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消夏录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诗歌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诗歌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现随小编一起来欣赏下吧。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鉴赏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
作者词中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
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
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象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
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
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
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象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
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苏轼在密州(神宗熙宁七年39岁至熙宁九年41岁)
苏轼在密州(神宗熙宁七年39岁至熙宁九年41岁)苏轼在密州神宗熙宁七年(39岁)至熙宁九年(41岁)朱靖华张梅贺等苏轼在密州的治绩朱靖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三日至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中旬,旷世英才苏轼任密州太守,大约有两年多的时间。
这时,正值苏轼三十九岁至四十一岁的“不惑”之年,他大踏步地走入了人生的成熟期,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和独特的业绩,成为他光辉一生的重要阶段。
《礼记·曲礼上》云:“四十曰强,而仕。
”“强”,指智深力强;“而仕”,指做官为政的好年龄。
这原是对一般士子而说的,何况是对旷世英才的苏轼!他必然要表现出异样的才华。
苏轼知密州的官衔全称是:“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密州军州事、骑都尉。
”其官衔名称很长,这是北宋职官称谓的习惯,它包容了“职”(本职)、“阶”(品级)、“衔”(官阶等级)、“爵”(世袭爵位)、“勋”(勋官)等复杂名目。
其中“知密州军州事”(军谓兵、州指民政,知州即太守)是苏轼受朝廷差遣的本职职务。
而其他,如“朝奉郎”是正六品文阶官,表示他的“阶”(资历等级),“尚书祠部员外郎”(属礼部典祀官)是“衔”,“直史馆”(“直”同“值”。
即“史馆”中工作的史官)是“兼衔”,“骑都尉”是武官名,属于“勋”。
后面这些官衔,都只表明其身分资历,没有实权,用作装饰的虚名而已。
苏轼的祖上皆系布衣,故无爵位可袭。
苏轼知密州之初,即遭逢了莫大的困境。
当地蝗灾、旱灾交相为虐,“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公私匮乏,民不堪命”。
加以“新法严密,风波险恶”,百姓“剥啮草木啖泥土”,“饥馑疾疫靡有遗”,“流殍之余,其命如发”,其逃亡,弃婴者随处可见。
值此“岁凶民贫”的严重景况下,使苏轼感到“力所无如之何者多矣!”压力极大,这无疑是对苏轼任太守的一次严峻考验。
更何况,苏轼当时的政治处境也是很艰险的。
自熙宁变法以来,他一直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
由于他“赋性刚拙,议论不随”、“专务规谏”、“祸福得丧付与造物”,曾历数新法之不便,而触怒了变法派的执政者,被迫离开朝廷“补外”而去。
济南消夏录
济南消夏录
这是一篇几次中辍又几次提笔形成的消夏录。
因为夏天读了五分之一部《三国志》,所以写作语句为之熏染,不文不白,令人作呕,故而迟至今日才弄出这么一个勉强及格的版本。
这个夏天隔三差五的雨削弱了传说中火炉的威仪,我因在杭州领略过更为惨无人道的酷热而并不费力地挺过了这个夏天。
魃鬼的脚步正不无遗憾地远去。
我已经形成习惯,在年底写一个“再见某某年”,在年中写一个“消夏录”。
有时殊为乏味,尤其这个消夏录。
听上去像是有树荫下摇扇的清凉,其实真动起笔来也不见得都淋漓尽致。
况且这几年夏天的忙碌也真称不起“消夏”二字所传达的闲情逸致。
稻粱之谋才是真正的主宰,掌握着整个夏天的节拍。
一个二十岁之前没离开过县城的人,竟已在外面一漂许多年。
早先的旅途,终点都是未知和希望,耳朵上塞一副耳机就能抵消全部的艰辛。
高中时读冯骥才《秋天的音乐》,暗想若能有一个长途旅行的机会,定要带上音乐,融入路边的风景。
后如愿以偿,方知确实是“音乐在路上,风景在耳边”。
可如今,上得车去,终点多是压力和恐惧。
归时行道迟迟、近乡情怯,去时满眼泪中模糊着日渐老去的亲人。
济南,第二年。
还有长久的期待,还会在穷讲究中让每一天过得精致。
用最接近坦然的心境去面对人生的无常,对于人生的一切欢乐和苦痛都准备好担当。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翻译滦阳消夏录翻译:《滦阳消夏录》主要记载了作者晚年在“滦阳”时与地方官员的交往,他虽被排斥在权力圈之外,却在这里度过了悠闲自得的五年。
其中第二卷“议鹾政”则记述了作者任户部郎中时因反对“引岸”以及不赞成内务府太监参与管理盐业而遭受迫害,最终得以解脱的经历。
正文第一段主要写在河北迁安滦水岸边的水村山馆避暑消夏的情形,同时也可看出作者在此是居住的实况和心境。
那时,作者是在他的继母亲去世后到京城任职,这时是春天,所以写“谷雨催耕,桃花乱开,但是谷雨过后就把野菜挖回来。
到四月间去郊外钓鱼,穿着青布衣服,戴着竹笠,面对着幽静清新的景色。
到处都是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日子就像这样简单平淡,没有世俗的烦恼”。
下面就开始写到:“至于用轻薄的纱帐在河滩上散步,远离尘世,我感觉更好。
夏季里用瓜藤、艾蒿熏蚊子,又没有油烟味儿;有雪的时候把食物拿进屋子里来吃,像神仙一样快乐”。
接着是描写皇宫御苑,主要就是讲到汉武帝曾多次想修建长安城,劳民伤财,现在想来实为遗憾,想起当初是否也该收手。
他的姐姐在从前朝代做过卫尉卿,曾经说过“不在于华丽的屋宇和车马,而在于官吏的廉洁和贤明”。
作者认为只有达到官员廉洁和贤明,才能使百姓富足,国家安宁,社会稳定。
这就是“公生明,廉生威”的道理。
最后谈到饮食习惯,与大臣一起饮酒对作者来说是很少的,“常常是两三个人坐在一起喝点小酒”。
他还提到《论语》中的句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有一天早晨,作者与宋一同泛舟游玩,被一位老人在舟上呼唤,询问是否是郑公。
宋指着自己,作者答应说是。
宋又说:“郑公就是先前做户部侍郎的人。
我们父子在刑部为官,现在都已退休了。
如果他知道您还活着,一定会非常高兴。
”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宋的钦佩,在宦海沉浮了数十年,竟然还能保持身心健康,并且依旧记得当年好友的名字,“恐不久于世,不能相见,故留诗一章以报之”。
所以夏天在水边避暑是非常惬意的事情,整日都呆在那里。
国家图书馆藏抄本《滦阳消夏录》及佚文二则
国家图书馆藏抄本《滦阳消夏录》及佚文二则《滦阳消夏录》是清代文学家、经学家王夫之所著,全书分为七篇,描述了滦州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习俗和民间传说。
这本书在传世时一度被认为是王夫之的史论著作,但后来被考证为文学作品。
该书在清代广为传播,但收藏较为有限,现存世本约十种,均为刻本。
然而,2009年国家图书馆藏品部门收藏到一本与现存世本不同的抄本《滦阳消夏录》,令人惊叹。
这本抄本为明代手抄本,共有十三卷,内容与现存刻本相差不大,但又有不同之处。
首先是体例,这本抄本为横排,与现存刻本均为竖排。
其次是内容,抄本中所写明代人物更多,对于私人收藏、庙宇行纪和传说也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对于滦阳的历史沿革也有新增。
最后是文字,抄本中有一些现存刻本所没有的繁体字,这也证明了明代抄本与清代刻本的区别。
除《滦阳消夏录》外,国家图书馆藏品部门还收藏了两篇王夫之的佚文——《西村泉老先生先达樊因硕士传》和《广州李氏家庙中君恩寿勋记》。
《西村泉老先生先达樊因硕士传》是王夫之为纪念自己的师父、吴洲人西村泉老先生而写的一篇传记。
西村泉老先生是大明朝官员,曾官至秘书院编修、礼部侍郎,他教授王夫之经学、文学,对王夫之影响深远。
这篇传记里,王夫之对西村泉老先生的品行和才学都逐一评价,描述了他的至高地位和敏锐见识,同时也描绘出当时官场的深厚历史底蕴。
《广州李氏家庙中君恩寿勋记》是王夫之为纪念自己的姻亲李君恩而写的一篇记述。
李君恩是清代广东省官员,也是王夫之的妻舅。
这篇文章记述了李君恩在官场上的成就、家族的荣辱和李氏家庙的历史沿革和重大事件。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官场风貌和家族文化的传承方式。
以上两篇佚文对于了解王夫之的生活背景和成就,以及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历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家图书馆能够收藏到这三份珍贵文献,给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次珍贵的机会。
苏东坡密州轶事
苏东坡密州轶事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SANYHUASANYUA8Q8-密州,即现在的诸城。
北宋时的大文豪苏东坡曾在这里任知府两年。
前不久,我到诸城办公事,就住在密州宾馆。
出宾馆往北走三十余米就是当年苏东坡办公的地方,即北宋时期密州知府所在地。
现在是诸城市政府大院,这也是我所见到的四五百年始终不变的衙门。
说起密州,当地的老人告诉我:北宋时的密州比今天的诸城要大得多,它还包括安丘、高密、五莲、胶南一些城镇和地方。
现在的诸城市是县级市,而当年的密州是地区级即州府。
苏东坡是宋神宗熙宁七年来密州的,也就是公元1074年。
本来他是在杭州任知府的,由于他弟弟苏辙在济南任职,苏轼想靠他弟弟近一点,有个说话的伴和相见的机会。
便请求朝廷批准,调到密州来做知府。
当时朝廷批准的官衔是: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密州军州事、骑都尉。
这么一大串职务,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市地级一把手,即市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密州的军政首脑。
诸城本来就是个名人辈出的好地方,诸城文化源远流长,是齐鲁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从舜帝算起,要有五千年历史。
当地官员提起诸城文化如数家珍,什么孔子的女婿公冶长,《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金石录》的作者也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等众多圣贤名流,都是诸城人。
近代史上还产生了王统照、臧克家、王愿坚、王希坚、陶钝、崔嵬、李仁堂等一批文化名人。
诸城还是中共一大代表王烬美的故乡。
他们还说诸城历史上还产生过三个皇后,其中就有江青。
但是我最关心的还是苏东坡,他在密州有什么趣闻轶事,留下什么作品,建造了什么建筑?他们告诉我:有啊!超然台,雩泉亭。
还有诗词文230多篇,那首最能代表他豪放风格的《密州出猎》,就在大门口石碑上刻着呢!吃过饭,朋友们随我去看了看,果真如此,一块长方形的大石碑,前面写着“密州宾馆”,背面撰刻着苏轼的《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古今宋培宪:论苏轼密州时期的词作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古今宋培宪:论苏轼密州时期的词作一现存苏轼词作三百余首,以他被贬黄州为界,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早期在密州的作品,于苏词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标志着走向别开生面、自成一家的新阶段。
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至熙宁九年十二月诏命移知河中府,在密州生活了整整两年,其间共填词二十一首,比起杭州任内三年的四十九首①,虽然在数量上要少得多,但在题材内容方面却有所拓展。
在杭州时,苏词约有三分之二的篇幅是送别寄远、怀人忆旧和赠答酬和一类叙写友情的作品,其余则属探春、观潮等写景记游方面的。
赠答、送别、怀远、忆旧本是诗的题材,前此的词坛较少见,从苏轼开始才较大量地扩展至词的领地。
在密州的二年中,苏轼除继续写下一批充满深情厚意的送别寄远词(其中有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外,更写出抒写报国胸怀的出猎词、情真意挚的悼亡词和歌咏田园风光的农村词。
有宋一代,名为“隆宋”,实是积贫积弱,“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名臣范仲淹,借鉴唐代边塞诗,写下苍凉悲壮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此时,诗风革新运动尚未深入发展,而范仲淹也终究不是文学之士,欧阳修戏呼为“穷塞主之词”,在婉约词风笼罩下的词坛上,尚未产生巨大影响。
后来,欧阳修写了一组咏十二月节令的《渔家傲》,最后一首是描写出猎的②,虽豪放不及苏词,也可谓猎词的先驱,但仅止咏景叙事,且夹杂在组词之内,并不特别引人注目。
而苏词《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以出猎抒写爱国情怀,高昂激烈,别开生面,开启了南宋时期爱国抗战词之先声。
在诗歌中,最早叙写悼念亡妻之情的是西晋潘岳的《悼亡诗》,其后的五、六百年间,陆续有不少诗人写过这类诗歌,如李商隐的《嫦娥》、元稹的《六年春遣怀八首》等,都是其中优秀的篇目。
到了宋代,诗偏重于“言志”、写景、咏物,除了象陆游的《沈园》、李壁的《悼亡》等极为少见的诗作外,歌咏男女之情的题材,早已被排除出五七言诗,让给词体了。
第12课《词四首 江城子 密州出猎》(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4.请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挽”“射”字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词人挽弓劲射,杀敌报 国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期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 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以“天狼” 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表达了作者期望为国御敌立功、报 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装备齐全,穿着华贵,仪态威武。
狂
②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场面宏大,随从众多,气势雄壮。
③亲射虎,看孙郎—— 英雄气概,信心十足,豪气满怀。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
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 抒情作了铺垫。
1.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开阔雄伟(豪壮)
2.词人的这种豪壮表现在哪些词句上?该如何理解?
鬓微霜,又何妨!—— 老当益壮,不服老,人老志坚。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借助典故,表达渴望被朝廷重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用比喻、典故表达杀敌报国的决心。
品析下片
3.请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 词、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 术巨匠”。
作者简介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密州诗词
苏轼密州诗词《密州诗词》密州,位于辽东半岛东南,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文化荟萃。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无数文人墨客,其中苏轼是最为著名的一位。
笔者特以苏轼在密州所创作的诗词为主线,为读者展现一幅密州的风景画卷。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生于北宋宣和六年(1033年),卒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101年),享年六十九岁。
作为一位卓越的文化名人,苏轼的文学才华横溢,不仅在诗词方面有所建树,还以文章、书法和政治才能闻名于世。
他曾在密州任职时,写下了许多优秀的创作。
苏轼任密州知州的时间并不长,虽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有《夫山留言》、《齐州谢董宅判官十首》、《守夜曲》等多首佳作。
《夫山留言》是苏轼在探视被流放夫山的好友欧阳修时写下的。
夫山位于今日密州市的夫山岛上,山势陡峭,自古以来就是海盗、流亡者的天堂。
苏轼来到夫山时,看到了好友欧阳修勃然变色、独自倚窗凝望大海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分。
他用深情的文字形容了夫山风景的壮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身世的思索。
全诗用典极富哲理,表达了苏轼在流放之地的心境和对乐观人生态度的追求。
《齐州谢董宅判官十首》是苏轼在密州任职时,写给董宽的寿诗。
董宽是当时密州判官,与苏轼是好友。
苏轼为了表示友情,特地用诗歌来赞美董宽的品德和才华。
这首诗从第一首“心心相照,兄弟之间”到第十首“寿亦吉,曰禄高,愿驰年势,万寿无疆”,全诗以循序渐进、分寸适度的方式,表达了苏轼对董宽的赞赏和祝福之情。
这些诗词不仅传达了苏轼对董宽的深厚友情,也道出了当时官场风波和官场人物的苦衷和疲惫。
《守夜曲》,是苏轼在密州看守明光寺时所赋。
明光寺位于密州市东南郊,山岭环绕,景色宜人。
苏轼守夜的时候,默默地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词。
诗中的“一鸟万人望不空,凭阑人喜入罗云”表达了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其中的“月光自古照共飞,梦他人峡对中央”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词既展示了密州的山川美景,又道出了苏轼对家和故乡的眷念和思考。
美怡书史时谐音古诗有
美怡书史时谐音古诗有
美怡书史时——每一束试试
每夜江边宿衰柳
一物不向灵台留
束书携剑离家乡
试摘犹酸亦未黄
试看犀角龟文表
鲋鱼踟躇遵行潦
每忆龙山似故乡
一半生涯寄岳阳
束带何伤见督邮
试问李斯长叹后
试卜西园春在否
自笑形骸纡组绶
每狎儒生冠章甫
一岁一番花似玉
束帛蒲轮无报效
试觅并州快剪刀
试问繁华何处有王屋山前是旧游每日焚香事老君一刺偏多井大春束担垂行却住时试向昆山投瓦砾试上高楼望春色黄鸡白酒田间乐每见书踪转奇绝一朝负谴辞丹阙束素美人羞不打试问云溪旧钓沙试玉要烧三日满晓日曈曨雪未残每与有名士燕集一叶小舟烟雾里束书壶酒船头尾试比冰肌可煞肥试参妙处定如何
巴云欲雨薰石热。
苏轼密州时的官职解读
苏轼知密州时的官职解读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自杭州通判任上来密州任职,历时两年有余。
在此,他创造了惠及百姓的政治业绩和神采飞扬的文学成就。
人们通常认为,苏轼在密州时只是一介知州,更有人直呼为“太守”。
事实上,他的身份不止如此,我们从他当时的奏表、文章中可以看到,他除了“知州”外,还有着其它的头衔——在熙宁七年十二月到密州任上后所作的《密州谢上表》中,苏轼自具官职:“知密州军州事”;在同月作的《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中,自具官职:“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在熙宁九年四月作的《密州常山雩泉记》中落款:“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密州军州事、骑都尉、借紫”。
可见,苏轼在密州期间,身份多重,且有变迁。
那么,这些头衔都是什么意思?苏轼在密州的官职到底是什么呢?要弄清楚这些,我们应该先简略地了解一下宋朝的官制特点。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拥天下,他深知封建割据势力对分散皇权、威胁统治的危害,因此,在政权机构和职官设置方面,制定出了一整套包括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在内的各种规章制度,以防范文臣、武将、皇后、外戚、宗室、宦官等专权作乱。
在中枢机构和置官上虽然大多沿用唐制,但机构的职权有很大变化,与唐代官制大不相同,从而形成了历史上最复杂的官制。
宋代的官职分“官、职、差遣”三种类型。
“官”,指官衔,表示官阶,以此确定官员应该享受的待遇俸禄,所以又叫“寄禄官”,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和实差基本无关;部分有实差的官又叫做职事官,用以区别寄禄官。
“职”,指馆职,即馆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的合称)中的职位,在这些职位上的高官,虽然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但只能为朝廷当顾问和秘书,帮助出谋划策,却没有政治、军事权力。
“差遣”,是由中央给官员安排的实职,一般都带有“判、权、知、直、监、提举、提点”等字,理论上是临时性的职务,却掌握有财、政、军实权,是真正的职权所在。
滦阳消夏录今读(一)
滦阳消夏录【题解】滦阳是河北承德的别称,消夏是避暑的意思,因此题名.一、放生消业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嗔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
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乃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弭耳昵就,非复曩态矣.尝见孙重画伏虎应真,有巴西李衍题曰:“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可为此事作解也。
【译文】御史胡牧亭说:他家村子里有人养了一头猪。
这头猪只要一见到邻居老头儿,就瞪起眼睛狂吼,并横冲直撞地追来要咬他。
但见到别人却不会这样。
那老头儿起初非常愤怒,想把它买过来杀掉吃它的肉才解恨.不久他忽然省悟,心想:“这大概就是佛经上所说前生结下的冤仇吧?然世间上没有不可解的冤仇!”于是,他就以高价把它买来,送进寺院作为长生猪喂养。
此后这头猪再见到老头儿,便俯首贴耳很亲昵地靠近他,再也不像从前所见那副凶恶的样子了。
我曾看过孙重画的一幅《伏虎应真图》。
图上还有巴蜀西部人李衍题的诗.其大意说,道行广大的人骑着猛虎,如同驾御良马一般。
岂是它本来就是驯良的,而是道力化解了它的凶性.由此可知天地之间,一切有情都可以成为契友,但愿众生能至诚相处,不要互相畏忌而成敌对。
我想,这首诗正好可以作为胡御史所讲这个故事的旁证.二、鬼避孝妇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
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自往驱之。
方盛陈人妖异路之理,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
然公爱民乃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
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
狐亦不击之.或于对语时,举以问狐。
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
狐是日即去。
【译文】沧州刘士玉举人家有间书房,被狐精所占据。
苏轼密州时的官职解读
苏轼知密州时的官职解读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自杭州通判任上来密州任职,历时两年有余。
在此,他创造了惠及百姓的政治业绩和神采飞扬的文学成就。
人们通常认为,苏轼在密州时只是一介知州,更有人直呼为“太守”。
事实上,他的身份不止如此,我们从他当时的奏表、文章中可以看到,他除了“知州”外,还有着其它的头衔——在熙宁七年十二月到密州任上后所作的《密州谢上表》中,苏轼自具官职:“知密州军州事”;在同月作的《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中,自具官职:“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在熙宁九年四月作的《密州常山雩泉记》中落款:“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密州军州事、骑都尉、借紫”。
可见,苏轼在密州期间,身份多重,且有变迁。
那么,这些头衔都是什么意思?苏轼在密州的官职到底是什么呢?要弄清楚这些,我们应该先简略地了解一下宋朝的官制特点。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拥天下,他深知封建割据势力对分散皇权、威胁统治的危害,因此,在政权机构和职官设置方面,制定出了一整套包括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在内的各种规章制度,以防范文臣、武将、皇后、外戚、宗室、宦官等专权作乱。
在中枢机构和置官上虽然大多沿用唐制,但机构的职权有很大变化,与唐代官制大不相同,从而形成了历史上最复杂的官制。
宋代的官职分“官、职、差遣”三种类型。
“官”,指官衔,表示官阶,以此确定官员应该享受的待遇俸禄,所以又叫“寄禄官”,相当于现在的行政级别,和实差基本无关;部分有实差的官又叫做职事官,用以区别寄禄官。
“职”,指馆职,即馆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的合称)中的职位,在这些职位上的高官,虽然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但只能为朝廷当顾问和秘书,帮助出谋划策,却没有政治、军事权力。
滦阳消夏录今读(一)
【题解】滦阳是河北承德的别称,消夏是避暑的意思,因此题名。
放生消业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嗔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
邻叟 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
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乃 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
后再见之,弭耳昵就,非复曩态矣。
尝见孙重画伏虎应真, 有巴西李衍题曰:“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
乃知天地间,有 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
”可为此事作解也。
【译文】御史胡牧亭说:他家村子里有人养了一头猪。
这头猪只要一见到邻居老头儿,就瞪起眼 睛狂吼,并横冲直撞地追来要咬他。
但见到别人却不会这样。
那老头儿起初非常愤怒,想把 它买过来杀掉吃它的肉才解恨。
不久他忽然省悟,心想:“这大概就是佛经上所说前生结下的冤仇吧?然世间上没有不可解的冤仇! ”于是,他就以高价把它买来,送进寺院作为长生猪喂养。
此后这头猪再见到老头儿,便俯首贴耳很亲昵地靠近他,再也不像从前所见那副凶 恶的样子了。
我曾看过孙重画的一幅《伏虎应真图》。
图上还有巴蜀西部人李衍题的诗。
其大意说,道行广大的人骑着猛虎, 如同驾御良马一般。
岂是它本来就是驯良的, 而是道力化解了它的 凶性。
由此可知天地之间,一切有情都可以成为契友,但愿众生能至诚相处,不要互相畏忌 而成敌对。
我想,这首诗正好可以作为胡御史所讲这个故事的旁证。
二、鬼避孝妇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
知州 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自往驱之。
方盛陈人妖异路之理,忽檐际朗言曰: “公为官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
然公爱民乃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
公 毋多言取困。
”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
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
狐亦不 或于对语时,举以问狐。
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
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 文U 乃令仆妇居此室。
狐是日即去。
【译文】沧州刘士玉举人家有间书房,被狐精所占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州消夏錄(八)
——王娣、鲁能、中国之队现在许多人都在骂cspn山东体育的解说员董平生,原因无非是他那些知识性的错误,诸如弄错球员国籍之类的。
但在山东体育乃至整个cspn,这已经是最好的解说员之一了,解说比赛最重要的是用激情感染球迷,而不是向球迷传授知识。
当然在骂小董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王娣。
在我刚会看球的时候,山东电视台的首席解说员就是王娣,那时候没有有线电视,看不到她主持的“侃球时间”,但在山东卫视播出的“体育天地”我几乎每期不落。
对我来说,那是个有偶像的时代,可能人都是从打碎偶像那天开始变老的。
如今回想起那些堪称偶像的人,宿茂臻、李霄鹏都已经是国字号球队的掌门,桑特拉奇远走,萨沙限于足协的规定离队,王娣的解说也成了回忆。
当年外地人说,山东无人,让一个黄毛丫头执掌解说大权,想是迫于压力,王娣离开了山东电视台。
有人说她几经周折到了央视少儿频道,今无确证。
王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99年足协杯决赛第二轮山东鲁能与大连实德的比赛的解说。
那场比赛王娣哭了,边上的孙正平像说自己的女儿一样说:“王娣激动得都落泪了。
”看看现在的中国足球,谁会相信它曾经能让人落泪。
那场比赛有一些能够被称为精神的东西。
鲁能在第90分钟失球后,全队都崩溃了,是萨沙将坐在地上的队友一个一个地拉起来,伤停补时阶段的进球,成就了罗买多在中国的完美谢幕,也成就了鲁能的双冠王。
从那天起,当人们提到强队时,才偶尔地在大连实德和上海申花后面说上鲁能泰山。
有人在痛骂中国的足球,该骂!但我不骂,我放不下中国队,放不下鲁能。
不是因为我爱国,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鲁能和中国队史我人生某个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时代激情似火疯狂似波,这个时代就是我所说的“有偶像的时代”。
我从不大声说我热爱中国足球,太矫情,并且我也怕挨骂。
但我所走的路应了那句标语:“成也爱你,败也爱你。
”
世界杯好看,欧冠好看,西甲英超好看,中国对的比赛难看,中超联赛难看!但都要看,看国外的比赛足球是一门艺术,尽享华美;看国内的比赛,足球是一种牵挂,真情难抑。
暑假结束了,杭州的酷暑还在肆虐,我又回来了。
2010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