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作家作品
大历诗风作家作品
大历诗风是指唐代大历时期的诗歌风格,代表作家有刘长卿、韦应物、王维等。
刘长卿的诗歌以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为主,多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韦应物的诗歌则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有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
王维的诗歌则融合了山水田园和佛家思想,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以下是部分大历诗风的代表作品:
刘长卿的《送李录事兄归襄邓》、《长沙过贾谊宅》、《送灵澈上人》、《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等;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秋夜寄邱员外》、《淮上喜会梁州故人》等;王维的《山居秋暝》、《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等。
这些诗歌作品代表了大历诗风的典型特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唐代诗人流派及特点
李 益
边塞诗多写战士思乡之苦。
新乐府诗派白Βιβλιοθήκη 易前期志在兼济,以讽喻诗为主;
后期独善其身,以闲适诗、感伤诗为主。
其他人物:元稹、张籍、王建、李绅。
韩孟诗派
韩 愈
风格追求险怪,晚年归于古朴平淡。
孟 郊
风格穷蹙寒涩。
贾 岛
字句省净,耐人寻味。
李 贺
抑郁哀怨、诡幻斑斓。
刘柳诗派
刘禹锡
风格刚毅豪迈,被称“诗豪”,其乐府诗吸收民歌特色。
王昌龄
揭示征戍者的内心世界。
高 适
有亲身体验。
岑 参
多写边塞奇景。
其他人物:王之涣、崔颢、李颀。
浪漫主义高峰
李 白
具有浪漫气息、主观色彩,运用夸张、想象,风格飘逸奔放、清新自然。
现实主义高峰
杜 甫
风格沉郁顿挫,反映现实。
中唐
大历诗风
山水田园诗
刘长卿
风格萧疏忧伤,以山水隐逸之作为主。
韦应物
前期刚健明快,后期无奈散淡,揭示农村矛盾,希企隐逸。
柳宗元
风格悲愤抑郁,其山水诗深沉委婉。
晚唐
杜 牧
包括政治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和写景抒情诗。
李商隐
感伤,从自我伤怀到国家忧患;朦胧,深层体验和跳跃的意象。
时代
诗人和诗派
风格特点
初唐
四 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诗充满高情壮思、刚健骨气。
陈子昂
风格抑郁不平、昂扬壮大。
盛唐
山水田园诗派
王 维
前期游侠诗、边塞诗,雄劲豪爽;
后期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孟浩然
清淡恬远,喜用白描。
其他人物:裴迪、常建、储光曦、綦毋潜、祖咏、张子容。
唐代大历诗风
第五章大历诗风中唐诗歌概况: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大历至贞元年间(766—805年),主要代表人物是大历十才子、韦应物、刘长卿、李益等诗人;第二个时期是贞元之后的的时期,以元白诗派、韩孟诗派、刘柳诗派为代表。
大历诗风:大历诗风,是指从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766—805)三、四十年间诗坛的的创作风貌。
历史背景:安史之乱,唐朝由极盛走向衰弱,导致两个结果:一个国家混乱,时势艰难;二是武人受到重视,文人被边缘化。
诗风的转变:雄浑—低沉,自信—自适,豪情—孤寂,关怀社会—关注个体韦应物:盛唐余韵与清雅闲淡身世概况:京兆万年人,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生于开元25年(737年),卒于792年。
高祖韦挺官至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曾祖韦待价,武后时任宰相;祖父韦令仪,为宗正少卿,从四品,属刑部;父亲韦銮和伯父韦鉴都是知名画家,善画花鸟、山水。
夫人元苹是鲜卑贵族,北魏开国皇帝昭成皇帝之后,后迁都洛阳,改汉姓元,后世称河南元氏,她父亲是元挹任尚书吏部员外郎,她16岁嫁给了韦应物,享年36岁。
韦应物的生活和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白居易:“近岁韦苏州歌行,清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后人论诗往往王、孟、韦、柳并举,可见其诗歌成就之高。
第一个时期,15岁任唐玄宗三卫近侍,出入宫闱,横行乡里,是比较得意的时期,我们称之为任侠负气期,作品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代表作有《逢杨开府》《饯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寄畅当》;第二个时期,安史之乱后,玄宗奔蜀,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被迫辞职后又任京兆府功曹、滁州刺史、江州刺史,一直到苏州刺史,期满无钱进京候调,客死苏州无定寺,约56岁左右,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清雅闲淡期,作品充满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诗境明净雅洁而意味深长,有冷漠遁世的倾向,代表作有《温泉行》《与村老对饮》《滁州西涧》《咏声》《寄全椒山中道士》。
有作品集《韦苏州集》存世。
刘长卿与大历十才子:冷落寂寞的情调刘长卿生平及代表作:字子房,洛阳人。
隋唐五代文学课件:大历诗风与中唐前期诗坛
❖ 顧況詩,樂府和古詩占多數,無論古體還是今體, 都受江南民歌的影響,格調通俗明快,真率自然, 語言有如白話,影響了張王元白詩。
❖ 顧況詩又常常俗中有奇,充滿狂放之氣,怪奇的 想像、比喻,影響了韓孟詩派。
2.李益邊塞詩,清張澍《李尚書詩集序》
⑴抒發將士安邊定遠,以身許國的壯烈情懷。《塞 下曲》寫豪邁氣概、豪情壯志
⑵描寫邊塞雄奇瑰麗的自然風光,展現多姿多彩的 軍旅生活。《暖川》
⑶表現征人久戍邊廷、厭戰思歸的濃重鄉愁。常常 是壯烈、慷慨中帶有感傷悲涼的情調,
❖ 《夜上受降城聞笛》從大處著眼,大概括,大描 寫,重在寫情思氛圍。《從軍北征》寫法類似。
②意象精巧。 ❖ 象徵性意象。如劉長卿詩:
“青山數行淚,滄海一窮鱗” ;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
“落日孤舟去,青山萬裏看”; “惆悵暮帆何處落,青山無限水漫漫”;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 遠,青山萬裏一孤舟”。
他如“白雲”喻隱逸、高潔,“孤舟”象徵生活漂泊 不定,“夕陽”隱喻衰敗消沉等。
寒山寺
緒論及第一至五章習題:
1. 唐代文學/唐詩繁盛的社會文化背景 2. 唐詩發展階段(軌跡) 3. 簡析唐代文學的樣式 4. 簡評唐代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5. 初唐四傑對唐詩的開拓和貢獻 6. 陳子昂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對唐詩發展的
影響 7. 王、孟山水詩的異同 8. 高、岑邊塞詩的比較 9. 李白樂府的個性特色
❖ 二首同樣寫由樂聲引起的思鄉之情,末句寫法也 相似,卻無重複之感,原因在於其中蘊含著濃烈 的鄉愁和悲涼的情調。其次是表現方法不同
❖ 3、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大 历 诗 风
• 李贺诗的比喻。 根据递进想象而形成的曲喻。 钱锺书《读艺录10· 长吉曲喻》:“长吉乃往往 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余 论昌谷诗,引申翻译名义集所谓雪山似象,又 长尾牙,满月似面,平添眉目者也,如《天上 瑶》云:‘银浦流云学水声’,云可比水,皆 流动故,此外无似处,而一入长吉笔下,则云 如流水,亦如水之流而有声矣。《秦王饮酒》 云:‘敲日玻璃声’,日比玻璃,皆光明故, 而来长吉笔端,则日似玻璃光,亦必具玻璃声 矣。……皆类推而更进一层,古人病长吉好奇 无理,不可解会,是盖知有木义而未识有锯义 耳。”
刘禹锡比柳宗元多活了24年。
刘禹锡丁母忧满后,被任命为夔州刺史。重视民歌, 写竹枝词。任满,调和州刺史。敬宗宝历二年(826) 54岁的刘禹锡奉命回洛阳。途经扬州,遇白居易。刘 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又调长安任主客郎中。 《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 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因宰 相裴度推荐,刘禹锡任集贤殿学士,后任苏州刺史、 汝州刺史、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64岁的刘禹 锡,因病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晚年闲居洛阳与白 居易多有来往,诗歌唱和,还尝试词的创作。会昌二 年(842)七十一岁的刘禹锡去世,白居易有诗哭之。
他们同时参加永贞革新,成为革新集团 的核心人物。
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即位,改元永 贞元年,重用具有革新思想的王叔文、 王伾。刘禹锡、柳宗元分别被任命为屯 田员外郎和礼部员外郎。他们都认为这 是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于是积极 参加革新,形成以“二王刘柳”为核心 与宦官、贵族旧官僚对立的局面。他们 实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受到后世 史学家的赞扬。
他们同时在京兆府所辖地方任官。 贞元十七年(801)柳宗元由集贤殿 正字调任京兆府兰田县尉。
从大历诗风走向中唐奇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 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日即事》)
四、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 大历诗歌的产生,主要出于两大诗人群体: ► 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
诗人,作品多为题赠送别之作; ► 再就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如刘 长卿、韦应物、李嘉佑、戴叔伦等,作品大 多描写山水风景。
► “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 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 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 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 所长亦各异。 ——钱起才能很全面,其诗各体皆工,被公认 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李端善于 作应酬的送行诗。卢纶曾到过边塞,其《塞下曲》 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 雪满弓刀。”
青”;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寄》:“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星河秋一 雁,砧杵夜千家”; ► 耿湋《晚夏即事临南居》:“树色迎秋老, 蝉声过雨稀”; ► 李端《过谷口元赞所居》:“重露湿苍苔, 明灯照黄叶”。
►
在诗中运用具体的描述性意象,能保证作品 的新鲜感。但要求诗人对客观世界有仔细的 观察,细致入微地明辨物象,然后真切传神 地写出来。故大历诗人的写景更多面向现实 物色,甚至连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蚁穴、 蜂巢等细琐事物,也作为观察描写对象。他 们的眼光能深入到盛唐诗人忽略的细微角落, 发现一些前人没写过的琐细幽美的自然物象 和生活小情趣,开辟出新的诗境。
► 一味地采用白描手法作诗而偏重于描述性意
象,也会使诗的境界流于浅近狭小。大历十 才子的诗,虽善于运用细微清幽的自然意象, 以一、两联诗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 美境界,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 而且不少诗作过于讲究描写技巧而显雕琢, 以致有佳句而无佳篇。
中唐诗坛大历诗风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 看潮生。” 清· 黄叔灿《唐诗笺注》:“闲淡心胸,方能领略此野 趣。所难尤在此种笔墨,分明一幅图画。” 清· 宋顾乐《万首唐人绝句选评》:“写景清切,悠然 意远,绝唱也。”
集
评
柳宗元《江雪》
韦应物、柳宗元并称
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 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 悲秋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 《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浮想联翩,构思精巧, 意境绮丽,风格奇诡幽艳
艺术家不仅要在世界里看得很多,熟悉外在的和内在的现象, 而且还要把众多的重大的东西摆在胸中玩味,深刻地被它们
第三、劲拔险拗的语言韵律
如《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唯
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广。故一眼觑定,欲从此劈山开道,
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然奇险处亦自有得失。盖少 陵才思所到,偶然得之;而昌黎则专以此求胜,故时见斧凿 痕迹,有心与无心异也。 ——赵翼《瓯北诗话》 韩愈《陆浑山火》:“虎熊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
韩翃《寒食日即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四、李益
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其为文,咸多军旅之思。……或 因军中酒酣,或时塞上兵寢,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 出于慷慨意气,武毅犷厉。 ——李益《从军诗序》
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
李贺与李白比较
相同:想象力惊人,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善于运用色彩。
大历诗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潜《归园田居》
以下两个判断哪个更好?
1、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 2、王维的诗,在宁静明秀的境界中· ,蕴含着一种对于生活的美的热烈向往,那是盛唐精神 风貌的产物;韦应物的诗,也表现宁静的境界,但在宁静的境界中,却有一种寂寞冷落之感, 有一种世外之思。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白居易《长恨歌》
安史之乱结束了唐人的青春
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主要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意象表达出来。 象征性意象,是指在诗歌写作运用意象时,作者在其中投入了强烈的主观 情绪,使得自然意象带有浓厚的象征意味,“青山”、“白云”、“孤 舟”、“夕阳”、“芳草”、“落叶”、“寒山”等,是大历诗人常用的 象征性意象。(p251) 描述性意象,主要是运用白描的手法,对其然景物进行尽量精确和具体的 描写,从细微处感受体认自然景物,并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情有韵味的小境 界,从而开辟出盛唐诗风以外的新境界。这种手法运用下的诗作,虽然有 明显的创新意味,但其不足是使诗境趋于浅近狭小。
李益边塞诗不同于盛唐边塞诗之处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韦应物与刘长卿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五章大历诗坛1.识记:大历诗风是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期的过渡诗歌风格。
2.识记:大历诗歌的艺术特征。
失去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少量作品存留盛唐余韵,但大量作品表现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渐露中唐面目。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1.识记:韦应物诗歌以山水田园著称。
2.识记:韦应物的诗歌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理解:韦应物诗《寄全椒山中道士》、《滁州西涧》表现的意境,及其在田园诗风格转变上的创作实践。
《寄全椒山道士》情谊深厚的真挚情感,出之与心平气和的恬淡之语,诗境明净雅洁而意味深长。
《滁州西涧》以极简洁的景物描写,传神地写出闲适生活的宁静野逸之趣,古淡清腴,悠然意远,但有一重冷落寂寞的情思氛围,表现出某种冷漠遁世的心理倾向,与其他大历诗人的创作相同。
在田园诗风格转变上的创作实践:韦应物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善于通过清淡幽美的山水意象,传达寂寞幽独和恬淡自适的意绪,形成高雅明净、澄淡精致的独特风格。
①他的山水诗古淡矫俗,在淡化意象、寻求空灵韵味等方面,发展了王、孟诗派的表现艺术,将盛唐山水诗的空静之美进一步引向萧散淡冷,反映大历以致中晚唐一种相当普遍的审美倾向。
②他的田园诗有正视现实的新趋向,能够看作田园诗主旨致中唐开始大变前的一个信号。
③将谢朓郡斋诗的表现方式和陶渊明的田园诗风味相结合,为田园诗增添了一种新的境界。
1.识记:刘长卿的人生心态。
长期的悒郁寡欢,使其诗于冷落寂寞中又添一些惆怅衰飒的心绪,显得极为凄清悲凉。
2.识记:刘长卿的诗歌风格,艺术特色。
诗歌风格:凄清悲凉。
艺术特色:①生不逢时的冷漠寂寞情调,在他的诗里反复出现,以至于诗歌意象的构成也带有某种类型化的倾向。
②喜吟秋风、夕阳,将人生失意融入黯淡萧瑟的诗歌意象中,尤显浓重深长。
③抒发怀才不遇之感,写迁谪之怨和离别之情,描绘山水景物。
大历诗风名词解释
大历诗风名词解释
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是指宋朝以后的文艺发展的一种流派,也又被称为“宋代诗歌”。
大历诗风的特点是抒发了文人对古今历史事件的感悟,通过巧妙运用对比、排比、寓言等手法,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传达出人们对宋代文化思潮的认同。
这种诗风往往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学特色,如五言古诗和七言律诗,以及诗中流传的神话传说。
大历诗风的诗作大多以咏史、哀悼、祭奠、写景和山水游山为主,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历诗风中常见的名词有:
1、“五言古诗”:这是指在宋代及之前的古代诗歌,它以五言押韵的古体诗为主,是当时流行的文学形式。
2、“七言律诗”:这一术语指的是宋朝后期的文学形式,以七言正韵的律诗为主。
3、“意象”:这是一种利用诗中的比喻和暗喻来表达作者的哲理思想的方式。
4、“小令”:这是指宋代以后以偶然形成的五言律诗的一种文学形式。
5、“节奏”:这是指一首诗中所采用的句式,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等。
唐诗宋词名词解释 (1)
1、陈子昂:初唐著名诗人,他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反对统治当时诗坛的齐梁诗风,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为唐诗风貌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2、上官体:初唐前期的诗坛,为梁陈余风所笼罩,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沿袭六朝的华艳风习。
上官仪的作品尤其“绮错婉媚”,当时号为“上官体”。
3、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歌逐渐摆脱绮靡文风和诗风的影响,诗歌反映的生活面大为开阔了,给唐代诗歌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四杰”使诗歌从没有生气的宫廷生活中挣脱出来了,转向了广阔的社会,从无病呻吟转向抒怀言志,从纤弱变为壮大,从齐梁逐渐走向盛唐。
4、“风骨”:唐代诗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推崇汉魏古诗,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之作,主张诗歌要有“兴寄”和“风骨”,即要有社会内容和明朗刚健的风格,为唐代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5、“兴寄”:唐代诗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中,推崇汉魏古诗,反对齐梁以来“彩丽竞繁”之作,主张诗歌要有“兴寄”和“风骨”,即要有社会内容和明朗刚健的风格,为唐代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6.沈宋“沈宋”是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同宋之问的并称。
二人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律诗形式方面所做的贡献。
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
至沈约、庚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
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
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7、文章四友: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个人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大历诗风的过渡性
201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大历诗风的过渡性1001410063 安政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这批诗人的生活由开元盛世转向安史之乱,因此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的气势。
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和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
大量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理,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作,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中唐前期一种新的文学潮流,汇成了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历诗风”。
宋代的严羽认为:“大历以前,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
”(《沧浪诗话·诗评》)说明大历时期是唐诗风格发生重要变化的转折点。
大历风的歌过渡性主要表现在1.诗人心态方面,宁静淡泊代替了狂放豪迈。
大历诗人都是在繁盛的盛唐度过青春时光,又都目睹了安史之乱及乱后的破败萧条。
他们既有盛唐的入世热情、救世济民的思想和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豪气与激情。
但同时痛苦的现实又使他们提倡一种清净、高雅、淡泊的生活态度。
2. 诗人群体方面,多元化的风格特点代替了山水田园和边塞诗为主的两大群体。
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
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3.探索诗体的新变。
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
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而在中唐前期,大历诗人已经开始有所探索。
为中唐后期的诗歌再兴奠定基础。
4.总体诗风方面,娴静清致代替了盛唐气象的磅礴气势。
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
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
5.各类诗的特点上,哀怨低沉代替了积极昂扬。
反映现实的诗,多冷漠,缺乏经世济民的激情、建功立业的精神。
四大诗说名词解释
四大诗说名词解释唐代1、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名高而位卑,官小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诗中始见壮大的气势,具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2、上官体:指有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赋、咏物居多,内容含糊,注重诗的形式技巧、崇尚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录:“工五言,不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昌言,故当时颇存有研习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3、沈宋体: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完成了律诗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后人称律诗为“沈宋体”。
4、盛唐气象:就是后人对盛唐诗歌时代特征的一种归纳,盛唐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形式轻松,技巧柔润,风格明朗,诗歌洋溢着积极向上坚忍、积极主动鼓舞的时代气息,荡漾着热烈奔放、悲观唯美的青春旋律。
5、新乐府运动: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一批诗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敢于面对生活,自觉地把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这就是新乐府运动。
6、韩孟诗派遣: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以韩愈、孟郊为核心的一群诗人,在理论上明确提出“不平则鸣”之说道,特别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写,Amravati诗歌的抒情功能;"笔迁调天道",既要存有创造性的诗思,又必须对物象展开主观anyone。
在诗歌创作中积极主动技术创新,崇尚雄浑诡异之美,后人称作韩孟诗派遣。
7、元白诗派:中唐时期,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后人称之为元白诗派。
大历诗风
再如《从军北征》 再如《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一样写由乐声引起的思乡之情,末句写法也相似, 却无重复之感,原因就在于其中蕴含着浓烈的乡愁 和悲凉的情调。 李益还写有一些质实明快的诗,如《江南曲》 李益还写有一些质实明快的诗,如《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李益的诗,带着盛唐诗的一些特色,可以看作是盛 唐诗艺术上的一种残留现象。而他诗中的感伤悲凉 情调,应与大历时期的时代风貌有关。
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766年-779年,唐代宗李豫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766年-779年,唐代宗李豫 年号 )至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唐德宗李适 )至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唐德宗李适 的年号)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 貌。 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也 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 尽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余韵,也写民生疾苦,但大 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情,追求清雅高 逸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 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 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风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李 益
由于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李益的边塞诗写得极好, 尤其是七绝,常常是壮烈、慷慨之中带有一点伤感 和悲凉,如《夜上受降城闻笛》 和悲凉,如《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写月下登上受降城,望回乐峰,沙漠在月色里是 一片清冷的雪白,脚下的西受降城,同样是一片如 霜的月色。就在这荒凉清冷的边塞之夜,引发了思 乡之情。最精彩的地方,便是那不知何处传来的芦 笛声。在荒凉、清冷、寂寞的边地氛围中,悠悠扬 扬、呜呜咽咽的笛声,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表现 得更加浓烈。“一夜征人尽望乡” 得更加浓烈。“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是夸张之 句,但又确切地表现了此时边关将士久戍思归的心 境。
大历诗风
一、中唐诗歌概说
1、中唐诗歌的历史范围
文学上的“中唐”,一般是指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到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历代、德、顺、 宪、穆、敬、文宗七朝,共71年。766年左右,先 后逝去的著名诗人有王维(761)、李白(762)、 高适(765)、杜甫(770)、岑参(770)等,盛 唐诗坛由此冷寂。但此后新的诗人群体不断涌现, 至贞元、元和、长庆时期出现了文苑再盛的局面, 直到836年前后,柳宗元(819)、韩愈(824)、 元稹(831)、刘禹锡(842)、白居易(846)等 文坛大家相继离世,中唐文学亦到了它的尾声。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负谪后登干越亭作
❖ 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落日独归鸟,孤 舟何处人。生涯投越徼,世业陷胡尘。杳杳 钟陵暮,悠悠鄱水春。秦台悲白首,楚泽怨 青蘋。草色迷征路,莺声伤逐臣。独醒空取 笑,直道不容身。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 。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牢落机心尽, 惟怜鸥鸟亲。
❖ 这里早已没有了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气概,剩下 的只是一个满怀绝望与痛苦的弱小生灵的哀叹。
❖ 对事业、理想、社会的失望反而使他贴近了自然, 对山水景物有了更细致的观察与体验,对表现这些 内容的语言技巧有了更准确与成熟的理解,所以他 的笔下有不少很有艺术魅力的诗篇。不少五言律绝 写得很出色。他非常注意锤炼字句,尤其善于捕捉 精巧贴切的自然意象,并选择富于色彩、音声效果 的动词或形容词把它们连缀成一句或一联,所以他 的诗中多有佳句,如
❖ 《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
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 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 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大历诗风名词解释
大历诗风名词解释大历诗风,是唐朝时期的一种风行的诗风,主要流行于唐朝开元时期(713-742年)。
它以脱俗、豪迈、奔放、辞章满纸、场景磅礴等特点而著称。
大历诗风的名词解释如下:1. 脱俗:大历诗风追求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境界。
诗人常常借助山水、空灵的月夜、仙境般的桃花源等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和超越现实的渴望。
2. 豪迈:大历诗风强调心胸开阔、志向高远的豪情。
诗人们常常以壮志豪言、雄心勃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中英勇、不屈的力量的追求。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有“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等诗句就展示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3. 奔放:大历诗风追求自由自在的表达方式,具有奔放的风格。
诗人们常常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抒情表达,展示人生的多彩和情感的丰富。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等诗句的奔放恣肆,展示了诗人的个性与风格。
4. 辞章满纸:大历诗风追求诗词章法严谨,词藻华丽,意蕴丰富,字里行间充满诗意。
诗人们常常运用丰富的比喻、象征、对偶等修辞手法,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情感。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有“构树杳如黄犊梦,千门万户生烟网。
”等诗句中的辞章华丽,充满了动人的意象。
5. 场景磅礴:大历诗风追求描绘高山大川、宏伟壮丽的场景。
诗人们常常运用绚丽多彩的描写手法,表达自然风景的壮丽与辽阔。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诗句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描述。
总的说来,大历诗风是唐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形式风格、意境表达等方面追求出奇制胜、华美辞章,以及豪放奔放的情感表达,代表了当时诗坛的风气和潮流。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四编 第五章 大历诗坛
第四编第五章大历诗坛一、单项选择题1.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是()。
A.开元年间B.天宝年间C.大历年间D.景龙年间【解析】C 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
2.()将田家苦引入了田园牧歌,可以看作田园诗主旨至中唐开始大变前的一个信号。
A.李白B.杜甫C.韦应物D.刘长卿【解析】C 韦应物将田家苦引入了田园牧歌,可以看作田园诗主旨至中唐开始大变前的一个信号。
3.刘长卿最为著名的作品是()。
A.《观田家》B.《寄全椒山中道士》C.《重送裴郎中贬吉州》D.《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解析】D 刘长卿最为著名的作品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
A.《又玄集》B.《才调集》C.《卢纶传》D.《极玄集》【解析】D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的是()。
A.钱起B.卢纶C.李端D.夏侯审【解析】A 钱起才能全面,其诗各体皆工,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6.“大历十才子”齐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同见于姚合编的《极玄集》B.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C.他们长期在江南任职D.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解析】D “十才子”齐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的相近。
7.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是()。
A.隐逸诗B.山水田园诗C.边塞诗D.咏怀诗【解析】C 李益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活体验,他的边塞诗写得最多最好。
8.“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以()为宗。
A.李白B.谢朓C.陶渊明D.庄子【解析】B “大历十才子”诗歌在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
9.顾况号()。
A.华阳山人B.青莲居士C.白莲居士D.太上老君【解析】A 顾况自号华阳山人,又称华阳真逸。
10.在李益诗歌的各种形式中,排名第一的是()。
A.五绝B.五律C.七绝D.七律【解析】C 李益诗各体皆工,尤以七绝为第一。
11.()的诗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是中唐的先声。
古代文学史第八讲大历诗风
五、冷寂情怀为主的大历十才子
• 最早见于姚合编的《极玄集》,根据《新 唐书·卢纶传》包括:卢纶、吉中孚、韩翃、 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 审、李端。他们擅长五言律诗,但大都缺 乏鲜明的艺术特色,有形式主义的倾向。 内容除了应酬唱和外,主要写日长生活琐 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清冷情怀, 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度。
一、大历诗风概说
• 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在诗坛上的一批诗 人的共同创作风貌。他们大多数青少年是 在开元盛世度过,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 安史之乱使得他们突感衰老和无能,失去 了盛唐士人昂扬的精神风貌。
• 虽少量诗有盛唐余韵,写民生疾苦,但大 量作品表现孤寂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 逸的情调,由雄浑的风骨转向淡远的情致, 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 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 露出中唐面目。
• 顾况乐府和古诗较多,受到江南民歌的影 响,格调通俗明快,语言则如白话。如 《山中》:
• 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 •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 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
十、边塞诗人李益
• 李益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边塞诗壮烈、 慷慨之中带有伤感和悲凉,如《夜上受降 城闻笛》写月下登城,望回乐峰,沙漠在 月色里是清冷的雪白,脚下边城同样是如 霜月色。在这荒凉清冷的夜晚,引发了思 乡之情。特别是不知何处传来的芦笛声, 使得寂寞的边地中的思乡之情更浓烈。
续上
• 《四库全书总目·钱仲文集提要》说:“大 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 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 十子实为之职志。”
• 马积高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 文学中以“中唐其他诗歌”为一章,大历 诗歌为一节。
•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 学”中第五章以“大历诗风”为标题,加 以详细论述。
【诗歌专题复习】——大历诗风
【诗歌专题复习】——大历诗风大历诗风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的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一、他们大多数受过盛唐文化熏陶;安史之乱十年战乱使其失去昂扬精神风貌。
二、大量作品表现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三、诗歌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一、中唐诗人颇多生不逢时之感,多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诗中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平心静气的孤寂、冷漠和散淡。
二、韦应物。
(一)早期部分作品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有刚健明朗的盛唐馀韵,如《饯雍韦之潞州谒李中丞》、《寄畅当》。
(二)绝大部分诗歌作于洛阳辞丞后,尤以大历中再度出仕任京兆府功曹,至罢滁州刺史的十馀年间的吏隐诗作见称。
1、看破世情的无奈和散淡。
所谓“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
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温泉行》)。
2、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成为主导倾向,“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归结于静穆空寂的诗歌情调,表现出冷漠遁世的心理倾向。
三、刘长卿—反映此期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
(一)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后;大部分时光在逆境中度过;长期悒郁寡欢使其诗歌于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平添惆怅衰飒心绪,显得凄清悲凉。
(二)早期作品也带有凄凉心绪。
(三)后来沉积为进退失据、孤寂无助的茫然失落感,莫明的惆怅发为衰世哀鸣。
1、时运不济的感伤和惆怅层层递进;人生失意的凄凉之感,融入黯淡萧瑟的景物描写中,尤显浓重深长。
如《负谪后登干越亭作》“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
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
……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益:字君虞,姑藏(今甘肃武威) 李益:字君虞,姑藏(今甘肃武威) 前后有十余年的从军经历, 人,前后有十余年的从军经历, 故所写边塞诗广泛流传, 故所写边塞诗广泛流传,有《李 君虞集》 君虞集》。 从军北征》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首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峰前沙似雪,首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韦应物:天宝末年, 韦应物:天宝末年,为玄宗三卫近 侍,早期作品不乏昂扬开朗的人 生意气, 生意气,明显带有刚健明朗的盛 唐余韵;后期则代之以看破世情 唐余韵 后期则代之以看破世情 的无奈与散淡。追求清雅闲淡诗 的无奈与散淡。 韵。《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诗分期: 唐诗分期: 初唐: 高祖武德初—睿宗景云中 初唐: 高祖武德初 睿宗景云中 盛唐: 睿宗景云中—玄宗天宝初 盛唐: 睿宗景云中 玄宗天宝初 转折期:玄宗天宝中—德宗贞元中 转折期:玄宗天宝中 德宗贞元中 中唐: 德宗贞元中—穆宗长庆末 中唐: 德宗贞元中 穆宗长庆末 晚唐: 敬宗宝历初—昭宣帝天祐末 晚唐: 敬宗宝历初 昭宣帝天祐末 转折期:盛唐高扬理想色彩(少年) 转折期:盛唐高扬理想色彩(少年) 中唐抒写人生悲苦(中年) 中唐抒写人生悲苦(中年)
在诗歌艺术上,他们以谢眺为宗, 在诗歌艺术上,他们以谢眺为宗,追求清 雅闲淡,注重声律和对仗。 雅闲淡,注重声律和对仗。尽管他们刻 意模仿盛唐,但由于在艺术上创新不足, 意模仿盛唐,但由于在艺术上创新不足, 同时也缺乏盛唐诗歌中的风骨与生机, 同时也缺乏盛唐诗歌中的风骨与生机, 故而显得虽有风味却气骨衰颓。 故而显得虽有风味却气骨衰颓。
“大历十才子” :是指唐代宗大历时 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 期活跃于诗坛的十位才子型诗人, 期活跃于诗坛的十位才子型诗人, 他们是卢纶 吉中孚、韩翃、钱起、 卢纶、 他们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 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 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 李端。 十才子” 审、李端。“十才子”之名最早见 于姚合的《极玄集》 十才子” 于姚合的《极玄集》。“十才子” 以参加当时长安权贵等组织的唱和 活动、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而著称。 活动、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而著称。 由于他们生活面较狭窄及自身思想 的局限, 的局限,诗歌较少反映社会现实与 人民疾苦,大多是唱和应酬之作, 人民疾苦,大多是唱和应酬之作, 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 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
顾况: 顾况: 向民歌学习 追求浅俗、 追求浅俗、险怪诗风
箧中集》 人作品共24 24首 所编《箧中集》,收7人作品共24首。 元结与他们是最先感受到唐代衰败景 象的诗人,他们与杜甫一样, 象的诗人,他们与杜甫一样,以悲愤 写人生疾苦。 写人生疾苦。
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 大历诗风是指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766—805 805) 大历诗风是指代宗大历至德宗贞元(766 805) 年间诗坛的的创作风貌。代表作家:刘长卿、 年间诗坛的的创作风貌。代表作家:刘长卿、 韦应物、大历十才子、李益。 韦应物、大历十才子、李益。 代宗:宝应、广德、永泰、大历(766-779) 代宗:宝应、广德、永泰、大历(766-779) 德宗:庚申、建中、兴元、贞元(785-805) 德宗:庚申、建中、兴元、贞元(785-805) 此时期诗歌创作出现从盛唐到中唐过渡 面貌: 面貌:时代的巨变使他们缺乏盛唐诗人的 那种元气浑厚的内在骨力而呈现“气骨顿衰” 那种元气浑厚的内在骨力而呈现“气骨顿衰”的 特点,诗歌情感与风貌上表现为冷漠、萧瑟、 特点,诗歌情感与风貌上表现为冷漠、萧瑟、 衰飒等,意象选择上也多表现为 衰飒等, 清冷、荒寒。 清冷、荒寒。
《喜见外弟又言别》 喜见外弟又言别》
• • • •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江南曲》 江南曲》
•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妻。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妻。 • 早知朝有信,嫁与弄潮儿。 早知朝有信,嫁与弄潮儿。
钱起《湘灵鼓瑟》 钱起《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元结:字次山, 元结:字次山,号漫叟 ,主张诗歌为
政治教化服务 , 开中唐新乐府创作 之先声。他的诗歌有强烈的现实性, 之先声。他的诗歌有强烈的现实性, 触及天宝中期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触及天宝中期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舂陵行》 贼退示官吏》 如《舂陵行》、《贼退示官吏》、 十二首》 或规讽时政, 《系乐府十二首》等,或规讽时政, 或揭露时弊。 或揭露时弊。
• 刘长卿:字子房,开元二十一年进士, 刘长卿:字子房,开元二十一年进士, 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的一生经历了玄、 刘长卿的一生经历了玄、肃、代、德宗 四朝。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四朝。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长卿 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 社会巨变、人生蹭蹬, 之。”社会巨变、人生蹭蹬,使其诗歌 有一种萧疏、冷落,忧伤的情调, 有一种萧疏、冷落,忧伤的情调,其诗 的意象选择上多用带有衰飒荒寒的冷落 色彩的自然景物 。 • 《逢雪宿芙蓉山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