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5、古诗三首课型精读授课时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案学科语文单元六执教者课型学时课课题古诗三首上课时间学习要点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探究问题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应用作业默写古诗文化阅读《同步拓展》相应部分学习重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3.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望天门山》活动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活动二:再次朗读、表出问题。
1.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提出疑问写在诗句旁活动三:完成作业1.指导书写“断、楚”。
2.全班交流: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
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活动一: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学习《望天门山》活动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三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一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部编语文四上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部编语文四上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学设计及练习题一、《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学设计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 【精读引领课】《古诗三首》
二、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 《梅花魂》 要求: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 文。
(2)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三、检查字词 指导书写
蝴蝶、蚂蚱、啃、嘟、啰、瞎 铲、割、承、瓢、逛、蚌、缀
1、分类识记:“蝴蝶、蚂蚱”的偏旁都是虫字旁; 表示它们都是小昆虫。“啃、啰、嘟”的偏旁都是口字 旁,表明都要用到嘴。
3、难理解词: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 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 语...
4、书写展示及评价: ①老师读词,学生在学习单上书写,要求有速度,书写要工整。 ②自我评价: 对照屏幕,从读准、写对、美观三个方面评价。 ③指导书写“拔”,注意书写的时候右边偏旁第一笔是横,不是撇折
,要与“拨”分开。“承”的中间是三横,右边撇捺要分开,不要连笔写 。
四、梳理脉络 了解大意
1.课文内容交流 根据学习单的要求,学生介绍感兴趣的文章的内容 。 可选方式:概括文章大意、画表格、创作思维导图、列 提纲等方式。 这是孩子阅读输出的过程,是学生阅读力的培养与
训练的过程。
2.重点语段交流
指向朗读、正音、感悟内容的常态阅读交流。
三、明诗意,悟诗情
高年级古诗教学、可以尝试将三首古诗整合起 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更好 地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其中的趣味。
教学环节:
一、解诗题,晓作者 二、读古诗,赏韵味 三、明诗意,悟诗情
一、解诗题,晓作者
对题目和作者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和 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
二、读古诗,赏韵味
1.认识“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 昼、耘”等4个字。
17.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 效的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 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 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 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 的智慧火花。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浪淘沙》: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 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 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 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 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 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 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 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 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 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 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 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第一句中 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 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 生体会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精读授课时间
课题:5、古诗三首课型:精读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以及新词。
2、能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朗读课文。
想象三首古诗各自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能够说说三首是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1、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朗读课文,想象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辨别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异同。
4、背诵并默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及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说说这三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查阅资料:搜集王维、李白的诗。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板书设计:5、古诗四首罢:指完,完毕。
王孙:贵族的子弟们,这里指送走得的朋友。
独:独自一人。
异想:外地,外乡。
倍:加倍,更加。
知:猜想,猜测。
课后小结:第一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以及新词。
2、初步感知诗的内容,学习第一首诗。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4‘)唐朝是一个诗歌的时代,孕育了许多著名的诗人。
李白和王维便是其中的皎皎者。
一位有诗仙之誉,一位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这两位著名的大诗人留给我们许多著名的诗篇。
诗言志,诗传情,谁能把你积累的关于他们的诗展示给大家,指名背诵。
二、整体诵读,自主理解,感悟诗境(33‘)1、自己读古诗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结合生字表、文下注释、工具书,自己理解。
3、汇报、指导:(1)指名读生字(从音、形、义、组词)(2)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生字?(3)指导:同音识记:增————赠,贝部,与钱有关;对比识记:谭(姓)————潭,三点水部,与水有关。
田格指导:插:左右结构,右边共九笔。
萸:共有11画,其中下面的部分有8画。
4、自由读这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枫桥夜泊》和《泊船瓜洲》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2. 课型:新授课。
3. 教学内容:《山行》、《枫桥夜泊》和《泊船瓜洲》三首古诗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古诗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和诗人的情感,共同解决问题。
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诗句的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5.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诗句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
六、板书设计1.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根据诗句内容,绘制一幅图画。
3. 查阅资料,了解诗句的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第 二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 教 学 过程
一、回顾学习,引入诗题
1.谈话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杜
牧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山行》,来,我们一起 师生互动
背通这首诗歌。
2.质疑交流: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 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
呢?课件出示句子“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
第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化。
课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试着进行背诵。 学生随着音乐齐背诗句
时
学生随着音乐齐背诗句。
教
学
四、课堂小结,指导书写
过
1.是啊,秋天的山野,也许草木不再葱绿茂盛,
程
但是,那火红的霜叶,不正是秋天唱响的一首 师生互动
激越美好的赞歌吗?
2.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 4 个生字“寒径、斜、
一、观图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教材《夜书所见》插图,引导学生 认真观图并说说对图画内容的感知(有人家, 有孩子提着灯笼在篱笆旁边玩耍......)。教 学生简单释题( 师适时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 景色(夜晚),同时引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宋代诗人叶绍翁即兴写下了一首古诗《夜书所 见》板书诗题,引导学生简单释题(夜晚写下 自己所看见的情景),明确“书”(写),“所见” (所看见的)。 2.简介诗歌作者叶绍翁(南宋诗人,最有名的 诗是《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的花还要红),并引导学生明确后两句诗已经 成了赞美秋色的经典名
成了赞美秋色的经典名句。
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体会诗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山行》、《枫桥夜泊》、《泊船瓜洲》三首古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渲染等方式,营造古诗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共同探究诗歌的意境。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朗读与背诵:学生集体朗读、个人展示朗读,并尝试背诵古诗。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古诗。
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诗人:杜牧、张继、王安石3. 古诗:《山行》、《枫桥夜泊》、《泊船瓜洲》4. 诗意:描绘山水美景,表达诗人情感5. 背景资料:介绍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诗歌鉴赏,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搜集更多关于杜牧、张继、王安石的诗作,进行拓展阅读。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包含了《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和《雪梅》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拼音和汉字知识,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理解和欣赏古诗,把握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还需加强。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的内容和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学会欣赏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的内容和背景。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插图和重点诗句。
2.资料: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的生平、诗词的创作背景等。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画面,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诗的背景和诗人。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接着,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语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古诗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学习古诗的心得,分享自己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019-2020 学年(下)北屯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3.天窗
课题
教学 目标
3.天窗
课型
精读课文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慰、藉”等 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 ,会写“、”等 11 个字,会写“慰藉、 扫荡”等 12 个词语。
2 默读课文,理解天窗试试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欢乐。 过程与方法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乡下孩子的情感变化。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 2)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 3)读诗思考: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 4)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 景象。第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 以动写静。(板书:宁静 以动写静)
1. 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 这首词。生齐读。
2. 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师用清新的语调 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 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 “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 扬顿挫。 “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 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 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 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 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 感受一下。(生读) 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 笼 蓬)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上节课,老师已经领着你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朗读 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 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精品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9.《古诗三首》精品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包含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早发白帝城》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和分析古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创作简单的古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鉴赏古诗,运用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实例分析法:以三首古诗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古诗鉴赏卡片,用于学生小组讨论。
3.准备古诗创作模板,便于学生进行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氛围,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鉴赏。
教师发放古诗鉴赏卡片,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分析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感受人物的品质”共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一篇略读课文《黄继光》,一次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一次习作“我的‘自画像’”,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芙蓉楼送辛渐》写了王昌龄送别辛渐,托辛渐给洛阳亲友报个平安,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塞下曲》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的边塞将军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领的赞赏之情。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文言文二则》选取了两篇文言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启示我们要有刻苦学习、不畏艰难的精神。
《“诺曼底号”遇难记》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最终以身殉职。
《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他用自已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品质。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说出课文大意,感受每课人物的品质。
4.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5.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四遍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很多,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
2.学会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21.古诗词三首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部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七组教学主题: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课时:二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宿新市徐公店》、《村居》和《春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农村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同情。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古诗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学生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并引导他们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义,掌握一些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农民,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义,掌握一些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以便进行板书。
3.课文:准备好课文,以便学生朗读和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发音和语气。
然后,教师对每首古诗进行解读,解释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背诵。
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学生自由朗读。
了解作者
按阅读提示进行交流
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前鼻音“燕、鸳”,后鼻音“鸯”。
理解重点词
交流形近字辨析、猜谜语等多种识字方法。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1.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1.古诗三首
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4)鸳鸯又在做什么呢?
小结: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到了浓浓的春意,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大诗人杜甫,也是情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绝句》。
1.教师引导:诗中的竖线是停顿符号。单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双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
2.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3.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教学反思
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
练习书写
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自己小声读读这首诗,动笔画一画。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 教学教案教案与反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被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读拼音,写词语。
jìzǔyānxūnhánɡzhōujūshùnǎishì()()()()()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2.家祭无忘告乃.翁。
()3.西湖歌舞几时休.。
()4.九州风气恃.风雷。
()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能力大提升四、根据内容填空。
五年级下册5.《古诗三首》
课后题和泡泡语的设计意图是什么?
7.资料链接:
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唱歌,故唐、五代时多称“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阕。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三、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学习新课。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清平乐 村居》的作者辛弃疾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着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2.先解释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横:弄:
句意:
(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篙:棹:
句意: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2. 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1)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究弄懂。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②“不脱蓑衣卧月明”是指作者在酒醉之中听到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相互逗趣、取乐。 ( )
5.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6.选取《清平乐 村居》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5、古诗三首课型:精读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以及新词。
2、能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朗读课文。
想象三首古诗各自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能够说说三首是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
1、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朗读课文,想象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辨别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异同。
4、背诵并默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及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说说这三首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查阅资料:搜集王维、李白的诗。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
板书设计:
5、古诗四首
罢:指完,完毕。
王孙:贵族的子弟们,这里指送走得的朋友。
独:独自一人。
异想:外地,外乡。
倍:加倍,更加。
知:猜想,猜测。
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以及新词。
2、初步感知诗的内容,学习第一首诗。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4‘)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时代,孕育了许多著名的诗人。
李白和王维便是其中的皎皎者。
一位有诗仙之誉,一位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这两位著名的大诗人留给我们许多著名的诗篇。
诗言志,诗传情,谁能把你积累的关于他们的诗展示给大家,指名背诵。
二、整体诵读,自主理解,感悟诗境(33‘)
1、自己读古诗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结合生字表、文下注释、工具书,自己理解。
3、汇报、指导:
(1)指名读生字(从音、形、义、组词)
(2)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生字?
(3)指导:
同音识记:增————赠,贝部,与钱有关;
对比识记:谭(姓)————潭,三点水部,与水有关。
田格指导:插:左右结构,右边共九笔。
萸:共有11画,其中下面的部分有8画。
4、自由读这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
)
5、仔细读每首诗,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饿意思:
日暮柴扉踏歌异乡异客遍
6、根据诗的注解、插图、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先大胆地说说诗的意思,不懂的可以和同学讨论。
4、集体交流学习每首诗,教师随机点拨、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想像、畅谈感受中自主
感悟诗境。
《山中送别》
(1)自由读诗。
(2)结合注释,说说诗局的意思。
(3)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
(4)指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解决。
可能是:罢:指完,完毕。
王孙:贵族的子弟们,这里指送走的朋友。
(5)结合注释,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A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桌听。
C集体质疑:理解了这首送别诗,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
(它没有具体描写送别诗的情景,而是写黄昏时分,而是写黄昏时分,诗人送别朋友之后,盼望再次相见的心情。
)
D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E老师也想读一读,感受一下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范读)
F再感受读。
G 配乐朗诵。
(6)指导背诵。
三、总结:(3‘)
回忆你是怎样学会着首古诗的。
四、作业:(2‘)
背诵此诗,查找其他有关送别诗、友情诗。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第二课时:学生活动时间(约)31分钟教师活动时间(约)9分钟
教学要求:学习第二、第三首古诗。
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激情引入:(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的《山中送行》感受到了诗人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谁能带着你的感受背一背这首诗。
(指名背诵)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古诗的?
今天,我们几学学习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二、整体诵读,自主理解,感悟诗境(30‘)
(一)学习《赠汪伦》
1、自由读诗,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如果学生刚刚读后并没有感受,不必要强求,可以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之后再去理解。
2、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将每句的意思连接起来,试理解诗的意思。
3、小组交流,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解决。
预设:“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多读,谈出自己的体会。
将“桃花潭水深千尺”和“不及汪伦送我情”连起来理解,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深的感受。
4、结合注释,讲解自己对诗句的意思的理解。
追问:“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情”有什么关系?
交流:李白和汪伦的情意太深了,深潭之水还不及二人的情意深。
(4)二人纯真的友情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吧?
(5)老师也想读一读,感受一下二人的友谊。
(范读)
(6)有感情地读全诗。
5、想象:李白与汪伦的情意那么深,想象李白与好友依依惜别诗的情感。
(发散点)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方法同上。
师重点指导:
1、对题目的理解。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身在他乡,怀念家乡的亲人。
)
2、独:独自一人。
异想:外地,外乡。
倍:加倍,更加。
知:猜想,猜测。
3、“遍插茱萸烧一人”(他们每人都头插茱萸,只是单单缺少了我一个人。
)
赏析: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如果这个人是你,你此时的心情怎样?那里让你的情感波动最大?——诵读——背诵。
(三)再读这三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1、自由读思考。
2、同桌交流。
3、班上交流。
(领悟到:《山中送别》和《赠汪伦》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其中《山中送别》表达了盼望与朋友再相见的心情,流露出朋友走后自己的寂寞、孤独和失落感;《赠汪伦》直接赞颂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显得豪放、洒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的是对亲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
三、总结:(3‘)
1、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的。
四、作业:(2‘)
1、改写古诗《赠汪伦》(据诗编故事)。
2、读读、背背其他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