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年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年制)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对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 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 教学难点:正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座位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位置。

2. 探究新知(1)认识数对a. 提问:如何用数表示座位的位置?b.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数对的表示方法。

c. 解释数对的含义,如(3,4)表示第3列第4行的位置。

(2)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a. 提问: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b. 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教师点评并总结方法。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用数对表示组内成员的位置,并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4.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7的练习题1、2、3。

(2)讨论:如何用数对表示地图上的位置?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以及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并在生活中运用。

五、作业布置1. 教材P7的练习题4、5。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数对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2. 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 课堂练习及答案。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对数对概念的理解,避免出现混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1.1《小数乘整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1.1《小数乘整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小数乘整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2.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3. 小数乘整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价格为3.5元,他想买4本,请同学们帮忙计算一下他需要支付多少钱。

2. 探究(1)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乘整数的规律。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计算方法。

(3)教师点评学生的发现,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 讲解与示范(1)讲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确小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示范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步骤。

4. 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抢答游戏,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 应用(1)创设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 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1课时《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结合学科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并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前置小研究开家长会之前,你是用什么方法向家长介绍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呢?我的方法:我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上周我校刚开了家长会,你是用什么方法向家长介绍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呢?二、合作探究活动一: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

1.认识行与列(1)刚才大家互相交流了,你有你的说法,他有他的画法,交流起来是不是有点麻烦,那怎么办?有没有一种表示方法能正确、简明地描述自己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2)刚才同学们交流中所说的“排”指的是什么?哦,竖着看为一排。

在数学上,竖排我们称作列,横排我们称作行。

(板书:列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大屏幕)这是第一列,你能指出第4列吗?这幅图中一共有几列?(课件演示列的形成)第1行在哪里?第3行呢?这幅图上一共有几行? (课件依次出示第1行到第5行)(3)那现在谁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板书:第3列第2行)同意吗?看来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描述一个人的位置真好,让我们有了一个统一的说法。

你能说出小青的位置吗?第1列第5行。

同意吗?能说说你为什么赞同他的说法吗?小华呢?第6列第4行。

同意吗?2.创造符号,认识数对刚才我们用“第4列第3行”表示了一个同学的位置,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简练一些呢?和同桌讨论一下。

(同桌讨论后交流)你说,用“4列3行”表示,比老师写的各少了一个字;你呢,用4 3表示更简单;你有什么疑义?哦,你是说用4 3表示不行,别人会以为是43;你认为呢?在4和3之间加个点;你说。

【新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5(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 5 × 53. 6 0 3 6 0缩小100倍(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

(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34 3.5 0.201 5.02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③判断13.5× 22. 7 0(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7 ×4 0.7×425×7 2.5×7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①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②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自主练习 4二、运用填空。

4.5 ( ) 0 .7 4 ( )× 3 × 3 × 2 × 2几道题目考考你,有信心迎接挑战吗?1、出示课件:生活中包含的有平行四边形的场景。

你能从下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吗?2、研究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用四根硬纸条做的平行四边形的框架,用手捏住它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是不固定的,它可以是比较高的,也可以是比较矮的。

生2:我这个平行四边形先是往右倾斜的,慢慢拉动对角,渐渐地它就斜的不那么厉害了。

再拉,它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继续拉,它渐渐地又往左倾斜了。

(3)课件动态演示拉动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角的过程,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在平行四边形的这一变形过程中,究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答,师小结:在变形过程中,边的长短没变,但角的大小变了,高的长度也在变。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一起看看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二)探究新知: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1)引出移多补少、(2)(7+4+1)÷3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总数不变一样多不一样多3、小结,并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板书课题)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生:会。

(生自己完成)反馈(7+4+1+8)÷4=5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三)应用数学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1、国家旅游局关于2004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1) 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边形的面积(一)》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边形的面积(一)》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边形的面积(一)》青岛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边形的面积(一)》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具体是青岛版教材中的《多边形的面积(一)》。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如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多边形的定义,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并推导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多边形的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多边形物体,如足球、篮球等,让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多边形的定义。

然后,我会给同学们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随堂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同时,我会及时给予同学们反馈和指导,帮助同学们纠正错误和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多边形的定义,以及面积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同学们对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和掌握,我设计了一道作业题:计算一个五边形的面积。

答案不唯一,同学们可以根据所学的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同学们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同学对于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有一定的困惑,我将在课后对这些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我还将引导同学们进行拓展延伸,思考除了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我们还可以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例如在设计图形时如何最大化面积等。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

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004年只数 + 300只=1980年只数 1980年只数 - 2004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4)教师板书“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04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

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正、负数(1)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数的作用。

第1页共7页
第2页共7页
教学内容:认识正、负数(2)节次: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正、负数的作用。

第3页共7页
第4页共7页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节次:3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5页共7页
第6页共7页
第7页共7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边形的面积(一)》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边形的面积(一)》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边形的面积(一)》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多边形的概念。

2.学生能够了解多边形的分类。

3.学生能够了解计算多边形面积需要知道的公式。

4.学生能够应用公式计算不同形状的多边形的面积。

5.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多边形面积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多边形的概念。

2.不同形状的多边形面积计算。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出多边形的概念,让学生在认识多边形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

2. 学习活动2.1 多边形的概念讲解多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形状来确定多边形的种类。

全班讨论不同图形是否为多边形以及为什么。

2.2 多边形的分类介绍多边形的分类,让学生分辨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两种形状,并掌握各自的特点。

2.3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由来。

2.4 计算多边形面积以具体图形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多边形面积。

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行创设多边形图形并计算面积,锻炼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总结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多边形概念、分类和计算公式等知识点,巩固记忆。

4. 课后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计算多边形面积练习题。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用具体图形进行教学演示。

2.讨论法: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进行具体练习。

4.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求多边形知识。

五、教学资源课本、练习册。

六、教学评估平时成绩统计、课堂测验、小组练习成果考核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年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年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年制)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的第1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年制)。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关于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我们将学习数对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数对来确定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数对与坐标系中点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坐标纸和坐标系,还有一些小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对。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坐标系,然后随机选择一个点,让学生们猜测这个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游戏,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个方法来确定点的位置。

3. 练习: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用数对来表示每个小组成员的位置。

然后,我会让每个小组成员到黑板上找出自己位置的数对。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数对来解决。

比如,某个学生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是(2,3),他需要找到一个数对,使得他向右移动3个单位,向上移动2个单位后,能够到达一个新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数对的表示方法写在黑板上,并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同时,我也会画出一个坐标系,用来表示点的位置。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数对表示你在教室中的位置。

2. 爸爸开车带你去公园,公园在爸爸家的东南方向,爸爸家的位置是(3,2),公园的位置是(5,7)。

请用数对表示公园的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对于如何运用数对来解决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数对。

全册教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全册教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全册教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2. 分数和小数的概念与运算3.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4. 统计与概率初步5.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和小数的概念与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统计与概率初步。

2. 教学难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数和小数的转换与运算、几何图形的计算、统计与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教案、PPT、视频、实物模型、教学挂图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计算器、几何图形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故事、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 分数和小数的转换与运算3.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4. 统计与概率初步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2. 提高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践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是全册教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个章节,用数对确定位置。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和掌握数对的概念以及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对的定义,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对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对的概念,能够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对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卡片,用来展示和练习数对的概念。

学生们需要准备好纸和笔,用来做练习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坐标系,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点在坐标系中的(2,3)的位置,我们怎么用数对来表示它呢?2. 讲解:我会解释数对的定义,即数对是由两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对的概念。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用数对来表示给定的物体的位置,并且我会挑选一些学生来回答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们对数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 应用:我会让学生们分组合作,用数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室里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或者在地图上表示某个城市的位置等。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展示数对的定义和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一些例题和练习题的解答。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数对来表示你桌子的位置。

答案:略2. 请用数对来表示你家到学校的位置。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数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向学生解释数对的定义。

数对是由两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成的,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这个定义是理解数对概念的基础,因此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并配合示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能够根据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用数对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进行位置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

(2)教师提问: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2. 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第一个数字表示物体所在的列,第二个数字表示物体所在的行。

3. 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师出示一张平面图,学生用数对描述图中的物体位置。

4. 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 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用数对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实践:收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用数对描述物体位置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了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位置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全册电子备课(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全册电子备课(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全册电子备课(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备课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师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特推出全册电子备课(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本教案以青岛版教材为基础,结合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本册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除法;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三单元平移与旋转;第四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六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第七单元图形的面积;第八单元可能性。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乘除法、观察物体、平移与旋转、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图形的面积、可能性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合作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评价激励: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进度与安排1. 教学进度本册教材共计8个单元,按照学校教学计划,每个单元安排4个课时,共计32个课时。

2. 教学安排(1)课前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课堂教学:按照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全册简析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4、学生会根据指定要求,设计游戏方案;游戏方案要公平、便于操作。

5、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7、能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8、使学生能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和复杂的分数应有题,学会用方程解答应用题;能根据应有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9、让学生自主调查整理数据,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一单元简析本单元内容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使学生能在解决与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知识。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三峡工程的浩大、壮观,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在编排上,重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算法。

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选取了长江三峡景点的情境,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通过学习小数乘整数获取的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掌握小数乘整数算理的基础上,通过估算和反思笔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而学习总结算法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5页。

【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使学生能在解决与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关问题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知识。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用数对确定位置 青岛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用数对确定位置 青岛版(五四学制)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数对,知道数对中的两个数表示的含义。

2、能用数对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所给的数对找出物体的位置。

3、体会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和一般性。

教学重、难点:明确数对中两个数的具体含义,嫩公用数对正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数对1、出示照片,请同学们帮忙找出老师好朋友的孩子。

(不给任何信息)2、给出这个孩子所在的位置是(4,2),学生尝试找。

3、质疑:你们找出了这么多的孩子,老师的好朋友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吗?是你们没想清楚,还是老师没说清楚呢?你们认为老师没说清楚什么?二、探究新知1、在第二列,第一行的同学处写上(2,1),学生再从刚才找的那几个孩子中确定老师好朋友的孩子。

2、借助(2,1)教学数对中两个数的含义。

(1)结合照片,你认为(2,1)中的2和1分别表示什么?(2)这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其实是按先什么,后什么的顺序?(3)揭示数对的含义。

3、教师指出照片中其他的孩子,学生用数对表示他们的位置。

4、教师给出数对,学生在照片中找出相对应的孩子。

三、用数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其实,我们坐在教室中,我们的位置也可以用数对表示。

(说明列和行要以观察者的角度确定。

)2、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3、用数对表示你最好的朋友的位置。

4、教师叫数对,叫到的同学站起来。

(先单个叫,再拓展到一列的)5、学生叫数对,叫到的同学站起来。

(先随意叫,再拓展到一列或是一行的,最后拓展到全班。

)四、拓展应用1、说出平面图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

(课件展示)2、说出三角形的各个顶点的位置及三角形平移后各个顶点的位置。

(课件展示)3、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课件展示,拓展到负数)五、小结1、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2、真的都需要两个数吗?(课件出示只有一列或只有一行的及鸟巢的座位图片)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在导入这一环节做了大胆的尝试,出示一张照片,让学生帮忙找老师好朋友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看谁又快又准。 4.8 〓9 0.12 〓3 5 〓5.8
0.28 〓3 0.165 〓4 7.96 〓7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解决问题二:这个月我家用电 45 千瓦时,每千瓦时 0.62 元。 应付电费多少元? 1.指导学生独立计算。 2.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算理的表述和结果的化简。 3.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三、拓宽应用。 1.课本第 4 页第 6 题,简单的运用小数乘整数解决情境题 2.课本第 4 页第 5 题,掌握算法熟练计算。 3.课本第 5 页第 9 题,根据提问解决生活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指导学生解答。 (3)你的步长是多少,你也找段路测一测。 (课下实践)
6
课题
第四课时
小数乘小数练习
个性化 修改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2.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发展同学们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忆算法。 谁来说说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二、基本练习。 1.口算训练。先说说积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0.8〓7= 0.24〓0.2= 3.5〓0.1= 0.2〓0.4= 0.7〓8= 1.5〓6= 1.3〓0.07= 10.3〓2= 2.根据算式填空。 134〓3= 402 56〓15= 840 13.4〓3=( ) 56〓1.5=( ) 1.34〓0.3=( ) 5.6〓1.5=( ) 0.134〓0.03=( ) 0.56〓1.5=( )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每道题错在哪里?注意区别小数乘法和小数加、 减 法的计算方法。 三、提高练习。 1.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4.9 〓 0.01= 5.8 〓 1.2= 3.15 〓 1.4= 4.9〓1 = 5.8〓1= 3.15〓1= 4.9〓0.99= 5.8〓0.9= 3.15〓0.6= 说一说, 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大?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 数小?明确: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当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 2.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 、 “<”或“=”吗? 315〓0.9○315 0.98〓1○0.98 315〓0.9○0.9 5.42○5.42〓3.8 4.16〓1.1○4.16 4.16〓1.1○1.1 32.5〓1.4○3.25〓1.4 5.42○5.42〓3.8 0.58〓0.99○0.58 0.58〓0.99○0.99 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 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 数点位臵。 教学课时:7 课时
1
课题
第一课时
小数乘整数(一)
个性化 修改
教学内容 :例 1,自主练习 1、2、3。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 1 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 1: 风筝每个 3.5 元, 买 3 个风筝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 元 3.5 元=3 元 5 角 3 元〓3=9 元 5 角〓3=15 角 9 元+15 角=10.5 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 元 理解 3 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 为什么用 3.5〓3 计算? 3.5〓3 表示什么?(3 个 3.5 或 3.5 的 3 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 3.5 元看作 35 角 3.5 元 扩大 10 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 10 倍 105 角就等于 10.5 元 (6)买 5 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 3.5 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 你们 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 0. 7 2 扩大 100 倍 7 2
课题
第一单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 单 元 备 课
个性化 修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 决问题。 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动力; 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 法的开始,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小数 乘小数的教学, 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 计算方法, 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 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在此基础上, 再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 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 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 解决问题是学生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的重 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 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3
第二课时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 计算。 2.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1)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0.37 〓10 0.37 〓100 0.37 〓1000 2.5〓4 25〓4 0.25〓4
5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 点上小数点。) ③ 你会计算 0.483〓0.06 吗? 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 怎样点小数点?(要 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 的? (3)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 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 页 1、2 题。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4、5 题。
2

5 3. 6 0
〓 5 3 6 0
缩小 100 倍 (4) 回顾对于 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 0.72 扩大 100 倍变成 72,被乘数 0.72 扩大 了 100 倍,积也随着扩大了 100 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 360 再缩小 100 倍。(提示:小数末尾的 0 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 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 “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 353 缩小 10 倍是多少?缩小 100 倍呢?1000 倍呢? ③判断 13.5 〓 2 2. 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 2 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②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专项练习 自主练习 4 二、运用 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自主练习 1、2、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笔 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 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 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4
课题
第三课时
小数乘小数
个性化 修改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P6 页的例 2,自主练习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 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 0 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 不够的,要在前面用 0 补足。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 2 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巴东、香溪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师:怎么列式?(板书: 53.5 〓0.5)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生: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 53.5 ×0.5 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53.5 扩大到它的 10 倍 535 〓 0.5 扩大到它的 10 倍 〓 5 26.75 缩小到它的 1/100 2675 3、53.5 〓0.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 53.5 扩大 10 倍变成 535,积就扩大 10 倍;再把乘数 0.5 扩大 10 倍变成 5,积就又扩大 10 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 10〓10=100 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 2675 再缩小 100 倍。 4、 观察一下, 例 2 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 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 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 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巴东、秭归两地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1)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