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案《植物是“活”的吗》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植物·第5课时植物是“活”的吗·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是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
教科书安排了“把我们自己种养的植物带来观察”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以及樱花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的例子,通过再次观察,相互交流,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
第五课着重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充分认识植物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2.学习利用多感官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多种感官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奇趣对比新课聚焦】1.师:(展示兔子和蝴蝶图片)兔子和蝴蝶是活的吗?生:是活的。
2.师:怎么判断动物是活的呢?(学生自由回答)3.师:(展示动物的动图)小动物们会动,会发出声音,有呼吸,会吃东西,所以它们是活的。
4.师(出示植物盆栽):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学生自由讨论,并做好记录)设计意图:结合动物图片,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入“怎么判断动物是‘活’的”的话题,学生自由回答,培养学生勤于动脑、乐于表达的能力;展示植物盆栽,提出问题“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记录的习惯。
第二板块【智慧聚焦新知扬帆】1.用图片展示植物是“活”的证据之一。
师:之前我们一起种植了植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观察记录吧!(停留页面:小组展示环节)2.师(展示玉米的生长过程图):说说玉米苗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3.师(展示大豆的生长过程图):说说大豆的成长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植物的生长会经历发芽——长出叶子——慢慢长高的过程,在植物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给它浇水、晒太阳!4.展示春季樱花盛开的图片。
5.展示春夏秋冬樱花树的图片。
师(总结):植物会随着季节生长变化,所以它是“活”的。
6.展示不同小朋友对植物是“活”的看法,请同学们作出判断。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5《植物是活的吗》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5《植物是活的吗》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是活的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植物是活的生物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实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身边的植物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参与实验活动。
在进行本课学习时,学生需要借助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知道植物是活的生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植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基本特征。
2.难点:理解植物是活的生物体,能进行生命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感受植物的存在。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认识植物。
3.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交流。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等。
3.教学环境:宽敞明亮,便于学生观察、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都是活的吗?那么,植物到底有什么特点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呈现植物的基本特征,如: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内容:将一颗种子放入透明容器,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5 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植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植物是“活”的,能够进行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认识植物的“活”性,培养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观察和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认识到植物是“活”的。
解决办法: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实验,加深对植物特征的理解。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植物的“活”性,即生命活动的概念。
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动画或视频的形式,形象地展示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材、笔记本和彩色铅笔等。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图片包括植物的实物照片、植物生长过程的插图等;图表包括植物的结构图、植物的生命周期图等;视频包括植物生长的视频片段、植物繁殖的视频片段等。
这些多媒体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实验器材包括放大镜、植物标本、镊子、剪刀、培养皿、水壶等。
在实验前,教师需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一年级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知道植物是生物,具有生命的活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2. 植物的生命现象3. 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1. 植物的基本特征2. 植物的生命现象四、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命现象2. 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五、教学准备:1. 植物标本或图片2. 学生分组活动用品3. PPT课件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特征: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等。
3. 生命现象:教师讲解植物的生命现象,如: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植物为我们提供食物、氧气、药材等。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是“活”的,具有生命的活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现象。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面,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九、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考察,深入了解各种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十、教学课件:制作PPT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的特征和生命现象。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利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现象。
4.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植物之间的异同。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
2. 第二步: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植物第5节《植物是“活”的吗》,主要围绕植物是否是“活”的这一问题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植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植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植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植物能够制造氧气、提供食物等方面,对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的认识相对较少。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观察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展示一张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复习植物的基本特征。
例如,问学生植物有哪些特点,能做哪些事情。
第二环节:新知呈现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活”的吗?请举例说明。
2.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特征,引导他们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例如,展示一颗小树苗的图片,问学生这颗树苗是怎样变大的,有哪些变化。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 准备一些植物的种子、土壤和水杯等实验材料。
2. 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种子,将其种植在水杯中的土壤中,并给予适量的水。
3. 学生观察并记录每天植物的生长情况,比较不同天数的变化。
例如,第一天种子发芽,第三天出现幼苗,第七天长出叶子等。
4. 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的特点,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例如,植物需要水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变大并产生新的部分。
第四环节:植物的繁殖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繁殖的?请举例说明。
2.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的图片,如种子繁殖、根繁殖、茎繁殖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繁殖方式。
小学科学一年级高效课堂资料《植物是“活”的吗》教案3
小学科学一年级高效课堂资料《植物是活的吗》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知道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知道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二、过程与方法: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课的课外作业及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的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
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
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狗尾草会枯死吗?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活动时间约15分钟)2、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
教科版科学一上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是“活”的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从而理解植物也是生物,是活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和繁殖等。
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植物的生命特征了解不多。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特征,并建立起对植物的初步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知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和繁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和繁殖等。
难点: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植物标本或图片。
2.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植物是‘活’的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和繁殖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物、衣物、建筑材料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等。
学生通过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是“活”的吗》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呼吸、生长、繁殖等,从而认识到植物也是生物,具有生命现象。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但他们对植物的生命现象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活动来引导他们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植物的生命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样本,如花草、树木等。
2.准备显微镜,以便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3.准备实验材料,如土壤、水、剪刀等。
4.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植物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是一种生物,它们有根、茎、叶、花、果等结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植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一株植物放入水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植物的生长现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植物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标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是活的吗》教案引言:植物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还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观察和研究植物,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长和发育,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本次课程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植物,帮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有限,因此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示范。
此外,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一定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调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能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和记录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种植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准备放大镜、镊子等观察工具;制作PPT 课件;设计观察记录表。
2. 学生准备:自带记录本和笔等观察工具;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
3. 教学环境:校园内的植物区或附近的公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们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5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案:1.5植物是“活”的吗【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认识植物是“活”的。
2. 培养学生认识和尊重植物,增强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 学生认识植物是“活”的。
【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植物作为生命体的特征和意义。
【教学方法】1. 归纳法:引导学生查看并描述植物的基本特征。
2. 对比法:对比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和相似点。
3. 实验法: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
4. 问答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具和材料】教具:投影仪、幻灯片、标本植物、木棒、尺子、手电筒。
材料:植物、水、土、花盆。
【教学过程】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植物,让学生从植物的形态、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描述。
(2) 出示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点和相似点。
2. 学习:(1) 结合图片和标本,介绍植物的基本构造和特征,包括植物体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的组成和功能等。
(2) 引导学生合作开展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
(3)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植物作为生命体,有哪些与动物相似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3. 操练:(1)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植物是“活”的。
(2) 组织学生分小组,用手电筒照射植物的地下部分,观察地下的根系和根毛,并记录下来。
4. 巩固:(1) 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制作植物标本并讲述有关植物的知识点。
5. 结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体会。
(2) 引导学生养成爱护植物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归纳法、对比法、实验法和问答法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基本构造和特征,从而理解植物作为生命体的特征和意义,进而认识植物是“活”的。
同时,通过植物生长实验的开展,让学生亲眼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增强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植物是活的吗》教科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提问、实践等途径,激发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2.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3.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责任感;4.发展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成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上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举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成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激发探究欲望:针对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好奇心,教师需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举例: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水分?”激发学生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植物是活的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植物的生长变化?”比如,种子发芽、花朵开放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植物生命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植物是生物的一种,它们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生存条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满足自身生长需求。植物的生命特征是……(详细.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植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5植物是“活”吗》课教学设计16
课题教课过程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准备板书设计环湖小学科学老师张艳玲植物是“活〞的吗课型新讲课第一单元第五节课时1课时科学观点目标: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来保持生计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拥有差别于非生物的特点。
科学研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察看,比较植物的特点及其变化。
2、经过采集凭证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1、培育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爱惜生命,保护身旁的植物。
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拥有差别于非生物的特点。
经过采集凭证证明植物是活的。
学生、老师栽种的植物,课件,板书卡片,塑料花一、创建情境:聚焦植物是“活〞的吗?1、创建情境,发问:兔子和小猫是“活〞的吗?2、师生互动沟通:找寻兔子和小猫是活的凭证。
3、体现图片:动物会动、会吃、会睡觉、会变化,证明兔子和小猫是活的。
3、聚焦问题;兔子和小猫是活的,植物是活的吗?〔教师贴植物是“活〞的吗活动板书〕二研究:采集植物是“活〞的凭证1、各小组察看自己种的植物的生长状况,找出植物是活的凭证。
〔生根、抽芽、长叶〕;学生说记录表中植物的变化状况。
〔抽芽、长叶、长大、生根〕2、回想你是怎么照料它的?〔需要浇水、施肥、晒太阳。
〕3、教师实物展现自己三个不一样时间栽种大蒜的生长变化盆景。
〔长大〕4、展现校园植物—西瓜的生长过程。
5、展现其余植物活的资料:察看大屏幕图中同一颗银杏树春夏秋冬四时樱花的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银杏树在一年里经历了什么变化。
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是“活〞的。
小结:大家的努力之下,我们找到了植物活的凭证。
让学生来读一读。
6、〔玩游戏小种子〕音音律动三、商讨:哪些凭证说明植物是“活〞的?1、让学生在活动记录表中圈出“植物是活的〞原因。
2、出示塑料花,问:它是活的吗?指引学生说出不是活的原因〔让学生望、闻、摸〕。
3、教师带学生读植物是活的原因词语。
四、展现摘花踩花图片,进行德育浸透与环境教育。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 5 植物是“活”的吗》优质课教学设计_3
教学设计
课题:《植物是“活”的吗》
课题
植物是“活”的吗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植物会长大、会变化,是活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植物找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会长大、会变好,是活的。
教学难物是活的吗
会长大
水、肥料、阳光
会变化
作业
设计
课后调查资料,探究如何保护植物。
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核心课程,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本课教学环节紧凑有序,学生活动设计丰富,整堂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通过寻找证据来一步步证明植物是活的,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一)观察植物
1.怎样证明植物是活的呢?
2.观察我们种植的植物,你能找到证据吗?
(1)教师讲解要求。
(2)学生小组观察。
(3)学生小组汇报。
3.交流与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植物会长大,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土壤、阳光和肥料。
(二)观察樱花树
1.观察四季的樱花树,你又发现了什么?
(1)学生观察图片。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
教学PPT、视频、背景音乐。
学具
观察记录单、蒜苗、萝卜、生菜等植物。
预习设计
带来自己种的植物。
教学过程
修订
一、激趣导入
1.趣味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动物是活的吗?以小兔子为例,说说为什么?
5.植物是“活”的吗-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5.植物是“活”的吗-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知道植物也是生命体,并掌握植物与动物、人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够感受植物的生命力,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与需要。
3.能够积极探究,强化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知道植物也是生命体,并掌握植物与动物、人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感受植物的生命力,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与需要。
四、教学过程
活动1:观察植物
1.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放在桌上。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和颜色。
2.要求学生每天都照顾好它们,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土、阳光、空气。
3.一周后,让学生把植物带到学校,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活动2:比较
1.让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异同,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进行比较,让学生总结植物和动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让学生画出动物和植物的表格,记录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3:展示
1.让学生把自己种的小植物带到教室里,并用展板分享自己对植物的观察和感受。
2.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种植的植物照片和日记制作小小缩影,观摩其他小组。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植物,看是否每天都有认真照顾,是否有生长的变化。
2.学生的学习笔记和画出来的表格,表现出对生命有一定的理解。
3.学生的展板讲解和小小缩影的制作,看是否能够清晰表达对植物的感受和对生命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
继续观察和记录自己喜欢的植物,并画出来它们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环境。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是“活”的吗》教案教学设计
3.用刚刚大家说的这些办法,找一找活的那一盆植物,在活的植物上插上绿色标签,认识不是活的那盆插上红色标签。
4.小组观察。并强调注意事项:1.不要讲盆子推到了;2.小声交流;3.插上标签
5.交流。
6.大蒜、水仙会变化,大树会变化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
1.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2.愿意倾听他人的消息,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养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运用观察,比较方法,收集植物是有生命的证据。
教学难点
意识到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分组植物。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三、判一判。植物小医生
1.出示阳台的植物,一派茂盛的景象,长沙夏天的天气太热了,等朋友回来的时候,都变成了这个样子?谁能当当植物小医生帮帮它?
2.今年7月的时候,长沙下了很大的雨,很多地方还涨了水,荷花都成这样了?谁能当当植物小医生帮帮它?
3.奖励“植物小医生”帽子。
四、总结
1.通过大家的观察、思考,你认为植物是活的吗?我们找到了“活”的特征,教室里有很多大家带来的植物,希望大家都能精心去照顾它。
板书设计
5.植物是“活”的吗
会长大 成长树 水、阳光
会长叶 会死亡
教学反思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的字体、格式不许改动。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植物是“活”的吗》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 5 植物是“活”的吗》优质课教学设计_3
5.植物是“活”的吗【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5课。
本课将引领学生去概括前面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本课教科书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就是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面来,展示自己的平常的观察记录,就是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实转化为证据。
第二个就展现我们的观察记录。
植物第一周是什么样子的,第二周是什么样子的,前后有什么变化,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教科书通过两组图片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有快有慢,但不管是快是慢,但都是在生长发育,这就是有生命的表现。
当然,学生还可能会说到植物会开花、会结果,有的时候还会死亡。
这两个活动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再次观察自己的植物,对照记录表进行回顾,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来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是一个活的物体,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通过对证据的使用来了解植物是真的是活的。
教科书上还安排了一个收集其他资料的活动,以观察樱花一年四季的生长变化为例,让学生把视野从静态的现象、短期的现象引入到更为广阔的、长期的、动态的植物生命现象的观察当中,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完善植物是活的证据。
教科书还安排了这样的一些讨论,围绕“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是活的?”、“塑料花是活的?”这两个问题去讨论,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认识植物有生命的。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到第四课的学习,老师已经带领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知识和实践方面的积累,在将近一个月的种植养护活动当中,已经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特征的这样一个服务,学生也基本上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相对比较弱,对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需要老师帮他们回顾和整理。
在这四周当中,他们也结合自己种养植物的过程有所发现,搜集到一些证据来证明了植物有生命的,这是本单元的一个核心目标。
1.5《植物是“活”的吗?》(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解决办法:1.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2.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呼吸现象,加深学生对植物呼吸的理解。3.通过图片、模型等展示植物的繁殖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观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4.通过实例讲解、环境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为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呼吸等现象。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种植绿豆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环境影响:净化空气、保持水土
②植物的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适宜条件
-生长周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适应性:干旱、寒冷
③植物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花粉、卵细胞
-无性繁殖:扦插、嫁接
④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来自态作用:食物、栖息地-环境保护: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植物 5 植物是“活”的吗》优质课教学设计_15
课题植物是“活”的吗是否属于否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学科科学学段:小学年级一年级相关语文品社美术领域教材书名:科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6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即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要在头脑中对自己的观察进行整理和组织。
基于对建构理论的认同,我尝试让学生在种养一棵植物的过程中,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搜集整理植物是活的证据,从而完成学生在头脑中对“植物是有生命的”这一科学认识的建构。
在搜集证据的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证据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在指导学生的规范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基于证据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植物是“活”的吗》概括前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植植物中的发现,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本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观察、对记录单的回顾,以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启发,并且对比塑料花不是活的,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
学生情况:一年级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在生活中,他们都认识常见的植物。
但是大多数同学没有动手种植过植物,也没有通过观察、记录种植情况,搜集植物是活的证据。
前四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了解。
本节课从前面四节课搜集的证据开始,指导学生利用多感官,观察种植植物的情况,并且用语言初步描述搜集的植物是活的证据。
教学方式:本节课主要采用体验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学习植物单元前四课的基础上,指导导学生搜集、梳理植物是活的证据,从观察、记录植物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汇报展示种植过程中搜集的证据,最终通过种植体验与探究,进而并完成证据搜集,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
教学手段:通过复习已经搜集的植物是活的证据,为搜集种植过程的证据奠定基础。
通过15分钟的种植情况汇报,展示搜集到的证据,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出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需要水分、阳光维持生存和生长,突出教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科 学学科一年级上册教案第5课 总5课
课题
植物是“活”的吗
课时
1
任课班级
一(6~8)班
执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3.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
1.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点
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难点
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 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1.回答问题。
2.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有: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
1.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
1.思考,举手回答。
2.观察图片
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二、聚焦
三、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三、研讨
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生说说理由。
1.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
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 中。
1.举手回答。
2.举手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