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3月联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3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山东省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3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山东省17级阶段检测联合考试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问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3+选修1、3。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牟宗三指出:“自尧舜三代以至孔子,乃至孔子后之孟子,此一系相承之道统。

就道之自觉之内容言,至孔子实起一创辟之突进,此即其立仁教以辟精神领域。

”由此可知A.孔子完善了儒学B.儒家道统起自孔子C.儒学缺乏进取性D.上古没有仁的观念2.韩非子认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材料说明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之一是A•废分封,行县制B.尊王室,攘外夷C.尊中央,强君权D.明赏善,不阿贵3.董仲舒说:“受命之君,天之所大显也。

事父者承意,事君者仪志,事天亦然……故必徙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者,无他焉,不敢不顺天志而明自显也。

”可见,董仲舒这一言论旨在A.宣传儒家德治思想B.将君主的权力神圣化C.禁止传播儒家以外学说D.阐明君臣间的关系4.顾炎武在《日知录沖批评心学时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谈,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则)爪牙亡而四国乱。

”这表明顾炎武A.抨击传统儒学B.渴望开明政治C.主张融会贯通D.推崇经世致用5.“任何时刻的任何感知者的‘世界’,是那个感知者和那个时刻私有的。

”与这一观点吻合的西方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宗教改革家B.浪漫主义文学家C.古希腊智者学派D.启蒙思想家6.薄伽丘认为,自然把人创造得又美丽又匀称,所以人就能够创造和征服一切,人可以通过研究社会和探索大自然的规律,而不必去对上帝和教会卑躬屈膝。

这说明薄伽丘A.肯定人的价值R提倡追求幸福C.反对宗教信仰D.倡导科学精神7.卢梭要求实现的只是政治上的平等、法律上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而不是结果上的平等、实质上的平等,就此,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岳麓版】(试题176)【精编版】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岳麓版】(试题176)【精编版】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山东潍坊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19.1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93年出土的《唐虞之道》竹简,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物,文章赞颂“禅而不传”的“唐虞之道”,着重叙述舜知命修身及其仁、义、孝、悌的品德,主张“爱亲尊贤”。

据此可知,《唐虞之道》A.深受“三纲五常”影响B.适应了后世统治者需求C.代表新兴地主阶层利益D.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2.“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

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

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

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这说明孟子A.强调人格精神B.提出了性善学说C.主张民贵君轻D.深化了对纲常的认识3.孔孟克服了商周天命观的神秘化倾向,在对天神“敬而远之”的前提下,从“人”出发来理解政治生活;汉代有人把孔子说成是通过去、知未来的“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

这一变化A.推动儒学不断发展完善B.背离了先秦儒学人文方向C.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D.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4.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义”,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材料反映了韩愈A.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B.迎合君主专制集权需求C.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D.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5.在唐代,“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的吴道子在画界的地位要高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至北宋中期,王维在画界地位被越抬越高。

这一变化是因为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绘画技法C.市井文化日益繁荣D.宋代文人阶层的不断壮大6.李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019.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93年出土的《唐虞之道》竹简,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物,文章赞颂“禅而不传”的“唐虞之道”,着重叙述舜知命修身及其仁、义、孝、悌的品德,主张“爱亲尊贤”。

据此可知,《唐虞之道》A. 深受“三纲五常”影响B. 适应了后世统治者需求C. 代表新兴地主阶层利益D. 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答案】D【解析】【详解】文章着重叙述舜知命修身及其仁、义、孝、悌的品德,主张“爱亲尊贤”,结合所学儒家思想提倡仁、义、孝、悌,可知《唐虞之道》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故D正确;西汉董仲舒提出三纲无常,A时间不符合先秦,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唐虞之道》符合后世统治者需求,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唐虞之道》代表新兴地主阶层利益,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知命修身及其仁、义、孝、悌的品德”“爱亲尊贤”,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解答。

2.“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

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

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

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这说明孟子A. 强调人格精神B. 提出了性善学说C. 主张民贵君轻D. 深化了对纲常的认识【答案】A【解析】【详解】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

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

说明孟子重视“义”和“气”,“义”是正义,“气”特指一种精神气概、心理素质,是由强烈的道德所生发出的精神力量,可知孟子强调人格精神,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孟子的性善学说,排除B;材料信息与民贵君轻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也没有涉及对纲常的认识,排除D。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在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后,礼成为“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依据。

这表明西周礼乐制度旨在A. 强化文化认同B. 规范社会秩序C. 巩固宗法体系D. 加强道德教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礼乐制度的目的是明辨血缘关系亲疏,规范社会等级秩序,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强化文化认同;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规范社会秩序,不是巩固宗法体系;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加强道德教化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秦朝建立后,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如万里长城、驰道、灵渠等。

这些工程的修建,得益于秦朝A. 土地私有的强化B. 法律制度的健全C. 中央集权的建立D. 社会矛盾的缓和【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兴建万里长城、驰道和灵渠等大型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统一协调管理中才能实现,而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土地私有的强化与这些工程的修建没有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秦朝法律制度尚未健全,也与这些工程的修建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秦朝严苛的政治制度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宋太祖曾诏令说:“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

”这一诏令A. 防止了大官僚操纵科举取士B. 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性C. 阻断了知举官与考生的联系D. 旨在防止结党营私以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知名人士、达官显贵的推荐,双方之间容易互相结为以提携与感恩为纽带的密切关系。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18.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公元前705年,周桓王伐郑,大败,被射中肩膊,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

公元前554年,晋师侵齐,半路听说齐侯死,闻丧而还。

这表明当时A.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 B.礼制仍影响贵族政治生活C.周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 D.争霸战争服从于政治需要25.两汉时孝廉只须甄别而不经考试,东汉自顺帝起,凡诸生举孝廉须试章句,文吏举孝廉须试笺奏;郡国孝廉须年四十以上才得应选,其中若有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

这一变化A.说明对官员才能的重视 B.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C.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 D.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26.苏轼说:“自两税之兴,凶地之广狭痔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

户无常赋,视地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富者加地则役重。

”苏轼认为两税法A.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B.体现了税制公平原则C.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D.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27.清学者戴震撰《孟子字义疏证》,小采取传统“疏证”(阐释考证)体例,而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的顺序展开,批评宋明理学家的“理”只是意见,并非真理。

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附解析)

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附解析)

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

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

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

这一现象表明()A. 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B. 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C. 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D.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2.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

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

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这反映了,当时()A.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B. 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C. 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 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3.唐代前期的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很少。

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开元二十二年间,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有十八人,占这一时期宰相总数的三分之二。

唐宪宗以后,进士在宰相和高级官员中更占据了四分之三的绝对优势,终唐一代再没有发生变化。

这反映了唐朝()A. 宰相权力不断加强B. 社会阶层日益固化C. 士族势力逐渐削弱D. 官僚体制渐趋成熟4.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这说明,明清时期()A. 王朝权力渐趋衰落B. 传统科技停滞不前C. 近代化倾向已出现D.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5.清朝初年,内务府所辖官庄数量有限,如近歌官庄只有132处。

光绪中期,由内务府管辖的官庄共886个,占有土地33560965亩,仅敬辅一带就有官庄373处,有地758739亩。

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地区,许多土地落人淮系军阀官僚的手中,每家每年收租谷在2万石至5万石不等。

这表明,晚清()A. 租佃关系衰落B. 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 社会转型艰难D. 农业规模经营趋势明显6.对图1、图2间的联系解释合理的是()A. 洋务运动为辛亥革命莫定了经济基础B. 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C. 洋务运动培育了辛亥革命的武装力量D. 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7.表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在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后,礼成为“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依据。

这表明西周礼乐制度旨在A. 强化文化认同B. 规范社会秩序C. 巩固宗法体系D. 加强道德教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礼乐制度的目的是明辨血缘关系亲疏,规范社会等级秩序,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强化文化认同;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规范社会秩序,不是巩固宗法体系;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加强道德教化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秦朝建立后,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如万里长城、驰道、灵渠等。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93年出土的《唐虞之道》竹简,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物,文章赞颂“禅而不传”的“唐虞之道”,着重叙述舜知命修身及其仁、义、孝、悌的品德,主张“爱亲尊贤”。

据此可知,《唐虞之道》A. 深受“三纲五常”影响B. 适应了后世统治者需求C. 代表新兴地主阶层利益D. 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答案】D【解析】【详解】文章着重叙述舜知命修身及其仁、义、孝、悌的品德,主张“爱亲尊贤”,结合所学儒家思想提倡仁、义、孝、悌,可知《唐虞之道》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故D正确;西汉董仲舒提出三纲无常,A时间不符合先秦,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唐虞之道》符合后世统治者需求,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唐虞之道》代表新兴地主阶层利益,排除C。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19.7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在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后,礼成为“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依据。

这表明西周礼乐制度旨在A.强化文化认同B.规范社会秩序C.巩固宗法体系D.加强道德教化2.秦朝建立后,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如万里长城、驰道、灵渠等。

这些工程的修建,得益于秦朝A.土地私有的强化B.法律制度的健全C.中央集权的建立D.社会矛盾的缓和3.宋太祖曾诏令说:“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

”这一诏令A.防止了大官僚操纵科举取士B.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性C.阻断了知举官与考生的联系D.旨在防止结党营私以加强皇权4.《辽史百官制》记载:“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这说明辽政权A.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C.没有统一全国的政制D.辽人治辽,汉人治汉5.《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

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

……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

”这说明,元朝设立驿站旨在A.显示元帝国的强盛B.推动东西方文化融合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D.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6.明朝时期,就职权和地位而言,阁臣最终成为一、二品大员,位居六部之上,地位尊祟;内阁能够“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

这说明内阁A.能够左右皇帝的决策B.成为国家正式机构C.已参与处理国家机务D.能够直接统领六部7.孟德斯鸠认为:雅典民主制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个人独裁,但是,无法防止野心政客利用群众情绪,进行党派斗争,往往城邦政府是寡头政治或专制的。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模块监测(期中)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模块监测(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商代重神轻民,结果失掉天下;代之而起的周逐渐由重天转变到重民上来,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

这一变化表明A. 小农经济是民本思想的基础B. 民众力量壮大消除了残暴统治C. 社会结构变动影响政治思想D. 王权天下与民本思想渊源密切【答案】D【解析】【详解】“由重天转变到重民上来,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可以得出西周强调民本的重要性,以维护其王权统治,故D项理解正确;当时并没有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B项“消除”表述有误,材料也没有体现消除了残暴统治,排除B项;商代到周代社会结构并没有变动,故C项错误。

2.《礼记·大学》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便众也,”这主要体现了A. 宗法血缘关系B. 以德治民思想C. 家国同构观念D. 家庭伦理规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想要治理国家,必须要自己的家族。

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

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

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由此可见,材料充分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

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国关系,而不是宗法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德治的理念,排除B项;材料除了有家族关系,还涉及到与国家的关系,故D项错误。

3.董仲舒主张“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

这表明董仲舒的新儒学A. 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B. 兼采道家驭人术与儒家行政术C. 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D. 主张用封建纲常维护社会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天高其位而下其施”,“天高其位,所以为尊”是道家的术,“下其施,所以为仁”是儒家的道理。

2018-2019学年山东潍坊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山东潍坊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山东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19.1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93年出土的《唐虞之道》竹简,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物,文章赞颂“禅而不传”的“唐虞之道”,着重叙述舜知命修身及其仁、义、孝、悌的品德,主张“爱亲尊贤”。

据此可知,《唐虞之道》A.深受“三纲五常”影响B.适应了后世统治者需求C.代表新兴地主阶层利益D.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2.“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

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

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

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这说明孟子A.强调人格精神B.提出了性善学说C.主张民贵君轻D.深化了对纲常的认识3.孔孟克服了商周天命观的神秘化倾向,在对天神“敬而远之”的前提下,从“人”出发来理解政治生活;汉代有人把孔子说成是通过去、知未来的“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

这一变化A.推动儒学不断发展完善B.背离了先秦儒学人文方向C.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D.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4.唐宪宗曾将法门寺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义”,要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同时他认为道教“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材料反映了韩愈A.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B.迎合君主专制集权需求C.主张重振儒学正统地位D.论证伦理秩序的合法性5.在唐代,“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的吴道子在画界的地位要高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至北宋中期,王维在画界地位被越抬越高。

这一变化是因为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绘画技法C.市井文化日益繁荣D.宋代文人阶层的不断壮大6.李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山东省潍坊市2019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9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的《中国历史通论》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里,谈到了西周政治的一大特点,即A.天子并不掌握实权B.中央实现绝对集权C.贵族权力超越天子D.地方拥有自治权力2.古代中国的牌坊多建于祠堂前或村口,起着教化族人、警示来者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中国A.重视文化修养B.宗族观念浓厚C.宣扬安土重迁D.崇尚高官厚禄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一支6000人的队伍勤王。

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晋因国内乱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说明A.周王权威开始削弱 B.齐国当时实力最大C.宗法分封制受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4.以下是两幅古代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汉武帝于首都长安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纠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其主要目的是A.冲击宗法关系B.削弱封国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稳定地方秩序6.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

由此可见东汉末年A.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B.皇权遭遇相权严重挑战C.赋予监察官员更大权力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7.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2018 -2019学年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3月联考试题高二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管仲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

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的相互作用,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抓住“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对应关系实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

对材料主旨理解准确的是A.肯定市场调节作用B.注重对赋税制度的变革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D.强调变革经济基础2“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40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

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

其轻狡、越城又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

又以《具律》具其加减。

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

”据材料可知《法经》A.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B.体现由人治转变为法治C.触及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D.表现出古代立法的成熟性3.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由制下土地严禁买卖B.不分男女,同等授田C,未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4. “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

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洛阳城以经济功能为主B.北魏严格控制商业发展C.北魏对外贸易获得发展D.国家统一促进商业繁荣5.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据此可知苏轼A.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B.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中肯C.借机反对王安石变法D.与王安石立场根本对立6.“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教皇的奴役制,因此新教只是自然科学一时的貌合神离的同路人。

山东省潍坊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19.7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在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后,礼成为“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依据。

这表明西周礼乐制度旨在A. 强化文化认同B. 规范社会秩序C. 巩固宗法体系D. 加强道德教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礼乐制度的目的是明辨血缘关系亲疏,规范社会等级秩序,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强化文化认同;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规范社会秩序,不是巩固宗法体系;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加强道德教化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秦朝建立后,兴建了一批公共工程,如万里长城、驰道、灵渠等。

这些工程的修建,得益于秦朝A. 土地私有的强化B. 法律制度的健全C. 中央集权的建立D. 社会矛盾的缓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兴建万里长城、驰道和灵渠等大型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在统一协调管理中才能实现,而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土地私有的强化与这些工程的修建没有直接关系;B选项错误,秦朝法律制度尚未健全,也与这些工程的修建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秦朝严苛的政治制度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宋太祖曾诏令说:“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

”这一诏令A. 防止了大官僚操纵科举取士B. 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客观公正性C. 阻断了知举官与考生的联系D. 旨在防止结党营私以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知名人士、达官显贵的推荐,双方之间容易互相结为以提携与感恩为纽带的密切关系。

2019学年山东省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2019学年山东省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2019学年山东省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谈及中国古代政制,有学者形容它“譬犹从一大树种截枝分栽,別成一独立之新根干。

”他旨在说明A. 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________B. 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C. 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________D. 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2.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

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________B.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________D.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3. 东汉时规定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唐宋时期,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

后来还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官、监察官。

这一规定A. 体现了民主思想________B. 有利于官员转换及其对文化交融的促进C. 与西方古代官员轮换制相似________D. 导致政府“冗官”现象严重4.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

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此记载反映了汉武帝推行A. 分封制________B. 郡县制________C. 郡国并行制度________D. 推恩令5. 明太祖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后又规定:六部将行一切符契文书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这反映了明朝A. 出现宦官专权________B. 皇帝的行政负担减轻C. 政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________D. 中央集权的强化6. “(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度高二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3月联考历史试题2019.3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管仲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

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抓住“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的相互作用,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实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

对材料主旨理解准确的是A.肯定市场调节作用B.注重对赋税制度的变革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D.强调变革经济基础2.“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

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

盗贼须劫捕,故著《网》《捕》二篇。

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

又以《具律》具其加减。

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

”据材料可知《法经》A.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B.体现由人治转变为法治C.触及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D.表现出古代立法的成熟性3.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田制下土地严禁买卖B.不分男女,同等授田C.未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4.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

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洛阳城以经济功能为主B.北魏严格控制商业发展C.北魏对外贸易获得发展D.国家统一促进商业繁荣5.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据此可知苏轼A.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C.借机反对王安石变法B.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中肯D.与王安石立场根本对立6.“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教皇的奴役制,因此新教只是自然科学一时的貌合神离的同路人。

”材料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A.摧毁了教皇的精神枷锁C.与自然科学的精神相悖B.未能根本上推动自然科学发展D.换汤不换药,实际意义并不大7.加尔文认为,不能因为有了神的国而忽略了世俗政府的作用,人生活于世界上,需要世俗政府的治理,这是由人的堕落的本性决定的。

由此,可以推断他主张A.建立世俗政权以取代神权统治B.将世俗政权和神权结合起来C.以君主制政权遏制人的堕落本性D.世俗生活比宗教生活更重要8.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解放农奴会引发地主暴动B.农民过得优厚会危及沙皇统治C.沙皇顽固地维护农奴制度D.沙皇主张让农民获得一定土地9.沙皇政府第三厅的报告书记载:1862年一年内,共有400处领地上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

在193处领地上动用了军队,其中93处领地上的农民起来暴动,4处领地上的农民袭击了兵士,44处领地上的农民抵抗对罪犯的拘捕或用暴力释放被捕人员。

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A.农民痛恨农奴制度B.农民境遇未真正改善C.改革措施未能落实D.克里木战争伤亡巨大10.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当年佩里率领黑船登陆的地点竖立了一座“佩里登陆纪念碑”。

这里每年都有由民间组织的开国纪念活动,人称“黑船祭”。

当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态出现说明A.日本人没有主权观念B.日本务实求变的民族性格C.日本人民族意识淡薄D.黑船来航未损害日本利益11.康有为在变法运动之前,做了很多理论准备。

他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两部书。

但是,那些正宗的儒家学者却把它们视为异学说。

这反映了A.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B.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特点C.维新变法的艰难曲折D.维新变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1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梁启超意在A.分析中日学习西方的根本区别B.反对中国购买外国先进武器C.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舆论条件D.指出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13.一战前,俄罗斯媒体大肆宣扬:所有斯拉夫人应当只使用一种语言——俄罗斯语,只有一种信仰——东正教,只存在一个国家——俄罗斯,只有一个领袖——沙皇。

只有那些扛起沙皇旗帜并接受俄罗斯语言、法律和东正教的斯拉夫人才会被俄罗斯当做兄弟。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极端民族主义泛滥B.国内矛盾尖锐C.民主化趋势加强D.军国主义盛行14.德国统治集团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

这一政策的转变加剧了A.德美矛盾 B.英德矛盾C.德法矛盾D.德日矛盾15.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说:“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

”这表明A.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B.战争更能刺激科技创新C.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D.战争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16.右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柱状图(以1913年为100)。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交战国经济尚未恢复B.欧洲失去世界中心地位C.德法矛盾得到缓解D.英国仍居“世界工厂”地位17.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参战演说中提到:“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

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国家仅仅是一名斗士……我深刻认识到我正采取的步骤的严重乃至悲剧的性质,以及它所包含的重大责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要搜取利益,夺取世界霸权 B.美国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重任C.美国参加协约国集团具有正义性 D.美国彻底放弃孤立主义传统18.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写下了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

“非凡预测”是指A.社会主义革命兴起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C.殖民扩张愈演愈烈D.世界人民渴望和平19.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

邀请书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美国发出邀请的主要意图是A.减轻巨额军费开支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B.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C.通过外交手段重新确定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D.牵制日本扩张,与英国共享亚太地区领导权20.《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C.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21.对以下四幅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法比军队依据《凡尔赛和约》对鲁尔地区实行军事保护B.德国铁路员工撤离鲁尔使法国出兵的目的得以实现C.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经济迅速渗透到欧洲D.《洛迦诺公约》的签署使法国的安全问题得以解决22.1940年5月丘吉尔在议会下院的演讲中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能给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还从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说明英国A.坚定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决心B.倡导与美国共建反法西斯联盟C.已经取得对德作战的制胜权D.放弃绥靖政策,正式对德宣战23.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聚会,会后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灭亡。

同时,也是人类打破划地为牢的陋习、消除意识形态差距、共同承担起道义和责任的先例。

这一“历史性的聚会”是A.德照兰会议B.开罗会议C.波茨坦会议D.雅尔塔会议24.1936年日本《基本国策纲要》提出:“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认为当前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日本对抗美国的扩张计划 B.《纲要》标志着二战亚洲策源地形成C.日本开始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D.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目标高度一致25.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做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B.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全面爆发C.中国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D.列强纵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改革集中在经济方面,他将国民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种职业群体。

并把不同职业方向的群体按类别划分到全国21个行政区,其中工商占到6个……但是这次改革没有改变奴隶主当权的性质,没有使齐国变为封建制国家,保留了很多奴隶制残余。

不过管仲的改革还是一场比较温和的改革,他执政期间,当时的百家诸子云集稷下学宫,知识分子和商人的大量涌入,对拉动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材料二商鞅变法可以说是一场彻底的变革,他用法家的严刑峻法强迫人民当兵服役,企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社会性质,这种高压政策长时间以后必然引起人们的反抗,尤其是为了使法家思想成为唯一的统治思想,商鞅把社会上的其他学说书籍一律毁禁,钳制人们的思想,这种文化高压政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

材料三借父耰鉏(农具),虑有德色(施恩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责骂)。

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

——贾谊《治安策》(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管仲改革与商变法的不同之处。

(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4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之洞曾强调:至各种西书之要者,日本皆已译之……若学东洋文,译东洋书,则速而又速者也。

1901年,他与刘坤一联衔会奏,力陈变法诸事,其中之一是“奖励译书”,特别提倡翻译日本法政、文教类书籍,缘日本言政言学各书……与中国时今、土宜、国势、民风大率相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