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毛中特理论作业

合集下载

《毛中特》练习题

《毛中特》练习题

《“毛中特”概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目的是为了( )A.解放思想,排除“左”的思想的干扰,推动改革开放B.让全党重视我们的方针政策究竟是姓“资”还是姓“社”C.检验我们的工作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D.完全改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3.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判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4.总结我们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一条是()A.没有重视发展生产力B.没有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D.没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革5.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A.强大的人民政权B.强大的人民军队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D.自己的发展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实现人的全面发展C.发展社会生产力D.消灭私有制7.邓小平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8.“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综合国力是否增强B.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C.生产力是否得到发展D.国内生产总值9.邓小平指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是()A.发展经济的权宜之计B.社会主义的一个大原则C.为了扩大收入差距D.一个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政策1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A.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是否做到消灭了剥削C.是否做到分配上的公平D.是否做到在占有生产资料上的公平11.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大作业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大作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大作业2014年6月淡泊恬静的时代老人————习仲勋同志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习仲勋同志。

他义无反顾的投身革命,创建了陕甘边根据地,为革命找到了延安的沃土。

他数次遭到党内的不公正待遇,但是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虽几经坎坷,身处逆境,但百折不挠,奋斗不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他坚持原则,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他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公道正派,顾全大局。

他谦虚谨慎,任劳任怨,淡泊名利,能上能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不居功,不护短,爱护干部,关心青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他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疾苦,与工农群众、民主人士、文化艺术界和宗教界等各方面人士坦诚相见,广交朋友。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特别是30年改革开放中,习仲勋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1928年14岁时参加学生运动,21岁时当选陕甘边苏维埃主席。

习仲勋的一生与两个特区紧密相关,一个是他参与创建的陕甘边特区,一个是他力主建立的广东经济特区。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习仲勋一直站在改革潮头,为广东要权,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

在改革的岁月中,他始终与胡耀邦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特别是晚年,他留守深圳12年,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开放。

2002年5月24日,习仲勋逝世,在他身后,是一座全新的深圳和一个崭新的中国,以此言之,习仲勋当被历史铭记习仲勋同志,1913年10月15日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接受革命思想,参加进步学生团体。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毛中特作业

毛中特作业

1.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历史任务。

“人间正道是沧桑”。

90余载风雨兼程,我们党对革命建设改革道路进行了接力探索,最终成功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

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推动人类发展和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高度,寻求用先进理论来武装自己。

因此,马克思主义这一以人类解放为己任,具有改变世界、变革现实的先进理论,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的历史性选择。

这种清醒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由此成为我们党的鲜明特征。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同样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这一概括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坚定这样的制度自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及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及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一:单选1.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要命题的是()。

A. 刘少奇B. 毛泽东C. 周恩来D. 陈云参考答案:B.毛泽东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

A. 两大理论成果B. 一大理论成果C. 三大理论成果D. 四大理论成果参考答案:A.两大理论成果3.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 战争与革命B. 和平与发展C. 改革与开放D. 冷战与备战参考答案:B.和平与发展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 十年“文化大革命”B.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C. 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D. 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转换参考答案:C.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5.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A. 苏东领导人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政治动乱B.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C. 苏东各国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D. 在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军事竞争中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参考答案:C.苏东各国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发展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可持续D. 统筹兼顾参考答案:B.以人为本7.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解放思想B. 理论联系群众C. 实事求是D. 与时俱进参考答案:C.实事求是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参考答案: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9.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 发展B. 革命C. 阶级斗争D. 维护世界和平参考答案:A.发展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 发达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C.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D.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参考答案:D.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简答1.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10 毛和中特 第十章文化

10 毛和中特 第十章文化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什么是文化?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
广义文化: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如:工具、 器皿、服饰、建筑物、水坝、公园等)和 精神财富(如: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 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的总 和。 狭义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 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 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 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调查题目:遇上大街上有劳动能力的乞丐 你会怎样做? 给钱 12.74% · 鄙视 30.46% · 建议他找个 工作 38.39% · 不在乎 18.41% 调查题目:坐公交车时遇到年龄大的农民 工会主动让座给他吗? 会主动让座 53.45% · 无所谓 11.93% · 会 让座 29.98% · 不会,他们很脏 4.65%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
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共同构
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第十章 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2、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服务;(即“双为”方向)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 “双 百”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 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 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价值体系
是一定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 中反映。 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内 容和诸多要素,如指导思想、理想、信仰、信念、 价值取向、价值评价,等等。价值体系是逐渐形 成和建立起来的,但一旦形成之后,它又具有相 对稳定性。 当一个社会中存在多种价值体系时,就有可 能形成一种主导价值体系,并以它为统领,建立 和形成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练习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练习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导语】备考是⼀种经历,也是⼀种体验。

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点点。

为您提供2020考研政治⽑中特考点练习题,通过做题,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考试时会更得⼼应⼿,快来练习吧! ⼀、单项选择题 1.⽂化是民族的⾎脉、国家的灵魂。

⼀个国家在⼀定历史时期的⽂化发展,必然与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构成的社会发展道路⼀脉相承。

实践证明,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是符合国情、顺义民意的道路,⽅向正确,前途光明。

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的根本任务是 A.满⾜⼈民精神⽂化需求 B.提⾼全民族⽂明素质 C.建设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 D.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 2.新世纪以来,随着改⾰开放的深⼊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化建设被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党对⽂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化道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社会主义先进⽂化前进⽅向 B.坚持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 C.满⾜⼈民精神⽂化需求 D.培养⾼度的⽂化⾃觉和⽂化⾃信 3.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发挥⼈民在⽂化建设中的主体作⽤,必须坚持⾃⼰的民族特⾊,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化成果,必须坚持⼀⼿抓⽂化事业、⼀⼿抓⽂化产业。

其中,事关⽂化改⾰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是 A.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必须发挥⼈民在⽂化建设中的主体作⽤ C.必须坚持⾃⼰的民族特⾊,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化成果 D.必须坚持⼀⼿抓⽂化事业、⼀⼿抓⽂化产业 4.党的⼗⼋⼤报告⾸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明、和谐,⾃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价值观。

其中,富强、民主、⽂明、和谐是 A.国家层⾯的价值⽬标 B.社会层⾯的价值取向 C.公民个⼈层⾯的价值准则 D.普世层⾯的价值取向 5.当今时代,⽂化在综合国⼒竞争中的地位⽇益重要,谁占据了⽂化发展的制⾼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大工23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作业3-学习资料[答案]

大工23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作业3-学习资料[答案]

大工23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作业3-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是()。

[AA.项]发展
[BB.项]稳定
[CC.项]繁荣
[DD.项]巩固
[正确.答案]:C
2.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是()。

[AA.项]团结—批评—团结
[BB.项]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CC.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D.项]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正确.答案]:C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

[AA.项]资产阶级专政
[BB.项]无产阶级专政
[CC.项]工农联合专政
[DD.项]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正确.答案]:D
4.以下属于新社会阶层的是()。

[AA.项]国有企业工人
[BB.项]外资企业工人
[CC.项]政府机关职员
[DD.项]农民
[正确.答案]:B
5.坚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AA.项]科学发展
[BB.项]以人为本
[CC.项]改革开放
[DD.项]民主法治
[正确.答案]:A
6.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AA.项]生产发展
[BB.项]村容整洁
[CC.项]管理民主
[DD.项]生活宽裕
[正确.答案]:A。

《毛中特》习题及答案(上)

《毛中特》习题及答案(上)

《毛中特》习题及答案(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前、中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C.党的十二大上D.党的十三大上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A.党的十三大上B.党的十四大上C.党的十五大上D.党的十六大上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18.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A.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D.可持续发展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以人为本B.稳定C.改革D.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C.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D.反对教条主义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A.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D.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它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改革开放的规律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6.“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C.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院校年级专业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2、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A.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4、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其原因主要是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5、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不包括A.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C.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6、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A.共产党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两党制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实现祖国统一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 2000 年翻两番,实现小康二、多项选择题1、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制定和实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

毛泽东思想作业(精排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作业(精排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析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民主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革命的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而具体的道路则因国情而异。

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和主力军。

中国革命的实质是民主革命,即消灭封建主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必须到农村去进行土地革命。

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工人人数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后不过二百万左右,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有近四亿。

农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没有地位。

国家贫穷,工农大众尤甚,故他们都有强烈的革命的要求,正如我党的主要领导毛泽东所分析的,中国的革命实际上是农民革命。

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革命队伍要坚持奋斗,就要避免在力量不够时和强大的敌人做斗争,要积蓄和发展自己,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将其作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中国革命必须以农村为中心占领农村与夺取城市之间的关系。

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法宝之一。

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一方面,近代中国,由于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对内没有资产阶级的民主,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反动统治势力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对中国革命实行武装镇压,从而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另一方面,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中国人民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用长期的革命战争来夺取胜利。

毛泽东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他认为枪杆子即武装力量和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有极重要的意义。

党的发展,人民力量的壮大,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革命政权的成立和发展直到全国政权的取得都离不开武装力量。

毛中特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毛中特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是(C)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表现在(C)A.两者互为目的,互为手段B.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C.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赖D.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的目标和方向是(B)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培育“四有”新人C.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D.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4.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着力点,即我们常说的“三德”建设是指(C)A.政治品德、经营道德、思想品德B.社会公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D.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5.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D)A.理想建设B.道德建设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D.思想道德建设6.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八荣八耻”C.共产主义理想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D)”。

A. 综合国力B.经济实力C.文化竞争力D.文化软实力8.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A)A.民族精神B.爱国主义C.勤劳勇敢D.诚实守信9.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D)A.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B.要扔掉传统文化C.要与世界接轨D.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B)A.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B.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C.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D.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1.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B)A.是完全一致的B.本质上是统一的C.内容一致,形式不同D.两者各自独立,毫不相关12.我国在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时,要(C)A.全盘肯定B.全盘否定C.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D.坚持社会主义原则13.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要以(B)A.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核心B.为人民服务为核心C.大公无私为核心D.爱国主义为核心1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A)A.发展教育和科学B.繁荣文学和艺术C.加强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D.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15.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要解决的是(B)A.贯彻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问题B.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C.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问题D.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国优秀文化成果问题16.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C)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B.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和为全国工作大局服务C.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D.为政治服务和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17.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国家统一C.加强民族团结D.增强人民凝聚力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19.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B)A.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B.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C.科教兴国战略问题D.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2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B)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问题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议概论作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议概论作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各个重要成果“一脉相承”。

它们有共同的理论源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处于一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有一个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共同推进一个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同一个历史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与时俱进”,主要表现在:在改革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侧重探索不同重大问题,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

邓小平理论,提出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它们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理论。

这三个科学理论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共同指导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纵观新中国60年的发展变化,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方能发展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文化与物质两个建设要齐抓不放的重要性。

在欢欣鼓舞之余,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无时不刻在社会主义文化中成长的我们,又应该如何思考社会主义繁荣的文化在现实中的意义呢?这牵扯到诸多因素,但其中有一条则是非常值得讨论,同时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关于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以及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
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
向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途径,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
要战略.只有坚持均衡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我国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严重,新产品附加值低和缺乏核心技术的加工制造业大国的形象,从而有效实现自主
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战略,真正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明星企业和知名品牌.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国际话语权的最终决定力量.中国改革开放将近30年的历程,其累积效应已经使中国从一个经济的弱国变成一个经济的大国.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今年有可能超过德国,对外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的外汇储备量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
多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文化转换为财富的能力还比较低,表现在我们的设计研发,
品牌创造,渠道创造,国际上的社会责任等等,归根到底是文化价值观的问题,是民族文化转换为财富的能力的问题.
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我们应该确定一些新的理念:
第一,应该确立文化可以创造永久性财富的理念.推动我国文化积淀,文化资源,文化
创意转换成为财富的过程,也是促进从无形资产转变为有形资产的过程.我觉得在所有的财
富里面,可以成为永久性财富的实质上是文化和文化产品,其余的有形的,刚性的物品都会被
消耗掉的,不能被消耗掉的,包括历朝历代保留下来的东西,最终是文化产品.可以保值并可以增值的东西,就是文化的创造,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东西.所以,创造出更多被民族和世界认为有永久保存价值和变成财富的文化产品,是我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点.
第二/,应该确立文化是无形资产的理念,使文化发挥比货币更大的渗透力.我们通常认为货币资本渗透力很大,但是未来更大的渗透力表现为文化产品.一部著作,一个产品,一个品牌都可以变现,因为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经济这样一个新的经济形态下,这些东西是随时可以变现的东西.比如说品牌所蕴含的价值,举一则故事为例:瑞典政府曾复制了古代一艘与中国政府贸易通商的大商船--歌德堡号,承担从中国运回商品,当时有茶叶,丝绸,瓷器,一部分家具.这一个船的中国商品就相当于瑞典当时全部的GDP,那时候中国的商品包括瓷器,丝绸,是被世界各国珍藏的财富,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现在我们打捞出来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很多是乾隆年间的官窑,那时候就是艺术品,文化品,是世界各国争相收藏的财富,在当代的价值就更高,所以我们品牌的创造,我们物质产品中文化价值的创造,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确立文化具有独特规律的理念,不能像搞政治运动和发展制造业一样发展文化产业.我觉得经济学理论里面经济运行的规律是需求创造供给,满足既有消费需求,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文化产品生产的规律是正好相反的,是供给创造需求产品.有文化产品的供给,才可能产生类似的产品需求.因此,文化产品生产规律和制造业的规律是不同的,制造业的规律是需求创造供给,而文化产品生产规律是供给创造需求.因此,与人的物质欲望比较起来,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广阔,我觉得这应该成为文化产品一个内在的规律.
第五,确立大力发展文化贸易是主动调整贸易战略的理念.加快转变文化的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变我国整个贸易增长方式,应该成为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一个切入点.就要加快形成具有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的产品,改善我们国家服务贸易逆差,增强我国文化贸易的能力,使中国文化通过国际化大流通,通过可贸易商品走向全世界.
第六,确立文化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的理念,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二三产业比重失衡.当前我们处在工业化的中期或者后期,制造业的庞大是必然的,但和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很不发达,所有产业中的文化价值还没有被创造和挖掘出来.所以,要优化产业结构,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文化价值含量最高的产业,我觉得应该分为四种形态,第一种是与商品交易和交换如影随形的服务;第二种是与生产相伴生的服务;第三种是纯粹服务品的生产和交易;第四种是由政府和公益性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品和准公共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