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遗传规律(二)xin

合集下载

遗传的规律与方法

遗传的规律与方法

遗传的规律与方法遗传是研究物种遗传性状传递和变异的科学。

在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中,遗传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遗传的规律和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的演化过程,预测和改良农作物品种,推动医学疾病的研究等。

本文将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和统计,总结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一是性状呈现出显性和隐性两种表型,二是在杂合子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显性性状会重新表现出来,表型比例为3:1和1:2:1。

这两个规律被称为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2. 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孟德尔的第二定律,基因是独立的,它们可以自由组合。

所以,当进行双基因杂交时,不同的基因会在同一孟德尔世代中先分离,再随机组合。

这种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为我们理解遗传的基因组构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3. 突变和变异除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突变和变异也是遗传的重要规律。

突变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突发性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变异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的较小规模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突变和变异的存在为物种的进化和适应环境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二、遗传研究的常用方法1. 遗传交叉遗传交叉是指通过杂交两个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观察和分析后代是否呈现出新的性状和性状比例,以揭示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

遗传交叉是遗传学研究中最基础也是最直接的实验方法之一。

2. 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是指通过对生物基因组中DNA序列的测定和分析,来研究基因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已经成为现代遗传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基因组,也为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3. 基因组编辑基因组编辑是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精确的改造和修改。

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它可以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定点突变、插入或删除,从而控制物种的遗传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以下是遗传学中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性状是由两个基因决定的,且一个基因会表现出优势或隐性的特征。

他总结了两个基因互相独立地遗传给下一代的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配对、分离和重组,从而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指出了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分离和随机组合规律。

突变和遗传变异规律:突变是指基因发生突然而非逐渐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常见形式。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有利的或中性的,但是它们都对个体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起着重要作用。

DNA复制和基因表达规律:DNA复制是指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或有性生殖中的复制过程。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这些过程都是生物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决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实现,是遗传学的基础。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规律。

以上是遗传学中的基本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于理解生命进化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9∶3∶3∶1)都是理论比值,若统计的数量太少,就可能
不会出现以上比值.
(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决思路
变式训练: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
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
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
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
9:6:1 9A_B_(3A_bb+3aaB_)1aabb 1:2:1
9:7
9A_B_(3A_bb+3aaB_+1aabb)1:3
15:1 (9A_B_+3A_bb+3aaB_1aabb 3:1
变式训练: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是不含
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
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
规律总结:数量遗传(显性基因个数影响性状表现)
1AABB
四显
(AaBb)自交后代比例
4(AaBB+AABb) 三显 6(AaBb+AAbb+aaBB)二显
4(Aa1aabb
四隐
拓展提高:
某种鼠中,毛的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为显性,
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在纯合
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
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
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
( )。C
A.四种 9∶3∶3∶1
B.两种 13∶3
C.三种 12∶3∶1 D.三种 10∶3∶3

遗传的基本规律2PPT课件

遗传的基本规律2PPT课件

一个显性基因抑制另一个显性基因的表达 ,使杂合子只表现出某一显性基因控制的 性状。
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连续性变异
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性的变异,即个体间在性状上存在差异 ,且差异程度不等。
多基因控制
数量性状通常受多个基因的控制,每个基因对性状的影响较 小,但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可产生较大的表型效应。
限制
不适用于原核生物和病毒;不适用于细胞质遗传,即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如 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适用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
03
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0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统计分析
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 围及限制。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范围及限制
应用范围
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多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析,可以解释生物界中许多复杂的遗 传现象。
限制条件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受到一些限制,如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基因与环境的互作等 因素可能会影响自由组合定律的准确性。此外,某些生物可能存在特殊的遗传方 式,如细胞质遗传、基因连锁等,这些情况下自由组合定律可能不适用。
分离定律的验证实验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通过人工控制的豌豆杂交实验,观察 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验证分 离定律的正确性。
测交实验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观察并统计 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进一步验证分离 定律。
分离定律的应用范围及限制
应用范围
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核遗传,即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 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命延续过程中一个神秘而又奇妙的现象。

从我们的外貌、性格,到身体的机能和对疾病的易感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

而遗传的基本规律,就像是一本生命的密码手册,指引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

在探讨遗传的基本规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指令集,决定了生物的各种特征。

孟德尔是遗传学领域的先驱,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指出,在生物体的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比如说,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假设控制高茎的基因是 D,控制矮茎的基因是 d。

那么纯合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就是 DD,纯合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就是 dd。

当纯合高茎豌豆(DD)和纯合矮茎豌豆(dd)杂交时,它们产生的子一代(F1)基因组成都是 Dd,表现为高茎。

当 F1 自交时,D 和 d 这对基因会分离,产生的配子中,一半含有 D,一半含有 d。

这些配子随机结合,就会产生 DD、Dd、dD、dd 这四种基因组合,比例为 1:2:1。

由于 DD、Dd 和 dD 都表现为高茎,dd 表现为矮茎,所以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 3:1。

自由组合定律则是说,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还是以豌豆为例,假设豌豆的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R)对皱粒(r)是另一对相对性状。

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合的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产生的 F1基因组成是 YyRr。

F1 自交时,Y 和 y 分离,R 和 r 分离,然后 Y 可以和 R 或 r 组合,y 也可以和 R 或 r 组合,最终产生的配子类型有 YR、Yr、yR、yr 四种,比例为 1:1:1:1。

遗传规律的知识点总结

遗传规律的知识点总结

遗传规律的知识点总结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基因的遗传方式和变异规律。

遗传规律由孟德尔遗传规律、联锁规律、连锁不平衡规律、渐进规律、杂合优势等组成。

本文将对这些遗传规律进行详细阐述。

一、孟德尔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1856年孟德尔通过鲜豌豆的杂交试验,发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特征的遗传规律。

他提出了孟德尔遗传规律,即“离散性、简单性和分离的基因组合规律”。

2.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本内容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的离散性、基因的简单性和基因的分离。

基因的离散性是指每个基因在杂交组合中仅表现一个特征,基因的简单性是指每个特征由一个基因控制,基因的分离是指亲代的两个基因在子代中重新组合。

3.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揭示了基因的存在、基因的遗传方式和基因的分离规律,对后世遗传学家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来的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和进化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联锁规律1. 联锁规律的提出1911年,Morgan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发现了某些基因的联锁现象,这就是联锁规律。

2. 联锁规律的基本内容联锁规律是指两个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由于距离过近而不能发生独立的配对,而呈现出一种集团遗传现象。

3. 联锁规律的启示联锁规律揭示了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后世遗传学家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启示,为基因的互作,基因的杂交和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三、连锁不平衡规律1. 连锁不平衡规律的提出连锁不平衡规律是指在自由组合和随机联会的过程中,亲代的两对基因的组合比例和子代的组合比例出现偏差的现象。

2. 连锁不平衡规律的基本内容连锁不平衡规律是由两个或多个基因之间存在亲和力和排斥力的作用,导致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非独立分配。

3. 连锁不平衡规律的启示连锁不平衡规律揭示了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非独立分配规律,为基因的连锁不平衡性和基因型频率的维持提供了新的解释。

四、渐进规律1. 渐进规律的提出渐进规律是指在自然界中,一种特征在一代代中逐渐改变和品种基因频率的逐步变化的现象。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表型和基因的传递。

通过遗传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形态特征以及物种的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显性与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和杂合等概念。

1.孟德尔的遗传定律19世纪的奥地利僧侣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大量的实验观察,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

这些定律包括:1.1 第一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是关于基因的分离和独立遗传的。

他观察到在有性生殖中,父母的基因会分别传递给子代,在子代的配子形成过程中,基因会分离,并且每个配子只能携带一个基因。

1.2 第二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是关于基因的随机组合和分离的。

他观察到不同基因的组合和分离是随机的,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是独立进行的。

1.3 第三定律:孟德尔的第三定律是关于基因的优势和显性的。

他发现一些基因在表型上表现出来,而另一些基因则被掩藏起来,这种现象被称为显性与隐性。

2.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基因型是指生物体内部基因组成的基因型型谱,表型则是指基因组成的生物体外部组织结构和功能。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1 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表现完全相同,例如AA或aa;杂合子则是两个基因不同的个体,例如Aa。

纯合子之间的杂交后代属于杂合子。

2.2 显性与隐性:显性基因指在表型上表达出来的基因,隐性基因则被掩藏起来。

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显性基因会在表型上显示出来。

3.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个基因位点上,不同的基因可能存在多个形式。

这些不同的形式可以决定物种的遗传特征和多样性。

3.1 常染色体等位基因:在非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上,不同的基因形式可以决定个体的遗传特征,如眼睛的颜色、血型等。

这些基因可以是多态的,即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形式。

3.2 性染色体等位基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上也存在不同的基因形式,例如决定人类性别的X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

遗传规律知识点总结

遗传规律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 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果蝇杂交实验分析
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红眼基因 a—白眼基因 X、Y——果蝇的性染 色体)
P:红眼(雌) × 白眼(雄)
6、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必为隐,生女有病为常隐;有中生无必为显,生女有病为常 显。
解释: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父母无病,女儿有 病——常、隐性遗传;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父母 有病,女儿无病——常、显性遗传
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 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 代3种基因型(1CC :2Cc: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2x2x2=8种表现型。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 DD×Dd 或 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高中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中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中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物种内部或物种间传递基因信息和遗传特征的现象和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遗传物质在遗传过程中传递和表现的规律,它对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方式和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一、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得出了三个重要的遗传规律:一、单因素遗传规律;二、两性状遗传规律;三、自由组合规律。

这些规律揭示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表现方式。

孟德尔的单因素遗传规律表明,个体的性状由一对基因决定,而基因又存在显性和隐性的关系。

如果父母亲都是显性基因型,子代的性状表现也会是显性的;而如果父母亲中有隐性基因型,子代的性状表现则可能是显性或者隐性的。

孟德尔的两性状遗传规律则是对多对基因对不同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观察和总结,他发现不同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不会互相影响。

自由组合规律则说明了基因的自由组合遗传,即基因在子代中自由组合,没有一定的组合方式。

二、多因素遗传规律除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外,还存在着多因素遗传规律,在自然界中遗传变异更为复杂。

多因素遗传规律认为,个体性状的表现受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称为多基因性状。

在多基因性状中,每个基因的效应可能是加性、非加性,还有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在多因素遗传规律中,还存在着显性基因抑制、基因互补和基因交互作用等现象,进一步丰富了对遗传规律的认识。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的另一个重要规律,它是指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个体遗传特征发生变化的现象。

基因突变可以是点突变、缺失、插入等形式,它能够使个体出现新的遗传特征,或者导致原有的遗传特征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自然界中存在各种诱变因素造成的,例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通过对基因突变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遗传规律和生物的遗传变异。

四、顺式遗传和显性遗传遗传方式除了单因素和多因素遗传规律外,还有顺式遗传和显性遗传。

顺式遗传是指遗传物质中的基因顺序传递给子代,个体在表型上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是世代相传的,认为个体的遗传性状是由基因传给它父母和
后代的;等位基因的分布定律是指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变成两个不同的型:隐性型和
显性型;异源染色体的单一特性是指单个染色体可能带有前先融合异源染色体的特征。

首先,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是世代相传的。

认为个体的遗传性状是由基因传给它
们父母和后代的。

为了表明这一点,当一个好的基因和一个坏的基因结合在一起时,它们
都可以传给下一代,并且它们在下一个世代将各占半份,而不会影响另一个生物物种的基
因结构。

第二,等位基因的分布定律,指的是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变成两个不同的型:隐
性型和显性型。

隐性型指的是一种不能体现在有形标志上的基因变体。

而显性型指的是一
种基因变体,可以以形式体现出来,可以被人类观察到或测定。

它们之间的平衡可以用二
位型杂合子的术语来描述。

第三,异源染色体的单一特性,是指单个染色体可能带有前先融合异源染色体的特征,即后代细胞只有其中一个父母染色体的遗传特征。

这种特性可以在细胞分裂中观察到,也
可以在后代群体表现为显性状态。

这是建立在基因的单一特性和性别传递机制之上的,这
解释了个体及其后代承担某一种状态的原因。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遗传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内代际间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以及其在物种演化中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孟德尔的遗传规律1. 隔离第一法则: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发现,同一性状的两个个体交配后,其子代的表现可以呈现出与父母不同的特征。

这一观察结果支持了隔离第一法则,即个体的配子中仅包含来自父母各自的一个等位基因。

2. 分离第二法则:当两个个体杂合子代与同源自交时,所得的孟德尔比例为9:3:3:1。

这一规律被称为分离第二法则,意味着两对等位基因在子代中以9:3:3:1的比例组合。

二、硬连锁和软连锁1. 硬连锁:如果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非常靠近,很少发生重组,则称其为硬连锁。

硬连锁的基因很难分离,常常被视为一个整体遗传。

2. 软连锁:如果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离得较远,容易发生重组,则称其为软连锁。

软连锁的基因可以经过重组而重新组合。

三、基因图谱1. 三点交叉检测:通过分析多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可以构建基因图谱。

三点交叉检测是构建基因图谱的一种方法,通过交叉互换得到的重组类型及其频率,确定基因的相对位置。

2. 确定遗传距离:基因图谱可以用来确定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遗传距离越大,两个基因之间的重组频率越高。

四、遗传分析的方法1. 筛选法:筛选法是一种根据表型特征筛选个体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具有特定表型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或杂交,可以确定遗传底物所在的染色体位置。

2. 分离法:通过对重组个体进行分析,确定个体上各个位点的基因型。

分离法广泛应用于鉴定等位基因、分析杂合子及其后代的遗传类型等方面。

3. 杂交分析:杂交分析是通过杂交两个纯合系或两个杂合系,观察其子代表现形式,以推断控制该表型的基因型。

综上所述,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硬连锁和软连锁等规律。

在研究遗传时,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分析的筛选法、分离法以及杂交分析等。

遗传的规律与遗传的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的规律与遗传的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的规律与遗传的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个体内基因的传递和表现。

遗传规律研究了基因在传代中的变化和规律,而遗传的变异则涉及了个体之间基因差异的产生。

本文将探讨遗传的规律和变异的知识点,并总结相关内容。

一、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出了三大遗传规律:- 第一法则:分离规律(孟德尔定律)该法则认为,个体的两个形态特征只能表现一种,不会相互影响。

即父代的各个特征独立地以基因的方式传递给子代。

- 第二法则:自由组合规律(孟德尔定律)该法则认为,个体的染色体以及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是自由组合的,相互独立的。

- 第三法则:优势规律(孟德尔定律)该法则认为,具有自交性状的个体在杂交中,以自交性状为表现的基因通常在显性位点上。

2. 非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除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外,还存在一些非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如:- 全性连锁不平衡规律:指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互相连锁,导致正常的基因组合几乎不可能产生。

- 隐性致死规律:指某些基因在显性位点上表现为致死效应,导致表现为显性特征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极为罕见。

- 不完全显性规律:指在杂交中,显性与隐性基因的相对表现无法完全支配的现象。

二、遗传的变异1. 突变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常见形式,它是指基因或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不带有目的的变化。

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类。

- 点突变指的是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 染色体突变是指整个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结构发生异常,如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2. 重组重组是指在染色体互换发生的过程中,基因座之间的连锁关系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重组导致了基因的重新组合,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了遗传变异的来源。

3. 跨染跨染是指不同物种或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和引入,导致基因组之间发生差异。

跨染可以通过杂交、转基因技术等方式实现。

初中生物遗传规律总结

初中生物遗传规律总结

初中生物遗传规律总结生物遗传学是研究物种内部个体的遗传性状及其遗传变异规律的学科,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这些规律帮助我们理解了生物的遗传过程以及遗传变异的原因。

下面将对初中生物遗传规律进行总结。

第一条遗传规律:孟德尔的单因性遗传规律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他通过对豌豆形状、花色等性状的研究,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根据孟德尔的实验结果,他提出了单因性遗传规律,也就是每一个性状只受到两个因子的遗传支配。

这两个因子分别来自于父母,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而在子代中,这两个因子又会随机地组合,形成各种遗传类型。

这一规律解释了很多遗传性状的传递。

第二条遗传规律:显性和隐性在孟德尔的实验中,出现了某些基因表现为显性性状,而另一些则表现为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是指在杂合子(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表现出来的性状,而隐性性状则是指在杂合子中不被表现出来的性状。

这一规律揭示了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性状表现的复杂性。

第三条遗传规律:基因分离规律基因分离规律是指在孟德尔的实验中,发现在杂合子中,基因以一定的比例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

换句话说,杂合子的配子中只携带一个基因。

这一规律说明了基因的分离与相互独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四条遗传规律:基因重组规律基因重组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的重组现象,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这一规律揭示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也解释了为什么同一对父母的子代之间会有差异。

第五条遗传规律:多基因遗传规律多基因遗传规律是指一个性状不仅仅受到一个基因的控制,而是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决定的。

这些基因可能来自于父母的不同染色体,或者同一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点。

多基因遗传规律解释了为什么同一性状在整个群体中可能存在多种表现形式。

第六条遗传规律: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遗传规律不仅仅受到基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同样的基因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遗传的规律

遗传的规律

无中生有为隐性
指在亲代中没有患病者,子代有患病者出现,这这个遗传病是隐性遗传。

有种生无为显性
指在亲代都只是患病者,但子代中有不患病的,那这种遗传病为显性遗传。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这个规律只适用于遗传基因在X 染色体上
假如一显性伴性遗传在X 染色体上 可以写为A
X
男患者的基因型为 A X Y
因为在遗传中男性的X 染色体一定是来自与母亲 而只能遗传给女儿
这样一来A X 可定也出现在他母亲和女儿身上,所以他们可定是患者
如果确定是显性伴性遗传病的话,其母亲和女儿可定患病,如果不是,那么这种显性遗传病可定不是伴性遗传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假如遗传病伴性遗传 在X 染色体上 可以表示为a X
那么女性患者基因型为a X
a X
那么 其父亲 a X Y
(配子) a X
女患者 a X
a X (配子) a X
儿子 a X Y
所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不然的话这种隐性遗传病就不是伴性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遗传变异(二)一、选择题:1.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四个配子,比例是1:1:1:1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2.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A.图甲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0C.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DNA数均为8条D.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3.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思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C.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提出假说的基础D.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不需要实验的检验4.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 3 :1 比值的是A.15N 标记的DNA在14N 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不含15N 的DNA与含15N 的DNA数量之比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C.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相同时吸入O2的量与两者产生的CO2总量之比D.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第二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5.如图表示某一植物种群中个体的性别与植株直径的关系。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此种植物性别决定属于XY型B.此种植物性别的表现只与环境有关,与基因无关C.此种植物性别的表现随着个体发育的状况而改变D.雄性植株数量较多,是因为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6、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

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

F1全为扁形块根。

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9/16 B.1/2 C.8/9 D.1/47.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A.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左图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D.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中占的比例为1/168.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和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A.1:3、1:2:1和3:1 B.3:1、4:1和1:3C.1:2:1、4:1和3:1 D.3:1、3:1和1:49.兔毛色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控制。

现用纯种灰兔与纯种白兔杂交,F1全为灰兔,F 1自交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4。

已知当基因C和G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c纯合时就表现为白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c与G、g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B.亲本的基因型是CCGG和ccggC.F2代白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D.若F1代灰兔测交,则后代有4种表现型10.图①表示某植物体细胞部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该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②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且能自由组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①所示的植物体中存在含有2个a基因的细胞B.可以从图①所示基因型的细胞中提取合成黑色素的所有目的基因C.图②过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性状D.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自交产生的F1中能合成黑色素占9/6411.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和R2和r2控制。

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

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A.4种B.5种C.9种D.10种12.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B.亲本与F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1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3/1613. 某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对下列三组杂交组合分析错误的是A.根据第1组实验,可以判断阔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B.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D.用第3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1:2:114.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上Ⅰ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截毛(b)由X和Y染色体上Ⅱ区段(同源区段)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突变型都是隐性性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中不会出现截毛1中不会出现白眼B.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C.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中会出现截毛1中会出现白眼D.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15.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系谱图,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Ⅲ8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几率为2/3B.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几率相等C.Ⅲ7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由Ⅰ2传来D.若Ⅲ9和Ⅲ8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l/416.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

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17.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摩尔根在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②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③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为四倍体细胞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⑤囊性纤维病、苯丙酮尿症、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均为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其中只有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A.①②B.③④C.②⑤D.A、B、C 都不对18.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 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A.2:1 B.9:3:3:1 C.4:2:2:1 D.1:1:1:119、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为5人;男性患者为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A.12%B.9%C.6%D.4.5%20.蜜蜂的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

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则F l的体色将是A.全部是褐色B.蜂王和工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C.蜂王和工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D.褐色∶黑色=3∶1二、非选择题1. (6分)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

现提供以下4种纯合亲本:(1)若采用花粉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选择的亲本是。

将杂交所得F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1观察,统计花粉粒的数目,预期花粉粒的类型及比例。

能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的亲本组合(3)利用提供的亲本进行杂交,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有,其中F2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在该组合产生的F表现型为非糯性、2抗病、花粉粒圆形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2. (11分)某多年生雌雄异体植物,植株有抗病和感病之分,受基因A、a控制;叶片性状有宽叶和窄叶之分,受基因B、b控制。

某科研小组用两株表现型都为抗病宽叶的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P 抗病宽叶雄株╳抗病宽叶雌株F 抗病宽叶感病宽叶抗病窄叶感病窄叶数量雄 298 98 297 99雌 499 201 0 0(1)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属于伴性遗传的,叶片形状中的显性性状是。

(2)图中F代的感病宽叶雌株中,纯和子所占比例为。

(3)实验结果与理论数据不吻合,分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或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你设计最简便的探究实验。

①用基因型为和植株进行杂交试验。

②结果与结论:若,则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若,则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3.(6分)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

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请回答:(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 ______试举一例_________ 。

4.(8分)图A表示紫茉莉花色的遗传,图B、C、D分别表示某雌雄异株植物M的花色遗传、花瓣中色素的控制过程及性染色体简图。

叶型(宽叶和窄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C和c)控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茉莉花花色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结合B、C两图可判断B图中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若将B图中F2紫花分别测交,后代中表现型比例为紫花:蓝花:白花=(2)若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3)若基因A发生突变,该植物仍能开蓝花,可能的原因为(4)植物M的XY染色体既有同源部分(图中的Ⅰ片段),又有非同源部分(图中的Ⅱ、Ⅲ片段),若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图D中Ⅰ片段,宽叶(D)对窄叶(d)为显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