爱无私、勇于牺牲、 忠于职守的品质。
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 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 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 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 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 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 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 后的姿势。
千钧一发之际,他舍己为人, 张开的双臂,那是一个老师对学生 无私的爱。他张开爱的羽翼,奋不 顾身的感人壮举将流芳百世。他用 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他 用行动诠释爱生如子的真正含义。
在情况危急时,他先人后己; 在生死攸关时,他舍己为人。他用自 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 灵魂,他虽然牺牲,但精神千秋,他 的名字将永垂不朽。
千钧一发时,他奋不顾身,当机 立断;生死攸关时,他张开双臂,护 住学生。他心系学生,忠于职守。英 雄不死,精神千秋!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最后的姿势》教学课件ppt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最后的姿势》教学课件ppt

谭老师在地震中是如何表现的?
请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说说你的 体会。
(感受爱与责任)
语言: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快......
(感受爱与责任) 动作描写: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 拉 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 护 撑 四个学生。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谭老师?
(感受爱与责任)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 中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 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 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 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 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 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受 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 的敬意。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 凉地方。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 倒下来。 震撼——震动,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诠释——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 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 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 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 赞颂。
吟读着一个个滚烫的名字 闪现着一个个感人的画面 面对如此大灾大难 生命之花竟那样绚烂 请记住这些有名字的 和许许多多无名字的英雄 他们——光荣的人民教师 用鲜血和生命 实践着伟大的使命 锻铸着崇高的尊严
上天啊 当你降灾难于人间 可曾被这一幕幕 深深地感动 大地啊 当你从震颤中恢复平静 可曾看到一座座丰碑 正在人们的心中高耸
看 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是对老师最好的致敬 听 帐蓬里传来的琅琅的读书声 是给老师最好的送行 孩子们说 天堂里也有孩子 他们也一定想听到 老师动情的讲课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PPT优秀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PPT优秀课件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 (会提到电流和电压) 引导,那我们该如何去研究呢? 点拨:研究这类问题,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先使其中 某 一个因素(如电压)发生变化,而其余的因素保持不变或者相 等,
找出电功和这个因素(如电压)的变化关系。然后,再使另一个因 素发生变化,而其余的因素也保持相等或者不变,找出电功和另外 这 个因素的变化关系。 出示串联电路教板(两个小灯泡,电阻不一样) 问:两个小灯泡是如 何连接的? 当开关闭合后,通过两个小灯泡的电流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 问:据此,那我们可以研究电功和哪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回答) 实验:在两个灯泡的两端各并联一个电压表,(可以边接边讲述有 关 操作)
《电功》教学设计
云龙镇中学
蒋静琤
一、教材分析: 初中学生在学习电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在日常 生活中 是如何运用电学的,它包括: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生活 用电常识 等。《电功》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电流是能够做功的,电流 做功实质 上就是电流通过用电器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通 过列举一些 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有多少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或者 说消耗了多少电 能,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本节重点通过探究电流做 功的大小跟什么因 素有关,从而让学生知道电流所做的功就是消耗电 能的多少等于电压、 电流、通电时间的乘积。
固 总
结、
特点各是什么?
2、
它们在生产
和生活中
各有哪些应用?给我们
练习
的 生活带来了哪些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引导学生提
出问题。
4、
练习
5、
画滑轮工作

2 、深 为什么定滑轮既不省力,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课件(共25张PPT)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课件(共25张PPT)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 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思考: 1、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怎样评价谭千秋老师?
3、从那哪地方可以看出谭老师热爱学生、 舍已救人的高尚师德?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 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 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zhuó 着想
文,思考问题
自学指导
找找文中四处重要的环境和场景描写,体 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示:分别从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找找 读边画出有价值的细节,看看你能读出怎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
什么?)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 栋楼房都摇晃起来!(谭老
师首先想到了谁?)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语言描写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 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 四个学生。
动作描写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 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 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从这三个动词中,你读出了 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 的东西)倒下来。 震撼——震动,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 冲击。 诠释——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 和死亡。
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 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 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 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 赞颂。
最后的姿势
2008感动中国十大 人物候选人
谭千秋
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教导主任)
谭千秋,男,中共党员,终年51岁 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东汽 中学教导主任.湖南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人。1978年3月, 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 到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该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 从教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 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 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他爱生如命,在校园里看到一 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 “最疼爱学生的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震中, 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 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 在身下。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 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 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他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课件(精选)111页PPT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课件(精选)111页PPT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课件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Thank you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精选)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小学语文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PT课件 第二单元 最后的姿势

小学语文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PT课件 第二单元 最后的姿势
我想为你点一盏烛光 让它照亮你模糊的脸庞 我想为你唱一首歌谣 告诉我你还听得到吗 牵着我的手就牵着希望 黑暗就要过去阳光会洒满你身旁 虽然空气中有太多悲凉 牵着我的手别放了希望 如果时间变成了永远 泪水不会风干在黑暗中 虽然这一秒大地仍在颤抖 请笑着对我说你不会害怕 牵着我的手就牵着希望 黑暗就要过去阳光会洒满你身旁 虽然空气中有太多悲凉 牵着我的手别放了希望 请你牵着我的手答应我一起走 黑暗就要过去黎明一定会绽放 请不要绝望请不要悲伤 牵着我的手别放了希望 牵挂你的人在海角在天涯 牵着我的手别放了希望 只要我们还在别放了希望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 命中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中共党员,1957年8月出生。湖南 省衡阳市人。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 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 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 从教 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 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 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 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 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 爱学生的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 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 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 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 2008年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 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的,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 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而四名学生在他的保护 下成功获救,而他就这样献出了自己51岁的生命。
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 的价值”。 他说:“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 着想,为国家着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PPT优秀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PPT优秀课件

1、天空阴沉沉的。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 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3、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 晃起来!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 地砸下来,楼房坍塌了……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 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 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 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 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 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 受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 意。因此,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 姿势,已经铭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们对他永 恒的记忆,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 可以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 的内在 感情)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 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 歌对比的写法。 口语交际·习作五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 生的事 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 所给材 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 朋友, 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 长河里 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 、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 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 情说具 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 员逐一 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
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 快……” •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 来!地震! • B、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 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 •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 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 地动山摇。破碎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 下来,楼房塌陷了……
6.最后的姿势
•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

人生的价值是什 么?是大公无私,是为 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 为国家着想 。

请大家打开书,认 真读读课文(2-7小节), 画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 作的句子,抓住关键的字 词,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 样的谭老师?
•张开双臂,护住学
生,成了他生命中 最后的姿势。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 环境描写的作用:侧面烘托

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 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 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 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 还活着!”

获救的学生这样回 忆:“地震时,眼看教室 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 我们的身上。”

一位老师说:“如果 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 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 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 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 留给了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