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十大安全目标

合集下载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2020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2020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性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
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2019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9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2019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年的十大患者安全目标是医疗行业的重要指导,旨在提高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减少和预防患者的错误事件和不良后果。

下面是2019年的十大患者安全目标。

1.病人识别准确:确保在整个病人照顾过程中,使用两种独立且可靠的方式对病人的身份进行识别,以避免误诊和混淆。

2.院内感染的预防:加强医务人员的卫生操作和手卫生,减少院内感染机会,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3.药物治疗安全:确保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不会发生错误,包括正确的药物选择、剂量和使用方法,提高药物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疼痛管理: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水平进行评估,并制定合适的疼痛管理计划,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5.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包括正确的手术的人身份识别、手术计划和操作、手术导航等,避免手术中的错误。

6.脏手术、射频手术等其他特殊操作的安全:对于特殊手术操作,医务人员应接受专门培训,并遵循相应的操作准则,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围手术期和麻醉安全: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和麻醉的安全,包括围手术期风险评估、麻醉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等。

8.躺姿合理的使用: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躺姿,避免躺姿所导致的压疮等并发症。

9.住院期间安全使用包括建立特殊设施和培训医务人员在内的病人安全体系: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性,包括防止意外跌倒、错误的使用卫生设施等。

10.准确记录和报告不良事件:整合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系统,加强不良事件的记录和报告,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2019年的十大患者安全目标涵盖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患者照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领域,旨在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医疗质量。

通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和医疗机构的支持,预计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将得到显著提高。

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新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
(一)建立管路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流程。
(二)建立管路事件的监测流程,及时处置管路事件,减少 对患者的伤害。
(三)建立管路事件的报告流程并鼓励主动上报,对管路事 件的发生原因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有效减少管路事件的发 生。
(四)落实非计划拔管风险防范措施,建立相应防范和处置 预案,并进行有效演练。
(六)防范医院暴力,确保“安全的人员”在“安全的环境” 中执行“安全的医疗照护”。
标准化沟通SBAR模式即 现状:患者目前发生了什么? 背景:造成目前疾病的原因。 评估:我认为问题是什么? 建议:治疗的意见和建议。
案例 地塞米松与呋塞米
对病人抢救结束后,查看病人的化验单,发 现病人是糖尿病病人,此时,医生和护士对“地 塞米松”和“呋塞米”这两种药产生了争执,医 生说,他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呋塞米”,护士说, 他下达的医嘱是“地塞米松”,因此用的是“地 塞米松”。
【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一)加强高风险意外伤害人群管理,制定相关风险防范应 急预案。
(二)落实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走失等意外事件的风 险评估。
(三)识别具有自我攻击风险的患者,评估自我伤害、拒绝 饮食、自杀倾向等行为,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四)完善意外伤害的报告及处置流程,有效降低伤害程度, 改进相关风险防范能力。
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 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 标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甘露醇注射液
看似、听似(易混淆)药品 远离放置,有警示标示。

十大安全目标

十大安全目标

十大安全目标十大安全目标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为了确保个人和集体的安全,人们需要关注和努力实现的十项重要目标。

这些目标涵盖个人身体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护等各个方面,以下是十大安全目标的简要介绍。

1. 保护个人身体健康:个人身体健康是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人们应注意饮食健康、均衡,定期锻炼身体,避免危险行为和事故发生,保持好的身心状态。

2. 维护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重要。

人们应保护个人隐私,使用强密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同时增强网络防护意识,避免恶意软件入侵。

3.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交通安全事关个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人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酒驾、超速或疲劳驾驶,保持专注、注意驾驶环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出行安全。

4. 加强火灾预防:火灾是常见的安全隐患,人们应定期检测和维护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电器设备,合理使用明火和电器设备,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5. 学会应对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无法预测和避免,但人们可以学习应对方法,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加强防灾意识,合理选择居住地和工作场所,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6. 注意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人们应选择有资质的商家购买食品,留意食品保存期限,保持食品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不合格食品,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7. 加强个人财产安全防护:个人财产安全是人们关切的问题。

人们应保管好财物,避免随意携带贵重物品,加强家庭和车辆安全防护,注意预防盗窃和诈骗等犯罪行为。

8. 提高个人身心健康:个人身心健康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人们应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压力,积极寻求帮助,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平衡的生活。

9. 掌握基本急救知识:急救知识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人们应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应对方法,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及时的急救援助。

10. 加强社会安全意识:社会安全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独立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五)加强围术期疼痛管理。

(六)加强孕产妇安全分娩管理,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分娩核查表实践指南。

(七)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标识、运输、交接和报告制度,实现标本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得患者实施正确得操作与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得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独立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瞧似)药品有严格得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得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得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与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得诊疗体系与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与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得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得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得手术及有创操作得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得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与知晓得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得保障与有效得监管措施。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五)加强围术期疼痛管理。

(六)加强孕产妇安全分娩管理,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分娩核查表实践指南。

(七)建立完整得标本采集、标识、运输、交接与报告制度,实现标本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9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独立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五)加强围术期疼痛管理。

(六)加强孕产妇安全分娩管理,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分娩核查表实践指南。

(七)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标识、运输、交接和报告制度,实现标本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十大安全目标

十大安全目标

十大安全目标
十大安全目标即指在工作环境中确保员工安全的十项重要目标。

以下是具体的十大安全目标:
1. 提供安全的工作场所:确保员工在工作场所中能够远离危险和潜在风险,并提供应急撤离路线和安全逃生设施。

2. 预防和减少职业伤害: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员工在工作期间不会受到伤害,并提供培训和知识以预防职业疾病的发生。

3. 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对员工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如噪音、辐射、化学物质等。

4. 提供安全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员工使用的设备和工具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检修。

5. 加强职业健康监测:制定合理的职业健康监测制度,对暴露于潜在危害的员工进行定期体检,以及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咨询和援助。

6.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及时的安全指导和培训,并能及时报告和处理安全事故。

7. 提供紧急救援措施:建立紧急救援预案,并配置必要的急救设施和人员,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8. 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9. 加强安全管理监督: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监督机制,对各部门和岗位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以及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10. 提高安全文化:培养和建设积极的安全文化,以安全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以上是十大安全目标的主要内容,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工作环境改善,可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工作中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2019年版十大安全目标

2019年版十大安全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

(三)规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 确的操作和治疗。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 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 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独立核 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 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 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
(四)引导患者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相关 信息,注重保护患者隐私。 (五)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患者安全教育 培训,帮助和指导患者建立更好的健康意识, 提升健康素养。
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
(一)建立医学装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制度。确保 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及时性、可用性和安全 性。
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照护过 程重要性的认识,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及其家 属进行信息沟通。 (二)为患者提供多种方式与途径参与医疗 照护过程,协助其正确理解与选择诊疗方案。 (三)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患者身份识 别、手术操作部位确认、输液输血、药物使 用、患者转运等诊疗过程。
(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 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 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 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 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 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 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 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 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也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生命健康,2019 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应运而生。

这十大目标涵盖了医疗服务的多个方面,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努力方向。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在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首要环节。

由于同名同姓、相似的外貌特征或信息记录不准确等原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医疗机构应采用至少两种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身份证号、住院号、医保卡号码等。

同时,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前,医务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无误。

例如,在给患者进行手术前,护士不仅要核对患者的姓名和住院号,还要询问患者的出生日期、手术部位等信息,以进一步确认患者的身份。

对于意识不清或无法交流的患者,应通过查看其腕带、询问家属等方式进行身份确认。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用药安全是患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合理的用药,如药物剂量错误、用药途径不当、药物相互作用等,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调配和使用等环节。

医务人员在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

在给患者用药前,应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有效期等信息,并向患者告知用药的注意事项。

用血安全同样不容忽视。

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确保血液的采集、储存、运输和输注过程安全可靠。

在输血前,应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检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手术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医疗操作,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包括术前评估、手术准备、术中监护和术后康复等环节。

术前,医务人员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并向患者和家属详细告知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2019版十大安全目标

2019版十大安全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共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2019版十大安全目标

2019版十大安全目标

2019版十大安全目标XXX发布了2019版的患者安全目标,其中包括了十个目标。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目标及其具体内容。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为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在识别患者身份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此外,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也需要加强。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为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应规范药品管理流程。

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也应严格执行。

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应规范落实。

同时,应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也需要严格执行。

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为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应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围术期疼痛管理也需要加强。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共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019版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 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 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 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 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 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 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 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 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 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
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
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
(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

(五)加强围术期疼痛管理。

(六)加强孕产妇安全分娩管理,实施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分娩核查表实践指南。

(七)建立完整的标本采集、标识、运输、交接和回报制度,实现标本全流程可追溯管理。

【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
(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与制度,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指标并持续改进。

(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设施和有效的监管。

(三)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用品,遵循无菌操作要求。

确保安全注射。

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四)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和监测机制,制定多重耐药管理制度。

(五)落实呼吸机相关肺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器械相关感染的防控措施,加强相应感染监测与反馈。

(六)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控,落实相应预防措施。

【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建立医务人员间有效沟通机制,规范信息交接流程,保障相关医疗照护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跨专业协作,倡导多学科诊疗模式,为医务人员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渠道,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三)建立健全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

(四)建立不良事件自愿报告及强制性报告的制度和流程,倡导从错误中学习,构建公正的患者安全文化。

(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关注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六)防范医院暴力,确保“安全的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中执行“安全的医疗照护”。

【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一)加强高风险意外伤害人群管理,制定相关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二)落实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走失等意外事件的风险评估。

(三)识别具有自我攻击风险的患者,评估自我伤害、拒绝饮食、自杀倾向等行为,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四)完善意外伤害的报告及处置流程,有效降低伤害程度,改进相关风险防范能力。

(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意外伤害防范的教育。

【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
(一)建立管路安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流程。

(二)建立管路事件的监测流程,及时处置管路事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三)建立管路事件的报告流程并鼓励主动上报,对管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有效减少管路事件的发生。

(四)落实非计划拔管风险防范措施,建立相应防范和处置预案,并进行有效演练。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管路安全的培训,鼓励和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管路安全管理。

【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参与医疗照护过程重要性的认识,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信息沟通。

(二)为患者提供多种方式与途径参与医疗照护过程,协助其正确理解与选择诊疗方案。

(三)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患者身份识别、手术操作部位确认、输液输血、药物使用、患者转运等诊疗过程。

(四)引导患者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相关信息,注重保护患者隐私。

(五)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患者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和指导患者建立更好的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素养。

【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
(一)建立医学装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制度。

确保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的及时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二)建立医学装备安全使用的培训计划,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三)加强对医疗设备警报的管理,提升警报管理意识,制定警报设置制度和规范及警报响应和处置流程,评估医务人员对警报的敏感性及警报对临床工作流程的影响。

(四)鼓励监测并上报医学装备相关不良事件,鼓励评价医学装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
(一)加强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安全等级管理。

(二)加强对电子病历系统的培训,有效避免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错误。

(三)加强电子病历系统的登录和使用者权限管理,强化患者隐私保护。

(四)确保录入内容的标准、完整及准确,避免由于复制、粘贴所致的错误。

(五)建立电子病历用药医嘱的闭环管理,建立电子病历用药医嘱知识库。

有效应用电子病历信息进行医嘱合理用药规范化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