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大历诗风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整理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整理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一、解释:1、华夷如一2、士人3、漫游4、入幕5、读书山林6、贬谪7、文以明道8、传奇9、词10、《全唐诗》二、填空1、唐代得强大,为文化得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得环境。
2、唐代得思想领域,就是并存,三者思想得交融,就是唐代思想得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得繁荣,表现在得全面发展与作者众多上。
4、以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得发展,主要出于动机。
6、唐传奇得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得成熟。
7、词得出现,主要因为得需要。
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
三、简答1、唐代士人得人生态度怎样?2、唐代文化得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5、唐代文学繁荣得自身原因就是什么?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7、词得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四、论述:论述唐诗得发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得合流与初唐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野望》、《从军行》(杨炯)、《度大庾岭》、《渡汉江》、《感遇》其三十五、《登幽州台歌》。
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2、上官体3、初唐四杰4、文章四友5、沈宋6、王绩三、填空1、隋代得建立,结束了年南北分裂得局面。
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得得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得写诗倾向,转向了。
3、“文章四友”与“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诗得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就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得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年得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定型得标志。
四、简答1、卢思道得《从军行》如何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得特长?2、贞观诗坛对南北文学得认识就是什么?3、初唐四杰对文风得自觉追求就是什么?4、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有何得失?五、论述1、陈子昂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得关系就是什么?2、试述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得诗歌意境美。
大学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五章大历诗风
第五章大历诗风今天,我们开始讲中唐诗歌。
文学史上所谓的中唐,一般是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算起,到唐文宗太和九年(835),约70年左右。
中唐诗歌又可分为大历和元和两个时期。
从大历到唐德宗贞元(785-804)前这段时间为大历时期,是诗歌由盛唐转向中唐的过渡时期。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痛定思痛,蓦然感到了自己的无能和衰老,失去了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
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尽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馀韵,也写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的标志,它像一股突起的凛烈寒风,霎时就把人们刮进了万木凋零的萧瑟秋季,在士人心里投下了浓云密布的巨大阴影。
在此之前,生活于和平环境中的士人,存有强烈的由文事立致卿相的功名愿望。
可战争爆发后,武将有了用武之地,而文士被排挤到社会边缘,再也看不到锦绣前程了。
追忆往昔,恍如隔世,目睹现实,颇多生不逢时之感,热切的仕进欲望为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所取代,诗中颇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
战乱毁掉了这代士人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生活,带来希望幻灭的黯淡现实。
盛唐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乐观情绪和慷慨气势,已成为遥远而不绝如缕的馀响;而平心静气的孤寂、冷漠和散淡,弥漫于整个诗坛。
作为大历时期能自成一家的著名诗人,韦应物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是颇能说明问题的。
他是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约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
中唐诗歌
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白居易先 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 进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进的诗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他的 与元九书》 便是一篇最全面、 《与元九书》,便是一篇最全面、最 系统、最有力的宣传现实主义、 系统、最有力的宣传现实主义、批判 形式主义的宣言。 形式主义的宣言。
韩孟诗派
"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 “笔补造化 笔补造化" 笔补造化 尚雄奇怪异 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 代表人物是韩愈 孟郊, 孟郊 贾岛,卢仝等人 卢仝等人. 贾岛 卢仝等人
一、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 韩愈(768--824)字退 (768--824) 河南河阳( 之。河南河阳(今孟 郡望昌黎, 县)人,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 世称韩昌黎。因官吏 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 谥号“ 文公。 文公。
1、在诗的内容上,通过“狠重奇险”的境界, 在诗的内容上,通过“狠重奇险”的境界, 追求奇崛之美
叶燮说:“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 叶燮说: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 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 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 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2、新乐府运动
所谓新乐府运动是现代研究者提出的概念, 所谓新乐府运动是现代研究者提出的概念, 指从元和初年,李绅、张籍、元稹、 指从元和初年,李绅、张籍、元稹、白居 易等以新乐府的形式,写作大量讽谕诗, 易等以新乐府的形式,写作大量讽谕诗, 并提出新乐府理论, 并提出新乐府理论,在当时和以后产生了 显著影响的诗歌革新运动。 显著影响的诗歌革新运动。
第六章 中唐诗歌
第一节 韩孟诗派
这一诗派的突出表现就是以奇崛险怪之 风矫大历诗风的衰顿之气。 风矫大历诗风的衰顿之气。
第六章 中唐诗歌-韩孟诗派
第六章中唐诗歌-韩孟诗派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是中唐各具鲜明特色的两个诗人群体。
韩孟诗派及其诗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起初是孟郊和韩愈的交往,此后诗派成员又有两次较大的聚会,成员酬唱切磋,相互奖掖,形成了审美意识的共同趋向和艺术上的共同追求。
除韩愈和孟郊外,还有张籍、李贺、李翱、皇浦湜、贾岛、卢仝、姚合、刘叉、马异等。
理论主张:1、“不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
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渲泻,这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
强调的是诗歌的抒情特质,淡化了温柔敦厚、重视伦理的传统诗教观。
2、“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强调的是诗人的想象力,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以险怪矫正大历诗风的平弱,在作品中颇多奇句。
如韩愈“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巨刃磨天扬”(《调张籍》)是典型的“笔补造化”之句。
3、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
韩愈在《调张籍》中,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lánɡ)。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提出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赞誉李、杜诗“巨刃磨天扬”的奇特的语言、雄阔的气势和艺术手法的创新。
所谓“拔鲸牙”、“酌天浆”,将其胆之大、力之猛、思之怪、境之奇发挥到极致,完全是一派天马行空、超越时俗的气象。
特色:1、以文为诗,即以散文的章法、句法入诗。
中唐诗歌
第七章
一、新乐府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 新乐府运动
与原有乐府诗的区别:1、用新题 2、写实事 3、不入乐
二、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兴起于贞元、 元和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主要的倡导者。新 乐府运动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强调文学的 社会功能。
三、新乐府运动的理论纲领
白居易《与元九书》、《新乐府序》、《策林》 1、诗歌应植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的现实 生活。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 乐府序》) “唯歌生民病”(《寄唐生》)。 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强调诗歌对现实的“美刺”作用和 社会教化的功能,要求诗歌要干预现实生活。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与元九书》) 3、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单纯 追求形式,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 “尚质抑淫,着诚去伪”(《策林》
2、艺术特色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除学习民歌的创作体现了清新自然、 活泼开朗外,其它作品基本上体现了沉雄俊爽、豪迈昂扬 的风格。其诗被白居易誉为“诗豪”(《刘白唱和集 解》)。 (1)其诗在悲凉的色彩常常透视着昂扬的精神,如《酬乐 天扬州席上见赠》在“巴山楚水凄凉地”的长期贬谪中, 仍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悲 凉沉郁中仍见豪放俊爽。 (2)其诗歌善用比兴寄托。 (3)其民歌体作品,意境优美,情思婉转,语言清丽,音 韵和谐,既有民歌的朴素自然又有文人的细腻精巧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他的七律、七绝成就最高。七律苍劲浑 厚,气韵沉雄;七绝精炼警策,寓意深长。
大 历 诗 风
• 李贺诗的比喻。 根据递进想象而形成的曲喻。 钱锺书《读艺录10· 长吉曲喻》:“长吉乃往往 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余 论昌谷诗,引申翻译名义集所谓雪山似象,又 长尾牙,满月似面,平添眉目者也,如《天上 瑶》云:‘银浦流云学水声’,云可比水,皆 流动故,此外无似处,而一入长吉笔下,则云 如流水,亦如水之流而有声矣。《秦王饮酒》 云:‘敲日玻璃声’,日比玻璃,皆光明故, 而来长吉笔端,则日似玻璃光,亦必具玻璃声 矣。……皆类推而更进一层,古人病长吉好奇 无理,不可解会,是盖知有木义而未识有锯义 耳。”
刘禹锡比柳宗元多活了24年。
刘禹锡丁母忧满后,被任命为夔州刺史。重视民歌, 写竹枝词。任满,调和州刺史。敬宗宝历二年(826) 54岁的刘禹锡奉命回洛阳。途经扬州,遇白居易。刘 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又调长安任主客郎中。 《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 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因宰 相裴度推荐,刘禹锡任集贤殿学士,后任苏州刺史、 汝州刺史、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64岁的刘禹 锡,因病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晚年闲居洛阳与白 居易多有来往,诗歌唱和,还尝试词的创作。会昌二 年(842)七十一岁的刘禹锡去世,白居易有诗哭之。
他们同时参加永贞革新,成为革新集团 的核心人物。
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即位,改元永 贞元年,重用具有革新思想的王叔文、 王伾。刘禹锡、柳宗元分别被任命为屯 田员外郎和礼部员外郎。他们都认为这 是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于是积极 参加革新,形成以“二王刘柳”为核心 与宦官、贵族旧官僚对立的局面。他们 实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受到后世 史学家的赞扬。
他们同时在京兆府所辖地方任官。 贞元十七年(801)柳宗元由集贤殿 正字调任京兆府兰田县尉。
中唐诗歌及文风改革
例如写银河,一会儿换作“天河”,一会儿换 作“银浦”、“天江”、“银湾”,等等。
• 四、刘禹锡、柳宗元
• 【简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 济)人。贞元九年(793),同登进士第,十年 后,一起由地方调入京城,刘为监察御史,柳为 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 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刘任屯田员外郎,柳任礼 部员外郎。是年八月,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朗 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柳宗元被贬永州(今属 湖南)司马,十年后又分别迁官更为遥远的连州 (今广东连县)和柳州(今属广西)。
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p258 • 韩愈作诗的着眼点都在力量的雄大、词 语的险怪和造境的奇特。 • 韩孟诗派的这些主张,突破了以往诗歌 创作过于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诗教传 统,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 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 术创造力的发挥。p259
• 三、代表作家 • 1、韩愈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 人,自言郡望昌黎,故后人多称韩昌黎。他三岁 而孤,由嫂郑氏抚育成人。贞元八年(792)登 进士第,先后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 御史等。贞元十九年(803)因上书言关中旱饥, 触怒权要,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令。元和十 四年(819)又因反对宪宗拜迎佛骨,被贬为潮 州刺史。穆宗时,他任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 又转吏部侍郎。有《昌黎先生集》,存诗三百余 首。
(苏轼《祭柳子玉文》)
• ④以丑为美、意象险怪的诗作。 • ⑤古朴平易的小诗《游子吟》 。
3、李贺
• 李贺只活到27岁,流传作品240多首,是中 国文学史上最富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之一。 • 从大的方面看,李贺是属于韩孟诗派的。 他受韩孟影响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求新求奇, 不断探索。 • 李贺才气横溢,没有以文为诗的毛病,也 不象孟郊、贾岛的诗那样古拙无华。诗风
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兼探大历诗风演进的一个侧面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6 - 2 5 本文系上海市社科规划重大项 目 “ 唐诗学建设工程 ” ( 项 目批准号 :2 0 1 1 D WY 0 0 1 )的阶段性 成果。
辩 。另 一些 人则 以为 “ 有我 ” 与 “ 无我 ” 只 是 相对 而 言 ,实 即诗 人情 意 姿态 体 现 于作 品 中 的隐
显强弱程度 的差异 ,这个说法接 近常识 ,得到不少人首肯 ,但终觉不够明晰,难 能揭示其 中精 义 。此外 ,更有用 “ 移情” 、“ 自失” 、“ 虚静 ” 、“ 解脱” 等各种理论来评析两种境界的,品类实
一
基 本 方略 ,造 成 “ 以我观 物 ,故 物 皆 著我 之 色彩 ” 的 艺 术 效 果 。 大历 诗 坛 的 新 变 尚
有 众 多局 限 ,其 意 义在 于 当主 情 的 “ 唐音”开始向主意的 “ 宋调 ” 转 型之 际 ,更在 主 情诗 学 内部 开启 了 由 “ 无我 ” 向 “ 有我 ” 演 变 的 另一 条 通 道 ,为后 来 晚 唐 诗 以至 两 宋
曲子词 的 艺术创 新作 了准备 。
关键词 :情景交融;“ 有我” 与 “ 无我” ;大历新 变;缘情写物
中图分 类号 :I 2 0 6 .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2 5 7 — 5 8 3 3 ( 2 0 1 3 ) l l - 0 1 6 4 - 1 3 作者 简 介 :陈 伯 海 ,上 海社 会 科 学 院 文 学 所 研 究 员 ,上 海 师 范 大 学特 聘 教 授
有深度 的研究 著作 ,本 文的立意即在接过其话头而重加阐释。
古代文学简答题
古代文学(唐宋文学)简答题汇总(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简答题:1.举例说明沈宋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答: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在总结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在平仄相间、对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偶这些规则的运用方面进一步完善,并补充了“粘”的规则,将平仄的划分变得更加简化,在诗艺的研练和声律的探讨方面更加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使五言律诗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好的水准,近体诗的格律规则终于得以定型,并形成了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并在五言排律的基础上成功地导出了七律体式,完成了有唐一代近体诗的定型。
近体诗是唐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所要求的格律对于诗的结构组织、对叙述行文的变化、意象的运用、语句的锤炼等都有相当的影响。
没有初唐所奠定的一系列格律规则,也就无所谓近体诗,也就没有了高度发达的唐诗的艺术。
2. 简述卢骆歌行对同体诗的发展及其影响。
答:3. 四杰诗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及其地位。
答:贡献:“四杰”大多生于贞观年间,而活跃于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时代。
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的诗人,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于人下的豪杰之气。
首先,在形式上,“四杰”是长篇歌行的开拓者、五律的奠基人。
《闻一多全集中》提到“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专攻五律。
”再者,在内容上,“四杰”突破了齐梁体台阁,闺房的狭小范围,将诗歌内容扩大到江山、市井、边塞。
最后,在诗风上,“四杰”诗风与宫廷诗歌风格大异其趣,较多地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开启了唐诗内容丰富、骨力充沛的健康方向。
地位::“四杰”拔起于初唐,他们自觉地批判齐梁文风,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抒发真情实感,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同时,他们又以大量的杰作,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为盛唐之音的到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 简述并评价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古代文学
1、大历诗歌的产生,主要出于两大诗人群体,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诗人,作品多为之作;再就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李嘉祐、戴叔伦等,作品大多描写。
就题材内容而言,他们的诗歌并没有比前人提供更多的新东西,其清雅闲谈的艺术追求,则深受盛唐诗风的影响,有一脉相存的关系。
2、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的冲和平淡,成为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往往能“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3、刘长卿的五言诗写的最好,曾自许为“”,早年爱写篇幅较大的叙事性的,但意脉似不甚连贯。
后来他用较短的五古和、写离别与山水景物,颇多意象省净而极富韵味的优秀之作。
4、所谓“十才子”有钱起、卢纶、李端等十人,其中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5、顾况、李益的诗,与大历诗风的主流情调有着不同的风貌,显示出异于同辈的艺术个性。
三.简答1、大历诗风是怎样形成的?2、为什么说韦应物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代表了大历诗风的变化?3、为什么说刘长卿诗歌的情调,典型地反映了大历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4、“十才子”和韦应物、刘长卿等诗人,在诗歌创作技巧上有些什么探索?四.论述简述顾况、李益诗歌风格特色。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一.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山石》、《左迁至兰关示姪孙湘》、《游子吟》、《秋怀》其二、《南园》、《雁门太守行》、《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二首》其一、《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雪》。
二.解释:1、韩孟诗派2、不平则鸣3、笔补造化4、郊寒岛瘦5、孟诗韩笔三.填空1、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此外还有、、等人。
这个诗派的主要风格是。
2、与为诗皆以苦呤著称。
《寒地百姓吟》是的作品,“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的佳句。
3、既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又是善于摹仿民间俚歌俗调作诗的诗人。
他的《竹枝词》等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歌,都是诗人在之间生活时写成的。
4、“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诗;“沉舟侧畔千帆过,”出自《》诗。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韩愈《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 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 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 凿痕,不瞩治水航。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唯此两夫子,家居率 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翦翎送笼中, 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 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 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 不著织女襄。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 霞珮,与我高颉颃。
孟郊《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
暮天寒风悲屑屑,啼鸟绕树泉水噎。 行路解鞍投古陵,苍苍隔山见微月。 鸮鸣犬吠霜烟昏,开囊拂巾对盘飧。 人生穷达感知己,明日投君申片言。
孟郊《结爱》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孟郊生平及创作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 江德清)人,早年生活贫困,屡试不第,46岁始登 进士第。贞元中任为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 作诗为乐,被罚半俸。诗与韩愈并称“韩孟”。又 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有《孟东野诗 集》。现存诗歌500多首,以五古最多,代表作有 《游子吟》等。有“诗囚”之称。元和九年,因病 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刘禹锡 柳宗元
昂扬 外扩 气雄 朗丽
沉重 内敛 骨峭 简古
三、其他贬谪诗人——吕温、李德裕
吕温 《巩路感怀》 马嘶白日暮,剑鸣秋气来。 我心浩无际,河上空徘徊。
李德裕 《上巳忆江南禊事》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无宵梦向吴州。
韩孟诗派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195道版本
1、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杨擅长五律,卢骆擅长七言歌行体。
3、吴中四士: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4、沈宋:指初唐时期的沈佺期,宋之问,他们的诗在诗律和艺术方面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完成“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工作。
五律的定型是由二人最后完成的。
同时又与李杜等人成功的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诗,完成了七言诗的定型,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唐代最早出现的比较成熟的古文---王勃《野望》6、初唐诗人的核心旗手,盛唐诗坛的奠基人和揭幕人—-陈子昂7、唐代第一本当代诗歌集—-殷璠《河岳英灵集》8、南宗写意山水画的创始人---王维11、大历十才子: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诗多写应景献酬,流连光景。
13、郊岛:孟郊,贾岛的并称,“郊寒岛瘦”14、百代游记之祖---柳宗元15、张王乐府:张籍,王建的合称。
两人长于乐府诗。
16、韦柳: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皆善于山水田园诗。
17、刘禹锡、柳宗元的不同: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18、晚唐七律第一---李商隐19、唐传奇的开篇—-王度《古镜记》20、词---是合乐而歌的新体诗。
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
21、小令---58字以下,中调---58~90字,长调(慢词)---91字以上。
上阕最后一句---歇拍(过片),下片第一句---换头22、易安体:李清照创作的词风。
23、词中之帝---李煜24、宋代初期词坛的领军人物---晏殊25、宋代以诗论诗的开山之作---欧阳修《六一诗话》26、总结江西诗派的创作---陈师道《后山诗话》27、诗话成就最高---严羽《沧浪诗话》28、词学理论的代表作---张炎《词源》29、开词创作的先河的作品---李清照《词论》30、北宋词史的三座历程碑---柳永,苏轼,周邦彦31、北宋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32、周姜:周邦彦、姜夔的并称。
袁行霈本古代文学史习题全集[1]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6、分析《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7、讲析《东山》。
五.论述1、《诗经》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国风”中的民歌和雅诗中的“怨刺诗”。
就你所知,谈谈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2、举例说明《诗经》作品的艺术成就。
3、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
5、分析《氓》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四.简答1、怎样理解历史意识的产生和叙事散文的萌生与成熟?2、《左传》的叙事特征有哪些?3、《国语》的文学成就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五.论述1、简述《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学性。
2、试论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三.简答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四.论述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四.简答1、你怎样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楚辞》在艺术上的新境界表现在那几个方面?3、如何看待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五.论述1、屈原《离骚》中的爱国精神。
2、屈原《九歌》和《九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二.简答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
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
赣南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文学基础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文学基础》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1.试卷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18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各占50%)1.名词解释(6题,每题5分,共30分)2.简答(4题,每题10分,共40分)3.分析论述(2题,每题15分,共30分)4.鉴赏批评(2题,每题25分,50分)三、主要参考书:1.《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袁世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四、考查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神话及其产生,上古神话的传播、流传和记录,《山海经》。
古神话的主导精神,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上古神话的文学影响。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尚书》的汇编及存篇,《尚书》内容的认识价值,《尚书》的记言与叙事。
第三章《诗经》“风”“雅”“颂”及《诗经》的分类,采诗、献诗及《诗经》的结集。
《周颂》中的祭祖诗,《大雅》中的周族“史诗”,农事牧猎诗,典礼宴饮诗,怨刺诗和讽刺诗,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国风》中的婚恋诗。
《诗经》的艺术特征:写实与“诗言志”,“赋”“比”“兴”。
《诗经》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春秋》与《左传》,《左传》的内容及认识价值,《左传》的叙事艺术,《左传》的语言。
《战国策》其书及编纂,《战国策》的内容及倾向,《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战国策》人物说辞的语言艺术,《战国策》的叙述描写。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老子与《老子》,孙武与《孙子》,孔子与《论语》,墨子与《墨子》,孟子及《孟子》,庄周与《庄子》,荀子与《荀子》,韩非与《韩非子》。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赋屈原的生平,屈原的创作,“楚辞”的涵义。
《九歌》《九章》。
《离骚》的创作,《离骚》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离骚》的象征艺术,《离骚》的神奇想象。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编辑出版、汉语国际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与分析评价能力,对于全面提高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及诸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化、联系交融等情况,掌握本大纲规定的文学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分析评论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即借助于注释和有关资料,能读懂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能独立地分析、评论中国古代的作家及作品,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征,能写出观点明确、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历史跨度为从先秦至近代,共分为三期七段:上古期,包括先秦文学与秦汉文学两段。
中古期:包括魏晋南北朝谠、隋唐文学、宋元文学三段。
近古期:包括明代文学、清及现代文学三段。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1.注意各章节的知识点,是教师教学讲授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范围。
2.讲课时应注意突出重点、难点,不应面面俱到,一般性地重复教材。
对于作品的讲解分析更应突出重点,应避免繁锁和面面俱到的赏析。
3.对具体问题怎样去讲述,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由于课程内容丰富,学时较短,要求教师授课时注意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埋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并掌握文学史的发展动态,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课程教学标准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部分)课程教学标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李小荣编撰一、课程性质、目标及教学要求本课程是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第三段唐宋部分的教学标准。
教学对象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含基地班)。
主要讲授唐宋时期(含隋代、五代及辽、西夏、金)的文学知识及其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艺术之间的关系,了解当时多民族文学之间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俾使学生对此际文学产生、发展与衍变的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唐宋文学与艺术的鉴赏与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纲要本“教学内容纲要”是以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袁世硕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为教材来制定的。
本纲要仅是课程教学之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的提示,而不是全部教学内容的概括,它虽然规范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内容,但并不限制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纲要如次:(一)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主要讲授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及贬谪与唐文学、佛、道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四大内容。
重点掌握隋唐五代文学生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重点了解隋代文学的风貌、南北文学的合流、初唐诗坛概况、陈子昂与唐诗风骨、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重点掌握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王绩、“初唐四杰”、“沈、宋”、陈子昂及张若虚的代表作,“上官体”的含义及沈、宋对确立律诗形式的贡献,陈子昂的诗歌理论。
重点讲授作品:※《野望》※《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感情基调。
“海内”二句赏析。
※《在狱咏蝉》:触物起情,借物寓志。
※《春江花月夜》:旧题材、新意境、新情趣。
艺术构思特点。
※《登幽州台歌》:愤激不平的感慨的意义。
艺术特点。
《感遇》(兰若生春夏):托物言志、寄慨遥深。
泛讲、自学作品:※《人日思归》;《从军行》(烽火照西京);《长安古意》;《独不见》;《度大庾岭》。
唐宋文学试题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二、填空1、唐代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唐代的思想领域,是并存,三者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3、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的全面发展和作者众多上。
4、以为分水岭,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5、唐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动机。
6、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7、词的出现,主要因为的需要。
词随燕乐起,选词配乐,依调填词,都为了。
三、简答1、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怎样?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有什么影响?3、佛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4、道家、道教对唐文学有什么影响?5、唐代文学繁荣的自身原因是什么?6、唐代散文文体文风革新经过了哪几个阶段?7、词的出现与兴起有哪些原因?四、论述:论述唐诗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三、填空1、隋代的建立,结束了年南北分裂的局面。
终隋一朝,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的过渡性质。
2、初唐四杰从宫廷诗人的写诗倾向,转向了。
3、“文章四友”和“沈、宋”,属“台阁体”诗人,为唐代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4、陈子昂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
5、隋、唐统一后,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创造新文学,经历了隋、初唐年的探索过程。
6、.沈、宋之称,成为定型的标志。
四、简答1、卢思道的《从军行》如何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2、贞观诗坛对南北文学的认识是什么?3、初唐四杰对文风的自觉追求是什么?4、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有何得失?五、论述1、陈子昂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是什么?2、试述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三、填空1、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的静逸明秀诗境。
2、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大量出现,与之风的盛行有直接关系。
3、王维等山水田园诗人作诗深受禅风重染,作品多带有。
4、盛唐诗人中,有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出了之美。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隋唐五代文学教案(54学时)第六章杜甫(6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杜甫的生平与诗歌成就。
重点:杜甫诗歌成就、特点。
难点:杜甫诗风及律诗成就。
第一节生平、思想、个性一、生平(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先祖居长安附近杜陵,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
官至左拾遗、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又有“诗圣”之称。
其生平的几个主要时期:1、读书、壮游,35岁之前(712-746)。
24岁在洛阳举进士不第。
30岁在偃师娶妻杨氏。
33岁又开始漫游。
在洛阳遇李白,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
青年时也是趾高气扬,充满进取心的人。
好饮酒如李白,有《望岳》、《房兵曹胡马》。
2、长安十年困守与求仕,35—45岁(746-755)。
父去世后,生活困窘,为生计无所不用其极:有20多首诗干谒;参加李林甫主持制举,成了“野无遗贤”牺牲品;献《三大礼赋》,擢河西尉小官,不拜。
天宝末年,改授右卫军府胄曹参军。
在长安,历尽辛酸,生活落魄,“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看到生民的苦难及贫富差别,写出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陷贼与为官(左拾遗),45—48岁(756-759)。
安史乱起——756年陷长安,757年夏,逃至凤翔,授左拾遗,为救房琯获罪。
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交,房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为刺史。
8月,杜甫被许回羌村。
九月,长安克复,回长安。
758年贬华州司功参军,辄去;后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759年,由华州(西安东南华县)—秦州(甘肃天水)—同谷(陕西)—剑阁—成都。
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现实主义成熟期。
许多诗都是哭天抢地,可见他的困顿。
有“三吏三别”。
4、漂泊西南及流落湖、湘,49—59岁(759-770)。
在严武的帮助下(可能高适也给他帮助)建草堂,初相对安定。
765年,严武再镇川,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唐诗歌创作又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中唐前期:大历诗坛,有刘长卿、韦应 物等及大历十才子。大多生于开元盛世,受 到盛唐精神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诗歌中也 表现出对盛唐气象的继承。如诗中表现出追 求建功立业的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边塞 诗中也流露出英雄豪情和爱国精神、表现出 昂扬的感情基调和壮大的气概,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从意境创造到风格形成 乃至基本作法都沿袭盛唐。但主要倾向是回 避现实、吟咏山水、称道隐逸。艺术上追求 冲淡平和,追求韵味,趋于工整精练。
他自称“五言长城”,五言诗占 十分之六七,五律占五言之六七。与 中晚唐的这一题材的诗相比,风貌不 同。诗多灰暗、寒冷、苍白的意象。
他多写荒村水乡,注意锤炼字句。 善于捕捉精巧贴切的自然意象,诗多 佳句。
他是大历诗风的主要代表,与钱起 并称“钱刘”。
3、顾况: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 顾况部分作品,关心民间疾苦、 反映社会相识,用古体和写实手法抨 击现实弊病。顾况性格狂放旷达,晚 年受佛道影响,归隐茅山,号“华阳 真逸”。
有不少人认为,这一时期处于盛唐和中唐 诗歌高潮之间的低谷。胡应麟:“气骨顿 衰” 。
三、主要诗群 (1)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台阁诗人 群——大历十才子,钱起、卢纶、韩翃 等。 (2)以江东吴越为中心的地方官诗人 群——刘长卿、戴叔伦等。 (3)顾况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 (4)韦应物等山水诗人 (5)李益等边塞诗人
1、大历十才子——钱起、卢纶、韩翃等
大历,唐代宗时年号,766年—779年, 共14年。大历十才子的成员,记载不同, 以姚合《极玄集》注所载为最早,他们是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 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安史之乱不仅给唐朝的政治经济造成 了极大的破坏,而且也给人们的心灵世界 造成巨大的创伤,摧毁了人们的社会理想 和生活热情。在这方面,大历十大才子是 典型代表。他们缺乏盛唐大家那种经世济 民的宏大抱负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热情。虽 号为才子,但缺乏盛唐大家那种杰出横溢 的才华。从题材上看,内容单一,赠别酬 唱、吟咏山水之作最多,约占三分之一以 上。
钱起,有诗四百余首,是以“大历 十才子”为主的中原诗人的领袖,在才 子中年辈最高,天宝时与王维过往甚密。 诗风仿佛王维,缺少恬淡韵味,有斧凿 痕迹。其诗闲适有余,热情不足。名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
2、刘长卿
虽然经历过盛唐,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 在安史之乱后的肃宗、代宗两朝。他的身世 遭遇与杜甫有相似之处,安史乱后身处衰乱 之时,宦游于江南,曾两遭贬谪,但是他缺 乏杜甫那种远大的政治抱负,他的诗哀叹嗟 伤之情多于济世救时之志,风骨不举,表现 出盛唐向中唐的转变。他和“大历十才子” 专攻律诗,尤长于五律,但基本上走的是盛 唐诸家的路子,文辞、声律上修整得十分工 致,气度的安详与意象的浑融则稍有不及, 更丢失了杜甫诗中的“古意”。
2、痛苦的现实和士大夫独善其身 的观念、软弱的性格,又使他们在痛 苦之余转向了自身,希望在纷乱的现 实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绿地,在失望中 寻找心理的平衡,提倡一种清净、高 雅、淡泊的生活情趣与远离尘世、洁 身自好、颐养天年的生活态度。
二、总体诗风
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 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 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诗体上工 五言。有佳句无佳篇。语言上精炼、流丽。 山水诗,多静态描述,缺乏灵动与飞扬之气。 边塞诗,多了些哀怨低沉,少了些慷慨与悲 壮。
第二节
大历诗坛概况
一、士人共同的心态 他们在盛唐度过青春时光,又目睹安史 之乱及乱后的破败萧条。安史之乱八年,催 垮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疲倦、衰顿、苍老、 冷淡的内心代替了盛唐士人慷慨、豪迈、昂 扬进取的精神。 1、在盛唐已养成的入世热情、救世济 民的思想,使他们仍关注着社会现实,试图 恢复元气,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反映 在他们的诗中中,有着豪气与激情。
5、李益等边塞诗人 李益所作多为边塞题材,是中唐时期最 有成就的边塞诗人。但多反映边塞的荒凉寂 寞,戍边将士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已不再 有盛唐边塞诗那种高亢乐观的情调,而是于 壮烈、慷慨之中带有伤感和悲凉的情调。这 些诗又多用他极擅长的七绝来写,因而常被 谱入管弦,流传很广。风格悲凉,与盛唐边 塞诗相比,少了一些激昂慷慨,多了一些哀 怨低沉。名作《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 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 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 唐时期。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 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 追求新变。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 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 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格局。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 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 多元化。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 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2、中唐后期(791—836)德宗贞元、顺宗 永贞、宪宗元和、穆宗长庆、敬宗宝历、文 宗大和年间。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风格迥异 的诗歌流派,即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前者 奇崛险怪,后者通俗平易。赵翼《瓯北诗 话》:“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 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 务言人所共欲言。”
大历十才子
•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1、了解大历十才子的生平事迹; • 2、学习大历十才子不同诗人的诗歌创作及 特点;
第一节
中唐诗歌概况
•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 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 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 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 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 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 元”——开元、元和、元祐。这一诗歌高 潮的出现,与“元和中兴”的历史背景有 关。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诗创 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4、韦应物等山水诗人 韦应物,出身贵族,少年任侠 负气,15岁时就成为唐玄宗的三卫 近侍。后来折节读书。早年作品有 盛唐风。他最出名的诗歌写于滁州 任上,语言简淡,绝去雕饰,风格 秀朗,气韵澄澈。代表作《滁州西 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朱熹将他列在王维之上,因为他 较王维来得更清澄,更疏淡。前人有 “王、孟、韦、柳四家”之说,即指 山水田园诗。王“清而秀”、孟“清 而旷”、韦“清而润”、柳“清而 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