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县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思考
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思考工业园区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发挥具有集聚特色产业、拉伸工业链条、集约利用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相对优势,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现。
多年来,我县坚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主攻工业不动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仍是振兴我县经济的关键。
本文仅就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县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主攻工业、强攻工业”发展战略,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发展基础更加厚实,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已经形成以矿业、建材业、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建设了县工业园、九二工业基地、国省道沿线工业长廊三个工业企业聚集的洼地。
其中,县工业园规划用地面积4500亩,已完成“五通一平”土地面积1100亩,现有落户企业28家,主导产业为为食品、制药、机电、针织服装等;九二工业基地规划用地面积5000亩,已完成“五通一平”土地面积1900亩,现有落户企业仅有3家,主导产业为真空制盐、锡材深加工及盐化工等,江西九二盐业、锦顺达锡业、小山锡业已分别建成年60万吨真空制盐、3000吨锡氧化物、3000吨锡酸钠项目;工业长廊主导产业以建材业为主,会昌山水泥公司及华昌水泥厂已形成年产60万吨干法水泥产能,昌隆矿业已形成年产5万吨轻重质碳酸钙粉体产能。
目前,园区、基地、长廊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功能日趋齐全,吸引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主平台作用更突出。
08年全县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2.58亿元,同比增长55.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9亿元,同比增长30.1%;实现税金总额1.5亿元,同比增长88.7%;矿产品、新型建材和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3.8%和71.8%。
二、我县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工业园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阻力依然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关于我县加快工业园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县加快工业园发展的几点思考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不动摇,高度重视新晃县工业园区(原前锋工业园)的发展,坚持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投全县之财,加快园区“三通一平”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求园区跨越式发展,园区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在发展过程中,新晃工业园区也遇到了很多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如土地报批滞后、建设资金紧张、体制机制不顺、招商引资困难、功能配套不全等一系列难题。
面对这些难题,必须从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入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千方百计破解难题,才能实现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土地滞约。
目前园区用地极为紧张、项目土地报批资料复杂,层层审批,报地时限长,有的项目从报地到批地要一年多时间。
以城市批次报地土地用地指标紧张,每一批次全县只有200亩左右,根本满足不了园区用地要求。
(二)建设资金紧张。
由于新晃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相对滞后于周边地区的其它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先期投入巨大的资金要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场地平整及基础设施建设,而从投入到最终完成吸引企业来园区投资、上交利税等资金回收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时间差问题,在国家实行紧缩银根、控制投资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园区先期的投入完全要靠地方自筹资金解决,相对发展严重落后、经济欠发达的新晃县来说,建设资金紧张也成为制约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体制机制不顺。
目前,工业园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也处于申报省级工业集中区阶段,对加快园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园区没有规划、土地、项目审批等权限,使得办事环节增多,办事时限延长,给客商带来诸多不便,无法真正形成高效快捷的投资服务环境。
同时,工业园区管理机构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属事业单位性质,不是完整的一级政府,没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却又必须承担起辖区内的各项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责任,实质上承担了一级政府的职能,园区管理机构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应付各种社会事务,却仍然管不到位,这也是束缚新晃工业园区做大做强的“瓶颈”。
县长在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县长在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对大家对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次推进会上,我想就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问题和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
一、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工业园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经济增长。
工业园区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载体。
通过集聚产业资源,提高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2.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工业园区建设不仅仅是工业发展的需要,也可以带动城乡居民就业,改善农民收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3. 扩大就业机会。
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城市新增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
4. 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发展。
二、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一些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欠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限制了工业园区的发展。
2. 创新能力不强。
一些工业园区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导致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3. 环境保护需要加强。
一些工业园区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问题,污染物排放超标、环境卫生差等情况,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4. 人才引进不足。
一些工业园区在人才引进方面还存在问题,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工业园区建设的展望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及下步发展思路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近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建设和县城整体搬迁的历史机遇,于2004年在岑松镇屯州村规划工业园区建设,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把建设好工业园区作为发展壮大县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工业园区在规划编制、措施保障、企业引入等方面初步显现成效,成为发展“工业强县”的主战场、服务企业的高地、要素聚集的洼地、投资创业的福地。
有效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业园区发展现状我县抓住省、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思路,遵循“产业集聚、节约用地、突出优势、协调发展”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目前我县工业园分一园两区,即:屯州工业集聚区和南明工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为11.56平方公里。
(一)屯州工业聚集区。
屯州工业聚集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平方公里,位于剑河县岑松镇内,东与玉凯高速公路相接,西底对门寨,顺320国道及岑松溪流两则平坦开阔地至南面岑松镇南高村,北与湾根、巫沟等村相接。
涉及11村22组1137户6653人,区内有两高一国道(凯玉、思凯两条高速公路、G320国道)从园区通过,距离岑松镇镇政府1公里,距离两高通道出入口0.5公里,距剑河新县城1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臵优越。
其中:第一期规划工业建设用地24公倾,第二期建设用地119公倾,共143公倾,占规划面积的71.5%。
产业定位为轻工区,主要吸纳以当地资源为原料的森工、食品、林化、中药材、旅游商品以及轻纺、电子等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
目前入驻园区投产有宏大木业有限公司、荣达木业有限公司、闽鑫木业有限公司、欧泰林化有限公司、活性炭厂、老蔡牛肉食品公、剑白香猪特色食品有限公司、天利达鞋业有限司、鑫丰顺鞋业有限公司等16户企业。
在建有贵州圆方公司40万立方米板材开发项目、贵州天源特色食品项目等3户企业。
分析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与思考
分析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与思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
县域经济搞得好,经济就发达,人民群众就富裕,各项事业就欣欣向荣。
反之,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县域经济的发展刻不容缓。
本文主要就县级工业的发展问题谈一些看法。
县级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而言,县级工业包括县国有工业、县城镇集体工业和乡镇工业。
县级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县级工业投入少、见效快,是构成地方财政税收的重要支柱。
县级工业基本上都是中小型,以小居多。
因为其规模小,所需资金少,因此在投入上有调动地方财力和物力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动员和利用社会上暂时游离出来的资金办。
从广西的财政状况看,历年来县级工业都提供了相当数额的财政收入。
二、县级工业与城市大工业协作配套,是实施专业化分工不可缺少的力量。
县级工业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同大工业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为大工业提供配套服务。
三、县级工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途径。
县级工业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同行业中,也较城市大中型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但在扩大就业方面有很多有利的条件:第一,它不一定要花很多投资建大厂房,购买新设备,往往是因陋就简,白手起家;第二,职工对日用工业品比较熟悉,技术要求不高,操作容易掌握;第三,行业多,门路广,经营方式多种多样;第四,由于技术构成低,每百元固定资产能吸纳的就业人数和创造的社会财富比大高。
四、县级工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利于增加出口创汇。
县级工业在出口创汇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是资源的优势。
县级工业依托本地特有的资源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增加出口创汇。
其次是传统特色和技术优势。
县级工业生产的日用工业品和工艺美术品种类多,换汇率高,在国外有传统的销售市场。
关于工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工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建设工业产业园区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实现工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现阶段是我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面对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重任,加快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实体经济,培育现代产业体系,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探索新形势下我市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径,我们对全市工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表明,我市工业产业园区体系初步形成,总体上已处于由前期建设向产业培育转变的关键阶段,发展势头很好,但要实现跨越突破发展,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创新思维理念,强化推进措施,努力走出一条集约化经营、集群式发展的新路子。
一、全市工业产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省委、省政府提出“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以来,我市将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壮大区域经济的一大突破口,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区科学发展,规划布局不断加强,管理工作日趋规范,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成果显现,体制、机制、政策、资金、土地、项目审批等各方面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明显增强,集中区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全市已有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11个,其中,商丹工业园区被纳入省级重点工业园区,洛南县陶岭工业园区、镇安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等7个集中区被确定为全省100个重点扶持的县域工业集中区。
关于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工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决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所在,是推进县域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
本文以渠县为例,分析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对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措施。
一、工业发展现状近几年,渠县坚持“以产兴城”的发展思路,“工业强县”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稳步提升,产业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弥补,新兴培育产业发展动能日益强劲,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税收规模逐年扩大,收入增速持续加快,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规上企业发展迅猛,由最初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10项制造业发展到覆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20多个行业类别,工业集聚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二、当前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渠县工业在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效益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整体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渠县工业存在着科技含量不高、产业优势不强、区位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等问题。
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渠县工业在量与质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产业层次整体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渠县现有的工业发展主要仍为资源驱动型模式,依托县域内丰富的农副产品、煤、水、盐矿等原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煤电、盐化工等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粗放,工业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工业经济产业层次和素质总体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部分产业都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行业和企业发展难以迅速适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二)企业总体规模偏小,龙头引领效应有限近年渠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百余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0多家,十亿企业仅几家,企业规模整体偏小,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够。
县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思考
县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思考县域产业园区是指依托县域内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以及农村企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等载体,打造的集产业集聚、优势产业孵化、企业孵化和培育、园区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县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成为了摆在各地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县域产业园区面临的主要挑战1. 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潜力受限当前许多县域产业园区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潜力受限。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的影响,这些传统产业往往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技术落后等问题,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2. 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功能不完善部分县域产业园区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支撑,服务功能不完善,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难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3. 环境监管不力,发展空间狭小一些县域产业园区在发展中环境监管不力,存在污染治理不到位、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制约了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1.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针对当前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导向,鼓励县域产业园区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农业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升级。
2. 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支撑要加强园区内部的创新驱动力,引进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和创新孵化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3. 完善园区配套服务,提升竞争力在提升服务功能方面,可以引入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4. 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园区发展空间在环境保护方面,要严格落实环保政策,加大环保投入,治理园区内的污染源,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为园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转型升级中的政策支持1. 制定激励政策,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县域政府可以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园区,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土地出让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发展活力。
县级工业园区发展问题与解决策略阐释
县级工业园区发展问题与解决策略阐释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直接决定着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本文将针对县级工业园区发展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县级工业园区发展问题解决策略。
标签:县级;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我国进入了五位一体的“新常态、双创”战略当中,并且在“一路一带”倡议下,地区经济也在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县级工业园区作为地方经济改革的重要手段,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县级工业园区发展问题与解决策略全面进行阐释。
一、县级工业园区发展问题(一)县级工业园区缺乏科学规划纵观我国当前县级工业园整体发展的步伐相对缓慢,很多县级工业园在发展之初起步就相对较晚。
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制之后,很多新建企业在急需投資方向的需求之下,政府才考虑到筹划县级工业园区的计划。
在此基础之上,不仅需要重新规划土地、创建县级工业园区,而且还要构建园区运作机制,其需要筹划的内容繁多。
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很多县级工业园区的定位与筹划出现偏差,很难切实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
即使一些县级工业园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很难满足社会环境保护的需求,导致很多县级工业园区的规划方案不断修改,对县级工业园区当中的企业整体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产业聚集程度较低县级工业园区发展最为明显的问题便是产业聚集程度较低,很难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
作为产业园区的建设,不应该为了谋取短时间的利益,必须要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保障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统筹。
结合当地的实际特点,将合理的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筹划与时代发展需求进行整合,确保本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但是当前县级工业园区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下,很难实现产业集聚、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产业随意布置、随意安排的现象显著,不仅造成了县级工业园区规划效率低的现象,而且难易把控企业入园的质量,很难构建出完善的企业联动现象。
此外,县级工业园区产业聚集不紧密,容易导致产业链处理风险能力较差,直接对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起到了不良的影响。
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分析
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分析工业园区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建设并管理的工业企业集群。
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就业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工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优势、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工业园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企业分散、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而集中建设工业园区可以将企业集群在一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产业升级和节约资源的目标。
其次,工业园区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工业园区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与基础设施条件,使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中更加顺利地开展业务。
其次,工业园区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提高整体效益。
此外,工业园区还可以吸引外来投资,提高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然而,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规划和建设周期较长,园区的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府支持。
其次,由于园区面积较大,管理难度较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
另外,一些工业园区存在规模过大、产业结构单一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推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政策扶持,提供资金、税收和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驻和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园区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引导园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另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园区企业的监管,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避免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
综上所述,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就业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此,政府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推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某县经营工业园区的做法与启示
某县经营工业园区的做法与启示近年来,**县通过资本运作方法,筹集资金90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的县科技工业园,目前园区“七通一平”面积已达5300亩,完成管线铺设3平方公里,硬化、绿化、亮化道路8公里,兴建标准工业厂房10万平方米。
9000多万元的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对财政并不富裕的**而言,完全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
为此,该县树立经营园区理念,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滚动发展”的方法,在县财政仅借资1000万元作为园区首期的征地、拆迁费用情况下,通过做好资本运作文章,巧解了园区建设筹资难题。
一是土地置换,一石双鸟。
去年在县城锦园住宅小区划出一块120亩的土地,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小区,根据市场行情分别评估、定价。
对中标承包园区工程的建设单位,先付20%的工程款,剩余工程款从上述土地中划拨等值土地置换,共置换工程款2500万元。
今年又在县城镜山大道以东新区划出一块200亩的土地,可置换工程款3000多万元。
这样既筹集了园区建设资金,又开发建设了一块土地,起到了一石双鸟的功效。
二是包装项目,期货运作。
**科技工业园区内**大道拓宽改造工程需1000多万元,该县对这一项目进行特色商贸一条街的环境、前景包装,以大道两侧3.5万平米土地为交换条件进行项目招商,香港客商马赐琛看好该项目的良好发展前景,毅然投资1120万元进行一公里多长的**大道的56米拓宽、亮化、绿化、排水等改造工程。
通过这样包装出售,大道两边的3.5万平米土地实际上转化为每平米308元的投资,而未包装开发前该地价仅每平米10 0元左右。
三是利益联结,部门筹资。
采取“分散筹资,集中使用”办法,支持和鼓励各乡镇场、各部门、各单位采取招商引资、向上争资、挤压预算内外资金、动员干部职工入股等方法,筹措资金1309万元,集中兴建厂房4.45万平米。
同时,动员和鼓励供水、供电、通讯、广电等部门,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园区的管网建设。
对部门投资的,实行“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如投资工业厂房的,每平米造价约330–-360元,而厂房造好后由管委会对客商的统一出租价为每平米每年36元,投资回报率可达10%。
对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考
对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考周国清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是经济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
如何加快园区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产业、机制、招商、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紧密的产业群1、搞好产业定位。
产业定位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园区发展的方向、前景,一个好的产业定位能吸引各相关的企业入园,达到发展一批产业、兴一方经济的目的。
在确定产业定位前,一定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搞好与现有经济的配套,而不能脱离现有经济现状另搞一套,形成游离于“本土经济”的“飞地经济”。
园区的产业定位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要长期坚持下去。
对于我区的工业园的产业定位,从目前来看,辖区有相当多的机械工业类企业如三钢、三重机、三明机床公司、三明齿轮箱公司等,因而产业定位在发展机械工业是切合实际的,当前的关键是进入“一园四区”的项目都要围绕这一产业定位来做,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促进园区的快速发展。
2、搞好产业配套。
一是要注意引进相关联的企业,不能单纯引进同类企业集聚到园区,产生内部互相竞争、互相压价、自相残杀的情况,破坏园区有序竞争,导致资源的浪费。
二是要发挥已有优势,比如,省里已经作出建设东南沿海重要汽车制造基地的部署,我们就是要根据省里提供的配套产品目录,研究培育汽车零部件产业,因为我区有相当多的机械加工企业,我们有这一方面的优势,所以要抓住机遇,认真研究、鼓励企业发展配套产品,在全省新一轮产业调整中找准我们的位置。
三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如我区可出台有关与机械工业类相配套的项目激励政策,引导上下游企业、协作及分工完善的企业入园投资,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四是要促进入园企业的合作,通过网络结构、区域集聚等方式,建设工业园区各企业信息共享、技术互学、创新互动的机制,搞好工业园区内各企业的分工协作,拉长产业链,降低入园企业的配套成本,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3、搞好技术协作。
一是搞好现有企业的技术协作。
企业间的技术协作可以是信息共享,也可由一企业研发出新技术后交由与其相配套的企业生产,配套企业获得技术使用权,并向研发企业免费供应与技术价值相同等价额的配套产品,这样做不仅可节省技术研发成本、减少现金支付,也可增强企业间的协作程度。
新常态下县域新建工业园转型发展思考
面临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新常态,县域新建工业园开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并将持续发生诸多重大变化,转型任务更加艰巨而又繁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科学把握新常态下工业园开展趋势,紧紧抓住县域新建工业园转型开展关要素,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努力推进工业园与民生、城镇化、产业、企业及园区间的融合协调转型。
一、新常态下工业园开展趋势工业园向高层次跃升是客观规律推动的必然表现。
从现代化开展规律看,现代化历程一般要经历快速增长、转型开展、现代化三个阶段。
每一阶段的开展特征都与工业化程度密切相关,而工业园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也必然与工业化进程中各阶段开展要求紧密相联。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工业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历史性嬗变,为GDP快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积累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到了必须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来推动开展的必经阶段,并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深化,工业园还将表现出经济社会等多重属性,其开展布局由单一产业区向整体功能区转变,开展抓手由单纯制造业向“四化〞同步跨越,开展内涵由单纯经济向“五位一体〞扩展。
从产业开展规律看,工业化不断推动三产业比重发生变化,工业化初期,第二产业不断上升,成为推动 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化中后期,第二产业增速放缓,第三产业〔主要指效劳业〕迅速开展并逐步成为主导产业,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伴随着产业格局的变化,产业开展对传统要素的依赖越来越弱,而对效劳、技术、信息等“软要素〞的依赖越来越强。
在由“弱〞变“强〞的过程中,先进生产力不断产生扩张,落后生产力逐渐萎缩退出。
这一开展趋势不可阻挡,必将对工业园从低端向高端、从粗放向精细、从单一向综合不断演进产生决定性重大影响。
经济效劳化、产业集群化、功能城市化、绿色低碳化、运营品牌化、区域一体化等开展趋势将更为凸显。
工业园要想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提质增效新跨越,就必须把握工业园开展变化趋势和自身客观条件,不断调整定位,锲而不舍地实施战略转型。
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的体会与对策思考
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的体会与对策思考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的体会与对策思考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的体会与对策思考工业园区是发展县域工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它是发展工业经济的温床,是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化经济的集聚作用、整合作用和带动作用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现,由于其自身具有集聚特色产业、拉伸工业链条、集约利用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巨大优势,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下面结合我县实际,就如何加快我县工业园区的发展,浅谈几点体会。
一、全县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现状肇州县发展工业经济的历史较为悠久,工业经济的基础较好,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纺织、造纸、机械、化工等门类齐全、基础完备的工业体系。
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近年来,全县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认真借鉴发达地区发展工业经济的先进经验,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园区化经济,最大限度发挥工业园区在发展工业经济中的集聚、整合和带动作用,努力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全县工业园区数量不断增加,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质量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全县园区经济的发展情况截至目前,我县共规划发展各类园区达到了5个,分别为丰乐工业园区、亚麻园区、玉米产业园区、肉牛养殖加工园区和徐家围子化工园区。
目前,各类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达到64.8平方公里,五个园区已经规划论证和储备项目4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8个;建设各类对地方经济拉动力较强的项目18个,其中投产项目11个,试生产和在建项目7个;入驻企业14家,逐步培育了“雪鸟牌”亚麻纱、“龙海鹤天”牌酱仔鹅、“金摇篮”牌奶粉、“大漠”牌豆粉等一批知名品牌,有效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为了抢抓黑龙江省规划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战略机遇,根据我县地处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规划带和土地均属重度盐碱地的有利条件,为适应入廊的需要,达到入廊的目的,我县积极争取,抬高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起点,并将徐家围子化工园区、玉米产业园区、丰乐工业园区、麻业园区四个工业园区申请加入哈大齐工业走廊,努力加快园区入廊步伐。
县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县积极响应××省委井冈山会议的号召,在全省率先设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探索,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截止到××*年10月底,××经济开发区已建成面积近4平方公里,共引进项目106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超5000万元项目22个,外资项目8个,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约2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6亿元,安排就业人员2.2万人。
今年1-10月,××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销售收入14.9亿元,实现税收7600万元。
近两年,先后被评为全省县级十大工业园区、六大指标综合先进单位、××省民营科技园。
××县××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实践,和大多数中部地区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也面临着一个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壮大的课题。
一、××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经验及反思××经济开发区能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形成规模,并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经验是:1、依靠优惠政策吸引,是××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前提。
要在××这样一个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山区小县发展工业园区,政府必须有较强吸引力的政策。
对在工业园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我们在地价、电价、水价、税收及其它收费等方面均提供较大优惠。
县财政还拿出300万元设立了园区信贷担保基金,凡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享受信贷担保。
为了鼓励企业拓展外贸出口,我们设立了外贸出口奖励基金;为了增强园区发展后劲,我们设立了企业技改扶助基金;为了奖励税收贡献大户,我们把企业交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用于设立了企业发展奖励基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区县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作者:蔡秀珠蔡和超来源:《海峡科学》2010年第09期[摘要]工业园区是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平台,发展工业园区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该文对三明市尤溪县的工业园区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办法,为山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县域品牌经济1工业园区发展概况尤溪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十年来才有了较快发展,逐步建成了园区化工业经济。
总的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工业经济初级阶段、工业园区形成阶段、经济开发区建设阶段。
2003年3月,成立了尤溪经济开发区,2006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
开发区控制性规划面积26000亩,现已开发8000亩,实施了“园中园”、“股份园”、“飞地园”和“一区多园”开发新举措,成立城西园、埔头园、仙山园、洋中园等。
埔头园和城西园现已入驻企业121家,规模以上企业40家,固定资产总投资25亿元,职工人数达14000多人。
2009年上半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93亿元,比增31.9%。
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省山区县开发区前列,获“福建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先进单位”、“福建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成为尤溪经济发展增长区、工业产业聚集的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县域品牌经济新区。
2存在问题2.1 园区建设投入成本高、资金难于自求平衡。
我县园区地形复杂,土方开挖量大,平均费用达2万元/亩以上,加上征地补偿费、办证费和“五通一平”费,平均开发投入达6.5万元/亩左右,开发投入成本较高。
而供给入园业主的收费标准为2.5万元/亩左右,投入与回收差距大,乡镇政府为园区建设投入的资金缺口较大。
一些企业入园后,由于资金到位率低、建设进度缓慢,不能如期按计划生产或无法正常生产,无法按预期指标上缴税利,企业税赋贡献率不高;另一方面,乡镇政府所得税收分成比例低,对部分入园企业还要给予多种优惠,难以弥补建设园区的投入,造成资金无法自求平衡,政府负债严重。
2.2 “两证”办理困难、制约企业发展。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许多乡镇企业用地采取以租代征方式,未及时办理“两证”。
按现行土地政策规定,办理用地手续需交纳土地出让金、契税、耕地占用税,平均每亩最少需8.3万元,甚至多达11.6万元,企业主因无力承担高额出让费用无法办理土地证,有的已办土地证但未办房产证。
另一方面,农保田和林地调整征用困难,影响了土地证和房产证正常办理,导致企业无法向银行贷款、融资困难、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发展潜力不足,制约了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2.3 产业规模小且结构单一、核心竞争能力不强。
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大部分工业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队伍,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少,品牌意识不强,不少企业技术开发停留在“引、仿、跟”上,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
据统计,全县主要乡镇企业268家,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62家,全年总产值为56.07亿元,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
乡镇企业结构更为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相当部分的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
2.4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把握市场能力较差。
投资业主和企业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在当地经营发展起来的“土经理”和“土专家”,总体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经验和能力有限,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创业初始阶段,无法对市场进行准确判断。
人力资源不足,熟练工、技术工人短缺,人员结构不合理,科技人员更是缺乏,劳动者综合素质偏低。
2.5 园区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受地理条件限制,乡镇现有工业区分布零星分散、不成规模、不能集中统筹规划,交通、供水、供电、通信、基础服务设施资源无法共享,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
一些乡镇已无地可征,与“三个一项目”入园用地需求差距很大。
农保田和林地征用困难,在补偿过程中,村民要价很高,工作稍有不当,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存在社会不安定因素。
由于乡镇财力有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不到位,园区整体功能不完善。
园区内的住宿、交通、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不配套,园区总体服务水平低。
3建议举措3.1 规划要高起点,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一是园区建设规划要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相结合。
做到统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将园区规划融入县城总体规划,编制控制性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实现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既注重超前性、又注重园镇一体化,防止随意盲目性开发。
二是规划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
按照海西经济发展要求,我县园区建设要主动融入、山海联动,培育与沿海产业对接转移的工业园,建立与沿海产业相配套的物流集散和原辅材料工业加工的工业园,发展具有本地资源深度加工的食品加工和生态工业园,开创出符合尤溪实际、具有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
三是园区内规划布局要合理、突出特色。
强化园区功能区域划分,建设林产、纺织、食品、矿业、建材、机械等专业园和高新技术区。
以“建设一个园区就是建设一个城镇”的理念,做好园区的布局规划,预留生产、生活、休闲功能区域空间,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功能。
3.2 统筹城乡工业发展,发挥主导产业聚集带动作用一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园区的建设。
坚持“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致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
根据我县实际,可将我县初步形成的优势产业,如矿产工业、林产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加工业等进行培育,促进主导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框架、支柱企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重心的园区工业体系。
通过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进程、推动相关联产业发展,打破单一产业的局限,集聚核心产业,建立支柱产业链,辐射带动相关联企业,提升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
同时,通过产业集群推动所在地区人口增长,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加快“东扩西连美中心”大城区战略,发展壮大县域工业化经济,实现小城镇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形成集聚导向、区域崛起、科学示范的效应格局。
二是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实现园区经济集约化管理。
招商引资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拟定全县招商项目总纲,项目落地园区要符合其产业的类别、性质和园区发展总体规划。
建设“飞地园”,由各乡镇各部门自主招商落户园区,税收按双方约定比例分成,有利于集中管理、集约用地、节约投资,更好地共享资源和保护环境。
边缘乡镇要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当地的资源型企业,充分利用和改造老企业厂场用地,促进产业从低端产品向高端延伸,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是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促进园区联动开发。
按照交通区位发展态势,把经济开发区确定为中心园区和卫星园区,给予卫星园区享受县级中心园区同等的财税政策待遇,由松散式转化为紧密型联合体,税收分成要加大向乡镇倾斜,县级工业园要加强对乡镇指导,实现大园带小园、联动综合开发格局。
3.3 提升思路引项目,培育县域品牌特色经济要变山区意识为沿海意识,充分发挥尤溪的特色和优势,主动捕捉商机。
一是研究市场,抢抓招商机遇。
主动融入沿海闽台大公司产业链,主动承接沿海转移产业,把沿海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企业向我县转移,如鞋业、服装、纺织等产业。
二是讲究方法,创新招商方式。
深入研究现代招商手段,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制定招商项目运作程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建立来尤客商信息库,广泛了解各地客商和投资意向动态,积极拓宽信息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
三是大力开发建设“专业园”。
加快食品加工生态园、有色金属加工生态园、洋中鞋业专业园建设,吸引关联企业进驻,通过推进企业聚集,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全力扶持和培育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如:矿产业、林产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促使产品向深加工延伸、向高层次发展。
实现林产企业林纸板一体化、纺织企业产品终极化、矿产企业产品精炼化、食品企业产品精深加工化,把产业链延伸扩大,完善产业体系和专业园建设。
四是发挥特色培育品牌经济。
依托“中国金柑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革基布名城”的品牌,建立农产品加工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基地,把现有的沈郎茶油、金柑、米酒等加工企业做强做大,开发系列产品。
同时要精心储备自然资源项目、吸引客商来尤投资,挖掘我县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培育食用菌、竹笋等食品加工企业。
通过自然资源的深度开发、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做到开发一项资源、崛起一大产业、带动一方经济。
发展资源优势农产品特色经济,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县域经济品牌的形成。
3.4 创建“平安和谐”园区,提供良好投资服务环境一是规范管理、提高行政机关服务效率。
推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常更新,从根本上改变只知道照搬硬套上级文件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僵化观念,消除传统计划经济“管、卡、压、统”的现象,营造“亲商、尊商、重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投资放心、赚钱安心、办事顺心、生活舒心的良好文明环境。
二是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业园区内设立警务室,对园区的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物业管理、社会治安等进行综合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实行职业安全专管员和协管员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确保职工的生产安全和职业卫生安全。
四是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设施。
做到同步规划、布局合理、逐步建设“适宜生活居住、适宜创业发展”的工业园区。
3.5 建立协作培训机制,培育经济人才队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充分利用校、院的科研力量和技术、知识、人才的优势,开展县校合作、县企合作,建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服务和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注重发现和培养经济管理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选派领导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锻炼,参加高等院校学习培训,把党员干部建设成为抓项目促发展的主力军。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着力借智引才,与企业合力增强吸引人才的核心“磁力”,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为企业发展提升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