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思维训练: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思维训练,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并且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讨论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学生思维训练方法。

一、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理解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关键能力之一。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例如,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分析和归纳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并进行适当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逻辑思维训练逻辑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逻辑思维训练活动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逻辑关系的词语或句子,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序或组合。

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逻辑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创造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力不仅仅体现在作文中,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进行自由的表达。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四、思维导图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整理和表达思维的工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组织文章的结构,或者帮助他们整理和复习学过的知识点。

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提高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性。

五、问题解决训练问题解决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解决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和引导。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潜能。

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验研

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验研

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一、问题提出表象思维(mentalimagerythinking)是指以表象为凭借物的思维,即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活动。

小学儿童特别是小学低段儿童对感知过的各类事物积累有丰富的表象,他们的言语与思维需要表象、情境的支持,表象思维是其优势思维。

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作为个体文化学习的开始,对个体的后继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学龄儿童正处于智力开发和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汉语文及其教学具有全脑开发的独特优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全面开发少儿学习潜能可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抓起。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各有分工与侧重,左脑分管语词、逻辑的内容,右脑分管形象、情感的内容。

但是,大脑是整体联动、协同作用的,左右两半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外界刺激的,无论是言语的刺激还是形象的刺激,左右脑都会作出自己的反应。

事实上,人脑中存在与心理词典相对应的集合——储备表象的心理相册(mentalimageryalbum)。

语词与表象分属于左、右脑,作为两种相互平行的信息表征形式,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彼此激活、互译。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以语词思维代替思维的全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忽视右脑开发和左脑开发不够、方法不当两种倾向。

而T.布莱克斯利()则更直接地指出,传统教育的不足或缺陷在于把人脑看成是单侧性的,人们的非言语思维、知识、情感是极其有效的,但非言语思维却长久地被忽视了。

这也正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

考察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与形象思维训练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尚有以下不足:一是没有突破传统训练的模式,思辨性强,变量模糊;二是研究结论多停留在经验描述水平,缺乏实证性;三是缺乏学科针对性,缺少具体的策略教学与训练。

目前,较少见到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从全脑开发的角度,通过表象思维训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实验研究。

看得见的语言实践,看不见的思维发展——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语言与思维并进教学策略

看得见的语言实践,看不见的思维发展——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语言与思维并进教学策略

-038-2023年第17期(总第357期)课堂教学一、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其中,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2]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又可分解为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辩证思维能力,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是重心。

在语文课堂中,语言活动和思维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听说读写语言实践活动能促进思维能力提高,而思维训练的开展也能反过来促进听说读写能力发展[3]。

因此,从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开始,在听说读写语言实践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开展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如何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本文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和探究。

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思维训练的构建模式低阶思维训练蕴含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各个角落,巧妙地包含在各种学习任务中。

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对相关内容进行简单梳理,结果如表1(见下页)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思维训练的内容主要围绕课文和学生生活展开。

例如,“认识标点”“小画家画了什么”“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围绕课文展开;“四季景物”“辨别方位”“人物称谓”等围绕学生生活展开。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将自身放到文本情境中,去体验和感受,学习知识,学习如何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鼓励主动思考与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这些观点可能与教师或课本不同。

这样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拓宽思维。

2.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习如何组织语言、构建文章结构,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创作故事、编写剧本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5.强化阅读训练:阅读是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理解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6.开展跨学科教学: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

例如,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拓宽视野、丰富思维。

7.及时反馈与鼓励:对学生的思考成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特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案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思维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下面,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介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实践。

案例一:课文中的问题思考在学习一篇文言文课文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文中的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物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们开始思考,有的同学结合文中的描写,认为主人公是一个勇敢而坚毅的人;有的同学通过分析情节,认为主人公是一个聪明而机智的人;还有的同学从文中的对话中找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等。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不仅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思考问题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和“错”的层面,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思考,形成了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案例二:游戏中的观察力培养在游戏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观察力培养的游戏。

教师事先在教室里摆放了一些物品,然后要求学生们先闭眼,再打开眼睛观察,并记下他们所看到的物品。

学生们纷纷开始观察,有的同学只注意到了摆放在教室桌子上的物品,有的同学则发现了墙角的一本书,还有的同学甚至能够找到其他同学眼睛盯着看的物品。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观察力,还培养了细致入微的思维能力。

他们学会了从周围环境中发现细节,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和深入。

案例三:写作中的创新思维在写作课上,教师给学生们出了一个任务:用一个词来描述自己喜欢的食物,并将其展开描述。

学生们开始思考,有的同学选取了“美味”作为形容词,然后通过各种细节描写来展示美食的特点;有的同学选用了“香甜”描述词,通过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还有的同学甚至选择了一些特殊的词汇,如“香脆”、“酥脆”等,突出了食物的独特口感。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思考、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语:以上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思维培养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各种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路径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路径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探析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素质,突出课堂,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着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重大问题。

本文从分析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一、情感教学要让学生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要有一个启动情感的过程。

好的导语或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图画都能让学生的情感像小河的水一样荡漾起来。

因此,对新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形成一种期盼的心理。

如在上《丑小鸭》一课时,我采用低缓的语气来说:“大雪天,丑小鸭为生存,偷偷地在芦苇地里生活。

一次看见一群大雁往天上飞,它多么渴望自己能像大雁一样欢快的生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了什么问题?这一导语,既能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又激起了学生对丑小鸭的遭遇同情关注。

这样,学生的学习和情感活动也随之进入积极状态。

当学生在理解课文形象而为之动情时,我们要牢牢地把握住这一教学成功的契机,并顺势把教学活动推向深处,于是教学活动转入品味,那些侵透着作者情感的词句,从而得到情感的浸入。

再如《一夜的工作》中,是我们新中国的周恩来总理,从课文的语句中,我了解他一夜工作是多么的辛劳,多么简朴!一句话看似平淡,却表达了作者对周总理充满了崇敬、爱戴之情,为中国有这样一位好总理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为作者能亲眼看见总理一夜的工作感到无比幸福。

这句话的描写,也使学生对总理一夜的工作,不辞辛劳的精神所感动,更为中国的前程感到自豪。

二、形象教学形象思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形象思维与语言关系的特点,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其结果必然影响对文章内容的领会与语言、结构的理解,影响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训练,最终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这就是语文课枯燥、乏味、费时低效的原因。

语文课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案例

语文课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案例

语文课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案例案例一:阅读理解训练在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短文,要求学生读完后回答一系列问题。

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然后通过思考和推理来回答问题。

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案例二:写作训练在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家乡的文章。

学生们需要通过思考和回忆来描述自己的家乡,包括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

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三:诗词鉴赏在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们分发了几首古诗或现代诗,要求学生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进行鉴赏和赏析。

学生们需要通过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语言表达来感受诗歌的美,同时也需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案例四:语法分析在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们分发了一篇文章,要求学生们进行语法分析。

学生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句子结构、词语搭配、语法错误等,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改正。

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法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五:文学作品解读在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们分发了一篇文学作品,要求学生们进行作品的解读和评析。

学生们需要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并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六:辩论赛在语文课上,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学生们需要就某个话题进行辩论。

学生们需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和证据,并进行合理的论证。

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说服能力。

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而高阶思维能力作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至关重要。

当前许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信息传授和记忆复述阶段,缺乏针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随着社会对于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深入探究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和实践,可以为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水平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一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拓展教育教学手段,为未来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索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深入了解高阶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通过本研究,旨在通过启发式教学等方法,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效果,为教学实践提供可行性参考。

最终旨在总结并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及对实践和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而高阶思维能力在语文阅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通过探究如何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全面提升。

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受社会环境因素的限制,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质量不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农村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思维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

一、培养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良好的课前预习能使学生听课具有针对性,提高听课效率,减少复习时间,明确重点和难点,能让学生发现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到听课有目标、课前准备有条理。

因此,预习在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良好的课前预习会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有目标地听讲,并使用资料和用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学习情境,促进主动思维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

在情境化教学中,学生直接接触现成的结论,知识犹如横空出世一般突然呈现在学生面前。

由于不知道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是如何得来的,这就给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带来了障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较强,有相当一部分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对于低年级儿童,还可以寓教学于游戏中。

因为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

如,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手帕、夺红旗,猜迷语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三、抓好基础知识,加强变式训练农村学生的接触面比较狭窄,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学习渠道。

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回归教材,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然而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更深一步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选取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容有意义。

2. 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提问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利用挑战性的题目,比如谜语、拼字游戏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运用概念、推理和证明等方法,从多方面探究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 经常让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题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在逻辑上清晰的把握问题。

2. 设计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故事或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尝试运用逻辑思维。

3. 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模拟逻辑思维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

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1. 能够在课堂上教学一个场景或者一张图片,让学生可以细致地观察这些场景或图片,发现相应的信息。

2. 更多的进行一些阅读理解材料,包括了情节等,能够从故事中发现新事物,经过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会在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大有裨益。

以下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1.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互动式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发散性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课标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

新课标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

新课标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一切都在创新中前进,一切都在创新中改變。

作为这个时代的人才培养者——小学语文教师,更是要顺应时代的大潮,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标签: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

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因此,做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着实大胆地进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积极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中学生课堂思维能力的基础。

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体现。

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它,会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

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呢?1.精心设计课堂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

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

如在寓言二则《画蛇添足》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几个典型事例,说明在完美之外,故弄玄虚,是会起反作用的。

2.善于捕捉思想火花,激活学生思维因势利导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一大秘诀。

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高,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

例如教学《卖火柴小女孩》一文时,师生都在大谈小女孩的勇敢坚强,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时,平时成绩较差的一位同学小声道:“小女孩应该去读书学习,不应该涉足于大人生活”。

老师进一步鼓励道:“老师认为你的观点很新颖,很有价值,这种不怕困难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文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品质和审美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对于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文字和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文学作品,或者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文学创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另外,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审美素养。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感受美好、培养情感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诗歌、美文、音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总之,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密切相关。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审美素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和水平,为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1.提倡多元思维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倡导多元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把思维局限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上。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作品、分析作品,让学生学会用情感去理解文学作品,用想象去体味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4.进行文字创作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字创作,让学生通过写作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进行问题解决和讨论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情景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6.开展合作学习7.注重引导和鼓励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环境,通过不同的课堂形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收获。

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摭谈 

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摭谈 

表象是一个人对以往感知过的事物在脑海中存留下的印象,在后续学习或运用这些事物时,即便事物不出现,但只要借助特定条件刺激,事物也会在脑海中重现。

简而言之,表象是人们通过对事物外部形象的感知,捕捉并记忆其显著特点,从而在心智中形成持久、可复现的印象的一种方式。

表象作为连接感知与思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维材料,使得他们能够在没有实际事物在场的情况下,通过心理操作重现这些印象,进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

本文对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讨,旨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一、表象积累的概述1.表象积累的要素表象积累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客体”与“实体”的深入感知。

表象积累首先关注的是对事物外在特征的探索,这不仅仅是对事物表面的简单观察,而是通过对事物外表的分析,试图揭示其内在的本质。

这种探索以事物的外在特征为切入点,借助个体的感受和反映,逐渐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案例”和“主题”的运用至关重要,它们帮助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事物上,从而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探索。

其次,反射性思维能力的全面运用。

表象积累不仅仅是对事物外在特征的被动接收,更需要学生运用反射性思维能力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反射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对思维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更加抽象和概括的形式,从而实现对事物的有效转化和新的思维能力的掌握。

最后,记忆机制的全程参与。

表象积累是围绕图像实质进行的一个复杂而多维的心理过程,而记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体若想感知以往所接触过的人或物,必须要依赖相应的记忆能力。

记忆不仅帮助个体储存和回忆过去的信息,还在信息的整合、比较和提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记忆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将不同的表象进行联系和整合,形成更加系统和完整的认知结构。

2.表象积累的要点表象积累,指的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信息,并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或印象,进而储存和积累这些形象或印象的过程。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作者:梅建兵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4年第01期[摘要]高阶思维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体会、掌握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力、领悟力、创造力。

这样教学,不仅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高阶思维;低年级;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1-0011-04高阶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注重培养高阶思维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可以吸收充足的知识,而且能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高阶思维训练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渐渐成为独立的知识发现者和开拓者。

这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然而,一些教师认为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不应培养高阶思维。

其实,小学低年级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起始阶段,虽然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但教师也要在教学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一、聚焦识字教学,为发展高阶思维提供奠基石对于语文学习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汉字是重要的学习对象。

教师不能因其简单而忽视,也不能因其枯燥而敷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指出:“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与高阶思维培养不能割裂开来。

教师要将识字教学的目标放长远,抓住汉字因义赋形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由义训形,提升理解力汉字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

字义、字形是识字教学的重中之重。

小学语文低段课堂提问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低段课堂提问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低段课堂提问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阶段,也是其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行为活跃、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教师需要用实时交流互动来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特别是在课堂上,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存着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发展思维;课堂教学一、小学语文中低段课堂提问现存问题分析当授课教师经过精心备课、研读教材、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预设后进行课堂提问,往往会使课堂充满魅力,学生也能融入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提问对于很多老师而言还是个大问题,无效的提问方式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效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课堂提问次数多,频率高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但是仍然在具体实施方面有待改进。

在“用好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基于思维提升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研究”中指出,“特级教师高万同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将其概括为七个字,即多、碎、浅、乱、急、干、飘。

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数量多、有的问题简单,这样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

有时教师组织提问序列不清,缺乏系统观念”[1]。

(二)问题的思维深度不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设计优化策略分析”中指出:“在课堂上,部分老师提出的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有些过于浅显,以封闭性问题居多,问题小且层次较浅,往往止步于提取信息的浅层次思维,对深度思维的训练不够。

”[2]表面上看,师生你来我往、课堂整体氛围表面和谐;本质上则缺乏语文教学价值,思维训练更无从谈起。

(三)课堂理答不科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单调、枯燥,学生得不到需要的沟通,降低了学生参与热情。

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主要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达到最佳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观察自然童趣无价,童言无忌。

孩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机,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会孕育促成奇妙的创新。

可以说,任何创新都萌芽于看似幼稚的异想天开中。

作为老师,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神奇丰富的想象、富有诗意和创造因素的语言时,我们应该鼓励、呵护;当孩子缺乏想象时,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活他们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依托文本观察自然,积累丰富的表象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是随着经验的积累产生出来的。

想象离不开现实生活,可对于孩子来说,单纯地观察要求是少有收益的,我们可以依托文本的学习,教会孩子观察,以积累丰富的表象。

1.借助文本专题,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专题阅读,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模块《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讴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孩子们所处的周围世界就是天然的课本、教材,可以通过观察让学生去认识周围世界。

在那最鲜活的绚丽多彩的场景中去感受、去思考、去想象,这样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也是智慧的启迪,是语言的实践,是美的享受。

2.结合文本材料,引领学生进行阅读。

想象也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产生出来的。

阅读为孩子开启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通过阅读,孩子的知识渐渐就会广博,那表象就会丰富,想象力也自然会宽广。

如果在孩童时代阅读优秀的奇幻、科幻的童话作品,则可以丰富孩子的思维。

而少了这些,就像身体里缺乏某种元素一样。

3.开展交流,显现积累成果。

我们在学生观察、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整理好词佳句、写读书感受;开展“观察交流会”、“班级读书会”;评选“观察小能手”、“阅读大王”等,促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一定的观察力、阅读力,为学生想象活动的开展贮存了丰富的表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方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

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方案1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分析近几年来小升初的语文毕业试卷,不难看出题型已逐步向中高考靠近,内容上死记硬背的知识太少,则注重学生的平时积累和广泛的课外阅读从而全面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语文学科的均分总是徘徊在60多。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广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重视和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学生智力的提高依赖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心理学也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这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徐州市实施“学讲计划”以来,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然而因理解的缺陷和方法的不当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仍不尽人意。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忽视逻辑思维的培养重视思维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二、国内外此类课题研究的现状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斯大林说:“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

”这些论述都说明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国外对于“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研究侧重在引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发散思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它是一切能力的核心。

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开发智力至关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

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教学需要在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之间的差距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可能较为流畅,但在书写时却常常出现语句不通、表达不清晰、前后颠倒等问题。

这是因为日常口语表达较为随意,缺乏规范性,而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训练,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缺乏条理性。

因此,学生的书面表达跟不上口头表达,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3.在检测试卷中,阅读理解和作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部分。

在阅读理解中,学生的思维不够连贯,总是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导致本来简单的几句话写了好多,结果还是没有表达清楚,或者总是在边沿转圈,不能击中中心点。

在作中,学生常常出现废话较多、思路不清楚、语句表达不流畅的现象。

4.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明明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却不能回答。

这是因为学生缺乏思考的能力,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思考,找不到思考问题的突破口。

这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思路,而思路正是思维过程的训练。

有些时候,学生的思维显得很局限,只是一个浅层次的比较表面的认识,缺乏严密而深入的思考。

因此,学生的思维定势是单向而不知发散的。

总之,语文教学发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如果在日常教学中不加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思维永远也得不到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很难达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一教学目的,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人们在工作、研究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总会进行思考,这种思考就是思维。

思维通过一系列过程,如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转化为理性认识并解决问题。

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的教案

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的教案

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的教案教案: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语文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创造性写作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语文思维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培养语文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3. 给予学生实践机会,进行语文思维训练。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思考:“你们觉得语文思维是什么?对你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2. 概念解释通过示例和讲解,解释语文思维的概念和内涵,指出语文思维是指通过语文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批判思维等能力。

3. 重要方法和途径讲解a)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新闻、名著等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分析文本背后的逻辑和作者的观点。

b)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培养语文表达和思维转化能力。

可以布置写作任务,如写一篇短文、写一首诗歌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c) 语言分析:通过语言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解析课文、名句等,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意义、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等。

4. 实践训练a) 阅读理解练习:给学生提供一篇适合他们年龄的文章,要求他们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的主旨和细节,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b) 创造性写作:布置一个主题,要求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引导他们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c) 语言分析练习:给学生几个句子或段落,要求他们分析和归纳出其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馈在实践训练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在语文思维方面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他们多思考多训练,不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六、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在语文思维方面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如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象思维训练: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问题提出
表象思维(mental imagery thinking)是指以表象为凭借物的思维,即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活动。

小学儿童特别是小学低段儿童对感知过的各类事物积累有丰富的表象,他们的言语与思维需要表象、情境的支持,表象思维是其优势思维。

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作为个体文化学习的开始,对个体的后继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学龄儿童正处于智力开发和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汉语文及其教学具有全脑开发的独特优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全面开发少儿学习潜能可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抓
起。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各有分工与侧重,左脑分管语词、逻辑的内容,右脑分管形象、情感的内容。

但是,大脑是整体联动、协同作用的,左右两半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外界刺激的,无论是言语的刺激还是形象的刺激,左右脑都会作出自己的反应。

事实上,人脑中存在与心理词典相对应的集合——储备表象的心理相册(mental imagery album)。

语词与表象分属于左、右脑,作为两种相互平行的信息表征形式,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彼此激活、互译。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以语词思维代替思维的全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忽视右脑开发和左脑开发不够、方法不当两种倾向。

而T.布莱克斯利()则更直接地指出,传统教育的不足或缺陷在于把人脑看成是单侧性的,人们的非言语思维、知识、情感是极其有效的,但非言语思维却长久地被忽视了。

这也正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高耗低
效”“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

考察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与形象思维训练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尚有以下不足:一是没有突破传统训练的模式,思辨性强,变量模糊;二是研究结论多停留在经验描述水平,缺乏实证性;三是缺乏学科针对性,缺少具体的策略教学与训练。

目前,较少见到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从全脑开发的角度,通过表象思维训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假定,教学中,在丰富、利用儿童表象储备的基础上,同时打开心理词典与心理相册,加强二者间的联系与沟通,使平面、枯燥的字词演练变成形象、生动且立体化的思维活动,通过相关的策略教学与训练,能够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平衡组实验设计,整个实验为时一个学期。

被试选择
本研究被试来自西南师大附属小学和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两校二年级的学生。

西南师大附属小学二年级共5个班级,梨园小学二年级共3个班级,根据两校上一学期期末语文考试成绩,结合随堂听课以及对学校领导、老师的访谈,在两校二年级进行实验。

两校实验班、对照班任课教师在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等方面条件相当。

在两所学校选取被试,以考察本研究在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验效果与本研究训练方法的适用范围。

教材、教法
实验过程中,教材主要采用人教社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为体现、突出表象思维训练,实验班选用少量与教材同质的材料,但所占比例很小。

本研究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特点,设计了一组以操作、加工表象为核心的思维训练策略,指导实验班教
师在领会、掌握策略实质的前提下,组织、实施教学,主试坚持定期、不定期随堂听课,并组织实验班教师观摩教学、交流心得各1次。

本研究实验的具体策略及实际操作如下:
形象识字: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挖掘字词本身所蕴含的形象信息,或根据汉字形、音、义的特征人为赋予它特定的形象信息,以便唤醒学生已有的表象储备,使之参与到相关字词的认识之中来。

情境识字:教学中,根据相关字词创设特定情境,或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有关情境,也可直接利用影视、书报、街头广告等做字词学习背景,这样就把孤立的字词融入到活的情境与氛围中,把学与用巧妙地联系起来。

想象书空:在写字练习时,先让学生对照写字练习册或蒙写,或临摹,使学生不仅熟悉相关字词的笔画与构成,
而且使他们形成字词在田字格或半字格中的具体表象。

书空时,学生实际上是在重现、操作已形成的字词表象。

图文互译:训练时,先呈现图画或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体味画面或文字材料的前提下,调动表象储备,展开想象,就画面情景说一段话,或就文字材料绘出简笔画。

听音响说话:利用音响设备,先播放一组采择于自然或人为环境中的各类声音,如风声、雨声等,让学生据此通过想象说出或写出一段话。

想象体味阅读: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文字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揣摩、想象,让语词与表象沟通,使文字材料转化为活动情景与画面,以此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加工。

测查材料
1.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态度量表。

本量表是我们参照中央教科所编制的《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态度量表》并经过试测分析与专家评定,最后编定
的。

量表由20个子项目构成,其中兴趣、态度各10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定。

2.看图说话。

从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1月版小学生看图分类作文丛书《写人》《写物》《写事》《写景》等书中,精选出画面生动形象、形式简洁活泼、富有想象空间的图画100幅。

测查时,由被试随机抽取一幅图画,准备5分钟后,自由口头表述图画内容。

测试前,对四位主试进行培训,统一评分标准,被试成绩为四位主试所评分数的均值,采用百分制计分。

3.听音响写话。

这是语文综合能力测试的一部分,音响资料由重庆北碚电台提供,测试时,选取一组本身没有言语意义、无逻辑联系的自然音响,播放给被试听,要求据此写一段话,满分为20分。

4.其他材料。

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和大纲要求,与两校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长一道共同编定字词学习与语文综合能力测验试卷各
一份,采用百分制计分。

实验程序
前测:对初步选定的条件大致相等的4个班级进行语文基础与语文学习兴趣、态度前测,在筛掉个别被试后,统计分析表明各班之间无显著差异,随机确定实验班、对照班,筛掉的被试仍在原自然班中进行实验与对照,只是不作统计处理。

实验培育:本研究只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培育,培育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每周在原有语文课时内抽取1节专门上表象思维训练课,二是结合语文教学渗透表象思维训练。

对照班按常规教学,其他方面的条件实验班与对照班保持一致。

后测:学期结束时,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语文学习兴趣与态度、字词学习、看图说话、语文综合能力等项目的测试,以考察实验效果。

本研究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

三、研究结果
小学低段儿童字词学习的实验结果
表1被试字词学习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附图。

由表1可知,总体上无论是合班还是分班,实验班字词后测成绩均极显著地优于对照班;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一般学校,被试字词学习都取得了显著效果;进一步按被试水平分层,结果表明,各实验班中等生、差生的字词学习成绩提高非常明显,但实验班与对照班优生的字词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差异。

具体检测还表明,实验班被试比对照班被试人均多识字41个,占本期识字量的1/10强。

小学低段儿童看图说话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整体上,实验合班被试与对照合班被试的看图说话成绩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且实验班优于对照班(t=,P<);从学校类型看,本实验在说
话能力培养方面一般学校效果极为显著(t=,P<),而重点学校的训练未见明显成效,从被试不同水平层次看,中等生受益最大,成绩提高最为明显(t=,P<),特别是一般学校,看图说话成绩实验班中等生高于对照班中等生10分之多。

小学低段儿童语文学习兴趣、态度的实验结果
表2被试语文学习兴趣、态度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附图
表2表明,本实验可极显著地改善被试的语文学习态度,且一般学校的训练比重点学校的训练效果更好。

语文学习兴趣方面,表中虽未反映出实验班与对照班间有明[1] [2] [3] 下一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