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大学生的培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大学生的培养
□赵卫利 赵淑君 李荣素
【摘
要】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 , 对于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 培育创新能力, 以及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精 神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优势说起 , 对其重要意义进行论述 , 并对如何加强教
源自文库
育进行讨论。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大学生培养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北科技大学重点项目课题 ( 编号: FY201019 )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赵卫利( 1954 ~ ) , 男, 河北安平人; 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 ; 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利用 赵淑君, 李荣素, 河北科技大学
( 三) 教育传承优势。高等教育在民族文化资源传承方 面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大学生因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学 习能力, 可以通过综合类高校的艺术院系的结合, 使大学生 在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同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本 身的特性, 在不失其本质内涵的前提下, 对其传承过程中增 添新的因素, 创新和吸收从而形成文化积累 。 二、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全面推进人才综合素 质培养的意义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不仅是维护文化主权, 更有利于抵制外域文化霸权渗透, 而且是对中华民族集体情 感、 民族智慧、 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认知认可的过程 。 高 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人的综合素质培育体系, 建立 、 、 系统 科学 合理的教育机制, 这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任务和要求 。 ( 一)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 中华民 “国而忘家 ” 、 “克己奉公” 族历来把 作为高尚的价值理想和积 极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从来就是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 在维护民族团结、 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 、 发 面旗帜, 挥了重要作用。几千年悠久灿烂的非物质文化孕育了中华 民族精神, 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精神支柱。因此, 高校应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培育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以中华民族优 秀道德观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帮助他们树 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二)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高等教 育要不断探索以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 产博大精深, 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保留着各民族特有 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闪耀着与时俱进、 革故鼎新的思想光 。 辉 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可以使大学生获得许多专业以外的 学科知识, 有利于知识面的扩展, 开拓视野、 激励创新意识, 为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 ( 三) 有助于培育大学生人格修养 、 树立远大志向。 非物 质文化遗产蕴含和谐理念 、 奋斗精神、 人格追求以及理想情
·159·
怀, 具有永恒魅力和巨大感召力 。 重视文、 史、 哲、 艺术的熏 陶, 强调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对于提高一个人的内 在品质和外在风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 四)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 通过非物质 文化遗产教育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可以提高大学生 审美情趣、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以此大力弘扬 的文化情操、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活动, 系统引进民间文化, 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 学实践密切结合, 并对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学 习, 传承和保护。 这些民间艺术在校园中通过大学生的学 习、 表演、 传播, 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 有很大的改善。 三、 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对策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高校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 校将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相关专业纳入学校的课程 体系建设是最佳途径, 因此要采取有步骤、 有层次、 有重点地 开展相关专业建设。 ( 一) 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政策的制定 。 教育主管部门应 制定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并予以保证 。 教育主管部门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 应充分考虑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需求, 将高校人文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相结合, 由单一学科向交叉学科的转变 。 有步骤分层次有重 点地开展相关专业建设, 通过教学指导大纲的形式, 明确非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高校所要达到的目标 、 要求。 教育主管 部门开展必要的教学情况检查也是促进高校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必要手段 。 ( 二 ) 学科布局及课程设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关 键问题是课程问题 。 高校自身要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和考 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教学, 学科与课程 试评定细则, 的支撑, 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 。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教学, 高校可以开设选修课, 学生通过学习拿到相应学分 。 河北科技大学针对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相继开 设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把民间音乐 、 民间舞蹈等课程设置 2 个学 分, 为 40 个学时, 在传统教育中渗透出科学的教育 理念 。 ( 三) 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高校应在教学资源、 人员配 ( 上接第 59 页) 身上的手段。 ( 三 ) 对诚实信用原则的 负 面 价 值 。 格 式 合 同 对 诚 实 信用原则的负面价 值 主 要 体 现 在 合 同 形 式 上 。 提 供 方 为 了使消费者尽快与自己签订合同, 并且使自己的利益最大 化, 导致他 们 大 都 在 文 字 上 和 形 式 上 下 功 夫, 如条款冗 文字细小, 晦 涩 难 懂, 对免除自己责任或加重对方责 长, 任的条款隐藏在其他 条 款 中, 不 以 明 显 的 方 式 标 出, 或者 把免责条款写在一 些 隐 蔽 的 地 方 。 隐 藏 条 款 与 不 公 平 条 款不同 。 不公平条款并不刻意隐藏模糊自己, 而是明确的 , 如在劳动合同当中规定“工伤概不 负 责 ” 标在合同之中, 它并不怕为对方所知悉; 隐藏条款一般都是以一种不容易 为对方所知悉的方式规定在合同中的, 目的就是不让相对 。 方注意到 前一个损害的是公平原则, 后一个损害的是诚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社会文明进步, 是世界文化多样 性的体现。我国是文明古国, 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 勤劳 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这些 体现了中华民族 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是维系民族存在、 民族感情和国家统一 的重要纽带。然而,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 中国面临 、 、 着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扩散 西方生活 方式和价值观的夷平趋势, 使得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 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加 。 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 中国 “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 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 ” 传统教育,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肩负着培养全面发 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 高校应勇于担当起时代所赋 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义务和责任, 开发利用非物质文 化遗产这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华, 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 遗产教育工作, 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 审美情趣、 人文素 养和科学素质。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高等教育 人才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 一、 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优势 ( 一) 人才优势。人才资源丰富。 拥有大批博士生、 硕士 生、 本科生, 学科门类多样。 同时大学生自身拥有一定的文 化基础, 他们善于学习、 接受新的文化, 相对于其他社会成 员, 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和工作压力, 有充足的时间、 精力从 事文化教育传承事业。 高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学生的人 才优势, 对其进行系统培训, 逐渐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 、 素质 高、 有热情的人才队伍。 ( 二) 文化优势。高校作为文化聚集地, 有一大批具有科 学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 、 实践能力强的人力资源 。 将不同学 、 、 科 不同专业 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教育工作中, 依靠其广博的知识和学习的热情, 对非物质文 化遗产进行学习、 发掘、 研究、 传承、 保护等工作, 这不仅锻炼 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可以扩大学生知识层面, 增强学生 的爱国意识。
□赵卫利 赵淑君 李荣素
【摘
要】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 , 对于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 培育创新能力, 以及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精 神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优势说起 , 对其重要意义进行论述 , 并对如何加强教
源自文库
育进行讨论。 【关键词】 高等学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大学生培养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北科技大学重点项目课题 ( 编号: FY201019 )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赵卫利( 1954 ~ ) , 男, 河北安平人; 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 ; 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利用 赵淑君, 李荣素, 河北科技大学
( 三) 教育传承优势。高等教育在民族文化资源传承方 面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大学生因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学 习能力, 可以通过综合类高校的艺术院系的结合, 使大学生 在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同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本 身的特性, 在不失其本质内涵的前提下, 对其传承过程中增 添新的因素, 创新和吸收从而形成文化积累 。 二、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全面推进人才综合素 质培养的意义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不仅是维护文化主权, 更有利于抵制外域文化霸权渗透, 而且是对中华民族集体情 感、 民族智慧、 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认知认可的过程 。 高 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人的综合素质培育体系, 建立 、 、 系统 科学 合理的教育机制, 这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任务和要求 。 ( 一)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 中华民 “国而忘家 ” 、 “克己奉公” 族历来把 作为高尚的价值理想和积 极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从来就是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 在维护民族团结、 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 、 发 面旗帜, 挥了重要作用。几千年悠久灿烂的非物质文化孕育了中华 民族精神, 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精神支柱。因此, 高校应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培育 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以中华民族优 秀道德观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帮助他们树 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二) 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高等教 育要不断探索以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 产博大精深, 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保留着各民族特有 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闪耀着与时俱进、 革故鼎新的思想光 。 辉 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可以使大学生获得许多专业以外的 学科知识, 有利于知识面的扩展, 开拓视野、 激励创新意识, 为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 ( 三) 有助于培育大学生人格修养 、 树立远大志向。 非物 质文化遗产蕴含和谐理念 、 奋斗精神、 人格追求以及理想情
·159·
怀, 具有永恒魅力和巨大感召力 。 重视文、 史、 哲、 艺术的熏 陶, 强调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对于提高一个人的内 在品质和外在风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 四)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 通过非物质 文化遗产教育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可以提高大学生 审美情趣、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以此大力弘扬 的文化情操、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活动, 系统引进民间文化, 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 学实践密切结合, 并对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学 习, 传承和保护。 这些民间艺术在校园中通过大学生的学 习、 表演、 传播, 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 有很大的改善。 三、 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对策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高校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 校将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相关专业纳入学校的课程 体系建设是最佳途径, 因此要采取有步骤、 有层次、 有重点地 开展相关专业建设。 ( 一) 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政策的制定 。 教育主管部门应 制定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并予以保证 。 教育主管部门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 应充分考虑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需求, 将高校人文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相结合, 由单一学科向交叉学科的转变 。 有步骤分层次有重 点地开展相关专业建设, 通过教学指导大纲的形式, 明确非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高校所要达到的目标 、 要求。 教育主管 部门开展必要的教学情况检查也是促进高校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必要手段 。 ( 二 ) 学科布局及课程设置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关 键问题是课程问题 。 高校自身要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和考 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教学, 学科与课程 试评定细则, 的支撑, 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 。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教学, 高校可以开设选修课, 学生通过学习拿到相应学分 。 河北科技大学针对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相继开 设了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把民间音乐 、 民间舞蹈等课程设置 2 个学 分, 为 40 个学时, 在传统教育中渗透出科学的教育 理念 。 ( 三) 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高校应在教学资源、 人员配 ( 上接第 59 页) 身上的手段。 ( 三 ) 对诚实信用原则的 负 面 价 值 。 格 式 合 同 对 诚 实 信用原则的负面价 值 主 要 体 现 在 合 同 形 式 上 。 提 供 方 为 了使消费者尽快与自己签订合同, 并且使自己的利益最大 化, 导致他 们 大 都 在 文 字 上 和 形 式 上 下 功 夫, 如条款冗 文字细小, 晦 涩 难 懂, 对免除自己责任或加重对方责 长, 任的条款隐藏在其他 条 款 中, 不 以 明 显 的 方 式 标 出, 或者 把免责条款写在一 些 隐 蔽 的 地 方 。 隐 藏 条 款 与 不 公 平 条 款不同 。 不公平条款并不刻意隐藏模糊自己, 而是明确的 , 如在劳动合同当中规定“工伤概不 负 责 ” 标在合同之中, 它并不怕为对方所知悉; 隐藏条款一般都是以一种不容易 为对方所知悉的方式规定在合同中的, 目的就是不让相对 。 方注意到 前一个损害的是公平原则, 后一个损害的是诚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社会文明进步, 是世界文化多样 性的体现。我国是文明古国, 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 勤劳 智慧的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这些 体现了中华民族 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是维系民族存在、 民族感情和国家统一 的重要纽带。然而,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 中国面临 、 、 着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扩散 西方生活 方式和价值观的夷平趋势, 使得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 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加 。 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 中国 “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 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 ” 传统教育,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肩负着培养全面发 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 高校应勇于担当起时代所赋 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义务和责任, 开发利用非物质文 化遗产这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华, 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 遗产教育工作, 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 审美情趣、 人文素 养和科学素质。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高等教育 人才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 一、 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优势 ( 一) 人才优势。人才资源丰富。 拥有大批博士生、 硕士 生、 本科生, 学科门类多样。 同时大学生自身拥有一定的文 化基础, 他们善于学习、 接受新的文化, 相对于其他社会成 员, 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和工作压力, 有充足的时间、 精力从 事文化教育传承事业。 高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学生的人 才优势, 对其进行系统培训, 逐渐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 、 素质 高、 有热情的人才队伍。 ( 二) 文化优势。高校作为文化聚集地, 有一大批具有科 学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 、 实践能力强的人力资源 。 将不同学 、 、 科 不同专业 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教育工作中, 依靠其广博的知识和学习的热情, 对非物质文 化遗产进行学习、 发掘、 研究、 传承、 保护等工作, 这不仅锻炼 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可以扩大学生知识层面, 增强学生 的爱国意识。