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药学专业知识一_药物分析 第五章 分光光度法_2012年版

药学专业知识一_药物分析 第五章 分光光度法_2012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某药物的百分吸收系数很大,表示
A: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
B: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吸收能力很强
C:该物质溶液的浓度很大
D: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低
E: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透光率很高
答案:B
2、荧光分析法定量测定时,采用低浓度的供试品,并须采用对照品法测定和做空白对照测定是因为
A:荧光分析法测定的药品生物活性强,灵敏度高
B:不易测定荧光的绝对强度,样品浓度高时发射光强度下降,灵敏度干扰大
C:对照品不易得,价格高
D:采用对照品测定,作溶剂空白是为了优化测定结果
E:由于仪器性能的要求
答案:B
3、用于官能团鉴别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红外分光光度法
C:直接电位法
D:X-衍射光谱
E:荧光分析
答案:B。

0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0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π∗ n π
c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5nm ③α,β−不饱和醛酮 π 红移:220-260nm 成为K带。 R 带蓝移:310-330nm 。 特征:K带吸收强度高,R带强度低
c c
紫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芳香烃及杂环化合物 )
苯(苯环上三个共扼双键的 π → π*跃迁特征吸收带;) E1带180∼184nm; ε=47000 E2带200∼204 nm ε=7000 B带230-270 nm
紫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跃迁:所需能量较小 较小,吸收波长处 3)π→π*跃迁 较小 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εmax一 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强吸收。 强吸收
4)n→π* :跃迁一般在近紫外区(200 ~ 400 nm),吸光强度较小。 nm
紫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Fe3+CNS-]2+
电子给予体
电子接受体
许多无机络合物能产生电荷转移光谱。 此类最大特点是莫尔吸收系数大 此类最大特点是莫尔吸收系数大 Fe2+与1,10-邻二氮菲配合物的紫外吸收 光谱属于此。
紫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配位场跃迁:d-d和f-f跃迁两种 配位场跃迁
原理:原本简并的5个d或7个f轨道在配位体按一定的几何 原理 方向配位在金属离子周围时,分裂为几组能量不等的d或f轨 道。 在配体的作用下过渡金属离子的d轨道和镧系、锕
共轭降低了跃迁所需能量,吸收峰向长波移动,强度较大。
紫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R Y
(3)羰基化合物共轭烯烃中的 π → π*
C O
π∗ K π π∗ π∗ n π∗ π π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它通过测量溶液中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透射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在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基于比尔定律,即溶液中物质对光的吸收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当一束光通过溶液时,溶液中的物质会吸收部分光线,其吸收量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的核心设备是分光光度计,它能够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透射。

在进行分光光度测定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波长,使得样品对该波长光具有较大的吸光度。

然后将样品置于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其吸光度。

根据比尔定律,可以通过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来计算样品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的优点之一是其灵敏度高,可以测量极微量的物质。

此外,分光光度法还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溶液样品。

因此,分光光度法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分光光度法还可以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如色谱法、电化学法等,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分光光度法还可以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检测生物样品中的代谢产物等,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生物应用价值。

总之,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化学方法,它基于比尔定律,通过测量溶液中物质对光的吸收或透射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简便等特点,在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方法改进,分光光度法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第5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第5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 §1 概述UV 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振一转光谱一、定义:由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为红外光谱。

是以速光率T —ζ或T —λ图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T-λ曲线,由于波长等距,曲线“前密后疏” 使用较多的是T-ζT-ζ曲线,由于波数等距,曲线“前疏后密” 使用较多的是T-ζ 二、IR 与UV 的区别:1、起源不同:UV 是分子的价电子跃迁产生(电子光谱)IR 是分子振-转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2、适用范围:UV 主要讨论芳香化合物、共轭、长共轭化合物,且限于溶液。

IR :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且用于固、液、气。

3、特征性强:ζ波数cm -1=)(104m μλ0.76~2.5μm 近红外 2.5~25μm 中红外(中红外研究最为)4000~400 25~500μm 定红外红外主要用于定性、紫外主要用于定量。

三、用途:定性、定量、定结构构型、取代基位置定结构:①官能量;②化学类别;③精细结构 直链、支链 §2 基本原理IR :由峰位、峰形、峰强描述主要讨论:起源、峰位、峰形、峰强及其影响因素。

一、振动能级和振动光谱讨论双原子分子。

re-平衡位置时原子间距。

将A 、B 两原子看作两个小球,化学键质量可忽略,则两个原子沿键轴方向的伸缩振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双原子分子视为谐振子。

1、位能:U=2)(21re r K -r=re, U=0r>re, U>0 r<re, U>0由量子力学可推,分子振动的总能量:Ev=(V+Ev=(V+21)h υ V=0,1,2……(振动量子数)由Hu 克定律:F=-Kr ,条件:弹簧伸长量不能太大。

而由图15-4,V=0时,E V =21h υ 振幅小V=1时,E V =23h υ ……振幅增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化学键断裂了,即分子离解了(达到了离解能) ∴真实分子并不是谐振 2、基频峰产生的重要条件 V=0 V=1由图15-4,振动能级是量子化的,分子只能吸收相当于两个能级差的光量子,才能发生跃迁。

分光光度法的概念

分光光度法的概念

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散射等特性,通过测量光强度的变化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化学分析、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当一束平行光通过某一均匀的溶液时,光线会被溶液中的物质吸收,导致光强减弱。

不同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光强度的变化来推算出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被称为比色法或吸光光度法。

在分光光度法中,常用的仪器是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样品池和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单色器后,被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样品池中的溶液会吸收这些单色光,导致光强减弱。

检测器将检测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和处理后,输出测量结果。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化学分析中,可以用于测定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浓度。

在生物分析中,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浓度和活性。

在环境监测中,可以用于测定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营养物等污染物的浓度。

虽然分光光度法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对于某些物质,其吸收光谱可能与其他物质重叠,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此外,分光光度法只能测定溶液中的物质浓度,而不能直接测定固体样品中的物质含量。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总之,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它通过测量物质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等特性来推算出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化学分析、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光光度法 定量限

分光光度法 定量限

分光光度法定量限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测定方法,它基于物质与特定波长的光的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测量光的吸收或透射来定量分析物质。

定量限是分光光度法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表示在测定下限处的最低浓度,也是测定结果可靠性与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开始,逐步介绍定量限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比尔-朗伯定律的原理。

该定律描述了溶液中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即:A=εlc,其中A为样品的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c为溶液浓度。

该定律的基本假设是分析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定量限是指在测定下限处,仪器仍然能够给出可靠测定值的最低浓度。

定量限可以通过标准品系列稀释法来确定。

首先,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品,然后按照相同条件测定它们的吸光度。

找到吸光度和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后,可以根据测定下限处的吸光度值来计算定量限。

定量限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分别是3倍标准偏差法和信号与噪声比法。

3倍标准偏差法是在无机构时测量一组标准品样品多次,并计算吸光度标准偏差。

定量限等于吸光度标准偏差乘以3后对应的浓度。

信号与噪声比法是在无机构时测量一个空白样品多次,并计算吸光度的标准偏差。

然后,信号与噪声比等于样品吸光度与噪声吸光度之比,定量限等于信号与噪声比对应的浓度。

定量限的计算结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光源的质量和光路设计的合理性会影响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

其次,仪器的响应时间和检测器的噪声水平都会影响定量限的计算结果。

此外,测量温度和环境湿度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定量限。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高定量限,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波长,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分析物质的吸收灵敏度。

其次,合理选择光程长度和溶液浓度,使测定结果更为准确。

此外,优化仪器参数,如峰宽和积分时间,也可以提高定量限。

总结起来,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测定方法,定量限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表示在测定下限处的最低浓度。

分光光度法的定义

分光光度法的定义

分光光度法的定义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分光光度法呀!分光光度法呢,就好比是一个超级厉害的“颜色侦探”!你可以想象一下,它能把那些我们肉眼几乎看不到的细微颜色变化给揪出来,是不是很神奇呀!咱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各种颜色,其实都是不同波长的光组合在一起呈现出来的。

分光光度法呢,就是专门来研究这些光的。

它就像是有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能把光分成不同的部分,然后仔细分析。

比如说,在化学实验里,我们想知道某种溶液里有多少特定的物质。

这时候分光光度法就派上大用场啦!它能通过测量光被溶液吸收的程度,来告诉我们里面物质的含量。

这就好像是通过观察一个人吃了多少食物,就能知道他有多饿一样。

它的原理其实也不难理解。

不同的物质对光的吸收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一样。

分光光度法就是利用这个特点,找到和特定物质对应的光吸收特征,从而确定物质的存在和数量。

而且哦,分光光度法的应用那可太广泛啦!在医学上,可以用它来检测各种生物指标;在环境监测中,能帮我们看看水和空气有没有被污染;在食品行业呢,能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

这多重要呀,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呢!你说它是不是很厉害?就像一个默默工作的小卫士,在各个领域守护着我们。

它不需要我们太多的关注和照顾,却总是能给出准确可靠的结果。

想想看,如果没有分光光度法,很多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都会变得困难重重。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无数知识和技术的大门。

所以呀,分光光度法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东西!它虽然不声不响,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应该好好感谢它,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呀!这就是分光光度法,一个神奇而又重要的存在!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仪器分析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含有键外,还含有键, 它们可以产生*和*两种跃迁。 *跃 迁的能量小于 *跃迁。例如,在乙烯分子中, *跃迁最大吸收波长为180nm
在不饱和烃类分子中,当有两个以上的双键 共轭时,随着共轭系统的延长, *跃迁的吸 收带 将明显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也随之增 强。在共轭体系中,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又 称为K带。
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
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
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3.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
⑶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 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摩尔吸光系数 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 强吸收。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 可发生该类跃迁。如乙烯π→π*跃迁的 λmax为162nm,εmax为1×104L·mol-1·cm -1。
⑷ n→π*跃迁 需能量最低,吸收波长λ>200nm。 这类跃迁在跃迁选律上属于禁阻跃迁, 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为10~100L·mol-1 ·cm-1,吸收谱带强度较弱。分子中孤 对电子和π键同时存在时发生n→π* 跃 迁。丙酮n→π*跃迁的λmax为275nm εmax为22 L·mol-1 ·cm -1(溶剂环 己烷)。
生色团与助色团
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 和n→π*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 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有π键 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 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 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㆔ N等。

仪器分析各个章节小结

仪器分析各个章节小结

仪器分析各个章节小结仪器分析是对于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迅猛的一门科学,已经成为当代化学、生物学、药学和地球科学等各类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分析技术。

在仪器分析课程中,涵盖了许多章节,如下。

第一章: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作用来分析物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是一种非常常用、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有机和无机物质,例如测量肝素、胆固醇、蛋白质、染料、金属离子等的浓度。

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有单波长法、多波长法和倒置分光光度法等。

单波长法测定速度快,但多波长法测定的结果更加准确。

第二章: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浓度,这种方法是一种分析化学的经典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主要优势是其选择性、准确性和精确程度都比较高。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测定钠、钾、镁、铜、铅、锌等元素的含量。

第三章:荧光分析法荧光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对光的荧光特性来分析物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非常微小的样本也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以用于检测基于荧光信号的分子诊断,荧光标记的细胞和生物分子等。

在荧光分析法的范畴中,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包括比色融合法、固相光谱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领域和优劣点。

第四章:分析色谱法分析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中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将样品通过色谱柱来分离各种成分,再用检测器来检测成分的浓度来进行分析。

分析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

它们的使用范围广泛,涉及到生物和药物的分析、环境监测等方面。

第五章: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方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电化学分析领域中,包括电位滴定法、极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等多种方法。

电化学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对物质进行非常精确的定量分析,对样品的形状和大小没有要求。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分析化学、电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的很多方面。

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

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
②仪器 EBC色度计(或使用同等分析效果的仪器): 具有2EBC~27EBC单位的目视色度盘或自动数据处理与显示 装置。
气相色谱分析
③试剂和溶液 哈同(Hartong)基准溶液:称取重 铬 酸 钾 ( K2Cr2O7)0.100g 和 亚 硝 酰 铁 氰 化 钠 ( Na2[Fe (CN)3NO]·2H2O)3.50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贮存于棕色瓶中,于暗处放置24h后使用。
气相色谱分析
溶液颜色 黄色 黄 桔红 红 紫 青紫 蓝 绿蓝 蓝绿
表5-1 溶液颜色与滤光片互补关系
滤光片的颜色
滤光片能通过的波长(nm)
青紫
400~435

435~480
绿蓝
480~490
蓝绿

490~500
绿
500~560
黄绿
560~580

580~595
桔红
590~610

610~750
气相色谱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吸收强度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 这是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在各种物质的分子吸收光 谱中吸收峰的波长位置、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以及吸收峰的 形状(峰宽)是对物质进行定性与结构分析的依据。
气相色谱分析
2.仪器及使用方法 (1)581-G型光电比色计 581-G型光电比色计光学 系统如图5-1所示。
(2)标准曲线法 此法适合于成批试样的分析。首先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 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样品也经过同样的处理,在和标准溶液相同的条件下测吸 光度。根据样品的吸光度在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 度。
气相色谱分析
三、应用实例

实验五--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

实验五--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

实验五:空气中甲醛的测定(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实验目的:掌握甲醛测定方法;熟练掌握大气采样器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实验原理:甲醛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酚试剂分光光度法、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空气中的甲醛与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甲醛含量成正比,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30nm,通过比色定量。

当采样体积为10L时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1mg/m3。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在630nm测定);大气采样器;具塞比色管(10ml);分析天平;滴定管;容量瓶;量筒;移液管等1、吸收液原液:称量0.10g酚试剂[C6H4SN(CH3)C:NNH2·HCl,简称NBTH],加水溶解,倾于100ml具塞量筒中,加水到刻度。

放冰箱中保存,可稳定三天。

吸收液:量取吸收原液5ml,加95ml水,即为吸收液。

采样时,临用现配。

2、1%硫酸铁铵溶液3、碘溶液[C(1/2I2)=0.1000mol/L]4、1mol/L氢氧化钠溶液5、0.5mol/L硫酸溶液:取28ml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6、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000mol/L]0.5%淀粉溶液:将0.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100ml沸水,并煎沸2~3min至溶液透明确。

7、甲醛标准贮备溶液:取2.8ml含量为36~38%甲醛溶液,放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1ml约相当于1mg甲醛。

其准确浓度用下述碘量法标定。

实验步骤:1、样品采集:用一个内装5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采气10L。

并记录采样点的温度和大气压力。

采样后样品在室温下应在24h内分析。

2、甲醛标准贮备溶液的标定:精确量取20.00ml待标定的甲醛标准贮备溶液,置于250ml碘量瓶中。

加入20.00ml[C(1/2I2)=0.1000mol/L]碘溶液和15ml 1mol/L氢氧化钠溶液,放置15min,加入0.5mol/L硫酸溶液,再放置15min,用[C(Na2S2O3)=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淡黄色时,加入1ml 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恰使兰色褪去为止,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V2),ml。

药物分析考点总结

药物分析考点总结

药物分析考点总结药物分析考点总结第一章:药典1.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国药典》、《药品标准》和药品注册标准。

2.制定药品标准的原则:1)检测项目应有针对性;2)检验方法的选择应科学;3)限度规定应合理。

3.《中国药典》(缩写为Ch.P)是我国发布的药品标准,目前已出版九版,每五年制定一次。

4.《中国药典》包括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

第一部收载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第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其制剂及药用辅料;第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5.《中国药典》的内容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

6.凡例是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7.《中国药典》正文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为药品的法定名称。

英文名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N)。

8.以下是一些名词术语及其含义:避光:用不透光的包装,例如棕色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

密闭:将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密封:将密封以防止风化、潮解、挥发或异物进入。

熔封或严封:将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

阴凉处:不超过20℃。

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

9.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注明者,均按重量计。

如规定上限为100%以上时,系指用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它为药典规定的限度或允许偏差,并非真实含量;如未规定上限时,系指不超过101.0%。

10.标准品、对照品是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

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制备、标定和供应。

标准品: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计。

对照品: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

11.下面是一些单位名称及其含义:长度体积质量压力动力黏度运动黏度波数密度放射性活度12.以下是一些称取重量的术语及其含义:称取0.1g:称取重量可为0.06-0.14g。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1)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 Er:0.005~0.050 eV, 跃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称为远红外 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2)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 Ev约为:0.05~1eV,跃
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称为红外光谱
或分子振动光谱; (3)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 Ee较大1~20 eV。电子跃
2、生色团(或发色团)
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
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
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乙炔基、 腈基等。 注:当出现几个发色团共轭,则几个发色团所产 生的吸收带将消失,代之出现新的共轭吸收带,其波
长将比单个发色团的吸收波长长,强度也增强。
3、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
• 1 仪器设备和操作都比较简单,价格
低,分析速度较快。
• 2 灵敏度较高。 • 3 有较好的选择性。通过适当地选择测 量条件,一般可在多种组分共存的体 系中,对某一种物质进行测定。
• 4 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在仪器设备和其 他测量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其相对误差 可减小到1%一2%。 • 5 用途广泛。医药、化工、冶金、环境保
原子发射光谱图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四种 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 示意图
分子轨道理论:一个成键 轨道必定有一个相应的反键轨 道。通常外层电子均处于分子 轨道的基态,即成键轨道或非 键轨道上。 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 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 Ε 大小顺序 为:n→π * < π →π * < n→σ * < σ →σ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紫外-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比较
相同点: 相同点: 均属于吸收光谱的范畴,都是在电磁辐射作用下, 均属于吸收光谱的范畴,都是在电磁辐射作用下,吸收 吸收光谱的范畴 辐射能发生核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 辐射能发生核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 其波长范围均在近紫外到近红外光区( 其波长范围均在近紫外到近红外光区(190-900nm)。 近紫外到近红外光区 - 。
紫外区可分为远紫外区( 紫外区可分为远紫外区(10~200nm)和近紫外区 可分为远紫外区 ) )。因空气中的氧 (200~400nm)。因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等都吸收 )。因空气中的氧、 远紫外光,因此,要研究分子对远紫外光的吸收需要在真空条 远紫外光,因此,要研究分子对远紫外光的吸收需要在真空条 远紫外光的吸收需要在 件进行,故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通常说的紫外-可见吸收光 进行,故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通常说的紫外- 谱是指近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即物质分子吸收 谱是指近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即物质分子吸收200~750nm 近紫外 ~ 波长范围内的光辐射所产生的吸收光谱。 波长范围内的光辐射所产生的吸收光谱。
紫外- 第五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V-VIS又称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又称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它是利用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 , 离子对紫 外和可见光谱区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 对物质进行定 的吸收作用, 离子对紫 外和可见光谱区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 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的方法。 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的方法。 的方法 按所吸收光的波长区域不同, 按所吸收光的波长区域不同,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 分光光度法,合称为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 分光光度法

5 分光光度法
其它有色离子),但显色剂无色,且不与试样 中被测成分以外的其它成分显色时,可用试样 空白校正。所谓试样空白,指不加显色剂但按 显色反应相同条件进行操作的试样溶液。
四、共存离子的干扰及其消除
(1)控制显色反应的酸度,使显色剂仅与被 测物质起反应。
(2)加入掩蔽剂,使其与干扰离子生成更稳 定的无色配合物,而与被测物质和显色剂不发生 反应。
(3)在测定前预先通过离子交换、沉淀分离 或溶剂萃取法等分离干扰离子。
第四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介
紫外法与可见分光法的区别 1. 测量对象 2. 测量仪器 3. 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紫外与可见分光法的区别
1. 测量对象
可见分光光度法
有色溶液或能与显色 剂作用而生成有色物 质的溶液 。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
751型分光光度计
二、测定方法
标准对照法 标准直线法 标准加入法 差示分光光度法
1、标准对照法
A=abc
Ax cx As cs
cx
Ax As
cs
2、标准曲线法
3、标准加入法
吸 光 度
x
加入浓度
用于含有大量干扰成分样品的分析。
4、差示分光光度法
当在吸光度很高或很低的范围内进行定量分析 时,相对误差比较大。本法是用比试样浓度稍小 或稍大的溶液作参比溶液进行测定: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光的互补关系图
二、物质的吸收光谱
将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依次通过某一固定浓度的 有色溶液,测量吸光度A,以A~作图,即得吸
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
二、物质的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体现了物质的特性,是进行定性、定 量分析的基础。

实验5分光光度法测定青菜中的叶绿素

实验5分光光度法测定青菜中的叶绿素

实验结果表明,青菜中叶绿素的含量与吸光度之间具有良好的
03
线性关系,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重现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方 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例如改 进提取方法、优化波长选择等 。
深入研究叶绿素的结构与功 能关系,探讨其在植物生长 和逆境胁迫中的生理作用。
ABCD
将该方法应用于其他蔬菜或 植物中叶绿素的测定,以验 证其普适性和可靠性。
朗伯-比尔定律
吸光度与物质浓度及光程 长成正比,是分光光度法 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标准曲线绘制
标准溶液配制
使用已知浓度的叶绿素标 准品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 溶液。
标准溶液测定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各浓 度标准溶液在特定波长下 的吸光度。
标准曲线绘制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并得到吸光度与浓度的线 性关系式。
漏斗和滤纸:用于过滤研 磨后的青菜汁液。
研钵和研杵:用于研磨青 菜样品。
容量瓶、移液管、吸量管等: 用于准确配制和移取溶液。
实验步骤
01 1. 样品处理
02 2. 过滤
03 3. 测定吸光度
04
05
4. 标准曲线绘制 5. 结果计算
取适量青菜样品,剪碎后 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 英砂和适量无水乙醇,充 分研磨至汁液呈绿色。
将研磨后的青菜汁液通过 漏斗和滤纸过滤,收集滤 液。
取适量滤液,用分光光度 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其吸 光度。同时,以无水乙醇 为参比溶液,调零分光光 度计。
取不同体积的已知浓度的 叶绿素标准溶液,分别加 入无水乙醇定容至相同体 积,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 的标准溶液。以浓度为横 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分光光度法的定量依据

分光光度法的定量依据

分光光度法的定量依据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光光度法的定量依据主要是基于光的吸收原理,通过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光度来确定其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中的物质吸收部分光线,使得透射光的强度减弱。

吸光度(A)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C)、光程(b)以及摩尔吸光系数(ε)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A = εbc。

其中,摩尔吸光系数是一个与物质本身特征有关的属性。

通过校准摩尔吸光系数,可将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从而实现对溶液中物质浓度的定量测定。

在使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时,我们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来进行测量。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有不同的吸收能力,因此在选择波长时,应选择物质能够吸收的最大峰值处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样品溶液。

样品溶液的浓度应该在仪器测量范围内,并且需要保证溶液的透明度,以避免光线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然后,我们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

这是确保准确测量的关键步骤之一。

校准可以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进行,利用标准曲线建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校准后,我们可以利用标准曲线来测量未知样品溶液的浓度。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通过单光束光度计或双光束光度计来进行测量。

单光束光度计测量时,光线先通过样品溶液,然后再通过单色器或通光孔,最后透射到检测器上。

而双光束光度计则将样品光线和参比光线分别进入两个单色器,分别通过样品溶液和参比液体,最终透射到两个检测器上。

这种方式可以减小仪器漂移和噪声带来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分光光度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快速、准确和灵敏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品的分析。

其次,它适用于多种物质的浓度测定,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另外,分光光度法还具有样品要求较低的优点,能够对微量样品进行测量。

分光光度法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吸收光谱光的吸收定律

分光光度法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吸收光谱光的吸收定律
(T= 65%)
2. 若将某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为1.00cm 的溶液,则透过光强度为入射光强度的1/4, 问当该溶液液层厚度为2.00cm时,透光率(T) 和吸光度(A)为多少? (A2 = 2A1 = 1.20,T2 = (T1) = 1/16)
2
三、分光光度计
用所需波长单色光照射溶液,测定A或T来计算 溶液中被测物质含量的一种仪器。
第五章 §4 分光光度法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吸收光谱 光的吸收定律 分光光度计
定量分析方法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吸收光谱
(一)物质的颜色和光的波长的关系
光是一种电磁波。自然光是由不同的电磁波 组成的混合光。
可见光, 在400~760nm范围。(见表4-5)
互补色光——如:黄光 和蓝光;红光和绿光。
A样 =A标
思考题:
相对分子量为 180 的某物质,其摩尔吸光系 数为6.010 ,若将试液稀释 10倍,与1cm吸收池 中测得吸光度为 0.30,问原试液中该物质的质量
3
浓度(mg· L )为多少?
-1
( 90 mg· L )
-1
同种物质,C不同,但
max都相同。
max
二、光的吸收定律
It TI o
透光率
Io A = -lgT =lg I t
吸光度
A=εbc
摩尔吸光系数
——Lambert-Beer定律
mol· L-1
A=abρ
质量吸光系数 g ·L
-1
ε=aM
例[5-5]
练习:
1. 已知某波长的单色光经过液层厚度为1.00cm的 吸收池后,吸光度为0.19,求该溶液的透光率。
光源
单色光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空白对照试验 空白溶液调整仪器,使吸收度为0或透光率为100%。 (3)测定波长 在λmax,采用1cm石英吸收池,在规定吸收波长±2nm内。 (4)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吸收度在0.3~0.7对应的浓度。 (5)仪器狭缝宽度的选择 应以减少狭缝宽度,吸光度不再增加为准。
第五章 分光光度法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赵春杰
本章内容: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红外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波长范围 紫外波长范围200~400nm 可见光波长范围400~760nm 2.原理
I A=-lg =-lgT=Ecl I0
A:吸收度;T:透光率;
E:吸收系数;C:溶液浓度; L:液层厚度
二、红外分光光度法
4.红外光谱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峰位(cm-1) 3750~3000 3300~3000 3000~2700 2400~2100 1900~1650 1675~1500 1300~1000 1000~650 峰强 强 弱~中 弱~强 弱~中 强 中~强 强 中~强 振动类型 νOH, νNH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杂质检查 利用药物和杂质的吸收光谱有明显差异进行。 药物无吸收,杂质有吸收:控制吸收度不得超过规定值 药物有吸收,杂质无吸收:控制其吸收度不少于规定值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含量测定 ①
E 1% 1cm
C =
法:本法简便,对仪器精度要求高。
A E 1% 1cm ⋅ L
②对照品比较法:对仪器要求不高。
A样 C样 = A标 C标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含量测定 ③计算分光光度法:通过适当数学处理消除干扰的方法,如双波 长分光光度法、导数光谱法等。 ④比色法:用比色法测定时,由于显色时影响显色的因素较多, 应取供试品与对照品同时操作。
二、红外分光光度法
1.波长范围 近红外区(0.76~2.5μm) 25μm) 中红外区(2.5~ 2.5~25 25μm(4000~400cm-1) 红外光谱:中红外区 2.5~ 2.5~25 2.基本原理 由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引起的光谱。 红外光谱又称分子的振-转光谱。 3.红外光谱仪 光源(能斯特灯、硅碳棒)、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 (真空热电偶、高莱池)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紫外-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鉴别 ①核对吸收光谱特征参数 核对供试品溶液的λmax、A、 E 1cm 是否符合规定。 ②比较吸收度比值的一致性 吸收峰较多时,规定几个波长处吸收度比作为鉴别标准。 ③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吸收光谱一致性。
1%
(2)药物晶型检查 利用红外光谱检查药物晶型。
二、红外分光光度法
� 5. 测定法与注意事项 气体、液体或固体均可进行红外吸收光谱测定。 气体或低沸点挥发性液体样品:气化膨胀装入已抽真 空的带有很薄垫片的封闭式吸收池中。 非挥发性液体样品:置于两块盐片之间,由于毛细现 象,两块盐片粘合在一起并压紧,形成薄层液膜。 固体样品:压片法(溴化钾或氯化钾粉末)测定,偶 尔也是用糊法或沉积为透明薄膜的方法。
注意事项 (1)原料药鉴别:固体制样,多晶现象。 (2)制剂鉴别:辅料干扰。 (3)多组分原料药鉴别:不能全光谱对比, 而以各组 分原料药的标准光谱为参照。 (4外分光光度法
6.应用 (1)药物鉴别 除光学异构体及长链烷烃同系物外,都可以采 用红外吸收光谱鉴别。 苯甲酸钠:3300 vArH (苯环);1590 vC=O(羧基); 1410 νC-O (羧基);1590,1540νC=C (苯环)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仪器的基本结构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及讯号处理和显示器等。 (2)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波长校正:汞灯、氘灯或锂玻璃。 吸收度准确性: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 杂散光:用碘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紫外-可见吸收度的测定方法 (1)溶剂要求 能充分溶解样品、与样品无相互作用、挥发性小及在测定波长 处吸收符合要求。 溶剂以空气为空白其吸收度: 220~240nm<0.40 241~250nm<0.20 251~300nm<0.10 300nm以上<0.05
v≡CH>v=CH≈vArH =C-H
归属基团或化学键 O-H,N-H H、Ar -H ≡CH、=C=C-H Ar-H C-H(烷基)、-CHO C≡C、C≡N C=O(酸酐、酰氯、酯、 醛、酮、羧酸、酰胺) C=C、C=N、N-H C-O(酚、醇、醚、酯、 羧酸) 烯氢、芳氢
v-C-H νC≡C、νC≡N vC=O νC=C、νC=N、δN-H νC-O γ=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