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影像诊断与CT表现
脑血管病的影像检查流程
脑血管病的影像检查流程摘要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多种类型,对于患者的影像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病的常见影像检查流程,包括CT、MR I、D SA等,以及其注意事项和优缺点。
一、引言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或血管破裂导致的各种脑部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影像检查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脑血管病影像检查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
二、C T扫描C T(C om pu te dT om og r ap hy)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的影像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断。
其流程如下:1.患者躺入CT机,保持头部定位。
2.医生进行参数设置,如扫描方式、层厚等。
3.CT机开始旋转,进行扫描。
4.完成扫描后,图像会自动重建并保存。
C T扫描的优点是快速、便捷,可显示骨骼和血管影像,对于急诊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但其缺点是辐射剂量较大。
三、M R I检查M R I(Ma gn et ic Re so n an ce Im ag in g)检查是一种基于磁共振原理的无创影像检查技术,对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敏感性。
其流程如下:1.患者躺入MR I机,保持头部平稳。
2.医生进行参数设置,如扫描方式、扫描范围等。
3.MR I机开始工作,通过磁场和脉冲序列来获取影像信号。
4.完成扫描后,图像会自动重建并保存。
M R I检查的优点是分辨率高、无辐射,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血管结构。
但其缺点是扫描时间较长,对于病人的耐心和合作度要求较高。
四、D S A检查D S A(Di gi ta lS ub tr a ct io nA ng io gr aph y)检查是一种介入性血管成像技术,主要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其流程如下:1.医生在患者的动脉中引入导管。
2.导管经过血管进入到感兴趣的部位。
3.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的轮廓。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影像学评估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包括CT扫描、MRI和血管造影。
CT扫描CT扫描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其快速、便捷的特点使其成为急诊脑血管疾病的首选。
CT扫描可以提供大量的形态学信息,包括脑出血、急性梗死和梗死后出血等。
对于早期梗死的诊断,CT 扫描的敏感性可能不如MRI,但其在紧急情况下的优势显而易见。
CT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是一种常用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方法,通过注射造影剂并进行CT扫描,可以清晰地展示脑血管的情况。
CT血管造影可以用于评估血管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动脉瘤等病变。
其优点是非侵入性和快速,但相比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的分辨率稍低。
MRIMRI是一种无辐射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评估有着很高的准确性。
MRI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信息,并且对于慢性脑血管疾病的评估更有优势。
MRI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对软组织和血管进行多方向、多平面的成像。
常用的MRI技术包括普通MRI、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等。
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一种无创血管成像技术,通过在磁共振设备中对患者进行扫描,可以获得清晰的血管影像。
MRA可以用于评估血管狭窄、血管闭塞和动脉瘤等。
与CT血管造影相比,MRA 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优势。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导管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然后进行X线摄影的方法。
血管造影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常用于评估血管的狭窄、血管内栓塞和动脉瘤等。
血管造影具有高分辨率和准确性,但其风险相对较高,包括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和造影剂过敏等。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预期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将变得更加精确和便捷。
常见脑血管性病变的CTA影像表现,看这里!
常见脑血管性病变的CTA影像表现,看这里!CTA(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结构和形态,对于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CTA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常见脑血管病变的CTA影像表现。
一、CTA简介CT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血管成像技术,它通过CT扫描仪获取数据,利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生成血管的三维图像。
CTA可用于显示血管的狭窄、扩张、动脉瘤、血栓形成等病变,广泛应用于脑血管、心血管、四肢血管等疾病的诊断。
二、脑血管病变的种类脑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和血管畸形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梗死、脑栓塞等;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血管畸形主要包括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
三、CTA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场景1. 中风、颈椎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患者,CTA可以用于检查这些疾病的原因和程度,以及判断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闭塞等问题。
2. 对于出现头痛、头晕、手麻、肢体无力等症状的患者,CTA可以用于排除脑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或者进一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3. 对于高危患者的筛选,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肥胖、吸烟等人群,CTA可以用于评估其脑血管病变的风险,提前进行干预和治疗。
4. 对于头颈动脉手术患者,CTA可以用于判断狭窄率及术前定位,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 对于头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CTA可以用于判断血流通畅程度,评估手术效果及后续治疗。
6. 对于没有任何不适、但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也可以做头颈CTA筛查,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或发病前期的病变,从而减少或预防脑血管急性意外事件的发生。
四、CTA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影像表现1. 血管狭窄血管狭窄是脑血管病变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CTA图像上,血管狭窄表现为管腔变窄,血流通过时形成充盈缺损。
根据狭窄程度的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症状。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在脑血管检查项目中,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都属于重要的检查手段,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两者的呈现效果越来越接近,但实际上它们还是有区别的,那么CT脑血管成像和脑血管造影的区别是什么、该如何进行选择呢?1有无创伤差异对于CT脑血管成像与脑血管造影来说,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检查时患者是否有创伤,前者属于无创检查,而后者则是有创检查。
脑血管造影需要在介入手术室内完成,它是通过导管把造影剂注入到人体的血管内,让脑血管显影;接着再使用DSA快速相片和摄片把脑血管的形态清晰地显现出来,让医生更好地诊断脑血管方面的疾病。
脑血管造影属于脑血管诊疗方面比较先进的方法,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但脑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检查,其检查过程就相当于给患者做了一场手术,患者需要住院才能检查。
另外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中,有的患者担心会有不良反应,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脑血管造影只使用少量且浓度比较低的造影剂,此外在检查中还进行基他方式的介入治疗,患者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CT脑血管成像检查其实相当于增强检查,患者只需要在CT室中来进行,医生快速地在患者周围静脉中注入造影剂,然后通过快速CT扫描、重建,从而得到血管的图像。
它主要适用于人体大血管,属于无创检查,患者不需要住院,但这种检查方式会有伪造影出现的可能,比如当患者血管发生扭曲时,那么就有可能被误判为血管瘤,进而影响到医生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2清晰方面差异在清晰度方面,CT脑血管成像与造影也存在着差异,脑血管造影相对更加清晰。
脑血管造影可以展示患者血管的形态,特别是对血管闭塞、狭窄、出血、痉挛、畸形等进行比较真实的显示,在检查中脑血管造影还能依照血管所处位置的形态,确定患者血管内是否有占位的情况发生。
总的来说,在图像显示清晰度及诊断疾病的准确性方面,脑血管造影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随着CT技术和核磁共振的发展,多排CT脑血管成像在检查效果方面和脑血管造影已经非常接近,比如在周围血管病变或者颅内占位病变等方面的检查,应用CT脑血管成像技术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CT脑血管成像可以取代脑血管造影,特别是在细微处成像方面,脑血管造影的优势仍然不可代替,如有的患者属于蛛网膜下出血,原因大都是因为血管畸形或者颅内动脉瘤等因素造成的,而颅内动脉瘤非常细小,如果使用CT脑血管成像技术来检查可能无法清晰地显示出来,如果漏诊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脑血管造影与CTA
一、适应症、禁忌症
(一)适应症
• ①颅内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 硬化、栓塞、狭窄、闭塞性疾病、 动脉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 等。
• ②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 脓肿、囊肿、血肿等。
• ③颅脑外伤所致各种脑外血肿。 • ④手术后观察脑血管循环状态。
适应症
• 脑梗死特别是反复脑梗死患者 • 反复TIA患者 • 青年人卒中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反复头痛患者 • 不明原因颅内压增高患者 • 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 不明原因癫痫怀疑有血管畸形患者 • 怀疑静脉窦血栓患者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左侧)
正常颈外动脉DSA表现
正常椎动脉DSA表现(左侧)
正常椎动脉DSA表现(右侧)
脑血管DSA的时相
1. 动脉期:动脉供血干 动脉早期、动脉中期、动
脉晚期 2. 毛细血管期:脑组织供血灌注
情况 早、中、晚期
3. 静脉期:血液的回流 初期、晚期
4. 静脉窦期:脑血管的特殊结构
前后位
FPO:额顶叶岛盖;TO:颞叶岛盖;I:脑岛
1. 颈内动脉
2. 大脑前动脉
3. Heubner返动脉 4. 颞前动脉
5. 外侧豆纹动脉 6. MCA分叉处
7. MCA膝部
8. 侧裂顶部
M1 :水平段 M2:回转段 M3:侧裂段 M4:分叉段 M5:终段
眶额动脉 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前动脉
如何阅读脑血管DSA及CTA片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 陶中海
• 脑血管造影阅片概述 • 颅脑血管分段及主要分支血管 • CTA阅片概述 • 案例分析
全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通过右侧股动脉穿刺,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诊断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诊断脑小血管病影像学诊断简介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简称CSVD)指植入脑部小血管(小于500 μm)的病理改变,通常包括小动脉和小静脉的病变。
CSVD 是一类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老年人群体、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脑动脉硬化等因素相关。
CSVD 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早期发现病变、准确评估病情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特征MRI- T2加权成像(T2WI):通常可显示白质病变,表现为高信号区域,根据大小、形态和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腔隙性小梗死、脑深部微出血、小脑病变等。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灵敏度高,可匡助检测较小的缺血灶,表现为高信号区域。
- 造影MRI: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微血管结构是否受损,并评估血管通透性。
- FLR序列:通常用于显示白质长T2信号,有助于评估病变的脑局部份布。
CT- CT灌注成像:通过快速连续扫描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脑血流量、脑血流速度、平均通过时间等,可定量评估病变的灌注情况。
- CT血管影像:通过静脉注射对照剂,观察脑血管影像以检测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和动脉管壁钙化等病变。
影像学分级Fazekas 分级Fazekas 分级是常用的对脑小血管病进行分级的方法,根据T2WI图象的深白质小梗死和白质高信号区的扩展程度进行评估,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 Fazekas 0级:无脑小血管病病变;2. Fazekas 1级:少量小梗死和/或者局灶性白质高信号区;3. Fazekas 2级:多个小梗死和/或者广泛的白质高信号区;4. Fazekas 3级:大片扩展的白质高信号区。
病灶分布分型根据病灶在脑白质中分布的模式,可将脑小血管病分为以下几种分型:1. 灶组型(Focal Type):病变多发于各个脑区,表现为弥漫性分布。
2. 内囊型(Internal Capsule Type):病变主要分布在内囊区域,包括外囊(基底节旁白质)和内囊。
脑出血及脑梗塞CT、MRI影像判读
21
2020/7/4
MR的扩散加权成像
男,64岁。一侧肢体无力。 发病8.5小时
22
2020/7/4
女,67岁。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7小时。
23
2020/7/4
脑血管病—脑梗塞MR表现
❖ 亚急性期:1d~2w,水肿进一步加重,占位效 应明显,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3w, 梗塞区周围出现新生血管,增强扫描可见脑 回样强化,是梗塞处于亚急性期的特征表现。 亚急性期病变在DWI上仍为高信号。
❖Hemorrhagic Stroke: less common, far more likely to be fatal. They occur when a weakened blood vessel in the brain bursts, result in bleeding inside the brain that can be difficult to stop.
男性, 51岁。
20
2020/7/4
脑血管病—脑梗塞MR表现
❖ 超急性期(6h内):神经细胞处于细胞毒性水 肿阶段。T1WI偶可见脑回肿胀,脑沟变浅、 消失等征象,T2WI改变不明显。DWI可明确 显示细胞毒性水肿的存在,在DWI上表现为 明显的高信号。
❖ 急性期(6-24h):出现血管源性水肿和血 脑屏障的破坏。由于病变区水分的增加,造 成T1和T2时间的延长,这是MRI较CT早显示 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基础。此期DWI表现为显 著高信号。
度,轮廓清楚,周围可有水肿带及占位效应。
2. 约3~7天后,血肿从周边开始吸收,CT表现 为血肿周围变模糊,水肿带增宽,高密度血 肿缩小,密度减低。
3. 2月后近于脑脊液密度。
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1.1 脑梗死影像学进展
• 1.1.1 CT诊断:按时间分为三期
• 第一期:发病后24小时内:脑梗死在3或6小时内行 头颅CT按MRI的减薄扫描,有的能发现梗死侧MCA或 大脑后动脉呈现高密度征(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ign,简称HMCAS或dot sign), 正常MCA密度为小于53H,HMCAS密度为60-80H, 动脉硬化伴钙化为114-321H。大的梗死在发病6 小时内可见局部脑沟消失,灰白质分界不清,约 半数患者可在发病12小时见到低信号。 90%以上患者在发病24小时可见病灶。
硬膜下出血CT
A:左侧额、顶部半月形高 密度影,周围少许低密度影、 左侧额、顶叶脑实质受压, 左侧侧脑室受压,中线架构 向右移位。
硬膜下出血MRI
B(横轴位T2WI)、C(横轴位T1WI)、D(冠状位 T2WI):左侧额、顶部新月形混杂信号,外侧部分呈 等T2、短T1信号,内侧部分呈长T2、稍长T1信号,左 侧脑实质及左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右移位。
CTA
1.1.5
CT脑灌注成像
• 高培毅教授在国内外首次采用CT脑灌注成 像方法对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表现 进行影像学分期研究。通过动态CT图像获 得脑血流动力学的有关参数,包括脑血流 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 过时间(MTT)和峰值时间(TTP)等。 结果表明,CT脑灌注成像可显示脑梗死前 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可根据各种参数 的比值提供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的功能信息。 可以通过该方法来间接判断病理生理过程。
CADASIL/CARASIL的影像
• CADASIL/CARASIL,即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 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脑动 脉病.MRI可见脑室旁存在多发的白质病变, 呈长T1、长T2信号,有的散在片状,有的 融合成长条状,似低灌注样。CADASIL在颞 极还可出现特征性的长T1、长T2表现,脑 可见萎缩及脑室扩大的表现。
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检查
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检查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检查脑血管病是指脑组织的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造成脑血流障碍的一类疾病。
为了准确诊断和评估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方法。
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 脑电图(EEG)脑电图是一种用来记录脑电活动的检查方法。
通过放置电极在头皮上,测量和记录脑电图活动,可以评估脑的电活动状态。
对于脑血管病的检查,脑电图可以帮助判断脑电活动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脑电图异常,如癫痫发作等。
2.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头颅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痛苦的检查方法,通过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高分辨率的脑部影像。
对于脑血管病的检查,MRI可以显示血管供应区域的异常和变化,如动脉狭窄、脑梗死等。
MRI还可以用来评估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和脑血流情况。
3. 颈动脉超声检查(Carotid Doppler)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探测器将声波传入颈部,观察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血流情况。
对于脑血管病的检查,颈动脉超声可以评估颈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动脉壁的状态,进而判断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或颈动脉斑块。
4.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通过多个角度来脑部影像的检查方法。
对于脑血管病的检查,CT可以显示脑部的骨骼结构和血管供应区域的异常和变化,如出血、血栓等。
CT还可以用来评估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和脑血流情况。
5. 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来观察脑血管情况的检查方法。
对于脑血管病的检查,脑血管造影可以直接观察血管的形态、血流情况和血管壁的异常,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需要注射造影剂,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一般用于对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不明确的病例。
脑血管病变CT影像诊断
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为常见,高血压性脑出 血,其发生率约占脑出血的40%,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脑梗死,占 第二位,但死亡率却占脑血管病的首位。多见于50岁以上成人,男女发病率 相似。一般认为是在高血压病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在血压骤升时引起脑 小动脉破裂所致。出血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约占脑出血的2/3,其次为丘脑、 脑干、小脑,也可见于大脑半球脑叶。脑出血一般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 慢性期。血肿及周围脑组织在不同时期的CT表现与血肿形成、吸收与囊变三 个阶段的病理过程基本一致。血肿破入脑室可使血液流入脑室系统和蛛网膜 下隙。
脑出血
脑出血吸收期:增强扫描见左顶叶后部血肿周围环状强化,与中心高密度灶间隔以 低密度血肿溶解吸收区,环外为低密度水肿.
脑出血
脑出血演变过程: A.发病6小时,右顶叶肾形高密度血 肿; B.发病20天,血肿边缘变模糊,密 度变淡,周围低密度环形增宽; C.发病44天,增强扫描见血肿周围 环形强化,其内密度不均,部分囊 变; D.发病3个月后,血肿完全吸收,病 灶缩小,液化形成囊腔,周围脑组 织萎缩.
脑出血
【诊断要点】 4.MRI检查:脑出血的MRI信号改变可分五期: 1)于超急性期MRI不如CT,但对于出血3天后病程演变的观察则优于CT。 2)急性期(<3天)血肿在T1WI为等信号、T2WI为低信号。 3)亚急性期在较早阶段TWI血肿边缘出现环状高信号,由周边开始逐渐向内发展; 血肿出现后6~8天,T,WI亦呈高信号,从周边向中央扩散。 4)慢性期(≥15天)血肿在TWI、T2WI均为高信号,在T2WI上血肿与水肿之间 出现低信号环。增强扫描亦呈环形强化。 5)残腔期(>2个月)形成一类似脑脊液的囊腔,T,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5.腰椎穿刺:如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隙,脑脊液为血性。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1. 肺炎
肺炎是指肺部组织发生炎症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
X线胸片:可见肺实变、扩张的小叶间隔、渗出灶等。
CT扫描:可见炎性渗出导致的肺实变、斑片状渗出灶、结节等。
2.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常见的影像学表
现包括:
X线胸片:可见肺部浸润阴影、空洞、钙化灶等。
CT扫描:能更准确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和分布,包括浸润性病灶、空洞、纤维化等。
3. 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受损,包括缺血性脑卒中
和出血性脑卒中。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
CT扫描:可见梗死灶的低密度区、出血灶的高密度区。
MRI:能更清晰地显示梗死灶的范围和形态。
4.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和缺氧。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
冠状动脉造影:通过插管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可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和阻塞情况。
心电图:能反映心肌的电活动情况,包括ST段改变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Q波。
5. 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
CT扫描:可见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缘、浸润性生长情况。
PET-CT:结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葡萄糖代谢物示踪,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代谢活动情况。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在临床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病变的特征和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能够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和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脑ct脑出血报告
脑ct脑出血报告
CT脑出血报告: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
年龄:XX岁
住院号:XXXXX
临床病史:
患者于XXXX年XX月XX日入院,主诉剧烈头痛、恶心、
呕吐、意识模糊,伴有下肢无力和言语不清。
患者无明显外伤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影像学表现:
CT扫描显示在右侧额叶内出现高密度区,密度不均匀,边界
模糊,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表现。
高密度区周围可见斑点状出血灶。
脑室系统未见明显扩张。
影像学诊断:
右侧额叶脑出血
诊断依据:
1. CT扫描显示右侧额叶内高密度区,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与脑出血典型表现相符。
2. 高密度区周围可见斑点状出血灶,与脑出血相关的同时征象。
诊断意义及建议: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患者被诊断为右侧额叶脑出血。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意外,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建议立即转入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重复CT扫描以评估病情进展和疗效。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正文:一、引言: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对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范本,以供参考。
二、头颅CT扫描:脑卒中影像学诊断的首要步骤是进行头颅CT扫描。
头颅CT扫描可展示脑卒中的直接征象,如脑血栓栓塞、脑出血等,并能提供对脑组织状态的初步评估。
⑴脑血栓栓塞的CT表现:脑血栓栓塞在头颅CT扫描上的表现为以下几点:(详细描述脑血栓栓塞的CT表现)●脑梗死区域呈低密度灶。
●密度不均匀的低密度区域,与脑梗死后的水肿相关。
●周围敏感征象,如脑血管分布区域的受累。
⑵脑出血的CT表现:脑出血在头颅CT扫描上的表现为以下几点:(详细描述脑出血的CT表现)●高密度凝聚灶或斑块,代表出血灶。
●硬膜下积血形成的弧形高密度区。
●蛛网膜下腔积血的高密度环绕脑沟。
●显著的疝积现象。
三、头颅MRI扫描:头颅MRI扫描对于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更加敏感,能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信息。
⑴弥散加权成像(DWI):DWI是一种常用的MRI成像技术,对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区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非常有帮助。
其表现为以下几点:(详细描述DWI的MRI表现)●弥散限制灶。
●高信号灶。
⑵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A能提供脑血管的三维图像,对于脑血栓和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其表现为以下几点:(详细描述MRA的MRI表现)●血管狭窄或闭塞。
●显著弓形征象。
●血管突出等。
四、其他影像学方法:除了头颅CT和MRI扫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像学方法用于脑卒中的诊断。
⑴腔内血管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腔内血管超声通过检测颅骨窗底下大脑中动脉和大脑中静脉的血流速度来评估脑血流情况。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无创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⑵血管介入:血管介入是一种直接治疗脑血管病变的方法,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通过导管在腔内进行造影和介入治疗,可以同时进行对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额叶 蝶骨小翼 鞍背 桥脑
内听道 小脑半球
额叶 颞叶
鞍上池 环池
第四脑室 小脑蚓部
鞍上池层面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大脑镰
侧裂池 侧脑室颞角 桥脑 小脑半球
尾状核头部 侧裂池 豆状核 环池
枕叶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额叶白质 侧脑室前角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上失状窦
额叶
尾状核头部 内囊膝部 内囊后肢 四叠体池
▪ 影像学检查:CT或MRI检查大多正常,部分病例可 见脑内小梗死灶或缺血灶,弥散加权MRI或PET可 见片状缺血区。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 软化。 脑血栓形成
临床常见类型:
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右 侧 颞 叶 梗 塞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左侧颞叶、基底节大面积脑软化灶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桥脑梗塞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T1WI
桥脑梗死
T2WI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部分(额、颞部及鞍结节) 的血液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起于椎骨下动脉根部
双侧椎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支
内听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终 末支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静脉及静脉窦的组成
乙状窦
大脑浅静脉
大脑上静脉:汇集大脑皮质大部分血流,注入矢状窦 大脑中静脉:汇集大脑外侧沟附近的血液,注入海绵窦。
大脑下静脉:汇集大脑半球外侧面下部和底部血液, 注入海绵窦和大脑大静脉
大脑深静脉—大脑大静脉
大脑内静脉 基底静脉
大脑镰
放射冠 顶叶 枕叶
侧脑室上部层面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额叶
胼胝体 侧脑室体部
中央沟 半卵圆中心
大脑镰
额叶 顶叶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大脑镰 上失状窦
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额叶 顶叶
T1
正 常 压 水 像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T2WI
正 常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常规头颅CT扫描包括 颅底蝶鞍层面 鞍上池层面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内囊层面
侧脑室体部层面 侧脑室上部层面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前床突
颞叶 颞骨岩部 桥脑小脑脚池 第四脑室 枕内隆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蝶鞍层面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 是脑梗死中常见的类型,又称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 死。
▪ 定义:脑动脉主干或其皮层支因动脉硬化及各类动 脉炎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并进而发生 血栓形成,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 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 状和体征。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 分类: 1、大面积脑梗死。 2、分水岭脑梗死:于脑动脉供血交界区出现的梗死。 3、出血性脑梗死:常发生于大面积脑梗死之后。发病后24小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DWI
正 常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 血管壁病变: 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炎: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疾病等; 先天血管疾病:动脉瘤、血管畸形及先天性狭窄; 其他原因:外伤、颅脑手术、穿刺、药物、毒物及 恶性肿瘤等。
▪ 心脏和血管动力学改变:高血压、白血病或血压的 急骤波动,心功能障碍等。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出血 ▪ 硬膜外出血 ▪ 硬膜下出血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 脑血栓形成 ▪ 脑栓塞 ▪ 腔隙性梗死 ▪ 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 颈动脉系统 ▪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 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 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分 钟至一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但经常反 复发作。
时内出血称出血性梗塞,2-14天后发现出血则为出血性改变。 4、多发性脑梗死:两个或两个以上梗死灶,多为反复发生脑
梗死的后果。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 颅脑CT:多数病例于发病后24小时内CT不 显影,24~48小时后逐渐显示与闭塞血管 供血区一致的低密度灶。 病灶较小时或脑干、小脑梗死CT不能显示, 需MRI检查。 病后2~3周为亚急性期,病灶处于吸收期, 病灶可与脑组织等密度,导致CT不能见到 病灶,称模糊效应。需要CT增强扫描。
枕叶
大脑镰 侧脑室前角 豆状核 第三脑室 四叠体
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胼胝体膝部
侧脑室前角 尾状核头部
丘脑 大脑大静脉池
枕叶
内囊层面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纵裂池 额叶灰质 内囊前肢
内囊后肢 松果体钙化 脉络丛
额叶白质 放射冠 枕叶
侧脑室体部层面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额叶灰质 尾状核体部 顶叶 大脑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双侧放射冠区腔梗,左顶叶脑梗塞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左侧颞、枕叶大面积脑梗塞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双侧额、颞叶脑梗塞(同一病人)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双侧额、颞、顶叶,左侧枕叶脑梗塞(同一病人)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左侧大脑半球梗塞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 血液成分: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粘血症,如脱水、红 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 其他: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子。 ▪ 部分CVD病因不明。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动脉系统 静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起自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眼动脉 脉络前动脉 后交通支 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终支 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直接延续
均注入颈内静脉---出颅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和CT表现
▪ 颅内出血 ▪ 脑梗死 ▪ 短暂性缺血发作 ▪ 脑供血不足 ▪ 高血压性脑病 ▪ 颅内动脉瘤 ▪ 颅内血管畸形 ▪ 脑动脉炎 ▪ 脑动脉盗血综合症 ▪ 颅内异常血管网症 ▪ 颅内静脉窦及脑动脉血栓形成 ▪ 脑动脉硬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