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质量管理体系

合集下载

心内科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心内科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心内科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一、背景心内科作为医院内科学专科之一,负责心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和危害性,心内科的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因此,本工作计划旨在提高心内科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二、目标1.提高心内科医疗质量: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心内科的医疗质量。

2.加强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通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规范操作和风险管理,确保心内科患者的安全。

三、工作计划1.完善工作流程:对心内科的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提出改进建议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例如,优化患者的诊疗流程,减少等待时间和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及时更新医疗知识和技术。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临床操作规范化和质量控制。

定期进行内外部质量评估和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3.加强医患沟通:鼓励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了解和配合度。

建立与患者投诉和意见反馈的渠道,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改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4.提高规范操作和风险管理水平: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学习并掌握规范操作流程。

建立医疗错误报告制度,及时记录和分析医疗错误,并采取改进措施以防止再次发生。

加强风险管理,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5.注重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系统,进行定期的医疗质量评估和绩效考核。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提升。

6.加强团队建设和人员培养:通过定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组织内外部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分享,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实施措施1.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并明确责任人和任务。

确保任务的落实和推进。

2.加强内外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起多方合作的机制,共同推动心内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心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心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心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心内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承担着救治心血管疾病的重任。

然而,心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为了提高心内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本计划将详细介绍心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具体措施以及预期效果。

I. 目标心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有爱心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II. 具体措施1.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心内科应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制定并贯彻执行相关工作标准,明确各类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流程和要求。

2. 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通过定期组织知识培训、举办学术交流会、以及与其他心内科团队的合作,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沟通与协作,增进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患者的尊重和关心。

3. 引进、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对医疗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

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建立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心内科患者的诊疗流程和规范化治疗方案。

优化患者入院流程,实施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并通过临床路径管理持续完善病情监测和患者随访体系。

5. 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事件报告和分析鼓励医务人员主动举报医疗质量事件,及时报告医疗安全风险。

建立健全的报告机制和分析评估体系,对医疗事故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向患者传授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

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让患者积极参与自己的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III. 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心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将取得以下预期效果:1. 医疗质量提升:医疗过程标准化,医疗事故率降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心血管内科介入室质量管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介入室质量管理制度

心内科介入室质量管理制度
1、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科室的各项工作中。

2、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组织框架为科主任领导人的医疗小组分工负责制。

3、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4、加强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质量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以及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改进内容。

5、科室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检查,质量检查的结果与评优奖罚结合与岗贴挂钩,并纳入评审。

6、质量管理工作应用文字纪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7、严格执行医院查对制度,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

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

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8、严格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多方参与的核查,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9、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按照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心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心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心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检查标准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由中级以上资质主管医师填写。

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以上人员确定。

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计划、手术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须中有记录。

检查标准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

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责任分工。

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检查标准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

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要求,尽量确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加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评价。

检查标准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济南市中心医院制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检查标准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专业制定本专业的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理论、技能及操作规程的的培训,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须≥80%。

心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心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心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心内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检查标准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由中级以上资质主管医师填写。

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以上人员确定。

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计划、手术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须中有记录。

检查标准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

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责任分工。

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检查标准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

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要求,尽量确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加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评价。

检查标准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济南市中心医院制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检查标准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心脏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策略

心脏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策略

心脏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策略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全面的心脏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策略,以确保在心脏科领域提供最高标准的医疗服务,同时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2. 组织结构为了有效实施心脏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策略,将成立一个专门的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心脏科主任担任主席,成员包括护士长、医疗质量管理人员、临床工程师以及其他关键部门的代表。

该委员会将负责制定、监督和评估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策略的实施。

3.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制定明确的心脏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包括:- 降低心脏病患者死亡率- 减少心脏病患者再次住院率- 提高心脏病患者康复率-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4. 持续改进策略实施以下持续改进策略,以提高心脏科医疗质量安全:4.1 临床路径和指南- 制定和实施心脏病治疗临床路径和指南,确保患者接受标准化和循证医学支持的护理。

- 定期更新临床路径和指南,以反映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

4.2 病情评估与监测- 实施严格的病情评估流程,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心脏病患者。

- 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4.3 团队合作与沟通- 加强心脏科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确保无缝协调护理流程。

- 定期组织团队会议和专业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4.4 患者教育与参与- 提供全面的患者教育计划,帮助患者了解心脏病的治疗和管理。

-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决策过程,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4.5 质量监控与评估- 建立质量监控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心脏科患者的治疗结果和医疗质量数据。

- 开展定期的医疗质量评估,识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4.6 技术创新与研发- 积极采用新技术和创新方法,以提高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 支持心脏科相关的研发项目,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5. 培训与发展为心脏科团队成员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以确保他们具备最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心内规章制度

心内规章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心内科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心内科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组织架构1. 心内科设立科主任一名,负责科室全面工作;设主治医师若干名,协助科主任开展日常工作;设护士长一名,负责护理工作。

2. 科室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医疗安全小组、感染防控小组等,负责科室质量、安全、感染防控等工作。

三、工作制度1. 医疗工作制度(1)严格执行医疗常规,确保医疗质量。

(2)严格执行病历书写规范,确保病历完整、准确、及时。

(3)对患者进行详细问诊,全面了解病情,制定合理诊疗方案。

(4)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手术、操作安全。

(5)积极开展临床科研,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2. 护理工作制度(1)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护理质量。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用药、治疗安全。

(3)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关心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4)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3. 感染防控制度(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加强手卫生、消毒隔离等工作。

(2)定期开展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

(3)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妥善处理。

四、质量管理制度1.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2.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监测,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4. 建立医疗质量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患者投诉。

五、安全管理制度1. 严格执行医疗安全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2.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定期开展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4. 建立医疗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其他规定1.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2. 服从科室安排,积极参与科室工作。

3.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4. 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心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心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心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一、前言心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承担着重要的医疗任务。

为了提升心内科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制定一份科学有效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二、医疗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确定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人员,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和标准化。

2.加强医疗过程监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医疗过程监测系统,对医疗流程、医疗行为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持续改进与评估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开展专项质量活动,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落实,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水平。

三、安全管理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设备管理、用药安全管理、感染控制等,确保医疗过程中患者安全。

2.强化感染防控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和技能。

3.建立事件报告与处理机制建立事件报告系统,对医疗事故、医疗差错等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四、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定期对心内科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医疗水平和服务意识。

2.建立健全团队合作机制加强医疗团队的沟通协作,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3.激励机制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对医护人员的出色表现给予奖励,激励其积极参与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五、总结心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是医院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不断提升心内科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安全的医疗服务。

【字数不足,可适当添加内容】。

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质量管理目标1.1 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致力于为心血管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1.2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通过质量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质量管理体系2.1 医疗指导文件:制定医疗操作指南和协议,依据最新的研究和指南,保证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标准化。

2.2 临床路径管理:制定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症的临床路径,统一诊疗流程,提供规范化的医疗服务。

2.3 医疗质量评估: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三、医疗质量管理流程3.1 临床质量评估:- 建立临床质量评估小组,定期对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 对临床操作、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3.2 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疾病特点和最新的医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诊疗指导。

- 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3.3 医疗安全管理:- 加强医疗安全意识,推行正确的操作规范和预防措施,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 强化药物管理、医疗器械使用和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措施。

四、医疗质量改进4.1 质量改进项目:- 设立质量改进项目,针对医疗质量评估和问题反馈,制定改进计划和行动方案。

- 实施质量改进项目,监测改进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4.2 患者参与:-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对医疗服务和护理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

- 建立患者投诉和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建议,并提供反馈。

五、医疗风险管理5.1 风险识别与评估:定期进行医疗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医疗风险。

5.2 风险预防与处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处理和报告医疗风险事件。

六、持续改进和经验分享6.1 持续改进措施:建立改进机制,收集、分析和应用医疗问题和改进建议,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6.2 经验分享与学习:鼓励医务人员进行经验分享和学习,建立分享平台,促进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心内科单病种质量管理

心内科单病种质量管理

1、拜阿司匹林的使用
到达医院后,心电图确认为AMI后立即使用,目标 10分钟之内,未使用说明原因(如阿司匹林过敏、 24小时内有活动性出血、使用华法林等)。 除外病例:①24小时内出院、死亡②18岁以下③住 院期曾参与药物临床试验④住院超过120天⑤心脏移 植术后。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入院24小时内完成首次心功能评价,复查在出院前1周内进行。 心脏彩超:心脏大小、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室壁厚度、 瓣膜功能,并说明左心室功能障碍程度。 胸片:评价肺淤血或肺水肿及其消退情况。 其他:心肌损伤生物学标志物如NT-proBNP、CK-MB等。 未提供服务的说明原因:如节假日不能提供相关技术人员。 除外病例:①24小时内出院、死亡②18岁以下③住院期曾参与 药物临床试验④住院超过120天⑤心脏移植术后⑥装有起搏除颤 装置。
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
ACEI/ARB、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记录
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评估,或有降脂
治疗记录。
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
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记录
出院小结有带药的记录,未使用说明原因。
7、健康教育
注治疗后④出院时。 内容方面:①健康教育:说明吸烟的危害,劝告彻底戒烟, 避免被动吸烟②控制危险因素:戒烟、降压(小于130/80 mmHg)、降脂(LDL-C小于100mg/dl)、合理运动(每 周5-7次,每次30分钟如散步、太极拳)、控制体重(体重 指数BMI介于,腰围男性小于90cm,女性 小于85cm)、控制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③坚持
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 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的记录
出院小结应有带药记录、使用时注
意事项,未带药未使用说明原因。

心脏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心脏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心脏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简介本方案旨在提供心脏科医疗机构的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指导原则和工具。

通过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持续改进计划,我们可以确保心脏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并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目标1. 提供高质量的心脏科医疗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2. 建立和维护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促进全面的质量改进。

3. 确保医疗设备和设施的安全运行,以减少潜在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重点措施1. 制定和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制定适用于心脏科的标准操作规程,以保证医疗服务的一致性和质量。

标准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手术操作、药物使用、患者隔离和清洁等方面的指导。

2. 强化人员培训和教育为心脏科医疗团队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包括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操作规范。

定期进行培训评估和测试,以确保医疗团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建立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建立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患者满意度调查、不良事件报告和医疗记录等数据。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纠正措施,以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

4. 管理医疗风险和不良事件建立全面的医疗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及时监测、报告和分析不良事件,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推行持续改进文化鼓励医疗团队积极参与持续改进活动,提出改进建议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定期评估改进计划的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以持续提升心脏科医疗的质量和安全。

结论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我们将能够建立一个高效的心脏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体系。

这将有助于提升心脏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和健康福祉。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参考模板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参考模板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附件一: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1、月门诊人次;2、出院人次;3、平均住院床日;4、药品比例;5、床位使用率;6、处方合格率达95%;7、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8、出入院诊断负符合率90%;9、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10、传染病报告率100%;11、甲级病历90%;1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13、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附件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1、压疮发生率;2、跌倒发生率;3、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4、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5、24/48小时重返ICU率;6、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7、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8、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气管插管/切开置管操作后肺炎等);9、内镜诊疗质量监测指标(急诊内镜比率);10、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1、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附件三:三级医院评审指标〖三级重点专科〗1.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全套临床生理检查);2.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3.心脏监护CCU,RCU(血流动力学监测:动态血压,腔内压测定);4.冠状动脉成形术(气囊扩张)(可选);5.冠状动脉造影术;6.左心导管检查及造影;7.二尖瓣(气囊扩张)(可选);8.核素心肌显像;9.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10.埋藏式永久起搏。

〖三级一般专科〗1.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Holter,食管调搏);2.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抢救;3.心肺监护CCU或RCU;4.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可选);5.心脏压级量负荷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试验);附件四: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日期:年月日总分:实得分:科室负责人:附件一: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附件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附件三:三级医院评审指标〖三级重点专科〗1.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全套临床生理检查);2.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3.心脏监护CCU,RCU(血流动力学监测:动态血压,腔内压测定);4.冠状动脉成形术(气囊扩张)(可选);5.冠状动脉造影术;6.左心导管检查及造影;7.二尖瓣(气囊扩张)(可选);8.核素心肌显像;9.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10.埋藏式永久起搏。

〖三级一般专科〗1.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Holter,食管调搏);2.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抢救;3.心肺监护CCU或RCU;4.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可选);5.心脏压级量负荷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试验);附件四: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力衰竭)。

(六)住院期间使用利尿剂、钾剂、ACE/ARBs、β-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钾剂、ACE/ARBs、β-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是为提高病人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效果和医疗价格的满意程度而进行的组织和控制活动。

为了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需要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纳入科室的日常医疗工作中,以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同时,也需要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需要进行专门研究和讨论,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在医院临床科室、医疗科室及护理单元中,医疗技术质控、服务质量管理、医疗安全防范和医疗成本控制等,都必须落实到个人,才能够取得实际效果。

因此,科室是微观质控的关键层次,科主任、护士长必须把好质量关,认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现以科室为整体的组织管理严密性、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技术操作规程的严格性和临床思维的严谨性,加强科室基础质量、医疗工作环节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的全面质量管理,使科室都建设成具有立体网络结构的基层质量体系。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为了实现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有效运作,需要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5人组成,并有明确的职责条例、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和科室奖金二次分配制度。

定期组织各级人员研究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参加医疗质控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在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方面,可以依据医疗质量管理十三项核心制度,为门诊医师和病房住院医师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

门诊医师需要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物理检查,并有初步诊断。

门诊病历书写需要完整、规范、准确,检查申请单书写需要规范,具体用药需要在病历中记载,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需要合理,处方书写需要合格。

如果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接诊医师应建议专科就诊、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收住院。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参考模板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参考模板

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附件一: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1、月门诊人次;2、出院人次;3、平均住院床日;4、药品比例;5、床位使用率;6、处方合格率达95%;7、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8、出入院诊断负符合率90%;9、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10、传染病报告率100%;11、甲级病历90%;1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13、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附件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1、压疮发生率;2、跌倒发生率;3、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4、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5、24/48小时重返ICU率;6、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7、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8、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气管插管/切开置管操作后肺炎等);9、内镜诊疗质量监测指标(急诊内镜比率);10、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11、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附件三:三级医院评审指标〖三级重点专科〗1.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全套临床生理检查);2.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3.心脏监护CCU,RCU(血流动力学监测:动态血压,腔内压测定);4.冠状动脉成形术(气囊扩张)(可选);5.冠状动脉造影术;6.左心导管检查及造影;7.二尖瓣(气囊扩张)(可选);8.核素心肌显像;9.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10.埋藏式永久起搏。

〖三级一般专科〗1.顽固心律失常的诊治(Holter,食管调搏);2.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抢救;3.心肺监护CCU或RCU;4.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可选);5.心脏压级量负荷试验(踏车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试验);附件四: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控制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内科质量管理体系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科室质量管理体系红花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

下设7个质量控制组。

医疗质量控制组、护理质量控制组、院感质量控制组、输血质量控制组、药事质量控制组、介入质量控制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控制组。

二、负责本科室管理制度,质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对全科的质量与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分析、反馈和指导和控制工作。

三、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各种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全员质量控制教育、增强质量意识。

四、按质量管理标准。

对科室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对科室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五、每月(一般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三上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安全讨论会,对科室诊疗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

对医疗质量进行动态评判、分析总结并做好记录。

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依据,科主任签名负责。

六、定期(每季度、半年或一年)对相关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汇总分析、做出阶段小结。

七、每年科室要做出科室下一年度医疗质量控制计划,实施方案,并对本年度医疗质量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八、对大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责任认定和奖罚讨论。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名单科室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图各质控小组成员及工作职责一、医疗质量管理组1、人员组成:组长:王培书副组长:陈建尹代江秘书:石庆云成员:胡斌李盈盈莫铮铮景豪王舒梁科2、工作职责1)、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

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科室管理制度、质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2)、对全科的医疗质量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并开展日常质控工作。

3)、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学习相关规章制度、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及质控标准。

4)、讨论本科室的医疗运行情况,对诊疗质量(超长住院、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病历质量、医疗差错、投诉纠纷、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疗质量管理科下发的“整改通知”进行针对性质控。

5)、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在下次会议中对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做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6)对大的医疗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责任认定和奖罚讨论。

二、护理质量控制组1、人员组成组长:王培书副组长:梁科秘书:梁科成员:颜妍曹小云李婧刘会科室其他医师2、工作职责1)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

2)制定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计划、目标、落实达标措施,定期检查、考核、评价。

3)负责督查各级护士护理工作质量情况,落实核心制度、护理常规和岗位工作职责。

4)开展科室护理质量自查活动,负责对优质护理质量、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文件书写等质量检查和指导。

5)定期组织护理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工休会,推行护理新技术新业务。

6)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会议,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解决护理问题。

落实细节管理。

三、医院感染管理组1、人员组成组长:王培书副组长:梁科秘书:梁科成员:颜妍曹小云李婧刘会科室其他医师2、工作职责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

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科室管理制度、质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2)、对全科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本科室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相关工作。

3)、组织本科室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学习培训、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理能力,监督院感散发病例报告落实情况,及清洁、消毒及手卫生,职业暴露预防处理情况。

4)、总结院感控制情况,对院感科下发的整改通知进行专项质控。

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教训,体现持续改进。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组1、人员组成组长:王培书副组长:陈建尹代江秘书:莫铮铮成员:陈建尹代江景豪胡斌李盈盈石庆云梁科2、工作职责1)、负责本科室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各项工作。

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科室管理制度、质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2)、对全科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工作进行培训学习并开展工作。

3)、对全科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动态分析相关指标(入组、完成、变异、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医院相关规定及要求。

3)、对临床路径、单病种相关质量进行相关实时质控。

4)、对临床路径、单病种相关质量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教训,体现持续改进。

五、输血管理组1、人员组成组长:王培书副组长:陈建尹代江秘书:莫铮铮成员:陈建尹代江景豪胡斌李盈盈石庆云梁科2、工作职责1)、负责本科室输血的各项工作。

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科室管理制度、质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2)、每月统计输血病人量、成份及量、不良反应。

查看病历输血指针、输血记录、效果评价、感染性疾病筛查。

3)、对每月输血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提出改进措施。

4)、参加医院所有输血相关会议、并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培训考核。

六、药事质量管理组1、人员组成组长:王培书副组长:陈建尹代江秘书:李盈盈成员:陈建尹代江景豪胡斌李盈盈石庆云梁科2、工作职责1)、负责本科室抗菌素及合理用药的各项工作。

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科室管理制度、质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2)、统计药占比,并与全院及上月比较,统计抗生素使用情况,统计限制级、特殊使用抗生素病原学送检及上级医师审批情况。

监测介入诊断治疗抗生素使用情况。

3)、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有无不合理用药。

重点检查“三超一重”用药。

做好相关记录。

4)、参加医院相关会议、培训并给科室人员培训,传达药事相关文件精神。

5)、对每月药事情况检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上月整改情况评价,体现质量持续改进。

七、介入质量管理组1、人员组成组长:王培书副组长:胡斌成员:陈建尹代江胡斌李盈盈石庆云景豪梁科颜妍2、工作职责1)、负责本科室心血管介入的各项工作。

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科室管理制度、质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2)、每月统计介入手术的台数、手术种类、有无并发症。

耗材管理及收费情况。

3)、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登记、分析。

4)、介入资料收集整理、包括介入准入。

提出分析、总结、整改措施。

5)、介入相关技术培训学习。

心血管内科医师岗位职责(一)科主任岗位职责1.在院长领导下承担临床科主任的全部职责,是心血管内科诊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

确保心血管内科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及合理的治疗。

2.心血管内科主任应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成员,参与医院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3.本岗位基本要求与能力是具有相应危重病医学执业资格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在心血管内科病房工作至少五年以上,具有相应心血管内科训练水准、熟练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危重病医学的进展情况。

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能够随时在病房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管理工作,或是授权一名具有同样资格的副主任医师从事上述工作。

具有与各临床与医技科室间协调的能力,能参与检查、评价医院内合理利用心血管内科医疗资源的情况。

(二)心血管内科病房主治(二班)医师岗位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相应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并协助主任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2.主管分管床位的一切医疗工作。

安排每日工作(转入、转出等)。

每日查房,随访转出病人,负责手术前、转科前病人的检查。

检查每日医嘱及执行情况。

做好家属的日常解说工作。

3.具体负责教学和指导下级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特殊技术操作(如:各种血管穿刺、插管术或心导管术)。

检查、修改下级医生书写的病史、病程记录和医疗文件。

复核绘制图表及监测数据。

审签出院及转科病历。

考核住院医生的日常工作能力和水平。

4.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病人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它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5.参加会诊、出诊,参加夜班和节假日值班工作。

紧急呼叫,不论是夜间或休息日必须赶到病房或立即与病房取得电话联系。

6.危重病人的转入或者病情发生突变时(如:心跳骤停等),负责现场指挥,组织并保证各项急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7.主持临床病历讨论、死亡病历讨论及重要会诊。

8.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常规,经常检查医疗、护理质量。

9.检查重要仪器的保管、使用和维修等情况。

检查物资储备消耗情况,制定年度的仪器设备的订购计划。

10.检查特种药品的保管、使用情况,制定年度的特种药品订购计划。

11.积极钻研业务,并指导住院医生的文献阅读,努力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汇总、整理并保存各种监测资料,填写登记卡片,及时总结经验。

12.指导进修医师工作。

13.本岗位基本要求与能力是具有相应心血管内科执业资格的副主任医师(或至少直接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五年以上的高年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在心血管内科病房工作至少五年以上,具有相应训练水准、熟练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心血管内科医学的进展情况。

能够负责分管病人的医疗全过程,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能够随时可在病房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管理工作。

具有组织指导下级医师开展心血管内科病人诊疗活动的能力、与各临床与医技科室间的协调能力和相应教学与科研能力。

(三)、心血管内科总住院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直接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管理科室的临床诊疗工作,协助科主任处理科室的日常行政事务。

2、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的分工,贯彻执行临床诊疗工作程序,负责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的督促、检查和落实。

3、协助科主任,按科室计划安排本科医师轮转、日常排班、值班、会诊、出诊等事宜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4、主持晨会,并协助科主任召开科务会和组织实施疑难病例、死亡病例和差错事故等讨论会,并做好文字记录。

5、负责安排院内会诊,直接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处理,遇有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6、主持病历归档和书写质量的督促检查,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指标统计报表。

7、协助科主任制订科室工作计划、阶段小结和年终总结,并负责做好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

8、协助科主任调配临时性工作,安排指令性任务。

(四)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岗位职责1.在科主任及病房主治医师的领导下工作,参加日常、夜班和节假日值班。

紧急呼叫,不论是夜间或休息日,必须赶到病房或立即与病房取得电话联系。

培养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作风和对病人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

2.新毕业住院医师应经过有关科室轮转,能较全面系统的掌握心血管内科的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并培养一定急救应变能力,为医治心血管内科打好基础。

3.病历书写(转科记录或住院记录)要求24小时内完成。

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迹清楚、语言通顺、完整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