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案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目标:学生将能够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 PowerPoint或白板- 铅笔和纸教学步骤:1. 引入:在白板上或通过PowerPoint展示图片、地图或简要概述英法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
解释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原因、目标和所面临的挑战,例如中国对外贸易、鸦片贸易和外国在中国的特权等问题。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你认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目标是什么?- 你认为这个行动对中国和英法的关系有什么影响?- 你会如何评价这次远征?3. 探究:与学生一起探究巴特勒上尉的角色和经历。
解释一下他在这次远征中的责任和作用,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4. 任务:告诉学生他们将要扮演一个英法联军士兵,写一封信给巴特勒上尉,谈谈他们对这次远征的看法和自己的经历。
5.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用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写一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要求学生在信中表达他们对远征的看法、对中国的印象以及他们在远征中的经历。
6. 分享: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信。
可以要求几位学生读出他们的信,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反馈。
7. 总结: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巴特勒上尉的角色。
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写作作业,讨论学生对这次远征的评价,并思考它对中西方关系的影响。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结果和影响,并写一篇关于这一事件的历史报告或研究论文。
-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其他历史事件中类似的角色和决定性时刻。
他们可以选择写一封信或进行辩论,表达自己在这个时刻的立场和观点。
敬爱的巴特勒上尉:首先,我要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我是一位英法联军的士兵,经历了这次远征中国的艰辛和冒险。
我希望通过这封信向您分享我的观点和经历。
八年级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word文档资料
八年级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二)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师:准备配乐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很多同学都读过他的小说。
今天学习他另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教师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小组交流查阅资料,教师投影学习目标。
教师配乐朗读,投影思考题,学生听读思考: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态度?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学生听读后,讨论交流,教师点拔。
雨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
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三、合作探究教师导学。
(投影圆明园的图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对比鲜明、精彩的语句细细体会,思考问题。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提示:用圈点法精读,体味精彩语言,了解反语的作用。
四、自主评价教师导学。
学习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
如果要更好地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利用所学知识,学生自主阅读类似文本,或者深入调查类似事件的历史资料,并且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表达,通过小组演讲或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资源Leabharlann 9.电子版文本或者印刷版教材。
10.相关史学资料或者文献。
六、教学评价
11.掌握英语表达能力;
12.对文化意识有所提升;
13.了解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事实;
14.具备批判思维。
七、教学反思
这封信件既生动又鲜活地反映了当时联军入侵中国时国内的动荡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对于学生们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让其能以信函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今后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英法联军侵华历史,了解其中的一个具体事件;
2.理解并掌握以信函形式写作的技能及其特点;
3.能够分析并归纳信中的信息,领会其中的思想和感情内容;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历史、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能够理解简单的外交文书,并初步掌握以信函形式表达个人情感的技能。在历史上,中国遭受过许多列强的侵略与掠夺,其中英法联军侵华史上的“杨柳青之战”让许多中国人始终难以忘怀。这篇信函以英国军官的身份,向其长官汇报军队所经历的事情,信函中揭露出了侵华的残暴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折射出当时国内的动荡与危机。本文通过学生对信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兴趣,同时能够启发学生具有批判思维。
5.信中提到的“Chinese trash”和“yellow face devils”是什么意思?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二)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感情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法国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
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
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_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字词赃(zāng)物箱箧(qi )制裁(c i)给(jǐ)予恍(huǎng)若琉(li )璃(l )珐(f )琅(l ng)眼花缭(li o)乱惊骇(h i)晨曦(xī)瞥(piē)见劫(ji )掠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明确:奇迹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明确: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的立场。
2、理解文章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3、体味作者义正词严的态度,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的立场。
体味作者义正词严的态度,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难点:理解文章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大英博物馆文物出逃》视屏片段。
提问:你们知道中国文物是怎么去大英博物馆的呢?师:有人说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有23000多件。
但这只是官方数据,有研究学者称,大英博物馆实际收藏的中国博物可能超过20万件。
由于文物来源有争议,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藏匿真实的数据。
这里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就是中国游客的叹息,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这里走出。
大英博物馆的这些镇宅之宝没有一件是英国人的,2004年英国教授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文物是否该回归?一位英国绅士起身大声地表示反对,理由是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当年他们抢夺中国的一一刹那,这些文物和大英帝国就产生了联系,所以他们既是中国的文物,也是我们的文物,我们有理由保存他们。
这是多么荒唐可笑的理由,被称为脏物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不是在展示璀璨的文化,而是在炫耀自己辉煌的侵略成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文物出逃背后的故事。
任务一:翻卷宗,梳信件在梳理信件内容之前,让我们先来通读信件内容,解决我们陌生的字词和词义。
1、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d iān fàn(典范)。
2、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zhuì(缀)满宝石,披上c hóud uàn(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3、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zān g wù(赃物)。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7篇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雨果【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他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
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
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及感情。
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语言来畅谈自己的感受,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2、通过学习感受“只有祖国的强大,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摆脱被欺凌的命运”,激发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爱。
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热身游戏摸鼻子游戏。
(先用右手中指指着自己的鼻尖,当老师发出“头发”、“眉毛”或别的面部的器官时,学生要能迅速指到老师发出指令的器官部位,1分钟内老师快速发出15个指令让学生迅速做出反应,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以便在以下的幻灯展示中能认真观察图片。
)二、看一组3D复原的圆明园被毁前的辉煌图片。
1、导入语:师:“想一想:这些画面我们有印象吗?还记得小学时我们曾学过的一篇什么文章中就有过类似的图像?”(《圆明园的毁灭》)师:“看到图上的这些图像,你脑海中会闪现什么样的词语呢?”请2-3位学生说说。
师:“那大家想知道原来如梦似幻的圆明园是什么模样吗”出示有原来美景与现今落魄相比的对比照。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设计(10篇)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一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朱lù()晨xī()瞥()见箱箧()惊hài()2.写出反义词。
文明()干净()朴素()赞誉()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②眼花缭乱:③不可名状:④荡然无存:⑤富丽堂皇:⑥丰功伟绩: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表达他怎样的感情?二、阅读比较比较阅读(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让学生了解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林则徐的英勇抵抗。
1.2 教学目标1. 了解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信件的基本格式。
3. 理解作者林则徐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简介2.1 作者简介林则徐(1785-1859),字元抚,福建侯官人,清朝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曾任广东巡抚,力主禁烟,抵抗英法联军入侵。
2.2 作品简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林则徐在1841年英法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写给英国侵略军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信中林则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英法联军的谴责,以及自己坚守民族气节的决心。
第三章:信件内容解析3.1 信件格式讲解介绍信件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结尾、落款等。
3.2 信件内容分析分析信件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四章:英法联军侵华战争及相关历史事件4.1 战争背景介绍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以及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4.2 战争过程讲述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广州之战、厦门之战等。
4.3 战争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如领土割让、赔款、通商口岸开放等。
第五章:林则徐的爱国情怀5.1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介绍林则徐力主禁烟的背景,以及他在禁烟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5.2 林则徐的抗英斗争讲述林则徐在英法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的抵抗行动,如封锁珠江口、筹集军费等。
5.3 林则徐的外交策略分析林则徐在战争期间的外交努力,如与俄国使者谈判、争取国际支持等。
六章:信件中的文化内涵6.1 信件中的传统文化分析信件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礼仪、道德、忠诚等。
6.2 信件中的价值观念解读信件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如尊重、正义、爱国等。
七章:对比分析7.1 英法联军的视角介绍英法联军对侵华战争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最后,我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对部分难点内容的讲解不够细致,课堂互动环节未能充分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这些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满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书信的基本格式、表达技巧以及鲁迅先生在课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通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性质及其对中国的危害,强调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这场战争的反对态度。
-指导学生关注书信的格式,以课文为例,明确写信的各个部分,并通过练习加强记忆。
-引导学生识别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如课文中对英法联军的讽刺描写,增强了作者观点的表达力。
2.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培养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责任感;
3.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国内外历史事件,激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5.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掌握书信格式,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8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课文精彩的语言;2、体味雨果的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1、体味雨果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品格。
2、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
1、导入。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
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5、感受雨果精神。
6、小结。
7、布置作业。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2分钟)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顶峰之作,是万园之园。
但是却在1860年毁在了英法联军的手上。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个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法国的巴特勒上校还希望通过远在巴黎的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笔吹捧自己的战绩,便给雨果写了一封信,咱们今天一起拜读的便是雨果给他的回信。
2、检查预习。
(5分钟)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拼音表示的字:(珐)琅晨曦(xi) 箱(箧) 缀(zhui)满(瞥)见给(ji)予恍(huang)若朱鹭(lu)3、整体感知。
(10分钟)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范读课文,同学在课本上划出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以及批判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语句。
体会雨果的态度及思想。
[提问]雨果对巴特勒的要求是肯定还是否定?(否定)[提问]文中什么地方说明是否定的?(指称其为强盗等)[提问]雨果对圆明园又是怎么认识的?(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典范等)4、分析语句,学习反语的修辞效果。
(20分钟)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一代文豪,文章中许多语句体现了他对语言运用的深厚底蕴。
1、“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圆明园。
”(比喻)2、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排比)3、“人们常说希腊有……而东方有圆明园。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19世纪中叶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
引入巴特勒上尉的身份和他所写的信件。
1.2 目的说明让学生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事件。
通过对巴特勒上尉信件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帝国主义侵略行为及其影响。
第二章:信件阅读与分析2.1 信件内容概述让学生阅读巴特勒上尉的信件,并概述信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2 信件分析分析信件中巴特勒上尉对远征中国的描述和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信件中所体现的帝国主义侵略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章: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影响3.1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分析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经济破坏、文化侵略等方面。
3.2 对中国人民的影响探讨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包括生活困苦、民族尊严受损等方面。
第四章:中国的反抗与抵抗4.1 中国的反抗行动介绍中国在英法联军远征期间所采取的反抗行动,如义和团运动等。
4.2 中国的抵抗精神探讨中国人民在侵略面前所表现出的抵抗精神和坚韧意志。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总结信件内容让学生回顾巴特勒上尉的信件内容,并进行总结。
5.2 反思帝国主义侵略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道德性和合理性。
鼓励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视和平与尊重。
第六章:帝国主义侵略背景下的文化冲突6.1 文化冲突的概述分析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期间,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冲突。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和习俗的差异。
6.2 具体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圆明园的劫难等,让学生了解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冲突对两国关系和中国人民的影响。
第七章:巴特勒上尉信件中的帝国主义立场7.1 信件中的帝国主义立场分析巴特勒上尉信件中表现出的帝国主义立场和思想。
引导学生识别和批判帝国主义观点的偏见和歧视。
7.2 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后果进一步探讨帝国主义本质及其对被侵略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2023最新-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5篇】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5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为您带来了5篇《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⑴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⑴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⑴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⑴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
3、德育目标: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八年级语文上册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
本课则是愤怒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
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中招考点:历年积累与运用部分相对稳定地对常见、常用,易错读、易写错的汉字的字音字形的考查;文学常识考查范围以传统经典、古今中外名家等为主;现代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主题的理解,概括能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赏析,赏析语言是必考题。
4、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语文知识的积淀、字词的感受力、阅读理解能力,整体感知力等方面依然需继续加强。
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并识记重点字词;2.通过读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3.通过揣摩赞美与反讽的语言,能说出雨果的胸怀及品格。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根据提示说出作者的重要信息,读写出字音及词语。
2、针对目标二,通过快速读文,能概括出书信的主要内容。
3、针对目标三,设计三个问题进行比较阅读,说出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怎谴责侵略者的,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五、当堂训练一.填空作者________, (1802—1885),_______国作家。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1 知识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辨别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
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
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
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
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
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
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
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
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
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
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19世纪中叶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
引入巴特勒上尉的身份和他所写的信件。
1.2 目的说明解释本课程的目标,即通过分析巴特勒上尉的信件,了解英法联军的行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巴特勒上尉的信件概述2.1 信件内容简介简要概述巴特勒上尉的信件内容,包括他对远征中国的描述、对中国人民的看法等。
引导学生关注信件中的关键信息和观点。
2.2 信件背景分析分析巴特勒上尉的信件背景,包括他的身份、地位和动机。
引导学生思考信件可能存在的偏见和主观性。
第三章:英法联军的行动分析3.1 英法联军的远征中国行动详细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行动,包括联军入侵中国的过程、所到之处的破坏等。
引导学生关注联军行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遗产的影响。
3.2 联军的动机和目的分析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动机和目的,包括经济利益、政治控制等。
引导学生思考联军行动对中国和全球历史的影响。
第四章:巴特勒上尉的信件内容分析4.1 信件中的描述和观点分析巴特勒上尉信件中的描述和观点,包括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评价、对战争的态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信件中的观点可能存在的偏见和片面性。
4.2 信件中的情感表达探讨巴特勒上尉信件中的情感表达,如对战争的喜悦、对侵略行为的合理化等。
引导学生反思战争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侵略行为的道德问题。
强调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5.2 反思历史事件和教训引导学生反思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事件,思考其对当今世界的启示和教训。
鼓励学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第六章:英法联军的军事战略与战术6.1 军事战略分析探讨英法联军在远征中国过程中采取的军事战略,如分兵进攻、包围战术等。
分析这些战略对战争结果的影响,以及它们在现代战争中的借鉴意义。
6.2 战术运用研究英法联军在具体战斗中运用的战术,如火力压制、快速穿插等。
第二单元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19世纪中叶法国对中国的侵略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2.通过阅读信件,理解雨果对中国的态度和观点,并思考雨果的思想和情感背景。
3.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雨果对中国的态度和观点。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3.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雨果的思想和情感背景。
2.分析文章中的隐含含义和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师生共同回顾一下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即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2.通过问题引入新课:19世纪中叶,中国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西方列强对中国有何不平等条约?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Step 2 探究文本1.让学生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2.分组讨论,理解信件的大意和作者的观点。
同时,分析信件的结构,如何论证作者的观点?3.整合小组的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Step 3 分析语言1.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背景。
比如,作者使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2.分析信件中的一些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Step 4 拓展思考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巴特勒上尉,你会如何回信?2.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材料来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比如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等。
Step 5 总结课堂1.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这节课中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思考。
2.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
2.通过讲解文本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意义。
3.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八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案
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目标双向表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达成目标4:培养学生站在人类的角度审视战争的罪恶。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无不为此遗憾,而在遥远的国度里也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积累字词(达成目标1:文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义)1、完成《评价手册》自主学习,检查预习。
2、通过PPT强调个别难写、易错的词,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扫除字词障碍,顺利阅读与理解文意。
三、积累常识,整体感知(达成目标2:整体感知内容)(一)作者、背景简介:1、请学生介绍作者,互相补充介绍。
2、结合文章内容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问题: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合作朗读,其它同学带着问题听读。
3、学生作答。
师明确:两大部分。
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四、品读描写,体会作者情感(达成目标2:揣摩字里行间情感、目标3:品析修辞手法)1、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学生作答,师明确:总评:“世界奇迹”;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具体讲加元中之物;③耗费了巨大劳动;④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最喜欢的描写,从修辞的角度,说说喜爱的原因。
学生各抒已见,师点拨。
3、找出作者讽刺、谴责英法联军的语句。
生作答,师明确“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美”等。
4、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什么作用?反语。
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小结:作者想象圆明园这一奇迹,又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课设计作为匪徒之一的巴特勒上尉, 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名誉, 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成功〞捧场 . 但是 , 雨果 , 这位正直的作家 , 没有狭小的民族主义情绪, 他以人类的良心 , 怒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 , 深切怜悯中国遭到的空前劫难. 下边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正直的法国人的声音吧. 一同看看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课设计 ! 欢迎查阅 !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课设计1教课目的1.感情朗读 : 体会雨果胸襟的广博和品行的崇高 .2.语言品读 : 领会这封信出色的反语特点 .教课重难点品尝文中富裕特点的语言. 反省今日我们应如何对待圆明园.教课准备多媒体投影 . 认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 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课过程一. 感情导入希腊有巴特农神庙 , 埃及有金字塔 , 罗马有斗兽场 , 巴黎有圣母院 , 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 , 只有圆明园 . 惋惜我们此刻看到的不过旧址 . 历史记录了羞耻的一页,_60 年 10 月, 英法联军以其匪徒般的拙恶行径打劫并燃烧了圆明园 , 此刻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 有关圆明园图片 ) 看着这些图片 , 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法国作家雨果得悉圆明园被毁 , 不无沉痛的说 : 〝老天哪 ! 整其中国在地上跌得粉碎! 〞为何圆明园破坏了 , 中国就跌得粉碎了呢 ?今日让我们来解读雨果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 看看他是怎么来评论这件事的 . 作为匪徒之一的巴特勒上尉 , 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名誉 , 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成功〞捧场 . 但是 , 雨果 , 这位正直的作家 , 没有狭小的民族主义情绪 , 他以人类的良心 , 怒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 , 深切怜悯中国遭到的空前劫难 . 下边就让我们一同听听这位正直的法国人的声音吧 . 作者简介 : 维克多雨果 (__ ~_85), 法国伟大作家 ,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 . 《凄惨世界》 . 《海上劳工》 . 《笑面人》 . 《九三年》等.二.朗读感知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 初步认识课文内容 , 同时在朗读中体会雨果胸襟的广博和品行的崇高 .(展现:在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一方面表达了对圆明园的____之情 , 另一方面表达了英法联军匪徒行径的____之情 .)( 赞叹 . 斥责 )三.合作研究 , 朗读体悟1.雨果是如何评论圆明园的 ?找出文中评论圆明园的语句 .( 〝世界奇观〞 )⑴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 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⑵详细讲园中之物 ;⑶耗资了巨大劳动 ;⑷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圆明园介绍 : 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 . 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 共占地 350 公顷, 周长 10 公里多 .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__ 年), 历经 6 代皇帝的扩大修葺 , 成为我国以致世界上最为宏豪华丽 . 清静奇美的离宫御苑 , 被誉为〝万园之园〞 . 园内有楼殿亭阁 . 桥榭轩馆 _0 多座 , 藏有价值千金的奇珍奇宝和极其宝贵的文件文籍.书法绘画精选数不胜数 .2.请生朗读 , 读出作者对圆明园的赞叹之情 .( 圆明园还原图片 )3.雨果是如何斥责英法联军的匪徒行为的 ?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读 .找出作者嘲讽斥责英法联军的语句.〝美丽〞〝功名盖世〞〝收获巨大〞〝文明〞〝野蛮〞〝所有赞叹〞.嘲讽侵略者的语句 ( 见课本 ).反语 , 产生极其尖利的嘲讽意味.4.作为一个法国作家 , 雨果对匪徒进行了愤慨的斥责 , 这表现了他如何的胸襟和品行 ?(正直.公正.人道.明辨是非.没有狭小的民族主义情绪. 胸襟广博 .)四.拓展延长 , 主题深入1.〝一炬毁名园 , 千古江山留恨迹〞 ._60 年 10 月 _日 , 让我们记着这天 , 英法联军开始燃烧举世有名的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 ,3500 名英军手持火把进入圆明园 , 各处点火 . 园内 300 多名太监 . 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 , 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 , 余烟月余不息 !圆明园破坏了 , 中国在地上跌的粉碎 !_88 年我们建成了圆明园旧址公园 , 江泽民_94 年来此植树时指出 : 〝圆明园为何叫旧址公园 , 就是为让大家看到这颗绚烂的东方艺术明珠 , 当年被外国匪徒破坏的凄惨历史 , 给人民以爱国主义教育 . 〞 ( 圆明园被毁图片 ) 作为一其中国人 , 我们或许应铭刻这段历史 , 但更重要的或许是应思虑 :圆明园破坏了 , 破坏的终究是什么 ?一定破坏的是什么 ?不该当破坏的是什么?永久也破坏不了的是什么 ?2.感情衬着 , 诗歌朗诵 :那或许是一杯苦酒的诉说那或许是亘古艺术之园的凋谢但这全部的或许都没法抹去游人心头深重的负荷那歪扭的石柱还有那殿宇的基座都在印证这里曾被匪徒燃过一把破坏人类文明的大火古迹在呜咽光阴如穿越圆明园往日盛况无奈成为历史的过客今日春风啊再也难以激荡起福海的潋滟春波侵略者的魔爪在此留下洗不掉的罪恶希望辱没的一页永久永久翻过华夏子女用双手建起强盛的中国拿破仑以前预知 : 〝中国是一头睡着的雄狮, 当它醒来时 , 全球都将为之颤抖. 〞确实 , 灾害深重的中华民族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 历尽困难崎岖 , 正大步走向繁华昌盛 . 圆明园固然破坏了 , 但破坏不了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 应当破坏的是我们身上的劣性 . 反省历史 , 躬身前行 , 让我们努力学习 , 发奋图强 , 决不让历史的惨剧重演 .五.作业给圆明园旧址管委会写一封信, 说说你对圆明园旧址保护的见解.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课设计2训练要点 :有感情地朗诵 , 体会出色的语言 ,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课前准备 : 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2.导入知道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 《凄惨世界》的作者吗 ? 法国有名作家雨果这两部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3.让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教师作增补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代皇帝游玩的花园, 也是中国劳感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北京海淀邻近 , 始建于康熙 48 年(__ 年 ). 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 , 在这儿能够赏析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景色 . 园内还收藏着很多无价的瑰宝 , 稀有的图书 , 宝贵的历史文物 , 所以它又是一座有名世界的艺术馆 . 图书室 . 博物馆 ._56年, 英. 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战争._60 年 ,10 月 6 日, 侵略军闯进圆明园 , 大举劫掠 . 他们把园里凡能挪动的金银珠宝和宝贵文物通通抢走. 来不及拿的或许拿不动的 , 就随意打坏 . 踩踏 . 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板书课题检查预习 ( 正音 . 解词 ):风光给 j予唯一无二珐f琅lng头晕眼花不行名状无影无踪箱箧qi制裁赃物4.迅速默读课文 ,明确文章两大内容板块 : ①赞叹圆明园②斥责侵略者【议论】 :巴特勒上尉征采雨果对远征中国的建议 , 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名誉 , 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成功捧场 . 而雨果也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 , 目的是什么呢 ?是夸英法联军抢得有目光 . 有脑筋 ?作为一名法国人是否是该为自己的祖国发了一笔横财而快乐 ?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①——④段 , 找出作者评论圆明园的语句 , 说说自己的感觉 .⑵有感情地朗诵⑤——⑩段 , 找出作者嘲讽侵略者的语句 , 哪些是反语 ?说说自己的感觉 .提示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 作为一名法国人很简单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 , 易被狭小的爱国狂热所支配 . 而雨果却有清醒的脑筋 . 公正的立场 , 真是难能难得 ! 他珍爱人类文明成就 , 尊敬文明的创建者 , 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 , 盛赞这一世界奇观的创建者 ( 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 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怜悯和尊敬 . 雨果把上尉征采建议的时机变为向匪徒政府提出抗议的时机, 斥责侵略者的贪心 . 野蛮 . 无耻 , 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心和正直不阿的人品.5.讲堂练习板书设计 :世界奇观〝赞叹〞褴褛惊人杰作嘲讽.斥责人道. 正直 . 公正 . 明辨是非珍爱人类文明成就怜悯 . 尊敬中国人民教课后记 : 经过学习 , 激发了同学们对法西斯的恼恨.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课设计3 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绘 , 领会各具特点的语言 .2.认识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能力目标 : 鉴别中赞叹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异.教育目标 :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人品.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要点难点 : 掌握的语言特点 . 认识雨果的伟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 : 朗诵法 . 指引法 .教课媒体 : 投影仪 . 录音机 .一.导入.上课以前 ,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 以前 , 有两个匪徒 , 为了共同的利益 , 进入了一个荣华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打劫 . 因为他们预先勾通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佣人, 所以一夜之间 , 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 . 不可以带走的全被破坏了 .瞬时间 , 往日华丽堂皇的情景在瞬时化为一片乌有 . 映入眼中的不过一片断瓦残垣 . 这个家庭的很多文物都漂泊在外 . 几百口人都被杀了 , 但是惟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 . 他长大后 , 被见告了家中当年的惨况 . 于是 , 他发奋图强 , 终于有一天 , 他战胜了那两个匪徒 . 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我们此刻只知道 , 那两个匪徒一个叫英吉利 , 一个叫法兰西 . 请问 : 亲爱的你能猜出来 , 那个婴儿是谁 ?那几个可恶的佣人又代表了什麽 ?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很简单的问题自然有好多人回答.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 那可恶的佣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 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状况呀 ?有很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 , 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 . 很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出色 .3.请大家先朗诵课文 , 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睦睦的地方 ?( 一般孩子们感觉有不当的地方 , 但是却不简单找出来 .)语句上的鲜亮对照 .1).赞叹圆明园的语句.2).嘲讽劫掠者的语句.4.雨果详细是如何赞叹圆明园的?1). 是东方想象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 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全部成就 .3). 是想象的某种规模巨大的模范 .(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讲 . 我感觉他们没必需分得这麽详尽 . 也不知道究竟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归纳——详细——归纳 .( 这一点 , 学生都能总结出来 . 但话语还不正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匪徒行为持什麽态度 ?( 斥责态度 .) 用了如何的语言?( 反语 ) 有什麽作用 ?布特勒上尉寡廉鲜耻的以为, 此次远征是风光的 , 优秀的 , 荣耀的 , 他们期望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成功赐予浩大的赞叹; 雨果在愤激之下 , 用反语来形容匪徒的心理 . 像〝美丽〞 . 〝功名盖世〞 . 〝收获巨大〞 . 〝文明〞 . 〝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匪徒的口吻 , 有辛辣的嘲讽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 , 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 .( 这里有说 , 正义的立场 , 中国的立场 , 或许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8.假如说 , 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 , 你的第一态度是什麽 ?( 有个学生说 , 我会谅解他的 , 再给他一次时机 .) 是的 , 你一定不会主动站出往来指证他 . 但是雨果却能 , 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麽质量 ?清醒的脑筋 , 正直的良心 , 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匪徒 , 而人民永久也不会是匪徒.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广博的胸襟与崇高的品行.9.好了 , 此刻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 , 说说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课后记 : 先用风趣的故事吸引住他们 , 故事理解了 . 那麽这篇课文就好理解了.八年级上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课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2)掌握信件的格式和写作技巧;(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经过;(2)运用思维导图、资料卡片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梳理信件结构;(3)以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客观评价的能力;(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介绍;2. 信件格式和写作技巧讲解;3. 信件内容分析与解读;4.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5.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巴特勒上尉收到信件的场景。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信件,了解信件内容和结构;3. 信件格式讲解:讲解信件的格式要求,如信头、称呼、、结尾等;4. 写作技巧讲解:分析信件中的写作技巧,如论据运用、情感表达等;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分享自己的看法;6.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巴特勒上尉收到信件的场景;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了解程度;2. 学生掌握信件格式和写作技巧的情况;3. 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4. 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和价值观的树立。
五、教学资源1. 历史资料:关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相关历史资料;2. 信件模板:提供信件格式模板,方便学生书写;3. 角色扮演道具:如军装、帽子等,增强角色扮演的真实感;4.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对中国的影响,如文化摧毁、经济损失等;2. 对比分析其他历史事件中的信件,了解不同背景下的信件特点;3.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信件的形式表达对某个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看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教科书29页~32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疑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中相关知识(约________分钟)板书设计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1.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练习设计1.结合句意,写出下边句中加粗词语的同义词。
(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4)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辅导练习提示:在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前,先向学生讲解反语的作用,提醒学生在回答这道题时一定要结合句意,不要仅从词的表面意思来作答。
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应作硬性规定。
教法探讨2.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累累罪行,雨果为何将焚烧圆明园作为抨击侵略者的切入点?要明白这一点,必须对英法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加以介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理解雨果。
参考资料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
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二)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师:准备配乐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很多同学都读过他的小说。
今天学习他另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检查预习,小组交流查阅资料,教师投影学习目标。
教师配乐朗读,投影思考题,学生听读思考: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态度?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学生听读后,讨论交流,教师点拔。
雨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
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三、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投影圆明园的图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对比鲜明、精彩的语句细
细体会,思考问题。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提示:用圈点法精读,体味精彩语言,了解反语的作用。
四、自主评价
教师导学。
学习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
如果要更好地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五、布置作业
整理读后感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