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SNS“议程设置多元化”的媒介生态学意义

合集下载

媒介环境学媒介生态学论文-生态学论文-农业论文

媒介环境学媒介生态学论文-生态学论文-农业论文

媒介环境学媒介生态学论文-生态学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媒介生态学派与媒介环境学派及其名实之争两论在对学派称谓的辨析中,也辨析了各自的学术缘起,在学理资源的“认祖归宗”中进一步厘清了两者的不同。

媒介环境论论者批评媒介生态论者并不是一种对于北美学派的继承与推介,在引入MediaEcology(媒介环境学)概念之时,就没有真正地对其进行全面地介绍与阐释,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媒介生态进行了中国式的阐释和发挥。

其对于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阐述及其在中国的确立,没有起到真正廓清认识并加以推广的作用,并且在此后的研究与发展中,也并未与北美媒介环境学派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融通。

而媒介环境论本身则是从译介出发,在对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理论的梳理中确立的学派。

媒介环境学派的贡献在于,集中而大量地引入并译介了相关著作,从学派的历史、理论、应用三个领域,全面地介绍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让学界重新认识了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相关理论。

媒介环境学派是正宗的北美学派的中国代言。

他们汲取北美学派有益的学术思想,开拓思维,为中国学界提供新的研究范式与角度。

媒介生态论论者早就对自己的学术缘起有清醒的认识,崔保国在2003年就提出“媒介生态学研究在我国的展开,来自于我国传播学者的自觉,不同于传播学研究那样是从海外引进。

尽管美国学者开展媒介生态研究和日本学者开展媒介环境研究要比我们早很多年,但似乎国内的媒介生态研究最初的展开与他们并没有什么渊源。

中国学者的媒介生态研究意识是原发的,而不是引进的,从一开始学者的关心就侧重在媒介的发展生存环境研究方面。

”在后来与媒介环境学派的厘清中,媒介生态论论者一直坚持认为,中国的媒介生态学是在传播学、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学科,并不是对北美MediaEcology的简单继承和推介,其研究意识是原发的,这是中国媒介生态论论者独树一帜所在。

3.对于研究向度的辨析。

媒介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媒介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媒介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媒介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媒介生态学是一种以媒介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中的核心概念有以下几个:
一、媒介生态系统(Media Ecosystem)
媒介生态系统是指一个由媒介产品形成的系统,它包括各种传播媒介的内容、技术和管理。

即媒介生态系统的整体构成是由以用户、技术、组织、产品和市场为核心,并依托于物理设施、社会设施、经济设施、文化设施和政治设施等多种实体和虚拟要素构成的。

二、媒介生态地域分布(Media Ecosystem Territoriality)
媒介生态地域分布指地域内所有的传播媒介所形成的媒介系统,其特点是由区域整体性、边界性、聚合性和媒介差异性等因素来决定。

它强调对媒介生态系统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地域的整体发展态势,以及媒介的社会行为、文化影响和经济效应。

三、媒介生态技术(Media Ecosystem Technologies)
媒介生态技术是指用来实现媒介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技术,其特点是包括从网络建设和维护到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技术、内容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传播研究以及内容分发等。

四、媒介生态管理(Media Ecosystem Governance)
媒介生态管理是指以媒介生态系统为中心,进行媒介管理的方式,其特点是要把握媒介系统的整体性,有效统筹各种资源,实现媒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网络文化的传播与多元化发展

网络文化的传播与多元化发展

网络文化的传播与多元化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化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传播方式、内容形式和价值观念上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网络文化的传播方式、多元化发展以及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一、传播方式的多元化1. 实时传播: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观点、经历和新闻事件等。

实时传播的特点使得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范围,同时也加快了网络文化的发展速度。

2. 用户生成内容:互动性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用户生成的内容包括博客、微博、视频、音频等形式,使得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普通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声。

3. 跨平台传播: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不同媒体平台之间的互相联通成为可能,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在不同平台间流动,增强了信息的传播力度。

二、多元化发展的特点1. 文化融合:网络文化突破了地域限制,不同地区、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和共享。

这种文化融合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文化多元化发展。

2. 创造力的释放:网络平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展示平台,许多原本默默无闻的人通过网络成为了创意和艺术的代表。

他们发布的作品以及他们的创造力不断丰富和推动着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3. 深度参与:传统的媒体是单向的传播方式,而网络文化的发展鼓励用户的参与和互动。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网络文化的传播中,产生更深入、更广泛的影响。

三、积极影响1. 信息传播更快速: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第一时间获取到各种新闻、时事和娱乐信息,丰富了日常生活。

2. 文化交流更广泛: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人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文化和观点。

这种广泛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3. 个人发展机会增多:网络文化为个人创造和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个人能力可以得到更多认可和关注,促进了个人发展和成长。

基于SNS社交媒体学习传播效果研究

基于SNS社交媒体学习传播效果研究

基于SNS社交媒体学习传播效果研究一、引言SNS(社交网络服务)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也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组织和机构等领域的信息传播中,以达到品牌宣传、产品推广、服务宣传以及影响力扩散等效果。

本文将针对SNS社交媒体学习传播效果,即如何在SNS平台让自己的几率传播达到最大化进行研究,分析SNS网络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因素,以及探讨SNS平台的传播策略。

二、SNS传播效果的研究SNS在信息传播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传播效果已经成为了许多研究的主题。

在传播效果的研究中,SNS平台传播效果的评估将获得广泛的关注。

传播效果是SNS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其受多种因素影响。

2.1 SNS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SNS的传播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SNS平台上,人们的行为、内容和网络结构都会影响其传播效果。

2.1.1 行为因素SNS平台中的行为因素主要包括点赞、评论、分享、关注等。

在这些行为因素中,分享是影响SNS传播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分享可以让信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增加其影响力。

2.1.2 内容因素SNS平台的内容因素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内容。

其中,影响传播效果最关键的因素是内容质量。

高质量的内容能够引起用户的兴趣和共鸣,从而让信息更容易得到分享和传播。

2.1.3 网络结构因素SNS平台的网络结构因素包括用户之间的关系、社交圈子的大小和广度等。

这些因素能够影响SNS平台的信息传播效果,而这些关系将主要通过SNS平台上的社交网络来体现。

2.2 SNS平台的传播策略SNS平台的传播策略可以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关注目标受众、制定传播目标和制定传播策略。

2.2.1 关注目标受众对于任何传播活动,需要确定目标受众。

SNS平台传播也不例外。

通过明确目标受众,可以更准确的引导传播,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2.2.2 制定传播目标在确定目标受众之后,需要进一步明确传播目标。

作为一个研究范式的媒介环境学派

作为一个研究范式的媒介环境学派

作为一个研究范式的媒介环境学派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范式及其在现代传播学中的应用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范式对于理解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媒介环境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范式,其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在现代传播学中的应用。

媒介环境学派、研究范式、传播学、媒介与社会、互动关系媒介环境学派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媒介如何塑造和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

该学派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各种形态,旨在揭示媒介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播和个体认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方法具有跨学科的特点,综合了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媒介环境学派认为,媒介不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构成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学派媒介如何影响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媒介如何塑造和反映社会文化。

近年来,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媒介暴力与心理健康、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媒介与身份认同等。

然而,该学派在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媒介偏见和信息茧房效应的研究尚不充分。

媒介环境学派的创新点在于其强调了媒介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将媒介视为一个独立且强大的变量。

这一研究范式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媒介的认识,并为现代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媒介环境学派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为政策制定、媒体监管和公众教育提供指导。

本文对媒介环境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范式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分析了其在现代传播学中的应用价值。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为理解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于推动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然而,该学派仍需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上不断拓展和完善,以更好地应对现实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在当今社会中,技术媒介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传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媒介生态学名词解释

媒介生态学名词解释

媒介生态学名词解释
媒介生态学指的是“对媒介环境(Media Environments)的研究,其观点是技术和技艺、信息模式和传播编码在人类事务中扮演着主导角色”.媒介生态学的各代表人物的媒介研究的对象,从报纸、电话、电视到语言、文字、道路、服饰、城市、时钟等都基于“技术”。

媒介生态学的目标和意义,不是将生态学的概念、术语、分类标准等嵌入媒介研究。

如果生搬硬套生态学的概念和定义,将其与媒介研究的各个层次对应起来,那么媒介生态学研究就会陷入思维固化、流于形式的境地。

媒介生态学研究的路径在芒福德、英尼斯、麦克卢汉、波兹曼、梅罗维茨等学者的参与下,媒介生态学研究涌现出大量理论成果,其理论著述基本遵循两条研究路径,或者说从双重维度探索媒介研究的生态隐喻。

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多样性研究

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多样性研究

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多样性研究媒介多样性(media diversity)作为新闻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探究了媒介在形式、内容及其使用方面的多样性。

媒介多样性研究涵盖了媒介发展史、传媒机构、用户反馈等多个层面,对于理解媒介环境的多元性,探索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推动媒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媒介多样性的定义和意义媒介多样性指的是媒介形式、内容和使用方式的多样性。

在新闻传播学中,媒介多样性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和能力,揭示媒介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推动媒介环境的发展与变革。

二、媒介多样性的形式1. 媒介形式多样性:媒介形式多样性指的是媒介的种类和形态的多样性,包括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互联网媒体等,每一种媒介形式都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和表达方式,呈现出多样的传播效果。

2. 内容多样性:内容多样性涉及到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的多元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新闻和信息,通过多样的内容表达,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扩大观点、信息和文化的多样性。

3. 使用方式多样性:使用方式多样性指的是用户在获取和利用媒介信息时的多样性。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用户可以通过多种终端获取媒介信息,包括电视、手机、电脑等,不同终端的使用方式使得用户对媒介信息有更加自由、灵活的选择和利用。

三、媒介多样性研究的方法和途径1. 历史研究法:通过对媒介发展历程和媒介形态的变迁进行研究,揭示媒介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媒介内容的分析,探讨不同媒介所呈现的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和特点,分析不同媒介对社会的影响。

3. 调查问卷法:通过设计相关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对媒介多样性的认知和利用情况,揭示用户对媒介形式、内容和使用方式的偏好与需求。

四、媒介多样性对社会的影响1. 促进信息传播:媒介多样性扩大了信息的来源和渠道,使得信息能够更加快速、广泛地传播,让社会大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各个领域的信息。

论SNS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与功能

论SNS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与功能

论SNS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与功能作者:袁梦倩来源:《今传媒》2009年第04期SNS(soeial Network Service,即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从2003年3月在美国悄然兴起,短短5个月内就风靡整个北美地区。

在国外,首屈一指的SNS网络——Facebook被人称赞为继Google之后的最伟大创意。

在国内,联络家、开心网、校内网等提供SNS服务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其中校内网自2005年底创办以来,迅速得到大学生的青睐,成为网上最火爆的学生社区,并开始逐步进军白领、高中市场。

致力于成为跨行业、跨年龄的SNS网络巨头,是中国Web2.0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网络之一。

那么,SNS网络能够在短时间内掀起如此强烈的热潮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其深层原因和价值内涵是什么?它与博客时代的传统网络类型相比,引入了哪些新的尺度?作为一种深度社会型的网络,它的传播模式和功能如何?本文将带着这些疑问,以国内极具代表性的SNS网站——“校内网”为例,分析SNS网络的传播模式与功能,试图揭示SNS这一深度社会型网络的价值内涵。

一、基本结构和传播模式著名社会学家米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在各种特定环境中所经历的事情往往是由结构性的变化所引起的。

由于我们所置身的制度变得更为庞杂,彼此间的联系更为复杂,这种结构性的变化的数目和类型也在不断增加。

”这种观点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来解释网络社会的发展。

因此,研究SNS网络传播模式的突破口是剖析这种新型网络类型与传统网络相比有哪些“结构性的变化”,这些“结构性的变化”又给特定的网络机制带来怎样的影响。

以“校内网”为例,SNS网络结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组成:用户、内容、社会网络、工具。

这种结构通过建立低门槛的参与方式,使用户能够简单方便地贡献内容,又通过RSS订阅机制帮助个人运营社会网络,建立“滚雪球”式的反馈模式,有效形成了诱发网络效应的机制。

分析SNS网络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模式,与传统网络类型相比,它主要凸现出以下几个“结构性的变化”特点:1、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传播信息。

新传理论18:议程设置

新传理论18:议程设置
该理论一方面说明传媒议程设置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通过解释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在新媒体环境下拯救了“议程设 置”理论。只要受众愿意接受并寻求大众媒体的引导,大众媒介仍然会产生强大的议程设置效果,议程设置效果本身并 没有消失。议程融合理论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强调大众传媒在受众细分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
第二个层次——属性议程设置
1997 年 ,麦 库 姆 斯 和 肖 提 出 议 程 设 置 理 论 的 第 二 个 层 次 — — 属 性 议 程 设 置 。其 核 心 观 点 是 :议 程 上 的 每 个 客 体 都 有 其 不 同的属性,即用来描述它们的特征特性。当新闻媒介报道一个客体时,一些属性被突出强调而另一些属性则一带而过。 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从报道事件中选择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属性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 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受众。媒介不仅告诉我们想什么,而且告诉我们怎么想。
属性议程设置的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媒体议程设置:一种特殊新闻问题之报道的相关数量由大众媒体把关者、重大新闻事件的影响、受众的兴趣所决定。 ②公众议程设置:公众决定哪些问题相对来说最重要。 ③政策议程设置:政府体系或被选出官员的问题议程得以确定,以法律的通过或基金的调拨为标志。 这是一个线性过程:媒介议程→受众议程→政策议程 此外,第二层议程设置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媒介对其报道议题的“框架”实现的,由此引发了对于“框架”效果的研究。
他们认为,议程设置的第一级决定受众议程的内容,即“想什么”。议程设置的第二级则是关于受众如何想。大众媒体 不仅影响了选民对客体的注意程度,也影响到他们对议题属性的判断。在一则新闻中,不同属性构成了重要性的排列等 级,比如报道哪些内容省略哪些内容、强调哪些细节弱化哪些细节等。
议程设置的第一层传递的是对象的显著性,第二层传递的是属性的显著性。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重点落在传播效果研究 的初 始 阶段 — —赢 得 关注 ,而属 性 议程 设 置理 论 则关 注 传播 效 果研 究 的终 端 —— 形 成认 知 。根 据 属性 议 程设 置 理论 ,大 众传媒在影响公共舆论的内容(议题)、形塑公共议题的价值取向方面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媒介生态学

媒介生态学

媒介生态学1)媒介生态学考察媒介传播如何影响人类的感知、理解、感觉以及价值观。

我们与媒介的交互作用推动还是阻碍了我们的生存机遇。

这里,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带给人们特定的思考、感觉以及行为方式。

这些规范经常是不正规并隐晦的,更多的隐藏在我们的错觉中。

媒介环境学就是要把这些规范变得清晰。

媒介环境学就是把媒介当做环境来研究。

在方法论上,媒介生态学也独具特色,即采用“隐喻”的方式。

隐喻的核心就是用人们熟悉的内容来指称不太熟悉的内容,隐喻的方式并不能建立因果模型,也不能建立相关模型,甚至算不上严格的理论,但隐喻的方法在研究中也有重要地位,因为他可能提供一种洞见,提供一种分析的视角。

2)理论命题假定传播媒介在将数据或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时并不是中性、透明、无价值的渠道。

相反,媒介的内在物质结构和符号结构在塑造什么信息被编码、传输和怎样被编码、传输以及怎么被编码的过程中扮演着揭示和塑造性的角色。

假定每一媒介那套专门的物理和符号特征为其带来一套偏倚或倾向。

媒介会促使各种不同的物质的、感知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果关系,它们与媒介独特的内在偏倚有关。

这一命题直接谈到媒介环境学主要典范的关注点,即技术和文化的关系,并通过此环节来探究传播技术如何并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世界上各种不同的因果关系。

1968年波斯曼首次提出媒介生态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把“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作为一种环境结构,制约着我们的感觉、思维和表达方式。

波斯曼提出的媒介生态是我们理解和想象事物的框架。

他提出“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我们思考、感知、谈论和表现身边的世界时,不是站在传播媒介之外,而是处于传播媒介的符号结构中。

认为媒介的真正影响在于营造了一个人们无法摆脱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借助他们才能赋予世界意义。

波斯曼还在麦克卢汉的“媒介的内容是另一种媒介”的基础上提出,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往往不只有一种媒介的代码和语法。

议程设置在网络传播中的功能及变化

议程设置在网络传播中的功能及变化

议程设置在网络传播中的功能及变化议程设置在网络传播中的功能及变化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认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的过程,它通过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在传统的传播环境下,尽管媒体信息流量有限,但受众相对传者来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媒介可以通过对社会事件报道程度的控制来影响公众对事物的关注和对环境的认知,进而形成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这个有着海量信息的交互平台上,人们是传播者、接受者和反馈者,议程设置在网络传播中势必会发生变化。

一、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的功能及特点表面来看,网络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给予人们同等的使用权限,可随意在网上发表言论,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传播中会相对弱化。

然而从实际上看,正是络能加速信息的传播与繁殖,使其可以轻易提高对某些事件的报道频率与强度。

在网络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是相互交织的,而在议程设置方面,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利用互动技术,报道对象与受众可以建立直接联系,当事人的影响会更直接传递给受众,这对于提高一个事件的受瞩目程度非常有利。

在网络传播中,由于传播主体多样化,议程设置的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色。

(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议程相互转化网络使得个人议程设置崛起,传统媒体开始丧失对第一手新闻材料的独占权,单个网民发布信息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逐渐形成一定的传播效果,在受到持续广泛的关注后,就有可能转化为主流媒体议程。

然而,网络自身的开放性使其充斥着大量虚假无用的信息,注定无法拥有传统媒体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故传统媒体对网络议程必然具有选择性,传统媒体与网络互相影响着彼此的议程设置。

如一湖北青年在收容所被故意伤害致死的“孙志刚案”,最先由《南方都市报》发文报道并发表评论,随后被多家网站转载并引起强烈关注,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后,舆论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即对犯罪分子的谴责和对收容遣送制度的质疑,进而引起国家的重视并最终导致了一个实施了21年的不合理的收容制度的终止。

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利与弊

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利与弊

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利与弊前言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是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由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所决定的。

现代社会,在科技发展带动下的新闻传播市场作用下,传播媒介多种多样,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方式应运而生,不同传播方式之间的交叉与互补日益频繁。

但是,由于市场监督与管理的滞后性,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了诸如虚假新闻、色情泛滥、报道角度异化、侵犯个人隐私以及知识产权、导航系统失效、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等诸多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及时监管和治理是现代新闻传播主管机关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挑战。

新闻传播概述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

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首次公开介绍传播学,通常被视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起点。

新闻是信息的一大类别,新闻和新闻的传受是新闻学的逻辑生长点;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信息和信息交流现象。

两门背景不同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的交融,适应了社会信息化的现实,打开了研究的广阔思路。

信息交流渗透到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形成人类关系的材料,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延伸着人类的感觉。

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整合、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新闻传播媒介及发展历程。

新闻传播媒介是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

新闻传播媒介包括许多种类,如报纸、电视、电台、网络以及刚刚兴起的手机微博等,而不同传播技术具有各自的利与弊。

报纸是近代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闻传播媒介,它是以刊出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出版物。

报纸作为视觉媒介传播物,具有保存和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等优势特点,但也存在制作程序多而复杂、时效性较差、感染力不及音像传播逼真等不足。

媒介生态学的主要观点

媒介生态学的主要观点

媒介生态学的主要观点媒介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媒介之间互动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媒介对人类行为、思维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媒介产生的社会和文化效应。

媒介生态学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 媒介是社会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媒介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传递信息、建立社交网络、塑造文化和认知方式等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思维。

媒介生态学认为,媒介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作用的,人类行为和思维也会影响媒介的发展和演变。

2. 媒介生态系统是动态的媒介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社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随着新的媒介技术的出现,媒介生态系统也会不断地发展和演化。

例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社交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对媒介生态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媒介对人类行为和思维产生重要影响媒介对人类行为和思维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它们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社交的方式,还塑造了人类的文化和认知方式。

例如,电影、电视和网络游戏等媒介对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社交媒体则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会关系。

4. 媒介生态系统具有风险和机遇媒介生态系统既具有风险,也具有机遇。

媒介的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信息过载、信息失真和隐私泄露等问题,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媒介也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和交流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媒介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媒介,避免风险,把握机遇。

5. 媒介生态学需要综合性研究方法媒介生态学需要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传播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媒介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机制,为媒介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媒介生态学的主要观点强调了媒介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了媒介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人们认识媒介、利用媒介和管理媒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媒介生态的名词解释

媒介生态的名词解释

媒介生态的名词解释传媒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媒体的影响力愈发显著。

在这样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我们经常听到媒介生态这个概念。

那么,什么是媒介生态呢?媒介生态是由传媒学家尼尔·波特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媒介生态(Mediascape)是媒介、技术和社会环境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

简而言之,媒介生态是指媒体、技术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首先,媒介作为媒体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传递信息、形塑公共观念的角色。

传统的媒介形式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而在数字化发展的推动下,新媒介如微博、微信、直播等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媒介不仅提供信息,还影响着受众的认知和判断。

同时,媒介也被社会、政治和商业等力量所驱动,因此,媒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输的工具,更是一个具有价值观念和利益驱动的载体。

其次,技术是媒介生态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媒介的形态,同时也对社会和公共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超载和虚假信息的问题。

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媒介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媒介生产和消费的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

最后,社会环境是媒介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媒介生态状况的因素之一。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政治因素对媒体的自由度、报道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因素决定了媒体的资金来源和经营模式。

文化因素则决定了受众对媒体内容的接受和评价。

因此,媒体不仅仅是一个中立的传播工具,更是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的产物与反映。

同时,媒介也塑造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现实。

媒介生态的形成与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媒介、技术和社会环境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媒介向受众传递信息,技术不断演进改变媒介形态,而社会环境则是媒介生态中的定海神针。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媒介生态的运作方式和效果。

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

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

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传媒方式也不断发展和改变。

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形式的传媒正在受到新崛起的新媒体形式所挑战。

新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数字平台连接用户的媒体形式,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形式。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每个人都能够在其中成为一个信息传播者。

这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化了: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增加了、观点的多元性增强了、信息的获取手段更加广泛了。

当然,新媒体的兴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真实性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下,谣言、假新闻的传播和流量炒作非常容易发生。

其次是信息过载和个人隐私的问题,由于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容量大,信息量大,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最后是人工智能和算法的应用,在新媒体时代,很多平台已经开始通过算法推荐内容,这有时会导致信息的重复和单一化,影响了用户的信息获取和多样性。

然而,尽管新媒体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它所带来的变革和进步依然是巨大的。

新媒体时代的多元化和自由化,使得各种人群的声音得以充分地传达和展示,社会多维度、多层次的信息交换使得更多的知识和资源得以流通。

新媒体的出现也为全球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分享、互动和交流,相互之间的距离也因此变得更加近了。

我们可以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中常常看到一些各行各业的自媒体人,他们通过发表文章、发布视频等形式向大家传递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也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独特存在,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专业能力,将各类内容分享给大众。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媒体时代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比如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兴起,这种技术可以为新媒体的内容提供更加安全和透明的方式存储,保障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渠道,无论是从人类知识的传播、信息的流通还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各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

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

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新进路的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介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逐渐崛起,对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介环境下的议程设置不仅涉及到媒体对议程的设置,还涉及到公众对议程的参与与互动。

因此,研究新媒介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舆论引导与信息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议程设置理论概述1、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议程设置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提出。

该理论主张,大众传媒通过选择性地报道和强调某些议题,能够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进而塑造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看法和态度。

换言之,大众传媒不仅能够告诉人们“怎么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想什么”。

自提出以来,议程设置理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随着新媒介环境的出现,尤其是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崛起,议程设置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对公众议程的影响,而在新媒介环境下,公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收者。

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得议程设置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

在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议程设置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大众传媒,而是扩展到了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意见领袖等在内的多元主体;议程设置的方式也从单一的信息传递转变为互动式的、多渠道的传播;议程设置的效果也从简单的议程转移转变为对公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多层次影响。

因此,新媒介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研究需要关注这些新的变化和挑战,探索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环境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也需要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的过程、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核心观点传统议程设置理论,自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在其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

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

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议程设置理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为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议程设置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进行概述,为读者提供理论背景和基础。

接着,文章将回顾议程设置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然后,本文将重点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应用和挑战,包括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以及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的议程设置新趋势。

文章将展望议程设置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理解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过去议程设置理论,源自于传播学领域,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众传媒并不能直接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观点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换言之,媒体虽然不一定能告诉人们怎么想,但可以告诉人们想什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议程设置理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深化。

在早期阶段,理论主要关注媒体如何设置公共议程,即哪些议题受到媒体关注并被广泛报道,从而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认知。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关系,并证实了媒体议程对公众议程具有显著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议程设置理论逐渐扩展到对媒体议程如何影响公众态度和行为的研究。

学者们发现,媒体不仅通过设置议程来影响公众的关注点,还能通过选择性的报道和呈现方式来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看法和态度。

媒体还可以通过议程设置来影响公众的行为决策,比如影响选举结果、塑造社会规范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外,网络、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也逐渐成为议程设置的重要渠道。

专题1:议程设置理论

专题1:议程设置理论

专题1:议程设置理论1、概念2、特点3、意义、问题4、一些概念:导向需求属性议程议程融合网络议程设置5、新时代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嬗变议程设置理论是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发表的《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中提出的假说。

议程设置是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选择取舍活动。

虽然议程设置所产生的效果隐含潜在的歪曲“图像”的危险,但它仍然不是一个贬义词,是媒介的一种客观功能。

随着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传播环境的变化,议程设置理论正在逐渐发生嬗变。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特点/变化(一)议程设置主体:由媒体导向到受众导向在传统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主体角色是由主流媒体所扮演,主流媒体通过对于大众议题的设定从而完成对于社会共识的凝结,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多元化往往导致围绕同一热点事件出现众多声音,主流媒体的话语出现旁落现象,议程设置的主体开始由媒体导向转向受众导向。

例如近日的黑龙江高校查寝事件、西安地铁拖拽事件都是网友通过社交媒体设置的议程。

(二)议程设置受众:由泛化群体到精准圈层在传统媒体时代的大众是具备多、杂、散、匿的特点,同时传统媒体受到技术的局限因而媒体往往会受到扳机效应的影响,对于大众进行泛化式的议题传达。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唐纳德·肖笔下的纸草社会一样出现水平媒体与垂直媒体的交织,在私域流量赋能的当下,受众的地位逐渐提高议程设置的受众也由泛化群体向精准圈层扩展。

(三)议程设置内容:由单一符号到多模态报导受制于媒介特性与国家耳目喉舌的大众媒介,议程设置的内容往往是以从上至下的“传达”所控制,内容符号单一同时互动性弱。

诞生于网络环境的新媒体不仅仅催生了不同视角的描述传达,同时也带来了多形态内容的展演。

在2020年新冠疫情哀悼日,财新发布了一篇数据新闻报道《新冠逝者:献给疫情中离去的人》,以H5的方式为内容赋能,带给观众极大的冲击力和代入感,传递出报道对人的生命的敬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漠 ,公共社会参与意识又不断增强的前提下 ,人们更加 不仅仅局限于 网站管理者或是相关媒介机构 。而且只要 希望 自己的情感能够得到恰 当的表达 ,自我价值能够得 网络使用者的意见分歧不是很大 ,不足 以导致绝对个人 到充分的肯定与实现 ,这既是对 自我 认同的一种表现 , 也是追求社会认同的良好愿望。 意见的孤立 ,那 么这种议程设置的建立还是成立的 ,只 不过演变成了议程设置群体性的多元化 ,而这样一种 议
e x i o n ),根据学 习经历进行凝聚 (  ̄ D F a c e b o o k ) 等都属 同时 ,S NS 的 “ 议程设置多元化 ”在某种程度上对本就 F
有些混乱的媒介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媒介生态面临 于社交网络的范畴。传 统观念上 ,S NS 虽是基 于个人之
更加严峻的形势。寻找积极 的解决方 式 ,努力营造平衡 间关系的网络 ,但是在 S NS 发展 的过程中 ,随着其固有
随着互联 网络的普及以及人们社会参与能力的 日益 务系统 ,主要以用户 为中心 ,定 向拓展社会关系 ,集论 提高 ,S NS 因其传播迅速 、内容丰富 、方便快捷、互动 坛 、社 区、即时通信 、博客 、播客 、拍客等服务类型为
性强等特点愈来愈受人们青睐 ,甚至成为其参 与社会事

体 ,具有信息发布 与获取 、游戏娱乐 、交流互动 以及 “ 六角分割

个陌生人”。按照这一理论 ,每个个体的社 交区都不
响力对媒介生态的发展方 向产生了不可忽视 的作用 ,进 断放大 ,最后成为一个大型 网络 ,也就是通过 “ 熟人 的 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整体环境产生影响。当然 ,这 熟人 ”来扩大社 交网络 。然而 ,现在 的S NS 不仅仅局限 熟人的熟人 ”这一范畴 ,如根据爱好进行凝聚 ( 如 些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 ,在为媒介环境注入新鲜血液的 于 “

目 主



论S NS “ 议程设置多元化’ ’ 的 媒 介生态学意义
/李明娟 王 娜
【 摘要 】 S NS 凭借互联 网络的广泛性 、及 时性、互动性特点 ,其议程设置 ,无论是设置主体 ,还是设置议题 ,日益呈
现 “ 多元 化 ”的 趋 向 ,传播 模 式也 由传 统 的一 对一 、一 对 多向 由点 到 面、 由小众 向 大众过 渡 ,这 些与 传统 媒介 明显
务的主要方式之一 ,S NS 由此也逐渐 呈现 出 “ 议程设置 建立人际 圈等功能 。对S NS 的早期理解源于
多元化”特点 。任何一种媒介形式的产生与发展 ,都会 理论” ,即 “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 间所间隔的人不会 对媒介生态产生一 定的影响 ,S NS 也不例外 。作为网络 超过6 个 ,也就是说 ,最多通过6 个人你就能够 认识任何 世界的一个重要成 员 ,S NS 以其 自身特有 的传播力与影
在W e b 2 . 0 的版 本下 ,S NS 是一种较为理想 的社交手 程设置模式无疑是一种更加有效 的社会传播形式 ,因为 段 ,它较为接近实名制 ,线上线下的 身份较 为一致 ,现 舆论往往在拥有更多的意见支持者时会对社会会发挥出 实当中和 网络 当中的形象不至于完全脱节。在这样一种 更大的效果 ,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媒介环境中 ,一方面用户可畅所欲言地表达 自己对主流 尽管S NS 的议程设置模 式与传 统媒介的议程设置模 事件的观点与态度 ,充分发挥 一个社会人的社会作 用,
式存在很 大的不 同 ,但有一点二者却不谋而合。S NS 的 集聚更多人的力量推“ 个人议 而推动事件解决 ;另一方面 ,这样一种立足公开网络环 题”到 “ 谈话议题” ,进而发展为 “ 公共议题 ”。虽然
境 、采用实名制的传播平台 自身所具有的未知性 ,又使 这是传统媒介对议题不 同类型进行较深入研究的一种简 得使用者在讨论社会时事时避免了直接处于一种风 口浪 单分析 ,但用在 S NS 的议程设置上 ,却是相 当恰 当的。 尖 、充 当现实 的舆论制 造者和 鼓动者 的危机感 。可 以 作为 “ 议题 ”的设置者 ,广大网络使用者往往是 由事件 这样理解 ,S NS 是 以一种集体的力量来发挥 一种危机效 中一个小的起点 ,在个人 的头脑中经过 自觉或不 自觉的 力,从而推动事件的解决。 思考 、过滤 ,产生个人对事件的理解 与解读 ,进而在网 正是 由于S NS 拥有众多的使用者 ,每个 思想者 都会 络这一广泛的舆论场中寻找意见相通者 ,逐渐产生 了更 对 当下时事作 出自己的思考 ,提 出自己的见解 ,这就使 加广泛的舆论效应 ,甚至最终能够引导传统媒介 的报道 得议程设置主体偏向多元化 ;且每个人对社会的关注点 方 向和舆论立场。 由此可以看 出,S NS 媒介议程设置的 也不尽相 同,使得公众对社会主题的讨论存在着不同的 主体是多元的、立体的 ,且基本上是处在一种独立 自主 偏好 ,设置议题随之出现 多元化趋势。这两方面都说明 的立场上发表个人的观点和发挥其作为一 名社会 人参与 S NS“ 议程设置多元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社会活动的 “ 基本职能”的。同时 ,由单纯的个 人观点

S NS 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 ,主要还是归功于
它 自身带给用户的使用满足感。根据传播学家麦奎尔和

S NS 的特 点
卡兹等人的 “ 使用与满足理论” ,人们接触各种 各样的
S N S ,全称S o c i a l Ne t w o r k i n g S e r v i c e s ,即社会性网 媒介主要是源于媒介接触满足了某种要求的动机 ,也就
络服务 ,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 用服 是说 ,受众强调的不是 “ 媒介对人 们做 了什么” ,而是
0 4 2 I 编辑之友 ・ F x l i t o r i a l F r i e n d I 2 0 1 4 2 I学 研
“ 人们通过媒介做 了什么 ”。【 1 】 在 当今人 际关系 日趋冷 使得S NS 议程设置出现主体的多元化 ,即议程设置者绝
的 区别使 得 S NS “ 议 程设 置 多元 化 ”的特 点 对媒 介 生 态形成 了正反 两方 面 的影 响 ,进 而对社 会 发展 也 呈现 出正反 兼
有的效果。因此 ,应A k S N S 本 身、S NS 监管者、S NS 使用者和新闻媒体四个层 面,推动S NS“ 议程设置 多元化” 良 性发展 ,净化媒介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 【 关键词 】 媒介生态 S N S 议程设置 多元化 【 作者信息 】 李明娟 ,临沂大学新闻系主任 ,临沂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成 员;王娜 ,临沂大学传媒 学院。
的媒介 生态 环境是我 们不断 追求 的 目标 。本文 主要从 的互动性 、及时性、开放性 、低成本等特点 日渐凸显 , S NS“ 议程设置多元化”的内涵、特点 、运行方式 以及 经历了从小众玩 家使用到大众流行传播的过程 ,从而征 自媒 体 ”的传播价值 与优势 。 对媒介 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来 阐释S NS 在当今时代媒 服 了更 多的人去领 略 “ 介环境中到底扮演着何种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