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匡君小匡》全文阅读

合集下载

管仲列传原文及译文

管仲列传原文及译文

管仲列传原文及译文管仲列传原文及译文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3)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4),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推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管子·小匡(7)全文

管子·小匡(7)全文

管子·小匡(7)全文桓公能假其群臣之谋以益其智也。

其相曰夷吾,大夫曰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

用此五子者何功?度义光德,继法绍终,以遗后嗣,贻孝昭穆,大霸天下,名声广裕,不可掩也。

则唯有明君在上,察相在下也。

初,桓公郊迎管子而问焉。

管仲辞让,然后对以参国伍鄙,立五乡以崇化,建五属以厉武,寄兵于政,因罚,备器械,加兵无道诸侯,以事周室。

桓公大说。

于是斋戒十日,将相管仲。

管仲曰:斧钺之人也,幸以获生,以属其腰领,臣之禄也。

若知国政,非臣之任也。

公曰:子大夫受政,寡人胜任;子大夫不受政,寡人恐崩。

管仲许诺,再拜而受相。

三日,公曰:寡人有大邪三,其犹尚可以为国乎?对曰:臣未得闻。

公曰:寡人不幸而好田,晦夜而至禽侧,田莫不见禽而后反。

诸侯使者无所致,百官有司无所复。

对曰: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

公曰:寡人不幸而好酒,日夜相继,诸侯使者无所致、百官有司无所复。

对曰: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

公曰、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而姑姊有不嫁者。

对曰: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

公作色曰:此三者且可,则恶有不可者矣?对曰: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

公曰:善。

吾子就舍,异日请与吾子图之。

对曰:时可将与夷吾,何待异日乎?公曰:奈何?对曰:公子举为人博闻而知礼,好学而辞逊,请使游于鲁,以结交焉。

公子开方为人巧转而兑利,请使游于卫,以结交焉,曹孙宿其为人也小廉而苛忕、足恭而辞结,正荆之则也,请使往游,以结交焉。

遂立行三使者,而后退。

相三月,请论百官。

公曰;诺。

管仲曰: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

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

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

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为大司理。

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

此五子者,夷吾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为也。

管子【古籍精品原文】

管子【古籍精品原文】

管子《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道家著作,当时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目录∙牧民∙形势∙权修∙立政∙乘马∙七法∙版法∙幼官∙幼官图∙五辅∙宙合∙枢言∙八观∙法禁∙重令∙法法∙兵法∙匡君大匡∙匡君中匡∙匡君小匡∙霸形∙霸言∙问∙谋失(亡) ∙戒∙地图∙参患∙制分∙君臣上∙君臣下∙小称∙四称∙正言(亡) ∙侈靡∙心术上∙心术下∙白心∙水地∙四时∙五行∙势∙正∙九变∙任法∙明法∙正世∙治国∙内业∙封禅∙小问∙七主七臣∙禁藏∙入国∙九守∙桓公问∙度地∙地员∙弟子职∙言昭(亡) ∙修身(亡)∙牧民解(亡)∙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版法解∙明法解∙巨乘马∙乘马数∙问乘马(亡)∙事语∙海王∙国蓄∙山国轨∙山权数∙山至数∙地数∙揆度∙国准∙轻重甲∙轻重乙∙轻重丙(亡)∙轻重丁∙轻重戊∙轻重己∙轻重庚(亡)原文牧民作者:管仲及门徒国颂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张,则君令行。

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

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

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

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不踰节,义不自进。

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管子·匡君大匡·匡君中匡·匡君小匡·霸形·霸言

管子·匡君大匡·匡君中匡·匡君小匡·霸形·霸言

管子·匡君大匡·匡君中匡·匡君小匡·霸形·霸言《管子·匡君大匡》齐僖公生公子诸儿、公子纠、公子小白。

使鲍叔傅小白,鲍叔辞,称疾不出。

管仲与召忽往见之,曰:“何故不出?”鲍叔曰:“先人有言曰:‘知子奠若父,知臣莫若君。

’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贱臣傅小白也。

贱臣知弃矣。

”召忽曰:“子固辞,无出,吾权任子以死亡,必免子。

”鲍叔曰:“子如是,何不免之有乎?”管仲曰:“不可。

持社稷宗庙者,不让事,不广闲。

将有国者未可知也。

子其出乎。

”召忽曰:“不可。

吾三人者之于齐国也,譬之犹鼎之有足也,去一焉,则必不立矣。

吾观小白,必不为后矣。

”管仲曰,“不然也。

夫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而怜小白之无母也。

诸儿长而贱,事未可知也。

夫所以定齐国者,非此二公子者,将无已也。

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夷吾莫容小白。

天下不幸降祸加殃于齐,纠虽得立,事将不济,非子定社稷,其将谁也?”召忽曰:“百岁之后:吾君卜世,犯吾君命,而废吾所立,夺吾纠也,虽得天下,吾不生也。

兄与我齐国之政也,受君令而不改,奉所立而不济,是吾义也。

”管仲曰:“夷吾之为君臣也,将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庙,岂死一纠哉?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则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则夷吾生。

夷吾生,则齐国利;夷吾死,则齐国不利。

”鲍叔曰:“然则奈何?”管子曰:“子出奉令则可。

”鲍叔许诺。

乃出奉令,邀傅小白。

鲍叔谓管仲曰:“何行?”管仲曰;“为人臣者,不尽力于君则不亲信,不亲信则言不听,言不听则社稷不定。

大事君者无二心。

”鲍叔许诺。

僖公之母弟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札秩如適。

僖公卒,以诸儿长,得为君,是为襄公。

襄公立后,绌无知,无知怒。

公令连称、管至父戍葵丘曰:“瓜时而往,及瓜时而来。

”期戍,公问不至,请代,不许,故二人因公孙无知以作乱。

鲁桓公夫人文姜,齐女也。

公将如齐,与夫人皆行。

申俞谏曰:“不可,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

管仲列传原文与翻译

管仲列传原文与翻译

《史记》——《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推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管晏列传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管仲--匡 君 大 匡 第 十 八

管仲--匡 君 大 匡 第 十 八

【匡君大匡第十八】齊僖公生公子諸兒,公子糾,公子小白。

使鮑叔傅小白,鮑叔辭,稱疾不出。

管仲與召忽往見之曰:「何故不出?」鮑叔曰:「先人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賤臣傅小白也賤臣知棄矣。

」召忽曰:「子固辭無出,吾權任子以死亡,必免子。

」鮑叔曰:「子如是,何不免之有乎?」管仲曰:「不可,持社稷宗廟者,不讓事,不廣閒。

將有國者,未可知也。

子其出乎。

」召忽曰:「不可,吾三人者之於齊國也,譬之猶鼎之有足也,去一焉,則必不立矣,吾觀小白,必不為後矣。

」管仲曰:「不然也,夫國人憎惡糾之母,以及糾之身,而憐小白之無母也;諸兒長而賤,事未可知也;夫所以定齊國者,非此二公子者,將無已也。

小白之為人,無小智惕,而有大慮。

非夷吾莫容小白,天不幸降禍加殃於齊,糾雖得立,事將不濟,非子定社稷,其將誰也?」召忽曰:「百歲之後,吾君卜世,犯吾君命,而廢吾所立,奪吾糾也,雖得天下吾不生也。

兄與我齊國之政也。

受君令而不改,奉所立而不濟,是吾義也。

」管仲曰:「夷吾之為君臣也,將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廟,豈死一糾哉?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廟滅,祭祀絕,則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則夷吾生。

夷吾生,則齊國利,夷吾死,則齊國不利。

」鮑叔曰:「然則奈何?」管子曰:「子出奉令則可。

」鮑叔許諾,乃出奉令,遂傅小白。

鮑叔謂管仲曰:「何行?」管仲曰:「為人臣者,不盡力於君,則不親信,不親信,則言不聽,言不聽,則社稷不定,夫事君者無二心。

」鮑叔許諾。

僖公之母弟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於僖公,衣服禮秩如適,僖公卒,以諸兒長得為君,是為襄公。

襄公立後,絀無知。

無知怒,公令連稱管至父戍葵丘,曰:「瓜時而往,及瓜時而來」,期戍,公問不至,請代不許。

故二人因公孫無知以作亂。

魯桓公夫人文姜,齊女也,公將如齊,與夫人偕行,申俞諫曰:「不可,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

」公不聽,遂以文姜會齊侯於濼,文姜通於齊侯,桓公聞,責文姜,文姜告齊侯,齊侯怒,饗公,使公子彭生乘魯侯,脅之,公薨於車。

管子·小匡(6)全文

管子·小匡(6)全文

管子·小匡(6)全文【译文】在葵丘大会诸侯的时候,周天子派大夫宰孔送祭肉给桓公说:我本人有祭祀之事于先王文武之庙,派遣宰孔把祭肉送来。

而且还有后命说:因为你谦卑劳顿,实告伯舅你不必下堂拜赐。

桓公便召见管仲来商量,管仲回答说:为君不行君礼,为臣不行臣礼,是乱国的根本。

桓公说:我能做到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北至孤竹、山戎、秽貉,拘捕大夏的国君;西至流沙西虞;南至吴、越、巴国、{爿羊}柯、{瓜长}、不庾、雕题、黑齿。

荆夷之国都不敢违抗我的命令,而中国还不抬高我。

从前夏、商、周三代之受命为王的,和我有什么不同呢?管子回答说:现在是凤凰弯鸟不出,而鹰隼鸱枭却很多;众神不来显灵,守龟不示预兆,而用谷穗卜筮的却很灵验;时雨甘露不下降,而飘风暴雨却不断来临;五谷不丰收,六畜不兴旺,而各种杂草却普遍繁茂。

凤凰羽毛的花纹,前面像德义,后面才象日昌。

古人受命为王的,总是龙龟来临,黄河出图,洛水出书,地出乘黄神马。

现在三种祥瑞都没有,纵然受命为王,岂不是一种错误么?桓公听后很惶恐,出来接见宾客说:天子的威严即在颜面之前,未离咫尺,我小白虽奉天子之命而不必下堂拜赐,但恐怕在下面颠倒礼节,为天子增羞。

于是下堂拜谢赏赐,然后登堂领受赏服、大辂、龙旗九游和渠门赤旗等。

天子给予不下拜的命令,而桓公偏不领受,天下诸侯都称颂桓公是顺于礼的。

恒公忧天下诸侯。

鲁有夫人庆父之乱,而二君弑死,国绝无后。

桓公闻之,使高子存之。

男女不淫,马牛选具。

执玉以见,请为关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

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

男女不淫,马牛选具。

执玉以见,请为关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

狄人攻卫,卫人出旅干曹,桓公城楚丘封之。

其畜以散亡,故桓公予之系马三百匹,天下诸侯称仁焉。

于是天下之诸侯知桓公之为己勤也,是以诸侯之归之也譬若市人。

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

故使天下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齐以良马报。

诸侯以缕帛布鹿皮四分以为币,齐以文锦虎豹皮报。

管子·小匡(5)全文

管子·小匡(5)全文

管子·小匡(5)全文桓公曰:卒伍定矣,事已成矣,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

若军令则吾既寄诸内政矣,夫齐国寡甲兵,吾欲轻重罪而移之于甲兵。

公曰: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制重罪入以兵甲、犀胁、二戟,轻罪入兰、盾、鞈革、二戟,小罪入以金钧分,宥薄罪入以半钧,无坐抑而讼狱者,正三禁之而不直,则入一束矢以罚之。

美金以铸戈、剑、矛、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斤、斧、鉏、夷、锯、欘,试诸木土。

【译文】桓公说;卒伍已定,事功已成,我想要干预诸侯的事务,可以吧?管子回答说:不可以。

关于军事,我既已寄寓于内政了,但齐国还缺少盔甲兵器,我想用从轻处理重罪的办法,把赎金用在盔甲兵器上。

桓公说:怎么办?管子回答说:规定犯重罪者交纳武器、盔甲、犀皮的胁驱和两支戟,犯轻罪者交纳兵器架、盾牌、胸甲皮与两支戟,犯小罪者纳金属一钧半;宽有薄罪,只纳金属半钧。

至于没有冤屈而从事讼狱,官长再三劝禁不成而理不直者,则须交纳一束箭,以资惩罚。

好的金属拿来铸造戈剑矛戟,试之于狗马;不好的金属拿来铸造斤、斧、锄、镰、锯、镭等,试之于木土。

桓公曰,甲兵大足矣,吾欲从事于诸侯,可乎?管仲对曰:未可。

治内者未具也,为外者未备也。

故使鲍叔牙为大谏,王子城父为将,弦子旗为理,宁戚为田,隰朋为行,曹孙宿处楚,商容处宋,季劳处鲁,徐开封处卫,匽尚处燕,审友处晋。

又游士八千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粮,财币足之,使出周游于四方,以号召收求天下之贤士。

饰玩好,使出周游于四方,鬻之诸侯,以观其上下之所贵好,择其沈乱者而先政之。

公曰:外内定矣,可乎?管子对曰:未可。

邻国未吾亲也。

公曰:亲之奈何?管子对曰:审吾疆场,反其侵地,正其封界;毋受其货财,而美为皮弊,以极聘覜于诸侯,以安四邻,则邻国亲我矣。

桓公曰:甲兵大足矣,吾欲南伐,何主?管子对曰:以鲁为主。

反其侵地常、潜,使海于有弊,渠弥于河有陼,纲山于有牢。

桓公曰:吾欲西伐,何主?管子对曰:以卫为主。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管子小匡》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管子小匡》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管子小匡》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

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桓公曰:“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

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见。

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

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不对。

桓公曰:“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仲父胡为然?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桓公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桓公曰:“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小匡》)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乡A建B贤C士D使E教F于G国H则I民J有K礼L矣M此N爱O民P之Q道R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与“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间”字含义不同。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管仲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推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管子小匡》的阅读与答案

《管子小匡》的阅读与答案

《管子小匡》的阅读与答案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那么是君之赐也。

假设必治国家者,那么其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假设夷吾者五。

”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濒于死。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

君假设宥①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桓公曰:“假设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

假设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那么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②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那么必得志于天下。

令彼在齐,那么必长为鲁国忧矣。

”庄公曰:“假设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

”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假设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

请生之。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注】:①宥(yǒu):宽恕。

6、以下句中的“于”与“欲以戮之于群臣”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2分)A.又留蚊于素帐中 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苛政猛于虎也7、以下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所以齐桓公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他。

C.施伯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夷吾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中了齐国的计。

8、解释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①桓公自莒反于齐反:②君假设宥之假设:③请生之生:④如鲍叔之言如:9、翻译以下句子。

(4分)(1)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2分)译:(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2分)【答案】6、(2分)A7、(2分)B8、(4分)①反:同返,返回。

管子·小匡(8)全文

管子·小匡(8)全文

管子·小匡(8)全文
桓公作色说:这三者都可以,难道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事情吗?回答说:人君唯有优柔寡断和不奋勉为不可。

优柔寡断则无人拥护,不奋勉则不能成事。

桓公说:好。

您请先回去,改日再来同您详谈。

管仲说:此时就可以谈,何必改日呢?桓公说:我们该怎么办?管仲说:公子举为人见闻广博而知礼,好学而语言谦逊,请派他出使鲁国,以结国交。

公子开方为人机变而锐利,可出使卫国,以结国交。

曹孙宿,他的为人有小廉又有小明,十分谦恭而善于辞令,正合乎荆楚的风格,请派他去到那里,以结国交。

这样,立刻打发了三位使者,而后管仲才告退。

管仲为相三月,请与桓公共同评论百官。

桓公说:好。

管仲说:升降揖让有礼,进退熟悉礼节,说词刚柔有度,我不如陨朋,请封他为大行。

开发荒地使之成为城邑,开辟土地使之增产粮食,增加入口,尽土地之利,我不如宁戚,请封他为大司田。

在平原广郊之上,使战车不乱,战士不退,鼓声一起而三军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封他为大司马。

审判案件,调节纷争,不妄杀无辜的人,不妄诬无罪的人,我不如宾胥无,请封他为大司理。

敢于冒犯君主的颜色,进谏必忠,不伯死,不贪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立他为大谏。

这五个人,我一个都比不上;但是用来同我管夷吾去换,我是不干的。

君上您想要治国强兵,有此五人就够了;若想图霸王之业,则有管夷吾在此。

桓公说:好啊!。

《管子》19-20章中匡小匡

《管子》19-20章中匡小匡

《管子》19-20章中匡小匡《管子》19章中匡管仲会国用,三分二在宾客,其一在国,管仲惧而复之。

公曰:“吾子犹如是乎?四邻宾客,入者说,出者誉,光名满天下。

入者不说,出者不誉,污名满天下。

壤可以为粟,木可以为货。

粟尽则有生,货散则有聚。

君人者,名之为贵,财安可有?”管仲曰:“此君之明也。

”公曰:“民办军事矣,则可乎?”对曰:“不可,甲兵未足也。

请薄刑罚,以厚甲兵。

”于是死罪不杀,刑罪不罚,使以甲兵赎。

死罪以犀甲一戟,刑罚以胁盾一戟,过罚以金军,无所计而讼者,成以束矢。

公曰:“甲兵既足矣,吾欲诛大国之不道者,可乎?”对曰:“爱四封之内,而后可以恶竟外之不善者;安卿大夫之家,而后可以危救敌之国;赐小国地,而后可以诛大国之不道者;举贤良,而后可以废慢法鄙贱之民。

是故先王必有置也,而后必有废也;必有利也,而后必有害也。

”桓公曰:“昔三王者,既弑其君,今言仁义,则必以三王为法度,不识其故何也?”对曰:“昔者禹平治天下,及桀而乱之,汤放桀,以定禹功也。

汤平治天下,及纣而乱之,武王伐纣,以定汤功也。

且善之伐不善也,自古至今,未有改之。

君何疑焉?”公又问曰:“古之亡国其何失?”对曰:“计得地与宝,而不计失诸侯;计得财委,而不计失百姓;计见亲,而不计见弃。

三者之属一,足以削;遍而有者,亡矣。

古之隳国家,陨社稷者,非故且为之也,必少有乐焉,不知其陷于恶也。

”管仲计算国家的开支,三分之二用于国外宾客,用于国内的仅占三分之一。

管仲惶恐地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桓公。

桓公说:“您还至于这样么?四方邻国的宾客,来者满意,出者称赞,好名声就布满天下;来者不满意,出者不称赞,坏名声就布满天下。

有土地可以生产粮食,有木材可以制造商品。

粮食用尽可以再生产,商品卖完可以再买进。

治国家者,名声最为贵重,钱财何必在意呢?”管仲说:“这实在是您的明鉴。

”桓公说:“人民已致力于军事了,我想要诛伐无道的大国,可以么?回答说:“不可。

盔甲兵器还不够用,请用减刑的办法来增加盔甲兵器。

管子·小匡全文

管子·小匡全文

管子·小匡全文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

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胃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

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

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

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

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仇也。

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

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受之其尸。

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

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鲍叔受而哭之,三举。

施伯从而笑之,谓大夫曰:管仲必不死。

夫鲍叔之,忍不僇贤人,其智称贤以自成也。

鲍叔相公子小白先入得国,管仲、召忽奉公子纠后入,与鲁以战,能使鲁败,功足以。

得天与失天,其人事一也。

今鲁惧,杀公子纠、召忽,囚管仲以予齐,鲍叔知无后事,必将勤管仲以劳其君愿,以显其功。

管仲的文言文

管仲的文言文

管仲的文言文1.《管仲列传》(节选自《史记》)1.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我时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我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2.注释:1.颍上:颍水之滨。

2.游:交往。

3.进:推荐。

4.任政:执掌政事。

5.以霸:因此称霸。

6.九合诸侯:多次会合诸侯。

“九”,表示多次。

7.一匡天下:使天下归正。

指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多次会盟诸侯,使混乱的天下走上正轨。

8.贾(gǔ):做买卖。

9.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

“见…… 于”,表被动。

10.走:逃跑。

11.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2.幽囚:被囚禁。

13.多:赞美。

3.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牙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匡君小匡》全文阅读
至于堂阜之上,鲍叔祓而浴之三。

桓公亲迎之郊。

管仲诎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

公辞斧三,然后退之。

公曰:“垂缨下衽,寡人
将见。

”管仲再拜稽首曰:“应公之赐,杀之黄泉,死且不朽。

”公
遂与归,礼之于庙,三酌而问为政焉,曰:“首先君襄公,高台广池,湛乐饮酒,田猎罼弋,不听国政。

卑圣侮士,唯女是崇,九妃六嫔,
陈妾数千。

食必粱肉,衣必文绣,而戎士冻饥。

戎马待游车之弊,戎
士待陈妾之余。

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

是以国家不日益,不
月长。

吾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昔吾先王周昭王、穆王世法文武之远迹,以成其名。

合群国,
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式美以相对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

劝之以庆赏,纠之以刑罚,粪除其颠旄,赐予以镇抚之,以为民
终始。

”公曰:“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其民也,
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谨用其六秉;如
是而民情可得,而百姓可御。

”桓公曰:“六秉者何也?”管子曰:“杀、生、贵、贱、贫、富,此六秉也。

”桓公曰:“参国奈何?”
管子对曰:“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

公帅
十一乡,高子帅五乡,国子帅五乡。

参国故为三军。

公立三官之臣:
市立三乡,工立三族,泽立三虞,山立三衡。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
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三乡
一帅。

”桓公曰:“五鄙奈何?”管子对曰:“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邑有司;十邑为率,率有长;十率为乡,乡有良人;三乡
为属,属有帅。

五属一五大夫。

武政听属,文政听乡,各保而听,毋
有淫佚者。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

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
必就市井。

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
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

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
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
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今夫农群萃而州处,审其
四时,权节具,备其械器用,比耒耜谷芨。

及寒击槁除田,以待时乃耕,深耕、均种、疾耰。

先雨芸耨,以待时雨。

时雨既至,挟其枪刈
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税衣就功,别苗莠,列疏遬。

首戴苎蒲,
身服袯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力,以疾从事于田野。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
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
为士者,则足赖也,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

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
计制,断器尚完利。

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

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

今夫商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
以知其市之贾。

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
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

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筋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

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

相语以利,相示
以时,相陈以知贾。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是故其
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

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


地而衰其政,*不移矣。

正旅旧,*不惰。

山泽各以其时至,*不苟。

陵陆、丘井、田畴均,*不惑。

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

”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

”公曰:
“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相亲矣。

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殖矣。

省刑罚,薄
赋敛,*富矣。

乡建贤士,使教于国,*有礼矣。

出令不改,*正矣。


爱民之道也。

”公曰:“民富而以亲,则能够使之乎?”管于对曰:“举财长工,以止民用;陈力尚贤,以劝民知;加刑无苛,以济百姓。

行之无私,则足以容众矣;出言必信,则令不穷矣。

此使民之道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