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普及教育
试论缠花艺术在高校艺术教育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
试论缠花艺术在高校艺术教育背景下的传承与开展摘要:本文通过对缠花艺术现状和传承意义的分析,试论在高校艺术教育背景下缠花艺术如何通过结合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研一体化的趋势下完成自己的文化价值提升。
关键词:缠花艺术教育传承开展一、缠花艺术特点及开展现状缠花技艺源于明代,融合了绘画、雕塑、编织等形式,极富民间艺术特色。
缠花艺术主要根植于我国南方地区,如湖北英山、闽南、台湾等地。
闽南地区缠花根本以红色花卉为主。
台湾地区的缠花以花鸟昆虫为主,多用于传统祭祀活动与日常生活。
英山缠花配色比照度和颜色饱和度都比拟高,多用于婚丧嫁娶。
缠花技艺主要利用细铜丝和蚕丝,200~300克的人造白纸坯架,通过缠、绕、捏等技法制作而成。
随着工业化的开展,民间传统工艺受到极大冲击。
2021年,英山缠花成功申报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缠花艺术不像过去那样寂静,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再加上近些年汉服相关产业的兴起,大批缠花作品出现在网络上,借助微博、loft、知乎、抖音等社交平台,缠花艺术逐渐被年轻人所熟知。
二、缠花艺术传承的意义目前,缠花工艺的生存、开展、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随着社会审美价值的提高,文化自信意识的崛起,传统艺术的精神重塑,传统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缠花艺术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开展任重而道远。
缠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传统的缠花制作艺人利用缠、绕、捏、编、画等多种制作技艺,融合了雕塑、绘画、刺绣等艺术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创作体系。
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可以开展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学习相应的配色,建构组合模式,提升色彩感觉、审美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三、缠花艺术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一〕在艺术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缠花融合了多种制作技巧,又兼有民间艺术的根本特征,在高校艺术根底课程中兼容性极高。
如手工课是师范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艺术课,师范类大学在设置手工课时,应突出手工艺术的实用性和文化性。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幼儿园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并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创造和发展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
它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每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积累。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希望让这些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而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应该也承担起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幼儿园的责任。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幼儿园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时期是儿童认知、情感、思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形成文化认同和情感的关键阶段。
通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幼儿园,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文化视野,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学习体验。
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民间艺术表演、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传统文化的融入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接下来,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幼儿园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
他们应该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创造性地将其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之中,引导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可以邀请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到幼儿园进行展示和演出,或者邀请手工艺人到幼儿园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与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也可以在家长会等活动中,邀请有传统文化传承经验的长者来分享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艺,让幼儿家长和孩子们一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让“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让“非遗”走入寻常匹夫家尊敬的评委、考官,心爱的考生们: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非遗’走入寻常匹夫家”。
非遗进校园方案
非遗进校园方案背景中国拥有悠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这些非遗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许多非遗技艺面临着流失和衰退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许多地方和组织开始将非遗进校园,将其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
非遗进校园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了解、欣赏和传承非遗,确保非遗的传统技艺在年轻一代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方案内容1. 非遗学习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非遗,可以将非遗学习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中。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非遗的历史、文化背景、技艺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专门的非遗学习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了解非遗的知识,增加对非遗的认知和欣赏。
2. 非遗展示和体验活动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可以组织非遗展示和体验活动。
学校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校园进行展示和演示,向学生展示非遗技艺的过程和成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亲自体验非遗技艺,例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舞蹈表演等。
这种亲身参与和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遗技艺的精髓和价值。
3. 非遗保护意识教育为了增强学生对非遗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可以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讲座、讨论或展示等形式的活动,向学生介绍非遗面临的问题和危机,让他们了解非遗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和传承非遗。
4. 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计划为了加强非遗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推行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计划。
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校园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直接与非遗传承人对话、学习和互动,了解更多非遗技艺背后的故事和传承经验。
这种直接接触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
方案效果通过非遗进校园方案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增加学生对非遗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培养学生对非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提升学生的非遗技艺水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以口头、书面、行为等形式传承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各国人民的文化根基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近年来,我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相关课程开始融入高校教育,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和教学方式两方面进行解读。
1.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帮助学生们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让这些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2.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可以在艺术表现、创作技巧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4.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有利于促进各个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教学,可以促进各个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有利于形成多元的中国文化,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底蕴。
1.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中,应结合多种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民间工艺作坊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深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2.强化实践性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需要结合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和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本次活动特别设计了一系列进校园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1. 增进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2. 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4. 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5. 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1. 专家讲座: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保护方法等相关知识,并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时间:上午9:00-10:00。
2. 现场展示:在学校主楼大厅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区,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乐器、传统戏曲服饰等,学生可以近距离观摩、鉴赏,并与展览文物进行互动。
时间:上午10:00-12:00。
3. 亲身体验:安排学生参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活动,如制作剪纸、编织葫芦等。
通过亲自动手,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技巧。
时间:下午2:00-4:00。
4. 文化表演:邀请学校的文化艺术团队或外部的专业演出团队,在校园剧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音乐、舞蹈、戏曲等演出,让学生欣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时间:晚上7:00-8:30。
5.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作品,如绘画、剧本创作等。
通过展示大家的作品,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发展的思考。
时间:全天。
四、活动效果评估1. 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2. 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程度;3. 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情况;4. 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情况;5. 活动后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变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作为丰富人类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实践和传统技艺,其承载的是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认同、价值观念和审美体验都有着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于文化遗产及多样性的认知和尊重,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一、促进多元文化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体现独特文化的重要媒介,通过教学和学习,能够让学生深刻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其更加珍视、维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不同历史和文化发展阶段的文化遗产,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同的文化风情和内涵,通过教学和学习,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深化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三、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品,不仅自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历史和文化的瑰宝,通过教学和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丰富文化品位,拥有更高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一、实践教学法。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内涵,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传承过程、传承技艺等,以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
三、双语教学法。
通过双语教学,传授全面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传承过程,并能够运用双语驱动思维,增强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助于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多元文化素质的培养,也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长远而深远的意义。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 考文 献 [J . 校 成 长 型 经济 困难 学 生 工 作体 系 的 1陈轩 高
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热潮 ,成立 了 解 与包容 ,为民族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 各种机构进行研究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 教 育提 供 巨 大 的 精 神 动 力 和 正 确 的 精 神 遗产的文化、教育等价值 日益为人们所 导 向 。 作者简介 : 认 可并 加 以利用 。 ( )利 用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知 识 二 任 月 (9 3 ),辽 宁盘锦人,沈 阳师范 大 18 一 学音乐学院辅导员,助教 ,研究方 向:学 生 成分提升 学生 的人文素养 管理 。 二 、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对 民 族 高 校 学 知 识是 人文 素养 形成 和提升 的基础 , 陈科 ( 9 2 ) ,辽 宁瓦房 店人,沈阳师范 生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作 用 1 8一 人 文素养 是 知识 内化 和升 华 的结 果。 当代 大学职业 技术学院团委书记 ,助教 ,研究方 社 会 为大 学 生 提 供 了很 好 的社 会 人 文 环 向 :学 生管 理 。 所 有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都 是各 民族 境 ,但 是 民族 高校 大 学 生 由于 本 民族 或
在组织经济 困难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活 动 帮 助 他 们 自主 创 业 、 自食 其 力 、 自 我 完 善 的 同时 ,激 励 他 们 以真 情 回 馈 社 会 , 关 爱 他 人 。 例 如 ,s 校 为 特 贫 困 高 学 生 搭 建 了实 践 平 台 ,开 展 了很 多 公 益 和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汶 川 地 震 发 生 后 , 该 校 的 音 乐 学 院 全 体 师 生 就 组 织 了 一 场 为 灾区人民募捐的慈善义演,不仅增强 了 学 生 的 爱 心 ,也 唤 起 了他 们 对 社 会 的 奉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高校教育可以丰富文化教育的内涵。
高校作为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重要阵地,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通过让学生了解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其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高校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审美体验。
通过学习和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高校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与民俗文化、体育休闲等活动密切相关,如中国的太极拳、民间舞蹈、茶道等。
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调整心态,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或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或者邀请专家给学生进行实地指导和示范。
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相关机构和社会组织合作,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课题或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项目。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内涵,培养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丰富文化教育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统的口传表演艺术、口述传统和表现形式等无形的文化遗产资源。
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融入高校教育,既有助于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从意义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来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高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部分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融入高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可以丰富高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讲授和考试为主,往往使教育变得死板和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可以通过举办展览、演出、实地考察等方式,提供更多的触觉、视觉和听觉刺激,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也可以促进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高校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可以通过专门设置的课程来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式可以由专业的教师授课,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和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可以通过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来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承于历史、传统社会中的一种信仰、文化、技艺、习俗、表演等非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承载了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类的情感、思想、行为习惯,对于生活、生产、习俗、宗教、艺术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全球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而融入高校教育则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长期而广泛的平台和人才支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可以帮助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高校是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授的重要场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系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专业培训和研究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文化背景,继承和传承这些文化,为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各个领域,融入高校教育的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创造更丰富的学习环境。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和人文关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奠定基础。
最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需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
针对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需要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生动、有效的教学。
可以组织实践学习、经典诵读、文艺演出、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
另外,还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和展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鉴赏资源,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
在首先介绍了相关背景,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探讨了研究该主题的意义,为高校教育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在首先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教育中的意义,包括文化传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
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教学方式,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
随后,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展示了该理念在实践中的效果。
探讨了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
结语部分总结了文章内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为相关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教育、意义、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挑战、建议、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关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在当今高校教育中,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承还存在不足,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
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较为匮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融入高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和传承,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也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融入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可以有效推动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化现象以外的、以非物质形式存在并以口头、乐曲、舞蹈、节庆等方式传承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重视,其保护、传承和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
而在高校教育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学实践,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
1. 促进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村民、城市居民、少数民族、社团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和文化形态。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
2. 增强国民文化自信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资源,对于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校教育中,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因此融入高校教育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通过学习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学生可以培养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
1. 开设相关课程高校可以在文化、艺术、历史、民俗学等专业中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创新等课程,让学生系统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传承、保护等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关注度。
2. 开展实践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比如传统技艺的传承、民间乐曲的演奏、传统舞蹈的表演等实践活动。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广方案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广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而在教育领域中,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育,进行推广和传承,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制定一套系统的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广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1. 背景和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幼儿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和民族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传统的文化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推广方案(1)引入非遗资源通过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如传统手工艺、传统节日习俗、传统民间音乐、传统舞蹈等。
幼儿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感受非遗资源的魅力。
(2)开展主题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如非遗表演、手工制作、民俗游戏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3)培养师资力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融入非遗内容,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效果评估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对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广方案进行持续评估和调整。
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课堂观摩和成果展示等形式,收集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4. 我的观点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各种途径和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努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空间。
制定一套系统的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广方案,对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社会和科学价值的艺术形式、表演方式、社会实践、仪式习俗等非物质财富。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在高校教育中受到重视并被融入到教学中。
这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自觉性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具有传承和保护文化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其融入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传承自己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丰富的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让一个民族保持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
通过教学方式的解读,可以让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为文化传承提供坚实的基础。
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是融艺术、社会和科学于一体,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教育相结合,采用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可以引入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和音调特点,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了解和体验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现代社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使得学生接触到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性成为保持个人身份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并增强对自己文化独特性的认同。
通过在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培养他们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方式应注重实践和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传承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并世代相传的各种非物质文化资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等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更是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高校教育作为社会文化传承的桥梁,不仅有责任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关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
通过学习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认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如传统音乐、戏曲、舞蹈等。
通过接触和学习这些艺术形式,学生能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提升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能够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但与现代教育方法和理念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传统文化更贴近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通过课堂教学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和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邀请传统艺术家、文化学者等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和工作坊,与学生交流、互动,深入了解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项目和实践课程中,组织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性、独特性和持续性的非物质资源,如传统技艺、传统节日、传统音乐等。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较为匮乏。
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有义务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内涵。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传承之责任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融入高校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通过学习传统艺术技艺,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创造力的灵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活力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共性,培养宽容和理解他人文化的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往往需要跨界合作,学生可以通过与文化传承者和其他学科专家的交流合作,提升自身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方式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
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社团、艺术团体等形式开设相关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
开设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手工艺等课程,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传统技艺。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与其他学生和专家进行交流和碰撞。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及教学方式解读1. 引言1.1 高校教育的现状高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当前,高校教育在面临着多样化、全球化的挑战的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
一方面,高校教育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等问题;高校教育也面临着就业压力、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等挑战。
与此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缺乏文化传承的深度和广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成为当前亟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融入高校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更能够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2000字】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意义,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包含了传统技艺、表演艺术、口头传统、社会实践、节庆习俗等丰富多样的内容,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价值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丧失、衰败甚至消失的危险。
一些传统技艺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些传统表演艺术因为观众口味的变化而逐渐式微,一些口头传统和文化习俗因为新生活方式的冲击而渐行渐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重新审视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现状,对于引导社会关注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结束】2. 正文2.1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意义在于丰富和拓展高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文化财富,融入高校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意识。
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用探微共4页
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用探微目前部分所谓的打造、保护文化生态的做法,既折腾钱又折腾人,不仅达不到保护的目的,反倒破坏了原有的文化生态。
乌丙安教授指出:传承和开发不能混为一谈,钱的后面必须跟着艺术的本真,传承的使命是不能让人们忘了传统的原生态。
教育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保护方式,能使技艺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
下面,本文针对“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传承作用进行论述。
一、“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知识、技艺、传统、信仰与认同,不应该打破非遗的原生性与归属性,导致保护的初衷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非遗要想走得更远,必须开发创新,而开发创新就必须与国际接轨,走“全球化”路线。
“全球化”正以其无比的能力和无尽的吸引力触及着世界上的每个国家,给世界上边缘角落的人展现从未见过的、光怪陆离的新东西。
“全球化”的触角所到之处会改写曾经本真与原生态的东西,以自己既定的价值取向使其所到之处都统一在政治、文化的“同质性”中。
对于原本建立在自给自足生产关系之上的贫之美、手工之美的蓝印花布而言,原先由地域、民族、历史、生活、生产所造成的差异声音,有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沉默。
“全球化”的发展必将导致民族的、地方的“与众不同”被最大程度地稀释,非遗必然经历多元文化碰撞的阵痛。
采取以教育为先导,对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进行动态保护,能挽救的便是其技艺,这同时也暗示了保护的动作主体――教育。
二、学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很多项目可以纳入校园艺术教育的范畴,如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中的花型设计、刻版、染色,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技能。
南通市二甲中学、实验中学率先开启了以蓝印花布花型设计、刻版、染色为形,以“技进”为核心的校园非遗传承教学,其实施的首要目的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技术训练,促进学生心灵感悟和个性表达。
基于“技进”的校园非遗传承指在校园艺术教学实践中,以庄子“技进于道”和魏源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艺术理论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教育 的重要任务 之 一 。而 这 , 既会 从整 体上进 一步 增 强非物 质文化 遗产 项 目的活 力 , 同时 , 符合 当前 国家 关 也 于文化 大发展 、 繁 荣 的决 定 要求 。《 大 中共 中央 关 于深 化 文 化体 制改革 推 动社 会 主义 文 化大 发展 大繁荣 若 干重 大
的作 用也不应 忽视 。这 里 的宣传 教育 , 当然包 括媒 体 和公
共文 化部 门 的参 与 , 更 重 要 的方 式 , 学 校 教 育。 这一 但 是 点, 只要 上过学 的人 都有 深刻 体会 : 书 时学过 的东 西 , 读 当
我们 能够亲 见时 , 有特 别 的感 受。如果 发现 其 中一 些确 会
中图分类号 : 2 G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85 (0 1 0 10 16 2 1 )4—03 0 0 7— 3
一
段 时间 以来 , 于大 量非 物 质文 化 遗产 处 于 濒 危 、 由
个 中华 民族 优秀传统 文化 的重 要 组成部 分 , 是我们 继续 前 进 的重 要动力源 泉。在保 护 的基 础上 , 进一 步发 掘非 物质 文化遗产项 目的 中华 文化 优 秀元 素和活 力基 因 , 过宣 传 通 教育 , 使之更 好融 入 到 当代 社 会生 活 中 , 而发 挥它 们 在 从
传播等措 施予 以保护 。 紧接着 的第 四条 又说 , 物 质文 化 ” 非 遗产保护 应“ 利 : 强 中华 民族 的文化 认 同 , 利 于 维 有 于增 有
增 强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 目活力 的重 要手段 , 是时 代赋 予 也 学 校教育 的光荣 使命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 , 中华 民族 千 百 是 年 生活智慧 和聪 明才智 呈示 的最重要 载体 , 我 国优秀 传 是
试 论 非物 质 文 化 遗产 的高校 普 及 教 育
阮学永
( 南师范 大 学文 学院 , 南新 乡 430 ) 河 河 507
摘要 :非物质 文化 遗产 , 是我 国优 秀传统文化 的重要 组成部分。作为 中华 民族 千 百年 生活智 慧和聪 明才智呈
示的最重要 栽体 , 和教育工作 者有责任 、 义务把 其最精华的部分 引入课 堂教 学。就 高校 来说 , 非物质文 学校 有 开设 化遗产精 品选讲课 , 不失为解决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 教育 , 法有效深入的一种理 想方 式, 无 值得 关注; 普及教 育
去其糟粕 , 为今 用 、 陈 出新 , 古 推 坚持 保 护 利用 、 及 弘 扬 普
并重 , 加强对 优秀 传统 文 化 思 想价 值 的挖 掘和 阐 发 , 护 维 民族文化基 本元素 , 使优 秀传 统文 化成 为新 时代鼓 舞人 民
前 进的精神 力量 。 ”
因此 , 非物质文化 遗产 的学 校普及教育 , 不仅是进 一步
统 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 分 。学 校 和教育 工作者 有责 任 、 义 有
务 , 最精华 的 部分 引 入 课 堂。通 过理 论 升华 , 把其 使更 多
人 能够全面 、 入 了解 它 们 , 爱 它 们。使 之得 到 更好 传 深 喜 承, 并发扬 光大。而从文 化繁荣 和 时代发展 需要 出发 , 决 《 定》 也明确要 求 国 民教育 体 系 , 承担 起优 秀传 统 文化 的 要 普及教 育责任 。“ 深入 挖 掘 民族 传统 节 日文 化 内涵 , 泛 广 开展优 秀传统 文 化 教育 普 及活 动 。发挥 国 民教 育在 文 化 传 承创 新中 的基 础性 作 用 , 加 优 秀传统 文 化课 程 内 容 , 增
解 和把握 。因此 , 有 利于 这 些文 化 的传 承 , 有利 于 大 更 更 批有 志者 的培 养 和塑造 , 以及全 民文化认 同的形成 。 遗憾 的是 , 相 当一部 分人 , 有 反对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项 目的纯理论学 校普 及 教育 。在他 们看来 , 非物质 文 化 遗产 更多 是一种 活 态文 化 , 开特 定生 长 场 域 , 不再 是 这 种 离 就 文化本 身 了。 当然 , 原 汁原 味 说 , 实 如 此。但 这 种 观 就 确 点也不能 说没 有偏颇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非物质 文 化遗 产 法》 总则第 三条 说 : 对 体 现 中华 民族优 秀 传统 文 化 , 有 “ 具 历史 、 文学 、 术 、 学价 值 的 非物 质文 化 遗 产 采取 传 承 、 艺 科
实非 常有价 值 , 我们 会更 加 珍视 。就 非物 质文 化 遗产 保护 来说 , 校教 育的这种 导 向作用 不容 忽视 ; 学 同时 , 为 专 门 作
学 习 , 校教 育 , 有 利 于学 生 对 大量 相关 知 识 的 系统 了 学 也
问题 的决定 》 出 :要全 面认 识祖 国传 统文化 , 指 “ 取其 精华 、
当前 和未来 社会文化 建设 中的价 值 , 也是非 物质 文化遗 产
濒亡 的境地 , 以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工作 特别强 调 抢救 式保 所
护。在肯定并 要继 续 加 强 、 化这 些 工 作 的 同时 , 们 也 深 我 应该 看到 , 于 非 物质 文 化 遗产 , 关 我们 能做 的不 仅仅 是这 些 。事实上 , 护 , 了对项 目本 身重 视之 外 , 传和 教 育 保 除 宣
护 国家统 一和 民族 团结 , 有利 于促进 社 会 和谐和 可 持续 发 展” 。可见 , 物质文化 遗产保 护之所 以有 价值 有 意义 , 非 除 了文化 多样性 的“ 地方价值 ” , 外 还因为我 们认 为它 们 是整
第2 4卷 第 4期 21 0 1年 1 2月
终家口 故木 职业 学院学秤
Junl f hn j kuV ct nl n eh ia C r g ora o ag ao oao a adTc n l o ee Z i i c t
Vo . 4 No. 12 4 De e e , 01 c mb r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