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是托物言志,表达自己不惧困难, 淡看危险的平常心,竹石是赞物喻己, 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正直高尚的品格。
xiè
(郑板桥)
【清】
1.给加下画线的字注音。 郑燮 2.解释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任尔: 3.按要求填空。
《竹石》的作者是(
首( 表达了诗人( )。
)的诗人(
)。这是一
)。全诗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的
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
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 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
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
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 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 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 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 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 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 神。 •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 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 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 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七、思考问题
1、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 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九、结束语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 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神,在言志。作 者表面写竹子的坚忍不拔,实际上是表明自 己不怕打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
竹石
“破岩”形容生活极其 艰苦。这里“咬定青 山”“立根”“破岩” 既是实写竹,也是暗喻 人的坚定立场。 直接抒怀,表达作者 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 和骨气。
寓 意 深 刻 的 题 画 诗
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根基 坚固,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是对竹子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风 骨的强劲。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风骨凌然, 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 的精神强者的形象。
16 古诗三首
廖水英


我叫石灰。
石灰的自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千锤万 击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 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考验,我的主要成分发生 了变化,由碳酸钙变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块块 石头,但浑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就沸腾起来,像水烧开了一 样。如果这时碰到人的肌肤,其烫伤程度要远远超过沸水的烫 伤程度。经过这次巨变,我成了另一种形态——熟石灰。这个 过程把我由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 由氧化钙变成了氢氧化钙。 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不算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才 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们把我洒在猪舍、鸡舍或刷在树上用 于消毒杀菌;把我与沙子混合搅拌均匀后用来砌砖,这样砌的 砖较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浆来粉刷墙壁,让墙 壁变得洁白坚硬;许多化工厂用我来处理酸性污水;果农也用 我和硫酸铜配成药液来杀菌除虫。
2.你知道成语词典中有哪两个成语 给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吗?
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山, 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形容力大勇猛,无 人能比。【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悲 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兵 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战, 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 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 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对比阅读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竹石
《菊花》 黄 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夏日绝句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 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 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 者。十八岁时她与太学生赵明 诚结婚,婚后居住在汴京,生 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 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 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 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 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作者把竹子拟 人化,用“咬” 字歌颂竹子贱 人顽强的意志 和个性。



牢牢咬住青山绝不放松,将 竹根扎在山石的裂缝中。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 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 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 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13-10-28
无数次的锤击 开凿。形容开 采石灰非常困 难
石灰吟
chuí záo fén
yín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 种名称
(明)于谦
经过千万次锤凿才从深 山里开采出来,烈火焚 烧的炼制也好像是平常 的事情。
千锤万凿/出深山,
好像 平常的事情
烈火焚烧/若等闲。

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 害怕,只要能将清白 留在人间。
【清】郑燮
xiè
竹石
此处添加文本
(清) 郑燮
郑燮(1693~1765)中国清 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 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 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 一,其诗、书、画世称“三 绝”,画擅兰竹。他的一生 可以分为 读书、教书 、 卖 画扬州 、 中举人、进士及宦 游 、 作吏山东 和 再次卖画 扬州 五个阶段。
对比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yí )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混沌:天地未分之前,指自然界。乌金:喻煤炭如黑色的金子。阳和,原指 暖和的阳光,这里指煤炭的热力。爝火,小火把。鼎彝,指宗庙的祭器。铁 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变的。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
下了清白,写出了它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自
身的廉洁与清白。同时,作者也借石灰来激励 自己,写出了自己对其今后的人生的宏伟追求。 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
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屈服。
内容上
《竹石》 《石灰吟》
石灰吟:赞颂了石灰坚贞 竹石:叙述了竹 竹石表达了作者不流世俗,两袖清风的品格. 不屈,不怕磨难,保持高尚 子扎根于岩石 石灰吟表达了诗人一身正气,正直高尚的思 节操的精神。表达了诗人 的景象,赞颂了 想品质。 一身正气,纯洁高尚的思 竹子坚贞不屈 想品质。 的精神。 《石灰吟》和《竹石》都用了象征手法,
岩之中。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 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 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托物言志)借赞美竹石的坚定、顽强说明 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诗人用“咬定”“立根”“坚劲”“任尔” 这些拟人的和有力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竹子 在艰难、恶饰
夏日绝句
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 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 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 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 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 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离江,回到江东, 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 老,不肯漓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 百,负伤10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 年。
2013-10-28
粉身碎骨/浑不怕,
指石灰洁白的颜色, 这里暗喻高尚品格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两句一语双关,借 石灰不顾一切洁白的 特点来表明自己的志 向:要不惜一切代价, 不畏艰难险阻,保持 高尚清白的品格和追 求自己所从事的事 业——为国为民的人 生理想。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 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 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 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 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 极其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 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 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清白是拿 石头的颜色作比较 。
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思忆着项羽,他在惨 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借古讽今)
诗句理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 该做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 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1.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 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
人杰: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不起的人物、 杰出的人、出色的人。 鬼雄:鬼中的英雄。
2013-10-28
石灰吟
(明) 于谦
于谦,明朝名将。字廷益,号节
庵。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 家,有《于忠肃公集》。曾做过巡 抚,为民兴利除弊,后来做了兵部 尚书。他忧国忧民,为官清正,性 固刚直,不畏强权,深受人民的爱 戴。他的诗风中始终贯穿着深沉的 报国爱民的思想及廉洁坚贞的高尚 情操。
诗意上
《竹石》
《石灰吟》
竹子牢牢地咬定青 经过千锤万凿从 山,把根深深地扎 深山里开采出来 石灰吟表达的是应对磨难的平常心, 在破裂的岩石中。 的石头,对烈火 经受了千万种磨难 的焚烧已看得平 竹石表现的是应对困难的坚决心。 打击,它还是那样 常,只要能把自 坚韧挺拔。不管是 己的清白留在世 东风西风,还是南 界上就粉身碎骨 风北风,都不能把 也不怕 它吹倒,不能让它 屈服。
1.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 “不想”、“不能”?
“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 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人 杰鬼雄”之名。
2.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 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 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 失败的英雄呢?
主题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
雄气慨,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 协的行径,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石灰吟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
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纵然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只有能将清白留 在人间。 (托物言志)借石灰来抒写那种不畏艰难、 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
竹石
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从经历风雨而不屈这一角度,再wenku.baidu.com赞 美了岩竹坚强的风骨与越挫越勇的斗 争精神。这既是诗人不愿与污浊的官 场同流合污的写照,又表现了他所追 求向往的人生境界,常被后世用来形 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以及 受到敌人打击决而不动的风格。
《竹石》对比《石灰吟》
• • •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 • •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主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吟 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 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 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 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
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 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2013-10-28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 各地官僚为他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