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加试选择题专练5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测试卷 《种群和群落》包含答案

人教版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强化训练测试卷 《种群和群落》包含答案

《种群和群落》专题优化测评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3题,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1. 下列有关种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一个基因组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 B.种群的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J 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S 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后减的D.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属于其数量特征2. 有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 值恒定不变3. 由于远洋捕获技术的限制,近海海域过度捕捞,多种鱼类的捕获量日益降低,近海渔业面临危机。

若要研究某种海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下列最不急于获得的该种海鱼的生物学数据是( ) A.种群大小和年龄结构 B.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 C.出生率和死亡率D.捕获量和捕获率4.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5.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京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题号一二总分1415 得分(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B.若图②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青蛙生态系统一定遭到了严重破坏D.图④表示在消灭害虫时将害虫消灭到K/2就能达到理想效果7.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浙江省)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学业考试专题练习卷:种群和群落

(浙江省)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学业考试专题练习卷:种群和群落

种群与群落一、选择题1.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 )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2.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能提高K值B.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c点时种群的出生率为0D.两曲线间的差值表示生存斗争中淘汰的个体数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0年,某地区的人口死亡率为8.65‰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白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周围形成集群D.由于干旱原因,导致某地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降5.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该生态系统在此演替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6.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形。

下列关于“S”形曲线中K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环境下不同生物的K值可能不同B.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可能不同D.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7.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对部分耕地“退耕还草、还林”,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A.原生演替B.先是原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原生演替8.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其演替的正确顺序应为(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丙→乙→丁→甲D.丁→甲→丙→乙9.如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

【配套新教材】2023届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 专项练(5)种群和群落

【配套新教材】2023届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 专项练(5)种群和群落

(5)种群和群落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随机分布、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C.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2.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个体大,有巨型田螺之称。

引入我国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种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成为外来入侵的生物,对当地的植物造成严重的损害。

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若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的感染。

下列有关我国野外福寿螺的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福寿螺进入野外初期,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近似于“S”型C.气候、天敌、食物等均会影响福寿螺的种群数量D.出生率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也是造成福寿螺蔓延的主要原因3.近年来随着观鲸旅游的风靡,观鲸船的数量大幅增加,观鲸船的引擎噪音严重干扰了鲸鱼休息和育幼。

研究表明与没有船经过的情形相比,有观鲸船经过的时候,抹香鲸种群中母鲸平均花费在休息上的时间少了1/3,照料幼崽的时间少了4/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观鲸船向抹香鲸传递的物理信息会影响其生命活动B.母鲸体力消耗会降低幼崽能量摄入,对幼崽存活造成不利影响C.无序的观鲸活动会使抹香鲸的栖息地遭受破坏,影响其种群数量D.无序的观鲸活动会使抹香鲸种群数量增长由“J”形变为“S”形4.某学习小组用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某昆虫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电离辐射能导致雄虫不育,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离辐射比杀虫剂杀灭害虫效果更好,还可避免污染,保护环境B.电离辐射使昆虫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雄性不育,该方法称为人工诱变C.若a组第7代起换用其他杀虫剂处理,则7~14代数量变化与曲线b相似D.a组数量逐渐回升,是抗性个体在定向选择中得以存活并继续繁殖的结果5.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改善该生物种群的栖息环境,其环境容纳量会增大B. 该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C. 若该种群为草原中的田鼠,调查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D. 该种群的数量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达到最大, K值处于a和b之间6.存活曲线为生态学依照物种的个体从幼年到老年所能存活的比率所做出的统计曲线。

第6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2020年高考生物逐题必刷200题(原卷版)

第6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2020年高考生物逐题必刷200题(原卷版)

第6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1.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繁殖地、停歇地,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水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2.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致最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1年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度不一定相等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①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B.④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多少C.③的数值除以④的数值,可以表示能量传递效率D.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或种群数量有可能会减少4.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前后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发生了初生演替B.bc段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C.bd段表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D.cd段生物体贮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说明该演替过程是原有物种的恢复5.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距离的增大,蝗虫的种群密度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B.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C.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一定增多D.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的不同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7.松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项传统的耕作措施。

【2020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020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t-N0)/t(有单位,如 个/年)。“J”型曲线增长速率一直上升,也呈“J”型,“S”型曲线增
长速率呈“钟型”。图示如下图:
(3)对“λ”的理解: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Nt=N0λt 中,λ 代表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 群数量的倍数,而不是增长率。当 λ>1 时,种群数量增大;当 λ =1 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当 λ<1 时,种群数量减小。
和 食物 条件
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返回 2.“两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填空)
返回
练通高考能力
返回 1.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但不同种的三种小鱼,三者之间无相互
捕食关系。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 丙三种小鱼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 三种小鱼的存活率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
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解析
D.无捕食者时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返回 2.土壤中某些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
高寒草甸实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 成率。如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实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 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返回
【课堂·重点攻坚】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和稳定性
增分类考点·讲练贯通
返回
知识深化拓展
1.澄清生态系统成分的四个误区(填表)
返回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_生__产__者_;寄生细菌属于_消__费__者_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2:种群和群落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2:种群和群落版含答案
地方
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土壤条 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缓慢
较快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裸岩、沙丘、冰川泥和湖底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 发生的演替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 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
是年幼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3. 常用的生态调查方法 (1)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 群落丰富度的调查方法 例 1.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 A .第 13~25 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 17~29 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 21~37 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 1~37 天,成虫数量呈 “ J型”增长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和题表分析可知:第 13~ 25 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殖加快,而不是 生长加快, A 错误;第 17~ 29 天,成虫的数量虽然增加,但其增长率下降, B 错误;第 21~ 37 天,成虫增长 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 种内斗争加剧, 导致成虫增长率的下降, C 正确; 第 1~37 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 “ S型”增长, D 错误。 【答案】 C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
A先
达到最多, 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 B 随着曲线 A 的变化而变化,故 B 捕食 A;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

2020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易错试题答案解析(13页)

2020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易错试题答案解析(13页)

2020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易错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的增长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年龄组成若为增长型,则种群数量必将增加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答案】D【解析】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或波动,不单纯指种群的增长,A错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因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B错误,D正确;年龄组成若为增长型,种群数量可能因气候食物等因素影响而不增加,C错误。

2.某研究小组连续10年调查某森林中大山雀种群数量,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该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0~2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6年时大山雀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C.第4年和第8年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相等D.第8~10年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0~2年,λ>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4~8年,λ<1,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第8年时达到最小值,B、C错误;第8~10年内λ=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3.如图表示在有限环境中某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示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的种群增长率为0B.为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D点C.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防治虫害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不可能超过K值【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可知,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率为0,A正确;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因此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处,即C点,B错误;防治虫害应在蝗虫数量没有迅速增加之前,即C点之前,C错误;环境容纳量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条件改变或内部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越K值,D错误。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强化练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综合1.(2020河北张家口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物种丰富度B.种群水平的研究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空间结构和范围边界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循环的过程2.(2020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二上月考,)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溶解氧越多C.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D.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比较低3.(2019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上期中,)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的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4.(2020湖北四校联考高二上月考,)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毋覆巢,毋杀孩虫”描述了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的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竞争关系C.“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的是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5.(2020河南焦作高三三模,)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春季还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

高考备考生物必刷题200题-第6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原卷版)

高考备考生物必刷题200题-第6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原卷版)

第6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1.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型植株,突变型植株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此种植株的某种昆虫死亡;此种昆虫正常群体中也可产生少量突变型个体,突变型个体食用突变型植株不会死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型植株对此种昆虫的变异起到了定向诱导的作用B.突变型昆虫和突变型植株的出现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C.突变型昆虫的存在导致此种突变型植株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大D.此种昆虫和此种植物之间的相互选择能够实现二者的共同进化2.某种线虫侵染拟南芥的根时,能够激活茉莉酸(JA)应激响应。

以野生型与JA响应缺失突变体拟南芥进行应激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下有关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蛋白C能促进拟南芥分生区细胞的分裂B.JA能缓解线虫侵染导致的根生长受抑制C.拟南芥的JA应激响应有利于线虫的繁殖D.该线虫与拟南芥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共生3.科研人员调查了某地不同林龄的松林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真菌的种类,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选取的三种松林的面积、温度等环境因素应相近B.土壤有机碳被真菌分解后为林木提供营养物质C.松林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松林生态系统经历时间越长真菌的多样性越高4.黑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为研究黑鱼对某一自然水域中草鱼的捕食作用研究者分别观察雌雄黑鱼对不同日龄(8日龄、20日龄、55日龄)草鱼的捕食作用,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研究中只有一个自变量B.日龄越长的草鱼被黑鱼捕食的压力越大C.雄性黑鱼对55日龄草鱼的捕食作用强于雌性黑鱼D.该水域黑鱼数量增多很可能会影响草鱼的种群数量5.某科研小组用三个相同的池塘(池塘水含一定量的营养)研究不同营养模式下卤虫(一种虾)种群密度的变化。

对照组不作处理,两实验组每天定时分别投放等量适量干牛粪(施肥)和饲料(投饵),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10月中下旬种群密度均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卤虫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投饵和施肥都能提高卤虫的环境容纳量C.在07-24到08-07期间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D.对卤虫卵种群密度调查时可用标志重捕法6.科学家研究某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

【重点考点】(浙江选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加试选择题专练5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重点考点】(浙江选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加试选择题专练5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加试选择题专练5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科研人员对某封闭小岛连续两年的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率(♀∶♂)进行研究,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社鼠的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B.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率(♀∶♂)有利于种群密度恢复C.决定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D.若要研究该岛的物种多样性,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答案 B解析由题图可知,在秋冬季,社鼠的雌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雄性,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A项错误;据题图可知,第二年9至11月种群密度较低时,♀∶♂的值较高,利于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故有利于社鼠种群密度恢复,B项正确;由于封闭小岛无迁入和迁出,故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含动植物及微生物等,可在种群和群落层次进行,D项错误。

2.下图是某研究所调查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变化的模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江豚的种群数量B.江豚的种群年龄组成可能是衰退型C.江豚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D.禁止捕杀、提高其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江豚种群的有效措施答案 C解析江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江豚的种群数量,A项正确;分析表格数据,种群数量减少的趋势,推测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项正确;江豚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环境被破坏,C项错误;禁止捕杀、提高其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江豚种群的有效措施,D项正确。

3.如图两条曲线代表A、B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直线P 表示N t=N t+1。

其中A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

B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

【高考二轮】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25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二轮】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2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一、选择题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2.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在甲、乙、丙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上升3.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甲种群可能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4.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B.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5.前不久,印尼火山喷发大量岩浆形成火山岩。

预测若干年后,该火山岩上可着生草本植物。

下列有关这一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该过程通常不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C.人类活动会影响该过程的方向和速度D.该过程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6.某植物上栖息着以该植物为食的甲、乙两种昆虫和以乙昆虫为食的蜘蛛。

2020高三二轮复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020高三二轮复习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富营养化 正反馈(3)自然增长率(4)逻辑斯谛(或S形)
2019-2016年4年高考题汇编
种群和群落
16. (2019•海南卷.29)(7分)回答下列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动物。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通过建立 来改善它们 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2)恢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助于群落所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群落 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 。 (3)当受到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应包括的动物有植 食性动物、 (答出2点即可)。
(1). 人工乔木林 人工灌木林 互利共生 (2). 间接 (3). 围封禁牧 (4). 强
2019-2016年4年高考题汇编
种群和群落
14. (2019•江苏卷.26)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 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
2019-2016年4年高考题汇编
种群和群落
3.(2019•江苏卷.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4.(2019•江苏卷.14)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 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B A. 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 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 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 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新高考二轮生物练习—种群、群落与生态环境

新高考二轮生物练习—种群、群落与生态环境

新高考.二轮生物练习—种群、群落与生态环境6.(2020·日照二模)跳蝻腹节绿条纹对黄条纹为显性,由基因A、a控制。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某沙化草原不同区域的跳蝻腹节表现型,并计算了A基因频率,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跳蝻A基因频率低是导致M区草地比N区草地沙化严重的原因B.草地沙化及天敌捕食等环境因素是跳蝻腹节颜色进化的外因C.M区与N区存在的地理隔离将导致两个地区的跳蝻进化为不同的物种D.三个调查区的杂合绿条纹跳蝻所占比例的大小关系是L>N>M答案.B解析:跳蝻A基因频率低是N区和M区草地沙化对A基因控制的性状进行选择的结果,A错误;草地沙化及天敌捕食等环境因素对跳蝻的黄条纹性状进行了定向选择,是跳蝻腹节颜色进化的外因,B正确;M区与N区是某沙化草原不同地区,两地区的地理隔离不会导致两个地区的跳蝻进化为不同的物种,C错误;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三个调查区的杂合绿条纹跳蝻所占比例依次为0.32、0.42、0.48,因此三地区的大小关系是N>L>M,D错误。

(多选)19.(2020·威海二模)经过连续多年大力度治理后,某湖泊水质明显改善,湖体平均水质为Ⅳ类,富营养化状态稳定在轻度。

下列关于湖泊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施加饵料等有机物中的能量B.湖泊中的固氮细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固定转变成氨及铵态氮,经过这样的处理和加工,便可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和利用来合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磷脂和核酸等成分C.研究湖岸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和调查,然后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D.人类活动使排入湖泊的磷过量会造成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它们遮光耗氧,将导致水体中全部生物死亡答案.CD解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染物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A错误;固氮细菌把氮气固定形成的氨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需要转化为铵盐或硝酸盐才能被植物吸收,B错误;研究湖岸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和调查,然后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C正确;人类活动使排入湖泊的磷过量会造成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过多的藻类植物覆盖在水面遮蔽阳光,使水下的植物因缺少光照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水体中溶氧量降低,水生动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大量的动植物遗体需要更多的分解者分解,消耗了水体中更多的氧气,最终将导致水体中全部生物死亡,D正确。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5题 种群和群落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5题 种群和群落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5题种群和群落1、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

已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0~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C.该田鼠种群在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一定相等2、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 t=N0λt,其中λ为1.015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3、种群的自然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某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M表示种群数量,据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2之后B.(K—M)/K中的值为0.5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C.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点时进行D.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该种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图1是某林区划区轮伐的示意图,图中黑点密度代表树木的长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林区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光照B.若要调查该林区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在区域④用样方法调查C.利于保护林区资源的轮伐顺序为①→②→③→④D.过度采伐可改变该林区的演替速度和方向5、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春节前后,杭州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B.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⑥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来影响种群数量的6、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7、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个种群的数量C.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D.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将样方中的其它植物全部拔除8、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A.图1、2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B.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Ⅰ为培养早期,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D.图3曲线的i点,种内斗争最激烈9、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J”型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B.“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C.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D.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也就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10、某小组开展探究振荡培养中转速大小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的溶氧量,还能增加酵母菌获得营养物质的机会B.不同转速下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增长速率不同,但最终的种群密度相同C.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无需进行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D.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获得本实验中酵母菌的准确的种群数量11、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种群的资源利用曲线。

【2020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共66页文档

【2020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共66页文档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2020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种群、群 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解析版)

第05题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真题再现1.(2019全国卷Ⅰ·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可知,更新培养基时间间隔越短,细菌甲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数量越多。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3 h(对应a曲线)时,种群增长为J型曲线,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10 h(对应b 曲线)时,种群增长类似于J型曲线,但增长速度较缓慢,而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对应c曲线)时,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

【详解】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正确;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23 h前,a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间充足,C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

故选D。

2.(2019全国卷II·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金字塔包括三种类型: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五生态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强化练习知能提升202

新高考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五生态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强化练习知能提升202

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强化练习·知能提升]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数量变化均符合“S”型曲线B.群落中各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群落演替都会使群落的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D.若种群中年龄组成维持稳定,种群密度就会一直维持稳定解析:选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种群数量都呈“S”型曲线增长,比如,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有些生物会逐渐消失,A错误;群落中各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正确;并不是所有的群落演替都会使群落的结构更复杂,如从森林到沙漠的演替,C错误;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较多,年龄组成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故若年龄组成维持稳定,种群密度也不一定会维持稳定,D错误。

2.有关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生物种群密度时,只能采用估算法B.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常用样方法调查其丰富度C.取样器取样法既可用于调查种群密度,也可用于调查物种丰富度D.利用昆虫的避光性等特性,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农田某昆虫的种群密度解析:选C。

当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直接计数法);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比较困难,常用估算的方法,A项错误。

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研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B项错误。

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通过计数或估算得到的物种数目即为物种丰富度,在已知调查面积的情况下,统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还可以求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项正确。

用黑光灯诱捕法可以调查农田昆虫的物种丰富度,也可以调查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D项错误。

3.如果用样方法调查A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调查过程中可在该植物分布较密集的区域适当增加样方数C.若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调查其密度时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D.通过样方法统计的结果一般就是该植物种群的真实种群密度解析: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试选择题专练5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1.科研人员对某封闭小岛连续两年的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率(♀∶♂)进行研究,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社鼠的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B.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率(♀∶♂)有利于种群密度恢复
C.决定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
D.若要研究该岛的物种多样性,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
答案 B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秋冬季,社鼠的雌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雄性,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高于雄性个体,A项错误;据题图可知,第二年9至11月种群密度较低时,♀∶♂的值较高,利于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故有利于社鼠种群密度恢复,B项正确;由于封闭小岛无迁入和迁出,故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含动植物及微生物等,可在种群和群落层次进行,D项错误。

2.下图是某研究所调查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变化的模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江豚的种群数量
B.江豚的种群年龄组成可能是衰退型
C.江豚种群数量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D.禁止捕杀、提高其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江豚种群的有效措施
答案 C
解析江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江豚的种群数量,A项正确;分析表格数据,种群数量减少的趋势,推测种群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项正确;江豚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环境被破坏,C项错误;禁止捕杀、提高其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江豚种群的有效措施,D项正确。

3.如图两条曲线代表A 、B 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 t 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直线P 表示N t =N t+1。

其中A 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 点)和绝灭点(X 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 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 ,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 就会走向绝灭。

B 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A 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X 点,高于或低于S 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
B.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B 生物
C.家鼠全年均可繁殖,种群的动态曲线与A 生物相同
D.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 点,就会走向灭绝
答案 C
解析 看图可知:当A 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 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A 项正确;看图可知,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B 生物,B 项正确;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与B 生物相同,C 项错误;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繁殖率较低,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A 曲线,其数量一旦低于X 点,就会走向灭绝,D 项正确。

4.下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
C.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
D.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答案 D
解析 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低竞争低捕食,所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A 项正确;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导致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B 项正确;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使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较少,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C 项正确;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未被利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 项错误。

5.实验调查得到某树林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表所示[其中d 为分解者;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 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Pn=Pg-R);R 表示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单位为[J/(cm 2
·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Pg Pn R
a 62.8 25.7 36.1
b 12.5 5.7 6.8
c 464.6 136.3 27
8.
3
d 41.6 16.5 25.1
A.该树林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c→a→b→d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9%
C.从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在增加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4个Pg 之和
答案 C
解析 d 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因此该树林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c→a→b,A 项错误;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5/62.8×100%≈19.9%,B 项错误;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即Pg(生产者的)大于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因此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在增加,C 项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c 的Pg,而不是4个Pg 之和,D 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