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四时田园教学目标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5、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6、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查找跟诗有关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从学前班开始就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一)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二)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三)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一)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二)小组讨论,(三)全班交流探究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
最新课标RJ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 备课素材 第二单元 第5课 《古诗三首》《牧童》作者吕岩简介
《牧童》作者吕岩简介吕岩(一作岩)为五代宋初著名道士。
世传“八仙”之一。
号纯阳子。
一说名洞宾,一说字洞宾。
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
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他大约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与陈抟为同时代人。
至于后人将他的生活时代上推至唐开元(713~741)中,则是附会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记道者吕翁事。
此外尚有颇多传说,纷纭不一。
比较可信是《国史》的记载: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而转学道,遇五代隐士钟离权授以内丹道要,隐居终南山,活动于关中等地。
“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
世传有剑术,时至陈抟室”,与陈抟、李琪(一作“李奇”)等传奇人物交往。
好以诗言内丹旨要,对钟吕金丹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有弟子北宋施肩吾(华阳子)传其道。
吕洞宾以内丹为修仙径路,兼摄禅宗,自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修天爵而弃人爵,鄙顽空而悟真空。
天爵止于人事,真空不离因缘”。
①指出:“修炼丹者,先正其炉。
”身为丹炉,神气精液为药物,目、耳、口、鼻为炉之八门,“常固守之”,勿伤内真,“然后于天地之炉、造化之鼎,调和药物,匹配阴阳,制炼神气”。
认为“顺天道者,常存其身之元阳真一太和纯粹之气,则坐致长生”,并说“其要在乎变炼五行而已”。
主张一日当一年,昼法春夏,夜法秋冬,“升降阴阳,运行四序”,②昼夜终始修炼。
又认为,“性命根源,归乎一气。
其来也,有一夫一妇焉;其去也,有三男三女焉。
金男采黄芽于九宫之台,玉女收白雪于十二楼。
水中起火,以分八卦;阴内炼阳,以别九州。
于是三田和会而火龙出于昏衢,千日功成则游于蓬岛矣。
其要盖十有八焉:小成之道七,中成之道六,大成之道五”。
提出修炼当从消除六欲七情着手,泻心之积气而集其神。
行肘后之法,即透过尾闾将药物搬上背以入脑,要存想龙虎河车,使上起,但应防止肾之虚阳入顶而引起上壅生热,故须震、坎、艮三男和巽、离、兑三女“俯仰开辟,节次升存,过关勿急”。
直接打印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设计(附单元目标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附单元目标及教学反思,可直接打印)第二组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
本组内容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的。
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
《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一《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
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冬阳。
童年。
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
《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口语交际。
习作‛安排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
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意在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或者其他中外伟人、名家有关童年生活的书,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以及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3.丰富语言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重点:1.掌握本组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丰富语言积累。
3.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难点:1.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2.让学生感受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
《古诗词三首》2课时(冬阳。
童年。
骆驼队》2课时《祖父的园子》1课时《童年的发现》2课时(儿童诗两首)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二2课时回顾。
拓展二1课时5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牧童X舟过安:X清平乐。
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三首古诗包括《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忆江南》、《牧童》),下面是这些古诗的内容和简单介绍:
1. 《浪淘沙(其一)》: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诗,用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描绘黄河雄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忆江南》: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词,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怀念和无限向往。
3. 《牧童》:这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放牛的孩子的自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包括《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
1.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所作,全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黄昏时分的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
2. 《舟过安仁》是宋朝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描绘了小渔船上两个孩童的有趣动作,表现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和聪明才智。
3. 《清平乐·村居》是宋朝诗人辛弃疾所作,全诗描绘了一家五口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乡村的宁静与安详。
以上是三首古诗的基本信息,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建议查阅教辅材料或咨询语文老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课文、古诗汇总及预习提纲
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一览表1第一课《草原》第1、2自然段;2第三课《白杨》第12自然段回顾拓展一“日积月累”3第五课《古诗三首》4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回顾拓展二“日积月累”5第十课《杨氏之子》6回顾拓展三“日积月累”7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部分段落8回顾拓展四“日积月累”9第二十一课《猴王出世》节选回顾拓展五“日积月累”10语文园地五“读读背背”11第二十五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自然段。
12语文园地六“读读背背”13第二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3-6自然段14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15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16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背诵内容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35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9
诗歌理解
归来饱饭黄昏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不脱蓑衣卧月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 中的明月。
10
诗歌理解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 来的?
可爱、调皮、疲倦。
一个“弄”,一个“卧”。
11
诗歌小结
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1
字音认读
篙 (gāo) (竹篙) 棹 (zhào) (棹竿) 媪 (ǎo) (翁媪) 剥
(bāo) (剥开)
2
牧蓑遮 醉媚锄剥
3
4
作者简介
吕岩,字洞宾, 唐代京兆人。咸通举 进士,曾两为县令。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 终南山学道,不知所 终。是传说中的逍遥 大仙。
5
课文朗读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6
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7
听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美。
8
诗歌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 里都是草地。
《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塞下曲》中的诗句,探讨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古诗韵律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朗读练习。通过集体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能正确朗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2.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诗中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能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联系现实生活,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3.发展思维品质: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塞下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如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更直观地感受诗中的画面。
-诗人情感的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古诗中复杂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分析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变化。
-生词的运用:学生在学习生词后,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语境中是一个难点。
-教师可以通过造句、编写小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生词的用法。
-能分析并比较诗人在不同场景下的情感表达,提出自己的见解。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生词和诗句,加强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能掌握课文中生词的含义,运用到日常交流和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理解:《塞下曲》的韵律美和意境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3.《清平乐·春归何处》
wēnɡ
chú
lián
翁
老翁
锄
锄头
莲
莲花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词牌名,“乐” 读 ?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亡赖 喜小儿 ,溪头卧剥莲蓬。 相媚好: 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亡赖: 同 “无赖”,“亡” 读?这里指顽皮、淘气。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想想本篇 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透露出 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西 江 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 文扩写成400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 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 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作者 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 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在满青草的溪 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吴方言口音带着 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 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 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 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 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在农村看到这样的情 景,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从军行》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从军行》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了解边塞诗特有的悲壮苍凉的特点,体会边塞诗中意象的运用。
4.在诵读中感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远征将士的爱国之心、破敌之志,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或记述爱国将士誓死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或表现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的优秀作品。
今天,我们学习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边塞诗——《从军行》,近距离接触戍边将士,感受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
2.播放古诗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进入古诗营造的情境。
3.教师出示《从军行》,学生齐读诗题,理解诗题。
明确:“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思考:从军的环境如何?从军的将士有什么志向和愿望?二、初读古诗,检测预习1.了解作者和边塞诗的相关知识。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曾任江宁丞,世称“王江宁”。
因其擅长七言绝句,人称“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采莲曲》等。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情,可以惊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
2.朗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师生共评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4)学生认真听课文的朗读音频,边听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在聆听中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情。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课文原文9.古诗三首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_________①[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③[楼兰]西城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_________①[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位于渭水北岸。
③[浥]湿润,沾湿。
④[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_________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岳]指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知识点归纳知识点我会写:仞:万仞壁立千仞心游万仞岳:五岳山岳岳父岳母三山五岳摩:抚摩按摩摩天观摩摩拳擦掌遗:遗民遗失遗忘遗憾路不拾遗涕:涕零鼻涕感激涕零巫:女巫、巫师、巫术、巫婆、巫神多音字:朝:zhāo朝霞cháo朝向舍:shè宿舍shě舍不得形近字:仞(万仞)刃(刀刃)岳(山岳)兵(士兵)摩(摩天)磨(磨炼)问题归纳:1、第一首诗前两句描绘一幅怎样的意境?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2、第二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峨华山高达五千仞,上与天奇。
如此大好河山,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通过之前的的学习,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古诗,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对诗中的某些意象和情感进行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于板书。
3.诗词卡片:制作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这三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姿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分享他们的感悟。
4.巩固(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他们的朗读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古诗好有意思!五年级要学习三首古诗:《观沧海》、《登鹳雀楼》和《春夜喜雨》。
这些古诗超级有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我国传统文化。
《观沧海》是一首超级牛的诗,讲的是诗人看到大海的感觉。
他觉得大海好壮观,好神奇,也好豪迈。
我觉得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要为国家人民幸福而努力。
下一个是《登鹳雀楼》,这首诗讲的是诗人站在高高的楼上,看到了超级美的景色,他的心情也变得很激动。
我觉得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还要珍惜时间,珍惜生活。
最后一首是《春夜喜雨》,诗人在这首诗里形容了一个春天的夜晚,下着小雨,很美。
他觉得这雨意味着好运,也要感谢上天。
我觉得这首诗告诉我们应该乐观向上,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感恩。
老师说要我们朗读和背诵这些诗,说这样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也能培养我们的文学情感。
我觉得学习这些古诗以后,会更懂得欣赏文学作品,也会对我国传统文化更感兴趣。
老师还说,我们可以去周围的湖泊或者山上去感受自然风光。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体会古诗里的美景了。
这个提议太酷了,我超期待和同学们一起去探险!
学习这几首古诗对我们小学生来说真是超级有好处的。
不止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还能让我们更爱我们的国家和传统文化。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学习经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的文学!。
最新2022-2023学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主旨归纳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 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 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 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69
新知讲解
作业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 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
目录
壹 新课导入 贰 作者简介 叁 初识课文 肆 字词学习 伍 新知讲解
3
学习目标
1. 会认“昼、耘、
供、稚、漪”5个 生字,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正确书 写会写字“昼、耘、 桑、晓”。
2. 有感情地朗读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借助注释和理解古 诗的大意。
59
新知讲解
草满池塘水满陂
释义: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60
新知讲解
草满池塘水满陂,
“水满陂”,是说正逢多 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
61
新知讲解
山衔落日浸寒漪
释义: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
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
62
新知讲解
山衔落日浸寒漪
本句写远山落日。用一个“衔”字,形象地现出落日 挂在山头上的情况,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 水中。诗围绕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 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显得 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
这两句写人。与前两句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 得生动活泼“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 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 而是“无腔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 真活泼、淳朴无邪。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魏
第2页共5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们的? ⑵ 生自由读诗: “遮”,留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 ⑶ 通过读解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2、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⑴ 指名读诗,正音,留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⑵ 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⑶ 师生互动沟通诗歌大意,可以先沟通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
⑴ 全体同学齐背《所见》:
3、认识本课 4 个生字,会写 7 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
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
“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闭口立。
【学习重点】
⑵ 沟通《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⑶ 过渡:
【课前预备】
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
魏
第5页共5页
悄悄话。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 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 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 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当给予确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 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 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由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 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提示学生在读的时候是否表现 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谐,以及“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开心。
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 备课素材 第二单元 第5课 《古诗三首》《舟过安仁》作者杨万里简介
《舟过安仁》作者杨万里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字廷秀。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
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生平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张浚重新起用,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以父丧未能赴任。
服丧期满,改知隆兴府奉新(今属江西)县。
在任时禁吏胥贪赃,甚得民心。
乾道六年(1170),上《千虑策》三十道,陈述关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受到宰相陈俊卿、虞允文的重视,征召为国子博士。
次年,侍讲张□(张浚之子)因反对任命外戚张说而谪守袁州,杨万里抗疏挽留,又致书虞允文,劝他主持公道。
虽然张□仍被贬谪,但杨万里的言行,却受到公论的赞许。
屡迁至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74),外出任漳州知州,不久改知常州。
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监,升任广东提点刑狱。
淳熙九年,因母丧去职。
十一年服满返杭,任吏部员外郎,升郎中。
次年,因地震应诏上书,劝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治舰扼险",以"足国裕民"。
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
后迁秘书少监。
高宗卒,万里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触怒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杨万里被召入朝,任秘书监。
年底,金谴使来贺正旦,万里奉派为接伴使,此行途中,题咏颇多。
绍熙元年(1190),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
这时朝议欲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他上疏反对,并拒不奉诏,因此触怒时相,改任赣州知州。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凉州词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凉州词:乐府旧题。
作者王翰,字子羽, 唐并州晋阳人, 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 直言谏诤, 被贬为道州司马, 现存诗篇不多, 但都属绝妙之作。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配乐朗读诗。
1.范读。
2.练习读。
3.指名读。
4.齐读。
四、听音乐,读古诗,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意。
五、课外扩展: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六、小结:诗人的这首绝句用酣畅之笔抒发了一种悲凉但又极为豪迈的情感。
沙场是敌我拼争的场所,是残酷的、令人恐惧的,但诗人用“醉卧”面对残酷的战争,这是何等的豪迈啊!作业:1.写生字、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搜集长城资料。
板书:写景凉州词抒情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够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生搜集送别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上节课我们陪着诗人李白送走了孟浩然,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首送别诗,1200多年前,这首诗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传唱千年,被称为唐人别诗之绝唱,这就是《送元二使安西》,谁写的?2.读诗知意(1)引出课题,了解题意①共同书写诗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三首ppt(完美课件)
不脱蓑衣卧月明。
精品PPT
舟过 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精品PPT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杰出的诗 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 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 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 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5 古诗词三首
精品PPT
草铺横野六七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笛弄晚风三四声。 收篙停棹坐船中。 归来饱饭黄昏后,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脱蓑衣卧月明。 不是遮头是使风。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改写?牧童?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原野上,碧草茫茫。远处, 几棵树挺立在草原上,像一个个守护原野的卫士。这时, 一阵风萧萧地吹过,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动了起来,不 时发出“刷刷〞的响声,就像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 这舒缓宁静而又迷人的月夜奏上一曲动听的“夜曲〞 这时从远处传来几声笛声,有一个孩童躺在草地上。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弄: 逗弄。
蓑衣: 棕或草编的外衣。
用来遮风挡雨。
精品PPT
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 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笛声时续 时断,随风飘扬。
草铺横野六七里精,品PPT笛弄晚风三四声。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经黄昏 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 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精品PPT
诚斋体的伟大,在于充溢其间的童心、 童趣。还没有哪一位古代诗人像杨万里那样, 写出过那么多的生气勃勃的儿童形象,保存 了那么多率真活泼的生活气息。
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加强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对美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3.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激发艺术创造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交际沟通技巧。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英雄的价值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5.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尊重英雄、热爱祖国的价值观。
6.引导学生感受边塞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文化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塞下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学习充满了热情。他们在朗读、背诵以及分析诗句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我想,这也许是我们成功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在情感体验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此感悟不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边塞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介绍边塞文化,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正确把握诗句的节奏、韵律,熟记《塞下曲》全文。
-词语理解:掌握诗中“鹫翎”、“燕尾”、“黄金甲”等边塞特色词语的含义。
-意境领悟:理解诗句描绘的壮阔场景,感受将士的英勇形象。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诗句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情感体验:体会诗人表达的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爱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词三首设计理念与学情分析:“古诗诵读”的学习重在读和诵,所以,本设计力求体现读和诵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读和诵中走进意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认识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牧童》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首古诗,是一首有关牧童的古诗。
2.老师板书牧童,牧童是做什么的?(放牛,放羊)3.哦!放牛,放羊的孩子就叫牧童,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
(知诗人,解诗题)1.过渡: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是我们熟悉的吕洞宾。
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吕岩有哪些了解?谁能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
2、自由读诗,注意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词。
3、师范读。
三、理解第一、二句诗。
(抓字眼,明诗意)(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请大家再认真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原野辽阔)3.哦!你知道了原野辽阔,你是从诗句中哪些词知道的?(六七里,横)4.这六七里是不是指原野实际的长度?(不是)5.对了,这原野不是真的六七里长,这六七里要形容从原野的这一头到原野的那一头很广很广。
这六七不是确切的数字,其实,古诗中像用到这类虚指的诗句很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三千尺”指什么?(指瀑布很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千尺”也是要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1.原野真大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原野的辽阔。
2.指导朗读。
4.如果你站在这辽阔的原野上,还会感受到什么?(美,绿,平坦等)诗中哪一个字体现呢?(铺)5.“铺”字什么意思?(铺开,铺展)6.这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绿草如茵,草木茂盛,多张一张铺开的巨大的绿地毯。
这铺字用得太好了!7.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原野的大与美吧!(全班齐读)四、理解第二句诗。
1.师:置身于这绿地毯式的大原野中,怎能不让人陶醉呢?此时此刻,原野上传来了什么声音?(笛声)2.那是什么样的笛声?(悠扬,优美,隐隐约约,断断续续)3.吹笛的人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是牧童,善于从题目入手,理解诗意,很好的学习方法。
)(课文插图,懂得利用插图,理解诗意。
)(诗句中的弄,懂得抓住重点词,理解诗意。
)4.你还可以从哪句诗中知道是牧童在吹笛?(笛声晚风三四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声)5.这诗句中的“弄”是什么意思?(逗弄)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弄清诗意,很好的学习方法)6.是啊!晚风中的牧童骑在牛背上,不停地逗弄着手中的笛子,伴随着晚风吹来,笛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有,时而无。
7.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天真,可爱,调皮)8.多可爱的牧童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诗。
(真棒!同学们读出了牧童的可爱,调皮,天真。
)9.现在,我们把这两行诗连起来,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看谁更能读出诗的韵味。
10.读得太棒了!(把掌声送给自己。
)五、理解三、四句诗。
过渡:瞧,牧童上场了,他在干什么?1.谁来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什么?2.相机教学“蓑衣”,你们知道什么是蓑衣吗?你能从图上指出来吗?蓑衣有什么作用?3.对了,其实,蓑衣还有御寒作用,它还能散发出一种气味,防蚊虫叮咬。
4.谁再来说说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5.广阔的原野,一个可爱的牧童,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悠闲地躺着草地上,静静地欣赏着天上皎洁的明月。
这种情景,诗中怎么写?(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6.这两句诗还告诉我们什么?7.师小结:牧童放牛回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后,他没有脱下蓑衣就躺在草地上美美地欣赏皎洁的明月,谁能美美的读读这两句诗。
8.老师也想读读这两句诗,请听好,“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睡月明。
”9.你们发现了什么?(把“卧”改成“睡”)10.把“卧”改为“睡”不好吗?为什么?(说得真好!)11.对啊!牧童选择了这种最舒服的仰卧姿势,欣赏着天上皎洁的明月,此时,他可能会想起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交流。
12.学生小组交流。
(师下去巡视)谁来说说,此时,牧童可能会想些什么?13.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概括牧童的生活,你会用哪个?师: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啊,读————牧童的生活多么自由自在啊,读————牧童的生活多么快乐啊,读————六、小练笔。
(多诵读,悟情感)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诗,你们能不能选择这首诗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2.生动笔。
3.交流。
七、指导背诵。
同学们展现的这一幅幅画多美啊!白天有牛、笛为友,晚上有明月作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难怪诗人吕岩会有感而发,写下这首《牧童》诗。
让我们带着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把它好好地背下来。
八、拓展: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山村原野的迷人景色,同时认识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牧童,其实不少诗人也写过有关牧童的诗,你们知道这样的诗吗?老师带来几首,大家一起欣赏。
九、布置作业1.把《牧童》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背诵《牧童》。
十、板书:牧童悠闲、自由自在、快乐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舟过安仁》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还记得杨万里吗?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些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儿童的诗----《舟过安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交流杨万里的有关知识。
4、教师诵读全诗。
二、初读感知,读顺读熟1、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2、多么有趣的诗句啊!你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读它吧!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4、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1、学生回顾交流以往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自学结果。
4、指名串讲诗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诗人1、感悟童心:(1)读着全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两个小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天真、聪明可爱、有趣、顽皮……)(2)你能带着天真顽皮的语气读一读吗?指名读。
全班读。
(3)走近诗人的内心:诗人行船途中,偶见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诗人心生疑惑,便仔细观察,欲探个究竟,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若是你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份雅兴呢?(预设:闲适的、愉快的、兴奋的……)从文中哪个词可体现这份愉快?师述:是啊,诗人此时应该是愉快而悠闲的,他才会有心关注两小童,两小童的天真、聪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让他也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可见,诗人同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五、背诵古诗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全诗,体会诗请画意,进而熟读成诵。
六、课后延伸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找来读一读。
2、画一幅“两小童使风行船”图。
板书设计:舟过安仁童心飞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一、介绍词牌名。
1、清平乐“乐”音yuè,可见它是可以用来咏唱的。
学完以后我们可以来唱一唱。
2、放声诵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读顺,读正确。
3、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剥”bāo音。
二、抓字眼,明词大意。
1、指名读词,理解词的大概意思。
2、指名学生说一说词的大意。
初步理解“茅檐”“吴音”(“醉”“相媚“相媚好”“喜”“无赖”。
3、大家看这首词,只有多少字?这些字词都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可见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如果去掉开头写景的两句,这首词后面有多少字?透过简洁的文字,诗人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学生交流,再次读词。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1、我们都说“题是文眼睛”,那么这首词的“眼睛”是什么?理解“居”。
2、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读着读着,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3、这是怎样的一户人4、如果说一处的人物就是一枚珍珠,词人用哪一个道具串成了这枚闪亮的“珠琏”?(板书:溪出示课文插图,指导读图。
)4、学古诗词还得学习另一种本领,那就是要把诗或词“读瘦”。
你能不能将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看看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语来写的?(指名回答:板书(醉===喜)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我们来看看翁媪“喜”从何来?四、牵引“醉”线,分层解读1、陶醉在美酒和美景中在古时候,很多文人都喜欢喝酒。
李白就被称为——酒仙!一喝酒啊,诗兴大发,酒助诗兴,诗丛酒出,所以就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
介绍辛弃疾的生平。
2、在这里,“醉”可以理解成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学生交流)“醉里吴音相媚好”,诗人先声夺人,突出翁媪亲热唠嗑,说着贴心话的样子。
理解“吴音”,出示《吴文化》中的吴方言分布图,找到江西上饶,了解“吴侬软语”。
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3、句式训练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见翁(媪)夸赞媪(翁)说4、学生自由交流。
5、指名谈一谈。
6、真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啊。
不由得想起了一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微笑,留到以后做坐着摇椅慢慢聊。
”7、“这么多年,你跟我在一起受苦了。
现在孩子们大了,咱们俩可以好好地享享清福了。
”看,孩子们在干什么呢?翁媪是怎样夸儿子们的?(学生交流。
)出示“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理解。
1)翁喝了一口酒,喜笑颜开地对媪说:“大儿子可是咱家的壮劳家?居住得怎样?住在哪儿?力,地里的活都让他承包了。
”2)媪笑着说:“这呀,是幸亏没有战争,大儿子才能在地里干活。
你看他干得多么认真啊!”3)老太婆,你瞧咱家的二儿子,简直和你一样的心灵手巧。
4)当看到最小的儿子的时候,翁媪又是怎样的表情?(学生交流)8、这些是翁媪眼中的儿子,让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老爷爷、老奶奶的三个儿子,想象一下:他们在干什么?怎么做的?他们会想些什么?(学生交流)8、理解“无赖”看到最小的儿子的时候,媪喜笑颜开:“你看咱家的小儿子,可真是个机灵鬼。
”小儿子为什么最让人喜爱呢?(学生交流)9、俗话说:皇帝中长子,百姓爱幺儿。
小儿子偷偷地躲到溪边,躺在那里尝新莲子去了,可真是个精灵鬼。
指导学生读图:小儿在津津有味地剥着莲蓬,可能还会津津有味地数着“一颗,两颗…… ”,让我们好好地端详他剥莲蓬的样子。
(学生交流,理解“卧”)这个字用得好在哪里?一个“卧”字,不仅让我们想象到有趣的画面,还引发了大家的感慨。
真是“一字千金”啊!此情此景,你羡慕“小儿”吗?为什么?(学生交流)10、看到“莲蓬”,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学生读图)想象小溪里的荷花,看图进行说话练习: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淌,小鱼儿在溪水里追逐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