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专题复习-意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意境类题型及模式化答题
答题步骤:
描绘 ①
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
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窍门:抓住意象并修饰之,连缀
成景“翻译”之,总分结合完善之)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窍门:①一般
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②分清乐景过四年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 于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模式:分析意境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 象(总):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 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 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 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 睡不动(分)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
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 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析《不第后赋菊》 作者: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唐朝人黄巢在京城长安考试失利,面对长安满城的 菊花,诗兴大发。吐出一腔豪气。后成为起义军首领
绚丽烂漫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 透,百舸争流
孤寂清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意境优美/意境深远/意境雄浑苍凉/意境清幽
什么是意境?
所谓意境,指寄托诗人情 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 起来构建的(即景象)让 人产生想象和情感的境界。
意境三要素
由诸多意象构成的景象(景) 由景产生的共同特点或氛围(境)
答: 这首诗描写了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意境特点与种类
四、幽深绵邈(凄清悠远、幽渺、清幽、幽远、幽美邈远、 深邃高远) 【意境描述】
青山隐隐,众鸟飞尽;绿水迢迢,一帆远行。路断处, 山影叠叠;天尽头,水色茫茫。万水千山,千山万水,都 付造化丹青。云散雨收,钟巫峡之秀丽;山高月小,孕深 谷之清幽。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一竿落照,映江水之瑟瑟;半山残烟,挂林梢之丝丝。总 此情景,谓之幽深绵邈。
叆叇,指浓云遮日。裀[yīn]1.夹衣。2.内衣。3.古同“茵”, 垫子;褥子。
【赏析】词通过乐与悲的多层次对比烘托,突现出他贬谪 途中去国怀乡的忧闷之情。
醉蓬莱·对朝云叆叇ài dài 黄庭坚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 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 身吊影,成何欢意! 词的开头以“对”字直领以下三句,描绘出一幅烟雨凄 迷的峡江图:有时云蒸霞蔚,有时微雨濛濛,云雨迷离之 中,只见错落攒立的群峰互相依傍。“乱峰”则指巫山群 峰,其中神女峰尤为峭丽,相传即为神女的化身。这样便 营造出一个惝恍迷离、凄清悠远的境界。这种意境与他去 国怀乡的怅惘心情是十分协调的。如以“叆叇”状云,表 现云气浓重,更有日色昏暗之意。又如以“乱”字表现群 峰的攒拥交叠,暗示他遭贬后神乱意迷的心境。“巫峡高 唐,锁楚宫朱翠”,是由神话生发出来的联想。“朱翠” 指女子的朱颜翠发,代指美人。一个“锁”字不也隐约透 露出自叹身世的感慨。这里感情的流露是含蓄深婉的,词 人只是创造一种情绪和氛围,给人以感染。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 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 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 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 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 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 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 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 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 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 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05 鉴赏诗歌的意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全国通用)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题演示】
审题 题干中明确了分析的范围——前四句,分析的重点——景象、用意,即
要点 意境
整首诗的主要意象是汉江。前四句运用了多种手法对汉 第
找意象, 江进行集中描写。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
一
组画面 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原大地,波涛汹涌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南歌子 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注]?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注] 相传蓝桥有仙息,为唐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上片前两句描写了由雨转晴的景象,“暗”字从光线着笔,“报”字则将风人格化。 B.上片第三句描绘云出山明的景象,“明”与首句“暗”相呼应,写出了词人 心境的变化。 C.上片尾句由景及人,描写了词人酒后赶路的片段小景,勾勒出一幅明丽轻 快的画面。 D.下片转入叙事和抒情,“梦不成”意指归乡梦难成,故下句有“何处觅云英” 的感叹。
1.意境的组成 意境由意象组成,其构成要素为时、地、人、景及其特征:意象要 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然后判断基调,如冷暖、喜悦、悲 凉、清新、明丽、灰暗等;再具体说明意境的具体构成。 意境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构成,要辨析景物间的主从、 详略、先后、虚实、动静、点面等关系,确定“景”因“人”生、“景”缘“情” 生、“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等构成方式。
12345678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舟中 戴复古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 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诗歌的颈联“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画面与意境
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
寂凄凉。客观物象原本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
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
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
•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
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
32
一般表达式
•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 一幅……的图画) ,表达了……的感情。”
•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 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33
六、作业讲解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2)题。 • 重登云台山
• 【清】陶澍① •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凤飞舄③上蓬瀛。
二、理解意境
意象+意象=意境
•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 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 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单的说,意境就是作者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 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02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意境意象)
专题02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高考中对景物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即意象类和意境类。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技巧点拨★★❖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题目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
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
专题04 赏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四、范例剖析
请找出下列诗句的意象并分析其作用。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 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 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 的局面即将到来 意境:寂寞的诗人躺在深巷小楼里,春天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 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 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这两句构成的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 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秋时节,诗人才卸征鞍,又上孤舟,一“卸”一“上”,虽然 用语平淡,却写尽羁旅行役之苦。 B.颔联写景视听结合,“烟笼古木”“月印平沙”写出了夜色之美, 猿声、雁鸣突出了夜的静谧。 C.远处传来捣衣的砧杵声,使飘零的游子不由伤感落泪;鼙鼓之声 才响起,就惹起了诗人无尽的愁思。 D.尾联照应诗题,都是写当年易水送别的场景:二人击筑悲歌时, 慷慨诀别的气氛使寒波也为之凝滞。
五、典例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B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一“荒”字,有 咏怀古迹之意。 B.颔联抒情,与唐代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 感慨截然相反。 C.颈联写诗人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也更深切地感到 时节相催。 D.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全诗沉郁顿挫, 内蕴深刻。
二、常见意象及其内涵
类别 送别类 愁苦类 思乡类 抒怀类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意象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意象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2)本诗是描写西湖的名篇,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②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
②雉子:小野鸡。
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
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
拳,屈曲。
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诗通过“”“风灯”“宿鹭”“”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4. 【甲】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①。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乙】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元】周德清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
砧声①催动一天霜。
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
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①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
②砧声:这里指捣衣声。
(1)【甲】【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捣衣声等。
(2)【甲】【乙】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元·许有壬春山碧。
诗成马上应相忆。
应相忆。
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意境分析+课件
类别 意境特点
教材示例
清幽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清幽 类4
清新明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
闲适恬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和谐静谧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凄清冷寂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杨花——飘泊、离愁别绪
梧桐——凄凉悲伤
枫叶芦花——秋凉冷落
落叶——秋意荒凉萧瑟
斜阳—日暮含凄惨之感
西风——凄凉忧愁
月——思乡
意境赏析三步骤:
《金版教程》P228
1、找景物,组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歌,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王安石
豚栅鸡埘②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③。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宋神宗元丰初,王安石退居江宁,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这是 其中的第五首。②埘:古代称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南山:钟山的南面。
2、“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 然见南山”在意境上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身①着意轻境装:足全踏诗轻通软过的描鞋写漫野步鸭在、江莲沙叶,、柳燕树子后、面桐不花显、露渔处船有、几纬户车人、家蛙。声等意 野象鸭,在营江造水了上乡戏间水清,幽莲闲叶适微、微充晃满动生,机微的风意轻境轻。吹过,燕子拂过桐花飞翔。 村边渡口恰好横卧着一艘打渔的船,树林外时常听到缫丝和纺纱的声音。 此②时心恰情逢:黄诗梅人时通节过到再来现,江一村场的雨生后活,情归景来和的村路民上的处精处神有状清态脆,的展蛙现鸣乡声村。生活 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以及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喜爱。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项训练5-意境-炼字-语言风格
2020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意境、炼字、语言风格赏析-专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着一“清”字,也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喜事的预兆。
杜甫诗句:“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独酌成诗》)即可为证。
此处诗人以乐景反衬哀情,强化了自己的幽情苦绪。
C.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古人常借梧桐写悲秋,秋天常用的意象还有菊花酒、南飞雁、寒蝉鸣等。
D.全诗次序井然,层层递进,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渺,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2.此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诗人情感的三个字,并简要分析诗人如何利用这些关键字营造意境。
————————————1.B2.诗歌着一“凉”字既写因夜深天凉而生的肤觉,又写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悲凉;着一“月”字,借以造境,由满床的月光自然过渡到天空之明月,寄托月圆、人不圆的感慨;一“缺”字,与梧桐相连,与月光相对,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1.试题分析:B频剪烛花的细节,是为了表现女主心事重重,孤枕难眠。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积累描绘意境的词语,如:雄浑壮丽、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初夏江村高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专题21 诗歌鉴赏——意境画面(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全国通用)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例题引领
(2023·四川·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1.化用,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他人作品中的相关语句分解、重组到自己作品中的 一种方法。本诗前两句运用了化用,意境优美,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同是送别诗,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作答 。
专题21 诗歌鉴赏(一)
——意境画面
课前小练
(2023·江苏镇江·校考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北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被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西江月 (北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薪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脑,醉卧少休
。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①未解玉骗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②。解鞍款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第一首词的上阕通过描绘 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凄清 孤寂的氛围。(2分) (2)第二首词中“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画面宁静美好, 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2分) (3)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请分析其思想情感的不同 之处。(2分)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品象悟境,分析内涵复习目标1.找准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掌握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方法。
链接高考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北京卷《病柏》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6分)意象意蕴①意象、意境为常考点,以意象为重点,多考查对其内涵及作用的理解。
②意境内容复杂,很少直接命题考查,以考查景象、画面、氛围特点为主。
2020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2018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考向一分析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然后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或考查其中一项)。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因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简单地说:(1)意象=物象+情思;(2)意境=意象+氛围。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步骤(1)研读诗歌,确定意象,分析表层属性。
通读诗歌,确定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揣摩并把握意象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特别是其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探求深层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需要联想平时积累的意象含义,再抓住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理解意象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有些意象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必须结合诗人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具体分析。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板块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七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
专题七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辨境、识境,学会答题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第二节专题纠错练——专项补弱,突破重点【考情调研】①意象,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象的识别、意象特点的概括、意象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
②意境,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意境特点的概括、意境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营造意境运用的艺术手法的分析等。
易错角度1 断章取义,摘句赏诗失误诊断:对诗歌的内容缺少整体把握,只注意到最为熟悉或典型的物象或情感面,只注意到个别的字眼或句子,便抛开其余而大加发挥。
示例分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对这首诗,有人只抓住诗中“残阳、瑟瑟、弯月”几个物象,便以为全诗的基调是伤感凄凉的,却忽视了“铺”的平缓柔和,以及江面在残阳照射下细波粼粼、光色变化的景象,忽视了关于“露”和“月”的描容绘形,故而全诗和谐宁静的意境和作者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也便无从把握。
解决途径:鉴赏时,应该着眼全诗,从作者生平、时代特点、作者情感等方面知人论世,既要着眼重点句子,懂得其妙,又要通读全篇,了解内容。
避免就句解句,断章取义。
诗歌鉴赏景物特点题专练二之意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景物特点题专练二之意境一、意境/画面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象——境——情二、常见意境特点举隅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三、【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四、【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境)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悟情)五、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初夏江村高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吴淞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车: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步”字写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颔联中“翻”与“拂”写出水鸟、飞燕的生气和自在。
B.诗歌第二句是说诗人发现前面绿树掩映的地方是一个小村子,认为里面一定会住着几户人家,写出了山村景色的朦胧深远之美。
C.诗歌五、六句写江村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其中“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
D.诗歌前三联选取视觉角度写诗人步行所见,尾联补充听觉角度写诗人所闻,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再现了江南雨季来临时的乡村景象。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 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 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
一是景物的组合方式;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B、乐景衬哀情:
谢亭送别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分析: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 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 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 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 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 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 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 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 浓厚。
1.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 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通过诗一般的景物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 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 芳明志洁,以人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 青莲可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诗人理想 境界的环境烘托。
答: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 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 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 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 的; 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二)画中品诗:由诗歌内容所再现的图景, 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象,呈现一 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 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 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即乐景衬乐情) 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 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即 哀 景衬哀情)
• [赏析] • 这首绝句言浅情深,辞淡味浓。一、二两句 紧扣题目,写深夜“无眠”。起句交代“无 眠”的客观原因──秋气萧瑟凄清,锦衾单薄, 佳人夜永难寝。次句剪辑了一个典型动作 ──“频剪烛花”。“烛花”即灯花,古人认 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有杜甫诗句为 证:“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 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然而她 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一个“频”字, 尽显诗人内心的波澜。“欲三更”,呼应前 句的“久”,本是酣然入梦的时刻,而她却 要独剪红烛,这就凸现了诗人难捱的寂寞、 孤独与愁苦。
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 诗人在后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 妙;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愁苦 (离愁别怨)的意境。
表达了诗详。号 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 仕宦家庭,幼聪慧,喜诗词,工书画,晓 音律。相传因婚姻不幸,抑郁而终。其词 清新婉丽,情真意切,忧怨悲愤,跌宕凄 恻。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诗)。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
征?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 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读《山居秋暝》回答问题
诗中赏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 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 物象在语言文字上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 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意境是作者 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 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品味 意境 就要借助意象。
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情,指的 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意 境是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的结合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解析: 这首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
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 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 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营造了苍凉悲壮的气氛,表现了作者不满现 实、怀才不遇的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结句以“景”收束,意境清高,情味悠远。 场景由室内转而户外,昂首望月,梧桐 缺处,一轮皓月,四野空明,诗人的内 心似乎暂时获得了超脱,然而望月怀人, 心潮又起,她如何能安然入睡呢?一个 “缺”字,不仅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 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失落、遗 憾的心情。三、四两句景中融情,以景 传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载愁,这 次第,人何以堪!
三、四句由叙事宕开一笔而写景。如何排遣 这无边的孤独呢?还是睡觉吧,这里的“恹 恹欲睡”,与先前的辗转无眠构成一个反跌, 形成一个曲折。低眉恰见,床上铺满斑驳的 皎皎月光、婆娑的梧桐叶影,但那床还是一 片冰凉,有谁会送来温暖和慰藉呢?一个 “凉”字,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 “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烘 托出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 写了几幅画面?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 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 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 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 写出了村庄闲适安逸的生活。表现 出作者的向往羡慕之情。
•
(3)分析景物,概括作用。
例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题指导:A、选取了哪些意象?B、这些意象 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 (以动写静),这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成 清幽、静谧的意境。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