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 最新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图版必修3
3.工业社会阶段
段工 业 社
自然资源 交通便利
带工 结
业
营山 东 东
会
地理位置优越 果 地
本日
阶
发达的海运
人类生产活动特点:生产机械化,耗能大 环境所起作用:能源矿产、金属矿产丰富,交通运输条 件优越的地区,适合发展工业
4.后工业化阶段
思考
根据图1-2-9 世界主要高新工业区, 说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分布区。.
便利灌溉
适宜气温 充足光照
亚热带 农 和暖温 业 带大河 文 流域冲 明 积平原 发 三角洲 祥 、盆地 地
2.农业社会阶段
段农 业 社 会 阶
平坦地形 肥沃土壤 灌溉便利 适宜气候
亚热带和 结 暖温带的
大河流域 果 冲积平原
三角洲
3.工业社会阶段
思考
请阅读以下材料和图,思考问题。
问题1:说出山东省东营市的地理位置。 问区题位优2:势概括. 东北营京市建设秦资皇源岛型城市工业
答案:欧洲西部,日本硅谷,美国硅谷等。
4.后工业化阶段
• 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地 理位置优越,许多城市建立 了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活 动活跃。 • 北京中关村
4.后工业化阶段
段后 工 业 化 阶
生活生产资料 的要求降低
环境质量的要 求提升
业高 新 技 术 产
谷硅 州九 欧西
人类生产活动特点:耗能、耗材的产业比重下降,高 新技术广泛运用,要求高质量的生产环境和充足的科技后 备环境所起作用:优越的自然环境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的 生产要求,也能吸引科技人员定居
然环境的能力
0
环思境考所起作用:温与暖第湿一润阶的段气相候比,:平人坦类的活°地动形有,什便么利特的点灌?溉条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二地理教案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区域地理环境1.概念:是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2.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
(2)自然环境对人类自身发展进程有着深远影响。
(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1)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
(2)人类活动分布: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2.农业社会阶段(1)自然基础: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
(2)农业活动分布: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往往能够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1)影响因素:煤炭、石油、水力等能源资源,铁矿、铜矿等金属资源,道路、航道、港口等交通状况。
(2)工业区分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
4.后工业化阶段(1)影响因素:新技术的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2)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
判断1.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 √)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 ×)3.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成为影响工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 ×)4.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农业文明产生的重要自然物质基础。
( √)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大洋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是文化传播的界限。
人们形成以海为疆界的观念;古代文明多发源于大陆内部,海洋不被重视。
(2)航海技术发达时期:大洋逐渐成为交往频繁的通道,人口和城市向沿海地带集中;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超过深居内陆的原有经济中心地区。
(3)科技进步的现代: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拓宽和加深,很多国家开始开采海底锰矿;领海成为各国政府关心的焦点之一。
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化开始以前工业化开始后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小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大海洋中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文化、技术多由大陆传入岛上的居民多迁移自大陆,人口稀少,增长缓慢(1)一些国家充分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二地理九大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九大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二地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理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以下是高二地理九大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知识点主要涉及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包括地球的层次结构、地表特征与地球运动、地球上的气候、植被和土壤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等。
2. 社会经济地域差异与区域发展:这一知识点主要研究区域内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包括各地方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和财富分配等问题。
3.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一知识点主要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包括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等。
4. 地理学科研究方法:这一知识点主要介绍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包括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实地考察和调查等。
5. 人口与城市:这一知识点主要涉及人口与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包括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城市化与城市规模、城市环境与城市管理等问题。
6. 农业与农村:这一知识点主要研究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
包括农业类型与农业发展、农村人口和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发展政策等。
7. 工业与城市:这一知识点主要学习工业与城市的关系和影响。
包括工业体系与工业分布、城市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结构、工业环境与工业管理等。
8. 交通与通信:这一知识点主要介绍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和现状。
包括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网络、通信技术与通信设施、交通和通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9. 文化与旅游:这一知识点主要研究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和作用。
包括文化传承与文化多样性、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文化旅游与地方经济发展等问题。
以上就是高二地理九大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学科内容涉及较广,需要学生掌握并运用各种地理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增强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为高考和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必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必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引言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所具有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山川河流、气温降水、生物多样性等。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必修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必修区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必修区域的地理环境1. 气候条件必修区域的气候条件对于人类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直接影响着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发展。
例如,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农作物的生长较为困难,而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的产量将大大提高。
此外,一些必修区域还受到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这些灾害对人类活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 土地条件土地条件是指土壤性质、地貌等因素。
必修区域的土地条件多样,包括平原、山地、沙漠等。
不同的土地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平原地带适宜发展农业,而山地地带适宜发展旅游业和养殖业。
在沙漠地带,人类活动的发展受到水资源的限制。
3. 水资源条件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修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必修区域缺乏水资源,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引水、蓄水等方式来解决用水问题。
另外,水资源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分布也密切相关。
一些必修区域的河流和湖泊成为了人类社会的聚居地。
三、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农业活动地理环境对农业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要求较高。
气候条件、土地条件和水资源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必修区域,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例如,在温带地区,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相对比较适宜;而在热带地区,稻米、香蕉等作物的种植更为普遍。
2. 工业活动地理环境也对工业活动产生着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同的工业类型和发展方向。
在必修区域,一些地方具备资源禀赋,例如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这些地方往往发展了重点工业。
同时,地理环境还决定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分布,对工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
据此完成1~3题。
1.天然气资源属于( )A.可再生资源B.生物资源C.非可再生资源D.气候资源2.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 )A.地域性B.有限性C.多用性D.整体性3.天然气分布的主要制约条件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地质条件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页岩气田是我国川气东送工程重要气源之一。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泥页岩及其夹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
读川气东送线路图,完成4~5题。
4.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页岩气属于( )A.清洁能源B.矿产资源C.能源资源D.非可再生资源5.川气东送工程对上海市的积极影响是( )①缓解碳达峰的速度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缓解能源紧张状况④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A.气候资源、土地资源B.金属矿产资源、能源资源C.生物资源、地热资源D.劳动力资源、科技7.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B.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C.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D.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我国南海是可燃冰富集区。
可燃冰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比柴油、汽油等要少,但可燃冰开采不当会导致甲烷大量释放,而甲烷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28~36倍。
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南海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 )A.岛屿B.冻土C.海水D.海底9.甲烷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其能( )①减少大气削弱作用②增强大气保温作用③增加对地面辐射的吸收④减少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目前,风电成本和电价与传统的火电相比,明显偏高。
世界风能理事会在2007年发表观点认为:“风电制造成本下降,60%依赖于规模化发展,40%依赖于技术进步。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一节 认识区域 课程标准 了解区域的含义。
学习目标 1.结合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的划分图,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的区域类型。
3.结合海南岛的案例和材料,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1)指标⎩⎪⎨⎪⎧ 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或人文要素特征(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判断1.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 × )2.行政区是按自然要素划分的区域。
( × )3.流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区域。
( √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1)概念: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2)类型:包括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
2.功能区(1)概念: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2)组成:功能区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3.区域的空间尺度(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三、区域的特征特征含义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开放性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思考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案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复习 最新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要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环境差异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土地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其他生产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
第2课时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及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成因: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
2.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3.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因而区域内部南北的自然面貌有很大差别。
具体表现如下:(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古代是“南船北马”,现代铁路和公路是南北方的主要运输方式,但南方地区由于河湖众多,内河运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2)范围:在图中写出字母所对应省区的简称。
2.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东、中、西呈梯度排列,差距在逐渐扩大。
(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3.区域位置差异(1)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海运优势,地势平坦,区内及区际联系比较便捷。
(2)中、西部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4.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1)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
(2)改革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
知识点(一) |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情景导入先思考———————“南船北马” 景观雕塑坐落于宁淮高速公路江苏淮安市出入口处。
“南船北马”雕塑设计紧扣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主题,主体由张开的风帆和奔驰的车马组成,整个造型酷似一艘巨驳,有“张帆远航”的意思,是对淮安的祝福与期盼。
(1)我国传统交通方式为什么会出现“南船北马”的差异?提示:主要是南北降水差异造成南方多水乡、北方多旱地。
(2)我国南北的人类活动差异还有哪些?(举例)提示:北方地区: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
南方地区: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较多。
————图表信息想周到————(教材P9图示)东部季风区图[信息获取](1)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最新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摘录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什么是区域及区域差异?
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划分
专题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课时)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课本插图及相关地图说明区域间的差异,提高运用读图观察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图表的阅读分析,学会从中提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并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分析、说明问题的技能。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等,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区域整体性知识的学习,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2、通过对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观念,提供科学素养。
对应课标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专题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课时)
专题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课时)
高二地理课程教案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二地理课程教案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高二地理课程教案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部分:导言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和活动的基础,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影响。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原因和作用。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1. 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3. 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后果。
4.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概念1.1 自然环境:指地球上包括大气、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总体。
1.2 人类活动:指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行为和活动。
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影响2.1 气候和天气条件对农业、交通、能源等活动的影响。
2.2 地理条件对居住、工业发展、资源利用等活动的制约。
2.3 自然环境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后果3.1 工业化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2 城市化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3.3 农业活动对水资源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4.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1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2 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4.3 探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利用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2. 开展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和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实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组织环保宣传周、废电池回收活动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问题解答和小组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二地理知识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高二地理知识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导语】作者整理《高二地理知识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的高考备考资料,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理综复习学习资料,复习讲义、听力材料、作文素材,历年真题试题下载及答案解析,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状上反应出来:平原地区,地势比较完全、开阔、平整,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散布。
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散布。
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
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整,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
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散布在高原上,最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散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势对交通线路散布的影响:公路选线躲开不利地势,地势平整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洪涝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降落。
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质源、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庞大推动作用。
△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增进了生产的发展。
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狂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中图版高二上学期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计划模板:第一章
中图版高二上学期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教学计划模板:第一章
丰富多彩的学期生活随之而来,为大家编辑了中图版高二上学期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计划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的:
1.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学会动态地认识人地关系。
3.培养读图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认识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变化。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案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2.能够比较不同区域好恶因素和适生条件的异同,为地理学科创新思维的拓展和实践奠定基础。
3.掌握地理学科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适生条件等,加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4.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深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理解。
教学内容1.区域地理环境及其影响因素;2.区域人文文化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区域适生条件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区域地理环境对不同类型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工业、居民生活等。
教学重点1.深入了解区域地理环境对不同类型人类活动的影响;2.强化区域适生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3.加深对区域地理环境和人文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解。
教学难点1.分析区域地理环境对不同类型人类活动的影响;2.探讨区域适生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分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文文化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PPT、图例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关键概念。
2.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快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观察法:通过实地探究、地图解读等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导入1.使用图表、惊奇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简述本次授课的目的。
2.分析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探究问题。
教学环节2:基础概念讲解1.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适生条件等基本概念的讲解。
2.通过案例介绍如何利用这些概念分析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环节3:应用案例分析1.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收集区域的相关资料—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人文条件——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等↓第二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文字整理归类,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区域经济分析区域发展阶段评价↓第四步——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思考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主要从哪些要素进行说明?答案①地理位置;②自然条件;③社会、经济条件。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1.资料收集的方法(1)直接收集法: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间接收集法: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收集资料。
2.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1)定性的方法:指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
(2)定量的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研究。
(3)综合的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活动实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差异1.收集资料:收集上游贵州省、中游湖北省、下游上海市这三个省市区域发展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2.整理分析:根据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图表等直观形式对这三个省市区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思考如果你是一名水利工程师,要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应对哪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答案(1)发电、供水、防洪、航运等效益和该工程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地质基础、淹没范围以及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蚀等生态环境。
(3)国防安全等方面。
探究点学会分析区域差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学校附近的乡村进行社会调查,收集到以下资料:“房屋多由红砖砌成,多朝向东南方;村民为增加经济收入,在同一块耕地上种植甘蔗、番薯等农作物,但每年农作物的产量不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1节认识区域(第1课时)
1.了解区域的含义、特点(重点)
2.能够说出区域的类型 (难点)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是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区域的划分只能按照单一指标()(判断)
4.区域内部特征存在着明显差别()(判断)
【问题探究】
1.甘肃省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是什么?
2.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是根据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
3.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能不能说区域的界线都是明确的?
知识点二、区域的类型
1.区域一般分为区和区。
2.高原区、平原区是区,干湿区是区,经济区
是区。
3.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大,描
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反之,特点越
越。
【问题探究】
判断下列区域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季风区水田区文化区住宅区经济区方言区人口密度分区
【典例剖析】
1.区域划分的基础是()
A.区域差异
B.区域面积
C.区域竞争力
D.区域内的人地关系
2.关于区域划分和类型的正确叙述是()
A.区域的划分都是按单一指标进行的
B.地理区域可划分为自然区域和文化区域两大类
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
D.综合多种指标划分的区域,则称为综合区域
【课堂反馈】
1.对区域的不正确叙述是()
A.区域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理单元
B.所有的区域都具有区域特征。
C.同一地理单元可属于不同的区域
D.同一区域内部特征不存在差异。
2.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双选)
A.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B.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C.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致D.区域特征与某区位没有关系
3.下列区域有明显边界的是()
A.亚热带 B. 干旱区 C.沭阳县 D.青藏高寒区
4.下列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5.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下列属于均质区的是()
A.城市经济区 B. 浦东新区 C. 京津唐工业基地 D. 方言区
7.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
规律的是()
A.水田为主的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B.水田为主的农业一灌溉农业一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一灌溉农业一高山牧业D.草原牧业一高山牧业一农耕区牧业
8.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干湿区的名称①②
③④
(2)图中干湿区划分的依据
是,其中干旱区①的年降
水量大多在毫米以下。
(3)图中干湿区划分是依据(“单一”或“综合”)指标来划分的。
9.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居民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是如此。
(1)下面列出的我国南北方传统居民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②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屋檐逐渐加宽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筑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②建同样高度的多栋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